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部山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范围和边界见图的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流域景观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姓名:陈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自然地理学指导教师:王立红20080530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济南市以“泉城”著称,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泉域地下水的补给区,其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济南市泉群的形成和地下水的循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补充泉域地下水、提高全市生态质量和确保市区饮水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不合理的景观格局造成的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削弱了研究区景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研究景观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水文生态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汲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水文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和技术,并结合当前较为先进和完善的流域管理模型??模型对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流域进行了年水文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通过采用和工技术,分析了锦绣川流域的气候、水文、土壤、土地利用等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数据,应用模型,对锦绣川流域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研究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锦绣川流域的产水量。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研究区空间数据库的构建在实地踏勘、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以与技术为支持,构建研究区河川径流的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数字高程图、土地利用图与土壤类型图。
研究区属性数据库的构建研究区的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属性数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数据、植被覆盖参数以及气象数据等。
研究区径流模拟及其结果分析对实测降雨、径流数据进行分析,再将模型建立的降雨与径流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为生态规划作科学指导。
以锦绣川流域年降雨与径流实测资料为基础,对其变化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径流除了与研究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形坡度、土壤厚度有关系以外,还与降雨强度、降雨量、地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该研究对降雨??径流水文过程进行了分析,为模型建立和验证提供了物理依据。
济南市南部山区几种林分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 , 林冠实 际截留量 于林 冠本 身
的特征 因素 ( 树种 组 成 、 龄 、 层厚 度 等 ) 很 大关 系 。 如 林 冠 有 经测定 。 同林 分类型林木生长量如表 1 不 所示 。
林 冠层 的截留作用是森林拦截降 水的第一 层次 , 起到 了 先锋作 用。大气降雨进入森林系统后 首先与林 冠层接触 , 通 过林冠 对降雨进行第一次分 配 。因此 , 冠层在 阻挡雨水 J 林
侵蚀、 减少雨滴溅蚀 、 加枯 枝落 叶 吸水量 和土壤 贮水 量上 增
平均降 雨 量 68 m, 均 结 冰 日数 为 8 . d 全 年 无 霜 期 9m 年 6 7, 28 。褐土是本 区主要 土 类 , 1d 土层 薄 、 构差 、 水 力低 、 结 持 肥
维普资讯
山东林业科技
2O 年 第 2 O6 期
总 13 6 期
S A D N D砒研R CE C N E H O O Y H N O Gf Y S IN EA DT C N L G
2O .o 2 O6 N .
文 章 编 号 :0 2 7 4 2 0 )2— 0 8 2 1 0 —2 2 {0 6 0 0 1 —0
采用室 内静水浸泡法测定 其最 大持水量和饱和吸水率 。
2 4 土壤 入 渗 率 的 测 定 .
采用单环定量加水法 测定土壤水分入 渗指标 , 计算渗 透
速度和渗透 系数 。
3 研 究结果与分析
水土保持林 有着 巨大的水源涵养能力 , 通过地上部 分 它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是针对济南市南部山区的保护和发展进行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规划旨在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的资源优势,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南部山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背景介绍济南市南部山区地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地势较为复杂,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部山区面临着资源破坏、生态退化、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保护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保护与发展规划,实现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南部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综合协调原则: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协调解决南部山区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4) 公众参与原则:注重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促进公众参与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三、重点任务1.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1) 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水污染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加强森林防火、防灾工作,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格控制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2. 经济发展任务:(1) 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 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提升南部山区的经济价值。
(3) 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1) 完善交通网络:加快南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利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济南市井生活现状分析报告

济南市井生活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市井生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
本报告旨在分析济南市井生活的现状,以期了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交习惯及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一、居民人口与人口密度济南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居民总人口约800万。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密度也不断上升。
济南的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居住环境较为拥挤,而市郊区域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居住环境较为宽松。
二、居民生活方式1. 交通方式济南市居民主要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出行。
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等,其中地铁的发展相对较新,但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的交通网络中。
私家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较为严重。
2. 居住环境济南市居民普遍居住在高层住宅楼或小区中,城市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高楼林立,住宅环境较为现代化和便利化,同时也给城市的绿化带来一定压力。
3. 饮食习惯济南市的居民以大米、面条和小麦制品为主食,卤肉、炖菜和炸鸡等传统烹饪方式依然受到欢迎。
市民也注重口味的变化和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中外餐饮品牌进入济南市场。
三、社交习惯与文化生活1. 社区关系济南市的社区关系相对较为紧密,居民之间的交往频繁。
居民常常在社区活动、健身等场合认识彼此,并通过组织活动加强社交交流。
社区管理者和志愿者在社区建设和居民服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传统文化的传承济南市的市井生活中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文化元素。
