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所有实验题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1.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原理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速率应用①保鲜:水果、蔬菜等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可延长保鲜时间;②提高产量:温室中栽培蔬菜时,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2(1)原理: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对有氧呼吸过程有促进(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应用:①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
②作物栽培中的中耕松土,保证根的正常细胞呼吸。
③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防止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④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水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3.C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原理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填“促进”或“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应用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适当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1)原理。
①间接影响: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自由水含量升高,细胞呼吸加快。
②直接影响:水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之一。
(2)应用。
①抑制细胞呼吸:晒干的种子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减慢,有利于储藏。
②促进细胞呼吸:浸泡种子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1.中耕松土、适时排水都是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 √ )2.破伤风芽孢杆菌易在被锈钉扎过的伤口深处繁殖,原因是伤口深处氧气缺乏。
( √ )3.酿酒过程的早期需要不断通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 × )4.慢跑时,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 )1.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2(1)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
①a点为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细胞呼吸速率最快。
②温度低于a点时,随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题库
(13海淀高三期中)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用二苯胺试剂染色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油脂
D.用黑藻叶片制作装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伊乐藻产生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的分解,该反应在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当水体pH为3时,三组伊乐藻的净产氧量均呈现负值,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乐藻最适宜生长在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4)当水体的pH为10时,与pH为8相比,净产氧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水中___________减少,直接导致暗反应(碳反应)速率降低,影响了产氧速率。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储存遗传信息D. 催化化学反应2. 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器?A. 核糖体B. 线粒体C. 染色体D. 高尔基体3.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内质网4.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哪个阶段?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5. 细胞周期中,细胞体积增大的阶段是?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 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3.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是______。
4.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______。
5.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 描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描述如何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2. 说明如何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器。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细胞分化对生物体的意义。
2. 讨论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C4. D5. 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1. 磷脂,蛋白质2. DNA3. 有丝分裂后期4. 组织5. 葡萄糖,氧气三、简答题1.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包括:具有流动性,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有的选择透过性等。
2. 有丝分裂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解凝,核膜重组。
四、实验题1.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首先需要选择分裂活跃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然后进行固定、染色、制片,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实验与探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答案】D【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可用于染色体染色,B错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时细胞已经死亡,看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的变化过程,C错误;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③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⑤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影响染色效果;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在邻近观察分别处于后期、末期的细胞,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由于细胞已经死亡,每一个细胞只能处于细胞周期中的某一个时期,不再变化。
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药物X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体外处理人肝癌细胞的作用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设置不加药物X的对照组B.药物X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C.药物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D.1.0g/L为临床治疗肝癌的最适药物X浓度【答案】D【解析】本实验需设置不加药物X的对照组以验证药物X对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A正确;药物X对细胞凋亡有影响,可能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B正确;曲线随药物X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两者均影响肝癌细胞存活,C正确;最上面的曲线对应的浓度较适合临床治疗肝癌,D错误。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实验题目: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2. 透明塑料盒3. 黑色布料4. 纸巾5. 水6. 光照计(可选)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将绿豆种子洗净,用纸巾包裹,保持湿润。
2. 在透明塑料盒内铺上一层湿纸巾,将绿豆种子均匀地分布在湿纸巾上,并轻轻压实。
3. 将另一块湿纸巾盖在绿豆种子上,保持湿润。
第二步: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1. 将一半的塑料盒用黑色布料完全遮挡,作为实验组。
2. 另一半的塑料盒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第三步:提供水和光照1. 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湿纸巾加入适量的水,保持湿度。
2. 将实验组的塑料盒放在阴暗的地方,无光照。
3. 将对照组的塑料盒放在有足够日光照射的地方,保证光照充足。
第四步:观察和记录1. 每天观察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植株的高度、颜色和叶片数量等变化。
2. 使用光照计测量光照强度,记录在每个时间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照差异(可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绿豆种子的状态相似,无明显差异。
第二天:对照组中的绿豆种子开始发芽,幼芽呈现出绿色。
实验组中的绿豆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
第三天:对照组中的幼芽继续生长,高度较第二天有所增长。
实验组中的绿豆种子开始发芽,但幼芽颜色变浅。
第四天:对照组中的幼芽长势良好,颜色鲜绿,叶片生长健壮。
实验组中的幼芽生长缓慢,颜色仍较浅。
