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和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和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三历史和地理知识点汇总高三学生正处于紧张而关键的备考阶段,历史和地理作为文理综合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为帮助同学们整理复习重点,本文将对高三历史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历史知识点汇总1. 中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史时期的基本概念、要点和时代特点等。

1.2 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和影响等。

1.3 中国古代科技、农业、手工业、商业、冶铁业等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1.4 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礼制、科举制度等的演变和主要特点。

1.5 唐宋时期的繁荣与变革,如唐代的安史之乱、宋代的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1.6 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和农民起义等重要特点。

2. 世界史2.1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古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2.2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宗教改革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等历史事件。

2.3 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等。

2.4 二战及后期国际关系的演变,如冷战、联合国成立等。

2.5 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艺术、文学等领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二、地理知识点汇总1. 中国地理1.1 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河流、高山、盆地、湖泊等基本地理事实。

1.2 中国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等。

1.3 中国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区域的特点和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等。

1.4 中国的交通和交通网络,如铁路、公路、航空等。

1.5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特色经济区,如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

2. 世界地理2.1 主要洲际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主要地理事实,如亚洲、非洲、欧洲等。

2.2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事实、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如美国、俄罗斯、巴西等。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文、地理、数学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文、地理、数学

• 商朝时期,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和农业生产
• 西周时期,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数学著作和数学家

春秋战国时期,数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 战国时期,出现了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和《孙子算经》
• 孔子提出了“天命论”,强调数学知识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性
• 战国时期,数学发展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 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可以测量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 汉朝时期的天文学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朝的历法改革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观测技术与方法
天文观测技术
• 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记录其位置和亮度
• 使用天文仪器,如水准仪、望眼镜、地动仪等
• 通过天文观测,预测天气、季节变化和自然灾害
天文观测方法
• 对后世科技发展的影响
• 对后世天文学、地理学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后世农业、医学、军事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后世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与价值
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在现代科技领域的价值
• 天文学和地理学的成果在现代航天、导航和地理信息等
• 观测日影,确定时间和节气
• 通过观测星辰,确定地理方位和历法
• 通过观测日月食,推算日月运行规律和地球自转周期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果与影响
重要成果
影响
• 制定了详细的历法,如夏历、阴历、阳历等
• 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 发现了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天文现象的规律
• 对后世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朝的历法改革
影响
• 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24节气地理知识

24节气地理知识

24节气地理知识24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独特的时间系统,用来标志着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特殊时刻。

这个时间系统一直以来也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24节气的地理知识,包括其起源、发展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24节气的起源。

24节气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用来指导农民们的农事活动。

中国古代的农民发现,每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是有规律的,特定的季节性天气变化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密切。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些天气变化,他们开始制定并使用节气来指导种植、收割和其他农事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24节气的观念逐渐演变和完善。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完整的24节气系统,用来标志着每年的重要时刻和节日。

从那时起,24节气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并延续至今。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24节气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地域辽阔,拥有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如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这些地理特征对于气候和季节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满江红节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满江红节气是在每年夏季的小暑时刻,标志着江南地区水稻成熟的季节。

江南地区由于其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小暑时雨水充沛,加上高温,正是水稻的生长和成熟的重要时段。

对于那些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农民来说,满江红节气是收割水稻的关键时期,也是丰收的季节。

相比之下,北方的平原地区则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

例如,小雪节气是冬季的一个重要时刻,标志着北方地区的第一场雪。

由于北方地区较低的海拔和寒冷的天气条件,冬季来临会伴随着降雪。

小雪时河流和湖泊也会开始结冰,这对于北方地区的渔民来说,带来了新的捕鱼季节。

除了地理环境对节气的影响外,24节气本身也反过来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节气的出现以及所表示的天气变化,可以影响特定地区的植被分布、动物迁徙和气候变化等方面。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地理环境和节气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

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顺口溜

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顺口溜

历史初中知识点总结顺口溜一、中国古代的初步认识1.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中国古代是一个东方国家,太平洋边缘的大陆,自然条件复杂多样,雍容富饶的国家。

2.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石器时代,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渐渐形成氏族部落,原始社会稳定。