例如,市井中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民间手艺人和表演者,他们演唱着传统曲目,制作着手工艺品,为市井的生活增添了韵味。
3. 文化活动的丰富性济南市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艺术展览、音乐演奏会、戏剧表演等文化活动经常在市内举行,吸引着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近年来,济南市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市井生活中的文化元素更加充实。
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济南市井生活的现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位于山东省的南部,地处泰山南麓,地势较为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近年来,随着济南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一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改善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南部山区地处泰山脉南麓,地势起伏,气候多变,森林覆盖率较高。
由于地处山区,南部山区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有着众多的溪流和山泉。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大量的采石场和矿山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使得南部山区的水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改善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对其生态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
南部山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水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部山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随着近年来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南部山区也逐渐开始兴起了生态旅游业。
南部山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石灰石、花岗岩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南部山区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木材加工、林产品开发对于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得南部山区的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优美,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山清水秀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济南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推动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山区人口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山区人口现状调查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山区人口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山区人口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教育水平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这份报告将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山区人口的全面发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以调查结果和分析为基础,探讨山区人口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提出可行的建议,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希望能为山区人口的发展和改善做出贡献,让山区人民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进行说明,包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具体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报告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山区人口现状调查的背景和重要性,同时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分别对山区人口现状调查、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和影响因素探讨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调查结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山区人口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1.3 目的本调查报告的目的是对山区人口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山区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我们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促进山区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解决山区人口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未来的发展展望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山区人口的现状,为山区人口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2.正文2.1 山区人口现状调查山区人口现状调查是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山区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本次调查以我国某个具体的山区地区为对象,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的人口现状,为未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王 艳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西营、柳埠等镇是济南南部山区旅游核心区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一直受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制约。
在开发建设时,应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建立综合旅游区,做好发展规划、管理服务、宣传促销等方面的工作。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南部到泰安为界的区域,包括历城区、长清区和章丘市。
2011年颁布实施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将南部山区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历城区的仲宫镇、柳埠镇和西营镇区位优势明显,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配套设施较完善,是南部山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南部山区旅游业提升乏力,面临许多问题。
一、南部山区旅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第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景区档次不高,南部山区核心区域目前只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九如山风景区等几处国家4A级旅游区,还没有国家5A级景区。
区域内森林、水资源和丰富的地貌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价值没有充分发掘,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综合项目和精品项目。
另一方面,经营者分散式开发使得旅游开发投资带有盲目性,开发和经营后劲明显不足,导致重复性、同质化旅游产品较多,区内竞争激烈。
第二,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薄弱。
首先是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南部山区旅游产品依然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体验、参与和休闲型产品,不能满足市民日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服务基本条件建设不完善,很多游客只能选择早出晚归的一日游,客源90%以上来自济南及周边地区,单一的客源在吃饭、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二次消费少,也导致出游时间过度集中,周末和节假日拥堵成为制约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服务能力差。
服务人员缺乏统一培训,大多不具备现代服务意识,游客难以有完美的旅游体验,影响南部山区的整体形象。
济南南部山区规划文本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文本2009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
