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肩负使命演变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姿多彩
的文学时代。
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人文理念、文艺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
年代进步、1990年代多元、21世纪网络。
19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进步阶段,文学作品也在逐渐开发冰
封的时代。
文学作品强烈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现实问题。
这一阶段是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它通过独立思考、重新定义文学和反思文学理论的传统,改变了以往逊色和萎靡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契机。
到了199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阶段,文学
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呈现出来。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他们更加关注观念问题,而非这一时期朝政的问题。
一系列小说诞生了,如一个没有大雾的中心城市、白夜行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作家开始创作有想象力的小说,把正常生活转化为奇异而独特的世界。
21世纪升起的网络文学更是给了现代文学带来空前的机遇,
将作品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网络文学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有关。
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出版的瓶颈,让创作在更广阔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总而言之,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断地往前发展,由进步而多元,再到网络的时代。
它是中国文学的新通过程,创作的新思维,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地拓展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当代文学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历史性的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基本脉轮
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66年,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胜利者的基调、宏大叙事、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时期从1966到1976年,这一个是文革文学,因当时的社会环境,作品比较单一。
第三个时期,历经文革现实主义回归时期。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
第四个时期从1986到2000,多元文化时期,新现实小说兴起。
十七年时期(1949--1966)1949年文代会在北平召开。
文代会的召开也基本确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将由来自解放区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有条件的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量。
文艺思想出现论证有:《武训传》的批评对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胡风集团案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以上的三个是十七年时期的三大冤案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以下几类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业史》柳青《锻炼锻炼》赵树理《李双双小传》李凖等战争题材的小说《保卫延安》林鹏程《林海雪原》曲波《洼地上的战役》路翎《百合花》茹志娟现代历史小说主要是革命加恋爱模式《三家巷》欧阳山《红岩》罗广斌、杨盖严《红旗谱》梁斌《红岩》宗璞这一时期的诗歌一、颂歌贺敬之闻捷二、暗流曾卓绿源穆旦抒发自身情感郭小川这一时期的散文以1957年为界前期朴素,后期唯美精致散文创作模式抒情散文杨朔《蓬莱仙境》小品式散文秦牧《土地》政论散文刘白羽《长江三日》这一时期的戏剧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文革文学(1966--1976)作品较为单一作品分为两类一、公开发表:样板戏《红灯记》小说《艳阳天》暗流:诗歌形式白洋淀诗人群手抄本小说《波动》、《第二次握手》新时期文学(1976--2000)“三只报春的燕子”《曙光》白桦《班主任》刘心武《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伤痕文学小说:《班主任》刘心武《芙蓉镇》古华《随想录》巴金《我们仨》杨绛诗歌:《一代人》顾城反思文学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王蒙《海的梦》诗歌寻根文学小说:《棋王》阿城《爸爸爸》韩少功《受戒》汪曾祺诗歌:顾城《在夕光里》北岛《文化的城》舒婷《致橡树》改革文学路遥《人生》高晓声《陈焕生上城》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
当代文学的嬗变过程
当代文学的嬗变过程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复兴、繁荣、理性和回归四个阶段。
从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与文学发展的轨迹看,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一个文学创作与文学风格逐渐回归本源的过程,这有两个标志,一是内容上向现实主义回归,一是风格上向写实传统回归。
当代文学的这种嬗变的过程今天看来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全中国思想刚刚解放,作家积压在心中的十年郁闷希望一吐为快,这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为代表。
伤痕文学虽然感情上比较饱满,切中人心,直抒胸臆,但从艺术上来说未免粗糙,这就为紧接着出现的寻根文学、先锋派等文学流派的出现做了铺垫。
事实上,其后出现的意识流、寻根文学、先锋派和新写实主义等,从广义上说,都可以称之为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的集中出现,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土壤。
八十年代中后期探索性的作品大量涌现,是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对以往文革遗风的一种反拨和革命,是对“老三篇”式的高、大、全文学的一次反动。
在时代精神上也契合了改革开放学习西方文明和先进思想的社会思潮,这种进步思潮反映到文学中来,便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革命,这种革命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革命。
中国当代作家们尤其年轻的一代,他们不满以往的传统模式和八股传统,希望学习西方文学借鉴西方作家的技巧,并与本国的文学创作相结合,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
这种努力表现为一大批新老作家在形式上不断探索,主要采用新瓶装旧酒的方式。
比如王蒙的早期小说,以及以池莉《烦恼人生》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等等,总体上这个时间的小说,在内容上创新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形式上,借鉴西方早已出现的先锋小说和新潮小说的形式,多数以形式的创新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革新既体现在语言上、叙述风格上,也体现在故事结构、文体等方面,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集中向外国同行学习的时期,作家们力图在形式上寻求一种突破,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叙述方式和刻板的表现形式,改变以往文以载道以及高大全的文学观念,各种形式不断涌现,流派纷呈。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请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
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
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
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当代文学知识整理
当代文学知识整理(整理人:第一部分:韩潇怡;第二部分:陈小可)第一部分当代文学的转折时期(1949——1976)“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一、概说1.重大历史事件(1)当代文学的起点: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时地:1949.7 北平内容: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周扬分别做报告,毛泽东讲话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A,思想领导:“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在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注释:1943年的《讲话》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它决定了文学今后的走向。