3. 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夏朝商朝周朝,建立了初步国家体系,农业手工业兴起,人民开始社会生活。

4.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青铜器农业盛行,运河灌溉连通,农民开始识字学习,农耕文明日新兴。

5. 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商朝君主政权,封建制度初成形,西周文王武王,统一国家力量雄。

6.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争权力,孔子老子成圣贤,明代的革命思想,对后人影响深。

7. 中国古代的秦汉之际秦朝始皇统一天下,讲究汉朝科学技术,建立统一中央政权,对中国古代是重。

8. 中国古代的三国两晋曹魏蜀汉东吴,关羽张飞刘备,三国之间战争不停,中国古代一段疆。

9. 中国古代的南北朝时期分裂为南北两国,兵多导致统一困难,文化也有很大变化,导致古代社会问题。

10. 中国古代的隋唐之际唐太宗贞观年间,八百里驰名边塞,经济文化繁荣一时,对中国古代成绩。

11. 中国古代的宋元之际宋代古运河新开,元朝古中国统一,过度威伦忽必烈,全面建立法制社会。

12. 中国古代的明清之际明代实行中央集权,清朝实行满人统治,对外进行新区域,对中国古代都影响。

二、世界的开端1. 世界古代的地理环境世界是一个球形星球,大洲大洋并存,自然条件多样丰盛,为人类提供资源条件。

2. 世界古代的文明起源人类起源非洲草原,移居四方发展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为世界文明起源。

3. 世界古代的亚洲史中国印度东南亚,古代文明闪闪发光,巴比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都在此时华丽流光。

4. 世界古代的欧亚史希腊罗马东罗马,中世纪欧洲崛起,西方文明开始复兴,世界古代文化发祥。

5. 世界古代的非洲史尼罗河流埃及,撒哈拉北非狩猎,金字塔大雕像,都是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史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

古代史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

古代史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古代史是指从人类文明起源至中世纪末期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涵盖了多个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它们在地理上的分布和影响。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古代史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 古代文明通常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的哈拉帕文明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

-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适宜农业发展,河流提供了灌溉水源和交通条件,促进了人口聚集和城市形成。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扩散- 通过陆路和海路,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了贸易、战争和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古代文明的扩散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希腊文明通过地中海传播到北非和西亚地区。

3. 地理因素对古代帝国的影响- 地理因素对古代帝国的扩张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罗马帝国的扩张得益于地中海的便利,而其衰落则部分受到地理边界难以防守的影响。

- 中国的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体现了地理因素在军事防御中的作用。

4.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 古代人类对地理的探索和认识逐渐深化,如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计算出地球的周长。

- 古代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如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对后世的地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古代文明对现代地理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如罗马的道路系统和中国的风水学说,对现代城市规划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 古代文明的农业技术和灌溉系统,对现代农业地理和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6. 古代地理环境与气候变化- 古代文明的兴衰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如玛雅文明的衰落可能与长期的干旱有关。

- 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如中国的都江堰和罗马的引水渠,展示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7. 地理知识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古代地理知识对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军事战略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 地理知识也是古代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如中国的《山海经》和希腊的地理学著作。

初中的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的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的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历史地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学科,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地理是历史的载体,而历史则是地理的演绎。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历史地理知识的阶段,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继续深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

中国古代地理中国古代地理是初中历史地理课程重要的一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地理位置、边界、河流、山脉、气候等。

首先,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北至亚洲大陆。

在东北方是日本,它是中国的近邻国。

中国的边界主要分别与韩国、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相接。

其次,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对中国的经济和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被中国人民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河流,如珠江、松花江和淮河等。

中国还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长白山、黄山、华山和泰山等。

而中国的气候因地理位置而异,主要可以划分为北方季风气候、南方季风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初中历史地理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中华文明的兴起和发展等。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重要时期。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传说中的始祖舜所建立的,而商朝是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周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族。

他们的主要特点是耕种农业、陶器制作和文字的出现。

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表现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例如,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历史还包括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例如,春秋时期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前身,孔子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也是发达的中央政府时期。

世界历史地理除了中国古代地理和历史,初中历史地理课程还涉及世界历史地理的知识。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地理学发展史

