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文档:《瀑布》教学反思
第5课《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得特别费劲:
1.首先,许多同学都没有亲眼所见瀑布,不知瀑布是怎样的?我只有让学生结合插图,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学生初识瀑布。
2.理解瀑布的声音时,还能列举学生所熟悉的风声、雨声、火车轰鸣声让他们感知、想象瀑布发出的声音特别响。
3.但在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我想学生对白银应该比较熟悉吧。
当我请同学说说白银是什么样子时,有同学说是黄灿灿的,让我又好气又好笑,也使我明白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大人眼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可能是空白,他们之所以说白银是黄灿灿的,肯定是由银子想到了黄灿灿的金子去了,金银也挨着边了吧。
我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学生知道了瀑布是水组成的,不可能是黄色,而是白色,而这垂下的瀑布不就像一大块银子吗?这样理解,总算让学生明白了瀑布的样子,但因为缺乏想象,没有描述出瀑布的壮观。
在理解“瀑布像一道珍珠的屏”和“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也感觉特别费力。
真希望能播放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一定会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
课后,我让学生在电视、电脑中去寻找瀑布的相关资料,期待他们能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瀑布的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一、自我评价在《瀑布》的识字教学中,我完全没有按照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教学生取代传统的老师教学生的教学方法。
“摘水果”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构思教学情境,它不仅把识字和实物建立了联系,丰富了这些汉字的人文积淀,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愉悦,给予了他们进一步去学习其他水果名称汉字的冲动。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是我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宗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让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的理念指导的结果。
二、反思问题在理解课文的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明知故问,走过场的情形,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回答老师的抛出的问题而质疑。
“读了这首小诗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瀑布》一课上引导发问。
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作者为什么写瀑布?”“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等,在回顾自己曾经的教学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学生质疑,我就跟着跑,放起了主导作用,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课,以至于“整体感受”“圆融之美”便成了梦想。
瀑布这么短小优美的一首诗,质疑太多,诗的神韵就“散了,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反复感受瀑布的整体美,对个别的词语理解不必“较真了”无论如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
三、课堂重建《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
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为教学重点、难点切入。
运用课件展开教学,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崖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时,先播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以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
二年级下册瀑布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3篇
二年级下册《瀑布》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3篇《瀑布》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这首诗语言精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文句贴切,刻画了瀑布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为凝练、丰厚,假设用保守的教学方式讲课,同窗不容易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和它丰硕的表示力,快速的信息传送,充沛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同窗取得直观丰硕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同窗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冲破和创新,增进同窗自主、合作、探讨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同窗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同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设计上表现以下几点:一、依照同窗的学习爱好布置教学,尽可能地给同窗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同窗领进一个触目可和的自然世界中,让同窗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创设情境,使同窗感受到瀑布的宏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窗们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育同窗语感。
教学目标一、渗透识字9个。
2 、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宏伟、壮观。
4、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小朋友们对大自然的酷爱、靠近大自然的情感。
五、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一、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宏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育语感,使同窗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同窗对大自然的非常酷爱之情。
教学进程一、激情导入。
一、同窗们,今天教师给大伙儿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顽皮,想让大伙儿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
)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二、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局部,谁来补充(瀑的右下局部,和水比较。
)瀑布是水,但不是一样的水,那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咱们来看看。
(播放课件)3、谁来讲说瀑布与咱们平常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彭湃,超级壮观,超级漂亮的。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课后反思第二次参加“小荷杯”,因为形式的改变,使我有了不同的感受。
在年级组共备一节课的过程中,通过组内骨干教师的指导,带动了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组内的教研气氛也更浓厚了。
我以《瀑布》一课参加了此次大赛,以下仅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我的优点表现在:1、有鼓励学生的意识。
当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发言时,我能够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更专心的听讲。
2、注重读的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读的层次体现得比较清楚:初读掌握字音、二读留下印象、三读细品文章。
3、有意识培养学生用尺子、铅笔的学习习惯。
需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避免“你问我答”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说一些类似于:“不读了”、“停笔”等这样的话,其实这都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还要不断增强。
2、对教案的运用要灵活。
在教学《瀑布》时,我曾提过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通过描写瀑布的哪些方面来展示它的“美”和“伟大”的?在指名回答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回答,就想让学生准确地说出“声音”和“样子”这个答案。
这一问题的处理,就是一种“走教案”的表现。
3、有些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
