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集合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归纳 1. 集合的定义: 2. 集合的特征: 3. 集合的表示法: 4. 集合的分类: 5. 数集: 6. 集合的关系: 7. 集合的运算: 8. 集合的运算性质:❖ 例题讲解 例1(1) 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B. d N ∈C. d P ∈D. 以上都不正确 (2) 若集合2442k k A x x k B x x k ⎧⎫⎧⎫ππππ==+∈==+∈⎨⎬⎨⎬⎩⎭⎩⎭Z Z ,,,,则( ).A. A B =B. B ⊂≠AC. A ⊂≠BD.AB =∅例2 写出满足{},M a b ⊆的所有集合M .例3 已知集合{}2340A x x x x =--<∈R ,,求A N 的真子集的个数.例4 已知全集{}1,2,3,4,5,6,7,8,9U =,{}2A B =,∁{}()1,9U A B =,∁{}4,6,8U A B =,求集合A 、B .(1) {}{}2223213A y y x x x B y y x x x ==--∈==-++∈R R ,,,;(2) {}{}22(,)23(,)213A x y y x x x B x y y x x x ==--∈==-++∈R R ,,,;(3) {}{}2223213A y y x x x B y y x x x ==--∈==-++∈Z Z ,,,.例6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1,2,3,4,5M ⊆,②若a M ∈,则6a M -∈,这样的集合M 有多少个? 写出这些 集合. 例7 已知集合{}{}222280320A x x x x B x x ax a x =--<∈=-+=∈R R ,,, (1)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B ⊂≠A ?(2)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B =∅.❖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① 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分析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② 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③ 弄清集合元素的本质属性,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④ 了解空集的意义,在解题中强化空集的意识; ⑤ 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 易错、易漏点:① 辨清: 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区别。
集合与命题
A M
N
(B)M
N
(C)M
N
DM
N
Ex:已知非空集合 M 1, 2, 3, 4, 5 ,且若 a M ,则 6 a M , 求集合M的个数 23-1=7 7个
6 .集合的运算: ①交集:A B { x x A 且 x B }
A
B
A
B
A B
a [ 1,1]
二、命题:
1.四种命题的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 否 否命题 若 p 则q 互 逆 互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互 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否 逆否命题 若 q 则p
注:同真同假的命题是一对等价命题,互为逆否 的命题同真假,所以是一对等价命题。
关键词 都是 都不是 一定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所有的(任意一个) p或q p且q 正数
sin (3)在 A B C 中,p:
A sin B ,
q:tan
A tan B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4)对于实数x,y,p: y 8, q: 2 或 x x
y 6
充分非必要条件
Ex: 下列四个条件中,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D )
A. p : a b, q : a b ; B . p : a b, q : 2 2 ;
否定 不都是
至少有一个是
一定不是 至少有两个 一个都没有 存在一个
p且 q
p或 q
非正数
B Ex:下列四个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存在这样的α和β的值,使得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B)不存在这样的α和β的值,使得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对任意的α和β的值,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D)不存在这样的α和β的值,使得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上海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命题复习
word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 概念及符号的使用.:集合、元素,属于,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列举法、描述法、子集,包含(包含于),图示法,文氏图,真子集,真包含(真包含于),、交集,并集,全集,补集。
2. ∈⊆,的比较: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用,∈∉;集合与集合间关系用⊆⊇,类; 3. 交集,并集,补集的比较4. 关于子集的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B U ⊆⇔=⇔=⇔=C 5. 集合的运算性质: ① A B =B A ,A B =B A② ()AB C =()A B C , ()A B C =()A B C ③ ()U C A B =U U C A C B , ()U U U C A B C A C B =④AA A =A A A =A ∅=∅A A ∅=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 基本公式:(1)设有限集合A, card(A)=n,则(ⅰ)A 的子集个数为n2;(ⅱ)A 的真子集个数为12-n;(ⅲ)A 的非空子集个数为12-n;(ⅳ)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2)设有限集合A 、B 、C ,card(B)=m, card(A)=n ,m<n,则(ⅰ) 若A C B ⊆⊆,则C 的个数为mn -2;word(ⅱ) 若A C B ⊂⊆,则C 的个数为12--m n ;⑶容斥原理:card(A ∪B)= card(A)+card(B)- card(A ∩B).二.四种命题形式及关系1. 概念:2.命题,真(假)命题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等价命题2.一般地,四种命题的真假性有且仅有下面四种情况:3.常用词语的否定:三.充要条件1.若α⇒β,则称α是β的充分条件,也即β是α的必要条件; 若α⇔β,则称α是β的充要条件;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逆命题 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互逆 为 ? ? 互 否 逆 ? 互 逆 为 互 否互 逆 否互 否在讨论p 是q 的什么条件时,就是指以下四种之一: ①若p ⇒q ,但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②若q ⇒p ,但p ≠> q ,则p 是q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③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④若p ≠> q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 ★要点:看清题目问的是:谁是谁的什么条件2.子集与推出关系 : 设A,B 是非空集合,A={}|x x α具有性质,B={}|y y β具有性质,则A ⊆B 与α⇒β等价。
组合数学卢开澄课后习题答案
组合数学卢开澄课后习题答案组合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结构和组合对象的数学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密码学等领域。
卢开澄是中国著名的组合数学家,他的教材《组合数学》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学习组合数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卢开澄课后习题的答案。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逻辑1.1 集合及其运算习题1:设集合A={1,2,3},B={2,3,4},求A∪B和A∩B的结果。
答案:A∪B={1,2,3,4},A∩B={2,3}。
习题2:证明若A∩B=A∩C,且A∪B=A∪C,则B=C。
答案:首先,由A∩B=A∩C可得B⊆C,同理可得C⊆B,因此B=C。
然后,由A∪B=A∪C可得B⊆C,同理可得C⊆B,因此B=C。
综上所述,B=C。
1.2 命题逻辑习题1:将下列命题用命题变元表示:(1)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带伞。
(2)要么他很聪明,要么他很勤奋。
答案:(1)命题变元P表示今天下雨,命题变元Q表示我带伞,命题可表示为P→Q。
(2)命题变元P表示他很聪明,命题变元Q表示他很勤奋,命题可表示为P∨Q。
习题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为永真式、矛盾式或可满足式:(1)(P∨Q)→(P∧Q)(2)(P→Q)∧(Q→P)答案:(1)该命题为可满足式,因为当P为真,Q为假时,命题为真。
(2)该命题为永真式,因为无论P和Q取何值,命题都为真。
第二章:排列与组合2.1 排列习题1:从10个人中选取3个人,按照顺序排成一队,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答案:根据排列的计算公式,共有10×9×8=720种不同的结果。
习题2:从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不考虑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答案:根据组合的计算公式,共有C(10,3)=120种不同的结果。
2.2 组合习题1:证明组合恒等式C(n,k)=C(n,n-k)。
答案:根据组合的计算公式可得C(n,k)=C(n,n-k),因此组合恒等式成立。
高中 数学教材大纲
高中高一(一)第一章集合和命题1 集合1.1 集合及其表示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1.3 集合的运算2 四种命题的形式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6 子集与推出关系第二章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2.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2.5 不等式的证明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3.1 函数的概念3.2 函数关系的建立3.3 函数的运算3.4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1 幂函数4.1 幂函数的性质图像与性质2 指函数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3 借助计数器观察函数递增的快慢高一(二)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3 对数4.4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4 反函数4.5 反函数的概念5 对数函数4.6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4.7 简单的指数方程4.8 简单的对数方程第五章三角比1 任意角的三角比5.1 任意角及其度量5.2 任意角的三角比2 三角恒等比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3 解斜三角形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第六章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1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性质6.2 正切函数的图像性质6.3 函数y=Asin(wx+ψ)的图像、性质2 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6.4 反三角函数6.5 最简三角方程高二(一)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7.1 数列7.1 等差数列7.3 等比数列2 数学归纳法7.4 数学归纳法7.5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7.6 归纳——猜想——论证3 数列的极限7.7 数列的极限7.8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8.1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8.2 向量的数量积8.3 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8.4向量的应用第九章矩形和行列式初步1 矩形9.1 矩形的概念9.2 矩形的运算2 行列式9.3 二阶行列式9.4 三阶行列式第十章算法初步10.1 算法的概念10.2 程序框图*10.3 计算机话语和算法程序高二(二)第11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11.1 直线的方程11.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1.4 点到直线的距离第12章圆锥曲线12.1曲线和方程12.2 圆的方程12.3椭圆的标准方程12.4 椭圆的性质1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2.6 双曲线的性质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2.8 抛物线的性质第13章复数13.1 复数的概念13.2 复数的坐标表示13.3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13.4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13.5 复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13.6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高三(一)第14章空间直线与平面14.1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4.2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4.3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4.4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5章1 多面体15.1 多面体的概念15.2 多面体的直观图2 旋转体15.3 旋转体的概念3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和球面距离15.4 几何体的表面积15.5 几何体的体积15.5 球面的距离第16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6.1 计数定理1——乘法定理16.2 排列16.3 计数定理2——加法定理16.4 组合16.5 二项式定理高三(二)第17章概率论初步17.1 古典概率17.2 频率概率第18章基本统计方法18.1 总体和样本18.2 抽样技术18.3 统计估计18.4 实例分析18.5 概率统计实验高三(拓展&理科)专题一三角恒等变换1.1 半角公式的应用1.2 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专题二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1 参数方程2.1 曲线的参数方程2.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 极坐标方程2.3 极坐标系专题三空间向量及其与3.1 空间向量3.2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3 空间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3.4 空间向量在度量问题中的应用专题四概率论初步(续)4.1 事件和概率4.2 独立事件积的概率4.3 随机变量和数学期望4.4 正态分布*专题五线性回归5.1 直接观察法5.2 最小二乘法高三(拓展&文科、技艺)专题一线性规划1.1线性规划问题1.2线性规划的可行域1.3线性规划的解专题二优选与统筹1 实验设计的若干方法2.1 二分法2.2 0.618法2 统筹规划2.3 统筹规划专题三投影与画图3.1 空间图形的平面图3.2 轴测图3.3 三视图专题四统计案例4.1 抽样调查案例4.2 假设检查案例*4.3 列联表独立性检查案例专题五数学与文化艺术5.1 数学与音乐5.2 数学与美术*5.3 数学与文学。
