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导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进行整合,并呈现一份整合教学设计。

一、整合理念: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是为了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艺术创造力。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展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美术教学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更直观、生动的展示和实践。

二、整合目标:1.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2.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创造力;3.拓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了解当代美术发展;4.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三、整合内容与策略:1.艺术资源获取与分享:2.艺术创作与制作: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艺术绘画、摄影等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并借助电脑绘图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等进行后期制作,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同时,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或教学视频学习有关艺术创作的知识和技巧。

3.艺术展览与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数字化展览,通过班级网站、在线展览平台等进行展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与其他班级、学校甚至国内外学生进行艺术交流,分享创作经验。

四、整合实施步骤:1.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整合实施思路有明确的理解。

2.确定整合内容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3.教师进行先导性示范,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

4.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艺术作品的、分析、创作、制作和展览。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和交流,学生互相欣赏、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6.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资源。

五、评价与反思: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生动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更好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强了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认知。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范文二篇)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范文二篇)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范文二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范文二篇)》。

第一篇:美术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美术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透视变化与透视规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湖北版 } 初中一年级上册。

此课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美术教育实践性很强,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学生对基本技能 , 技巧的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学习。

本课是初中美术基础课。

学习和掌握了此课,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大量的视觉变化,从感性认识到提高到理性的认识。

这对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等各种技能将十分有益。

我们知道,画面是平面的,只有两度空间,即高度与宽度,而我们所表现的任何物体都是立体的。

绘画造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平面塑造出来立体的有空间深度的感觉,而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物体是有困难的,这需要借助透视知识把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正确地表现出来。

透视知识有很多,此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最常用的三种透视——平视透视、成角透视和, 圆面透视——的它们方形物体和圆形物体的造型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习透视规律后,能不能运用这些规律来表现物体,来纠正画中的透视错误,是一个难点。

理论和现实,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即要重视教师的教,也要重视学生的学。

为了利于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我考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 用多媒体、投影和做小实验来发挥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基本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简单的透视知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但因为年龄较小,理解不透,对透视知识一知半解,在平时绘画中更不会应用透视知识。

信息技术整合课美术学科3篇

信息技术整合课美术学科3篇

信息技术整合课美术学科 3 篇在美术教学进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多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1 文档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信息技术整合课美术学科1 在信息技术和美术课程整合的实践中,不断遭到观念的冲击、技术的阻碍,和传统教学的影响,探索的艰辛和获得成果的乐趣,引发各方面的思考:1、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不应局限在”网上论” 的阶段,不能单纯成为设计应用的的工具,应当认识到它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进程和增进教与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评价和展现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美术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对技术层面向美术文化方面的转化。

2、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期的美术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利用、图形软件等,同时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更深更全更透的掌握。

3、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改变学生由单1 向多元学习转变。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老师讲、学生练的单1 情势转变成信息学习的多元化,由被动接遭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有些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茫,或沉迷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转移注意力,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没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致使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

因此,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强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4、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要特别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特别重视传统的”纸”上工夫,各种技能技能的训练不可忽视,如中国画传统技法、素描述生、色采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体现了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会,现代信息技术的美术学科性。

实现美术整体教学的最优化,一定为教育开辟1 片崭新的天地。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2介绍本篇文档将介绍一种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案例。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拓宽了美术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创意能力;- 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案例教学将以小学二年级美术课程为例,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1. 图像处理:学生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例如对颜色进行调整、对图片进行剪裁等;2. 动画制作:学生研究使用简单的动画制作软件,制作简单的静态和动态图像;3. 数字绘画:学生使用数字绘画软件进行创作,通过绘制和涂色培养他们的绘画技巧;4. 艺术欣赏与研究: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艺术作品的观察和研究,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信息技术与美术的融合:通过简单的讲解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图像处理实践活动:给学生分发电脑并打开画图软件,引导他们实践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调整颜色、剪裁图片等。

3. 动画制作实践活动:在电脑上安装简单的动画制作软件,指导学生研究基本的动画制作技巧,并让他们制作简单的静态和动态图像。

4. 数字绘画实践活动:使用数字绘画软件,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提供基本的涂色和绘画技巧指导。

