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十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每篇都聚焦于不同的教学方面。
第一篇:激发学生兴趣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我发现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第二篇: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仅是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尝试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而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
我尝试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四篇: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课堂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
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发表观点,通过互动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五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需求。
我尝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第六篇:利用技术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
我利用在线资源、数学软件和互动白板等技术,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高效。
第七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篇:评价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尝试使用项目式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第九篇:数学与跨学科的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尝试将数学与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美。
第十篇:持续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我意识到持续的专业发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我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前言趣味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教学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能够更加轻松、愉悦,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数学是一门硬科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拒心理。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以游戏为媒介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小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扫雷等游戏嵌入到数学教学当中。
例如,“小学生玩九九乘法”,以打破自己的最高记录为目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趣味动画教学法趣味动画教学法是一种以趣味动画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单元动画,如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
通过动画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力。
3.趣味题目教学法趣味题目教学法是一种以趣味题目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有趣的数学题目,例如:“设计一个三角形路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采用趣味教学法的实例分析1.游戏教学法的实例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名为“乘法表快速升级”的游戏,游戏分为普通模式和超级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九九乘法表,并且跟随游戏越来越难的关卡不断提高自己的九九乘法表技能。
该游戏切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需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趣味动画教学法的实例分析:在教学“三角形”知识点时,教师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动画,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动画主要展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分类、性质和计算等知识点,使学生可以轻松活泼地领略三角形的奥妙。
通过趣味动画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和记忆三角形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海无涯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感知数学的魅力;通过数学实际应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从而真正培养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当然,六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小游戏、简单的小场景就可以激发的,而是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解析数学。
一、感知数学变化,提升学习兴趣六年级数学知识注重逻辑性,在变化方面更加丰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学丰富性的特点,帮助学生感知数学的变化,通过变化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以《统计》为例,教材中涉及饼状图、折线图和柱状图,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的变化,了解统计图的应用效果和场景。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习题“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表格中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数据)”为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图表中的数据应该用什么图表进行描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人一组),每个人负责制作一个数据表,将饼状图、折线图和柱状图进行数据标识,然后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同一组数据在不同表格中所表现的不同形式,同时在对比中让学生分析按照题目要求我们用哪种统计图更好,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数据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二、实现答疑解惑,学会数学分析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想要找出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这种情况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新趋势。
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做好数学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数学知识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答疑解惑,提升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了解。
以《起跑线》为例,六年级学生对起跑线已经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但不知道里圈和外圈的人距离多远才是对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圆周长等方式进行计算。
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引言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它对学生未来的数学素养和兴趣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趣味数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趣味数学的定义与特点趣味数学是指通过游戏、谜题、实际应用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其特点包括:互动性强:通过互动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贴近生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
多样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趣味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趣味数学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如数字迷宫、数学竞赛等,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数字迷宫:设计一个包含数字的迷宫,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来选择正确的路径。
数学竞赛:组织班级数学竞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2. 数学谜题数学谜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例如:猜数字:给出一些数字特征,让学生猜出具体的数字。
魔方谜题:通过解答魔方的逻辑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 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购物模拟:模拟购物情景,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建筑设计:让学生用几何知识设计简单的建筑模型。
4. 数学故事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趣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著名数学家如高斯、欧拉等人的趣味故事,或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比例等。
三、趣味数学的优势1. 提高学习兴趣趣味数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变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购物、实地考察等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这样,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步骤和多个解决方法,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设置数学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多个环节,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五、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以下是几点建议:1. 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化情境,例如,利用购物、做饭等日常活动引出数学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例如,图书、实物模型等,以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激励性评价的概念及作用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正向的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激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十分重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而激励性评价正能够为学生提供正面的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二、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肯定学生的努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来肯定学生的努力。
无论学生成绩是好是坏,只要是为了学习而努力的学生,都值得得到鼓励。
教师可以在评价中提及学生的努力程度,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勇往直前。
2. 鼓励学生的尝试数学学习中,很多题目可能会出现求解困难,学生经常会因为一道题目的无法解出而灰心丧气。
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来鼓励学生的尝试。