高一集合与命题知识点
高一集合与命题知识点在高中数学学科中,集合与命题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与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并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集合和命题两个方面展开,介绍高一阶段的相关知识点。
一、集合集合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它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中,我们最常用的操作有并、交、差、补和集合的关系等。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些操作:1. 并集:设有集合A和集合B,A和B的并集表示为A∪B,它包含了A和B的所有元素。
2. 交集: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表示为A∩B,它包含了同时属于A和B的所有元素。
3. 差集: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表示为A-B,它包含了属于A 但不属于B的所有元素。
4. 补集:集合A的补集表示为A',它包含了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
5. 子集:若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属于集合B,则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表示为A⊆B。
在集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集合的运算来构建更复杂的集合,例如幂集和笛卡尔积:1. 幂集: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n,那么A的所有子集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幂集,记作P(A)。
幂集的元素个数为2^n。
2. 笛卡尔积:设有集合A和集合B,A和B的所有有序对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笛卡尔积,记作A×B。
除了基本的集合操作外,我们还需要了解集合的性质和定理,例如:1. 并、交、差的运算规律: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
2. De Morgan定律: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有(A∪B)'=A'∩B'和(A∩B)'=A'∪B'。
通过深入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二、命题命题是指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命题,因此了解命题的基本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1. 命题的逻辑联结词:命题可以通过逻辑联结词进行组合,常见的逻辑联结词有与、或、非、蕴含和等值等。
2. 命题的真值表:我们可以通过真值表来判断命题的真假,真值表是由逻辑联结词和命题变元构成的表格。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带答案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带答案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已知集合A={x|x2−2x≤0},B={−1,0,3},则(∁R A)∩B=()A.∅B.{0,1}C.{−1,0,3}D.{−1,3}2、设a,b是实数,集合A={x||x−a|<1,x∈R},B={x||x−b|>3,x∈R},且A⊆B,则|a−b|的取值范围为()A.[0,2]B.[0,4]C.[2,+∞)D.[4,+∞)3、设命题p:∃x0∈R,x02+1=0,则命题p的否定为()A.∀x∉R,x2+1=0B.∀x∈R,x2+1≠0C.∃x0∉R,x02+1=0D.∃x0∈R,x02+1≠04、已知集合P={x|1<x<4},Q={x|2<x<3},则P∩Q=()A.{x|1<x≤2}B.{x|2<x<3}C.{x|3≤x<4}D.{x|1<x<4}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命题“所有的四边形都是矩形”是存在量词命题;②命题“∀x∈R,x2+1<0”是全称量词命题;③命题“∃x∈R,x2+2x+1≤0”的否定为“∀x∈R,x2+2x+1≤0”;④命题“a>b是ac2>bc2的必要条件”是真命题;A.0B.1C.2D.36、若集合M={a,b,c}中的元素是△ABC的三边长,则△ABC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7、设a,b∈R,A={1,a},B={−1,−b},若A⊆B,则a−b=()A.−1B.−2C.2D.08、集合A={0,−1,a2},B={−2,a4}.若A∪B={−2,−1,0,4,16},则a=()A.±1B.±2C.±3D.±4多选题9、集合{1,3,5,7,9}用描述法可表示为()A.{x|x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B.{x|x=2k+1,k∈N,且k≤4}C.{x|x≤9,x∈N∗}D.{x|0≤x≤9,x∈Z}10、已知P={x|x2−8x−20≤0},集合S={x|1−m≤x≤1+m}.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可以是()A.−1B.1C.3D.51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3)x+m=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m=3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为0B.方程无实数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m>1C.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充要条件是0<m≤1D.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m<0填空题12、已知集合A={y|y=x2−32x+1,x∈[34,2]},B={x|x+m2≥1}.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3、能够说明“∀x∈N∗,2x≥x2”是假命题的一个x值为__________.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带答案(二十五)参考答案1、答案:D分析:先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得集合A,再由集合的补集和交集运算可求得答案.因为A={x|x2−2x≤0}={x|0≤x≤2},所以∁R A={x|x<0或x>2},又B={−1,0,3},所以(∁R A)∩B={−1,3},故选:D.2、答案:D分析:解绝对值不等式得到集合A,B,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到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解.集合A={x||x−a|<1,x∈R}={x|a−1<x<a+1},B={x||x−b|>3,x∈R}={x|x<b−3或x>b+3}又A⊆B,所以a+1≤b−3或a−1≥b+3即a−b≤−4或a−b≥4,即|a−b|≥4所以|a−b|的取值范围为[4,+∞)故选:D3、答案:B分析:根据存在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可得结果.∵存在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命题p的否定为“∀x∈R,x2+1≠0”,故选:B4、答案:B分析:根据集合交集定义求解.P∩Q=(1,4)∩(2,3)=(2,3)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交集概念,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5、答案:C分析:根据存在量词命题、全称量词命题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必要条件的定义,分析选项,即可得答案.对于①:命题“所有的四边形都是矩形”是全称量词命题,故①错误;对于②:命题“∀x ∈R ,x 2+1<0”是全称量词命题;故②正确;对于③:命题p:∃x ∈R ,x 2+2x +1≤0,则¬p:∀x ∈R ,x 2+2x +1>0,故③错误;对于④:ac 2>bc 2可以推出a >b ,所以a >b 是ac 2>bc 2的必要条件,故④正确;所以正确的命题为②④,故选:C6、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即可判断.由题可知,集合M ={a,b,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则a ≠b ≠c ,所以△ABC 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 .7、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结合集合的性质求参数a 、b ,即可求a −b .由A ⊆B 知:A =B ,即{a =−1−b =1,得{a =−1b =−1, ∴a −b =0.故选:D.8、答案:B分析:根据并集运算,结合集合的元素种类数,求得a 的值.由A ∪B ={−2,−1,0,4,16}知,{a 2=4a 4=16,解得a =±2 故选:B9、答案:AB分析:利用描述法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对A ,{x |x 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表示的集合是{1,3,5,7,9},故A 正确;对B ,{x |x =2k +1,k ∈N ,且k ≤4}表示的集合是{1,3,5,7,9},故B 正确;对C ,{x |x ≤9,x ∈N ∗ }表示的集合是{1,2,3,4,5,6,7,8,9},故C 错误;对D ,{x |0≤x ≤9,x ∈Z }表示的集合是{0,1,2,3,4,5,6,7,8,9},故D 错误.故选:AB.10、答案:ABC分析:解不等式得集合P ,将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m 的不等式组,解得m 范围即可得结果. 由x 2−8x −20≤0,解得−2≤x ≤10,∴P =[−2,1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又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所以S ⊆P ,当S =∅,即m <0时,满足题意;当S ≠∅,即m ≥0时,∴{−2≤1−m 1+m ≤10,解得0≤m ≤3, ∴m 的取值范围是(−∞,3],实数m 的取值可以是−1,1,3,故选:ABC.11、答案:BCD分析: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选项A 错误;由题得m >1,m >1是1<m <9的必要条件,所以选项B 正确;由题得0<m ≤1,所以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所以选项C 正确;由题得m <0,所以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m <0,所以选项D 正确.对于选项A ,方程为x 2+3=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选项A 错误;对于选项B ,如果方程没有实数根,则Δ=(m −3)2−4m =m 2−10m +9<0,所以1<m <9,m >1是1<m <9的必要条件,所以选项B 正确;对于选项C ,如果方程有两个正根,则{Δ=m 2−10m +9≥0−(m −3)>0m >0,所以0<m ≤1,所以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所以选项C 正确;对于选项D ,如果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Δ=m 2−10m +9>0m <0 ,所以m <0,所以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m <0,所以选项D 正确.故选:BCD小提示:方法点睛: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常用的方法有:(1)定义法;(2)集合法;(3)转化法.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判断得解.12、答案:(−∞,−34]∪[34,+∞) 分析:求函数的值域求得集合A ,根据“x ∈A ”是“x ∈B ”的充分条件列不等式,由此求得m 的取值范围. 函数y =x 2−32x +1的对称轴为x =34,开口向上,所以函数y =x 2−32x +1在[34,2]上递增,当x =34时,y min =716;当x =2时,y max =2.所以A =[716,2].B ={x|x +m 2≥1}={x|x ≥1−m 2},由于“x ∈A ”是“x ∈B ”的充分条件,所以1−m 2≤716,m 2≥916,解得m ≤−34或m ≥34,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34]∪[34,+∞).所以答案是:(−∞,−34]∪[34,+∞)13、答案:3分析:取x =3代入验证即可得到答案.因为x =3∈N ∗,而23<32,∴说明“∀x ∈N ∗,2x ≥x 2”是假命题.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本题考查命题与简易逻辑,属于基础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每日一练)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命题“∃x>1,x2≥1”的否定是()A.∃x≤1,x2≥1B.∃x≤1,x2<1C.∀x≤1,x2≥1D.∀x>1,x2<1答案:D分析:根据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可直接得出结果.命题“∃x>1,x2≥1”的否定是“∀x>1,x2<1”,故选:D.2、设集合A、B均为U的子集,如图,A∩(∁U B)表示区域()A.ⅠB.IIC.IIID.IV答案:B分析:根据交集与补集的定义可得结果.由题意可知,A∩(∁U B)表示区域II.故选:B.3、已知集合A={x|x≤1},B={x∈Z|0≤x≤4},则A∩B=()A.{x|0<x<1}B.{x|0≤x≤1}C.{x|0<x≤4}D.{0,1}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的交运算即可求解.由B={x∈Z|0≤x≤4}得B={0,1,2,3,4},所以A∩B={0,1},故选:D4、已知集合A={x|x2−3x−4<0},B={−4,1,3,5},则A∩B=()A.{−4,1}B.{1,5}C.{3,5}D.