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中药热熨疗法
庐江县中医院健康教育处方
中药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法,有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该法具有操作简便、节时省力、安全实用、低耗、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较广,在社区护理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热熨疗法是将导热物质加热之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热敷或者移动、按摩,从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热熨疗法:
药熨。
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用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在病人身体的特定部位热敷或者来回移动、反复旋转按摩。
可因用药不同而称谓不同,如醋熨、葱熨、紫苏熨、晚蚕沙熨等。
按病情选定所需中草药物(碾成粉末),药袋1个,白醋。
将药物调匀装入布袋,扎紧袋口,然后煎煮或蒸热(50~60℃),趁热将药袋置于治疗部位。
我科特色的中药热熨以当归、艾叶为主药,对产妇进行热熨,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
受到产妇的广泛欢迎!
庐江县中医院妇产科
电话。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PPT课件
况,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女患者 评估月经期;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 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 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
2020/10/13
1
一、【概述】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
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
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
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
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有熨脐、
熨目、熨腧穴、熨癥等不同的方法 ,除了
以药物熨引之外,还可盐熨、膏熨、水熨、 砖熨、壶熨等各种熨法。
2020/10/13
3
二、【药熨疗法的原理】
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 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 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 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调节经 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 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 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 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 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 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 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 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 效应。
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熨胸 腹部多用仰卧位; 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头面部采用 仰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02
药熨疗法的作用与机理
药熨疗法的作用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药熨疗法通过热力和药物的共同作用,刺激体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行 气活血的效果。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药熨疗法多采用温热性的药物和物理作用,能够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对于寒湿引起的疼 痛和不适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药熨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气血不和、阴阳 失调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人才培养
加强药熨疗法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药熨疗 法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药熨疗法,提高公众对它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 进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药熨疗法简介 • 药熨疗法的作用与机理 • 药熨疗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 药熨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药熨疗法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01
药熨疗法简介
药熨疗法的基本概念
药熨疗法
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全身进行熨敷的一种治疗方 法。它借助热力作用,使药效渗透到肌肤,达到温经通络、 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等作用。
与药物治疗比较
药熨疗法虽然采用药物治疗,但是药物作用较为温和,副作 用较小,同时避免了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的吸收和代谢过程。
与针灸治疗比较
药熨疗法与针灸治疗都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进行治疗,但是 药熨疗法更加温和,适用于一些对针灸治疗不耐受的患者。
03
药熨疗法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药熨疗法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具与材料
急性炎症期患者
急性炎症期患者不宜进行药熨治疗,以免 炎症扩散。
药熨疗法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
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
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