5. 艺术欣赏与研究实践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观察和研究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进行艺术欣赏和分析。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研究态度和合作能力;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表现力、技巧等方面;3. 研究反思:让学生进行研究反思,分享他们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总结通过本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Photoshop中的路径,能够更加适当、灵活的应用路径。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工具。
3、理解画笔工具描边和橡皮擦工具描边的区别,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邮票锯齿边缘。
4、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精心制作、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习惯。在邮票的制作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制作邮票的锯齿边
教学难点
创作的邮票作品是否主题突出,制作精美,具有艺术美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微课、课件、课堂所学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引出课题】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几名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最后补充总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后作业
八、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制作有锯齿状边缘的其他种类的邮票或书签,并分享给你的同学相互欣赏。
学生课后完成拓展作业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Photoshop路径的综合应用--邮票效果制作
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遇到问题时,能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理解路径的概念及其作用,绝大多数同学掌握用路径描边效果制作邮票的齿孔;通过小组互助协作,同学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邮票。让学生从本节课中意识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中融入学生的爱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课教学设计
学法
设计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赏、思、析、议、绘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信息技
术资源
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
教学资源:欣赏绘画并播放背景音乐、手绘线条的视频剪辑、学生动手实战游戏
师生
互动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绘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拔,交流共享,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过程
教学
重点
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
教学
难点
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抓住关键,大胆、果断、创造性的表达。
教法
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欣赏课文视频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
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课教学设计
课题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课型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课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七.1班
单位




一、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功能、用途及简单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活动、练习等方法掌握教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艺术活动的乐趣,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
术应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艺术活动的乐趣,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培养我们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第一篇: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设计邮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②培养集邮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创意的邮票。

教学用具: 范画、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2、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3、教师简单介绍邮票的意义导入新课。

(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范画)。

二、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谈谈自己你想知道什么?2、小组讨论:(1)、邮票上都有什么?(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2)、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

3、邮票有哪些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票和欠资邮分票。

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4、邮票上有一些数字,如“8-6”,这是什么意思?三、设计邮票的步骤 1.构思。

学生谈自己的构思。

2、起稿。

<1>老师强调可以运用美术字写法标明邮票上的各种标记。

A、图案:造型生动形象简练,单纯,富于装饰。

B、邮资的价值。

C、发行时间。

D、发行地区:中国人民邮政。

3、看课件中邮票的设计:构图和谐,画面文字精心设置,面值画显得很活泼,富有生气。

3.着色。

<1>、学生看图片欣赏色彩处理:既有鲜艳的色调,又有灰色调,色彩强烈,明快,鲜艳。

<2>、邮票的表现形式也不受任何限制,以绘画方法表现邮票的内容最为常见。

也可用剪纸,拓印等方法来表现。

(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4、请学生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手段设计一套有意义的邮票。

信息技术与美术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美术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美术融合教学设计三篇文档一:数字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概述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方法和效果。

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和创作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艺术作品。

内容- 数字艺术资源的利用:介绍了网络上的艺术资源库以及数字化的艺术品展览,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 数码绘画与创作:探讨了数字绘画软件的使用和数字创作工具的特点,以及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技巧相结合。

- 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介绍了使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艺术设计和动画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效果美术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和创作工具,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文档二:虚拟现实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概述本文档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学生创造力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内容- 虚拟艺术展览:介绍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艺术展览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观赏艺术作品,并与之互动。

- 三维雕塑创作:探讨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三维雕塑创作的过程和效果,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雕塑创作,实时交互和修改作品。

- 艺术实践与沉浸式体验: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艺术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艺术创作过程。

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文档三: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概述本文档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图像识别、智能创作和个性化研究等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美术教学体验。

内容- 图像识别与分析:介绍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识别和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3概述本教学案例旨在将美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学科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创造力。

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绘画材料和基本绘画技巧。

2. 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介绍相关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3. 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例如使用绘画软件进行数字绘画。

4.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5. 结合其他学科,例如语文或科学,进行跨学科教学。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关于自然景观的美术作品,并解释相关科学知识。

6.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表现和合作参与度进行教学评价。

此外,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

教学效果和建议通过将美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广泛的研究体验和技能培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需求,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美术主题,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注意事项:- 教师应确保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时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分组和辅导;-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以上是小学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的简要概述和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初中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1

初中美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
例1
教学目标:通过将美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学科和创造力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给定的主题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课堂讨论,向学生介绍美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在美术创作和表达中的作用。

2. 确定创作主题:选择一个具有足够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的主题,例如“城市风景”或“自然风光”。

3. 学生独立选择信息技术工具: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技术工具的例子,如图片编辑软件、漫画制作软件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选择适合的工具。