其核心是文学的社会功能,即“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针。
文学成为政治力量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政治成为文学目的;文学从属于政治,政治决定了文学写什么、怎么写。
写什么即题材问题,文学的唯一来源是社会生活,只能塑造光明的工农兵形象,怎么写即语言问题,只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文学的批评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
)B,组织领导:“除了思想领导外,还必须加强对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
”(注释:会后成立了全国文联及其下属的中国作协,作家的文学活动,包括自身都被高度组织化,作家拿工资,赚稿费,成为御用文人,丧失了思想自由和人格自由,成为御用文人。
而这些外部力量所实施的调节和控制,又逐渐转化为那些想继续写作的作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从此,作家的思想和人身都被纳入到执政党的领导中。
)(2)频繁的批判A,195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新中国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运动,将文艺运动上升为政治运动,要求知识分子与国家确立的思想立场保持一致,否认对历史多种阐释的合法性)B,1954—1955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适唯心主义的批判C,1955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主要错误:抹煞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作用,以此产阶级文艺代替无产阶级文艺,没有阶级意识;强调“主观战斗精神”,认为知识分子先进,轻视人民;崇拜西欧资产阶级文艺,轻视民族遗产)D,1957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据统计,全国被划成右派分子的有55万余人)E,1962,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3年展开对哲学、历史、经济、文艺各领域的批判,成为文革先声。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建国后至今的文学作品,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都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阶段(1949年-1976年)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文学创作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积极倡导主旋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希望,同时也批判了以前的封建主义社会和国内外的敌人。
辛酸、艰苦和奋斗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主要主题。
2.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限制。
文学创作被迫停止,旧作品被审查,而代替的是大量的宣传文学和政治文学。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缺乏独立性和艺术性,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
3.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回顾历史,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关注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经济不平等和个人自由等。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对西方文学的了解和吸收。
诸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开始在中国文学中融入。
这种多元化的文学趋势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开放和丰富。
4. 全球化阶段(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当代文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作家开始关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更积极地融入国际文学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表现出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变。
中国当代文学在表达个人、社会和历史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探索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探索一、当代文学的发展1、世界化新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变得更加稳健。
它必然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走向完全的世界化和现代化。
我们的中国文学作品定能与世界接轨,超越中国古代文学的既定传统。
虽然文化作品在经济全球化会受到冲击,但是其发展并不是全盘西方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使东方文化天下与西方文化世界充分结合,同时文化作品也在不断地进步,综合创新,与时俱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先进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这一段时期的作品不在只是简单地揭露外在的形式,而是对内在的精神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
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们通过揭示社会矛盾来充分的展现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现人性的复杂。
整体来说,洋文化的入侵对我国的文化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的现代文学作品在研究届被公认的发展脉络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在每个阶段中的每种思想文化潮流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而现代文学是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从而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成为据有独特魅力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断地涌现。
中国现代文化应该从西方化和民族化这两种观点中走出来,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世界化文学模式。
首先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为了谋取一些利益和否定一些人的价值观,它是反映人类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它并不存在阶级性。
所以我们要建立世界性的各种对话,以保持各国之间先进的文化交流,以促进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这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擦亮眼睛,在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学会扬长避短,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
我要保持头脑的清醒,要明白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以西方的文化为动力的,也不是死板的传统文化,而应该是一种具有创新因素和独特内涵的新文学精神。
这必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学精神。
所以说只有运用整体的眼光看世界,我们的文学作品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2、民族化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现民族化的现象并不是复古,而是回归传统,这符合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中国当代文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的。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体裁、主题和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1. 文学自由的回归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文学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文学创作缺乏自由度。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学环境逐渐自由开放,作家们开始大胆地探索和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