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
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二、药熨疗法的分类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
(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烂。
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
中药热熨疗法
中药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加热处理后,敷熨于患部,药性借助温热之力,从表达里,透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达脏腑,起到疏经活络、温中散寒、通利气机、镇痛消肿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疼痛、骨伤、理疗等科室,它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简易安全,值得推广。
由于使用药物的不同,又可将热熨疗法分为盐熨法、麸熨法、生姜熨法、吴茱萸熨法等。
盐熨法:将食盐放锅内用小火炒至极热,将其分别装入两个布袋内,扎住袋口,其中一个放患者疼痛处局部热敷,待冷后换另一个布袋,每次热熨1小时,每日1-3次,直至痊愈。
适用于风寒腹痛、冷痛、慢性腹泻、风湿腰痛、关节酸痛等症。
麸熨法:将麦麸500-1000克,炒热后装入布袋,敷在胃脘处,适用于食积胃痛、胸膈胁痛等症。
葱盐熨法:取葱(切碎)、盐各500克,将其置于锅内微炒热,装布袋内敷于腹部,适用于肚腹寒痛、小便癃闭、腹泻、痛经、产后腰背痛、跌打损伤等症。
生姜熨法:取生姜500克,捣烂装布袋内,敷于患处,上置热水袋熨1-2小时。
尤适用于心胸痞满、胃气虚寒、痰饮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寒湿痹痛等症。
艾葱熨法:艾叶、鲜葱各500克,捣烂炒热后装袋敷于患处,上用热水袋热熨1-2个小时。
适用于子宫寒冷、白带增多、风寒痹痛等症。
吴茱萸熨法:取吴茱萸60克(研细),与食盐60克同入砂锅内炒热,装袋后热熨脐部,温度降低时则加热水袋续熨,共1-2小时。
尤适宜于吐泻腹痛、疝气癥瘕等症。
菊花熨法:将野菊花500克,蒸热后装袋,热熨于胸背四肢,适用于头昏眩晕、风疹瘙痒、胁痛腹胀等症。
蚕沙熨法:取蚕沙、盐各250克炒热,装袋后熨腰背胸腹四肢,尤适用于遍体风疹、皮肤痒痛、吐泻腹痛等症。
热熨疗法的注意事项热熨时,要防止局部烫伤。
开始时温度过高,应采用起伏放置式熨烙,或者加厚垫布。
热熨后,患者可于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凡热性病、高热、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患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崩漏等症者,不宜使用本法。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药熨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能够刺激穴位、舒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
适用范围
寒性病症
药熨疗法适用于寒邪引起的病症, 如风寒感冒、寒湿腰腿痛等。
瘀血阻滞
药熨可以缓解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 和肿胀,如扭伤、关节炎等。
脏腑失调
药熨可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消化 、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功能失调, 如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
山楂
具有消食化滞、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脘作方法
准备工具和材料
工具
药熨包、毛巾、热水壶、水盆、计时器等。
材料
中药饮片(如桂枝、红花、川芎、艾叶等)、米酒或黄酒、姜汁等。
操作步骤和技巧
01
02
03
04
05
1. 将中药饮片研成粗末 ,装入药熨包中,用热 水浸泡15-30分钟,取 出拧干备用。
注意事项和禁忌
对于急性炎症、皮肤破损、溃疡 等患者不宜使用药熨疗法。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情况,如有不适要及时调整。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对于药物过敏者,应立即停止使 用并就医。
月经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04
药熨疗法的临床应用
常见疾病的辅助治疗
感冒
药熨可辅助治疗风寒感 冒,通过刺激穴位和温 热作用,缓解症状,加 速康复。
焦虑
中药药熨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焦虑、烦躁等情 绪问题。
美容养颜的保健
面部美容
中药药熨可以通过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达到美白、祛斑、抗衰 老的效果。
身体塑形
药熨可以促进身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对减肥和塑形有一定的帮助 。
头发护理
中药药熨能够改善头皮血液循环,对头发干枯、脱落等有辅助治 疗作用。
中药热熨敷药物组成
中药热熨敷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其药物组成因病因而异,通常由多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祛湿散结等功效的中药混合配制而成。
下面是一个概括性的中药热熨敷药物组成的分析:
1.温经散寒类药物:
o艾叶:艾叶作为常用的温经散寒药物,常用于热熨敷中,其辛温之性能够有效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o川乌、草乌、桂枝、干姜等:这些药物均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效果,能改善寒邪导致的经络阻滞疼痛。
2.活血化瘀类药物:
o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这类药物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淤血痹阻等症状。
3.祛湿散结类药物:
o苍术、白芷、独活、威灵仙、薏苡仁等: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对于风湿痹症、肌肉关节酸痛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4.止痛类药物:
o防风、细辛、丁香、吴茱萸等:可缓解各类疼痛,尤其是寒凝疼痛。
5.补益类药物(根据病情需要):
o茯苓、熟地黄、杜仲、续断等:在针对某些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时,加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药物,以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
力。
中药热熨敷的具体药物配方需由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论治来开具,并且制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加入酒、醋等介质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此外,现代临床实践中,还可能会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微波加热、远红外线加热等,提高热熨敷的效果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热熨敷时应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烫伤皮肤,同时对药物过敏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
