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绪论-教学导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所包括的主要类群;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学发展历史以及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人,了解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一、微生物的特点二、微生物的研究对象三、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四、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五、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重点:掌握原核生物特点,以细菌为代表的结构特征、基本结构中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和组成,细菌特殊结构芽孢、荚膜和鞭毛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难点:肽聚糖的结构。

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一)形态和染色(二)构造及其功能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原核、细胞质及内含物2、特殊结构糖被、鞭毛、芽孢、菌毛(三)细菌的繁殖二、细菌的群体形态1、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2、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3、在液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第二节放线菌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二、放线菌的繁殖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第三节蓝细菌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一、支原体二、立克次氏体三、衣原体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了解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繁殖方式,比较几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重点和难点:酵母菌的生活史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第二节酵母菌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三、繁殖方式、生活史和菌落特征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三、真菌的孢子四、霉菌的菌落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病毒的特点,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了解不同病毒种类与人、动植物的关系,掌握亚病毒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病毒的结构及复制方式。

第一节病毒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二、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1、噬菌体2、植物病毒3、动物病毒和昆虫病毒第二节亚病毒一、类病毒二、拟病毒三、朊病毒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进入细胞的方式,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以及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培养基的种类等知识。

《微生物概述导学案》

《微生物概述导学案》

《微生物概述》导学案一、导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它们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课程将对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分类、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3. 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修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观点- 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特点:微生物体积小,结构简单,但数量巨大,分布广泛。

2. 微生物的分类-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各异,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真菌:多细胞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病毒:非细胞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繁殖。

3. 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发展快速:微生物繁殖速度很快,有些细菌每20分钟就能割裂一次;- 形态多样:微生物形态各异,有球形、杆状、螺旋状等;- 耐环境:微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有些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4.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食品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药领域:抗生素是从细菌中提取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环境珍爱:微生物在土壤中分解有机物,维持生态平衡。

四、进修方法1. 阅读教材,了解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观察实验,探究微生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3. 讨论交流,分享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五、进修评判1.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提问,加深对微生物的理解;2. 完成作业,总结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参与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发展过程,体会其特点。

六、拓展延伸1. 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钻研微生物在科学钻研中的应用;3. 探索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干系。

通过本次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对微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进修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绪论教案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绪论教案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绪论|教学内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microorganisms)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研究的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界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事业各方向的应用等。

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细胞型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微生物学的发展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1. 史前期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 年前一直到1676 年间。

在史前期,世界各国人民在自已的生产生产实践中都积累了许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

主要体现( 1 )酿造业方面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制曲酿酒工艺有四大特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经验丰富、品种多样。

以后也逐渐能利用微生物制造醋、酱油。

( 2 )农业方面古人提出了肥田要熟粪(堆肥)及瓜豆间作的耕作制度(主要利用根瘤菌固氮)。

同时对作物、牧畜、蚕桑的病害及防治也逐步有认识。

( 3 )医学方面对疾病的病原及传染问题已有接近正确的推论,对防治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例如:种“牛痘“就是通过种“人痘”发展来的,用于预防天花。

2. 初创期从1676 年Leeuwenhoek 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 年近200 年的时间。

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

2024版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绪论

2024版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绪论

目录•绪论•微生物概述•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医学微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医学微生物学的挑战与展望绪论地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致病机理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地位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等。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生存、繁殖、死亡以及与人体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机制,包括病原体的侵入、繁殖、毒素产生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等。

微生物的致病机理研究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微生物的诊断与防治古代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和经验积累,认识到一些疾病与微生物有关,如瘟疫、疟疾等。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开始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对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深入。

19世纪巴斯德、科赫等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某些微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奠定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

20世纪至今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对微生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微生物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01体形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旺盛;02生长繁殖快,数量巨大;0301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02可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生态作用。

微生物的功能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肥力等;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碳、氮、硫等元素的循环;与人类关系密切,如食品发酵、医药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01020304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01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02在食品制造中,如酿酒、制醋、面包发酵等;在医药制造中,如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02在环境保护中,如处理污水、净化环境等。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绪论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原始核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
微生物的分布广泛:空气、水、土壤、人体和动植物体内外,上至几百公里的高空下至最深的洋底。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五个方面:农业;工业;医药;污水处理;分子生物学;氮素循环,碳素循环;
5.Cell:新研究成功构建出一种由100多种细菌物种组成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组,有望开发出微生物组疗法治疗一系列疾病
6.Cell:新研究揭示高糖饮食中的糖破坏肠道微生物组,使哺乳动物易患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2.通过对微生物学界的历史名人学习,让学生树立爱科学和爱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难点及其
解决方案
重点:医学微生物的慨念和分类
【解决方案】:结合现实生活来讲解,使用大量图片让学生在很段时间内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发展历史。
参考
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7
《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版(第3版)黄敏、张佩主编,科学出版社,2020.01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微生物的发现与免疫学的兴起
1.荷兰人列文虎克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自然发生说的否定,巴氏消毒法
3.德国学者郭霍(Robert Koch,1843~1910):创用固体培养基、Koch’s postulates
–特殊的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察见,健康人中无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的历史。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概念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事。