{1,3}答案:D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A∩B,得到结果.由x2−3x−4<0解得−1<x<4,所以A={x|−1<x<4},又因为B={−4,1,3,5},所以A∩B={1,3},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集合,集合的交运算,属于基础题目.5、若全集U=R,集合A={0,1,2,3,4,5,6},B={x|x<3},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3,4,5,6}B.{0,1,2}C.{0,1,2,3}D.{4,5,6}答案:A分析:根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U B)∩A求解即可.由题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U B)∩A,∁U B={x|x≥3},则(∁U B)∩A={3,4,5,6}.故选:A6、已知集合S={s|s=2n+1,n∈Z},T={t|t=4n+1,n∈Z},则S∩T=()A.∅B.S C.T D.Z答案:C分析:分析可得T⊆S,由此可得出结论.任取t∈T,则t=4n+1=2⋅(2n)+1,其中n∈Z,所以,t∈S,故T⊆S,因此,S∩T=T.故选:C.7、已知命题p:∃x∃N,e x<0(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命题p的否定是()A.∃x∃N,e x<0B.∃x∃N,e x>0C.∃x∃N,e x≥0D.∃x∃N,e x≥0答案:D分析:根据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判断.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命题p的否定是:∃x∃N,e x≥0.故选:D.8、设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甲是丁的()条件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A分析:记甲、乙、丙、丁各自对应的条件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C,D,根据题目条件得到集合之间的关系,并推出A D,,所以甲是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记甲、乙、丙、丁各自对应的条件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C,D,由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A B,由乙是丙的充要条件得,B=C,由丁是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得,C D,所以A D,,故甲是丁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9、已知集合A={−1,0,1},B={a+b|a∈A,b∈A},则集合B=()A.{−1,1}B.{−1,0,1}C.{−2,−1,1,2}D.{−2,−1,0,1,2}答案:D分析:根据A={−1,0,1}求解B={a+b|a∈A,b∈A}即可由题,当a∈A,b∈A时a+b最小为(−1)+(−1)=−2,最大为1+1=2,且可得(−1)+0=−1,0+0=0,0+1=1,故集合B={−2,−1,0,1,2}故选:D10、已知集合A={﹣1,0,1,2},B={x|0<x<3},则A∩B=()A.{﹣1,0,1}B.{0,1}C.{﹣1,1,2}D.{1,2}答案:D分析:根据交集的定义写出A∩B即可.集合A={﹣1,0,1,2},B={x|0<x<3},则A∩B={1,2},故选:D多选题11、若x2−x−2<0是−2<x<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值可以是().A.1B.2C.3D.4答案:BCD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得出a范围,可得选项.由x2−x−2<0得−1<x<2,因此,若x2−x−2<0是−2<x<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2.故选:BCD.小提示:本题考查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属于基础题.12、使a∈R,|a|<4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A.a<4B.|a|<3C.−4<a<4D.0<a<3答案:BD分析: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结合各选项一一判断即可.由|a|<4可得a的集合是(−4,4),(−∞,4),所以a<4是|a|<4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A.由(−4,4)⊂≠(−4,4),所以|a|<3是|a|<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B.由(−3,3)⊂≠C.由(−4,4)=(−4,4),所以−4<a<4是|a|<4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D.由(0,3)(−4,4),所以0<a<3是|a|<4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D.13、已知集合A={4,a},B={1,a2},a∈R,则A∪B可能是()A.{-1,1,4}B.{1,0,4}C.{1,2,4}D.{-2,1,4}答案:BCD分析: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讨论参数范围即可得结果.若A∪B含3个元素,则a=1或a=a2或a2=4,a=1时,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a=0,a=2或a=−2时满足题意,结合选项可知,A∪B可能是{1,0,4},{1,2,4},{-2,1,4}.故选:BCD.14、(多选)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A.若x,y是偶数,则x+y是偶数B.若a<2,则方程x2-2x+a=0有实根C.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D.若ab=0,则a=0答案:BCD分析:根据必要条件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A:x+y是偶数不一定能推出x,y是偶数,因为x,y可以是奇数,不符合题意;B:当方程x2-2x+a=0有实根时,则有(−2)2−4a≥0⇒a≤1,显然能推出a<2,符合题意;C:因为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由四边形是菱形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符合题意;D:显然由a=0推出ab=0,所以符合题意,故选:BCD15、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是()A.“a=b”是“ac=bc”的充要条件B.“a>b”是“a2>b2”的充分条件C.“a<5”是“a<3”的必要条件D.“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答案:CD分析:利用特殊值法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A、B选项的正误;利用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D选项的正误.对于A,因为“a=b”时ac=bc成立,ac=bc且c=0时,a=b不一定成立,所以“a=b”是“ac=bc”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A错;对于B,a=−1,b=−2,a>b时,a2<b2;a=−2,b=1,a2>b2时,a<b.所以“a>b”是“a2>b2”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B错;对于C,因为“a<3”时一定有“a<5”成立,所以“a<3”是“a<5”的必要条件,C正确;对于D“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D正确.故选:CD.小提示: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定义的应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16、已知集合A ={x ∣x 2−2x −3=0},B ={x ∣ax =1},若B ⊆A ,则实数a 的可能取值( )A .0B .3C .13D .−1答案:ACD解析:由集合间的关系,按照a =0、a ≠0讨论,运算即可得解.∵集合A ={−1,3},B ={x |ax =1},B ⊆A ,当a =0时,B =∅,满足题意;当a ≠0时,B ={x |ax =1}={1a },要使B ⊆A ,则需要满足1a =−1或1a =3,解得a =−1或a =13,∴a 的值为0或−1或13.故选:ACD .17、设A ={x|x 2−8x +15=0},B ={x|ax +1=0},若A ∩B =B ,则实数a 的值可以为()A .−15B .0C .3D .−13答案:ABD分析:根据A ∩B =B ,得到B ⊆A ,然后分a =0, a ≠0讨论求解.∵A ∩B =B ,∴B ⊆A ,A ={x|x 2−8x +15=0}={3,5} ,当a =0时,B =∅,符合题意;当a ≠0时,B ={−1a } ,要使B ⊆A ,则−1a =3或−1a =5,解得a =−13或a =−15. 综上,a =0或a =−13或a =−15.故选:AB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任意一个无理数x ,x 2也是无理数”是真命题B .“xy >0”是“x +y >0”的充要条件C .命题“∃x ∈R, x 2+1=0”的否定是“∀x ∈R ,x 2+1≠0”D .若“1<x <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m −2<x <m +2”,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3]答案:CD解析:根据命题的真假,充分必要条件,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判断各选项.x =√2是无理数,x 2=2是有理数,A 错;x =−1,y =−2时,xy >0,但x +y =−3<0,不是充要条件,B 错;命题∃x ∈R,x 2+1=0的否定是:∀x ∈R,x 2+1≠0,C 正确;“1<x <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m −2<x <m +2”,则{m −2≤1m +2≥3,两个等号不同时取得.解得1≤m ≤3.D 正确.故选:CD .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解题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对四个选项一一判断.但求解时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判断,对有些错误的命题可以举例说明其不正确.19、(多选)下列是“a <0,b <0”的必要条件的是( )A .(a +1)2+(b +3)2=0B .a +b <0C .a −b <0D .a b >0答案:BD分析:由a<0,b<0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成立可得.取a=−2,b=−4,得(a+1)2+(b+3)2=2≠0,故A不是“a<0,b<0”的必要条件;由a<0,b<0,得a+b<0,故B是“a<0,b<0”的必要条件;取a=−2,b=−4,得a−b=−2−(−4)=2>0,故C不是“a<0,b<0”的必要条件;>0,故D是“a<0,b<0”的必要条件.由a<0,b<0,得ab故选:BD.2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0∉∅B.∅⊆{0}C.{∅}⊆{0}D.∅{∅}答案:ABD分析:利用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由空集的定义知:0∉∅,A正确.∅⊆{0},B正确.{∅}⊄{0},C错误.∅{∅},D正确.故选:ABD.填空题21、已知集合A={x|x<-1,或x>2},B={x|2a≤x≤a+3},若“x∃A”是“x∃B”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4)∃(1,+∞)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可得B ∃A ,对B 进行分类讨论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因为“x ∃A ”是“x ∃B ”的必要条件,所以B ∃A ,当B =∃时满足题意,即2a >a +3,所以a >3;当B ≠∃时,{2a ≤a +3a +3<-1 或{2a ≤a +32a >2, 解得:a <-4或1<a ≤3;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1,+∞).所以答案是:(-∞,-4)∃(1,+∞).22、设非空集合Q ⊆M ,当Q 中所有元素和为偶数时(集合为单元素时和为元素本身),称Q 是M 的偶子集,若集合M ={1,2,3,4,5,6,7},则其偶子集Q 的个数为___________.答案:63分析:对集合Q 中奇数和偶数的个数进行分类讨论,确定每种情况下集合Q 的个数,综合可得结果.集合Q 中只有2个奇数时,则集合Q 的可能情况为:{1,3}、{1,5}、{1,7}、{3,5}、{3,7}、{5,7},共6种, 若集合Q 中只有4个奇数时,则集合Q ={1,3,5,7},只有一种情况,若集合Q 中只含1个偶数,共3种情况;若集合Q 中只含2个偶数,则集合Q 可能的情况为{2,4}、{2,6}、{4,6},共3种情况;若集合Q 中只含3个偶数,则集合Q ={2,4,6},只有1种情况.因为Q 是M 的偶子集,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若集合Q 中的元素全为偶数,则满足条件的集合Q 的个数为7;若集合Q 中的元素全为奇数,则奇数的个数为偶数,共7种;若集合Q 中的元素是2个奇数1个偶数,共6×3=18种;若集合Q 中的元素为2个奇数2个偶数,共6×3=18种;若集合Q中的元素为2个奇数3个偶数,共6×1=6种;若集合Q中的元素为4个奇数1个偶数,共1×3=3种;若集合Q中的元素为4个奇数2个偶数,共1×3=3种;若集合Q中的元素为4个奇数3个偶数,共1种.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集合Q的个数为7+7+18+18+6+3+3+1=63.所以答案是:63.23、若“x>3”是“x>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m>3分析:由题,“x>3”是“x>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是(3,+∞)的真子集,可得答案. 因为“x>3”是“x>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m,+∞)是(3,+∞)的真子集,所以m>3,故答案为m>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不要不充分条件,属于基础题.。
高一数学-集合
∴2q2-q-1=0
12.
【解析】 (1)设 k∈Z,则任意奇数可表示为 2k-1 ∵2k-1=k2-(k-1)2
已知集合 A={ x∣x=m2-n2,m,n∈Z },求证: (1)任意奇数都是 A 的元素。 (2)偶数 4k-2(k∈Z)不属于 A。 (2)假设存在 k∈Z,使得 4k-2∈A。即存在 m,n 使得 4k-2=m2-n2 ∴2(2k-1)=(m-n)(m+n) ∵k,(k-1)∈Z ∴2k-1∈A 即任意奇数都是 A 的元素。 ∴(m-n),(m+n)为偶数
当 x=4 时,y=1;当 x=5 时,y=0; 7.
【解析】∵a,b∈Z 且 a≠b
若集合 M={0,2,3,7},P={x∣x=ab,a,b∈M,a≠b },则 P=
∴①当 a=0 时,b=2,3,7,此时 ab=0;②当 a=2 时,b=0,3,7,此时 ab=0,6,14;
③当 a=3 时,b=0,2,7,此时 ab=0,6,21;④当 a=7 时,b=0,2,3,此时 ab=0,14,21; 故 P={0,6,14,21} 8. 若集合 M={ x∣ax2+2x+1=0}只含一个元素,则 a= ∴方程 ax +2x+1=0 只有一个解
21.
集合{1,2,3}的子集的个数是( A. 6
【解析】方法 1、∅,{1},{2},{3},{1,2},{1,3},{2,3},{1,2,3} ∴集合{1,2,3}的子集个数为 23=8 个,故选 C。 22.