200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将该区域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提出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明确了“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南控”方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南控”战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南部山区资源,全面发挥南部山区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济南市南部山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范围济南市域大南部山区东到章丘、西到平阴,包括章丘市境内、历城区境内、长清区境内、平阴县境内山区。
本次南部山区规划范围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包括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及港沟镇、彩石镇的部分用地和市中区十六里河办事处、党家办事处的部分用地,规划面积839.1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环境影响评价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4)《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6)《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8)其它如风景名胜区、旅游、文物保护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地方管理规定第5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至2020年。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生态优先、重点保护、区别对待,立足循环经济和生态化建设,在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南部山区水源地保护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在 我 市 生 态 环境 日趋 改 善 与 好 转 的 背 景
条 件 下 , 一个 事 关 区域 整体 生 态环 境 质 量 ,
一
一 部 山 区普 遍缺 乏 水 库 、水 坝 等 类似 储 蓄水 设 施 ,洪 水 蓄 存利 用 能 力低 , 降水 多形 成洪 水
径 流 , 降 水 利 用 率 很 低 。 降 水 和 储 蓄 水 又 直
生态环境
南部 山 区水 源地 保护 与生 态 环境 问题 的研 究
榆 林 市 土地 复 垦 中心 刘 继 平
一
、
榆林 生态 环境现 状分析
关 系 区域 经济 社会 全 面可 持 续发 展 的 重大 问 题 依 然存 在 ,这就 是 南部 山 区水 源地 及 其 生 态 环境 受损 和破 坏 的 问题 ,仍 然 面 临着 十分 严 峻 的形 势 , 山区水 源地 及 生 态环境 建 设 保
合理 的土 地 利用 方 式 ,导致 了我 市 南部 山 区 六 县广 大农 村 沟道 、 沟槽 水 源 普遍 受到 不 同 程 度 的 填 埋 、 占压 与破 坏 , 很 多 沟 道 沟 槽 地
现在 的 南部 山 区水 生 态环 境 遭 到 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一方 面在 广 大农 村 现 有 的大 小 沟 道 、 沟 槽 很 少 看 到 水 库 、 水 坝 这 种 储
2 水 库 、 水 坝 储 蓄 水 设 施 缺 少 、
极具 危 害 的土地 利 用 方 式 , 由于 国家 政策 与 体 制 的原 因 ,在 土 地 资 源利 用 方 式上 犯 了严 重 的错 误 ,片 面追 求 扩 大耕 地 面积 , 以粮 为 纲 , 向荒 沟要粮 ,拦 河造 田,填 沟打 坝 等 不
关于济南的调研报告

关于济南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济南的发展状况、特色和问题,并通过实地访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经济发展概况. 2019年,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X%,第二产业增长X%,第三产业增长X%。
本地区经济增长稳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三、城市建设与规划济南市近年来加大城市建设和综合规划力度,多个产业园区相继建立。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产业园区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同时,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地铁网络扩大覆盖范围,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四、环境保护济南市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2019年,PM2.5浓度平均下降X%,水质达到优良水域X%。
未来,市政府将继续加大环保力度,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五、文化与旅游济南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文化景点和历史遗址。
同时,近年来,济南市将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
2019年,济南市旅游总收入达到XXX亿元。
六、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济南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七、发展前景与建议济南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解决社会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
同时,应进一步挖掘济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济南环境现状和措施

济南环境现状和措施1. 现状概述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济南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1.1 空气污染济南的空气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冬季。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取暖。
大量的废气排放和颗粒物的释放导致了浓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1.2 水资源短缺济南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
深层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问题。
此外,水污染也加重了济南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1.3 生态破坏济南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破坏,使得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水土流失、水平面下降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破坏的程度。
2. 解决措施济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城市的环境现状。
2.1 空气污染治理政府加强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对工业企业的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和监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和颗粒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2.2 水资源管理政府建立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和保护。
鼓励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此外,加强水污染治理,提升水处理设施的能力,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
2.3 生态保护政府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2.4 公众参与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设立环境监测点,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增加透明度。
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共同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
3. 未来展望虽然济南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济南政府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地处山东省南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实现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济南市南部山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是济南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济南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大面积的乱砍滥伐导致了植被减少,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2. 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壤的流失,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水质污染严重,工业和农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对当地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4. 生命周期无序,村庄的扩建和规划不合理导致了村庄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环境卫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南部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南部山区的工业发展相对较弱,工业结构较为单一,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农村的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三、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1. 加强自然保护,保护好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加大森林抚育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恢复和改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持水土流失在可控范围内。