这种文学自由的回归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现实主义的复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成为了作家们关注和揭示的重要题材。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复兴,作家们通过真实而生动的创作描绘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
3. 个体意识的觉醒改革开放带来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作家们开始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命运。
他们通过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个体在社会背景下的存在和价值。
4. 文化多元的呈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面貌。
作家们注重挖掘和展示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回顾历史,探索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5. 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当代文学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融入国际视野,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作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从文学自由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复兴,从个体意识的觉醒到文化多元的呈现,再到全球化的趋势,每一步都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也展示了作家们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创作努力和追求。
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
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一、当代中国文学的定义与特点文学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和表达,是一种以语言为基础的艺术形式。
当代中国文学,是指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的中国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
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例如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外来文化中吸收成分而保持着地域性特点、探讨个人性的同时呈现群体面貌、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和历史因素等等。
二、当代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革时期的文学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极端革命化和政治化的现象。
文学家们必须遵守政治标准,同时不得不探索更加不同寻常的审美和文化形式。
据此,摆脱“四人帮”的束缚,四十位作家们引领了80年代文学的奠基。
这些作家们不但描写现实,而且在文学中探索以情感经验为中心,如余华的《活着》上演的生死命运之战、莫言的“小说大业”。
2. “经典书评”和《独立之魂》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文化自由的大幅度开放,这也鼓舞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创作。
此时期以多样化和基层化的“经典书评”为主,其中《独立之魂》尤为重要。
这份杂志代表了中国小说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创作态度,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黄金时期,深受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认可。
3. 文学新生代的诞生21世纪之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新生代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
在这个新生代中,著名作家如韩少功、鲁迅等意识形态标志性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使中国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更为自由和多元的发展阶段。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与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1. 文学以现实为基础当代中国文学强调描写现实生活,为了表现时代的精髓,作家会用小说等手段反映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例如,李洱的《故事新编》描写的是新时代的中国私营企业的疯狂和残酷。
2. 文学风格多元化当代中国文学的风格的多元化也是其发展趋势之一。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
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时期,中国文学开始与政治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文学的主题主要聚焦在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宣扬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表扬上。
作家们被要求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责任,创作出一系列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作品,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团结。
改革开放与文学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作家们开始更加自由地创作,他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描绘社会现实,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了更多样的风格和主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现代化进程与文学抒发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对经济和科技产生了影响,也对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化的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经历了诸如城市化、全球化等变革,这一切都反映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
作家们
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人际关系、文化冲突等主题,以及当代社会的
价值观念的转变等,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和立体。
结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化轨迹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从社会主义时期
的宣传导向,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多元化,再到现代化进程的抒发和
思考,中国的文学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展现出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这种进化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贡
献了巨大的力量。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
中国近当代文学史近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也被称为现代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而丰富,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个体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近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文学思潮的迸发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变革,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文学思潮的迸发提供了土壤。
新文化运动是近当代文学的开端,它呼吁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背负着时代使命的作家们纷纷投身其中,提出了新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