第五天:对照组绿豆幼苗高度较第四天进一步增长,叶片茂盛,株形良好。
实验组中的绿豆幼苗高度有所增加,叶片颜色变浅,生长势较弱。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对照组中接受充足光照的绿豆幼苗生长良好,株形健壮,而实验组中受到光照限制的绿豆幼苗生长较弱。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实验专题 人教版
37.(2005黄冈市)(12分)鸡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在血细胞内含有大
量的蛋白质,如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叫血浆蛋白.请你利用
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血浆蛋白的存在。 材料与仪器:新鲜鸡血、柠檬酸钠(可防止血液凝固)、试管及其他所需仪器与试剂。 (1)你采用的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呈现紫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新鲜鸡血放入试管并加入少量的柠檬酸钠; 将该试管静置并分离出上清液(血浆)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血浆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出现紫色反应 (3)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具:粉碎机、烧杯、漏斗、试管、滤纸、玻棒、镊子、载玻片、天平、纱布。
药品及试剂:蒸馏水、NaCl、95%酒精、甲基绿染液、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标准样品。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参与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 称取50g萝卜冼净切块,加水30ml,粉碎机粉碎,将匀浆经纱布过滤 一、材料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经纱布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10%NaCl,直至沉淀析出。经滤纸过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将滤纸上的沉淀物放入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振荡,用于蛋白质鉴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除去蛋白质的滤液中,加入95%酒精,用玻棒轻轻搅拌,见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 二、提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生物必修一课本实验汇总大全
必修一实验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原理?(必修1P18)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中加热,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2.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原理?(必修1P18)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
3.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原理?(必修1P18)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4.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①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的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ml 现配的斐林试剂。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方法步骤?(必修1P18~19)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①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②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③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染色3min(苏丹IV染液中染色1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④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成高倍镜观察,视野中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方法步骤?(必修1P19)①向试管内注入2ml 待测的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 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7.在鉴定苹果组织样液中的还原糖时,将现配的斐林试剂注入样液试管后,样液颜色呈蓝色?经水浴加热处理后,试管中的样液颜色变成砖红色沉淀颜色?8.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组成相似,斐林试剂能否用于蛋白质的鉴定?为什么?这两种试剂的使用有何区别?不能,因为两者浓度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高中生物所有试验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1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原创】2019届高考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实验小题小练:(10)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选择题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用于提取色素的试剂是( )A.无水碳酸钠B.无水乙醇C.石灰水D.二氧化硅答案:B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 )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使叶片充分研磨C.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D.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答案:C解析:加人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加人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叶片充分研磨,B错误;无水乙醇能溶解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进而提取色素,C 正确,D错误3.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原理需要把实验材料剪碎后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研磨,同时还要加入95%酒精使色素溶解,来提取各种色素,然后过滤得到含色素的滤液。
再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4.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分离的原理是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答案:A解析:甲是叶绿素B、乙是叶绿素A、丙是叶黄素、丁是胡萝卜素,色素分离的原理是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A正确。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使得叶子呈现黄色,B错误。
丁的溶解度最大,C错误。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D错误。
5.在进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D.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答案:D解析:滤纸上如果色素扩散不均匀不是因为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故A错误。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与探究专项训练: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探究实践: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读图填空题1.图中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A是蓝细菌,B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片横切图),请据图回答:(1)以上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填字母),其与图中另一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两种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说明不同的细胞具有_______性。
(2)A细胞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_______;水华是由于淡水水域污染后,_______两种元素含量升高,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后形成的。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细胞时,如果物镜的放大倍数由10×转换为40×,则原来视野中能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现在的_______倍。
2.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A为口腔上皮细胞,B为蓝藻细胞,C为小麦叶肉细胞,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E为细菌细胞),据图回答:(1)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
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于______中。
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填标号)。
(3)在上述五种细胞中,它们都有的结构有______、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这体现了不同种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
(4)由于蓝藻细胞和小麦叶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而,它们是一类营______生活的生物。
(5)生活在湖水中的蓝藻,当水质富营养化时会形成______现象。
3.如图表示在光学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安装有10×和40×两个物镜,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首先应选择其中的______________物镜进行观察。