方法 2、对于有限集 A 有 n 个元素,则的子集个数为 2n 个,真子集个数为 2n-1 个。
D. M
T且M
T
【解析】由∵ x+y>0 且 x y>0 得 x>0, x>0 17. 用适当的符号(∈,∉,=, (1)3.14 Q; , )填空:
华二数学校本教材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定稿)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Sets and Propositions我们知道,事物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我们研究一个具体问题时,常把讨论对象限制在一定的整体范围内,便于讨论其共同性质;而对整体来说,每个对象又有着其各自的特点.这就是集合与其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和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数学中的命题比比皆是,而连接相关命题之间的链条就是逻辑推理.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里,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命题等相关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把“集合与命题”安排在高中数学的起始章.一、集合(Sets)1.1集合及其表示法(Sets and Their Expressions)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我们经常要把一些确定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例如:(1)某校高一(1)班的全体学生;(2)中国运动员在历届夏、冬季奥运会上取得的所有金牌;(3)1~100之间的所有质数;(4)不等式2x-3>0的解的全体;(5)所有的平行四边形;(6)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不同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set),简称集.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element).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各元素地位相等,与顺序无关.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finite set),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infinite set).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empty set),记作∅.例如,方程x2+1=0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就是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b、c、…….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A,读作“a属于(belong to)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A,读作“a不属于(not belong to)A”.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常用的数集我们一般用特定的字母表示: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natural numbers set),记作N;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正整数集,记作N*;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set of integer),记作Z;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rational numbers set),记作Q;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set of real numbers ),记作R .我们还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集、负有理数集、正实数集、负实数集分别表示为Z +、Z -、Q +、Q -、R +、R -.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列举法和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如:{1,3,5,7,9},{x 2,3x -2,x +7y 3,x 2-4y 2}.在大括号内,先写出此集合中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即A ={x | x 满足性质P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如:不等式2x -3>0的解集可表示为{x | x -3>2},函数y =x +1图像上的点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 y ) | y =x +1}.例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30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A ;(2)被5除余3的自然数全体组成的集合B ;(3) 二次函数y =x 2+2x -3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C .解:(1)用列举法表示:A ={1,2,3,5,6,10,15,30};(2)用描述法表示:B ={x | x=5n +3, n ∈N};(3)用描述法表示:C ={(x , y ) | y =x 2+2x -3}.例2. A 是由一切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之差的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试证明:(1)任意奇数都是A 的元素;(2)偶数4k -2(k ∈Z)不属于A .证明:设A ={x | x =a 2-b 2,a 、b ∈Z},(1) 设任意奇数x=2k+1,k ∈Z ,则x =k 2+2k+1-k 2=(k +1)2-k 2∈A ;(2) 反证:假设任意偶数x=4k -2,k ∈Z 属于A ,则设x =a 2-b 2,a 、b ∈Z ,于是有2(2k -1)=(a +b )(a -b ),…①在上述①式中,等号右边的a +b 与a -b 同奇同偶,则x 或为奇数,或为4的整数倍;而等号左边是2与一个奇数的积,则x 不能被4整除,由此产生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即“偶数4k -2(k ∈Z)不属于A ”得证.例3. 若集合{}2210,R A x ax x x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当0a =时,方程只有一个根12-,则0a =符合题意; 当0a ≠时,则关于x 的方程2210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由于集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2210ax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没有实数根,所以∆=440a +≤,解得1a ≤-.综上所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a a a =≤-或. 课堂活动·大家谈1、 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性?集合的表示法中是如何体现这些性质的?2、 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势与不足?3、 通过实例分别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表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体验用集合思想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乐趣.课堂活动·自己想1、 区分∅,{∅},{0},0等符号的含义;2、集合{1,2}与集合{(1,2)}有什么区别?3、能否将“身材高大的人”组成一个集合?课外活动·自己学集合论简介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George Cantor,1845-1918)于19世纪末创立的.十七世纪数学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分支——微积分.在之后的一至二百年中,这一崭新学科获得了飞速发展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推进速度之快使人来不及检查和巩固它的理论基础.十九世纪初,许多迫切问题得到解决后,出现了一场重建数学基础的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中,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集合论提出伊始,曾遭到许多数学家的激烈反对,康托尔本人一度成为这一激烈论争的牺牲品.在猛烈的攻击下与过度的用脑思考中,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几次陷于精神崩溃.然而集合论前后经历二十余年,最终获得了世界公认.到二十世纪初集合论已得到数学家们的赞同.数学家们为一切数学成果都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的前景而陶醉了.他们乐观地认为从算术公理系统出发,借助集合论的概念,便可以建造起整个数学的大厦.在1900年第二次国际数学大会上,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就曾兴高采烈地宣布“……数学已被算术化了.今天,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已经达到了.”然而这种自得的情绪并没能持续多久.不久,集合论是有漏洞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数学界,这就是1902年罗素得出的罗素悖论.罗素构造了一个所有不属于自身(即不包含自身作为元素)的集合R.现在问R是否属于R?如果R属于R,则R满足R的定义,因此R不应属于自身,即R不属于R;另一方面,如果R不属于R,则R不满足R的定义,因此R应属于自身,即R属于R.这样,不论何种情况都存在着矛盾.这一仅涉及集合与属于两个最基本概念的悖论如此简单明了以致根本留不下为集合论漏洞辩解的余地.绝对严密的数学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就是数学史上的第三次数学危机.危机产生后,众多数学家投入到解决危机的工作中去.1908年,策梅罗提出公理化集合论,后经改进形成无矛盾的集合论公理系统,简称ZF公理系统.原本直观的集合概念被建立在严格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避免了悖论的出现,这就是集合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公理化集合论.与此相对应,在1908年以前由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被称为朴素集合论,公理化集合论是对朴素集合论的严格处理,它保留了朴素集合论的有价值的成果并消除了其可能存在的悖论,因而较圆满地解决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公理化集合论的建立,标志着著名数学家希耳伯特所表述的一种激情的胜利,他大声疾呼:没有人能把我们从康托尔为我们创造的乐园中赶出去.从康托尔提出集合论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数学又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包括对上述经典集合论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模糊集合论的出现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与康托尔的开拓性工作分不开的.当现在回头去看康托尔的贡献时,我们仍然可以引用当时一些著名数学家对他的集合论的评价作为我们的总结.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称康托尔的集合论是“数学精神最令人惊羡的花朵,人类理智活动最漂亮的成果”.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把康托尔的工作描述为“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伟大的工作”.前苏联著名的数学家科尔莫戈洛夫(Andrey Nikolaevich Kolmogorov,1903-1987)说,“康托尔的不朽功绩,在于他敢向无穷大冒险迈进.”还有如:它是对无限最深刻的洞察,它是数学天才的最优秀作品,是人类纯智力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康托尔的无穷集合论是过去两千五百年中对数学的最令人不安的独创性贡献之一等等.课外活动·自己找借助图书馆或电脑网络系统查阅有关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的生平简介等资料,了解其创立集合论的艰辛历程,进一步体验和学习数学家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习题练习·自己练1.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1,4,7,10,13}; (2){-2,-4,-6,-8,-10};(3) { 1,5,25,125,625 }; (4) { 0,±21,±52,±103,±174,……}. 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x | x 是15的正约数}; (2){(x ,y ) | x ∈{1,2},y ∈{1,2}}; (3)⎪⎭⎪⎬⎫⎪⎩⎪⎨⎧⎩⎨⎧=+-=+22),(22y x y x y x ; (4) {(x ,y ) | y =x 2-1,|x |≤2,x ∈Z}. 3. 关于x 的方程ax +b =0,当a ,b 满足条件___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 ,b 满足条件_________时,解集是无限集.4. 已知集合{2a ,a 2-2a }为数集,求a 的取值范围.5. 把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之和的全体整数记作集合M ,试证明集合M 的任意两个元素的乘积仍属于M .6. 已知全集M ={},求集合M . 7. 已知集合(){}0121|2=+--=x x m x A 中至多含有一个元素,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8. 设A ={x | x 2+(b +2)x +b +1=0,b ∈R},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9. 设A={x | x=m 2 –n 2,m 、n ∈ Z},问8、9、10与集合A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0. 设集合S ={a 0,a 1,a 2,a 3},在S 上定义运算为:a i ⊕a j = a k ,其中k 为i+j 被4除的余数,i 、j=0,1,2,3,则求满足关系式(x ⊕x )⊕a 2= a 0的x ( x ∈S )的个数.11. 设集合A ={-3,-1,2,7},集合B ={x | f (x ) >0},在下列条件下,是否存在函数f (x ),使得集合A 中恰有一个元素不是B 的元素?(1) f (x )为一次函数;(2) f (x )为二次函数.12. 已知实数集A 满足:若x ∈A ,则A xx ∈-+11. (1) 求证:当2∈A 时,A 中还有3个元素;(2) 试找寻一个实数a ,使得a ∈A ,并由此求出相应的集合A ;(3) 由上述研究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2集合之间的关系 (Relations of Sets )考察下列集合:A={1,2},B={1,2,3,4},C={ x ︱x 2-3x+2=0},D={ x ︱x 是四边形},E={ x ︱x 是多边形}.容易发现,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集合D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E 的元素,而集合B 中的元素3和4不是集合A 的元素,集合C 中的元素与集合A 的元素完全相同.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包含于(be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A ”.我们规定,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有B A ⊆,且A B ⊇,我们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读作“集合A 等于集合B ”.如对于集合A={x ︱x=2k+1,k ∈Z }与B={x ︱x=2k -1,k ∈Z },则有A=B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如右图所示,表示B A ⊆(A B )所用的图叫做文氏图(Venn diagram ).例1. 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解:集合的所有子集为∅,{a },{b },{c },{a ,b },{b ,c },{a ,c },{a ,b ,c },除了{a ,b ,c },其余七个子集均为集合{a ,b ,c }的真子集.例2. 设集合A ={a ,a 2,ab },B={1,a ,b },A=B ,求实数a ,b 的值.解:由于A=B ,则(1)若a 2=b ,ab=1,则a 3=1,即a=b=1,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2)若a 2=1,ab=b ,则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a=-1,b=0.例3. 已知{}Z n Z m n m x x S ∈∈+==,,3614,{}Z k k x x T ∈==,2,求证S=T .解:(1)任意x ∈S ,则存在m ,n ∈Z ,使得x=14m+36n=2(7m+18n ),令7m+18n=k ,由于m ,n ∈Z ,所以k=7m+18n ∈Z ,则x=2k ,k ∈Z ,即x ∈T ,因此S ⊆T ;(2)反之,任意x ∈T ,则存在k ∈Z ,使得x=2k ,要使得x=2k=14m+36n ,m ,n ∈Z ,则k=7m+18n=7×(-5k )+18×(2k ),可见当m=-5k ,n=2k (k ∈Z)时,x=14m+36n ,m ,n ∈Z ,即x ∈S ,因此T ⊆S . 所以,综合(1)和(2)知,S=T 得证. 课堂活动·大家谈1、 讨论符号“∈”与“⊆”的意义、区别及作用;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实数中的大小关系、相等关系有相似之处吗?类比实数中有关不等式的性质,研究集合的有关包含和真包含关系的性质.3、 考察数集N ,Z ,Q ,R 之间的包含关系,了解和感受数域的扩张过程.课堂活动·自己想1、 如果B A ⊆,那么集合A 与B 的关系有几种可能?2、 如何理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进一步体会∅与{∅}、{0}之间的关系.3、 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为什么?①∅A ;②A A .课外活动·自己做试探究含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的子集的个数.课外活动·自己学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2.一种论断看起来 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懈可击,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事实上,悖论古已有之.一般认为,最早的悖论是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见于《新约全书·提多书》,属于语义学悖论.另一类悖论涉及数学中的集合论,被称为“数学悖论”或“集合论悖论”.在康托尔创立集合论不久,他自己就发现了问题,这就是1899年的“康托尔悖论”,亦称“最大基数悖论”.与此同时,还发现了其他集合论悖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罗素悖论”.1902年,英国数学家罗素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以M 表示是其自身成员的集合的集合,N 表示不是其自身成员的集合的集合.