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理论和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毫无关系,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容易导致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出现偏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我们要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极具实用性的学科。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行各业中,数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数学知识计算购物总价、找零钱、制作食谱、测量房间面积等等。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也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绘制统计图表、计算数据分析等。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们要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的应用情境。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可以通过超市购物、家庭日常开支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景;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可以借助教室、家居环境等实例,引导学生亲自测量、计算,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寻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去寻找答案。
教学中提出一个关于比较商品价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市场价格、比价购物等方式,找到最优惠的购物方案;再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个测量体积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测算、绘制图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有什么联系?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有什么联系?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和训练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无时不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价值,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上支付时计算商品的价格、折扣、找零;- 做饭时通过食谱比例配料;- 整理房间时估算物品的面积、体积;- 规划行程时计算时间、距离等等。
2.社会发展中的数学应用:- 工程建设中应用数学进行测量、计算、设计;- 经济活动中应用数学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决策;- 科技发展中应用数学进行数据分析、模型确立等等。
二、小学数学与生活整合的策略1.情境教学: 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利用超市购物场景进行“加减法”教学;- 通过制作蛋糕的过程学习“比例”概念;- 通过测量教室的面积学习“面积计算”等等。
2.项目化学习: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项目化学习,例如:- 调查社区道路长度,学习“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 设计学校运动会比赛方案,学习“时间管理”和“数据分析”;- 制定家庭预算,学习“理财”和“数据统计”等等。
3.游戏化教学: 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例如:- 通过掷骰子游戏学习“加减法”;- 通过玩“拼图”游戏学习“几何图形”;- 通过“数独”游戏学习“逻辑推理”等等。
4.跨学科整合: 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 以“天气预报”为主题,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整合,学习“数据统计”和“天气变化规律”;- 以“家庭菜园”为主题,将数学知识与科学整合,学习“比例”和“植物生长规律”等等。
三、小学数学与生活整合的意义1.提高学习兴趣: 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最终达到增强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圈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
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 关键词 ]小 学数学 联系 生活实 际 《 新课程标 准》 指出 : “ 数 学教学必 须从 学生熟悉 的生活 情 学们 肯定要去逛逛 超市 。 下面 是超市里一些 食物的单价 : 可口 景和感 兴趣 的事 物出发 , 为他们提供 观察和操作 的机会 。” 强 可乐 : 2元 ; 面包 : 3元 ; 话梅 : 2元 ; 饼干 : 3元 ; 瓜子: 2元 …… 化了数 学教学 的生 活性 、 实用性 , 体现 “ 数学 源于生活 , 寓于 生 请你用 4 0 元去买 , 你 汁划怎样买 ?要 合理购物 , 保 证能吃饱 。 活, 用于生活 ” 的思想 。 因此 , 我在课程 改革 当中力求能够挖掘 请 同学们 用我们学过 的知识来买 , 看谁安排 得最合适 ? 这样的
一
给 十位 , 十 位变 成 1 0 , 再从 十位 退一给 个位 , 个位为学生学 习数学知 识提供充 分的 减这一难点 。
数学 事实 , 使他 们 通过观察 、 实验 、 猜测 、 验证 、 推理 与交 流等 5 深入 学 生 现 实 生 活 。 应 用 新 知 数学 活动 , 经历生活 情境“ 数学化 ” 的过程 , 借助 生活 中的原型 多年以来 , 我们的数学 教学忽视 了数学 的实际应 用 , 不 注
教 材与生 活的联 系。
1 捕捉生活 素材 , 引导学生 积极 参与数学 交流
情境 设计 , 把 数学知 识融入 其 中 , 让 学生根 据 自己兴趣 爱好 、
知识掌握 的情 况来解决 问题 , 积极地投入到 数学的学 习中。 现实生活 中蕴含大 量的数学信息 , 在数 学教学 中 , 教 师要 4 在探索 时创设 生活情境 。 探究理解 新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结合学生生活实 际,学习撕知 数学是一 门抽 象性很 强的学科,而小学生 的思维是 以形象 性为主,因此 为 了使他们能 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 内 容有关的生活情景 。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 ,通过观 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 ,掌握数学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抽象 、概括 、比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0 5 5 4 5 0 河北省邢 台市柏 乡县龙华 学区 李兵国
数学源 于生活,寓于生 活,在 新课程体系 中,新课程关注 学生的主体性 和生活经验 ,更注重让学生在 自己的生活中进行 自主学习 ,用数学的方法去解 决一些 日常生活 中问题 ,让学生感到数学 的适用性 ,增强数学学 习的趣味性 。 因此 ,作 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 内容 ,捕捉生活 中的数学现象 ,挖掘数学
知 识 的生 活 内涵 。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囊引入新知。 爱 因斯坦 曾经说过 : “ 提出一个 问题 比解 决一个 问题 更重要 ”,世界 上 疑问。在 小学数学教学 中,教 师就 是要 为学生提供 “ 问” 的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表现在 : ( 1 )师生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 、民主交 往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自主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应注重学生 的权 利,让他们人人 都有 发言权 ,人人都有 争议权 。 ( 2 )注 重实 践活动,拓展 学生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敢 于提 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 意识到教师 “ 不怕被他们问倒,就怕他们 不问”的心态 ,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 数学的乐趣与价值 。毕竟 , “ 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 的人 。” 由此可见 ,学生通 过借助这些有 实际生活背景 的问题引入新知 ,可 以激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探索

