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单元护理管理制度
三级医院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三级医院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1505e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9.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三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三级医院所有护理单元,包括病房、急诊、门诊、手术室等。
第三条护理单元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规范有序;3.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 保障护理工作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护理单元设立护理部,负责护理单元的全面管理工作。
第五条护理部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护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 制定护理单元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3. 组织开展护理培训、考核和奖惩工作;4. 负责护理单元的日常管理,确保护理工作质量;5.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6. 协调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护理单元设立护士长,负责护理单元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护士长职责:1. 贯彻执行护理部的工作部署;2. 组织制定护理单元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负责护理单元的人员管理、培训和考核;4. 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风险;5. 组织开展护理工作检查、总结和改进;6. 协调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第八条护理单元设立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第九条护士职责:1. 贯彻执行护理部、护士长的工作部署;2. 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和观察;3.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4. 参与护理工作检查、总结和改进;5.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十条护理单元应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包括:1. 护理工作交接班制度;2. 护理文件管理制度;3.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4. 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5. 护理培训制度;6. 护理质量检查制度;7. 护理人员考核制度。
第十一条护理单元应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二条护理单元应加强护理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护理单元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82a4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一、总则为加强护理单元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护理单元,包括病房、急诊室、门诊、手术室等。
三、安全管理责任1.护理单元负责人为护理单元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护理单元的安全管理工作。
2.护士长负责具体实施护理单元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全体医护人员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护理单元的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定期对护理单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3.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病情变化等准确无误地传递。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治疗、护理等环节的安全。
6.加强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儿童患者的护理,必要时采取床档、约束带等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8.加强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规使用。
9.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完好。
10.加强护理单元内的水电、气等设施的管理,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五、事故处理1.发生护理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及时报告上级领导,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附则1.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本制度如需修改,需经护理部批准后实施。
护理单元管理
![护理单元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f21a8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d.png)
护理单元管理:深入科室,检查督促科室工作及时解决各科工作中的问题,并根据各科工作量合理调配人力,积极听取医生意见,改进护理工作。
1、输液室:护士的服务质量,输液的正规操作,二次消毒,三次查对,输液病人的滴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病人有无不良反应,输液瓶上三签名,抢救车物品药品及吸引器、氧气筒完好呈备用状态;及时听取病人意见,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态度。
2、换药室:护士与医生的手术配合情况,操作是否规范,器械的正确消毒,各种无菌包的有效期,各种一次性物品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物品放置是否整齐,95%的酒精是否单独放置并加锁,紫外线灯管有无灰尘,登记本填写有无漏项,戊二醛使用是否符合规范,戊二醛浓度测定,每周一次,并登记等。
3、治疗室: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操作是否规范,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情况,操作登记本记录是否符合要求;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消毒瓶一周一次常规消毒,台面是否每天消毒,,紫外线灯管消毒记录等)。
4、病房:护士对检查的应知应会,知道每个病人情况;对门诊病人处理流程是否妥善,住院病人的办理流程是否熟悉;科室环境是否整洁,各种记录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对专科病人的护理工作的掌握,服务态度是否良好。
5、供应室:高压蒸汽锅消毒每锅均有记录,各项记录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和是否提前签字,器械的清洗是否符合要求,使用酶制剂、除锈剂,器械上油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各种无菌包的有效期(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是二周,梅雨季节为一周),检查消毒包的名称和打包方法是否正确,抽查待消毒包,拆开检查包内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是否有血迹,清洗是否到位,指示带是否变色。
审核消毒员上岗证,指导消毒员的消毒灭菌工作,指导医疗器械敷料的清洗、包装、消毒、登记、分发工作。
6、手术室:督促和检查手术室的日常业务工作,手术室护士与医生相处是否融洽,护士态度是否严肃认真,有无闲聊现象,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台上及麻醉工作熟练情况,专科手术器械齐全,性能良好确保手术安全,督促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检查各种一次性备用物品及各种无菌包是否在有效期内。
护理单元的工作制度
![护理单元的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994ba0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c.png)
护理单元的工作制度一、总则护理单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工作。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护理行为,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
二、护理管理工作1. 护理单元实行护理部领导下的护士长负责制,护士长全面负责本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
2. 护士长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负责本护理单元的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工作协调、质量控制等工作。
3. 护理单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护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质量标准等。