如,对于诗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理解,当学生已经理解“衬着”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没必要再拿出红花和绿叶做对比。
这一处我就讲得太多了。
4、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不合理的情况。
在体会瀑布声音的时候,应将图片和声音一起出现。
对诗文的感悟不够,瀑布的“大”和“美”不能分开讲。
5、有时提问不准确。
如,引导学生边听瀑布的声音边想象课文的内容时,应将“你看到了什么”改为“你有什么感觉”。
6、要避免出现代替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在学习《瀑布》一课时,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思想,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查找关于瀑布的资料,希望能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诗歌。
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课前我实行充分的准备,从查资料、请教杨主任和马云峰组长、做课件,到怎样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到第一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在她们的协助下,最终确定教程设想:声音感知——视觉感知——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诗歌的重难点是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小诗。
我首先配乐实行了一次诗歌范读,把学生带入到了优美的意境当中。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崖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教学时,先播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以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
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瀑布声音的体会更加深刻。
指导学生实行朗读,学生想着瀑布的声音,那壮观的气势自然声情并茂地体现出来。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使用课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突破此难点,只需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便使学生即刻感受到色彩的对比,而领会“一座珍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同样,那如烟如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对应的图片,一边轻轻读出它那曼妙的变化来。
学生们在这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欣喜,充满了激情,一次次动情的诵读使学生们沉醉于瀑布时而恢弘、时而轻柔的情境之中。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是:1.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并且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但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有的像白色的纱巾,有的像一条长丝带,……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教学反思(精选15篇)《瀑布》教学反思篇1《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诗歌。
2.《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
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诗歌。
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这么美的一首诗歌,冲着孩子们高涨的朗读兴趣,我当然不能把它上失败了。
因此,课前我进行充分的准备,从查资料、请教年老教师、做课件,到怎样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到第一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经过我一系列地修改,最终确定教程设想:声音感知——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二年级小学生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篇
二年级小学生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二年级小学生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二年级小学生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酷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朗诵中感受瀑布的雄壮、壮观,激发酷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得特别费力:1、第一,许多同学都没有亲眼所见瀑布,不知瀑布是怎样的?我只有让学生结合插图,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学生初识瀑布。
2、知道瀑布的声音时,还能罗列学生所熟悉的风声、雨声、火车轰鸣声让他们感知、想象瀑布发出的声音特别响。
3、但在知道“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我想学生对白银应当比较熟悉吧。
当我请同学说说白银是什么样子时,有同学说是黄灿灿的,让我又好气又可笑,也使我明白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大人眼中再数学不过的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多是空白,他们之所以说白银是黄灿灿的,肯定是由银子想到了黄灿灿的金子去了,金银也挨着边了吧。
我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插图,看黑板上的简笔画,学生知道了瀑布是水组成的,不多是黄色,而是白色,而这垂下的瀑布不就像一大块银子吗?这样知道,总算让学生明白了瀑布的样子,但由于缺少想象,没有描写出瀑布的壮观。
在知道“瀑布像一道珍珠的屏”和“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时,也感觉特别费力。
真期望能播放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一定会让学生有深入的印象。
课后,我让学生在电视、电脑中去寻觅瀑布的相干资料,期待他们能感遭到瀑布的雄壮、壮观。
2.二年级小学生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自然界的时钟》这篇课的主要段落是第二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要引导学生发觉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外,还有让学生感受这些句子写得美。
虽然这些句子都是写花儿开放,但却用的“打开喇叭”“绽放笑脸”“向你点头”“展现美貌”“散发香味”这些不同的词语来描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歌。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酷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在朗诵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壮、壮观。
领略美好风景,遭到美的熏陶,激发酷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小学生浏览。
由于本课识字量少,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都做得比较好,自主读文不成问题。
所以一上课我就要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摸索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瀑布?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出是从瀑布的声音和远看瀑布、近看瀑布的样子对瀑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接着,我又通过反复地,多种情势地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雄壮、壮观。
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体会这些修辞方法好在哪里?最后,还让学生仿照诗歌的最后一句,用“如……如……如……”说一句话。
通过反复多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壮、壮观。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2.小学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它是一首写景诗歌,叶老先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瀑布的声音之大、色彩之美、雄姿之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见到瀑布时的惊喜、激动、称赞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瀑布这种大自然壮美景观的歌颂。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非常合适小朋友诵读。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直接感受瀑布、观赏瀑布、歌颂瀑布,走进“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的意境中;力求让诗歌中的语词与当下的生命对接,将诗融解到孩子的生命中。
瀑布教案反思