中医药热熨疗法学习资料
中医药热熨疗法学习资料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局部熨敷,或上用热水俊持续加温的--种外治疗法。
它能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镇痛消肿等作用。
1.热熨的具体方法将药物切碎,与黄酒、醋、食盐等混合后,放人锅内炒热,取出捣匀如泥,捏成药饼;也可用纱布包襄经加热的药物,对患处进行热熨;或药物打碎成末,放布袋内浸湿后放蒸笼内,燕热外敷患处。
药熨的温度一般以45 ~ 55C为宜,过低影响疗效,过高易烫伤皮肤。
每次热熨的时间,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以0.5~1小时为好,每日进行2~3次。
疗程长短根据病种及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
2.热熨的原理热熨疗法是通过药力和热力联合作用于肌表,内传经絡脏腑,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而起到散寒解表,止咳平喘,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解痉通络,活血散淤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寒湿、气血淤滞、虚寒证候,如可治疗虚寒胃痛肩周炎、痛经等。
3.热熨使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凡热性病高热、神昏、谵语、神经分裂症患者,均不可用本方法。
(2)其次,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崩漏等,也不宜用本法。
(3)热熨时,尤其要防止局部烫伤。
开始时熨器热度过高,应采用起伏放置式熨敷,或者加厚垫布。
(4)热熨后,病人可在室内散步,但暂时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风,防止着凉。
4.热熨法介绍(1)坎离砂热熨法:用净铁末50kg、米醋3kg、防风400g、当归300g、川芎400g、透骨草400g,加清水3kg配制而成。
坎离砂热熨怯里面加有中草药,通过醋酸和铁末发生化学反应面引起发热,可充分发挥其药物效能,具有良好的镇痛解痉作用和活血化淤、祛风散寒止痛消肿等功效。
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肺炎、肥大性脊椎炎、肌肉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关节扭挫伤、关节手术后功能障碍神经痛、慢性腰痛等。
(2)葱熨法: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取葱白150~ 250g,切碎,然后杵烂,并立即放铁锅中炒热。
熨敷中药疗法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
、穴位的选择: 颈椎病(痹证)主穴: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配穴:肩井、肩髃、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后溪、百会落枕(痹证、项强)主穴:风池、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配穴:落枕 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外关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主穴:肩髃、肩贞、臂臑、肩髎、 阿是穴;配穴: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臑俞肱骨外上髁炎(肘痛、肘劳、伤筋)主穴:阿是穴;配穴:曲池、手三里 急性腰扭伤(闪腰)主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后溪、 委中、腰痛(手针)、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腰痛)主穴:相应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 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中、昆仑、阿是穴(压痛点) ;配穴:腰阳关、 志室、殷门、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命门、 足底痛(跟痛)主穴:阿是穴(压痛点) 仆参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历节风)主穴: 命门、曲池、外关、足三里;配穴:肩髃、肩髎、尺泽、少海、阳溪、阳谷、阳 池、大陵、八邪、四缝、环跳、 仑、八风、 阳痿(阴痿)主穴:关元、 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 痛经(少腹痛) 主穴: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次髎; 配穴: 水 道, 大赫,地机, 太冲, 归来, 脾俞, 血诲, 肝俞,肾俞, 命门每次取穴 4-6 个。
四、药物的选择1 基础方:川乌、草乌、芒硝、生栀子、生大黄、冰片、葛根、赤芍、丹皮、延 胡索2 血瘀为主者:加当归、红花、川芎 3风湿为主者:加威灵仙、羌活、白芷 4 脾肾阳虚者:加川椒、肉桂 根据中医的辩证,属血瘀者 1+2,属风湿者 1+3,属脾肾阳虚者 1+4,五、操作步骤1、药物制备及准备: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 专用制剂室完成。
《黄帝内经》药熨法荟萃
药熨法是将药物加热后涂抹或烫烤患者体表特定部位,用来行气、活血、通络、消肿的一种外治疗法。
早在古老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治齐(脐)”的记载[1],属于熨脐疗法,是将炒热的药末热敷于肚脐上以治疗风寒湿痹,为药熨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系统阐述中医理论的医学著作,涉及熨法的记载共有12处,分别见于《灵枢》寿夭刚柔篇1处、经筋篇2处、周痹篇1处、病传篇1处、上膈篇1处、刺节真邪篇2处、九针论篇1处;《素问》玉机真藏论篇1处、血气形志篇1处和调经论篇1处。
其中明确为药熨法的有6处,分别为《灵枢》寿夭刚柔篇1处、经筋篇2处、周痹篇1处、九针论篇1处;《素问》血气形志篇1处。
兹就《黄帝内经》药熨法的药方组成、制作方法、使用方法、适应病证、适用人群等内容进行简要汇总分析。
1药熨法药方组成与制作方法《灵枢·寿夭刚柔》有云:“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可见此处药熨法的药方只有四味,即淳酒、蜀椒、干姜与桂心,此四味药,药性皆属温热,可补益身体阳气,符合“寒者热之”的原则,治疗阴寒之病,就要用辛温药物产生“内热”的作用来祛除寒邪。
《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对药熨法的见解,也多采取相似的辛温热药。
关于药《黄帝内经》药熨法荟萃王聪1,徐敬田2,于冰1,张永臣1,贾红玲3(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355;2.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400;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摘要]药熨法来源于古代先民用火烤热石块来治疗关节疼痛等疾病,后经历代医家传承与发挥,药熨法已形成多种类别且各自具有鲜明特色。
就《黄帝内经》一书来看,关于药熨法的记载颇多且有专篇论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黄帝内经》药熨法的原文记载、药方组成、制作使用方法、适应病证与人群等方面做出汇总论述,以助了解药熨法的操作步骤与治疗特点,更好地为现代临床服务。