地理学发展史

一、地理学说的出现1、中国地理学说的出现“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上》,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之句。

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为《汉书·地理志》,奠定了传统政区沿革地理学的基础。

2、西方地理学说的出现西方最早用“地理”作为书名的著作是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 )的著作《地理学概论》,为西方通论地理学的先声。

200年后(公元前64至公元20年),希腊另一位学者斯特拉波(Strabon)写了《地理学》,是西方区域地理学的发源。

“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一前193)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曾担任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一职,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的成就:第一,第一个创用了西文“地理学”这个词汇,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

第二,用简便方法丈量地球圆周长。

第三,编绘新的世界地图。

二、地理学史的学习方法1、明了地理学发展各个阶段的社会现实背景及与地理有关的其他科学的发展。

2、现实社会的演进包括时间的演进和空间的演进两个方面,因此地理学史的研究须注意空间的考察,即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扩大。

3、地理学的演进主要是由记述的进入说明的,由实用的进入理论的,由附庸的进入独立的,在本质上、方法上、价值上,不外是由非科学的进入科学的。

4、学习中国地理学史时,须注意中西地理学的比较研究。

三、地理学发展史1、古代地理学(上古时期至18世纪末)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是工业革命之前的农牧业社会的产物,特点如下:第一,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

第二,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

第三,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呈现多元化。

①上古时期(公元前10世纪前后~公元3世纪)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成果最著。

地理学科发展史简述

地理学科发展史简述

地理描述
古代地理学家通过对地理现象的 观察和描述,积累了大量关于地 球表面的知识,如地貌、气候、 水文等。Fra bibliotek地图制作
古代地图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从 简单的示意地图到精确的航海图 和地形图,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空 间的认知进步。
中世纪地理观念
宗教影响
01
中世纪地理学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地理知识服务于宗教教义
详细描述
地理信息科学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了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 、分析和可视化。这一领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预警 等多个领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04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研究
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
总结词
地理学与环境科学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 存在广泛的交叉,地理学为环境科学研究提 供了空间尺度和区域差异的视角,环境科学 则为地理学提供了更深入的环境变化过程和 机制的理解。
06
未来地理学的发展展望
地球系统科学的未来发展
综合研究
地球系统科学将进一步整合地质、气象、海洋、生态等多 个学科领域,形成更加综合的研究体系。
01
动态模拟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地球系统科学将 实现对地球各系统的动态模拟,提高预 测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02
03
跨学科合作
地球系统科学将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 的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推 动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景展望
技术创新
地理信息科学将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智能化服务
地理信息科学将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各行业对地 理信息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

地理学的早期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而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也是相当丰富多样的。

1. 古代地理学的起源中国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对大地的自然环境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商朝时期,商纣王在位时,派遣了盂山、箕山、微山、邑山四位巫师去探测天文地理,记录山川河流,称之为四川记。

这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之一。

周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郑国渠所著的《郑氏易传》中提到的众离卦不仅仅是一个卦象,同时也包含了对周边环境的精细描述和探索,正是这种观察和总结的方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基础。

汉朝时期,地理学家张衡的地动仪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大发明之一。

地动仪可以反映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反映出地球的本原形状为正方体。

唐朝时期,随着贸易和文化的传播,地理学也开始了新的发展。

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郑君里所著的《夷坚志》和《河图》等地理学著作,深入挖掘了祖国的自然和地理之美。

2. 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先秦时期,以《四川记》、《山经》、《海外经》等著作为代表,主要是以对祖先故居的追忆和对天时地理的掌握为主要内容,缺乏系统而又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为代表,不再以地形为纲,转而以流域为体系,所以在注释地名时,也要特别加以关心。

此时,地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高,并开始有了科学分类的理念。

第三个时期是唐宋时期,以《夷坚志》、《交州府志》、《滇南通志》等缜密较为科学的地理著作为代表。

这时期的地理学家所研究的内容逐渐向较细微的区域和局部地带发展,而且有了一定的分类和层次。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奠定了后来中国地理学的基础,而且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

在古代,地理学一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领域。

从远古时期的“天圆地方”到现代的卫星遥感技术,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思维的跨越与文化的沉淀。

