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新课标理念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实践、探究的环境中学习科学。
同时,采用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在科学课教学中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意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趣味性浓是科学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兴趣和潜在能力。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
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本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
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
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
在某些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大胆去猜想假设的学习探索精神。
让学生想办法去研究。
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讲方法的。
又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总结。
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能力。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紧缺、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设备简陋等问题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
那么作为一名农村科学课教师,又该如何来上好小学科学课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如何来上好小学科学课谈几点粗浅看法:一、确定自己的授课方式科学课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既有物理知识,还有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
我觉得根据内容的形式多样,我们授课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不能每节课都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
比如三年级《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各部分》这节课,我就把它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校园中寻找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不过做这个活动之前还是给学生提出了活动目的以及活动的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生无论是对植物还是对他们周围的事物,已经感知了不少,获得了不少经验,他们正是凭借这些感知或经验来认识新的事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这就叫“幼稚”。
这里,正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目的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用“理性的方法”观察。
因此,为达到目的,在教法我采取这样的步骤:先让他们回忆无意感知的结果,找到观察不全面、不细致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围绕一定的目的去感知、去观察,从而获得观察的体验,形成初步认识。
二、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教师要明确本节课要让学生能学到哪些知识,哪些技能;还要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深度和广度,教学时采取分层教学,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目标,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来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
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制定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
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
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上好小学的科学课程应该包括丰富的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程的内容应该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够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确保科学课程的有效传授,上好小学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设计,以及良好的实验室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投入。
通过上好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丰富实验和活动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因素。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观察力、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上好小学的科学课程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来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喜爱。
科学课程的内容应该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课程所讲的知识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不宜太过深奥,而应该侧重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科学课程的内容应该能够跟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出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对实验室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具备良好的实验室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支持科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
上好小学应该注重实验室建设,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工具,满足教学的需要。
学校还应该注重采购和整理科学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就要立足小学科学课的培养,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在此浅谈一点看法:一、抓住时机适时激发导入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很快进人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适时激发导人,让学生一开始就充满趣味,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心情中跨进学习和掌握应用科学知识大门。
例如: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需要学生准备锣、鼓、树叶等。
在实验活动之前,总会有学生迫不急待地问:“老师,我们用这些器材做什么呀?”这表明他们此时的学习动机很强,这时激发学生是最好的时机。
让学生“使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来。
”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摆弄身旁的书、笔、文具盒等。
接着让学生敲响锣鼓,最后问谁能使响亮的锣声立刻停止呢?学生就会迫不急待地想探究。
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被带入了探究知识的情境中。
二、创设氛围建立科学意识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增强学生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有效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中理解科学,学习科学,建立科学意识。
三、注重实验培养探究能力《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几点体会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几点体会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研究兴趣兴趣是研究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研究方式。
为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研究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研究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研究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情境。
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
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
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研究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
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研究《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
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实践,每人手中的纸飞机试飞时,多数人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因为他们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二、师生互动、合作使课堂更精彩三、重视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研究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
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小学科学课应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
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
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主导探究反馈长期以来,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提高探索能力,学会发现周围、观察世界的有效教育平台,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