瀑布教案反思教案标题:瀑布教案反思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撰写和反思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瀑布教案展开反思,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目标。
2. 编写具体目标: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2. 教材选择:选择与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材,确保教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引导问题、启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步骤: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包括引入、讲解、实践、巩固和拓展等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 时间安排:根据不同的教学步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得当。
五、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选择适合的评估方式,如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教学效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教学效果中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指导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通过瀑布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瀑布》教案反思
《瀑布》优秀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瀑布》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瀑布景观所表达的情感。
2.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瀑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想象瀑布的场景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瀑布的壮观景象。
3. 问题引导,深入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对瀑布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通过小组讨论,深入剖析课文。
4. 情境教学,感悟情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瀑布场景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5. 小组合作,创意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瀑布。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描绘瀑布的文字。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谈谈自己对瀑布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瀑布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近自然,欣赏真实的瀑布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七、课程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2.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描绘瀑布、总结学习收获等方面的表现。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歌。
《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小学生阅读。
由于本课识字量少,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都做得比较好,自主读文不成问题。
所以一上课我就要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瀑布?学生们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出是从瀑布的声音和远看瀑布、近看瀑布的样子对瀑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接着,我又通过反复地,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并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体会这些修辞方法好在哪里?最后,还让学生仿照诗歌的最后一句,用“如……如……如……”说一句话。
通过反复多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瀑布教课文教学反思
瀑布教课文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在《瀑布》的识字教学中,我完全没有按照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教学生取代传统的老师教学生的教学方法。
“摘水果”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构思教学情境,它不仅把识字和实物建立了联系,丰富了这些汉字的'人文积淀,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愉悦,给予了他们进一步去学习其他水果名称汉字的冲动。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是我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宗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让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的理念指导的结果。
二、反思问题
在理解课文的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明知故问,走过场的情形,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回答老师的抛出的问题而质疑。
“读了这首小诗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瀑布》一课上引导发问。
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作者为什么写瀑布?” “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等,在回顾自己曾经的教学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学生质疑,我就跟着跑,放起了主导作用,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课,以至于“整体感受”“圆融之美”便成了梦想。
瀑布这么短小优美的一
首诗,质疑太多,诗的神韵就“散了,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反复感受瀑布的整体美,对个别的词语理解不必“较真了”
无论如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
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瀑布教课文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简洁
《瀑布》教学反思简洁1. 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一直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其中之一是瀑布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对知识进行分阶段、有序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从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在使用瀑布式教学方法时,应当保持简洁,避免信息的过载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2. 瀑布式教学简介瀑布式教学是一种基于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它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都是基于前一个阶段的成果进行的,并按照一个严格的时间表进行。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和高效,确保学生可以按照固定的步骤逐渐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反思3.1 信息传递过于密集在使用瀑布式教学方法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定义和需求分析等阶段的信息量过大的情况。
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扰。
同时,也容易导致信息的遗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在各个阶段中保持信息的简洁。
可以使用图表、图像或简短的文字说明来传达关键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示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
3.2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瀑布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严格的时间表下完成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
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这往往难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习惯。
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我认为应当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给予学生一定的弹性。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3.3 缺乏互动和合作性瀑布式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学习和线性的知识传递,往往缺乏学生之间的交互和合作。