[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

[教学内容]§1 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

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存活。

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2、 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

又发现极):一类 ,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物生三、微生物的特点生命基本特征:生命通过它的耐久性、适应性、它的生长及修复的能力和它的繁殖而延续下去,这是生命的基本的和普遍的特征。

新陈代谢,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是一切生命的另一基本特征。

控制与调节,是生命的又一基本特征。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大小以um计,但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大,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和环境信息接受面。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的绪论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医院消毒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和内容。

3. 分类与特点: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及特点,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4. 医学微生物学:讲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微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实例。

6.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的医学微生物学病例,讲解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方法。

7.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预防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六、板书设计微生物学: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内容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微生物分类: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代谢类型多样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微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 列举三种微生物,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3. 解释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答案:1.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典微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和系统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共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生物,归纳为五大共性: (1)体积小,结构简单,表面积/体积比值大; (2)代谢活力强,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 (5)适应性强,易变异。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微生物的其它很多属性都和这一特点 密切相关。微生物的主要特征贯穿于基础微生物教学的各个章节中。
随注平板法的操作是:选择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与灭完菌冷却到 50-55°C 的培养基混合均匀, 一起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后,培养。 稀释倾注平板法操作较麻烦。在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时,该方法需要样品与热的培养基混合,因此对热敏感微生 物的影响明显;该方法操作过程中,样品中的微生物有的分布于平板表面,有的则裹在培养基中,后者则会影响 严格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对于同一种微生物,平板表面的菌落形态与培养基内的菌落形态会存在着明显的 差别,影响菌落形态的判别。在进行微生物计数时,该方法细胞分散均匀,计数较准确。 稀释涂布平板方法的操作是:首先将灭完菌冷却到 50-55°C 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形成平板,然后选择 细胞得以分散的合适稀释度的菌悬液加到平板中央,以三角刮刀将之均匀地涂布于整个平板上,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它克服了倾注平板方法对热敏感微生物、严格好氧微生物和培养基内部菌落带 来的不利影响,是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常规分离方法。其存在的问题是有时会由于菌液太多或者涂布不均匀而使 细胞分散不充分,影响计数结果和分离纯化效果。 (3)稀释摇管法 主要用于厌氧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稀释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其基本操作流程为:试管培养基融化 à 50 度保温 à 样品梯度稀释后加入试管培养基中 à 摇匀冷却凝固 à 石蜡油封闭 à 培养。细胞固着于试管的琼脂柱中,再加以 石蜡覆盖,就可以进行厌氧菌的分离纯化。由于氧的存在对严格厌氧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严格厌氧菌的培养 往往需要专业的厌氧操作设备。因此,稀释摇管法在虽然观察和挑取菌落时比较困难,但是在缺乏专业设备的条 件下,此法仍是一项方便有效地进行厌氧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培养的低成本方法。 所有以稀释为基础达到分离纯培养物的方法,其前提条件是该类群的微生物细胞必须在群体中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才能够在不断的稀释中不被淘汰而保留下来。 4、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的原理 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物仍然基于稀释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高度稀释,致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细 胞,至多只有一个细胞,这样才能够在液体培养基中获得纯培养物。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采用稀释法进行液体 分离纯培养物时,必须要求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大多数(一般应超过 95%)试管中表现为不生长, 这时表现为生长的试管中为纯培养的可能几率就增大(据统计计算,若同一稀释度的试管中有 95%表现为不生长, 在有细菌生长的试管中培养物来源于一个细胞(即纯培养)的几率为 97.5%。来源于两个细胞的几率为 2.44%,来 源于三个细胞的几率为 0.04%) 5、选择培养分离与富集培养 所有以稀释为基础达到分离纯培养物的方法,其前提条件是该类群的微生物细胞必须在群体中占有数量上的优势, 才能够在不断的稀释中不被淘汰而保留下来。非数量优势微生物类群的分离纯化则可以首先通过选择培养与富集 培养的方式使其数量增加,成为数量优势菌群后,再通过上述各种平板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选择培养就是通过添加抑制剂,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或者选择特定的营养物,使得需要的微生物易于 快速生长。 ——没有一种培养基或一种培养条件能够满足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生长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章节件