无论学生解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他们愿意尝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这样可以让学生不畏困难,敢于尝试,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来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优点和努力,适当地表扬和激励,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信,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设置一些小的竞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竞争。
三、激励性评价的策略1. 设定合理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过高容易让学生感到挫败,目标过低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只有设定合理的目标,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2. 提供及时的反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二年级).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是贯彻落实课程评价改革精神的需要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了重要枢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及教材的逐渐推行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评价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
我国正在研制《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也明确指出:“应强调方法的多元化,要重视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成长纪录等)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行为表现应采用激励性评语的方式” 0这是对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具有导向性的指导和建议。
小学数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学科。
因此,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方面。
而口头评价乂是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屮的口头评价的成败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
(二)是消除数学教学口头评价弊端的需要现行的课程评价存在着许多弊端:有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甑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目的模糊; 有的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评价方法单一;有的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评价效果不佳。
凡此种种,无不严重地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一个分支,所以,现行的课程评价的种种弊端也相应地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之中。
甚至可以这样说,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除了存在一般课程评价的种种弊端外,还受小学数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类型、评价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任务驱动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学习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任务驱动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任务驱动学习,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驱动学习的实施策略包括设计具体的任务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通过任务完成的反馈来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研究表明,任务驱动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并对他们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任务驱动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未来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更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其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实施策略、学习效果、影响分析、重要性、应用前景、结语1. 引言1.1 任务驱动学习的概念任务驱动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任务驱动学习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技能。
任务驱动学习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复述,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设定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挑战和成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的深层次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奥秘和魅力,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任务驱动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其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发展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竞争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使用实物、图表、动画等直观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采用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或项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避免重复犯错。
6.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购物、测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7.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通过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支持。
8.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小组: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数学兴趣小组,进行数学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为兴趣小组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开展数学活动和竞赛。
9.创新教学方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跨学科整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小组以及创新教学方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常常感到枯燥和无聊,而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游戏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法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教学法也可以通过情感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以数学为内容的游戏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游戏规则和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会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趣味游戏,如数学接龙、数学小比赛等,通过游戏的规则和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2. 数学拼图数学拼图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数学拼图的形式,使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美感,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
可以通过组织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探究数学探究是一种通过实际问题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探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数学角色扮演数学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数学角色,真实地体验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一、注重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
当教授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几何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操作,从而增强学生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在教授量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教具的重量、长度等,并让学生估算和测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量的概念。
情境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趣味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实施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数学卡片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师可以设计数学竞赛,让学生分组比赛,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趣味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之一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在教学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心圆的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并总结同心圆的特点。
在教学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段和圆规画出相似图形,让学生发现相似图形的特点。
通过数学探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是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生动丰富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时,可以播放关于平面图形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在教学数学游戏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各种数学游戏的玩法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实施微课教学微课教学是趣味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来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通过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制作有趣的教学视频,结合动画、配音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疑”策略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数学游戏激发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数学教学,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
数学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字大小比较的时候,可以引入象棋游戏中的大小比较规则来进行教学,比赛结束后进行集体讨论。
又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制作纸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应用。
