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重要知识点(完美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原理重要知识点整理(完美打印版)
————————————————————————————————作者:————————————————————————————————日期:
2
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两者关系
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价值
2.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单位时间内生产价值总量有何影响?对单位商品价值量有何影响?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所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但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上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可见,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3.简述商品的价值量有什么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另一方面,由生产的主管标准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这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只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在日常商品生产和交换中体现出来的,是通过大量的价格波动体现出来的。一方面,供求影响价格。商品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会使得价格在短期内发生波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求过于供时,价格会上涨。另一方面,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下跌,商品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商品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定律,它反映着商品供求和价格相互作用、不断变动的现象。
6.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个是社会分工,这是必要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决定性条件。上述两个条件对于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缺一不可。在资本主义时期之前,虽然满足了独立利益体的要求,但社会分工则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这两个条件不仅具备,而且社会分工还高度发达,其商品经济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即市场经济。
7.工资的本质
劳动不是商品,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力,工资只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一种转化形式。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8.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超额剩余价值也是相对剩余价值。但是两者有不能完全等同。原因在于: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形成的差额;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整个资本家借机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了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部门资本家共同获得的。3,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的直接目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如何确定?
劳动力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实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石油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所必需的食物、衣服、住房等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来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内容:1,为维持劳动者本人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使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总之,“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
10.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异同点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通过他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货币-商品-货币(G-W-G)。
区别:1,买卖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是货币。3,流通中充当媒介的东西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4,流通的内容不同。前者是不同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后者是流通终点的货币数量大于起点的货币数量。5,流通的目的不同。前者是取得特定商品以满足商品生产着自己的需要,后者是获得更多的货币。
11.简述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区别:1,资本集聚是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实现的,随着个别资本的增加,社会总资本也会相应的扩大,因而它的作用与累积相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上已有的资本的合并或联合,不过是消灭小资本的独立和相互对立的性质,在给被资本增大的同时,社会总资本却不会相应的扩大,所以它对累积只起补充作用,即为大规模的累计创造条件。
2,资本集聚式剩余价值资本化的结果,以资本累计为前提,资本集聚的规模要受个别资本拥有的剩余价值量的限制,受积累率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只是社会总资本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它的作用范围不受社会财富绝对量的限制。
3,通过资本集聚,个别资本的增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资本集中可以在一瞬间集合大量的资本,是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从而大大推动了资本积累。
1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阶级就业的影响。
马克思把“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这种反应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变化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和加强竞争力,总要不断的改进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工人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技术构成的这种提高,烦你赢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的可变部分相对减少,不变部分相对增加,从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了。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积累和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工人阶级的命运有着巨大影响。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加剧进行,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提高。与此相应,可变资本就会日以相对减少,造成相对人口过剩。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总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着可变资本相对量的下降而日趋相对减少。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了,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的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他的需要。就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是“多余”的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迅速扩大,增加了就业人口所受的压力,因为失业工人的竞争,会迫使酒业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摆布。而工人阶级一部分从事过的劳动逼迫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那些时而失业、时而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2,潜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在资本逐农业生产中,随着资本积累而资本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求就会绝对减少。3,停滞的过剩人口,这是着那些没有固定职业,从事家庭劳动或者打零工的劳动着。
13.什么事产业资本循环?它是哪两个过程和哪三个阶段的统一
定义::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G-W;第二阶段:生产阶段W-P-W’;第三阶段:销售阶段W’-G’
两个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三个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