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12-07-11T17:04:05.530Z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程立军,刘瑞芳[导读] 要使人们保持心理健康,必须抓住正确认识自己这个环节。

程立军,刘瑞芳

[摘要]对于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健康心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抗挫折教育是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应对各种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使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需要的客观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代高校教育的必然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抗挫折教育的模式有多种,本文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这个角度,对抗挫折教育模式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对策大学生;德育;挫折教育;抗挫折教育;模式探索

一、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背景

在大学生群体中,面对的主要挫折包括考入的学校专业不符和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目标;原来学校中的优等生地位受到挑战;难以适应新环境;失恋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形成这些挫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愿望与能力、需求与得到之间存在的差别所致。

如何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应对各种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使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需要的客观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代高校教育的必然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

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的意义:

(一)二者的结合,拓宽了传统德育教育的渠道。传统的德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虽然这些不失为重要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强调外在强化,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导者、权威者变为协助者和治疗者。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对学生暴露了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做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二)二者的结合,充实了德育教育的内容。传统的德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以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德育内容提供了补偿。

(三)二者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在接受教育时,如果学生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存在,就可能对道德要求和意义的理解受到阻碍,从而对教育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我们在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学角度设法减少或消除影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这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良好的精神素质,促进青年的社会化,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以及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抗挫折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一)从德育教育的内部结构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因素之一。德育教育广义上讲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狭义)、心理教育四个方面组成的,它们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相应教育培养相应的素质。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人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各种环境。此四种素质都统一于德育教育之中,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心理素质是其它三种素质的基础,它是在先天的遗传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先天遗传和和后天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其它三种素质则是在纯后天的教育中获得的东西,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作基础,三种素质犹如空中楼阁是难以建立的;心理素质处于其它三种素质的核心部位。就是说心理素质必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其它三种素质之中而对其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其它三种素质正确培养对心理素质完善也具有促进作用。可见,心理教育德育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将前者和后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效果。

(二)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具体地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心理过程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为德育提供了心理依据。因此,德育教育的功能、效力就应当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应当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三)二者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统一性。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具体人格的完善过程。因为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而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是许多人格因素,如动机、理想、情感、意志等参与及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思想品德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动机、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一些人格要素上。因此,无论人格的发展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是诸种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二者的结合不仅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可能的。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建立一支由心理咨询骨干教师与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结合的队伍。

1、从体制上把心理咨询教师纳入德育教育工作队伍,使之混然一体,便于开展“育人”工作。

2、对广大专兼职德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心理咨询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学会用心理健康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德育工作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二)德育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需要特点进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大学生的需要具体地、辩证地分析,分清哪些是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合理需要,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建立在充分的主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现实的需要,哪些是虚幻的不现实的;哪些是属于社会的公共需要,哪些是属个人的。通过分析,对现实的合理的需要,教育学生将其摆在首位。通过需要的实现,激发学生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