4.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作:学生利用选定的信息技术工具,根据主题创作美术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技术使用指导和创作建议。

5. 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并互相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创作质量、展示效果以及同学间的评价和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

这个教学案例将帮助学生将美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学科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所选择的信息技术工具,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整合教学案例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整合教学案例完整版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整合教学案例完整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整合的教学案例。

通过在幼儿园开展多种信息技术与美术结合的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技能,提高其艺术表达能力;2. 培养幼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简介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介绍;- 美术创作基础知识和技巧。

2.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范例,激发幼儿的兴趣;-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介绍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概念和意义;2. 简要介绍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3. 展示范例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4. 带领幼儿亲自操作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美术创作;5.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所创作的作品;6. 分享和展示幼儿创作的成果;7. 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水平来进行。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评委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更客观的评价结果。

六、结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进行整合,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希望这个教学案例能够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注意:本文档仅为示例,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能力进行调整和拓展。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注重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学科,也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以拓展教学领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本文将讨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融合这两个学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创作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等,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合成、排版等操作,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作品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完成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品展示。

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幻灯片制作软件、视瓶剪辑软件等工具,将自己的作品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升作品的展示效果和观赏感受。

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在美术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手持式设备等,进行虚拟创作体验,从而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激发创作灵感。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设计1.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采取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策划各种跨学科的项目,例如利用编程软件制作交互式艺术作品、设计数字化艺术装置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美术知识进行创作。

2. 开展跨学科合作课程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中,也可以开展跨学科合作课程。

例如邀请信息技术老师与美术老师共同设计课程,通过共同授课、共同批改作业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两个学科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3. 引入现代技术设备为了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学校可以引入现代技术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设备、3D打印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作工具和评台,促进他们对艺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

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研究体验,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设计目标- 整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正确并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 提供个性化研究体验,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兴趣。

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字绘画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或应用程序,教导学生数字绘画技巧,例如使用绘图工具、调整颜色和光影效果等。

学生可以通过创作数字艺术作品,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虚拟艺术展览通过使用虚拟展览平台或网站,学生可以创建自己的虚拟艺术展览。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和家长分享。

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数字摄影引导学生研究基本的摄影技巧和构图原则,使用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进行拍摄。

学生可以通过拍摄景物、人物或抽象主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4. 动画制作教授学生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创建自己的动画作品。

通过研究动画制作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掌握时间和空间表达的技巧。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作品质量。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作品的评审和展示。

- 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活动的情况。

- 定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的评估。

结论信息技术与九年级美术教学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和表达空间。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花蝴蝶教学案例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花蝴蝶教学案例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花蝴蝶教学案例——《花蝴蝶》教学案例《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为“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一、教材简介《花蝴蝶》选自义务教育五年年级小学教科书,美术第三册第10课是造型表现课主要目的是能描绘出各种姿态的蝴蝶创作画,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1、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蝴蝶(从生活环境、种类、外形、纹样、色彩)认识蝴蝶的美。

2、通过〈花蝴蝶〉的创作,使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思路的形成及构图,着色等绘画知识。

3、从本课学习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是二年级的美术课,二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是让一个美术教师有自豪感的,他们对美术有着期待和向往。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手、脑协调性较强,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

只是各种知识了解的很少,这束缚对绘画的表现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本课是造型表现课,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强化学生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将其内心的认识和情感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体会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表现主题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五、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型、表现、兴趣)创设有利与激发和支持学生创作思路,如1下载蝴蝶影象、图片,有利学生观察,拓展知识面,并激发学生表现蝴蝶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出示蝴蝶的多种造型及采用多种材料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引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融合信息技术于各学科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概述该教学案例旨在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增强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研究体验。

通过使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软件,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将其应用在美术创作中。

教学目标1. 融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升学生的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技能。

4. 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软件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展示一些相关的作品和示例,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步骤二:学生拍摄照片学生利用数字摄影设备拍摄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照片,如自然景观、人物肖像等。

步骤三:学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编辑照片学生将拍摄的照片导入图像处理软件,利用软件中的功能对照片进行编辑和处理,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颜色等。

步骤四: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编辑后的照片,进行美术创作,如绘画、拼贴等。

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和知识,将图像与其他元素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步骤五: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

教师和同学共同对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过程来评估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创作水平、技能运用和综合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等也应被考虑在内。

结论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他们在美术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这种融合教学模式为传统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可能性。