(2)若要使物像从图1视野变为图2视野,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_移动,转变后视野会比原来______________(填“暗”或“亮”)。
(3)若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均匀分布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2019人教版生物学必修一实验专题习题及答案详解
必修一实验专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检测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无色到砖红色C.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糖类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检测D.向蛋清液中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加热后溶液变成紫色2.如图所示,先在1~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应的溶液(1号和2号为花生子叶匀浆,3号为麦芽糖溶液,4号为蔗糖溶液,5号和6号为豆浆);然后在1号和2号试管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苏丹Ⅲ和蒸馏水后摇匀,3号和4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2min,5号和6号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双缩脲试剂和蒸馏水后摇匀;最后观察实验现象。
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1和2号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橘黄色B.3和4号的颜色分别为砖红色和无色,说明蔗糖属于非还原糖C.5和6号的颜色分别为紫色和无色,说明豆浆中含有蛋白质D.三组实验中均有对照组,分别是1号、4号和6号3.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经高温煮沸冷却后的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蛋清和蛋白;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
则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A.只有甲B.甲和丙C.甲、丙、乙D.甲、乙、丙、丁4.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前要将黑藻放在黑暗、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培养B.要从新鲜枝上选取一片细嫩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C.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有内外双层膜结构5.下列有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不使用低倍镜,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B.强光照射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弱光照射下叶绿体则以其正面对着光源C.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是观察叶绿体的良好材料D.观察叶绿体时将细胞置于清水中,能防止细胞失水而影响叶绿体的形态6.用黑藻制作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A.细胞质基质沿着细胞膜在流动B.细胞质围绕着叶绿体运动C.叶绿体沿着细胞边缘在运动D.细胞质围绕着线粒体运动7.某同学利用白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含1mol/L NaCl的红墨水,观察到细胞内未染色部分正在逐渐缩小,如图所示。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加深高一生物学学生对必修一内容的理解,并通过
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实验设备
高倍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实验药品:酵母、蔗糖溶液、盐水、显色剂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酵母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遮盖,放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2.观察现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特征和活动状况。
3.添加实验药品:向观察样本中加入蔗糖溶液或盐水,再次观
察酵母的变化。
4.加显色剂:加入显色剂后观察酵母的染色情况和细胞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并且了解到蔗糖溶液和盐水对酵母的影响。
酵母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生长繁殖,而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则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1.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2.蔗糖溶液和盐水对酵母的生长和活动有一定影响。
3.显色剂能够帮助我们观察酵母的染色情况和细胞结构。
实验注意事项
1.在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仪器。
2.实验药品如有特殊要求,要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使用。
3.实验前应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必修一内容的理解,还提升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一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储存遗传物质B.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 控制物质进出D. 进行光合作用2.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是:A. 减半B. 翻倍C. 保持不变D. 随机变化3.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器?A. 线粒体B. 叶绿体C. 内质网D. 细胞壁4.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内质网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点,除了:A. 高效性B. 专一性C. 可逆性D. 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6.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内质网7. 细胞周期包括:A. 间期和分裂期B. 间期和末期C. 分裂期和末期D. 间期和末期8.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A. 细胞群B. 组织C. 器官D. 系统9.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凋亡的特点?A. 程序性B. 自发性C. 可逆性D. 有序性10.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A. 点突变和插入突变B. 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C. 点突变和缺失突变D. 点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蛋白质。
12. 细胞分裂的两种类型是________和无丝分裂。
13.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________。
14.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
15.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的选择性表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17. 简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细胞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19. 论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五、实验题(共20分)20.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并说明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
答案:一、选择题1-10 CBDCC BACDB二、填空题11. 磷脂12. 有丝分裂13. 无氧呼吸14. S15. 基因三、简答题16.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包括:具有流动性,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形成多种功能区域。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探究·实践)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实验原理叶片含有空气,上浮―――→抽气叶片下沉―――――→光合作用产生O 2充满细胞间隙,叶片上浮。
2.实验步骤(1)取材: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0.6 cm 的打孔器打出圆形小叶片30片(避开大的叶脉)。
(2)排气:将圆形小叶片置于注射器内。
注射器内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慢地拉动活塞,使圆形小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这一步骤可能需要重复2~3次。
处理过的小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部沉到水底。
(3)沉水:将处理过的圆形小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4)分组: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富含CO 2的清水(可以事先通过吹气的方法补充CO 2,也可以用质量分数为1%~2%的NaHCO 3溶液来提供CO 2)。
(5)光照: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圆形小叶片,然后分别置于强、中、弱三种光照下。
实验中,可用5 W 的LED 灯作为光源,利用小烧杯与光源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
(6)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
1.制备圆形小叶片,用打孔器打孔时,不必避开大的叶脉。
( × )2.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光照越强,相同时间内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多。