➢1865年 李斯特 外科消毒术
➢1909年 Ehrilich 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
➢1929年 弗来明 发觉青霉素
➢1944年 Wakesman 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链霉素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10页
罗伯特·胡克显微镜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11页
微生物学章节件
列文虎克显微镜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章节件
第1页
《微生物学》
绪论
刘雅婷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2页
《微生物学》: 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发展 三、微生物学研究主要意义 四、学习本课程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3页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 (Microorganism)通常 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 用肉眼看不见微小生物, 包含病毒、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
微生物学章节件
《微生物学》
第23页
❖污水处理
高效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其方法是经过化学或辐照方 法筛选出无毒、无致病性、“能吃持水”高效微生物(HEM)、 然后投放到污水处理现场,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技术可用于 处理城市污水、酿造废水、屠宰废水等各种可生物降解污水。 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升50%以上, 投资及运行费用降低20-30%,尤其适合经费短缺中小城市、 乡村及厂矿使用,并可用于改造老污水处理设施,使之重新 取得新生。
群个体形态、群体特征,包含繁殖方式。-
--第一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营养机制、
能量代谢,在自然界元素尤其是植物营养

微生物学教案1

微生物学教案1
5. M. T.马迪根,J. M.马丁克,J.帕克著,微生物生物学,第八版.杨文博等译.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
6.黄秀梨.微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Gregory N.Stephanopoulos, Aristos A.Aristidou, Jens Nielsenz著,代谢工程——原理与方法.赵学明白冬梅,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嘉应学院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系(部、室)
生物系
教研室
生物工程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专业班级
05级1、2班
主讲教师
张镜
职称职务
教授
使用教材
微Hale Waihona Puke 物学教程嘉应学院教务处制二○○六年五月
第1次课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星期第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绪论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史微生物的共性微生物学的分科
授课时间
第2周星期4第1-2节
课时数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1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
第一节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细菌DNA结构的特点、鞭毛的结构与功能、芽孢的生理特点
熟悉:细胞质的成分;内含物的概念、核糖体、质粒结构的特点与应用、特殊结构的主要类型、糖被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85_分钟,安排讨论_____分钟,布置作业_5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微生物与健康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微生物与健康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微生物与健康》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干系。

3. 进修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增进微生物平衡。

二、导学内容:
1. 微生物的观点及分类
2. 微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
3. 微生物与健康的干系
4. 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三、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我们周围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

第二步:进修微生物的观点及分类
1. 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 讨论不同类型微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步:微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
1. 探讨微生物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如帮助消化、增进免疫系统发育等。

2. 分析微生物失衡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如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系统紊乱等。

第四步:微生物与健康的干系
1.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干系,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来维持微生物平衡。

2. 讨论微生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如益生菌的应用等。

第五步: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1. 概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睡眠等。

2. 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多吃蔬菜水果、定期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了解到微生物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干系,掌握一些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维持微生物平衡,提高免疫力,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绪论-教案————————————————————————————————作者:————————————————————————————————日期:绪论教学对象园艺技术专业学生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学时分配4学时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重点和难点重点:微生物学的特点和主要类群教学内容见附页:板书设计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物二、微生物的特点第二节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分类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类地位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三、微生物的命名第三节微生物学的发展一、微生物学及其分科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展望第四节微生物与农业生产一、有益二、有害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特点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 (microorganisms)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细胞型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二、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微生物的个体极其微小,要测量它们,必须用 um 或 nm 作单位。

如一个典型的球菌体积仅为1 um 3 ;最近芬兰科学家 E. O .Kajander 等发现了一种能引起尿结石的纳米细菌,其直径最小仅为 50nm ,甚至比最大的病毒更小一些。

这种细菌分裂缓慢,三天才分裂一次,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具有细胞壁的细菌。

迄今为止所知的个体最大的细菌是一个硫细菌,其大小一般在 0.1-0.3mm, 能够清楚的用肉眼看到。

它们的结构也是非常简单的,大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只有少数为简单的多细胞。

又如 PSTV(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 由 359 个核苷酸组成的 RNA ,长度为 50nm ;朊病毒仅蛋白质分子组成。

表 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的特性病毒0.01~0.25 m m 非细胞的细菌0.1~ 10 m m 原核生物真菌 2 m m~1m 真核生物原生动物2~ 1000 m m 真核生物藻类 1 米~几米真核生物2. 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比表面积大,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为其快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因此,微生物吸收能力强,转化快,代谢速度高。

科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吸收和转化物质的能力比动物、植物要高很多倍,如在合适的环境下, Escherichia coli 每小时内可消耗其自重 2000 倍的乳糖。