新一轮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小学各门学科的变革方向,更规定了重点学科的教育新方向,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必须在实践中追求高效教学模式的创建方法。
教育之所以育人,是因为其在对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上有突出贡献。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和学校都致力于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全面升级。
小学科学课是开发小学生智力,帮助培养观察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学科。
为了能够实现“向神圣的课堂40分钟要科学知识”这一目标,如何建立起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广大教师值得加以深思的问题。
一、做好小学科学课的课前准备工作1、合理运用教材准备教学。
教材上的知识是具备普遍性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能一味照搬教材,必须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变动。
让学生在吸收教材重点知识的同时,能够找到与自己生活的相同点,提高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关注度。
2、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引领人,应动员一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要素设计课堂,举一些身边发生的孩子们感兴趣的科学实例,如“天狗食月”“海水涨潮”“水葫芦疯长”等能够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有趣现象帮助教学。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
研究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张文建马英秀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置科学课程,目的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明确基础的科学知识,掌握良好的科学探究技能,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和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情特点,科学规划每个教学环节和步骤,保证良好的师生互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材料的有序准备有效的教学,必然是从实际出发,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课前准备,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部分教师对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然处在语数外为主,其他为辅的片面认知当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都不够了解,导致课堂教学充满随意性和盲目性。
还有,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确保器材准备齐全,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获得科学的认知理解。
因此,想要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比如在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自行车为什么会爆胎》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是关于热胀冷缩的知识点学习,需要借助具体的实验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而实现有效的理性思维理解。
为此,教师要思考导入环节的内容设置,在确保趣味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装满水的水壶在烧开的过程中总是有往外溢出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结合上一节课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延伸和拓展,是否气体和液体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鼓励学生借助具体的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导入设计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兴趣,还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猜想和假设,然后借助实践操作展开探究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全面参与中获得良好的学科素养培养,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良好的教学秩序需要教师的用心经营。
就目前科学课的课堂教学现实而言,教师要坚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两条教学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加强对学生常规学习行为习惯和科学学习方式的指导,努力做到让学生“活”而不“乱”,让课堂“动”而不“闹”。
一、有人考察过国外的小学科学教学,他们发现儿童上科学课时总是很安静,说话声很小,这既是个人素养的良好表现,也反映了教学状态之有序。
难道我们的儿童天生是个吵闹者?其实不然,他们小时候也会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摆弄玩具,也会用半天时间痴迷地看小蚂蚁爬动……浸泡在科学的世界中乐此不彼。
回归安静,表面上看只是强调了教学秩序在“声音”这一维度上的表现,有的人甚至会批评安静的课堂背后隐喻着“思维的停滞和情感的冷漠”,但我们同样难以想象,在高分贝的环境中学生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情感意志的理性。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安静沉稳的心态有利于孩子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他们天生是个探究者,是个倾听者。
说得严重些,正是我们的教学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个会吵会闹的无蛮婴孩。
值得注意的是,回归安静的课堂与重返死气沉沉的课堂是完全是两回事。
二、“有序”与“和谐”无疑是相近的两个词。
课堂做到了和谐自然也就有序,之所以无序,正是因为课堂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不懂谦让,不肯倾听,不愿顺从……,这些现象多了,教学秩序便无法保证,更别谈教学的灵动性和流畅性了。
孩子的个性的确需要尊重,只是不要让它演变成培植自我主义的温床。
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地约束,合作、沟通、交流、评价都陷于形式,甚至连形式也很难堪实现。
表现欲强固然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如果不加以调训则更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心理成长。
“调则和谐,放则滋生”,教学中合理的感化和引导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其长远价值不言而喻。
三、有思维的课堂总是让人感觉上去很有品质和力量。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发展科学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
然而,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却是许多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一、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应详细研读教材,对于每个科学知识点、实验内容有准确的了解。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模型等,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提前进行实验预演,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化学品用量准确,实验操作流程熟练,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二、教学方法在上小学科学课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入科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地球上季节变化的故事。
其次,教师还可以开展问题导入法,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苹果会掉落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兴趣。
三、教学评价科学课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问回答的质量、小组合作的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活动,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完成课堂作业等,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价表、评分标准等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结起来,上好小学科学课需要充分准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评价。
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从而使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心得体会科学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还帮助他们培养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和实验能力。
在我教学以及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往往更容易接受实际操作。
因此,我在上课时会尽可能多的使用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和实验的过程,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当然,为了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在进行实验时我会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作为科学老师,我会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而互动的学习环境。
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参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和故事讲解等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还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和音频,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如科学杂志、书籍和网上学习平台,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领域。
