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建议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培训会发言稿(3篇)

地质灾害培训会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地质灾害培训会,旨在提高大家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织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逐渐上升。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地、山体、水体等自然地理要素发生破坏和变形,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震等。

2. 地质灾害成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3. 地质灾害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2.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减少灾害损失,降低灾害风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维护社会稳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灾害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现状: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治体系逐步完善,防治能力不断提高。

2. 存在的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防治经费不足、防治技术手段落后、防治人才缺乏等。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

2. 完善法规,强化政策支持。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质灾害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目前,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地质灾害预防技术研究和装备设施建设的投入。

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地质灾害的防范能力。

地质灾害的频发和破坏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地质灾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防治工作缺乏可靠的技术手段,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二是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做到及时准确的预警;三是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 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技术水平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警,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成熟、稳定、可靠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指导人民群众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2.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投入,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水平。

加强山体工程、地质灾害区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3.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政策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地方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地质灾害防治 存在问题 思考与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 存在问题 思考与建议

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的防治工作。

然而,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综合的灾害防治规划。

目前,很多地方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还停留在应急救援阶段,缺乏对整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综合规划。

这导致了灾害防治工作的片段化和随意性。

2. 防治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但在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些传统的防治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需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手段。

3. 缺乏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

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的作用至关重要。

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的建设并不完善。

4. 社会公众的防治意识不强。

地质灾害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加强公众的防治意识,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然而目前很多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防范意识。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还可以采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2. 提高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政府应当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可以设立相关奖项,鼓励科技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3. 完善救援体系和人员培训。

政府应当加大对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的建设投入,完善救援体系,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地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防治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和自然力量造成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在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分析地质灾害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一、地质灾害的现状问题:1.频发性: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

地质灾害还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的频发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防治不力:尽管中国政府加大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但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地质构造活跃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难题。

3.影响巨大:地震、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对策探讨:1.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2.强化科学研究:加大对地质灾害成因和规律的研究力度,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社会应对能力:包括提高居民的地质安全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能力、加强地质灾害救援队伍建设等,使整个社会都能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

4.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人员和财产集中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5.加强国际合作:地质灾害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切实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

希望未来能够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做法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做法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做法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地质灾害防治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成效、存在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质灾害防治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一是提升了灾害预警和预防能力。

现代技术手段如地震预警系统等的应用,能够提前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是完善了灾害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便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三是增强了抗灾能力。

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提升了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然而,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投入不足。

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竞争,地质灾害防治的投入仍然不足。

其次是意识和责任缺失。

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责任担当,但是很多地方和单位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相关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第三是技术和经验不足。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监测技术尚不成熟,缺乏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才支持,导致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不够科学和有效。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后重建,完善灾害防治的设施和力量。

二是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是加强科技支持。

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测和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一、引言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
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
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我们开展了此次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

二、调查区域概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XXX省XXX市范围,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主要涉及XXX山脉、XXX河流等地质环境。

该地区地势复杂,地质
构造活跃,容易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分布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和航拍调查,我们发现了该地区多处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其中,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现象较为突出,给当地居
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四、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由地质构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其中,山体工程开挖、水土流失、强降雨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频发。

五、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建议:加强地质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加大科研力度,深入挖掘地质灾害成因,提高全社会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自然灾害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预防和治理。

我们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为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至此,本次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报告完毕。

愿我们的工作能为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感谢您的阅读。

泾川县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泾川县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拔9 3 0~1 4 6 2 m。
度暴雨洪灾 以及人类 活动对 自然破 坏 日趋严 重 , 加之工 程防
洪标准低等原 因, 导致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年年都有发
生, 严重威胁着人 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防治工作紧迫繁重 。 近年来 ,先后 实施 了山洪灾 害非工程措 施及其补 充完善项 目, 确定危险 区受威胁乡( 镇) 9 个, 行政村 4 8 个, 建设 自动雨
区、 2 1 5个行 政 村 , 1 4 6 6个 村 民小组 。2 0 1 3年 末 户籍 人 口
3 5 . 6 l 万人 , 农业人 口 2 7 . 5 5万人 , 非农业人 口 8 . o 6万人 。县 境东西 长 5 7 k m, 南 北宽 3 6 k m, 北纬 3 5 。1 1 ~3 5 。3 1 、 东经 1 0 7 。1 5 1 0 7 。4 5 。总面积 1 4 0 9 . 3 k m , 其 中耕地
量检测站点 5 9个 , 简易雨量检测站点 4 1 个, 简易水位检测站 点 1 个, 建成无线预警广播站 1 3 6个, 编制完成 9个乡( 镇) 、 4 8 个行政村防汛预案 , 确定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 7 5 1 . 7 k m z 。有效
泾川县属温带半干旱大 陆性季风气候 , 受 特定环境和局
集 中在 7 、 8 、 9三个月 , 约 占全 年降水量 的 6 0 %以上 , 且 多 以
暴雨形式出现。 暴 雨具 有 强 度 大 、 历 时短 的特 点 。 多年 平 均 蒸
提高 了县区 内山洪灾 害防治 的针对性 、 时效性 、 准确性。在提
高人 民群众对 山洪 灾害预 防的主动意识 和积极性 上取得 了
G I S 、 卫 星遥感 、 水文分析计算等技术手段 , 提 取相关数据 , 结合 山洪灾害现场调查资料 , 进行 小流域暴 雨洪水分析 、 评 价山洪灾