(完整版)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
中药熨敷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中药熨敷疗法是将药物或其余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负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也是藏药特点疗法,可分为冷敷法和热熨法两种方法,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法风除湿,达到治疗成效。
2.操作步骤与要求2.1 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洁净卫生,防止污染。
2.2 操作方法冷敷法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颠簸热、热性刺痛等疾病。
星水浇淋,治瘟热、颠簸热热邪播散和陈腐热等。
目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
肉类中毒惹起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解,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
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
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
热性刺痛,用生擅长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
鼻衄不只,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
血热惹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
痛风惹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解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
热熨法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
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
急腹痛等。
外伤炎肿与瘀血凝固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
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
肾冷痛苦和尿清不利者,用于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
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痛苦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
木布病寒热相搏惹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样中毒症、陈血、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
不用化惹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
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
虫病惹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
中药热熨防治筋骨病
中药热熨防治筋骨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时间的久坐和缺乏运动使得很多人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其中一类尤为突出的就是筋骨疾病。
这类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疼痛、僵硬、运动受限等症状,不仅影响到了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筋骨疾病,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治疗筋骨疾病的方法已经被广泛采用,并且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认可。
其中,中药热熨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药热熨在治疗筋骨疾病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热熨的原理中药热熨属于中药外治疗法,是通过中药药物的渗透、吸收、扩散等作用,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热熨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有促进淋巴循环,缓解周围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的功能,使血流更加畅通,增强局部温热作用,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和强化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组织的免疫力等作用。
中药热熨适用于各种肌肉骨骼疼痛、扭伤、挫伤、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疾病。
常见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腱鞘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等。
在进行中药热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不同的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药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
选择好中药之后,进行中药热熨需要准备3个方面的东西:中药、水和毛巾或纱布等吸水性好的物质。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准备好所需材料,把中药泡制好,用开水煮开,煮至出现汤色即可,然后将中药倒入盆中,方便浸润。
2、十分之肉眼的温度需要掌握好,不要过于热,避免烫伤皮肤。
3、将毛巾或纱布等吸水性好的物质浸入中药汤中,拧干后敷于患处,然后再覆盖一层保鲜膜,方便中药的渗透和吸收。
4、中药热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不要超过1个小时。
5、中药热熨的频次一般不要超过2次/天,如果有皮肤过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应该停止热熨。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草药熨法疗法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草药熨法疗法中医熨法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它涉及使用中草药和热力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肌肉疼痛、关节炎、红肿发热、感冒、咳嗽等。
中医熨法疗法不仅是一项治疗技术,更是一种保健技术。
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进行中草药熨法疗法。
一、了解熨法疗法的基本原理中草药熨法疗法是指利用热力将中草药药性通过皮肤输送到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或滋养身体的目的。
