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规划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促进规划设计

任何一项健康促进规划由设计、实施和评价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整体。规划设计是基于研究目标人群有关健康问题及其特征,并形成该问题的理论假设,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步骤和策略,为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同时又为科学的评价提供量化指标。实施是按照规划设计所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来组织具体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修正和完善规划。评价是评估规划所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

健康促进规划的设计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模式有多种,但在众多模式中,应用最广泛、最具生命力的首推美国著名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 Green)提出的PRECEDE一PROCEED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用演绎的方式进行思考,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PRECEDE一PROCEED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提供一个连续的步骤或阶段。实际上可将上述模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诊断阶段(或称需求评估)

即PRECEDE阶段(predisposing,reinforcing and enabling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的英文缩写)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应用倾向、促成及强化因素。

第二阶段--执行阶段

即PROCEED阶段(policy, regulatory and organizationa1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的英文缩写)指执行教育/环境干预中应用政策、法规和组织的手段。

根据PRECEDE一PROCEED模式的程序,将规划设计分成9个基本步骤,即从最终的结果追溯到最初的起因,用演绎的方式逐步推进。

步骤1:社会诊断。通过估测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入手,评估他们的需求和健康问题;最好由目标人群亲自参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因他们所经历的各类社会问题是生活质量最实际、最真实的写照。 步骤2: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认目标人群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目标。

步骤3:行为与环境诊断。这一阶段的任务在于确认与步骤2选定的健康问题的相关行为和环境问题,因这些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干预加以影响。环境因素对个人来说是外部的因素,但可通过人们的行动改善环

境,以支持健康的行为。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健康促进也包括通过影响群体行为而直接作用于环境。因此,健康促进规划不能仅限于群众的行为改变,同时应认识到强大的社会力量对规划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步骤4:教育与组织诊断。为制定教育与组织策略用于健康促进规划以促进行为和环境的改变,应从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因素着手。根据健康和行为的大量研究,有数百种因素能潜在地影响其特定的健康行为。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三大类,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倾向因素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以及理解,也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

促成因素包括技能、资源或执行规划中的障碍、可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各种因素。

强化因素指奖励及采纳健康行为者的反馈信息。

研究这三类因素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地制定教育策略,即根据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资源情况确定干预重点。

步骤5:管理与政策诊断。评估组织与管理能力及在规划执行中资源、政策、人员能力和时间安排。通过社区开发、协调、完善组织与政策,以便规划的顺利开展。

步骤6至9:为评价阶段。评价不是PRECEDE模式的最后步骤,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模式始终。

虽开展各种场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时,规划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在规划制定的程序上都是基本相同的。参照PRECEDE一PROCEED模式的思维方法,一般可将健康教育规划设计分成以下几个程序:①社区需求的评估(相当于步骤1、2);②确定优先项目(相当于步骤3);③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相当于步骤3、4);④教育策略和干预规划的制定(相当于步骤4、5);⑤规划的执行(相当于步骤6);⑥规划的评估(相当于步骤7、8、9)。(一)社区需求的评估

在制订健康促进规划时,首要的不是我们主观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某社区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能通过健康促进干预得到解决?目前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从分析社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入手。

1、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评估社区群众的需求与愿望以及生活质量。尽管生活质量较难定义且难以测量,但目前仍有许多手段用以评估生活质量,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社会性指标、:失业率、教育、经济、卫生政策与卫生服务等;环境状况指标:居住密度及空气质量指标等。更重要的是主观性的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调查社区成员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取得,如对生活的适应度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2、流行病学诊断

确定哪个健康问题是最严重的问题;哪些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这些健康问题、评估已确定的健康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吻合程度。

(二)确定优先项目(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

社区需求的项目往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全面出击而资源有限势必不可能,所以必须选择优先项目以缩短战线。确定优先项目在于真实地反映社会存在的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反映各种特殊人群存在的特殊健康问题。决定那些最重要、最有效的、所用的人力和资金最少而能达到最高效益的项目。在众多的社会需求中,确立优先项目的评价标准有:重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等。此外还包括社会效益,如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收益;公众关系的潜在效益,改善群众关系、提高精神文明和改善社会环境面貌;群众自觉参与的潜在性等。

(三)确定规划目标

一个规划必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可以测量的,否则规划就失去意义,其实施过程及效果也就无从评价。

总目标(goal)是指在执行某项健康促进规划后预期应达到理想的影响和效果。总目标通常是指远期的、较为笼统的和不要求达到可测量的效果。

具体目标( objectives)是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结果,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规划的具体目标必须回答3个W和2个H,即:"Who--对谁?What--实现什么变化,When--在多长限期内实现这种变化,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How to measure it--如何测量这种变化(指标或标准)?”。除规划的具体目标外,还可有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行为的具体目标。

(四)教育策略(干预)的制定

健康促进规划的目标在于使靶人群自愿地改变行为和环境,而教育策略的制定主要是通过教育与组织的手段以确定影响行为与环境的因素,即确定要促使行为与环境的改变需要使哪些因素发生改变。

在制定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时必须仔细围绕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来考虑。此三类因素即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1、倾向因素

倾向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其中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及价值观。一般可把倾向因素看作"个人"的偏爱,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在一个人或一组人身上,这种偏爱不是趋向于有利的健康行为就是趋向于不利的健康行为。

知识(knowledge):知识对形成健康的行为十分重要,但知识的增长不总是伴随有行为的改变。我们可认为知识是产生行为改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信念(belief):信念是指自己对某一现象或某一物体的存在是确信无疑的,也就是自己认为可确信的看法。在健康方面的信念如:"我确信吸烟是有害的"、"只要下决心戒烟肯定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会影响他们采纳戒烟的行为。如坚持错误的信念就不会改变其错误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