Candida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 ) 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 100 倍,比食用公牛强 10 万倍,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上。

生物界中,微生物具有惊人的生长繁殖速度,其中二等分裂的细菌尤为突出。

人们研究得最透砌的微生物是 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 ) ,其细胞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分裂一次的时间是 12.5-20.0 分钟。

如按 20 分钟分裂一次计,则每小时分裂 3 次, 24 小时可达到 4.722 × 10 24 个(约 4.722 × 10 6 Kg )。

事实上,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细菌的指数分裂速度只能维持数小时,而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细胞的浓度一般仅能达到 10 8 -10 9 个 /ml 。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同时也给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当然,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霉的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因而需要认真对待。

3. 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这是高等动植物无法比拟的,诸如抗热性、抗寒性、抗盐性、抗酸性、抗压力等能力。

例如: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 250 ℃ -300 ℃之间生长;嗜盐细菌可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长繁殖;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氧化硫杆菌 ) 在PH1-2 酸性环境中生长。

Bacillus.sp.( 未定名 ) 的芽孢在琥珀内蜜蜂肠道中已保存了2500 万年 --4000 万年。

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倍体,加之它具有繁殖快、数量多以及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虽然微生物的变异频率仅为 ( 10 -6 -10 -9 ) ,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

在微生物育种中利用变异这一特性可获得高产菌株。

如:在 1943 年,利用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产黄青霉 ) 发酵生产青霉素,每毫升青霉素发酵液中只分泌约 20 单位的青霉素,生产 1 茶匙约需数千英磅。

而现在通过微生物遗传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该菌产量变异逐渐累积,加之其他条件的改进,每毫升发酵液中达到 5 万单位,甚至达到 10 万单位,成本大大降低。

这在动植物育种工作中是不可思议的。

这是对人类有益的变异。

实践中常遇到一些有害变异,在医疗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对抗生素所产生的抗药性变异。

青霉素 43 年刚问世时,对 Staphylococcus aureusr 最低制菌浓度为 0.02ug/ml, 过了几年,制菌浓度不断提高,有的菌株的耐药性竟比原始菌株提高了 1 万倍。

如在 40 年代用青霉素治疗时,即使是严重感染的病人,每天只需 10 万单位,而现在成人需 1 6 0 万单位,新生儿也不少于40万单位。

病情严重时,甚至用数千万。

同时也说明了“滥用抗生素无异于玩火”的口号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4. 种类多,分布广在生物圈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微生物踪迹。

如:人体体腔( 100-400 种,总数约为 100 万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脆弱拟杆菌)、海底(硫细菌, 100 ℃, 140 个大气压)、高空( 85km )、土壤深层;由于微生物的发现比较迟,加上鉴定微生物种的工作以及划分种的标准等问题较复杂,所以目前确定微生物种数只有 10 万多种。

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微生物被发现。

有人估计目前至多只开发利用了其中的百分之一。

因而研究和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前景是十分灿烂的。

第二节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分类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类地位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生物分类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观点。

如: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

介绍六界分类系统:病毒界:无细胞结构,大小为nm级,主要类群有病毒、亚病毒。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大小为um级,主要类群有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古生菌。

真菌界:小型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主要类群有酵母菌、霉菌、蕈菌。

原生生物界:小型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主要类群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植物界:大型非运动性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类群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界:大型运动性真核生物,细胞中无细胞壁,主要类群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三原界系统(三域学说)是1978年由R.H.Whittaker和L.Margulis提出的。

所有生物存在一个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化路线,就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生菌原界、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根据生物细胞不同,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区别如下:核:原核、真核染色体:一条裸露双链DNA;两条以上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大小:1~10um;3~100um核糖体:70s;80s细胞分裂:二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器:有间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三、微生物的命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次要分类单元↑亚种以下有培养物、菌株、型等非正式的类群名称↑双名法命名: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属名应大写首字母,种名加词全部小写,斜体。

↑Escherichia coli(Migula)Castenllani et Chalmers 1919↑当泛指某一属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pp.表示,如:芽孢杆菌Bacillus sp.第三节微生物学的发展一、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研究的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界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事业各方向的应用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的基本内容是: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②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③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④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随着研究范围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又形成了许多分支。

1.按研究微生物学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有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2. 按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分有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菌物学、藻类学等。

3. 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分有农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医学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兽医微生物学、预防微生物学等。

4. 按微生物所在的生态环境分有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1. 史前期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 8000 年前一直到 1676 年间。

在史前期,世界各国人民在自已的生产生产实践中都积累了许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

主要体现( 1 )酿造业方面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制曲酿酒工艺有四大特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经验丰富、品种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