另外,因材施教也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原则之一。
每个学生在学习科学方面的能力和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我会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我会进行更具体和详细的解释,并提供更多练习题和实践机会,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对于理解较快的学生,我会提供更高层次的问题和挑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此外,我还会与同事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辅导。
最后,评价的方式也需要灵活多样。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我会根据学生在实验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例如,我会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的准确性,这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们做一些科学展示、实践报告和综合评价,以展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在小学学科体系中,科学学科同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或其它学科教学,而从未从事过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教师而言,有部分会认为:语文科太难了,知识面太宽了、学生不易掌握;数学科逻辑性强,学生难学;科学学科操作性强,实验多,老师很麻烦,但学生兴趣高。
其实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落到实处,都有一定难处。
就拿科学科来说吧,需从多方面着手才能上好,在这我从自身的理解简单谈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再也不能用老观点、老思想去干教育了,人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实行新课改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较深,教学过程当中,不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这种教学观念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从新课改的精神进校园后,我校教师通过到校外培训、听课,看新课改教学光碟、相关书籍、资料等,思想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新课程理念真正得以体现。
实践出真知:教师必须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教师的角色要定位。
在国家倡导新课改之前,大多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都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新课程标准则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应对学生给予理解和尊重,对学生给予宽容,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认为在科学学科教学中也应该和语文、数学一样特别要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的观念要开放。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新鲜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应充分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可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环境和各种媒体等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其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到校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
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浅析。
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一位优秀的科学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真正体验和理解科学的真谛。
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质量也是影响科学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科学课程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包括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验方法。
教材应该简洁清晰,语言生动易懂,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课程内容。
科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也是影响科学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
学校还应该提供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如图书、视频、实验模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影响科学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家庭应该引导孩子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如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机会和资源,如科学展览、科学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评价和反馈机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和评估反馈,以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评价和反馈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有教师的角色、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质量、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评价和反馈机制。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展并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第一、依据课程标准。
课标是目标,课堂是主阵地,课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过程来实施的。
这样对课标内容的透彻了解,对课标精髓的深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
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形似而神散,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自然课相比拓展了许多,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因此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中要全面体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法。
比方说《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观察的对象是一棵大树,引导学生考虑观察方法,是主要教学目标。
如果把学生带到大树下,告诉他们哪是根,哪是茎,哪是叶,1/ 12这种教法显然是达不到主要目标的;同样,如果告诉学生怎样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观察,观察要准细致、全面等所谓观察方法,这里,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目的地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用理性的方法观察。
因此,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法只能采取这样的步骤:让学生回忆我看见了什么回忆再什么情况下看见的,结果怎么样让学生确定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进行观察实践对比、总结两种感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体验到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是观察,才能真正做到准确、全面、细致。
其中,回忆和总结是两个关键环节,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丰富和提高理性的方法的必由之路。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作者:廉鹏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03期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认真、愉快,让学生在科学课上确有收获,这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平陆当地自然、社会环境以及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尝试。
在此和各位老师分享,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一、熟悉科学课程标准,做好科学课程定位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
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
小学科学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小学科学课程不仅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相互渗透,而且也为初中的理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性、实用性很强、涉及面广的课程。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一)专业知识1.生命世界:动物、植物、微生物、人体、生物与环境(环保)。
2.物质世界:力和运动、热、电磁、声、光、材料、能量、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利用。
3.地球和宇宙:地球的概貌和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气、昼夜、四季、地形地貌)、星体(太阳、月亮、恒星、行星、星系、宇宙)。
4.其他:科学发展史、最新科技成果信息等。
(二)专业技能1.非常熟悉有关的教学仪器、材料、各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步骤及规范操作方法。
在仪器和材料短缺情况下能够利用其他仪器代替和改进。
2.具有一定的养殖、种植基础及各种工具使用的技能。
3.知道创造发明的原理,能指导学生开展种植、养殖、创新小发明、小制作等课外科学实践活动。