4. 护理单元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 护理单元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护理工作内容1. 患者护理(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2)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护理文书。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生活照顾,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4)进行心理护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
(5)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 护理文书(1)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病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
(2)做好护理文书的管理工作,确保护理文书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3. 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患者及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4. 质量管理(1)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质量检查标准和流程。
(2)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追踪。
(3)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护理人员职责1. 护士长(1)负责本护理单元的护理管理工作。
(2)组织并指导本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
(3)协调本护理单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
(4)定期检查本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质量。
2. 责任护士(1)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
(2)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单元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护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7c3bbd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4.png)
修订类型: (√)大部分内容 ( )少部分内容()句/段修改()新制定护理单元护理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督查管理组,每月依据《护理质量核查表》对护理单元的护理管理进行督查、总结、分析及反馈。
二、护理单元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2次依据《护理质量核查表》对护理单元的护理管理内容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积极整改,有记录。
三、护士长每周一次依据《护理质量核查表》对护理单元的护理管理内容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踪,有记录。
四、护理单元护理质控小组,汇总、分析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在护办会上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五、护理人员要求:1、淡妆上岗、热情、微笑服务、端庄大方、乐观向上。
2、工作服整齐干净、大小合适、护士服里面衣服不外露、佩戴胸卡。
3、护士帽干净,大小合适,头发梳理整齐,长发统一用头花盘于脑后,短发不过肩,刘海不过眉,发型素雅、庄重,不佩戴耳环、戒指、手镯,不涂抹指甲油。
4、穿白色护士鞋,并保持清洁干净。
5、有四心:热心、爱心、细心、耐心。
6、工作中做到四轻(说话、走路、操作、关门),不穿高跟响底鞋,行、站、坐姿符合要求。
7、进病房时先敲门、进行护理操作时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
8、谦虚、文雅、礼貌和蔼、尊重他人,注意保护性医疗语言。
9、表情自然、吐字清楚、用语准确、言简意赅、朴实易懂,禁忌使用伤害性、刺激性语言。
10、实行首问负责制,忌生、冷、硬、顶、推、拖,热情接待、耐心解释。
11、不在病区大声喧哗,不与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发生争执。
12、接听、打电话时使用礼貌用语。
1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知护理基础、专科知识,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对指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14、不在护士站扎堆聊天,不做与工作无关事情,治疗、护理时按照要求佩戴口罩,端治疗盘。
15、服务在呼叫器响前,呼叫器响时及时回应,并到床头,及时清除呼叫器床号。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目的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71676e6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c.png)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目的一、引言护理单元是医院中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承担着病人护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职责。
护理单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以及医院整体运营效率。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单元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概念护理单元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医院护理服务的具体情况和目标需求,明确规范护理单元内部的各项工作流程、责任任务、管理权限、人员配备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旨在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目的1.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
通过护理单元管理制度,明确医院护理工作的各项流程,包括病人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执行、病人出院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工作失误和差错。
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规定了护理工作的标准和要求,明确了各项护理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服务。
3. 提高医护协作效率。
通过护理单元管理制度,明确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协作机制,建立了医护沟通和协作的桥梁,确保医护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工作衔接,提高了医护协作的效率和效果。
4. 保障病人安全。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规定了护理工作的各项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确保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和保障,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5.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护理单元管理制度,可以合理规划和配置护理人员、护理设备和护理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果,为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提供保障。
6. 完善护理信息管理。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规定了护理信息的采集、记录、存储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护理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保护病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提高了护理信息管理的规范和效率。
7. 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要求,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言行举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病人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医院共用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医院共用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5f53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2.png)
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护理单元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共用护理单元,包括病房、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等。