文 / 柳金 荣
《 小学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 使学生感受 数学 现实生 活 的密切联 系,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和力 ‘ 法解决 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要达到新课标 的要求 , 我们 必须悉 心 寻求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 课堂上 , 把枯 燥的 数学 问题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 ,以生活巾的事例创 设 问题情景 , 让学生体验生活巾数学 问题 的奇妙 之处 , 从自 的生 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 联 系生 活学数学 , 实现 数学问题生活化 。 生活经验数学化 , 体现“ 数学源 于生 活 、 寓 于生活 、 用于生活” 的 想 。使生活成为数学 课堂教学 巾的 催 化剂 ,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的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 巾实 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生活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熟悉 的、 贴近学生 生活的学习内容最 容易被 学生 接受, 类 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 感知, 并能促 进知识 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化 的 学 习情 境 , 充 分 挖 掘 教 材 并 注 意 与 生 活 实 际 相 联 系, 创 造 性地把教材 中的数学 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 以显现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执教《 可能性的大 小》 时, 就设 计 了这样几个 问题 : ①“ 同学们见过福 利彩票销 售 吗? ” 大家顿时情 绪高涨, 兴 趣盎然, 因为学校 旁边的小镇 上有个销售 点, 同学们都 比较熟悉 。 ②“ 买彩票 的人一定能中 奖 吗? ’ ' 似懂非懂 的问题立即 引起 学生的深思 , 有 的说 , 能中 奖; 有 的说 , 可能中奖; 有的说 , 如果没有买 到奖票就 不可 能巾 奖; 有 的说, 如果每张彩票都是奖票, 那就一定能中奖 。 在一个 个 问题 的 同 答 巾, 同学 们 明 白 了 “ 可能 、 不可能 、 一定能” 产 生 的条件, 知道了事情发生的不确 定性 ③“ 如果 1 O 0 张彩票巾 有 1 张奖票, 任 意 摸 出一 张 , 可能摸到哪一张, 有几种可能, 摸 刨奖 票 的 可 能有 几种 , 占几 分 之 几? ” 学 生 踊跃 答 ④ “ 如爿 { = 1 0 0张 彩 票 巾 有 2 、 3 、 4 、 5 ……j 长 奖票, 任 意 摸 出 一张 , 摸 票 的可 能 性 分 j j 1 有 多 大? ” 通 过 这 样 的教 学 设 计 , 学 生 在 学 这 一 部 分 内 容时 心 情 舒 畅 , 思 维 活跃 。实 践表 明,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中, 通过有 效的生活情境 的创设 , 可 以大 大激发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 、 令身心地投入学 习。 二、 捕捉生活现象, 发 现数 学 问 题 住 以往 的数 学 教 学 巾 , 教 师 非 常 重 视 数 学 知 识 的教 学 , 却 很 少 父 注 这 些 数 学 知 识 j 学生 的实际生活有 哪些联 系, 学 生学会 了数学矢 ¨ 识, 却不会 决 j 之有灭 的实际 问题 , 这 就造成 了知识学 知识应用的脱 ,学生感受不刮数学 的趣味 与作用 。其实 , 生活是数学 的源 泉 , 生活巾更是充满 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沟通数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 的联 系, 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 问题 , 是激发学生 学 习兴趣 , 并使之产生学 习需求 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 : 打 电话是 现代社会生活 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打 电话 中产生 的 数学 问题也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从学生 的基础知识 出 发, 电话 中的费用计算等问题可 以利用 四则运 算解决 , 这就 为电话 中的数学 问题在数学学科教学 中找到 了一个生 长点
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

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探索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

如何让数学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情景。
避免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的脱节,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水平低,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产生厌学情绪。
现结合我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浅谈如何让数学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就利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过生日分蛋糕来作为导入。
“今天是小猪佩奇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漂亮的蛋糕,有 6 个好朋友来帮佩奇庆祝生日,你知道她们每人能吃到多少蛋糕呢?”学生们听了我的叙述后都非常感兴趣,一个个都睁大眼睛想要知道答案。
这样我就顺势导入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连。
二、结合生活实际,探索新知。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为了让他们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到生活实际之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以及概括,比较和分析等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千克和克》时,提前布三、四、置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寻找,记下它们的质量(净含量),学生会发现,质量单位就在自己的身边,如经常吃的方便面、虾条、牛奶、饮料等包装上都清楚的标有质量,再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让学生感知 1 克、几克、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1 千克、几千克有多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练习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官垱中学刘启炎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而且,也会激起学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
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只
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这一动画片断来自
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
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
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
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2000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7届奥运会即将在悉尼
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
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朱惠说:“16枚。
”黄燕说:“比上届多3枚。
”胡梦说:“能夺
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15。
”于是我就问:“要知道黄燕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
什么条件呢?要知道胡梦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
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
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
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
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
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