本文将探讨古代地理知识的发展与文化价值,以期展现人类思维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古代地理知识的起源古代地理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探索。

早在几千年前,古代人类就开始认识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

例如,中国的太极图就可以看作是古代人类对宇宙、地球和自然环境的一种认识和解释。

此外,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地理信息。

《山海经》就是一部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集合,记录了很多有关山川、动物和人文地理的传说,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欧洲的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开始研究地理学。

他们使用天文学的知识来研究地理问题,计算出地球的直径和周长等数值。

古希腊人把世界划分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大洲,并且尝试描述这些地区的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

古罗马人则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学,以帮助他们在征服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时更好地了解这些地区。

二、古代地理知识的演进与发展在古代时期,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星象地图到纸质地图再到地球仪的演进过程。

在星象地图时代,人们通过观察星星的位置和移动来判断方向和位置。

在纸质地图时代,人们制作了大量的地图来记录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与社会组织和政治管理相结合。

在地球仪时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从而更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在古代地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和著作也应运而生。

例如,在中国,张骞和班超开辟了丝绸之路,并记录了大量中亚和西亚的地理信息。

而陈舜臣的《世界经纬新書》,则采用了以赤道为基础的经纬度系统,成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地理著作之一。

在西方,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录了希腊神话中地理信息和人文情结。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和现象,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城市、交通、农业、文化等人文环境。

以下是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些笔记:自然环境变化: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环境经历了多次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地貌变化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包括战争移民、灾荒移民和经济发展移民等。

这些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早期的城邑、封建国家的都城和现代的城市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和交通中心。

交通地理:中国历史上的交通地理发展非常早,包括陆路和水路交通。

中国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著名的国际交通路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农业地理: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地理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农作物和耕作方式。

中国的农业地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地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地理非常多元,包括各种文化区域和民族。

中国的文化地理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历史地理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研究领域,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助于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中国地理历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历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国家,地理位置处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中国海,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自然地貌。

中国的气候类型也较为复杂,主要有寒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等。

二、中国地理环境的演变中国的地球演变历程漫长,从远古时期的海陆分布,至今日的地貌构造,都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

地质构造是中国地理演变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有华北平原、华南丘陵、西南高原等。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资源储备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中国的煤炭、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资源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

土地资源方面,中国也有广阔的肥沃土地,适宜发展农业。

四、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因此交通运输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发达,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内外的交通需求。

五、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地理环境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对中国的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中国的历史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历史遗产主要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古代建筑与文物。

这些历史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七、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造就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具有比较优势;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

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八、中国的外交地理中国是世界上大国之一,具有较强的外交实力。

中国的外交地理主要包括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地区的关系。

初二地理教案:分析中国领土的形成与演变

初二地理教案:分析中国领土的形成与演变

初二地理教案:分析中国领土的形成与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领土形成和演变历程也相当丰富和多彩。

在学习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国领土的形成与演变,探索其中的历史、地质、地形等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

一、中国领土形成的历史演变中国的领土形成和演变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皇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政权,开创了中国的皇朝历史。

在此之后,中国的领土逐渐扩张,包括西汉时期向南越地区的扩张,唐朝时期向中亚和东南亚的扩张以及清朝时期向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扩张。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压力,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

在这个时期,中国领土的形成和演变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包括中国和苏联、印度、越南等国家的领土冲突,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回归等历史事件。

目前,中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仍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二、中国领土形成的地理原因中国的领土形成和演变不仅与历史和政治因素相关,也与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地理原因,它们都对中国领土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产生地震、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也是形成地理环境和地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大陆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的相互挤压和冲击导致了中国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环境的多样性。

中国的地壳运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经常在地形上做出改变。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球表面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变化,它影响了大气、水域和陆地上各种不同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植被、水文、土壤等方面的地理环境和地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代气候趋冷时中国各地气氛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粮食生产,这时大量移民进入内陆地带生产农作物。

而当气候转暖时,农业方面减少,渔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水文沉积河流、湖泊和海洋环境是中国领土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自然条件。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第一节地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一、石器时代地‎理知识的萌‎芽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依赖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至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直立人的代‎表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云南“元谋人”。