三、管理职责1. 护理部负责制定和修订共用护理单元管理制度,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 护理单元负责人负责对本单元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 护理人员应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四、护理单元设置与布局1. 护理单元设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布局合理,通风采光良好。
2. 病床间距均等,床头柜、床头、床下、窗台等区域物品摆放整齐,无杂物。
3. 床单、被套铺法统一,空床铺成备用床。
床头卡及床头标识统一。
4. 管道、器械、导线放置有序,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
五、护理工作流程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治疗、护理安全。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医院感染。
4. 加强危重、昏迷、瘫痪老人、老年及小儿患者的护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质量检查与改进1. 护理部定期对共用护理单元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护理单元负责人应定期组织自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
3.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七、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护理质量优异的护理单元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安全事件或护理质量下降的,按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确保医院共用护理单元的管理规范、有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病房与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病房与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fb284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0.png)
病房与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病房与护理单元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要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相关病房和护理单元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病房:指医院内设立的供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区域。
2.护理单元:指医院内设立的特定病种或特殊需求患者的护理区域。
第二章病房管理第四条病房设置与规划1.病房的设置需满足国家卫生部门相关规定,包含病房数量、床位数、使用面积等。
2.病房应依据不同科室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3.病房内设备设施应齐全,维护良好,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第五条病房维护与清洁1.病房保持乾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2.定期检查病房内设备设施的功能和安全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3.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并快速处理完善。
第六条病房环境安全1.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并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病房内严禁私拉电线、使用违章电器等违规行为,确保电气安全。
3.病房内应配备必需的灭火器材,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和演练。
第七条病房秩序与安全1.病房内患者的床位应严格依照医嘱进行布置,不得私自更换或调整。
2.病房内患者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显现违纪违规行为。
3.病房内严禁吸烟、喧哗、乱丢乱扔等影响他人和环境的行为。
4.病房内应保持安静,掌控噪音,确保患者休息。
第八条病房护理管理1.病房内的护理工作应依照医嘱和护理要求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2.病房护士应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3.病房内的护理记录应真实准确,包含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等,以便医疗团队有效推断和决策。
第三章护理单元管理第九条护理单元的设置1.护理单元的设置应依据患者的病种和需求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患者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2.护理单元应设有专属的医护人员,包含护士、医生等,确保患者获得个性化的护理。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381197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2.png)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护理单元的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1. 护理单元领导班子1.1 护理单元领导班子由护理主任、副护理主任及各科室护理组长组成,负责护理单元的全面管理和领导工作。
1.2 护理主任负责制定护理工作计划、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培训等工作。
1.3 副护理主任协助护理主任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并负责护理主任交办的任务。
1.4 各科室护理组长负责本科室的护理工作,包括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护理质量的监督和护理工作的组织安排等。
2. 护理员梯队建设2.1 护理员梯队建设由负责人员协助护理主任及科室护理组长进行监督。
2.2 严格执行护理员岗前培训,注重岗位实训,确保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达到要求。
2.3 定期进行护理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水平。
3. 护理质量管理3.1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护理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 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评估,对护理工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及时改进护理工作。
4. 护理文书管理4.1 严格执行护理记录的书写规范,保证护理记录真实可靠。
4.2 护理记录不得涂改,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纠正。
5. 医护协作5.1 建立良好的医护协作关系,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5.2 定期组织医护联席会议,就患者护理,病情变化,医疗费用等进行沟通,共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6. 护理工作绩效考核6.1 护理工作绩效考核以患者为中心,评价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工作绩效及护理记录等。
6.2 考核结果作为护理员的绩效评定参考标准之一,对优秀人员给予表彰,对差劲人员进行督促、培训及处理。
7. 护理风险管理7.1 在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员应当警惕各种护理风险,包括跌倒、压疮、输液反应等。
7.2 对发生的各类护理意外事件,应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避免再次出现。
各护理单元工作制度
![各护理单元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528083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b.png)
各护理单元工作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护理单元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护理单元管理1. 护理单元管理实行护理部领导下的护士长负责制,护士长全面负责本护理单元的工作。
2. 护理单元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护理人员职责、护理工作流程、护理质量控制等。
3. 护理单元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确保患者安全。
4. 护理单元应当严格执行医嘱,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护理工作流程1. 新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2.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做好标记。
特别护理的患者需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 重症患者、大手术后患者及需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当给予一级护理。
护理人员每小时巡视一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4. 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应当给予二级护理。
护理人员每两小时巡视一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 一般患者应当给予三级护理。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自理,注意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参加适当的室内、外活动。
