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
初一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思维导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目的
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大运河
时间 概况
从605年起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唐江五大水系
流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 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诞生
隋文帝进,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进程 意义
581年,北周外威杨坚夺权建隋,以长安建都,杨坚 即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 史发展
隋朝的发展
措施 作用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纺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降雨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意义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约1300年
隋朝的灭亡
原因 时间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复习思维导图

1. 安史之乱第 5 课2. 黄巢起义唐玄宗后期,追求享福,任人唯贤,朝政渐渐腐败社会矛盾尖利,边境局势日趋严重原由节度使权利膨胀,中央与地方形成外重内轻的场面安禄山一人担当三地的节度使,权利特别大含义: 755 年 -763 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抢夺中央权利的反叛形成藩镇盘据的场面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坏使唐代国力由盛转衰天灾:连年灾荒原由人祸: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混战,人民赋役沉重领导人:黄巢结果:被朱温等人镇压影响:给唐代致命一击唐的消亡: 907 年,朱温成立后梁政权,唐代消亡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存在)(凉糖进汗粥)十国:除北汉在北方,其他9 国都在南方(同时存在)3. 五代十国实质:唐末以来藩镇盘据的连续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致才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含义:日本差遣到中国的使节遣唐使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唐与日本)第 4 课鉴真东渡影响:把唐代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文籍等传至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位:在中日文化沟通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才成功: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影响:鉴真在日本流传佛经、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沟通做出优秀贡献2.唐与新罗的关系(双向沟通、互通有无)3. 玄奘西行在此中发挥作用的人:使节、留学生、商人新罗仿唐成立了政治制度,采纳科举制选拔人材,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目的地:天竺(包含今印度地域)时间:贞观初年经历:不畏艰险、历经劫难, 4 年的长途跋涉(天长地久、迎难而上)作用:为中印文化沟通做出优秀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各地风土人情,成为研究中外沟通史的宝贵文件垦田面积不停扩大,农业生产技术精益求精农业发明和推行了曲辕犁和筒车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纺织业:丝织水平高,蜀锦色彩明丽,有名全国制瓷业:制瓷水平高,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手工业瓷(类雪似银),唐三彩(精巧亮丽)1.经济的繁华造船业、冶矿业、造纸业颇具规模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如长安、洛阳、扬州)推行钱币“开元通宝”商业规模雄伟、布局严整、商业繁华国都长安地位: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座国际性的多数市民族政策:开通,唐太宗被少量民族拥护为“天可汗”民族交往: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第 3 课唐与吐蕃(今西藏地域)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和亲,(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2. 民族交往与交融中国神圣不行切割的唐穆宗时,建立“唐蕃会盟碑”一部分)3.开放的社会民风4.多彩的文学艺术朝廷中,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量民族担当民族交融西北、西南地域的少量民族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特点:社会民风比较开放、兼容并蓄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详细表现衣食住行遇到西北少量民族的影响,流行尚武民风唐诗:黄金期间;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现实)书法:颜真卿、欧阳询绘画: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音乐、舞蹈:汲取周边民族的精髓,充满异域风情1. 唐代的成立2. 贞观之治(李世民)第 2 课3. 女皇武则天4. 开元盛世(唐玄宗)成立: 618 年,李渊(唐高祖),定都长安玄武门之变后,626 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唐太宗汲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ji àn)治国思想:勤政爱民(以民为本)(君舟民水、存百姓)出现的原由举措:政治上:完美三省六部制;减省刑法增添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政治清明表现经济获得发展国力增强,文教鼎盛评论李世民:一位明君,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推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武则天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独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举措: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鼎力发展科举制度,开创殿试制度,皇帝亲身面试考生经济连续发展评论结果人口连续增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边境获得稳固和开辟时间:唐玄宗统治的先期,年号为“开元”的时候举措:政治上:整改吏治,裁汰冗(r ǒng)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着重文教,编订经籍政治稳固表现经济繁华国力达到亘古未有的强盛,唐代进入鼎盛期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复习思维导图1. 隋朝的成立与统2. 开通大运河第 1 课3. 创始科举制4. 隋朝的消亡成立: 581 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一致: 589 年,灭陈,实现全国一致,适应历史发展趋向经济:编订户籍,一致钱币和胸怀衡发展:开皇之治(隋文帝)政治:增强中央集权,提升行政效率目的:增强南北交通,稳固隋王朝的统治“为何”时间: 605 年,隋炀()帝yáng概略:一: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是什么”二:全长 2700 多千米三:北起涿( zhuō)郡,南至余杭,中间是洛阳作用:踊跃:增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沟通“怎么样”(两面)悲观:耗费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加重百姓负担背景:魏晋南北朝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只看出身,不重视才能“为何”成立过程:隋文帝时,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材“是什么”隋炀帝时,创办进士科(标记科举制正式创办)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化,增强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利;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促使社会阶层流动;“怎么样”原由:根来源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统治残暴直接原由:隋末农民起义时间: 618 年,隋炀帝被杀,隋朝消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思维导图)素材岳麓版