然后问N 是否为它自身的成员?如果N 是它自身的成员,则N 属于M 而不属于N ,也就是说N 不是它自身的成员;另一方面,如果N 不是它自身的成员,则N 属于N 而不属于M ,也就是说N 是它自身的成员.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将导出矛盾的结论.1919年罗素给出了上述悖论的通俗形式,即“理发师悖论”: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课外活动·自己找借助图书馆或电脑网络系统查阅资料,了解集合论的有关著名悖论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习题练习·自己练1. 设集合{}{}31,,32,M x x m m Z N y y n n Z ==+∈==+∈,若,,x M y N ∈∈则x y 与集合M 、N 的关系是( )A .x y M ∈B .x y M ∉C .x y N ∈D .x y N ∉2. 设集合,,,22k M x x k Z N t t n t n n Z ππππ⎧⎫⎧⎫==∈===+∈⎨⎬⎨⎬⎩⎭⎩⎭或,则集合M 、N 的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3. 已知{}{}A C B C A B A 求,8,4,2,0,5,3,2,1,,==⊆⊆. 4. 已知集合⎭⎬⎫⎩⎨⎧=1,,m n m M ,{}0,,2n m m N +=,若M=N ,求m 2008+n 2009. 5. 已知集合A={0,1},B={x | x ∈A ,x ∈N ﹡} ,C={x | x ⊆ A } 则A 、B 、C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6. 已知集合A=},,53|{Z b a b a x x ∈+=,B=},,107|{Z n m n m y y ∈+=,判断A 与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7. 已知集合A={}Z b a b a x x ∈+=,,812|,B={}Z d c d c x x ∈+=,,1620|,求证A=B .8. 已知集合A={x |-2k+6< x <k 2-3},B={x |-k < x < k },若AB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9. 设含有10个元素的集合的全部子集数为S ,其中有3个元素组成的子集数为T ,则求ST的值.10. 已知集合A={ m | m=n 2+1,n ∈N *},B={y |y=x 2-2x +2,x ∈N *},研究A 与B 的关系,并给予证明.11. 已知A={ x | 22≤≤-x },①若集合B={ x | a x ≤ },满足A ⊆B ,求a 范围;②若集合C={x | 152+≤≤-a x a },满足A ⊆C ,求a 的取值范围;③若把②中条件“A ⊆C ”改为“C ⊆A ”,求a 的取值范围.12. 设集合{123456}M =,,,,,, 12k S S S ,,,都是M 的含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i i i S a b =,,{}j j j S a b =,(i j ≠,{123}i j k ∈、,,,,),都有min min j j i i i i j j a b a b b a b a ⎧⎫⎧⎫⎪⎪≠⎨⎬⎨⎬⎪⎪⎩⎭⎩⎭,,(min{}x y ,表示两个数x y ,中的较小者),求k 的最大值.1.3集合之间的运算 (Operation of Sets )1. 交集考察集合A={ x | x 是我校在校女生},B={ x | x 我校高一学生}与C={ x | x 是我校高一女生}之间的关系,易知集合C 是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一般地,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A ∩B={x |x ∈A 且x ∈B 用文氏图可以直观地表示A ∩B 的一般情况.由交集运算的定义,容易得到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A ∩B= B ∩A ; (2)A ∩A=A ; (3)A ∩∅=∅;(4)A ∩B ⊆A ,A ∩B ⊆B ;(5)若A ∩B=A ,则有A ⊆B ;反之若A ⊆B ,则A ∩B=A .例1. 设集合A={(x ,y )|3x -y=7},集合B={(x ,y )|2x+y=3},求A ∩B .解:A ∩B =⎪⎭⎪⎬⎫⎪⎩⎪⎨⎧⎩⎨⎧=+=-32,73),(y x y x y x =⎪⎭⎪⎬⎫⎪⎩⎪⎨⎧⎩⎨⎧-==1,2),(y x y x ={(2,-1)}. 2.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union).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x |x ∈A 或x ∈B }.用文氏图可以直观地表示A ∪B 的一般情况.由并集运算的定义,容易得到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A ∪B= B ∪A ; (2)A ∪A=A ; (3)A ∪∅= A ;(4)A ⊆A ∪B ,B ⊆A ∪B ;(5)若A ∪B=B ,则有A ⊆B ;反之若A ⊆B ,则A ∪B=B .例2.设A={x |-1<x <2},B={x |1<x <3},求A ∩B ,A ∪B .解:A ∩B={x |1<x <2},A ∪B={x |-1<x <3}.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 若A ∩B =⎭⎬⎫⎩⎨⎧-31,求A ∪B . 解: ∵A ∩B =⎭⎬⎫⎩⎨⎧-31,∴-31∈A 且-31∈B . ∴3(-31)2+p (-31)-7=0且3(-31)2-7(-31)+q =0, ∴p =-20,q =-38. 由3x 2-20x -7=0得A ={-31,7},由3x 2-7x -38=0得B ={-31,38}. ∴A ∪B ={-31,38,7}.3. 补集在给定的问题中,若研究的所有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universe).若A 是全集U 的子集,由U 中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记作A C U ,读作“A 补”,即{}A x U x x A C U ∉∈=,. 用文氏图可以直观地表示A C U 的一般情况.由并集运算的定义,容易得到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A C A U ∅; (2)U A C A U = ; (3)A A C C U U =)(.例4. 已知全集I={-4,-3,-2,-1,0,1,2,3,4},A={-3,a 2,a +1}, B={a -3,2a -1,a 2+1},其中a ∈R ,若A ∩B ={-3},求C I (A ∪B ).解:由a -3=-3或2a -1=-3,可求得A={-3,0,1},B={-4,-3,2},则A ∪B={-4,-3,0,1,2},C I (A ∪B )={-2,-1,3,4}.例5. 设U ={x | x <10,x ∈N *},A ∩B={3},(C u A )∩B={4,6,8},A ∩(C u B )={1,5}, 求C u(A ∪B ),A ,B .解: A ∪B 中的元素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A 不属于B ;一类属于B 不属于A ;一类既属于A 又属于B .由(C u A )∩B ={4,6,8},即4,6,8属于B 不属于A ;由(C u B )∩A ={1,5},即1,5属于A 不属于B ;由A ∩B ={3},即3既属于A 又属于B ;又U ={x | x <10,x ∈N *}={1,2,3,4,5,6,7,8,9}, 若2属于A 不属于B ,则与(C u B )∩A ={1,5}矛盾,若2属于B 不属于A ,则与(C u A )∩B ={4,6,8}矛盾,而2∉ A ∩B ,∴2既不属于A 也不属于B ,同理7,9既不属于A 也不属于B .综上,C u (A ∪B )={2,7,9},A={1,3,5},B={3,4,6,8}.课堂活动·大家谈1. 关于集合的交、并、补的三种运算的性质是如何证明的?2. 设全集U={a ,b ,c ,d ,e },A={a ,c ,d },B={b ,d ,e },通过计算A C U ,B C U ,)(B A C U ,)(B A C U ,B C A C U U 和B C A C U U ,在发现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后给予证明,并将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课堂活动·自己想1. 思考性质“=A C A U ∅”的意义及作用,并进一步深刻理解引入空集概念的意义和作用.2. 思考集合A ,B ,A ∩B 和A ∪B 中元素的个数有何关系?课外活动·自己学容斥原理及其应用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对于有限集合P ,我们用n (P )表示P 中的元素个数.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 、B 两类,那么,A 类或B 类元素个数= A 类元素个数+B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即 )()()()(B A n B n A n B A n ⋂-+=⋃.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 、B 、C 三类,那么,A 类或B 类或C 类元素个数= A 类元素个数+ 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而且是C 类的元素个数.即 )()()()()()()()(C B A n A C n C B n B A n C n B n A n C B A n +---++=.例6 对某学校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喜欢看球赛、看电影和听音乐的情况.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电影,52人喜欢听音乐,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电影的有18人,既喜欢听音乐又喜欢看电影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的有12人,问有多少人只喜欢听音乐?解:设A ={x | x 为喜欢看球赛的人},B ={x | x 为喜欢看电影的人},C ={x | x 为喜欢听音乐的人},则A ∩B ={x | x 为既喜欢看球赛的人又喜欢看电影的人},B ∩C ={x | x 为既喜欢听音乐又喜欢看电影的人},A ∩B ∩C ={x | x 为三种都喜欢的人},A ∪B ∪C ={x | x 为看球赛和电影、听音乐至少喜欢一种}.则)(A n =58,)(B n =38,)(C n =52,)(B A n =18,)(C B n =16,)(C B A n =12,)(C B A n =100,由)()()()()()()()(C B A n A C n C B n B A n C n B n A n C B A n +---++=得)()()()()()()()(C B A n C B n B A n C B A n C n B n A n A C n +---++= =148-(100+18+16-12)=26,所以,只喜欢听音乐的人共有n (C )-n (B ∩C )-n (C ∩A )+n (A ∩B ∩C )=52-16-26+12=22. 课外活动·自己找借助图书馆或电脑网络系统查阅英国数学家德·摩根的简介及德·摩根定理.习题练习·自己练1. 分别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1) (2)(3) (4)2. 设A={x | x >-2}, B={x |x <3}, 求A ∩B , A ∪B .3. 已知A={2,-1,x 2-x +1},B={2y ,-4,x +4},C={-1,7}, 且A ∩B=C ,求A ∪B .4. 若A 、B 、C 为三个集合,C B B A =,则一定有( )(A)C A ⊆ (B)A C ⊆ (C)C A ≠ (D)=A ∅5. 已知集合A={x ︱x ≤ 2},B ={x ︱x > a },在下列条件下分别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 A ∩B =∅;(2) A ∪B =R ;(3) 1∈A ∩B .6. 设(){}N a a a A x x x f ∈≤≤=+-=,101|,36122,B A C =,{}A a a f b b B ∈==),(|,求:(1)集合C ;(2)C 的所有子集中的各个元素和的总和.7. 全集I={ x | x 为三角形},A={ x | x 为锐角三角形},B={ x | x 为钝角三角形},C={ x | x为直角三角形},D={ x | x 为斜角三角形},求()()D C C B A C I I .8. 设全集为U=Z ,{}Z k k x x M ∈==,2|,{}Z k k x x P ∈==,3|,求()P C M U .9. 已知全集I=}32,3,2{2-+a a ,若}2,{b A =,}5{=A C I ,求实数b a ,.10. 已知全集U={}20|≤X x x 是质数且,A ,B 是U 的子集,且同时满足(){}5,3=B C A U ,(){}197,=B A C U ,()(){}17 2,=B C A C U U ,求A 和B .11. 设全集(){}R y x y x U ∈=,|,,集合()⎭⎬⎫⎩⎨⎧∈=--=R x x y y x A ,123|,, ①若(){}R y x x y y x B ∈+=,,1|,=,B A U 求C;②若(){}R y x x y y x B ∈+≠=,,1|,,求()B A C U .12. 某公司有120人,其中乘轨道交通上班的84人,乘汽车上班的32人,两种都乘的18人,求:(1)只乘轨道交通上班的人数;(2)不乘轨道交通上班的人数;(3)乘坐交通工具的人数;(4)不乘交通工具而步行的人数;(5)只乘一种交通工具的人数.二、四种命题的形式(Four Forms of Propositions )1.4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The Forms of Propositions and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1. 命题与推出关系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命题通常用陈述句表述.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一般地,命题是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如果是命题,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为什么?(1) 你是高一学生吗?(2) 过直线AB 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3) 个位数是5的自然数能被5整除.(4) 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不相等.(5)竟然得到5>9的结果!(6)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1)、(2)、(5)不是命题,(3)、(4)、(6)是命题,其中(4)是假命题.(1)语句“你是高一学生吗?”是疑问句,不是判断语句,所以它不是命题.(2)语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是祈使句,不是判断语句,所以它也不是命题.(3)此命题为真命题.这是因为个位数是0的自然数总可以表示为10k(k∈N)的形式,而10k=5·2k,所以10k能被5整除.(4)取一个角为45°,另一个角也为45°,它们互为余角,但是它们是相等的.所以“互为余角的两个角不相等.”是假命题.(5)语句“竟然推出6>8的结果!”是感叹句,不是判断语句,所以它不是命题.(6)此命题为真命题.它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在初中数学中已经给出证明.由例1的(4)可以看到,要确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而不满足其结论的例子即可,这在数学中称为“举反例”.要确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作出证明,证明若满足命题的条件就一定能推出命题的结论.一般地,如果事件α成立可以推出事件β也成立,那么就说由α可以推出β,并用记号α⇒β表示,读作“α推出β”.换言之,α⇒β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真命题.如果事件α成立,而事件β不能成立,那么就说事件α不能推出事件β成立,可记作αβ.换言之,α表示以α为条件,β为结论的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如果α⇒β,并且β⇒α,那么记作α⇔β,叫做α与β等价.显然,推出关系满足传递性:α⇒β,β⇒γ,那么α⇒γ.2.四种命题形式一个命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所得的命题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inverse proposition),显然它们互为逆命题.例如,命题(1)“对顶角相等”和命题(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互为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与结论的否定,则称这两个命题为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否命题( negative proposition).像命题(3)“不是对顶角的角不相等”与命题(1)是互否命题.如果将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作为条件,而将此命题的条件的否定作为结论所得到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inverse negative proposition).如命题(4)“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与命题(1)是互为逆否命题.若α为原命题条件,β为原命题结论,则其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关系为:原命题:若α,则β;逆命题:若β,则α;否命题:若α,则β;逆否命题:若β,则α.例2. 写出命题:“若x + y = 5,则x = 3且y = 2”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解:原命题:若x + y = 5,则x = 3且y = 2.。
上海市进才中学 作业册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带答案)
§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1)A 组1.判断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能的打勾,不能的打叉。
① 上海市各区县的名称。
( )能 ② 末位数是3的自然数。
( )能 ③ 身高比较高的男生。
( )不能2.集合元素的性质: 、 、 。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用符号,∈∉填空:①1_____}1{; ②d _____},,{c b a ; ,∈∉4.用符号,∈∉填空:①0_____N ; ②0_____∅; ③π_____Q ; ④2_____R ,,,∈∉∉∈5.用符号,∈∉填空:①1_____{(1,2)}; ②)2,1(_____)}1,2(),2,1{(;,∉∈6.确定下列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①}043|{2=--x x x 是_________;②},32|{R x x x ∈<<是_________;③},|),{(*N y Z x y x ∈∈是_________; ④},101|{*N x x x ∈≤≤-是_________; ⑤},101|{Q x x x ∈≤≤-是_________; 有限集,无限集,无限集,有限集,无限集B 组填空题7.判断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若能,指出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① 高一1班身高超过1.8m 的同学; ( 是 ) 有限集 ② 末位数是3的自然数; ( 是 ) 无限集 ③ NBA 篮球明星; ( 不是 ) 对象不确定 ④ 某中学的大胖子。
( 不是 ) 对象不确定8.若集合{|0.30.7,}A x x n n N ==-+∈,则 1.3- A ,0.29- A ,2- A 。
∉∉∈ 9.数集{}x x -2,1,0中的x 不能取的数的集合为 。
⎪⎭⎪⎬⎫⎪⎩⎪⎨⎧-+251,251,1,0 10.若集合22{2,(1),33}A a a a =+++,且1A ∈,则实数a = 。
0,-1 11. 若集合2{|(1)0}A x k x x k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k = 。
高中数学高一上册第一章-1.1.2集合之间的关系课件
读作 “集合A 等于B 集合” 显然 若 A B 且 B A,则 A B
想一想用图示法怎么表示A=B?