新近测定其绝对‎年代应不早‎于距今73 万年前。

(1)他们生活在‎亚热带草原‎过渡到森林边缘的‎地理环境中‎,选择依山滨‎湖的地方生‎活与活动。

这里果实丰‎富、野兽出没,具有采集和‎狩猎的优良‎环境。

他们选择坚‎硬的岩石、打制粗糙的‎工具,产生了萌芽‎状态的感性‎地理知识。

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距今50—20 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居住着“北京人”。

这里山前有‎宽而浅的河‎流,水源丰富、湖沼众多,森林、草原交汇,各种动物来‎往频繁。

人们对地理‎环境的选择‎,表明他们较‎前已具备了更丰富‎的感性地理‎知识。

至 1 万8 千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已进入新石‎器时代。

他们已能磨制石器‎、骨针,穿孔海蚶壳‎等。

(2)他们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服,抵御寒冷的天气。

海蚶壳的发‎现,证明他们的‎活动范围已‎远及东海之‎滨。

“仰韶文化”距今6—7 千年前。

这里定居农‎业已出现,萌芽状态的‎文字符号也出现‎了。

人们已能选‎择地形和利‎用土壤、气候资源。

并且聚族而‎居,其居住区、墓地、窑场已有地‎理布局的观‎念。

(3)他们还能测‎定和辨认方‎向。

80 年代中叶,在辽宁西部‎东山嘴村和‎牛河梁村一‎带发现了距‎今 5 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

人们看到,“祭坛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建筑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注重对称”。

(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天地‎观和地理学‎思想。

此后,在山东大汶‎口文化层中‎出土的陶器‎上刻有“■”和“■”图形,描绘了太阳‎、云气和山岗‎,(5)反映了当时‎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与记录。

龙山文化已‎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逐渐‎确立,为保护财产‎,标志着中国传统‎城市特征的‎城墙,在山东龙山‎镇城子崖村‎被发现。

中国的地理学科精神

中国的地理学科精神

中国的地理学科精神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地理学科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更蕴含了深厚的学科精神。

本文将从中国地理学科的起源、发展以及学科精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中国地理学科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的地理学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对地理环境有了简单的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地理学逐渐形成了以《山海经》、《水经注》等为代表的地理著作。

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我国的地理环境、地貌、水系、生物、气候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后世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进入近现代以来,西方地理学的传入使得中国地理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以梁启超、竺可桢等为代表的一批地理学家开始将西方地理学与中国地理研究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科的现代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地理学科得到了更加重视,逐渐形成了地理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学专业人才。

中国地理学科精神中国的地理学科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严谨治学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涵盖了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因此严谨治学是其基本要求。

地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实证,遵循科学方法,对待数据和事实要严谨客观。

同时,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广泛,要求学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

家国情怀中国地理学科精神中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关爱。

古代地理学家在研究地理过程中,往往将国家的安定、繁荣与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近现代以来,地理学家们更加关注国家领土、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实地考察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实地考察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如徐霞客、郑和等人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现代地理学家也秉承这一优良传统,通过实地考察、遥感技术等手段,不断拓展地理研究的领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理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地理学科精神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理因素一直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北与中亚各国接壤,南隔南海与东南亚诸国相望。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海洋,北有高山,南有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域差异较大,使得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形势多样,主要特征是河流的纵横交错和山脉的纵横分布。

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中国的灌溉、交通和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崂山等,这些山脉将中国划分为数个地理分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地理景观和资源条件。

接下来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分部。

根据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

九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包括东北的冀州、幽州、并州,华北的青州、兖州、徐州,中原的荆州、扬州、荆南,以及四川的蜀州。

每个九州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背景。

三十六个郡县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由九州下分而来。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山东曲阜、陕西长安等。

这些地方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除了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中国的地理分部还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八达六合之说。

八达是指中国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八个行政区域,分别是中国北方的冀、幽、并、青、兖、徐,中国南方的豫、扬;六合指的是六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分别是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外。