连接了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
以及钱塘江
概况
隋的 统一
开创科举 取士制度
隋的 兴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开创 作用
隋文帝初步建 立通过考试选 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 士科,科举制 度正式形成
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方
面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 选拔范围,推 动了教育的发
展
原因
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 ,隋末农
民起义
灭亡
618年,隋 朝灭亡
隋朝的兴衰与唐朝
的建立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
5 8 9 年 陈
581年,杨坚 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589年,隋灭 陈,统一全国
疆域辽阔,国 力强盛
建立 统一 发展
隋炀帝从605 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七下历史思维导图2022

● 隋唐时期一、识记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1.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开通大运河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③特点: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利用自然地形趋势开凿的。
④中心、起始点(三点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⑤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⑥四河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⑦连接五大水系(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⑧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⑨评价大运河:积极影响——大大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消极影响——大运河的开凿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诸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3.科举制度①正式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②作用(意义):a.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b.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c.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二、识记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理解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1.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①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提倡节俭,以民为本。
②治国措施(施政措施):政治上:a.完善三省六部制,整顿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b.虚心纳谏,重用魏征;选贤任能,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d.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七下历史共21课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年改年号为贞观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发兵反击突厥,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宰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三、唐与新罗(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医学、天文、历算唐新罗音乐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政权(辽)契丹族政权的建立(西夏)党项族政权的建立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时间10世纪初91611世纪前期1038都城上京临潢府兴庆府发展情况发展生产,创造文字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造西夏文字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从进攻到防御宋真宗澶(cán)洲之战与“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三、西夏与北宋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宋夏合约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目录思维导图知识点结构图都在一张纸上2018年最新人教版,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 盛唐气象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 6北宋的政治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8金与南宋的对峙9宋代经济的发展1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元朝的统治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4明朝的统治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7明朝的灭亡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偏安农业的发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繁荣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锁国政策《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隋文帝(杨坚)581年夺北周建隋朝长安为都,废除门第,用考试选人才。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炀帝:1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全国的统治。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思维导图(1--21课)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D )7.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 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B )8.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灭陈统一全国 D.下令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 A )9.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 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 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脱脱《宋史》)
返回
正确答案: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 及所学知识,读懂材料的意思。古代科举制度是一视同仁的。无论 是功臣之后还是贫民子弟,想做官全凭科举考试。所以材料中的 “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 他提升自身的地位”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公平正义原则。A、B、D项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此题选择C。
( B )3.下列关于大运河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B.隋文帝时期开凿 C.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A )4.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 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A.涿郡—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余杭 C.洛阳—余杭—涿郡 D.余杭—洛阳—涿郡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 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材料二、三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教材图片点拨+误区预警 (3份打包)

图片点拨
点拨
含嘉仓,隋代国家粮仓,位于河 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含嘉仓的修 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隋朝初年 社会经济的繁荣。
含嘉仓示意图
图片点拨
隋朝大运河
点拨
阅读示意图,我们可以了解隋朝大运河 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从北向南分 为四段,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即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通过示 意图,我们可以了解隋朝都城长安的位 置,以及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南北端点 余杭和涿郡的位置。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8 9 年 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误区分析:本题考查对隋朝历史中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中 A、C、D三项都与隋朝的相关史实相符,隋朝的建立者是 隋文帝, B项不符合史实。
高一隋朝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隋朝知识点思维导图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短短的38年时间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隋朝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一、隋朝的建立与发展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的,他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统一了中国大陆并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统一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农田制度的改革、均田制的建立等,为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君主专权制,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但也设有一系列官僚体系用于管理国家事务。
这些官僚机构包括三省六部制度、左右丞相等,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
三、隋朝文化与科技的繁荣隋朝以文化与科技的繁荣而闻名于世。
在文化上,隋朝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兴办了许多学校与图书馆,推动了古代文化的发展。
在科技方面,隋朝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兴修了大运河,提高了国家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
四、隋朝的战争与灭亡隋朝虽然辉煌一时,但在军事扩张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隋朝先后发起了对南方乐土、高丽等国的战争,并在对西北地区的征战中遭遇了失败。
最终,由于经济负担过重、内外交困等原因,隋朝在安史之乱后土崩瓦解,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
五、隋朝对后世的影响尽管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几十年,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隋朝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为后来的唐朝帝国奠定了基石。
其次,隋朝的文化成果和科技进步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隋朝的政治制度和历史经验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以上是对隋朝知识点的一个思维导图展示。
通过对隋朝历史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思维导图的形式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和发展规律。
希望这个思维导图能够对大家学习隋朝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隋_清)

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年,隋朝灭亡
退 出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
5 8 9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