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创造更多类似的教学案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精选5篇)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精选5篇)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精选5篇)第一篇: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丰富学生的学习工具、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等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网络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美术使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完善。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美术将进一步向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等各方面渗透,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美术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选取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网络于一体。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刺激,刺激学生认识事物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艺术鉴赏课中,我们可以使用视频录像来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学生的欣赏欲望。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源于生活实际的,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的阅历浅薄,对于他们来说,游离于自己生活经历之外的学习内容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不易理解认识的。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匮乏,在美术欣赏课中,老师一般只能指着书本上的图片为学生简单地做一下介绍:“这是某某画的”、“这是某某类型的画”等等,基本上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一点兴趣也没有。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案例设计.1、美术学科特点: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及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

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特别是美术欣赏课,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要去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术学科教学越来越表现出美术课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教学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事实上,解决这些矛盾的最正确途径是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的特点。

(1)、资源的丰富性: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表现的多样性:多媒体电脑的信息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等。

(3)、交流的互动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4)、时间的高效性:计算机为我们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程序,是手工无法达到的。

(5)、效果的预见性:通过电脑很多我们需要的、想象的效果都能够表现在电脑上。

(6)、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实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根据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学科教学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作为对人类发展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它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并以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等优势,极大地促动了整个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其中以形象直观见长的美术教学最为受益。

因为多媒体技术能真实地多角度地表现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可塑性。

另外,用计算机实行美术设计能快速表达人脑意志,调动各种手段实行创造设计,并能持续完善,具有操作快,便于改动的优势。

能让学生腾出时间和精力,争取在立意创新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掘了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潜力,信息技术深入美术教学,极大地促动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在追求创新上先行了一步。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案例——《我的另一张脸》大连开发区第二中学胡匀翔我的另一张脸大连开发区第二中学胡匀翔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融探究性、自主性、多元体验于一体。

突出大胆地尝试、质疑与发现、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肯定学生自主发现不同的学习方式,赞扬学生有一个“去旧迎新”的头脑,来发现画、印、撕、剪贴、浮雕、折叠、结合模型、纸盒等制作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创设一种快乐的学习情境,最后激励学生发散思维,使每一个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发现——尝试——成功,从这种学习方式中体验到的真正快乐。

认知目标通过此课,学生可以说出面具的起源,分类与作用,并且可以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面具情感目标通过东西感受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体会艺术中的人文色彩,产生对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重点如何选择适当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制作面具难点面具的立体造型设计根据目标任务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课题分成四课时完成。

这四课时的内容分别是:第一课时将同学们搜集来的文字、图片、影象资料汇总,通过多媒体展示,群议面具由来、意义及功能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发放学习单,勾画面具草稿,多媒体展示草稿,群议第三课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做一个普通面具制作步骤示范。

学生再其后依据自己的设计稿完成面具制作第四课时配合音乐做表演式展示,从德育角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伪善与装扮下面按照课时的顺序阐述整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将同学们搜集来的文字、图片、影象资料汇总,通过多媒体展示群议面具由来、意义及功能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课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为整堂课打下基础。

本课的导课我利用了影象导入法,目的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实施措施是:教师在课前播放非洲土著人民的假面舞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假面舞蹈,让学生们自由猜测面具的用途作用,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引导同学产生对面具起源作用等探讨的兴趣,激发其制作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
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体会用手绘线条,大胆、果断、创造性的表达。
教法
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充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及必要的归纳、小结和讲解。要求学生在欣赏课文视频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
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课教学设计
课题
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课型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课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七.1班
单位




一、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功能、用途及简单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活动、练习等方法掌握教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艺术活动的乐趣,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
术应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艺术活动的乐趣,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培养我们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欣赏手绘线条图像作品,激发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播放大师手绘线条图像视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见教学目标一栏〉
自读本课学习目标
PPT出示学习目标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以幻灯片方式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三、学习掌握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抓住关键,大胆、果断、创造性的表达。
把握事物的特征,抓住关键,大胆、果断、创造性的表达
PPT出示基础知识
用电视屏幕直观地出示,欣赏绘画并播放背景音乐、手绘线条的视频剪辑、学生动手实战游戏
学法
设计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赏、思、析、议、绘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信息技
术资源
多媒体课件:PPT、FLASH课件
教学资源:欣赏绘画并播放背景音乐、手绘线条的视频剪辑、学生动手实战游戏
师生
互动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绘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拔,交流共享,实现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