地质灾害整治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地质灾害整治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地质灾害整治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地质灾害整治的经验。

先说说地质灾害整治面临的困难吧。

我觉得资金就是个大问题啊。

搞地质灾害整治那可得花不少钱呢。

比如说泥石流的整治,你得先搞各种勘测,得知道这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哪里的山体不稳定。

那请专业的勘测队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然后治理的时候,可能要加固山体,种树搞绿化啥的,这些都要钱。

地方上有时候拿不出那么多钱。

哦对了还有,资金来源很单一,大多就靠政府拨款,这样的话局限性太大。

我之前参与的一个小县城的山体滑坡整治,政府有心整治,但是预算有限,很多该做的防护工程都只能缩水。

还有人员不足的问题,我感觉懂行的专业人员太少了。

地质灾害整治需要地质专家、工程专家他们一起合作。

我所在的地区想搞个大型的滑坡整治项目,找了半天也凑不齐一个专业的团队。

很多相关的专业人员都在大城市,小地方根本留不住人。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怎么可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就想办法从周边城市请人过来短期指导,但是这样又不是长久之计。

接着咱们聊聊管理协调的困难。

地质灾害整治涉及到很多部门,像自然资源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

各部门之间不好协调啊。

我之前遇到个事儿,有个地方要进行河道附近的地质灾害整治。

自然资源部门觉得要着重考虑山体稳定问题,水利部门又强调河道水流的畅通性,两个部门的方案就很难统一。

那针对这些困难有啥建议呢?我觉得资金方面呢,可以尝试多元的资金模式,除了政府拨款,能不能鼓励私人企业投资呢?比如说,企业给一些小型的灾害整治项目投资,然后在项目附近开发一些旅游之类的项目获利。

虽然后期执行起来可能会有问题,但是总得试试呗。

万一成了呢?人员不足的话,可以在本地多培养一些相关专业人才。

本地院校可以专门开设这种地质灾害整治相关的专业课程。

就好比每个地方有自己特色的菜,也应该有自己培养的人才嘛。

不过地方院校的资源可能没那么丰富,那可以和大城市的高校合作。

让大城市高校的老师来支教啥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点及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点及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点及措施建议一、基本情况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全市乃至全省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

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5处,其中泥石流159条、滑坡214处、崩塌56处,威胁25489户125489人,威胁财产25146万元。

二、存在的工作难点由于我县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且数量多、分布广、密度高、险情重、危害大、治理难等特点,加之隐患点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困难,天气变化异常,地质灾害防范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

导致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地质灾害点点多面广。

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徒,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

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下陷等种类。

地质灾害隐患点,点散而广,防治工作难度大。

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般分布在村庄、田间地头附近、公路边坡地段。

因此,一旦出现险情危害性大,损失严重。

二是防范意识淡薄。

X县出现的一般是小滑坡和小崩塌,影响少量农户房屋安全。

因此,有些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始终认为不会发生大的地质灾害,不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缺少防范于未然的理念,群众对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只寄希望于政府的投入和清理,普遍存在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强。

三是人为因素多。

X县山区山高坡徒,悬崖极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

泥土坡容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

夏季暴雨时,山谷地段容易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很小,山体剖面多,有的剖面高度达30多米,山体剖面多而高。

破坏了山体本身的平衡,人为因素导致极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村庄周边的山坡基本上都开发成旱地,由于人类长年累月翻土耕种,破坏了山体表面的整体连接性。

强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是监测预警设备多数安装在野外,管护困难,个别监测预警设备时常出现误报的现象。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短缺,由于我县隐患点多,县财政困难,申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有一定的程序和难度,致使一些急需要进行工程治理的隐患点不能及时进行工程治理。

泾县陈园山“边采边治”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分析

泾县陈园山“边采边治”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分析

泾县陈园山“边采边治”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分析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4期[关键词]矿山;地质;边坡露天环境下进行的矿山开采作业,会增加地质破坏性。

以露天开采为视角,研究采、防的联合整治措施,以此降低开采带来的地质威胁。

以泾县陈园山项目为视角,地质防护中,防护成绩为:土地整治、边坡整平2.03×104 m2;防护墙设计,铁丝编织网的防护用量约为5930 m2;项目全域地质监测,共设计8个监测点,每月监测3次,持续监测2年。

此项开采地质防护,具有较强的环保性,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推广价值,可作为环保战略,在业内广泛使用。

1. 露天开采会带来的地质恶化风险1.1消耗较大数量的土地资源,受到开采破坏的土地资源,无法用于其他项目,致使初期生态秩序混乱。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防治,会逐渐削弱土地经济功能。