三、高度重视实验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甄选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抓住兴趣,利用好兴趣,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
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科学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要想让一堂科学课上得好,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在上好小学科学课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和把握。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来浅析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
一、课程设置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课程设置。
科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课程的内容应当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能够紧跟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同时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科学课程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科学课程还应当具有系统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科学课程的设置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学方法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上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课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课教学方法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的优势,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科学课教学方法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上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师素质上好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师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对科学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科学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获益。
教师应有积极的教学态度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之欧阳理创编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摘要】: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到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中解释,以得出结论为此。
科学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育合作探究指导探究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用。
新课标下的科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
而我们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上课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去发展了。
如何上好科学课?怎样教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呢?这些问题是很多科学老师正在讨论的话题。
下面我就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学习科学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
因此,在学习《土壤与生命》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土壤,让学生用牙膏盒、墨水盒、塑料袋等收集不同的土壤。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的土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理解科学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科学课是对儿童实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上好科学课对发展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水平,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但基于他们所具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科学对他们来说既神奇又神秘和不易理解。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引导、呵护学生的这种原始的学习兴趣和冲动,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对于科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1.做到“二还”一还学生“自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思维个体,每个学生又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有的,这种差异不但表现为水平水平有高有低,更主要表现为水平类型的不同和气质、性格特征的差别。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根本前提。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准确对待学生的个性,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探索事物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补短,获得思维过程的最佳自我开发。
二还学生“勇气”。
敢想是创造的心理条件之一。
只有敢于破除条条框框,才能除旧布新,才能有所创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大胆鼓励学生奇思异想,要“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要想出新颖、独特、富有新意的学习方法。
另外,教师还必须注意保护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同时,要对学生抱以满腔热情,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对他们的想法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横加指责,对于有创新性的发言要即时鼓励,使学生充满创造的信心和热情。
2.做到“三让”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发现新知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要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越深,越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尽量给学生时间、空间方面更大的自由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由,尽可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在三小听了4位名师的科学课,感觉受益颇深,对于如何上好科学课总结如下: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色彩的世界,科学课教他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其源,时时来问一个个为什么,足可培养孩子招聘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从容易的活动着手,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细心,就如此这般既简单又有趣。
(1)、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观察。
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寻找身边混合物等。
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去欣赏四季见到的花,去分析花的构造,研究花的颜色、花冠的形状,去闻一闻花香,想一想花作用,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实,看其颜色、大小、形状,有的还可尝一尝其滋味;桔子的酸甜,苹果的香脆,梨子的清润,西瓜的甘甜,草莓的酸溜溜等。
(2)、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实践孩子们到花园里去采集植物,去郊外采集岩石,去旷野捕捉昆虫,到养殖园去养蚕、养蝌蚪,到生物园去种花、植树,到树林中去拓印树干图案。
回到教室,孩子们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花的构造、细胞的构造,用一看二摸三刻四滴盐酸的方法观察鉴别岩石。
孩子们还将采回的岩石制成岩石展示盒,用树叶制作叶画、叶脉书签,用昆虫制成标本,用纸杯做土电话,用易拉罐制作发声筒,用木片、塑料、纸盒、泡沫做船,用橡皮泥制作太阳系的排列模型,用自制过滤器净化水,用筛子、漏斗、滤纸、玻璃棒等分离混合物,用蒸发的办法分离盐与水,用纸、针、棍子做成呼啦啦转动的风车。
一样样的作品问世了,一件件的模型诞生了,一个个的产品出现了,这是孩子们的骄傲,这是孩子们实践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欧阳光明(2021.03.07)【摘要】: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到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中解释,以得出结论为此。
科学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育合作探究指导探究过程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科学。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用。
新课标下的科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
而我们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上课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去发展了。
如何上好科学课?怎样教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呢?这些问题是很多科学老师正在讨论的话题。
下面我就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学习科学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