二、现实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文学思潮,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他们通过写实的手法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呼吁社会正义和改革。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
三、抗战文学的崛起在抗日战争时期,文学成为了壮大国家力量和鼓舞民众的重要手段。
抗战文学以抗战为背景,表达了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对敌人的仇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鲁迅的《呐喊》和茅盾的《子夜》等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
四、文革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在这个时期,文学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打压。
许多作家被迫停笔,他们的作品被禁止出版。
但同时,文革也激发了一些作家的创作热情,他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五、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复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文学作品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同时,文学市场的开放也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发展。
六、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近当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后现代主义的出现。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批判,提出了多元化和模糊化的创作思路。
这种文学风格追求形式的自由和创新,通过语言的游戏和叙述的碎片化来探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当代文学的分期
当代文学的分期第一阶段:1949-1978,以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为标志。
(战争文化心理影响下的文学创作)1、战争文化心理:实用理性与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的高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2、创作上的反映:自觉强调和追求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功利性;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构思创作,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3、在文学外部,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批判运动,改造和批判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特性,要把文学变成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齿轮与螺丝钉”第二阶段:1978-九十年代初拨乱反正的过渡年代1978年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辞“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0年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84年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提出创作自由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走向多元化这一阶段的文学不再以“启蒙叙事”或“左翼叙事”为主导,相反,“市场叙事模式”却越来越引人注目,使文学实践无论从价值规范、审美方式,还是生产方式,乃至流通方式和接受(消费)方式,都强烈地冲击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传统。
精英意识的淡化,无主潮、无定向。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解放区(延安)→左翼作家→文学风格:明朗的、歌颂的→反映民间大众意识★国统区(重庆、上海)→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4、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介绍本文档将重点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演变,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我们将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主题以及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五四文学运动(1919-1927)五四文学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这场运动在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下兴起,标志着文学从传统形式转向现代性。
许多年轻的作家和文学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探索新的思想和观念,对封建传统进行反思。
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新时期(1949-1976)新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夸大革命和建设成就为主。
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融入了大量的宣传元素。
钱钟书、茅盾等作家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许多作家被迫停笔或遭受迫害。
然而,也有一些作家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对动荡局势的思考和批评。
改革开放(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普遍问题,呈现出更多的个体化和现实主义倾向。
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结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
从五四文学运动到改革开放,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特点。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起点,它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理论。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和追求现代化的浪潮,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参与。
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背离传统的白话文体的创作。
这些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理论的兴起: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理论,如陈独秀的白话文运动和鲁迅的文学观。
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思潮,并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49年-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官方鼓励文学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的文学创作,要求作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道德风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金的《家》和钱钟书的《围城》等。
2. 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在这一阶段,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文学作品被用于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宣传党的政策。
这种交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至今(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长篇小说的崛起:改革开放后,长篇小说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表达更加个人化的声音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余华的《活着》等。
2. 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女性身份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包括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3. 非虚构文学的兴起:非虚构文学开始受到关注,作家们通过记录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问题来呈现真实的生活。
当代文学发展脉络
3 .后现代主义评论。