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也限制了他们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的能力。
为了增加互动和合作性,我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
瀑布 教学反思1
《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还可以。
成功之处:1、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
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想象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引导学生用文字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这样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如“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学生很难理解,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这样学生即刻感受到这种色彩美,把对瀑布美景的赞美,化于充满豪情的诵读之中;而领会“一座珍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学生把这形象的图景化为动情的吟诵,融入字里行间中了;同样,那如烟如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一边轻轻读出它那曼妙的变化来。
学生们在这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欣喜,充满了激情,一次次动情的诵读使学生们沉醉于瀑布时而恢弘、时而轻柔的情境之中。
在朗读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集体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
不足之处: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瀑布》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相对于课文来说,比较简单,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理解诗歌的大意。
但是如何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瀑布壮观的景象,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图片展示和瀑布声音的结合,让学生在读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对瀑布声音的聆听以及对瀑布样子的观赏,将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为形象鲜活的画面。
这样,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瀑布自然就烙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作者对瀑布声音、样子的描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朗读课文。
在后面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想象力非常丰富。
通过槐花的味道、样子仿写诗歌。
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也让我感觉到,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尽量让学生真正接触事物,看一看、摸一摸。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瀑布》教学反思【名师】
《瀑布》教学反思一、情况分析:《瀑布》是北师大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清清的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瀑布》是一首写景诗歌,叶老先生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瀑布的声音之大、颜色之美、雄姿之奇,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见到瀑布时的惊喜、激动、赞叹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瀑布这种大自然壮丽景观的赞美。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非常适合小朋友诵读。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里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懂课文难度相对会大一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练习书写9个生字。
《瀑布》这一课的教学预计两课时来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10个生字,感情读文,体会意境。
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交流资料,背诵课文。
书写剩下的生字。
在第一课时里,引导孩子感悟、体验、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设计理念:“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是课标对低年段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激发学生去感受瀑布、欣赏瀑布、赞美瀑布。
巧用多媒体、突破难点,通过情境创设、多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在经历读书、感悟、体验中进入诗歌的意境。
三、教后反思(一)、一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学中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环境下努力寻求的新理念。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入文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非常重要。
因此,我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朗读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欣赏诗歌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有层次地、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与叶老一起听瀑布的声音,赏瀑布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参考文本)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二年级语文:《瀑布》教学反思(参考文本)《瀑布》教学反思《瀑布》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诗歌。
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这么美的一首诗歌,冲着孩子们高涨的朗读兴趣,我当然不能把它上失败了。
因此,课前我进行充分的准备,从查资料、请教年老教师、做课件,到怎样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到第一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经过我一系列地修改,最终确定教程设想:声音感知——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开始上课,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孩子们一下子被我创设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想去探寻瀑布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接着他们睁开眼睛立刻被眼前的美丽景象震撼了,都想说点自己的感受。
张子其同学说:“这瀑布真是美得没法比喻,我都没有词语再形容我的感受了。
”王增续同学说:“我觉得这瀑布正如李白诗中所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没有料到孩子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得这么真切,我当时如果不是上课,真想把孩子揽入怀中,抚摩着他们的头,说:“老师觉得你们太棒了,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
”接着,由于本课识字量少,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都做得非常好。
所以,自主读文不成问题。
诗歌的重难点是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小诗。
我首先配乐进行了一次诗歌范读,这样一来,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到了优美的意境当中。
他们当然想读愿读,我发现一个个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都快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来了。
我马上把诗歌分为“声、色、形”三方面,每一小节的引领着学生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学习。
这样一来,使诗歌的层次更为清晰,孩子们学起来也不费劲。
从朗读远听瀑布声(第一小节),再到遥望瀑布状(第二小节),最后到近观瀑布形(第三小节),我为学生配上了图片,孩子们都觉得这样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比如:“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这些诗句让学生观看录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瀑布的雄伟气势。