中药熨法可以通过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等作用改善和调整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保健的效果。
几千年来,中药熨法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使用,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
二、准备中药熨法所需材料在进行中药熨法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熨斗或电熨斗、熨斗板或毛巾、中药材和纱布。
中药材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选择不同的配方。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当地的中药店里购买到各种草药熨法的配方。
三、熨法疗法的步骤1.准备中药材:将选择好的中药材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将其放在锅中加热煮沸五分钟。
煮沸后,将其滤去,留下药水备用。
2.准备熨斗或电熨斗:将熨斗温度调至适当的温度,通常为中等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3.将中药水倒在熨斗板上:将纱布浸在中药水中,然后挤干多余的水分。
将纱布铺在熨斗板或毛巾上。
4.熨前保健:在熨之前,先对患处进行按摩或轻微拉伸,激活血液循环,促进药性的吸收和有效治疗目标疾病。
5.开始熨药:将药水涂抹在患处及其周围的区域。
热度适中的熨斗轻轻的滑动在患处及周围区域,可以进行环状滑动,也可以沿横向和纵向滑动。
每次滑动不要超过十秒钟,并保持温度适中,有很好的良好的通透作用,让药性通过皮肤渐渐地进入人体内部。
6.注意事项:熨药时,不要用力过猛或集中热力于一个地方,以免烫伤皮肤。
较一般的热敷等,熨药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0~40分钟左右,视情况而定。
四、中药熨法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熨法方。
2.不宜使用过多的草药,以免身体承受过大的药力。
3.熨前注意加强身体的保暖,以免被风吹透。
药熨疗法(中药外治)
02
药熨疗法原理及优势
原理阐述
中药外治原理
药熨疗法属于中药外治法,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 成分可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药效,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 用。
经络传导原理
药熨疗法作用于体表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药熨疗法可刺激经络穴位,激发经气,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
新型药物研发
成功研发出具有更高渗透性和疗效的新型药熨药物,有效降低治 疗副作用。
精准治疗策略
通过研究不同病症的分子机制,为药熨疗法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方 案。
智能给药系统
开发出可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速度和剂量的智能给药系统,提高治 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性化治疗
根据不同患者的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熨治疗 方案。
03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及材料选择
药材准备
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 ,如川乌、草乌、红花、 桂枝等,确保药材质量。
辅料准备
选用适当的辅料,如醋、 酒、蜂蜜等,以增强药效 。
器具准备
准备药熨袋、毛巾、热水 袋等器具,确保干净卫生 。
操作步骤详解
01
02
03
04
药材处理
将药材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 辅料调匀,制成药膏或药熨袋
联合疗法
研究药熨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绿色环保
倡导使用环保材料和无毒药物,降低治疗过程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 影响。
拓展应用领域探讨
1 2
慢性病管理
将药熨疗法应用于慢性病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和预后。
康复医学
药熨法
(2009-01-20 18:59:24)【概述】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准确的起源年代已难以考证。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的论述,并载有药熨方专治寒痹;古代名医扁鵲巧用熨法救治虢太子厥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历代医家如华佗、葛洪、孙思邈、张从正、李时珍、吴师机等无不重视之,尤其是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地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症,影响深远。
该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等特点。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既古老又新兴的外治方法。
一、原理临床研究认为,熨法与熏蒸腾法一样,都是属于暴露疗法,因而,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也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其作用表现在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是表现在调节经络阴阳的作用。
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
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有些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
将中药敷帖于体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效应。
二、药熨疗法的分类及常用方法(一)按熨法所用的材料分类1.药熨法:根据所用药物的剂型分为药散熨法、药饼熨法、药膏熨法。
(1)药散熨法:将选定的药物碾成粗末,鲜品捣烂。
放入锅内文火煸炒至烫手取出,装入布袋熨烫局部;或先装入布袋,旺火蒸热取出,乘热把药包放在治疗部位上熨烫;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布包裹或直接将药末撒于穴位或患处,用熨斗、热水袋、烫壶或炒热的盐、沙、麦麸等加热物体热熨。
中药热熨防治筋骨病
中药热熨防治筋骨病中药热熨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筋骨病的防治中。
其原理是通过中药的热性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消除瘀血瘀气,达到治疗筋骨疾病的效果。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药热熨在筋骨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中药热熨的原理与作用中药热熨是一种温热的中药外敷治疗方法,通过渗透和热传导的作用,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渗入肌肉和关节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组织代谢和修复。