4 .人文精神大讨论。对人文精神讨论的 意义,大多数论者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称之为“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最值 得纪念的一个事件”,“乃是知识分子 在命运转折关头自我拯救的整体性努 力”。
(三)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
(四)90年代文学现象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 了急剧的转型,多元文化格局形成。90 年代文学已含有"无名"特征,80年代文 学思潮线性发展的文学走向被打破了, 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现象。
(五) 80年代 “现代性文学意识”和 文学创作 1.八十年代现代性意识的表现
( 1)启蒙意识 :集中表现为人道主 义文学思潮和理性批判精神。 1)通过对现实的观照,对历史的反 思,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现象,从而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表现复杂的人性和灵魂。
3)从生存层面关注人的状态,探索 人性奥秘。
(2)知青作家(和知青文学区分)
主要有两种意识:一是对自己在特殊 时代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生活苦难的 反思;二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点,表 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
(3)中年作家。文革结束后已届中年, 才开始创作。他们没有政治苦难和知青 的生活体验,如冯骥才、古华、戴厚英、 刘心武、高行健等。他们往往关注细微 的文化生活的变化和普通人的生活。
如:反腐现实使反腐文学应运而生, 受到政府的重视的同时搬上荧屏。 《抉择》、《十面埋伏》、《大雪无 痕》、《中国制造》、《省委书记》、 《国家诉讼》和《绝对权力》等
本部分对应教材267页的官场小说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会 问题和不良事件,但相比歌颂性的主 旋律作品,文学的反映显然不充分。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 和不良事件,但相比歌颂性的主旋律 作品,文学的反映显然不充分。
当代文学出版的时代变迁
当代文学出版的时代变迁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9年第8期文学虽已不复古典时代的辉煌,却是不灭的,因为文学性已渗透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米歇尔·福柯曾说过:“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
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这也说明了文学出版的重要性。
计划经济下的文学样貌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到现在,当代文学走过了七十年的历程。
在这七十年历程中,文学出版助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文学出版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生产问题,它还与国家意识形态相互关联。
在当代文学出版观念的变革中,国家意识形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了文学出版观念也经历了多次转轨,但整体上来看,文学出版还是遵循了文学发展规律,在观念变革上遵从“计划出版”向“市场出版”的转变。
在解放后的的五六十年代,文学出版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紧缩时期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要,但这种分工打破了传统出版业独立经营的发展理念,从而使得编、印、发处于一个生产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便于党和国家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控制。
对于书稿的编辑,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出了“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特别重要的或专门的著作需送社外专家或有关机关审查,然后再提交编委会讨论。
初审工作除了对文稿的艺术价值、文字水平等做出估量外,最主要的是保证它的政治倾向性,这也是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最关键因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出版政策调整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意味着出版政策的一个基本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还是在国家出版政策“一体化”(编辑、出版、发行等计划的一体化)的结构中进行的。
在1983年,出版政策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双效策略的提出要求出版社既要重视社会效益又要重视经济效益,而出版自主权的扩展和出版发行体制的转变意味着出版企业需要考虑到市场的要素,需要在市场的分化中确立自己的出版策略,特别是在图书的发行拓宽了、图书的发行已经不再是新华书店一家独大的局面下。
现代文学二十年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现代文学二十年代赋予青年的使命2021年12月30日,由鲁迅文学院主办的“新时代文学与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2021鲁院论坛暨第二届培根工程入选作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江、白烨、贺绍俊、康伟、孔令燕、陈东捷、刘颋、傅逸尘、岳雯、张晓琴等出席会议;梁鸿鹰、何向阳、彭学明、徐坤、程绍武、张莉等以视频等方式参与了研讨活动。
会议由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主持。
吴义勤在讲话中说,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全国文学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火热气氛中,鲁迅文学院举办以“新时代文学与青年作家的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研讨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为新时代文学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给予亲切关怀、提出殷切希望。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青年是事业的未来。
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够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新时代对文学事业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
在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要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打造文学新力量,就要大力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青年作家提供茁壮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要推动文学界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就,做到真心爱才、精心育才,就要加强对青年作家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拓展文学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写作水平,创作出有筋骨、有道。
当代文学总方向的变化
当代文学总方向的变化
1942年5月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两次讲话,这就是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分引言和结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在40多年的时间里,当代文学的总方向在提法上发生过一些变化。
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定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国文艺运动的总方向,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宣布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196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以社论的方式,明确提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正确口号。
此后不久,林彪、江青等却把它诬为“修正主义文艺纲领”而诛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补救“文艺为政治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缺陷,第四次文代会结束不久,《人民日报》在1980年1月26日的社论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口号。
这个新的提法标志着党对文艺方针的重大调整,更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更符合文艺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肩负的使命演变