在游戏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数学游戏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数学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游戏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可以进行数学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运算的规则,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数学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全方位智力,促进思维的活跃,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三、数学游戏促进综合能力数学游戏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游戏中,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思考和决策,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竞争,需要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快速地做出反应。
这些过程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进行逻辑推理游戏的时候,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和判断,进行问题解决,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进行数学环节游戏的时候,学生需要在游戏中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做出决策,培养自己辨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种形式地引入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综合能力的目的。
浅析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
浅析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小学学生由于受到自己认知与年龄方面的影响,导致他们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都比较弱,再加上教师认为应试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好方式,学生长期在压抑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使小学生的厌学情绪越发严重。
而为此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激励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激励策略;小学生小学是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过渡阶段,它引导学生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知识学习之中。
也正因这个原因,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应试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感受,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因此,教师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增添教学的趣味性[1]。
同时,教师还多多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1.开展竞争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在理解与接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弱势之处,但此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欲是十分强烈的,教师可以将“竞争”作为课堂活动的出发点,通过培养小学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要明确传统应试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教师不改变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会逐渐加强,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2]。
为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竞赛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好胜心,让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会之中,同时,教师还要运用鼓励激励的言语,不断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有趣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用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
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科技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和教育游戏等,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谜题、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6.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个性化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7. 适当的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如评选“数学小明星”、发放奖状或小礼物等,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特点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式教学的方式,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通过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话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话式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使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话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话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错误观念,及时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消除障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通过对话交流,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教师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成果。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话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对话交流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交流来解决数学问题,相互启发和促进,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式教学的方式,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对话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对话交流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展示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倡对话式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要提供问题,更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信阳小学数学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面试题目1. 请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谈谈你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理解。
2. 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请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请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请结合小学数学课程,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6. 请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7. 请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8. 请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9. 请结合小学数学课程,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10. 请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面试题目解答1. 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数的认识、计算、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
(2)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引导探究,培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其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共同进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评价反馈,促进成长: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激发好奇心方法: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使用购物、运动等实际案例。
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比如“如果你只有五个金币,怎样才能买到这三样东西?”2.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方法:游戏化教学:运用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数独、扑克牌等数学逻辑游戏。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各自的思路和发现。
3. 鼓励探索与实验方法: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例如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几何图形的构建,观察和总结规律。
项目式学习:设计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项目,例如制作预算、规划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运用数学知识。
4. 培养思维方式方法:引导类比和类推: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艺术中的对称性来学习几何。
反思与总结: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应用场景。
5. 提供反馈与鼓励方法:积极鼓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激励他们大胆尝试。
反馈机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创新思维上的进步和不足,促进他们不断改进。
结语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好奇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探索、培养思维方式以及提供积极反馈等,都是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几点意见王维花--------------------------------------------------------------------------------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要求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非智力因素作为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本身不直接承担认知任务、但对认知过程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和气质等。
这里的认知主要指感知、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而非智力因素则是这一建构过程的动力。
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利用及其培养,对于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
笔者根据现代教学论关于教学过程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就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把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地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前提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但在教学实际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并未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得到体现。