四、护士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 病房护士实行三班轮流值班,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护士长安排,坚守岗位,进行各项护理工作。
2. 交班前,护士长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患者的病情记录,重点巡视危重患者、新患者和手术患者,并安排护理工作。
3. 接班人员应提前上岗,当面清点器械药品,并做好登记工作。
4. 晨间交接班时,由夜班护士重点报告危重患者、新患者、手术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有关的事项。
5. 要求各班进行床头交接班,对新入、大手术后有特殊处理、病情危重和长期卧床患者,要详细交接,注意口腔、皮肤及周身情况。
五、中医护理工作制度1. 护理部有健全的领导体制,实行护理部一护士长二级管理体制,对护士长进行垂直管理。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baf6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d.png)
十七、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
17.1医院应建立持续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机制,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17.2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
17.3护理单元应针对质量监控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8.4护理单元应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预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处理。
九、护理科研与学术交流
9.1医院鼓励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活动,提高护理学科水平。
9.2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分享护理经验,推动护理专业发展。
9.3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理科研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14.4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伦理和法律咨询机制,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伦理和法律支持。
十五、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15.1医院应加强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护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15.2护理信息化平台应涵盖护理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5.3护理人员应熟练运用护理信息化平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1护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维护患者权益。
5.2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5.3医院应加强对护理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六、护理信息化管理
6.1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6.2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4护理班组负责具体患者的护理工作,执行护理计划,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doc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doc](https://img.taocdn.com/s3/m/311c87bf6f1aff00bed51e77.png)
3.住院期间请不要自行离院,特殊情况外出时需履行请假手续,擅自外出发生一切意外及后果,医院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4.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勿将病区用物移出病区或供他人使用,损坏公物按价赔偿。为保证病房内安全,不得在病区内使用酒精炉、电饭煲、电炉、电热杯等,严禁向楼下倒水、扔污物、烟头,如因此发生火灾,将追究法律责任。
2.工作认真负责,语言文明,态度诚恳,避免恶性刺激。对个别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心又要掌握原则。
3.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由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向患者进行解释。
4.尊重患者,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时,如灌肠、导尿等,应遮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在检查、治疗和处置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耐心细致解释,选用合适的器械,不增加患者痛苦。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一、病房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科主任积极协助,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2.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注意通风,保持病区空气清新。
3.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3.1.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3.1.2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
3.2护理要点
3.2.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2.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2.3根据医嘱,正确实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给药措施。
3.2.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2.病房内禁止吸烟与饮酒,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等,以防火灾。
护理单元“5S”标准化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5S”标准化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3fe867c6529647d262852ee.png)
护理单元“5S”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5S”的含义: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
二、“5S”管理的目的:
(一)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乃至杜绝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二)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查找,提高工作效率。
(三)各种标识清楚醒目,保障护理安全进行。
(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五)改善护士精神面貌。
(六)整洁的工作环境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护理队伍形象。
三、“5S”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整理:把要与不要的东西分清楚,然后把无用的东西丢弃。
目的:腾出空间、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二)整顿:将留下来要的物品,明确放置方法并予以标识,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立即找到。
目的: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高的效率、最高的工作质量和最具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清扫:经常打扫,保持清洁。
目的:保持愉悦、干净的环境;减少脏污对品质的影响;减少伤害隐患事故。
注意:责任化、标准化、将此项工作常态化。
(四)清洁:
目的:维持整理、整顿、清扫3S之成果。
注意:持续改进,制度化,定期检查评比。
(五)素养: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注意:坚持不懈地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c0d00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8.png)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护理单元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部门,涉及患者的护理和医疗服务。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单元的管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一、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能够规范护理工作的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严格控制和监督,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2.确立护理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将护理工作的细节、环节和要求规范化,使得护理工作得以有章可循,为护理人员提供具体、明确的工作标准。