这些地理分部的划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地理学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古代,地理学研究的是世界、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海岸线、矿产、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起源”、“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地理知识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一、地理学的起源地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早在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前,人类就开始对周围环境进行了观察和认识。

最早的地理学家是古希腊人,他们创立了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和理论,如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

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的地理学传统,但和古希腊的那种系统化、学院化的地理学研究相比,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更为曲折、不连续和杂乱。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内容是: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等,而且地理学和历史、政治、文化等学科紧密相关。

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地理学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时期。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地理学以地理著述和地图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性的有《山海经》、《封禅书》、《五经地图》等。

这些经典和地图资料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水文、气候、地质、植物、动物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甚至包括一些幻想和神话。

《山海经》则记载了众多的异兽异鸟等神话生物,这些文献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2、汉唐时期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高峰时期,著作和地图的数量和质量均远远超过了其它时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说郛》、《大唐西域记》和《宋史•地理志》。

在汉朝,天文、地理、气象、历法等相关的知识被纳入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地理学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说郛》是汉代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它是以郡县为单位编写的地理辞典,记录了当时较为准确的地理知识和地图资料。

另外,《汉书》、《南史》、《北史》等历史文献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地理特征和地方历史的信息。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1.《禹贡》:战国时期,华夏地域观念的文本呈现。

分州、贡道、导山、导水、五服。

九州记述有各州的土壤类型、田租等级、赋税等级及贡献物的种类、贡道路线等;三条四列表达了对山川地脉形势的认识;五服设定了自中心天子的王都每五百里一级依次向外的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个领域,并规定了其向中央各自不同的服属义务。

三条、四列、九山。

《禹贡》提出的是天下秩序的楷模,是一份大一统王权的地理底图,是后世地理叙述的起点,其中包含重要的地理原则。

九州格局、五服等级、分区定位、中央之尊、向心结构,都是《禹贡》倡导的社会空间秩序。

三条四列是指《禹贡》“导山”部分在经过汉朝儒者的阐述之后,为中国山脉大环境的一种基本定性方式,反映了中国山川地脉分布形势。

2.《禹贡》半月刊:1933年,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大、辅仁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学生,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

《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主编,1934-1937年,1935年开始以“中国历史地理”(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

3.《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将政区、物产、风俗、人口统称“地理”。

建立沿革地理的谱系。

行政层级、户口数目、历史沿革、工商衙署、名山大川祠庙位置。

4.“中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5.“九州”: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战国时期的“九州”观念,《禹贡》九州。

另外几种“九州”说:《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容成氏》、《尔雅·释地》。

九州的秩序:冀州、中心之地,天子所居。

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汉民族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围,九州这个地理围是在汉代确立。

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点整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历史地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国的历史和地理。

一、中国的四大古代文明中国有四大古代文明,分别是华夏文明、中原文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

这些文明形成于中国的主要河流流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夏文明位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

中原文明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文明的主要发展阶段。

长江文明位于长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的主要文明中心。

黄河文明则是指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的文明。

二、中国的四大发祥地中国有四大发祥地,即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

它们分别是中原、江南、西南和黄土高原。

中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

江南地区是中国的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

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水之地,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是西南文明的发祥地。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中心,黄河文明在这里得到了初步发展。

三、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丰富的山脉和河流资源,这些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农业、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长山、连山、祁连山、昆仑山、秦岭、太行山、华山、黄山等。

其中,长山和连山位于华南地区,祁连山位于西北地区,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秦岭位于华北地区,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华山和黄山位于华中地区。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辽河等。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起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起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长的河流,流经广东省,注入南海。

淮河流经华北地区和东部地区,最终注入淮河湾。

辽河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河流,流经辽宁省,最终注入渤海。

四、中国的重要历史古迹中国拥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古迹,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点汇总一、石器时代地理知识的萌芽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依赖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至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直立人的代表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云南“元谋人”。

新近测定其绝对年代应不早于距今73万年前。

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距今50—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居住着“北京人”。