2. 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挖掘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建设旅游风景区和度假村,开展生态旅游,提高当地的旅游业质量和水平,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南部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和特色农业,推广农业科技和现代种植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的水肥利用率。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21)

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2021)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____-____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____-____年)的通知济政办发〔____〕2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____-____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O____年八月十日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____-____年)历城区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南部山区)是我市南部山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名胜古迹众多,区位优势明显。
为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生态改善与富民惠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南部山区包括仲宫镇、西营镇、柳埠镇、港沟街道办事处及彩石镇南部山区丘陵地带,涉及330个行政村,507个自然村,面积793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人,分别占全区的61%和30%,占全市的9.7%和4.7%。
“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行动和“三川增绿”生态建设工程,形成了片、线、点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
____年,南部山区生态林面积达到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高出全市27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投资约1.9亿元,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农村饮水、生态水保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洪调洪、发展灌溉、山区饮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关停了一批石料场和砖瓦窑,严禁高污染、高耗水以及严重破坏资源等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工程项目和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山区经济日趋繁荣。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

09-10学年长清一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汇编1.长清饮用水状况调查【研究背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形式对韶关的饮用水的基本概况进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饮水习惯,最后形成汇报课题。
2.济南城区内河治理情况调查【研究背景】近年来,济南大力开展内河治理。
通过实地拍摄,周边调查的形式对内河治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解,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最后形成汇报课题。
3.济南老字号的发展前景【研究背景】韶关有许多老字号的商店,但是在外来商品不断涌入的今天,济南的老字号商店将何去何从。
通过对新旧商店和消费者的走访了解当前消费倾向,为老字号提出发展的前景。
4.太阳能的利用【研究背景】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二十世纪50年代,太阳能利用领域出现了两项重大技术突破:一是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6%的实用型单晶硅电池,二是1955年以色列Tabor提出选择性吸收表面概念和理论并研制成功选择性太阳吸收涂层。
这两项技术突破为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国政府一直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同时对于这些内容同学们也比较感兴趣。
鉴于此,,怎么利用太阳能是一个值得学生们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研究方向】引导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入手,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自身体验等方式去收集和整理材料,探讨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并将成果向老师和同学展示5.从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探究冬天的气候变暖【研究背景】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
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
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特别是冬季的气候在逐步变暖。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为防止气候变暖作出力所能及的事。
因此探求全球变暖的起因以及防止措施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平原与山东半岛的过渡地带。
济南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地区,其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下面我将从经济、旅游和环境方面探讨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
首先,济南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石和建筑材料等。
南部山区还是重要的农业区域,拥有大量的农田和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
此外,南部山区地势复杂,适宜发展旅游业,如山地旅游、农家乐和度假村等,为南部山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机会。
其次,济南南部山区的旅游潜力巨大。
南部山区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泉水、山脉、溪流和森林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休闲价值。
尤其是南部山区蕴藏着哺育泉城的无数泉眼,如护城河、黑虎泉和趵突泉等,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南部山区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农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如村落建筑、农耕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
可以预见,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济南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政府加大了对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乱采滥挖和限制开发建设等,有效防止了环境破坏。
同时,南部山区的居民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和共识。
这些都为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可观。
其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旅游目的地。
同时,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部山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济南居民现状分析报告

济南居民现状分析报告1.引言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济南市居民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济南市的居民群体,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2.人口结构分析2.1 总体情况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的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左右。
其中男性人口稍多于女性人口,占比约为51%和49%。
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城区人口占比较大。
2.2 年龄结构济南市居民的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均衡。