3.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让他们知道自己需完成的工作内容和目标,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4.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出了要求,强化了护理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二、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制度。
包括护理人员的招聘、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和离职等方面的工作,并制定合理的人员配备方案。
2.护理工作管理。
包括护理手册、操作规程、护理记录、卫生保健和营养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并提供具体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3.病案管理制度。
包括病历书写、病历归档、病人信息管理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并严格控制病人的隐私信息。
4.药品管理制度。
包括药物配送、使用、存储、供应和监控等方面的工作,并定期对医用耗材进行检查和清点。
5.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包括护理质量的评估、改进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三、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实施为了让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合:1.全院带头落实制度。
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带头执行制度,强化对制度的宣传和推广,推动制度落地。
2.护理人员积极配合。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自觉遵守制度,细化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注重工作细节。
3.监督和检查。
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护理单元的监督和管理,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儿科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儿科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0342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c.png)
儿科护理单元管理制度一、儿科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1.1目的儿科护理单元的管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发展。
1.2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需求和权益置于首位,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科学管理:依据医学原理和护理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护理质量。
(3)团队合作:护理人员、医生、家属等各方合作紧密,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4)信息保密:严格遵守医疗保密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利。
(5)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反思护理工作,不断改进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二、儿科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内容2.1人员管理(1)员工招聘:招聘符合专业要求的护理人员,进行面试和资格审核,确保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符合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
(2)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3)员工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员工的护理能力和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
(4)员工奖惩: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进行奖励或惩罚,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不断进步。
2.2工作流程管理(1)护理流程:制定儿科护理的标准化操作程序,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2)手卫生管理:加强手卫生宣传和培训,推行规范的手卫生操作,预防医院感染。
(3)危重病人护理:建立危重病人护理流程,加强监护和抢救能力,确保危重病人的安全和稳定。
2.3设备管理(1)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设备更新: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设备标识:对设备进行标识和分类管理,确保设备的使用规范和便捷。
2.4安全管理(1)隐患排查: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2)突发事件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工作。
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6f11c3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f.png)
第六章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单元管理制度一、病区安全制度(2013制订)1。
病房通道保持通道,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
2. 各种物品、仪器、设备固定放置,便于清点,查找及检查。
3。
病房内一律禁止吸烟,禁止使用电炉及明火,使用酒精灯时人员不能离开,以防失火.4。
病房应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及设备。
消防设施完好、齐全,消防设备上无杂物。
防火通道应通畅,不堆、堵杂物。
5。
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6。
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
7. 晚8点应督促探视人员离开病区,晚9点准时熄灯休息。
8. 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人员,应及时通知保卫处.9. 空病房应及时上锁.二、病区各室管理制度(2013年修订)(一)护士站1。
保持安静整洁,严禁大声喧哗,非护士站护士不得在护士站长时间逗留、聊天。
2。
护士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3. 对病人和来访人员咨询时,做到首问负责制,热情大方。
接打电话使用文明用语.4。
有病人呼叫信号,及时处理。
5。
物品放于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不得放置私人及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6。
病历、记录单、表单,除本科室人员外,未经允许不得翻阅或借用.7. 爱护室内公共财务,护士站电脑只用于与医疗护理工作有关的信息处理。
8. 护士站备有记事板,记载有关特殊护理事宜.附: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一)行为规范1.仪表:仪表端庄,不化浓妆,不散发,发辫不过肩,无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上班佩戴手表,不戴手链、戒指,耳坠。
2.举止:上班时精神饱满,举止文雅,姿态端正(坐、立、行),有礼貌,不在上班时间吃零食、聊天,不看与工作无关的书刊杂志,不打私人电话。
3.接待:病人出入院时,礼貌接待,热情介绍,并使用文明用语.4.操作: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
如输液一次未进入血管时,应对病人说“对不起,增加您痛苦了,请让我再为您打一次。
”当二次失败后应主动换护士再进行,特殊情况例外。
5.当病人询问时,应耐心倾听,并认真回答。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6d2a13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6.png)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
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护士长不在由护理组长或办公室护士负责,值班时由值班护士负责。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仪表规范,上班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
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护理人员上班不接听手机(护士长除外)。
4.病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方便病人使用,不得随意搬动。
5.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使用,统一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清洁、消毒。
6.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开窗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垃圾及时处理,卫生间保持清洁。