领略美好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在课中朗读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从面到点,由小组读、集体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到合上课文,配上音乐,师生齐背,使整个课堂气氛到达一个高潮,老师、家长、学生都深深地与作者叶老产生了共鸣。
这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书声琅琅。
《瀑布》教学反思(二年级下)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并有效利用搜集资料。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大语文观,它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
语文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
所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资料,从课堂的汇报可以看出,通过搜集交流,学生对瀑布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而是围绕瀑布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种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搜集过程,更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
交流之后,要求学生“下课以后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贴到墙报栏里,大家都来读一读”,使材料发挥了最充分的作用。
2.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
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有的像白色的马尾,有的像一条长丝带,有的像又宽又长的水帘子……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
虽然能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现新课程“以读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还不够深入。
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加动作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
同时,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上还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
只要这样坚持下去,阅读教学一定会在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也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升。
冷眼看质疑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质疑过程中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1.虚晃一枪,两张皮。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瀑布》。
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学生一连串提出好多问题,比如,“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中“叠叠”是什么意思?“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怎么说是“白银”?“一座珍珠的屏”中“珍珠”是什么?……面对提问,教师只是倾听、点头,态度极其和蔼。
待学生问完了,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而要留到下节课?等到了“下一节”,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意义还有吗?同时我也担心:到下一节课,热情已经冷却的,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可能不再理会“上一节”的问题,依然执行自己固有的教学思路。
2.明知故问,走过场。
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使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效率。
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但是,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另一节《瀑布》课上听到的发问。
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为什么写瀑布?”“怎么写瀑布的?”“瀑布是怎样的情景?”其实,这是服务于老师思路的明知故问。
试想,我们日常阅读时,看到题目,如果感觉吸引人,就会一气读下去,怎么可能“停”在那里,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即便有,也只能从阅读中寻找答案,而下是坐在那儿傻想。
3.水上浮萍,不到位。
高质量的“问”,应当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
学生质疑水平的不同,正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下。
如果学生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上,我们教师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
对字、词、句进行解释,这些疏通性问题,不应该成为课堂质疑环节的重点。
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质疑、探索的方向。
还说《瀑布》。
有些学生质疑:“白银是什么东西?”“我没见过珍珠,珍珠是什么?”这些问题,作为四年级学生,应该事先查字典或者用其他办法解决,教师不该为它们消耗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学生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远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作者怎么不形容是“珍珠”,而在近瞧时才说“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呢?要理解这些诗句,教师就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远望瀑布,灰白颜色,不透亮,就像白银一样,一种蒙?模糊的美。
当近在眼前,瀑布倾泻而下,无数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像一座珍珠的屏,美丽极了!这样,质疑才能达到应该有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生所理解说的“白银比白色好听”的层次上。
实际上,深入观察,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好多老师设置质疑环节的最终结果是教学以失败而告终。
回顾自己,我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比如,学生质疑,我就跟着跑,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被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课,以至于“整体感受”“圆融之美”成为梦想。
《瀑布》,这么短小优美的一首诗,学生却提出那么多,那么碎的问题,让老师一一解答。
我想,这绝对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
质疑太多,诗的神韵就“散”了。
应当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反复感受瀑布的整体美,对个别的词语理解不必“较真儿”。
无论如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
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
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切实成为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工具。
学生步入三年级上期,其认知特点还是喜欢形象鲜活、生动有趣的事物。
因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
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为教学重点、难点切入。
运用课件展开教学,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崖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教学时,先播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以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
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瀑布声音的体会更加深刻。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想着瀑布的声音,那壮观的气势自然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运用课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突破此难点,只需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便使学生即刻感受到色彩的对比,体会到“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境,那欷歔声化为对瀑布美景的赞美,化于充满豪情的诵读之中;而领会“一座珍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花千言万语费尽周折讲解的难点就在这形象的图景前化为动情的吟诵,融入字里行间中了;同样,那如烟如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一边轻轻读出它那曼妙的变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