因此,在学习《土壤与生命》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土壤,让学生用牙膏盒、墨水盒、塑料袋等收集不同的土壤。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的土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理解科学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
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挡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就会消弱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学习《固体和液体》时,我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叫学生收集生活中体积不算大的固体来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物体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上来?哪些东西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
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所以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
记得有一个小组汇报“面粉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
”有的小组表示默认,但有两个小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所以同学们争论起来,课堂似乎有点乱。
这时我们教师一定要站出来帮助学生解惑。
当时也把我搞糊涂了,可我还算聪明想出了一个办法。
“请大家静一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证实一下好不好?”一句话,同学们都安静下来。
通过实验得出盐溶解于水,面粉不溶解于水。
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动手实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
三、重视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先从提出问题做到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科学课强调对事物不仅要有质上的认识,更要从量上的分析得出结论。
要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
定量分析会使他们的头脑更精确化、更科学化,只有能用一定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真正了解。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相当于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是学生终身受用、可持续发展的“本钱”。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过程的意识与方法的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性地运用教材中的知识。
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紧抓课堂效率,注意学生发现,鼓励学生进步。
要做到该放手的要利落,该指导的要耐心,该表扬的不能错过,该批评的不能含糊。
我们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学科学,用科学。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科学教师要尽快提高自己,迎难而上。
我想: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勤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小学科学教学就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就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就会更有效地造福人类。
自然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上好自然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自然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
因而小学阶段的自然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但是,怎样上好自然课呢?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疏浅看法。
一.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还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容易对单一的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厌恶的心理,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生的知识深度。
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性是有限的,所以他们认识、理解事物的水平也有深有浅,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要求、方法,以便完成教学任务。
如刚入学的学生只限于让他们认知事物,不必要深入理解,而随着年级的提高,才逐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解,并且要从各个方面细致地进行指导,如怎样观察、预习、复习,如何进行实验的操作、记录等。
2.不要随意改变教材的内容。
有的老师为了简化教学步骤,常常省略了课文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一节课难以完成的实验,如第十一册第2课《植物与环境》中的“绿豆生活所需条件”实验,要9至10天左右的时间,不能在课堂上做完,便采用口述的方法取代,那么只能让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一头雾水”,长久采用这种方式的话是无法吸引学生学自然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的。
另一方面的表现为拓宽了知识的深度,甚至引入了初中内容,这样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深不可测,品不出味而中止听课,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3.不要一贯采用旧的教学模式。
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采用说教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谓是中国教育的千百年“传统”了,单这种满堂灌,粉笔加黑板的老方法,呆板单调且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学生听到自然课就感到厌烦。
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
1.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起一个主导作用,目的只在于引导启迪,促使学生自己学习、思考。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学生的主动性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动手、动脑、动口,开展积极的思考。
2.充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达到目的。
在教学中不象以前那样直接告诉学生学习什么,而是先将学生带入一种充满学习内容的独特环境中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想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揭开某一自然现象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如第十二册《彩虹的秘密》,可先问学生谁看到过彩虹?它是怎样形成的?同时出示相关的照片或挂图,让学生被美丽的景象迷住,但谁也说不出其形成原因,必然就会产生一种寻求答案的欲望;这时候就可顺势将“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及“喷水形成彩带”的实验做出来,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总结出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原因。
这样教学的话,不仅老师感到轻松,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3.开设相当数量的实验操作课。
实验课的开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中的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1)作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做实验时最好将各班分成固定的几组,从每小组中选一名组长,先由老师指导单独完成实验操作,上课时再由组长分头指导各小组成员。
如《矿产》一课需不同的矿物标本,可利用山区特点,让各小组长带领成员收集一些不同的标本,回来后老师先教组长认识,实验课上再共同研究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做既省了时间,又避免了材料的重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2)开展课外实验。
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性和范围都是有限的,而充分利用课外实验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近几学期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本知识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河滩、林场进行实践活动,采集了各种植物标本,增强了他们对自然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自然的兴趣,这种方法同样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4.适当拓宽课本知识的范围。
有的课文内容安排(到了六年级亦如此)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能在10—15分钟就讲解完了,但学生的求知欲还比较旺盛,这时候就可以对课文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宽加深。
如教《我国珍稀的动植物》一课,讲完书中内容后,我又增加介绍了一些其它的珍稀动植物,如仰鼻猴、藏羚羊、鹅掌楸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出示了收藏的相关邮票、电话卡等物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生活爱好,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
总之,在自然教学中,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合乎教学规律,又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运用符合校情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奥秘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自然课知识的学习之中,就一定会达到自然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