中药的化学成分还可以消除瘀血瘀气,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除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病灶的修复。
中药热熨在筋骨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二、中药热熨的适应症中药热熨适用于各种筋骨疾病的防治,包括肌肉拉伤、扭伤、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肌肉疼痛等疾病。
这些疾病多由于受凉、劳累过度、运动不当等原因引起,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瘀血瘀气集聚于局部,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通过中药热熨可以改善这些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药热熨一般使用外用药材,常用的中药药材有艾叶、桂皮、川芎、白芷等。
这些药材均具有温热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消除瘀血瘀气,达到治疗筋骨疾病的效果。
具体使用哪些药材需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质的不同来决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中药热熨的熨制方法和步骤中药热熨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好所需的中药药材,常用的中药有艾叶、桂皮、川芎、白芷等,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
2.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可以使用研钵或研磨机来研磨。
3. 将研磨好的药材均匀地铺在一层干净的布上,然后将布包起来,制成熨制器。
4. 将熨制器放入烤箱或者电热毯中加热,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保持20-30分钟。
5. 热熨器取出后,将其敷于患处,注意不要过烫,以免烫伤皮肤。
6. 保持熨制器敷在患处,可以搭配适当的按摩和理疗手法,增加疗效。
7. 敷熨约30分钟后,取下熨制器,用温水清洗患处,擦干即可。
中药熨烫ppt课件
中药熨烫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已经 认识到中药熨烫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原理与作用
原理
中药熨烫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渗透作 用,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紧 张和疼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用
中药熨烫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散寒除湿、舒缓肌肉等多种作用,对 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僵硬、促进血 液循环等具有良好效果。
加强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
鼓励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开展中药熨烫的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更加有 力的支持。
拓展中药熨烫的应用领域
除了在慢性疼痛疾病和急性疼痛中应用外,未来 可以尝试将中药熨烫拓展至其他领域,如康复医 学、老年护理等。
提高公众对中药熨烫的认知度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药熨烫的知识和作用,提高 公众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为中药熨烫的普及和 应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THANKS
[ 感谢观看 ]
03
用毛巾蘸取中药,熨烫 患处,每次熨烫15-20 分钟。
04
熨烫过程中,根据需要 补充热水,保持中药温 度。
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02
03
04
熨烫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皮肤。
熨烫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 受寒。
孕妇、皮肤破损、炎症等患者 不宜进行中药熨烫。
中药熨烫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方 式,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结合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中药熨烫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在中药熨烫的同时进行艾灸或拔 罐,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不同疗法结合使用时需谨慎操作,避免不良反应和相互作 用。
CHAPTER 06
熨疗法
(2)患者舒适体位,将已蒸 好的熨包熨敷局部,以所熨 处皮肤发红为宜。
精品课件
提示 疼痛剧烈时,应尽量减少活
动。症状缓解后,逐渐进行 膝关节功能锻炼。
精品课件
5.尿潴留
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 ,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 定程度引起,属中医“癃闭 ”范畴,见于西医学的膀胱 、尿道、前列腺病变。
内炒热,棉布包裹成30X30cm 大小方正或圆柱状包。
精品课件
(4)实施方法:同姜熨疗法 。
精品课件
三、适应证 感冒咳嗽、脘腹疼痛、吐泻
、胁痛;腰膝酸软、肢节痹 痛、筋骨酸痛、肌肉拘挛转 筋、痛经等。
精品课件
四.禁忌证 1.癌肿、活动性结核、局部
皮肤溃烂禁用。 2.急性出血性疾病禁用。 3.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禁用
精品课件
五、注意事项
1. 应防止烫伤。 2.出现头痛、头晕、恶心、
心悸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 用,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
精品课件
六、常见疾病应用 以下分述常见疾病的熨疗治
疗方法。
精品课件
1、咳嗽
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 ,咯吐痰液的一种病证。常 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 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 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2)原料:小香葱1Kg。 (3)制作葱包:将洗净的小
香葱切成小段,置锅内炒热 ,棉布包裹成30X30cm大小方 正或圆柱状包。
精品课件
(4)实施方法:同姜熨疗法 。
精品课件
4.盐熨疗法
采用粗盐炒热后布包熨敷患部或 腧穴。
精品课件
(1)用具准备:同姜熨疗法 。
精品课件
(2)原料:粗盐1Kg。 (3)制作盐包:将粗盐置锅