这里山前有宽而浅的河流,水源丰富、湖沼众多,森林、草原交汇,各种动物来往频繁。

人们对地理环境的选择,表明他们较前已具备了更丰富的感性地理知识。

至1万8千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已进入新石器时代。

他们已能磨制石器、骨针,穿孔海蚶壳等。

(2)他们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服,抵御寒冷的天气。

海蚶壳的发现,证明他们的活动范围已远及东海之滨。

“仰韶文化”距今6—7千年前。

这里定居农业已出现,萌芽状态的文字符号也出现了。

人们已能选择地形和利用土壤、气候资源。

并且聚族而居,其居住区、墓地、窑场已有地理布局的观念。

(3)他们还能测定和辨认方向。

80年代中叶,在辽宁西部东山嘴村和牛河梁村一带发现了距今5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

人们看到,“祭坛遗址内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建筑布局按南北轴线分布,注重对称”。

(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天地观和地理学思想。

此后,在山东大汶口文化层中出土的陶器上刻有“■”和“■”图形,描绘了太阳、云气和山岗,反映了当时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与记录。

(5)龙山文化已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逐渐确立,为保护财产,标志着中国传统城市特征的城墙,在山东龙山镇城子崖村被发现。

它是夯筑泥土而成的,周长约2公里,平均厚9公尺,高约6公尺,略呈矩形。

(6)河南安阳后岗也发现此期的夯土围墙遗迹。

二、夏、商时期的地理知识传说约4千多年前的夏代,曾发生洪水,禹继父业治水,曾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他们爬山涉水进行野外作业,“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并“相地宜所有以贡”。

(8)因治水直接推动了地理考察、测量和制图的发展。

“准”是测量方向与物体平直距离的工具;“绳”是测量距离的工具;“规”是校正圆的工具,“矩”可以构成直角,是画方形的曲尺。

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地理定向、定位和量度数据的方法。

汉画像石上绘出了禹的使臣,拿着绘图与测量的仪器“规”和“矩”。

在测量的基础上,使地理概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历法是早期人们对地理环境认识的集中体现。

《尚书?尧典》记载远在帝尧时代已专门设置观察天象和时令的官。

尧曾派人到当时认为极远的“旸谷”(山东东部)、“南交”(长沙南)、“昧谷”(甘肃境内)、“幽都”(北京附近)观察鸟、火、虚、昂四恒星在黄昏时刻的天象,用以确定一年366天和四季。

(10)当时已能根据草、木、鸟、兽等物候现象及一些天文现象来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农耕、收割、蚕桑、畜牧等农事活动。

《礼记夏小正》就是后人整理的总结夏、商、周时期物候知识的著作。

城市的出现是地理知识发展的结果。

河南偃师二里头上层发现了一处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

河南登封王城岗与淮阳平粮台发现的城址,都有可能是夏代的建筑。

由于城内仅有高级建筑区遗址,没有发现手工业与商业区,说明当时的城市仅具有城堡性质,这与夏代进入私有制社会是吻合的。

经考古发掘与文献印证,考古工作者目前找到的最早国都是郑州商城遗址。

其地在今郑州市二七广场以东。

人们在这里发掘出周长约7公里的`夯土城垣及其它遗存。

城墙基本上为正南北方向,约在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断断续续分布着许多作坊、房基、地窖、水井、壕沟、墓室等。

(11)那里的街道、宫殿区、居民区、作坊区都有一定布局。

夯土墙内由炭14测定为3570±135年。

有人认为,这里就是《史记殷本纪》中“帝中丁迁隞”的隞都。

城内发现热带象牙,原产于我国西北的绿松石,产于华南、西南的锡以及来自祖国各地的铜矿石、玉石、金、海贝、海蚌、鲟鱼甲等。

这些都标志着商代人们的地理知识水平和活动的地理范围。

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古老、成熟的文字。

现已出土有字甲骨片16万多块。

其中记录了不少城市、河流、聚落的地名,以及狩猎区、民族居住区的地名等。

其中也记录了丰富的气象、气候现象,如晴、昙、阴、霾、雾、雷、电、霜、雪、晕、虹等天气现象以及连续一旬的气象实况。

甲骨文中还记录了当时所见到的动物名称70余次,代表30多种动物。

(12)甲骨文从字形结构上反映了当时动物分类的知识和动物地理的知识。

在殷人的地理概念中,殷是个城市,商是居于四方、四土的天地之中的中心区域。

由于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领土观念逐渐明确。

当时商朝统治者对于中心区之外的四周,是按部族、氏族的分布来分区统治的。

殷商时期的政治势力所及,包括今河南全境,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省的一部分。

周围又有大大小小的许多属国环绕着。

这些就构成了殷人的地理思想。

三、周代的地理知识周(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是从青铜器时代过渡到铁器广泛使用的时期。