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低,约占总人口的14%;而年轻人口和中年人口占比相对较高,分别约占总人口的33%和43%。
这也说明了济南市居民整体的青壮年化趋势较为明显。
2.3 家庭结构济南市的家庭结构多样化,核心家庭(夫妻和子女)和单身家庭占主导地位,分别约占总家庭的40%和25%。
多代同堂的家庭比例相对较低,约占总家庭的10%左右。
这反映了家庭结构的现代化和单身化趋势。
3.经济状况分析3.1 就业状况济南市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市民就业水平较为稳定。
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的城镇就业人口占比约为75%,农村劳动力占比约为25%。
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是市民就业的主要行业,分别占就业人口总比例的30%、25%和18%。
3.2 收入水平济南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济南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万元左右。
高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金融、互联网和房地产等行业,而低收入群体更多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
3.3 贫困状况虽然济南市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较高,但仍有少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贫困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左右。
这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均衡发展,使得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贫困问题。
4.生活水平分析4.1 教育水平济南市的教育水平较高。
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率都较高。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污染的加剧,生态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一、问题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山地景观区,环境处于脆弱状态,生态系统经常处于不利平衡。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自然资源的滥用很普遍,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南部山区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加强山地生态保护对于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来说,最根本的是加强山地的生态保护。
需要将生态保护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管理。
其中,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山地环保行动。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南部山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
该地区的优势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差异,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如水果种植、养殖等,同时,也应该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高效益。
3.推进生态旅游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深度体验等方式,让游客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体验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从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加强政策支持针对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调节机制,促进农村发展,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同时,需要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吸引外部投资。
2.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南部山区的居民来说,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当地居民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济南南部山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1942015年1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南部山区,顾名思义就是济南城区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济南市规划局出台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中有详细说明:南部山区系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98万人。
一、南部山区资源情况南部山区是以旅游休闲、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水源补给、历史遗迹等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
其特色旅游近几年发展也比较迅速,像农家乐、采摘活动等。
2013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0亿,带动旅游相关行业就业率2万余人,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部山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南部山区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娱乐天堂。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景点众多。
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核心景观景区没有形成核心旅游产品,没有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景区(点)规模小,分布杂乱,严重影响到南部山区进一步的发展。
(二)经营模式有待改变,还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经济链南部山区旅游,相对于济南本地游客,外地甚至省内的游客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在宣传、交通、接待等方面明显跟不上节奏,影响着多层次游客群体的进入。
旅游吃住行游娱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缺了哪一环节或者哪一环节做不好都会让游客感到不满,而南部山区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这也是导致一些景区(点)收入低下甚至倒闭的重要原因。
(三)“门票经济”模式有待改善各景区门基本不下100元。
进景区之后主要是以“看”为主,游客甚至感觉花的冤枉,去一次不会再去第二次。
高价门票作为景区主要的收入来源,短期内可能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简单的到此一游或走马观花的旅游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要想发展,就必须改善经营模式,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四)景区开发和建设不合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南部山区是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济南泉群的地下水补给区。
济南南部山区核桃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方案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 年第 4 期
植物保护
该地核桃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后形成不规则坏死 褐斑,时常导致叶片焦枯状早落,影响树体生长和花 果发育,发病株率在 75%左右。核桃枝枯病由一种 弱寄生菌致病,主要危害枝梢,一般在 1~2 年生幼 嫩的短枝或侧枝的顶端发病,发病枝率 40%左右。 核桃溃疡病俗称流黑水病,主要为害核桃树的主干 和主枝下部,引起皮层腐烂,影响养分输送,严重者 导致死树,目前发病株率在 20%左右。
虫情监测和高效施药机械,无法做到及时精准喷药 防治。
核桃草履蚧 近几年,草履蚧在济南南部山 区核桃树上猖獗危害,一些地块受害株率达 100%, 平均每株虫量达 1 000 头以上,成为春季为害核桃 枝干、嫩芽、新梢和花果的主要虫害。尽管当地实施 了树干上缠宽胶带用以阻隔防控,但因虫量大、缠胶 带晚、操作不规范和缺少其他辅助措施等原因,防治 效果一直不佳,致使年年发生危害。
位及人员开展研究,以解决低产、低质、低效问题。
本文在生产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济南南部山
区核桃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了适宜当地的核桃
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案,旨在为核桃持续健康生产提
供参考。
1 核桃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发现为害济南南部山区核
桃 的 病 虫 有 30 余种,主 要 病害 为 核 桃 黑 斑 病
核桃病害的发生主要与树势、山区环境及小气 候有关。由于南山核桃为生态林,栽植密度较大,随 着树体生长,出现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夏、秋季 节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侵染和病害流行。同时,树 下施用有机肥少,连续多年不进行修剪和清园,导致 树势衰弱,病原菌递增,更有利于发病。再者,核桃 树体高大,山区地形复杂,发病后不便于机械化喷药 防治,只能任其发生危害。即使喷药,也因操作人员 年老体弱,使用简单的施药机械无法让药剂准确作 用于防治对象,达不到良好的防病治虫效果。 1.2 主要虫害