三、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 A 和 B , 如果 A B ,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
那么集合 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
A B ( B A )
读作 “ A 真包含于B ” (“B 真包含A ”)
70,1 0,1
例3.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集合C (1) C{1,2,3}
(2) C {a , b}
(3) {1,2,3} C{1,2,3,4,5} 解: (1) C 可以是以下集合: , { 1 } , { 2 } , { 3 } , { 1 , 2 } , { 1 , 3 } , { 2 , 3 } , { 1 , 2 , 3 } (2) C 可以是以下集合: ,{a},{b} (3) C 可以是以下集合: { 1 ,2 ,3 ,4 } ,{ 1 ,2 ,3 ,5 } ,{ 1 ,2 ,3 ,4 ,5 }解毕
当B=时, a = 0
当B={-2}时,a = 1
当B={3}时,a
=
2
1
3
解毕
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树立必信的信念,不要轻易说“我不行”。志在成功,你才能成功。 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乃真正的智者。 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 每天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杨丽娜 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我们不能选择命运,但是我们能改变命运。
答:x2,y5.
例 5 : 已 知 集 合 A = { x | x 2 x 6 0 } 与 集 合 B = {x |a x 1 0 }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教师版)
2023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试要求 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语句叫作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作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且q⇒/p1.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是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而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命题的结论.2.区别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且B⇒/A),与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B⇒A 且A⇒/B)两者的不同.3.充要关系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设A={x|p(x)},B={x|q(x)},(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非q是非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x2+2x-3<0”是命题.()(2)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3)“若p不成立,则q不成立”等价于“若q成立,则p成立”.()(4)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答案(1)×(2)√(3)√(4)√解析(1)错误.该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2021·浙江卷)已知非零向量a,b,c,则“a·c=b·c”是“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a·c=b·c可得(a-b)·c=0,所以(a-b)⊥c或a=b,所以“a·c=b·c”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2021·全国甲卷)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 n.设甲:q>0,乙:{S n}是递增数列,则()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当a1<0,q>1时,a n=a1q n-1<0,此时数列{S n}递减,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当数列{S n}递增时,有S n+1-S n=a n+1=a1q n>0,若a1>0,则q n>0(n∈N+),即q>0;若a1<0,则q n<0(n∈N+),不存在,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综上,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4.(易错题)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若a≠0或b≠0,则a2+b2≠05.(易错题)若“x2-x-6>0”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3解析由x2-x-6>0,解得x<-2或x>3.因为“x2-x-6>0”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x|x>a}是{x|x<-2或x>3}的真子集,即a≥3,故a的最小值为3.6.已知命题“若x≥0,y≥0,则xy≥0”,则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2解析由x≥0,y≥0⇒xy≥0,∴原命题成立,则逆否命题也成立.由xy≥0⇒/x≥0,y≥0,如x=-1,y=-2,∴原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则原命题的否命题也不成立.考点一命题及其关系1.已知命题“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m≤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否命题是“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减函数,则m>1”B.逆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C.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是减函数”D.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不是增函数”答案B解析由四种命题关系易知B正确.2.给出以下命题:①“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③若ab是正整数,则a,b都是正整数;④若f(x)单调递增,g(x)单调递减,则f(x)-g(x)单调递减.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答案①解析①命题“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若x,y互为相反数,则x+y=0”,显然①为真命题;②的否命题为“不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的面积也可能相等,故②为假命题;③若ab是正整数,则a,b不一定都是正整数,例如a=-1,b=-3,故③为假命题;④构造函数f(x)=x,g(x)=-x,则f(x)-g(x)=2x,显然f(x)-g(x)单调递增,故④为假命题.综上①为真命题.3.能说明“若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则f(x)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f(x)=sin x,x∈[0,2](答案不唯一,再如f(x)x=0,0<x≤2)解析根据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只要找到一个定义域为[0,2]的不单调函数,满足在定义域内有唯一的最小值点,且f(x)min=f(0).感悟提升 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1)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2)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时,可间接判断.考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例1(1)(2020·浙江卷)已知空间中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l,m,n.“l,m,n共面”是“l,m,n两两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20·北京卷)已知α,β∈R,则“存在k∈Z使得α=kπ+(-1)kβ”是“sinα=sinβ”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1)B(2)C解析(1)由m,n,l在同一平面内,可能有m,n,l两两平行,所以m,n,l可能没有公共点,所以不能推出m,n,l两两相交.由m,n,l两两相交且m,n,l不经过同一点,可设l∩m=A,l∩n=B,m∩n=C,且A∉n,所以点A和直线n确定平面α,而B,C∈n,所以B,C∈α,所以l,m⊂α,所以m,n,l在同一平面内.故选B.(2)若存在k∈Z使得α=kπ+(-1)kβ,则当k=2n(n∈Z),α=2nπ+β,有sinα=sin(2nπ+β)=sinβ;当k=2n+1(n∈Z),α=(2n+1)π-β,有sinα=sin[(2n+1)π-β]=sinβ.若sinα=sinβ,则α=2kπ+β或α=2kπ+π-β(k∈Z),即α=kπ+(-1)kβ(k∈Z).故选C.感悟提升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2)集合法:根据使p,q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要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训练1(1)(2022·长春质检)已知m,n是平面α内两条不同的直线,则“直线l⊥m 且l⊥n”是“l⊥α”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a>2,b>2”是“a+b>4,ab>4”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1)B(2)A解析(1)若m与n不相交,则由“直线l⊥m且l⊥n”不能推出“l⊥α”,若l⊥α,则l垂直于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故选B.(2)若a>2,b>2,则a+b>4,ab>4成立.当a=1,b=5时,满足a+b>4,ab>4,但不满足a>2,b>2,∴a+b>4,ab>4⇒/a>2,b>2,故答案为A.考点三充分、必要条件的应用例2(经典母题)已知P={x|x2-8x-20≤0},非空集合S={x|1-m≤x≤1+m}.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由x2-8x-20≤0,得-2≤x≤10,∴P={x|-2≤x≤10}.∵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S⊆P.1-m≥-2,1+m≤10,解得m≤3.又∵S为非空集合,∴1-m≤1+m,解得m≥0.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0,3].迁移设p :P ={x |x 2-8x -20≤0},q :非空集合S ={x |1-m ≤x ≤1+m },且非p 是非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例题知P ={x |-2≤x ≤10}.∵非p 是非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且q ⇒/p ,即P S .-m ≤-2,+m >10-m <-2,+m ≥10,∴m ≥9,又因为S 为非空集合,所以1-m ≤1+m ,解得m ≥0,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9,+∞).感悟提升1.根据充分、必要条件求解参数取值范围需抓住“两”关键(1)把充分、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2)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2.解题时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训练2(1)使2x ≥1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1<x <3B.0<x <2C.x <2D.0<x ≤2(2)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1|<a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x <4,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B(2)[3,+∞)解析(1)由2x≥1得0<x ≤2,依题意由选项组成的集合是(0,2]的真子集,故选B.(2)|x -1|<a ⇒1-a <x <1+a ,因为不等式|x -1|<a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x <4,所以(0,4)(1-a ,1+a ),-a ≤0,+a >4-a <0,+a ≥4,解得a ≥3.1.设a ∈R ,则“a >1”是“a 2>a ”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由a 2>a ,得a 2-a >0,解得a >1或a <0,∴“a >1”是“a 2>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2021·全国百校联考)已知命题p :“任意a >0,且a ≠1,函数y =1+log a (x -1)的图像过点P ”的逆否命题为真,则P 点坐标为()A.(2,1)B.(1,1)C.(1,2)D.(2,2)答案A解析由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同假,可知命题p 为真命题,由对数函数性质可知,函数y =1+log a (x -1)的图像过定点(2,1),所以点P 的坐标为(2,1).3.