偏重智力目标,有意或无意地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排斥于教学目标之外的现象仍很普遍。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上,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甚至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认识,把非智力因素看成是知识、能力的附属品,可有可无,可培养可不培养,只有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客观上,人们还没有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测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系统方案和有效工具,给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具体操作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
要落实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问题,必须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在提高人们对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出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如,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的原则规定,按非智力因素在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参照知识和技能的层次划分的方法,拟定出相应的非智力因素教学目标层次。
对此,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已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他把情感从低到高区分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和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并将每个层次按水平高低进一步加以具体化。
我国也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目标研究课题组,把情感教学目标划分为注意、要求、欣赏(满意)、个性化四个层次。
但总的来看,与知识和技能的层次划分研究相比,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目标层次研究仍很薄弱,亟待加强。
把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地落到实处,能使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不注意激发动机、调动情感、锻炼意志和性格,不利用和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则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时,要求学生说两句话:谁和谁比,谁比谁多(或少)。
结果每当教师出示两种物体的数量时,学生只说后一句话:谁比谁多(或少),总是漏说前一句话。
于是教师一遍一遍地示范纠正,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感到特别费劲。
原因在哪里呢?人们常常仅从知识和智力方面去找原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其实,这位老师在出示两种物体数量的示意图时,并未能引起学生要说“谁和谁比”这句话的注意和需求,学生们以为图中“谁和谁比”已清楚明白地表示出来了,没有再说的必要。
另一位教师在教同样的内容时,先出示一种物体的实物图(如5只苹果),问学生:“苹果的只数怎样?是多还是少?”学生说:“一堆苹果不能比多少。
”于是,老师再出示三只梨的实物图,问学生:“现在苹果多还是少?”学生积极性很高,都举手说:“苹果的只数比梨多。
”老师再在苹果、梨的图下贴上六只桔子的实物图,然后问学生:“现在这里的苹果多还是少?”这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苹果和梨比,苹果的只数比梨多”,“苹果和桔子比,苹果的只数比桔子少”。
显然,后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如何激起学生说“谁和谁比,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的欲望和需求考虑得较为充分和具体,有意识地创设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情境,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是激发和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小学数学的教学,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的影响,重视和强调的往往只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和外在表现,尤其是分数的多少,而常常忽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对学习活动过程是否满意的内心体验,这实质上是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都涉及他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
忽视这一点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儿童不仅在认识事物和掌握教材,而且在内心体验自己的劳动,他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会表现出极为关切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著,潘辛译:《让儿童享受到脑力劳动的快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外国教育资料》1990年第1期。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不仅直接影响到他学习的动机和情感,而且关系到其自信、自尊、自豪、独立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成功有利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1.学习的成功能促使新的学习动机产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中最初的成功,能使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甚至强烈的情感,如满意、高兴、自豪等,这些情感会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激起新的学习动机,从而出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苏联学者弗利德曼对此做了形象的描述:“一个学生完成教师的要求,长时间地解一道对他来说是比较难的数学题。
最后,他终于独立地解出来了。
这时他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这种情感原来是这么强大有力和令人愉快,以致从这次体验以后他产生了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
就这样,这个学生产生了一种暂时还是不太明晰的需要,对于从解难题而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的需要。
如果这个学生在以后又重新体验到同样的成功感、满意、高兴、为在解难题中能够独立克服困难而自豪,那么所说的这种需要就会得到加强,并且将成为对这个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东西。
他已经会自己去找难题做,并且会耐心地、顽强地求它们的解,以满足自己对成功的情绪体验的需要。
”运用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机制,他进行了不少的形成学生积极学习动机的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运用了这样一种教学法。
首先建立起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条件(给他们做一些这样的作业和习题,这些作业和习题分明是学生能够很容易就解出来的),然后预先告诉学生,将要给他们一些复杂的难题,而实际上给的是一些容易解的题,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力所能及的题,最后,当学生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心加强了,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心情出现了、加强了,这时再给他们真正的难题。
”他用这种方法,成功地培养了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的稳定的积极动机。
2.学习的成功能带来认知快乐认知快乐,首先是一种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探索规律、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时体验到的愉快情感。
认知快乐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不倦探求新知的高尚的心理需要。
认知快乐是伴随着学习的成功而产生的。
如果没有学习的成功,学生则会厌恶学习活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对成年人来说,白费力气而没有成绩的劳动,也会使他厌恶、呆然和扫兴,何况我们接触的是儿童!”儿童“只有在掌握知识上取得成功,才能受到鼓舞,这时候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没有鼓舞的学习,对孩子来说会变成苦恼的负担。
”3.学习的成功还可促使自信、自尊等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是带着探求知识的美好愿望来到学校的。
只有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不断体验到“我在进步”这种感情,才能使其渴求知识的愿望得以巩固,并由此看到自身努力的价值。
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学习所取得的成就,其渴求知识的愿望就会渐渐减弱,甚至在其心里凝成冰块,以至丧失自信心,或者出现更糟的情况:变得冷若冰霜,失去起码的自尊感。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与儿童,在儿童的心里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二)[ZK(]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教学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数学能力培养,为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提供智力保证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其智力因素(数学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状况和相互作用。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通过数学能力来影响数学学习活动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数学能力,仅靠强烈的愿望、积极的情感,显然是无法保障其数学认识结构的不断发展的。
学生只有“能学”并“会学”,才有可能“学会”、“学好”。
2.为每个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体验,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尤其是那些屡遭失败、几乎丧失学习信心的成绩差的学生。
比如,课堂提问时,老师可有意识地减少问题坡度,使成绩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回答出来;布置作业和进行单元测验时,可适当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他们觉得“我在进步”。
3.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信息反馈对学生来说,学习成功既可指取得了学习进步或得到了好的成绩,也可指发现了某个问题,或解决了某个难题。
学生的学习成功并无绝对的标准,如果学生用学习进步与否来评判自己的成就,哪怕是微小的成就也可被解释为成功。
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舒恩克(D.H.Sch unk)的研究表明,要使学生取得成功,就应该不断地使他们感觉到其努力是有效的,为此,要不断对其进步给予反馈。
他曾对40名学习“减法”有困难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对其中一部分儿童,引导他们解题,使其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并告诉他们,取得进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努力,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对另一些儿童,只要求他们努力,不给予成绩反馈,特别是不告诉他们其他的孩子究竟做的怎样,只是一味强调不断努力,尽管这部分儿童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他们可能还认为自己努力不够,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
实验结果表明:在遇到难题时,前一部分儿童往往能够保持或改进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后一部分的成绩往往有所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