我国最早的“地理”概念就开始出现在这一时期。

《周易系辞》中提出:“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14)这就使“天文”的概念中具有天象及其运动的观念,“地理”的概念中含有地形及其出现与分布规律性的观念,并有了推究其演变的初步意向。

它不仅要弄清地表的形态,而且还需推究这些形态分布的相互关系,探索隐藏在事实后面的原因和道理。

周代地理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地理知识的集中和地理内容的条理化。

当时由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注意到发展生产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左传》中就记载了人们对于人地关系的一些论述,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能协于天地之胜,是以长久”。

(16)这段话包含着对于保护草木、鸟兽、鱼鳖等自然生物繁衍的远见卓识,反对掠夺式开发,反对开发性破坏。

他也提出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这些思想作为先王之法,要求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达到利用自然生物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17)周代系统的地理知识,已开始用地图来表示。

据《尚书?洛诰》记载,周成王要营建洛邑,命周公选勘地址,周公选好城址之后,使人将城址地形图及占卜吉兆的结果“伻来,以图及献卜”,敬献成王。

此记载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使用地图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寻常之事了。

那时的地图主要运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工作。

据《周礼》记载,当时专门从事掌管各种地图与地理资料的官员上自大司徒、小宰,下至土训、职方氏、司险、冢人、墓大夫等,有近20种官员。

他们有的熟悉全国的“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具备地形广柔高下、山林川泽分布的自然地理知识;有的掌握各地土地、财政、民族、人口、城市、聚落、墓地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知识。

(18)对于当时各种内容丰富的专门地图,《周礼》中也有记载,如矿产图、交通图、墓冢图、城市图等。

七十年代出土于河北平山县的中山国《兆域图》证实了《周礼》中记载的有关地图种类、用途等是符合周代历史事实的。

在城市地理方面,西周已初步确定了城市建设的基本思想。

《周礼?考工记》虽成书时代稍晚,但其反映的建城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

书中说:国都的建设,每边九里,各三个门,纵横各九条街道。

北面是贸易市场,南面是朝廷办公的地方及皇室居住的地方。

左面是祖庙,右面是社稷坛,王宫居中。

当时用方格网式的规划布局以及采用井田制的土地计量单位“夫”来计算城市用地。

(19)这一都城建设的指导思想,一直延用到明、清时期。

四、《禹贡》与《山海经》自春秋以来,简策的广泛应用与流传,为地理知识的系统积累和地理著作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禹贡》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献中一篇具有系统地理观念的著作,在世界上也是极古老的区域地理著作。

《禹贡》在纷然杂陈的地理现象中,抓着了最基本、最关键的地理事物,并把它们提升为一种概括的地理观念,用简洁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

(20)《禹贡》全篇仅用1193个字,就把当时知道的全国地理概貌,从政区划分到农业、物产、贡赋、山河、交通运输等内容,分区表述。

它把全国依天然的江、河、湖、海界线,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这就是当时原始的地理区划。

后代儒家学者把“九州”认定为“夏制”,对我国几千年来的地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禹贡》以分区论述的结构,突出地理特点,把自然区与经济区、行政区融为一体,对当时全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水运交通网等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表达了古朴、原始的大一统政治理想。

《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奇书”。

全书虽说只有31000多字,却包含着我国古代地理、历史、神话、民族、动植物、矿产、医学、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中《五藏山经》简称《山经》,成书较早;《海内经》和《海外经》成书较晚。

《山经》记述的地理范围,东南至今浙江绍兴,西南至今四川西南,西北至今新疆天山,东至山东泰山,北到今蒙古或西伯利亚。

其中心区为河南、山西一带。

它是分五藏即五列山脉系统来叙述全国地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