病区内不准吸烟。
7.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工作变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8.做好新病人的入院介绍,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做好健康指导。
9.每月召开一次病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护理单元8S管理制度
![护理单元8S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e3cfd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9.png)
护理单元8S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护理单元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而8S管理制度是一种以“整顿、整理、清洁、清理、清醒、素养、安全、自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旨在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旨在对护理单元的8S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规范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整顿(Seiri)整顿是指护理单元内对杂物进行清理整理,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为此,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 确定工作场所的标准化,按照医疗管理规范设置工作场所管理区域。
2. 对杂物进行分类,保留有用的物品,淘汰无用的物品。
3. 对护理用品、医疗器械、文件档案等进行整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核心文件的及时整理和归档。
4. 制定整顿计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整顿和清理,定期检查整理效果,并及时纠正问题。
三、整理(Seiton)整理是指在整顿的基础上,对物品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有条不紊地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上。
为此,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 制定物品归纳整理图,明确各类物品的归属和放置位置。
2. 对常用的护理用品、医疗器械、文件档案等进行分区整理,确保易于取用和管理。
3. 保持整理后的工作场所清洁整齐,定期检查和维护整理效果。
四、清洁(Seisou)清洁是指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为此,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 制定清洁消毒制度,明确各类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频次和方法。
2. 配备必要的清洁消毒工具和用品,确保清洁消毒工作质量。
3. 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建立清洁消毒记录,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4. 整理工作场所清洁消毒制度,明确责任人,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效果评估,并及时纠正问题。
五、清理(Seiketsu)清理是指对护理单元内的杂物进行去除,使工作环境整洁宜人。
为此,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 制定清理计划,定期对护理单元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病区护理单元化管理办法
![病区护理单元化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76f6c54bed5b9f3f90f1ccc.png)
病区护理单元化管理办法一、病区护理单元化管理实行护理部领导下的护士长负责制,护士长全面负责本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病区管理等。
二、护理单元实行独立经济核算。
三、医院根据核定床位数、床位使用率、护理工作量及上级要求等,对护理单元定岗、定编、配备护理人员数量。
四、各护理单元严格执行值班制度。
护理单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同时鼓励各护理单元探索弹性排班办法,但须经护理部同意备案后方可实施。
五、各护理单元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
护理单元可与主要专业组协商采取医疗、护理分别交接班或医护一起交接班。
若护理单独交接班,早交接班由护士长主持,其它班次交接班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主持;若医护一起交接班,早交班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主持。
六、医院根据病房的建筑面积和结构情况,核定各护理单元病床数量以及规范工作用房,各护理单元不得擅自改变病房的结构、功能。
若根据工作需要需改变病区结构、功能时,须由护士长写出书面申请,护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论证后报请分管院领导同意,提交院务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七、护理单元按医院规定统一配备一定数量的家具及办公设备,统一陈设、固定位置,不得随意增减及任意搬动。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对护理单元所需物品及器材的领取、保管、报损,应建立帐目,分类保管,做到帐物相符。
九、护理单元应为医疗组提供完善的工作平台,满足医疗工作需要。
需增加、引进新设备或耗材时,须由护士长写出书面申请,经护理部审核同意后,方可交设备部或总务部审批。
十、为了提高医院器械、设备使用率,各护理单元可相互调配借用器械、设备,借出物品必须登记,经手人签字,贵重器械、设备需经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外借,抢救器械一般不外借。
十一、护士长应加强病区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构建节约型护理单元。
护士长每月初将上月本单元成本情况在晨会上通报,分析其合理性,杜绝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护理单元护理管理制度1、病区护理工作管理制度2、病区安全管理制度3、患者入院、转科、出院管理制度4、患者住院管理制度5、患者安全转运制度6、探视、陪护制度7、患者隐私保护制度8、患者身份识别制度9、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0、入院患者评估制度11、分级护理制度12、护理交接班制度13、查对制度14、患者饮食管理制度15、患者健康教育制度17、医嘱执行制度 (医嘱、口头医嘱、模糊医嘱澄清制度)18、护理告知管理制度 (操作告知、一次性贵重物品告知、应用保护约束告知)19、输液管理制度(含输液不良反应)20、口服药物发放管理制度21、标本采集、送检管理制度22、输血管理制度23、化疗药物使用管理制度24、病区物品管理制度25、病区仪器管理制度26、病区毒麻药品管理制度27、患者使用自备药品管理制度28、病区医疗护理文件管理制度29、危重患者抢救制度30、危重患者管理制度31、危重患者转交接制度32、重症(抢救)室工作制度33、治疗室管理制度34、病区冰箱管理制度35、换药室管理制度36、纠纷病历管理制度37、标本保留与封存制度38、压疮风险评估及预警制度39、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预警制度40、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及预警制度41、住院患者意外事件评估及预警制度42、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激励制度43、护理晨会制度44、病区护理人员排班制度45、围手术期评估制度病区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一、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二、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三、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精密贵重仪器有使用要求并专人保管,不得随意变动。
四、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
五、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布局有序 ,定时通风。
六、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戴有姓名胸牌上岗。
七、患者必须穿医院患者服装,除带必须生活用品,不携带多余物品。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物品固定放置,便于清点,保证病人行动安全。
2、病房内禁止吸烟、饮酒,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3、加强对陪住和探视人员的管理。
4、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
5、医护人员应及时管理病房内探视人员,劝导其按时离开病房。
6、加强巡视,如发现可疑分子,及时通知保卫科(电话:8033 87123323)7、空房间要及时上锁。
患者入院、转科、出院管理制度1.入院制度(1)病人住院须持医生开具的住院通知单,办理住院手续,住院处通知病区做好准备,危重病人可先住院后补办手续。
(2)病房护士协助病人熟悉环境,主动了解病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如为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术前或抢救准备,并于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置工作。
(3)新入院病人须及时通知负责医生,并及时执行医嘱,按医嘱确定护理级别、饮食,填写床头卡、治疗卡,收集资料,制订特、一级护理病人的护理计划。
2.出院制度(1)病人出院由负责医生决定,护士及时通知病人及家属,并于前一天通知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