精品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 体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 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 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络、散寒 止痛、祛瘀消肿的一种外治法。有熨脐、 熨目、熨腧穴、熨癥等不同的方法 ,除了 以药物熨引之外,还可盐熨、膏熨、水熨、 砖熨、壶熨等各种熨法。
二、【药熨疗法的原理】
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是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
首先,药物和温热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血 流加快而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能 强烈刺激腧穴,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 体产生某些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调节经 络阴阳的作用。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 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 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 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此外,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在局部产 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有些 芳香类药物,能提高皮质醇的透皮能力。将中药敷帖于体 表俞穴,由于药物及热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 加快,从而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播,增加全身的 效应。
中医熨疗历史悠久,我国现存最早医学书 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法的记载; 《黄帝内经》也有“病生于筋,治之以熨 引”引述;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创造性 的发展了熨法理论并以此通治全身各种病 症,对后世影响深远。该法有简、便、验、 廉、捷的特点,属于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的一种简便有效、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
四、【实施程序】
(一)健康估计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及心理状 况,患处皮肤有无炎症、破损及对知觉的敏感度。女患者 评估月经期;外科腹部痛者评估证候属性。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 布袋2个,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根据医嘱准备药物, 必要时备屏风。 (三)常用体位 熨法操作时采用体位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为原则。熨胸 腹部多用仰卧位; 熨腰背颈项可取俯卧位;头面部采用 仰卧位;肩胁部可取侧卧;四肢部可取坐位。
药熨冶疗毕竟是一种外治方法,需要通过皮肤 的吸收而产生其治疗效应。因此,一般说来熨剂 大多选取气味辛香雄烈之品为主配制而成。如具 有温通经脉、散寒祛湿、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等 作用的药物常为熨剂的主体。根据患者的病情, 也可酌选辛凉散瘀、清泄热毒之品组合成剂。 熨剂的药味可随宜增损,原则上专治一证者, 药味宜少而精;病情复杂或兼证较多、虚实夹杂 者,也可酌情多选配几味,但不宜过多过杂。
四、【实施程序】
(四)操作步骤
1、护士自身常规准备(素质与仪表)。 2、核对医嘱,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3、将药物及粗盐置入锅内,用文火炒,炒时用竹铲或竹筷翻拌,至温度 60~70℃时将其装入双层布袋中,用大毛巾保温。 4、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5、局部皮肤涂少量凡士林,将药熨袋放在患处或相应的穴位上用力来回 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 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底时可更换药袋。药 熨时间一般15~30分钟,每日1~2次。 6、药熨过程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7、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 手。 8、根据医嘱要求,详细记录药熨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四、【实施程序】
(五)注意事项 1、熨法一般需要裸露体表,故操作时应注意室温适 宜,空气新鲜,注意避风,以免感受风寒。 2、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3、药熨袋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 超过50℃。药熨过程中若冷却后应立即更换或加 热,若患者感到局部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 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 4、熨烫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头晕、心 慌应停止治疗。 5、热熨治疗后的患者要注意避风保暖。
四 熨药配制
配制原则
熨剂的配伍原则与内服药的配伍原则相同,均应 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制 成剂。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 “若行道者适遇急症,恐病家嫌膏药尚缓, 力请非处汤不可,则不妨竟以古汤头煎服之方改 为煎抹炒熨,于医理无悖,于外治一门亦变而不 失其正,与医家亦分途而合辙” 说明了熨药配制也是在医理指导之下的辨证措方, 无非是变内服为外治,给药途径有异而己。
制剂方法
熨剂的配制调剂主要有药袋、药饼,药膏三种剂 型。 (1)药袋:将药物打碎或制成粗末,装入缝制好 的药袋中备用。药袋的大小应备置多种规格,以 便按照熨引的部位、范围择用。 (2)药饼: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根据患者病情, 酌取面糊,水、酒、醋等调剂制成大小厚薄不等 的药饼备用。 (3)药膏:将药物研为极细末,加入饴糖、黄蜡 等赋形剂调制成厚薄适度的药膏备用。 此外,还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或将 药物煎汤取汁,趁热用纱布熨引患处,等等。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用于寒滞肝脉诸痛证,如厥阴头痛, 寒疝腹痛,寒湿脚气肿痛,经行腹痛,脘腹胀痛; 用于胃寒呕吐证,如呕吐吞酸;用于虚寒泄泻证, 如五更泄泻;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 ; 风寒湿痹妇科杂症属虚属寒者….. (二)禁忌症:熨法忌用于皮肤破损处、身体大血 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孕妇的腹部和骶部、腹部 包块性质不明、以及一切炎症部位;禁用于实热 证或麻醉未清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