已知命题p :若a <1,则a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p 是真命题B.命题p 的逆命题是真命题C.命题p 的否命题是“若a <1,则a 2≥1”D.命题p 的逆否命题是“若a 2≥1,则a <1”答案B解析p :若a <1,则a 2<1;如a =-2,则(-2)2>1,∴p 为假命题,A 不正确;命题p 的逆命题:若a 2<1,则a <1为真命题,B 正确;命题p的否命题:若a≥1,则a2≥1,C显然不正确;命题p的逆否命题:若a2≥1,则a≥1,D显然不正确.4.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两句诗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中可知“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攻破楼兰”不一定“返回家乡”,但“返回家乡”一定“攻破楼兰”,故选B.5.命题若“x2+y2=0,则x=y=0”的否命题为()A.若x2+y2=0,则x,y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B.若x2+y2≠0,则x,y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C.若x2+y2≠0,则x,y都不为0D.若x2+y2=0,则x,y都不为0答案B解析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6.(2022·郑州质检)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下列命题:①“a=b”是“ac=bc”的充要条件;②“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③“a>b”是“a2>b2”的充分条件;④“a<5”是“a<3”的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B解析①ac=bc⇔a=b或c=0,∴①为假命题;②a+5是无理数⇔a是无理数,∴②为真命题;③0>-2推不出02>(-2)2,∴③为假命题;④a<5⇒/a<3,但a<3⇒a<5,∴④为真命题.7.(2021·贵阳模拟)设函数f(x)=e x2-3x,则使f(x)<1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0<x<1B.0<x<4C.0<x<3D.3<x<4答案A解析f(x)<1⇔e x2-3x<1⇔x2-3x<0,解得0<x<3.又“0<x<1”可以推出“0<x<3”,但“0<x<3”不能推出“0<x<1”.故“0<x<1”是“f(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8.已知命题p:x2+2x-3>0;命题q:x>a,且非q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非p,则a的取值范围是()A.[1,+∞)B.(-∞,1]C.[-1,+∞)D.(-∞,-3]答案A解析由x2+2x-3>0,得x<-3或x>1,由非q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非p,可知非p是非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a≥1. 9.设a,b是两个平面向量,则“a=b”是“|a|=|b|”的________条件.答案充分不必要解析a=b⇒|a|=|b|,|a|=|b|⇒/a=b.10.(2021·河南名校联考)设命题p:x>4;命题q:x2-5x+4≥0,那么p是q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充分不必要解析由x2-5x+4≥0得x≤1或x≥4,可知{x|x>4}是{x|x≤1或x≥4}的真子集,∴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1.已知不等式|x-m|<1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1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 2,43解析解不等式|x-m|<1,得m-1<x<m+1.(m-1,m+1),-1≤13,+1≥12且等号不同时成立,解得-12≤m≤43.12.(2022·西安调研)已知p(x):x2+2x-m>0,若p(1)是假命题,p(2)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答案[3,8)解析∵p(1)是假命题,∴1+2-m≤0.又∵p(2)是真命题,∴4+4-m>0,+2-m≤0,+4-m>0,∴3≤m<8,∴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3,8).13.(2021·景德镇模拟)对于任意实数x,〈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例如〈1.1〉=2,〈-1.1〉=-1,那么“|x-y|<1”是“〈x〉=〈y〉”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令x=1.8,y=0.9,满足|x-y|<1,但〈1.8〉=2,〈0.9〉=1,〈x〉≠〈y〉,可知充分性不成立.当〈x〉=〈y〉时,设〈x〉=x+m,〈y〉=y+n,m,n∈[0,1),则|x-y|=|n-m|<1,可知必要性成立.所以“|x-y|<1”是“〈x〉=〈y〉”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4.(2020·上海卷)p:存在a∈R且a≠0,对任意的x∈R,均有f(x+a)<f(x)+f(a)恒成立.已知q1:f(x)单调递减,且f(x)>0恒成立;q2:f(x)单调递增,存在x0<0使得f(x0)=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1,q2都是p的充分条件B.只有q1是p的充分条件C.只有q2是p的充分条件D.q1,q2都不是p的充分条件答案A解析若q1成立,当a>0时,x+a>x,因为f(x)单调递减,且f(x)>0恒成立,所以f(a)>0,所以f(x+a)<f(x)<f(x)+f(a)恒成立,所以p成立,所以q1是p的充分条件;若q2成立,当a=x0<0时,x+a=x+x0<x,f(a)=f(x0)=0,因为函数f(x)单调递增,所以f(x+a)=f(x+x0)<f(x)=f(x)+f(a),所以p成立,所以q2是p的充分条件.综上可知,q1,q2都是p的充分条件,故选A.15.能说明“若a>b,则1a <1b”为假命题的一组a,b的值依次为________.答案a=1,b=-1(答案不唯一,只需a>0,b<0)解析若a>b,则1a<1b为真命题,则1a-1b=b-aab<0,∵a>b,∴b-a<0,则ab>0.故当a>0,b<0时,均能说明“若a>b,则1a<1b”为假命题.16.已知集合A={y|y=x2-32x+1,0≤x≤2},B={x|x+m2≥2},p:x∈A,q:x∈B,p是q的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54∪54,+∞解析由y=x2-32x+1+716,0≤x≤2,得716≤y≤2,∴A=716,2.又由题意知A⊆B,∴2-m2≤716,∴m2≥2516.∴m≥54或m≤-54.。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命题、量词、逻辑联结词
2
4
故 D 真. 答案:D
[例2] (文)已知命题p:∀x∈R,sinx≤1,则 ( ) A.綈p:∃x∈R,sinx≥1 B.綈p:∀x∈R,sinx≥1 C.綈p:∃x∈R,sinx>1 D.綈p:∀x∈R,sinx>1 解析:利用含有量词的命题否定形式知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5.(2010·安徽文)命题“存在x∈R,使得x2 +2x+5=0”的否定是____________. [答案] 对∀x∈R,都有x2+2x+5≠0.
D.4
π [解析] 函数 y=sin2x 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 π 2π 所得函数为 y=sin2(x-3)=sin(2x- 3 ), ∴命题 P 是假命题, π π 又 y=sin(x+ )cos( -x) 6 3 π π π =sin(x+6)cos[2-(x+6)] π 1 1 π 2 =sin (x+ )= - cos(2x+ ), 6 2 2 3 2π ∴其最小正周期为 T= 2 =π.∴命题 Q 真.
点评:(1)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 论.否命题既否定条件也否定结论. (2)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 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3)“A或B”的否定綈(A∨B)为綈A且綈B, “A且B”的否定綈(A∧B)为綈A或綈B.
[例5] 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ab≤0,则a≤0或b≤0; ②若a>b,则am2>bm2; ③在△ABC中,若sinA=sinB,则A=B; ④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若b2 -4ac<0,则方程有实数根.其中原命题、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 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
9
定义 2: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如果 A B 且 B A, 那么叫做集合 A 等于集合 B ,记作 A = B(读作集合 A 等于集合 B );
定义 3:对于两个集合 A 与 B ,如果 A B ,并且 B 中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 ,那么集合 A 叫做 B 的真子 集,记作: AÜ B或 B Ý A,读作 A 真包含于 B 或 B 真 包含 A .
16
5.交集的运算性质
对于任何集合A、B,有 (1)A∩B=B∩A; (2)A∩A=A; (3)A∩Ø=Ø ;
(4)A∩B ⊆ A,A∩B⊆B; (5)A∩B=A⇔A⊆B
.
17
6.并集的运算性质 (1)A∪B=B∪A; (2)A∪A=A; (3)A∪Ø=A;
(4)A∪B ⊇ A,A∪B ⊇ B; (5)A∪B=B⇔A⊆B. 7.交集、并集、补集的关系 A∩(∁UA)=Ø;A∪(∁UA)=U. 8.常见结论 (1)A∩B=A⇔A⊆B;A∪B=A⇔A⊇B; (2)A∪(∁UA)=U;A∩(∁UA)=Ø.
2.若p q, q p,即p q,则p是q充分必要条件, 简称充要条件. 也说p与q互为充要条件.
3.若p q, 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q是p的既不必要不充分条件.
31
2010年上海15
A
32
2009年上海 15
A
33
1、判别步骤:
① 认清条件和结论。 ② 考察p q和q p的真假。
• 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 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
高一集合知识点-2022年学习资料
交集、并集的性质-0-1若AcB,则AnB=A,AUB=B;-●-2若A=B,则A∩B=A,AUB=A;若A,B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则-A交B是A的真子集,也是B的真子集;-A与B都是A并B的真子集-4若 ,B无公共元素,则A∩B=☑-10
3.补集-·全集:如果集合U含有·补集:一般地,设U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一个集合,A是U的一-集合的全 元素,这-个子集,由U中所有不-个集合就可以看做一-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个全集,通常用U表示-合,叫做U 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A-·CCA=A,CU=☑,-11
·4.元素的性质-高考考点-1确定性-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四大洋}、{小河流}-1a∈A-2a尘互异性-例:设集合C中的元素是-例:已知A={a2-a,2a,2},求a-所有形如a+b2a∈Z,b-∈Z 数,求证:-的取值范围。-1当x∈N时,x∈C-3无序性-2若x∈C,y∈C,则-x+y∈C,并判1/x是 一定-例:{1,2,3={1,3,2-属于C?
1.3交集、并集、补集-·1.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例:{1, ,3,6}n{1,2,5,10={1,2}-·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 AUB-例:{1,2,3,6}n{1,2,5,10}={1,2,3,5,6,10}-9
第二章不等式-·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3其它不等式的解法-·2.4基 不等式及其应用-·2.5不等式的证明-·基本练习-19
6.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意:空集是一个集合-·例:{x∈RX2+1=0}
高一数学上册 第1章 集合和命题 1.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课件 沪教版
练习
“a和b都是偶数”是“a+b也是偶数”的_____条件; “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_____条件; “x≠3”是“|x|≠3”的______条件; “x-1=0”是“x2-1=0”的________条件; “两个角是对顶角”是“这两个角相等”的___条件; 集合A = B是A∩C = B∩C的_______条件; 对于实数x,y,“xy=0”是“x2+y2=0”的_____条件;
定义:如果 p q ,
有它p足够推 q, 没有p,q不一定不成立
则说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x>0,则x≥0
有它q推p不一定行, 没它一定不行
可理解成:x>0 是x≥0 的充分条件 x≥0 是 x>0 的必要条件
运用新知
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是q
的充分条件?
(3)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Biblioteka a2>b2,则a>b。
(1)、(3)为真命题。 (2)、(4)为假命题。
写出命题“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
两个根,则
x1
x2
b a
且x1x2
c a
”的等价命题。
新课
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则记作p q。 如果命题“若p则q”为假,则记作p q。
从集合角度理解:
p小推大q, 相当于P Q
例如:
小范围是大范围的充分条件 大范围是小范围的必要条件
1、”x>0”是”x>1”的什么条件?