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郑亚运;赵清;黄巧华;郑国强【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6(23)4【摘要】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部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大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曾发生过转化。
(2)基于研究区尺度和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主导自然因素,但地形因子高度、坡度和坡向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作用是不同的。
(3)高度和坡度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较为一致,即随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特点有相似的规律性。
比较坡度和高度的作用方式发现,坡度是更直接和更明显的影响因素。
(4)在高度有限的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与坡度和高度相比,坡向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非常有限。
【总页数】6页(P149-153)【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地形因子;济南市南部山区【作者】郑亚运;赵清;黄巧华;郑国强【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相关文献】1.基于DEM喀斯特山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以大方县果木小流域为例 [J], 杨雪;乐立;周宇洋;朱晓丝;胥祥2.1975-2016年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及其地形控制特征 [J], 崔晓庆;于泉洲;汤庆新;刘煜杰;吕建树;李彩虹3.山区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以甘肃武山县为例 [J], 吕玉娜;吴静;马引弟;;;;4.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J], 毛蒋兴;李志刚;闫小培;周素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南部山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作者:————————————————————————————————日期:
济南南部山区现状分析与研究-旅游管理
济南南部山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满蓉花
南部山区,省城济南的“后花园”,有着优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近年来由于整合力度不够、利用不合理、开发不当等原因导致南部山区的发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南部山区旅游业高效、快速发展。
南部山区,顾名思义就是济南城区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济南市规划局出台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中有详细说明:南部山区系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98万人。
一、南部山区资源情况
南部山区是以旅游休闲、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水源补给、历史遗迹等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
其特色旅游近几年发展也比较迅速,像农家乐、采摘活动等。
2013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0亿,带动旅游相关行业就业率2万余人,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部山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南部山区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娱乐天堂。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景点众多。
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核心景观景区没有形成核心旅游产品,没有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
地。
景区(点)规模小,分布杂乱,严重影响到南部山区进一步的发展。
(二)经营模式有待改变,还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经济链南部山区旅游,相对于济南本地游客,外地甚至省内的游客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在宣传、交通、接待等方面明显跟不上节奏,影响着多层次游客群体的进入。
旅游吃住行游娱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缺了哪一环节或者哪一环节做不好都会让游客感到不满,而南部山区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这也是导致一些景区(点)收入低下甚至倒闭的重要原因。
(三)“门票经济”模式有待改善
各景区门基本不下100元。
进景区之后主要是以“看”为主,游客甚至感觉花的冤枉,去一次不会再去第二次。
高价门票作为景区主要的收入来源,短期内可能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简单的到此一游或走马观花的旅游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要想发展,就必须改善经营模式,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四)景区开发和建设不合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南部山区是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济南泉群的地下水补给区。
开发建设者由于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长远思考。
急功近利,大肆兴建土木,楼房别墅随处可见,村民自发建设的民用小房也遍地开花,导致涌进南部山区的人口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重。
有的景区(点)甚至把原有的古建筑拆掉,建立起现代化的仿古建筑。
这些人造古迹,让整个景区显得不伦不类。
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仅不能让景区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人为破坏和浪费。
因此控制南部山区开发建设、减少人为破坏甚为关键。
二、南部山区发展思路
(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差异景点打包销售,成立旅游联合营销联盟。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加一大于二,规模是品牌力,也是竞争力。
在向市场推出多个景区景点时,形成一定的产品线,从广度、深度和相关性等方面加以整合,档次不同的景点打包销售。
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配套,小景区(点)归并大景区(点),核心景区(点)辐射范围内串成一条线,实现“一卡通”服务。
积极发挥打包景区(点)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竞争力,向一体化发展模式迈进。
(二)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完善的一条龙服务旅游是一种综合性消费,是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旅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凭借各种旅游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全部服务要素之和。
旅游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综合考虑。
游客充满好奇的到来,不能只满足于“看”,而是软硬件条件都得跟上。
规划好道路交通,增加游览观光车等交通设施,进景区(点)免费乘车,做到即停即走以满足多层次游客需要;谋划建设大容量,高品质的星级旅游宾馆,形成特色餐饮文化;合理开展采摘节、特色旅游节,加大特色纪念品开发力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改变经营模式,从靠门票收入转型为多元化经济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坐地等客,靠门票收入的经营模式已经逐渐消弱,门票降低或减免已成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大环境下,只有做到产品延伸、发掘特有资源、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旅游模式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逐渐告别“单一经济”。
(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南部山区的规划与管理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和法规,正确支持、引导,并利用高科技手段保护珍贵的自然人文古迹。
加大
执法力度,取缔一切只谋求眼前利益而恣意开发和盲目利用有限资源的行为。
宣传生态保护,禁止乱搭乱建,大力宣传绿色旅游,加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在发挥好南部山区现有风景名胜区的同时贯彻落实“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宗旨,准确市场定位,综合运用可控制因素,实行最优化组合,发挥连带优势,形成南部山区特有的“山、水、绿、人”四者和谐统一的优良生态系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省城后花园。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药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