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护理、用药全部停止。
(2)出院当日,护士停止住院期间的一切治疗、护理、用药。
(3)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并主动征求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4)协助病人整理清点用物,做好终末处理,传染病及死亡病人用过的物品,按消毒隔离原则执行。
(5)病情不宜出院而病人或家属要求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如说服无效应科主任及医务处批准,并由病人或家属出具手续。
应出院而拒不出院者,要通知其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处理。
3.转科制度(1)护士接到转科医嘱后,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终止本科一切治疗并结清账目。
(2)病人转科前由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向病人及家属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3)转科科室由当班护士将转出时间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按时携病历、医疗护理文件、辅助检查等,安全护送病人至所转入科室(家属最好同行),与该科室护士严格交接,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1、一般病人转运须有护士或医院内其他人员陪同。
2、除病人责任护士以外的工作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包括病人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责护。
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病人安全负责。
3、护士长、责任护士有权决定转运工具(包括约束带的使用),按病人病情安排人员护送。
(除医生特殊医嘱外)4、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病人病情,清空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ﻫ5、危重病人(手术病人)转运前,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并通告电梯等候,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6、危重(躁动)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交代工作。
ﻫ7、负责转运危重病人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转运途中(或检查时),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关注管道是否正常和随身的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
8、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9、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二、在实施任何操作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交接时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四、在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患者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一、使用腕带识别的范围:对急诊抢救、手术病人、重症监护病人、新生儿、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必须使用。
二、腕带标识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急诊号、姓名、性别、诊断等。
三、腕带应选择防水、防过敏、刺激小、舒适耐用的材料。
四、定期检查,要求佩戴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良好。
严禁患者或家属私自取下腕带五、操作程序:1、由病人所在科室佩戴腕带。
2、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经两人核对确认后方可使用。
3、涉及转科和手术患者,必须经双方认真查对腕带信息并在病人交接登记本上签字。
4、若腕带损坏或辨认不清,需经二人核对后及时更新。
入院患者评估制度1、严格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观察、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按诊疗规范和应急预案处理。
2、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落实班班交接。
3、根据病情重点评估病人生命体征、专科症状体征、管道在位通畅情况、各引流液的色、量及质、各项治疗执行的准确性及疗效、各使用仪器的运转及参数指标观察情况等。
4、根据病人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包括压疮、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并发症的观察,包括口腔及会阴感染、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足下垂、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相关感染、尿路相关性感染等风险评估。
5、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需与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
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1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a)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b)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c)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大或面积烧伤的患者。
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③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⑥实施床旁交接班。
2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a)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b)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c)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d)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要点: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护理交接班制度一、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二、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0分钟到病房,阅读护理记录、交班记录本。
在接班者未到岗与交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三、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写好病室报告及各项护理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
遇到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方可离去。
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如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氧气、吸引器、注射器、消毒敷料、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夜班工作。
四、交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器械物品等不符时,应立即查问。
接班时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五、交班内容及要求:1、交清住院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院)、手术(分娩)、病危、病重、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当日、分娩、危重、抢救、特殊检查、留送各种标本完成情况等,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写出书面病室护理交班报告。
2、床头交班查看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患者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执行情况。
3、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的情况。
4、接班者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
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执行门、急诊医嘱时,在相应医嘱项目的右下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
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
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3)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瓶。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瓶。
⏹2.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