( × )3.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使用的圆形小叶片应先排出里面的气体。
( √ )4.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能直接测定出其真光合作用速率。
( × )5.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往水中吹气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 6.将排气后的小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1.实验装置分析(1)自变量的设置:光照强度是自变量,通过调整台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新人教生物必修一(学案+练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功能的探究(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3)变形虫切割实验。
①实验过程。
②实验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①伞藻嫁接实验过程。
②伞藻核移植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
3.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图中的a。
①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
②功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核仁:图中的b,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核孔:图中的d,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染色质:图中的c。
①组成: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②功能: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
③在细胞不同时期的存在形式:1.核孔是大分子自由进出的通道。
(×) 2.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 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 4.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且只有一个核。
(×)5.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消失,分裂后期重建。
(×)1.细胞核的结构及相应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1)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核膜、核仁、染色质。
(2)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是核膜和核仁。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前者呈细长丝状,后者呈圆柱状或杆状,即:(4)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3.建构模型(1)概念: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
(2)类型:①概念模型: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描述、阐明,体现知识的网络构架。
高中生物实验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中生物实验考试试卷及答案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 探究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后能否复原。
实验原理1.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2.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3.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步骤1. 准备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作成装片。
2. 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3. 将装片滴加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4. 持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形态变化。
5. 滴加清水,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答案1. 实验现象: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变小,颜色变深。
2. 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在质壁分离后能复原。
实验二: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目的1. 探究酵母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2. 分析不同呼吸方式对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1. 酵母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3. 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使澄清石灰水浑浊。
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悬液。
2. 将酵母菌悬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氧气,一份不加氧气。
3. 将两份酵母菌悬液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4. 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答案1. 实验现象:加入氧气的酵母菌悬液产生的CO2多,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较大;不加氧气的酵母菌悬液产生的CO2少,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较小。
2. 实验结论:酵母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CO2。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目的1. 观察动物细胞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 分析细胞膜的透性特点。
实验原理1. 动物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九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九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实验原理1.原生质的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壁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程序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高倍显微镜观察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0.3g/ml 吸水纸蔗糖溶液中央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高倍显微镜观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吸水纸吸引中央液泡逐渐胀大高倍显微镜观察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实验结论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实验关键1.选材:应选择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最外层表皮中,有的细胞虽含有大量的紫色花青素,但死亡的细胞太多,内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液泡中花青素少呈无色,都不能选用。
另外新鲜的水绵、黑藻叶、紫鸭跖草等也是经常用的材料。
2.试剂:本试验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
浓度过高,质壁分离速度虽快,但不久将细胞杀死,不能再进行质壁分离的复原;浓度过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速度太慢。
此外,8%的食盐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等也可使用。
盐酸、酒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做质壁分离的溶液。
推论1.过度失水,细胞死亡,不能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根据能否复原,可鉴别细胞的死活。
2.将外界溶液配成一系列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逐一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在某一浓度时,植物细胞处在分离与不分离之间。
此时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大致相当。
因此,可用该实验确定细胞液的浓度。
3.用动物细胞做以上实验(1)无质壁分离现象(2)若外界溶液浓度较高,细胞会皱缩(3)若外界溶液浓度较低,细胞会膨大,甚至胀破【例析】.高浓度食盐水可杀菌防腐,其原理是: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其中的微生物有关,高浓度的食盐水可使这些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三碳化合物 2C3
叶绿体基质
ATP
[H]
CO2
五碳化合物
CO2的 多种酶 固定
C5
糖类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
项目 场所 区 条件 物质 变化 光反应阶段
类囊体的薄膜上 需光、色素和酶
水的光解:2H2O 光
光合作用过程
划分依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光能
光反应 暗反应
有光才能反应 光反应在白天可以进行吗?夜间呢? 暗反应在白天可以进行吗?夜间呢? 有光、无光都能反应
类囊体膜
H2O
酶
[H]
光反应阶段
进入叶绿 体基质, 参与暗反 应
ATP 供暗反 Pi +ADP 应使用 场所: 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 条件: 光、色素、酶 光能 (还原氢) [H] + O2 水的光解:H2O 物质变化 酶 ADP+Pi +能量(光能) ATP ATP的合成: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无 水乙醇中,可以用来提取色素。色素在层 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的扩散速 度有差别,可以 用来分离色素。
方法与步骤