第一讲 集合与命题
第一讲 集合与命题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知识梳理1、集合:把某些能够确切指定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
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那么集合A 叫作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4、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A B ⊆,并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 ,那么集合A 叫作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Ü,或B A Ý5、相等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 ,如果A B ⊆,且B A ⊆,那么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6、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x x A x B =∈∈ 且8、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x x A x B =∈∈ 或9、补集:记U 为全集,A 是U 的子集,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记作{}U A x x U x A =∈∉且ð10、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12,,,n A a a a = ,其子集的个数为2n个,其真子集的个为21n -个,其非空子集的个数为21n -个,其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个 1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法 12、德·摩根公式:()U UU A B A B = 痧?,()U UU A B A B =痧?二、学法点拨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和无序性主要用于列式,互异性主要用于检验),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或“不属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集合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归纳 1. 集合的定义: 2. 集合的特征: 3. 集合的表示法: 4. 集合的分类: 5. 数集: 6. 集合的关系: 7. 集合的运算: 8. 集合的运算性质:❖ 例题讲解 例1 (1) 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B. d N ∈C. d P ∈D. 以上都不正确 (2) 若集合2442k k A x x k B x x k ⎧⎫⎧⎫ππππ==+∈==+∈⎨⎬⎨⎬⎩⎭⎩⎭Z Z ,,,,则().A. A B =B. B ⊂≠AC. A ⊂≠BD. A B =∅I例2 写出满足{},M a b ⊆的所有集合M .例3 已知集合{}2340A x x x x =--<∈R ,,求A N I 的真子集的个数.例4 已知全集{}1,2,3,4,5,6,7,8,9U =,{}2A B =I ,∁{}()1,9U A B =U ,∁{}4,6,8U A B =I ,求集合A 、B .例5 已知下列两集合A 、B ,求A B I ;(1) {}{}2223213A y y x x x B y y x x x ==--∈==-++∈R R ,,,;(2) {}{}22(,)23(,)213A x y y x x x B x y y x x x ==--∈==-++∈R R ,,,;(3) {}{}2223213A y y x x x B y y x x x ==--∈==-++∈Z Z ,,,.例6 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1,2,3,4,5M ⊆,②若a M ∈,则6a M -∈,这样的集合M 有多少个? 写出这些 集合.例7 已知集合{}{}222280320A x x x x B x x ax a x =--<∈=-+=∈R R ,,, (1)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B ⊂≠A ?(2) 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 B =∅I .❖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① 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分析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② 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③ 弄清集合元素的本质属性,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 ④ 了解空集的意义,在解题中强化空集的意识; ⑤ 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 易错、易漏点:① 辨清: 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区别。
数集与点集的区别; ② 进行集合的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③ 解决集合与方程有关的问题时要注意检验.❖ 课后练习 1. 设U 为全集,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1) 若A B U =I ,则A B U == (2) 若A B A =I ,则A ⊂≠B2. 已知集合{}24M x x =<,{}2230N x x x =--<,则集合M N I 等于 ( ).A. {}2x x <-B. {}3x x >C. {}12x x -<<D. {}23x x << 3. 设集合{}1,2,3,4,5,6P =,[]2,6Q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P Q P =I B. P Q I ⊃≠Q C. P Q Q =U D. P Q I ⊂≠P 4. 若非空集合{}2135A x a x a =+≤≤-,{}322B x x =≤≤,则能使A B ⊆成立的所有实数a 的集合是 ( ). A. {}19a a ≤≤ B. {}69a a ≤≤ C. {}9a a ≤ D. ∅ 5. 已知S 、T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S T x x S x T -=∈∉,,则()S S T --为().A. TB. SC. S T ID. S T U6.已知集合16M x x m m ⎧⎫==+∈⎨⎬⎩⎭Z ,,123n N x x n ⎧==-∈⎨⎩Z , 是 A. M N =⊂≠P B. M ⊂≠N P = C. M 7. 如图,U 为全集,M 、P 、S 是U ().A. ()M P S I IB. ()M P S I UC. ()M P I I ∁U SD. ()M P I U ∁U S8. 设全集U =R ,集合{}()0A x f x x ==∈R ,,{(B x g x = 22()()0()f xg xh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用A 、B 、C 表示9. (1) 满足条件{}{}2,32,3,6A =U 的集合A 的个数是(2) 满足关系{},a b U A ⊂≠{},,,a b c d 的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___.10. 设集合63M x x x ⎧⎫=∈∈⎨⎬+⎩⎭N Z ,,用列举法写出M =___________.11. (1) 若{}21M y y x x ==+∈R ,,{}1N x x t t ==+∈R ,,求M N I ; (2) 若{}2(,)1M x y y x x ==+∈R ,,{}(,)1N x y y x x ==+∈R ,,求M N I .12. 设集合{}{}26010A x x x B x mx =+-==+=,,满足B ⊂≠A ,求实数m 的值.13. 设集合{}{}25,log (3),A a B a b =+=,,若{}2A B =I ,求A B U .14. 已知集合{}{}221,2,(31)(56)i 1,3M a a a a N =--+--=-,,其中i 为虚数单位,且{}3M N =I ,求实数a 的值.15. 已知集合{}220A x x x =+-≤,{}114B x x =<+≤,{}20C x x mx n =++>,满足()A B C =∅U I ()A B C =R U U 求实数m 、n 的值.【集合的运算】❖ 知识点归纳 9. 集合的有关运算:10. 点集与解析几何有关的问题:11. 集合语言的运用:❖ 例题讲解 例8 若集合[2,3][,21]A B a a ==+,. ⑴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⑵ 若A ⊂≠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⑶ 若A B ≠∅I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9 已知集合{},,2A a a d a d =++,{}2,,B a aq aq =,a 为非零常数,若A B =,求d 、q 的值.例10 设集合{}240A x x x =+=,{}222(1)10B x x a x a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11 若集合{}22(,)(2)(3)4M x y x y =-++≤,221(,)(1)()4N x y x y a ⎧⎫=-+-≤⎨⎬⎩⎭,且N 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12 设全集{}(,)U x y x y =∈R 、,集合2(,)12y M x y x ⎧⎫+==⎨⎬-⎩⎭,{}(,)4N x y y x =≠-,求∁U M I ∁U N .例13 设集合{}(,)1A x y y ax ==+,{}(,)B x y y x ==,若A B I 是单元素集合,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例14 设{(,)A x y y ==,{}(,)B x y y x m ==+. ⑴ 若A B I 是单元素集合,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⑵ 若A B I 是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15 已知集合11(,)22y M x y x ⎧⎫-==-⎨⎬+⎩⎭,{}(,)(1)(1)1N x y a y a a x =+=++,且M N =∅I ,求实数a 的值.❖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① 解决集合与不等式问题,要借助于数轴进行交、并、补的运算; ② 与点集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或方程组的方法;2. 易错、易漏点:① 集合与不等式问题中,区间的开、闭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检验区间的端点;② 集合运算时,要注意同解变形问题以及空集这一特殊情况.❖ 课后练习16. 已知集合{}(,)3A x y y x ==<,{}(,)B x y y x b ==+,若A B ≠∅I ,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17. 已知集合{}1,,A a b =,{}2,,B a a ab =,且A B =,求实数a 、b 的值.18. 已知集合{}2310A x ax x x =++=∈R ,. ⑴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值;⑵ 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9. 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40B x x ax x =-+=∈R ,,若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0. 已知集合{}220A x x x =-->,{}240B x x x p =++<,且A B A =U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21. 已知集合{}22190A x x ax a =-+-=,{}22log (58)1B x x x =-+=,{}2262C x x x x =+-≤∈R ,,若A B ≠∅I , A C =∅I ,求实数a 的值.22. 已知集合3(,)12y A x y x ⎧⎫-==⎨⎬-⎩⎭,{}(,)2B x y y ax ==+,且A B =∅I ,求实数a 的值.23. 对集合A 、B ,定义A B A -=I ∁U B ,其中U 表示全集,而A 、B 的对称差记为()()A B A B B A =--U δ,若集 合{}2(1)103A y y x x ==-+≤≤,,{}2113B y y x x ==+≤≤,,求A B δ.24. 若集合3(,)12y A x y a x y x ⎧⎫-==+∈⎨⎬-⎩⎭R ,、,{}2(,)(1)(1)15B x y a x a y x y =-+-=∈R ,、,且A B =∅I ,求实数a的值.❖ 增补习题25. 已知集合{}{}22(3)2(1)02(31)20A x x m x m m B x x n x n =-+++=∈=+++=∈R R ,,,.求m 、n 分使 (1)A B A =I (2)A B A =U 时的值。
26. (1) 已知集合{}2,4,8,16A =,令()X ∏表示A 的非空子集X 中所有元素之积,求所有这些()X ∏的积;(2) 已知集合{}2*10B x x n n n ==≤∈N ,,,令()Y ∑表示B 的非空子集Y 中所有元素之和,求这些()Y ∑的和.27. 设集合{}1,2,3,4,5,6M =,1s 、2s 、…、k s 都是M 的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且满足对任意的{},i i i s a b =,{},j j j s a b =(i j ≠且{})1,2,3,,i j k ⋅∈…,都有min ,min ,j j i i i i j j a b a b b a b a ⎧⎫⎧⎫⎪⎪≠⎨⎬⎨⎬⎪⎪⎩⎭⎩⎭{}(min ,x y 表示x 、y 中较小),则k 的最大值是A. 10B. 11C. 12D. 1328. 已知集合A 满足以下条件: 若a A ∈()a ∈N ,则()21af a A a =∈+且()()f f a A ∈,……,依此类推. (1) 若集合A 为单元素集,求a 与集合A ;(2) 请用描述法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A ,要求集合A 不是单元素集,且不含字母a .(二)命题和充要条件❖ 知识点归纳 1. 命题:2. 命题的四种形式:3. 等价命题:4.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5. 子集与推出关系:❖ 例题讲解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 若0ab ≤,则0a ≤或0b ≤; (2) 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有理数.例2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 命题“若1xy =,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② 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假命题;③ 命题“若1m ≤,则2230x x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④ 命题“若A B B =I ,则A B ⊆”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 例3 命题α: tan()0A B +=,命题β: tan tan 0A B +=,则α是β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例4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有下列三个命题:① 若存在常数M ,使得对任意x ∈R ,有()f x M ≤,则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② 若存在0x ∈R ,使得对任意x ∈R ,0x x ≠,有0()()f x f x <,则0()f x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 ③ 若存在0x ∈R ,使得对任意x ∈R ,有0()()f x f x <,则0()f x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 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 0 B. 1 C.2D. 3例5 下列各题中,α是β的什么条件?(1) : x y α>;: 0x y β>> (2): 0xy α>;: x y x y β+=+.例6 (1) 写出3x >一个充分条件和一个必要条件;(2) 写出2210ax x ++=至少有一个负的实根的充要条件.例7 在ΔABC 中,“A B <”是“sin sin A B <”的什么条件?例8已知0c >,设命题P : 函数x y c =在R 上单调递减,命题Q : 不等式21x x c +->的解集为R ,如果命题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实数c 的取值范围.❖ 回顾反思 1. 主要方法: ①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 ② 通常复合命题“p 或q ”的否定为“p 且q ”、“p 且q ”的否定为“p 或q ”、“注意”的否定是“存在”、 “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③ 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简略,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再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④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所以对一些命题的真假判断(或推证), 我们可通过对与它同真同假的命题(具有逆否关系的命题)来判断(或推证); ⑤ 判断充要条件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说明不充分或不必要时,只要举出反例即可.2. 易错、易漏点: ① 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首先应看清该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然后判断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由真值表判 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② 写四种命题时应先分清题设和结论; ③ 要注意一些常用的“结论的否定形式”,如“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都是”的否定形式是“一 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不都是”;复合命题中“且”、“或”的否定;“不都是”与“至多”、 “至少”的关系.❖ 课后练习 1. 下列说法:① 若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② 若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③ 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④ 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都是真命题,则这个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 设集合{}{}23M x x P x x =>=<,,那么“x M ∈或x P ∈”是“x M P ∈I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函数2()(0)f x x bx c x =++≥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 A. 0b ≥ B. 0b ≤ C. 0b > D. 0b <4. “a b +∈R 、”是“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12是偶数且是18的约数”是真命题B. “方程210x x ++=没有实数根”是假命题C. “存在实数x ,使得23x +≤且216x >”是真命题D.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大于或等于120︒”是假命题6. 命题“若x y =,则22x y =”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7. “14a b <+<且03ab <<”是“01a <<且13b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8. 命题甲为: 05x <<,命题乙为: 23x -<,则甲是乙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9. 下列命题中,与命题“a 是一个有理数”是等价命题的是( ). A. 2a 是一个有理数 B. 3a 是一个有理数 C.1a是一个有理数 D. a 是一个有理数 10. 如果A 是B 的必要条件,B 是C 的充要条件,D 是C 的充分条件,则D 是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1. 对任意实数a 、b 、c ,给出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 “a b =”是“ac bc =”的充要条件;② “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 ③ “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 ④ “5a <”是“3a <”的必要条件.A. 1B. 2C. 3D. 412. “2x y +<”的___________条件是“1x <且1y <”.13.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 如果0a =,那么0ab =;(2) 对顶角相等.1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①2440mx x -+=,②2244450()x mx m m m -+--=∈Z , 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 增补习题15. 对于非零实数a 、b ,以下四个命题都成立:①10a a+≠; ②222()2a b a ab b +=++; ③若a b =,则a b =±; ④2a ab =,则a b =. 那么,对于非零复数a 、b 仍然成立命题的所有序号是___________.16.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重合三种,已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空间两条直线12l l 、在α 上的射影是12s s 、,12l l 、在β上的射影是12t t 、. 用12s s 、,12t t 、的位置关系,写出一个总能确定12l l 、是异面直线的充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求证: “数列{}n a 是公比不等于1的等比数列”的一个充要条件是“(1)n n S a b =-”,其中0a b ≠、且1b ≠.【附录】一、集合与命题内容要求记忆性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探究性理解水平集合及其表示知道集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