摘要:文学是与时代、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呼应时局变化,勇于肩负起时代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它将会很好地阐释文学的题中之义,即现实关怀、人文关怀、历史关怀。
;政治意识;人文性;演变
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
中国当代文学在60多年的沧桑演进中,受到历史、现实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整体走向和过程充满了曲折和不稳定性。
在审视这一门学科时,要结合时代、逻辑来进行思路的展开。
它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诞生,适应文学变革的需要,正视并且践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时代影响,共同的创作风貌,又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显示出不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是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负有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职责,但在特定的状况下,会被赋予那个情境所需的责任,承担与以往不同的使命。
的”,“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文革时,达到了顶峰。
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中国当代文学所形成的特殊环境有关。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社会政治的这种变革,并不一定导致
文学内在形态的变化。
但是,在一个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文学对于政治的工具性地位的主张又支配着文学界的情况下,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会转折,也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构成因素及
它们之间关系的剧烈错动,发生了文学的“转折”。
”1]
现实政治是文学的目的,而文学则是政治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必须选择的手段之一。
“文学写作、文学运动,不仅在总的方向上与现实政治任务相一致,而且在组织上,具体工作步调上,也要与政治完全结合。
”2]
点,它指定了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制定了关于文学的一系列规范性纲要和具体细则。
文学活动开始趋向于一体化、政治化、体制化。
于是,文学肩负了时代赋予它的使命,努力呼应时局的变化,文学观念从比较重视学识、才情、文人传统到重视政治意识,进而向社会政治生活倾斜。
作家们对于文学自主、独立的观念,会保持高度的警觉,把政治活动、社会参与与文学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具体的文本创作中,探寻“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形式”,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体现出来,可见,在这个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切时期,作家们表现出了很浓的政治意识,所呈现出的文学有着一种强烈的政治激情,“这种强烈的政治激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情绪的体现,是活跃于当时文坛的创作主题思想和心理的体现。
”3]
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中国,被视为五四运动之后又一个巨
大时期的思想解放。
随着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文艺民主”的要求和想象得到热烈表达,并且说明了文学艺术不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的政治任务。
之后的会议又提出了作家有充分的“创作自由”的口号,由此看来,文学力求要挣脱“枷锁”对其的束缚,全民族观念的“新启蒙”开始在其自身方面进行可行的探究,“中国文学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并积极地在对西方文艺的评介中觅取新的发展路经。
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文学创作,逐步由对历史的反思转入到对改革中各种现实生活变化的关注,在现实主义艺术方法引导下恢复了自身尊严。
”4]
仍然不自觉地继承了对于政治的热情关注,这说明在进入“新时期”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仍是一个持久的问题,由于长期形成的创作习惯,作家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况且,政治在人的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置身于其中的作家们就不能不密切关心政治。
可以说,时代造就了一群政治意识强烈的作家,他们一部分是在50
年代受到迫害的“复出作家”或“归来作家”,如艾青、王蒙等,他们是饱经患难的,他们急于表达的,往往不是对于艺术或美的见解,而是对于政治所决定的生活的见解。
还有一部分“知青”作家,由于生活的变迁,他们的心理承受了压力,不会即刻远离政治而单纯地进入到艺术的创造当中,而是从生活的点滴中上升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和探究。
80年代前期,政治仍然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
这几年文学的题材和主题,是指向社会政治层面的,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
如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许多作家都对自己身边的政治生活进行着严肃的思考:“伤痕文学”表现的是政治运动给中国人造成的深重灾难,否定文革;“反思文学”是从一般地揭示社会状况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人以深思,例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等;“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及暴露社会体制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高晓生的《陈奂生上城》、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等是代表作。
总之,这阶段的文学处于对政治的思考当中,也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讨论,如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生活本质等的探讨,具有深刻的影响。
80年代后期,中国的改革全方位、深入、快速地进行,为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回到文学自身”和“文学自觉”是这一时期文学领域内的热门话题。
这些命题的提出,体现了作家对文学只关注现实社会政治层面问题进行了反省,对长期以来忽视文学的“本体”问题进行了检讨,开始寻求文学的独立品格。
作品中呈现出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关切,关注生命,关注人的欲望和本能,关注人的生命深层的复杂状态,也出现了文化意识强化的现象,如出现的“文化寻根”思潮,从文化角度尤其是在对传统文化反思的基础上为社会的发展寻找方向。
之后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第三代诗”都更多的面向“文学自身”,超越具体现实社会
政治问题,强化作家对于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
80年代文学在当代文学中是一个过渡、转换时期,顺应时代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政治性走向人文性、艺术性。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震动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商品化”是当时社会的风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
作为社会意识,势必要反映和表现市场化与商品化的时尚,”
[5]
汰。
此时的文学关注的是经济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的变化等,如“新写实”小说,捕捉和审视当下生活,如对现代都市生活物化的表现,对精神问题和现实的批判等,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
总之,当下文学在摆脱了太多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负,获得自由的同时,又面临着商品化、世俗化的现实环境,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义。
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文学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其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新宇.突围与蜕变——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观念形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范玮、孟繁香.时尚与传统之间——九十年代文学的选择与承担[j].
作者简介:刘泽庆,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