实验结果: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可以归纳为两类: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 巨大膜表面上,分布了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 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的酶。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 释放出O2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P101-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低倍镜小短亮小多高倍镜大长暗大少3、位置的判断:用观察标本时,、、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的检测和观察1、及:与可溶性(如、果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为mL的NaOH溶液)与乙液(为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发生。
2、实验过程: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及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Ⅲ染液染色用为50%的酒精洗浮色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及: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
(在碱性溶液中,C 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A液:为m L的N a O 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m L的C u S O4溶液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试剂A液加入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如)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碘液观察。
实验三观察D N A和R N 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将中的DNA染成绿色,将中的RNA染成红色,用混合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改变的通透性,加速进入细胞,同时使中的D N A与,有利于D N A与结合。
2、实验过程:取制片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中,此外,在和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中,少量存在于中。
实验四用观察和1、实验原理高等的存在于叶片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染液是专一性染的染料,可使中的线粒体呈现,而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叶下表皮),用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五通过探究膜的透性(一)实验目的与原理(、、)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可以让自由通过,一些小分子和离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或鸡、鸡蛋、)是一种。
扩散:某种物质的分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
(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250mL,,,(或鸡、鸡蛋东、),棉线。
(三)方法步骤1、取两个,分别在口处封上一层;2、在A中注入溶液;B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使其略呈红色;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的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中颜色的变化及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装置A 装置 B 实验现象蒸馏水颜色变蓝不变长颈漏斗液面变化下降上升结果分析长颈漏斗中的和通过玻璃纸进入烧杯内的蒸馏水中。
水可以通过玻璃纸向漏斗内扩散,而蔗糖和的染料分子不能透过玻璃纸。
(四)讨论如果将玻璃纸换成塑料膜,装置A、B中的蒸馏水的颜色将都不发生变化。
原因是因为塑料膜不是。
实验六的吸水和失水一、实验原理当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中的水分就透过进入外界溶液中,使和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比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层就会与逐渐分离,即发生。
当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层进入中,整个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
常用的化学试剂:mL蔗糖溶液。
(试剂浓度越高,发生现象就越明显。
但如果试剂浓度过高,则细胞会因为过度失水而死亡,不能发生。
)二、实验过程制作洋葱叶的显微镜观察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入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观察到现象)滴入清水显微镜观察(发生)。
实验七探究影响的因素一、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
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和,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一)探究温度对淀粉的影响序号项目试管1 试管2 试管 31 注入液2 mL 2 mL 2m L2 置于不同温度的条件下60℃左右的热水中沸水中冰块中时间5min 5min 5m i n3 注入溶液1 mL 1 mL 1m L4 振荡摇匀保持各自的温度5 min 5 min 5m i n5 加入碘液1滴1滴1滴6 观察颜色变化不变蓝变蓝变蓝(二)探究p H对淀粉的影响顺序项目试管1 2 31 注入溶液2mL 2mL 2m L2 注入蒸馏水1mL3 注入5%氢氧化钠溶液1mL4 注入5%盐酸溶液1m L5 注入新鲜的溶液1mL 1mL 1m L6 保温60℃时间5min 5min 5m i n7 注入斐林试剂2mL 2mL 2m L8 隔水煮沸1min 1min 1m i n9 实验现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无无三、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 H的影响。
实验八探究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于真核,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可用于探究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和,可以探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2可使变浑浊,也可使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中的CO2产生情况。
橙色的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1、酵母菌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 L质量分数为5%的液。
2、检测C O2的产生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 O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 O2的产生。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 O2。
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
甲、乙装置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 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 O2多。
3、检测酒精的产生A试管中的酵母菌滤液+溶有的溶液(混合均匀):颜色不变。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的溶液(混合均匀):颜色变灰绿色。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实验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原理剪碎叶片并加入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使研磨充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如,可以用提取色素。
加入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中,但在中的不同,高的随在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这样,各种色素会随液在上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和,过滤得到色素滤液);②制备条;③画;④利用液分离色素;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
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④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
⑤滤纸上的不能浸入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 橙黄色的;黄色的;的;的。
和统称为,主要吸收蓝紫光。
和通常为,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说明: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a;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最近的是③a和④叶绿素b。
实验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用含的不同大小的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以紫红色出现的深度,模拟物质扩散进细胞的快慢。
二、方法步骤将块切成三种正方形——用N a O H浸泡10m i n——观察各块上N a O H的深度。
三、实验结论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四、相关知识制约细胞体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两者成反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越大。
二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细胞中二者体积之比一般为1/3,细胞核所含有一定限度,对细胞活动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
三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受细胞体积制约,细胞体积过大,会影响物质流动速度,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就不能灵敏地控制和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