1.2开采活动会引起矿山边坡发生失稳问题,极易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

1.3开采形成的各类废弃物,会削弱矿山区域的地质生态性。

1.4矿山开采会引起地质结构改变,采剥施工会削弱边坡岩层的初期应力,转变成次生应力环境。

各类外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引起边坡岩层结构形变、结构平稳性不足等问题,演变成岩层散落、岩石滑落、岩体结构坍塌。

如果发生气候大幅度转变,比如降雨量较大、地震区域较广等,较高位置的边坡会在重力影响下,发生更为严重的地质问题,比如泥石流、滑坡等[1]。

2. 开采后地质风险可采取的整治方法2.1 场地修复露天采矿的作业区域,对其进行场地修复整治工作,可采取回填底层区域的方式。

回填材料的选用,多数为开采期间形成的废料。

回填高度的设定,需参照各矿区位置的地面坡度,保证矿区地质整体排水性能。

场地修复方法如下:(1)露天台阶位置添加排水沟,便于排出礦区地表水,有效输出台阶积水。

(2)选用矿山开采形成的废料,进行场地回填处理。

各采矿表层全范围以土覆盖,覆土厚度取0.3 m。

(3)回填土量主要参照废弃矿渣的数量,采取由上至下按次序回填的作业方式,配合碾压施工,保证回填质量,防止回填表层发生渗透。

地质灾害整改进展情况范文

地质灾害整改进展情况范文

地质灾害整改进展情况范文各位乡亲们,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咱们这儿地质灾害整改进展得咋样了。

一、前期发现的问题。

之前啊,咱这地儿可是状况连连。

就说那山坡子吧,有些地方的土松得就像快散架的积木似的,一到下雨天,就有滑坡的危险。

还有啊,那条小河旁边的岸堤,也被河水冲得坑坑洼洼的,感觉随时都可能塌下去,这要是真塌了,住在附近的几家可就遭了殃。

另外,村里头有些老房子的地基也不咋稳固,毕竟盖了好些年了,这地底下的土要是一有个啥动静,房子跟着晃悠可不得了。

二、整改措施。

1. 山坡加固。

那咱能眼睁睁看着山坡滑坡不管吗?肯定不能啊!所以呢,就请来了专业的工程队。

他们可厉害啦,开来了大卡车,拉了好多大石头和那种像铁笼子一样装满石头的石笼网。

先把那些松松的土给夯实了,就像把松松的蛋糕压实一样,然后把石笼网一个个摆好,再用大石头在周围加固。

这就像是给山坡穿上了一层结实的铠甲,现在就算下大雨,咱们也不用太担心山坡会突然滑下来了。

2. 河岸修复。

对于河岸的问题,工程队也没含糊。

他们先用那种特别粗的钢筋扎成架子,就像给河岸搭了个骨架似的。

然后把水泥和沙子混合起来,做成坚固的混凝土,一点一点地把河岸的坑洼处给补上。

现在河岸看起来可整齐了,就像新修的马路一样平平整整的,河水再怎么冲,也能抗得住了。

3. 房屋地基加固。

那些老房子的地基啊,工程人员也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在房子周围挖了一些小沟,然后往里面灌那种特别黏糊的水泥浆。

这水泥浆就像胶水一样,渗到地底下,把那些松散的土都黏在一起,让地基变得更结实。

同时呢,还给有些房子的墙角加了几根粗粗的柱子,就像给房子加了几条腿,稳稳当当的。

三、目前进展。

1. 山坡方面。

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危险的山坡都已经加固得差不多了。

工程队已经完成了大概百分之八十的工作量,只剩下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还在做最后的完善。

就像一幅画,主体部分都画好了,就差最后几笔修饰了。

而且啊,经过前几天那场雨的考验,加固后的山坡一点事儿都没有,土都没掉一块呢,这可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

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区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展开研讨,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和建议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地质灾害也就成为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加上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工活动的增加,造成经常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不仅影响居民生产生活活动,还对人的生命财产产生较大威胁,因此,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必然要求和趋势。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民生大事,同时也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自然资源管理、应急管理以及气象等部门,都需要深刻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划分好各自责任,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1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

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在经过多方数次的走访交谈后,仍然不愿意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区域。

同时,有些农村建房、景区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2抗灾救灾能力不足。

一是政府资金投资力度还不够,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

另外,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补偿标准较低,加之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建新房的困难很大,导致搬迁工作开展缓慢。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本次调研以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特征、发生规律、成因机理等相关情况,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范围本次调研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及影响范围;(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理;(三)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和成效;(四)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内容1.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及影响范围通过实地走访和文献调查,我们发现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山区、河谷、海岸带等地带。

其中山区是地质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

河谷地区主要发生山洪、岩溶塌陷等灾害;海岸带则主要发生海岸侵蚀、海滩侵袭等灾害。

2.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理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

经过调研发现,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水文地质也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质构造变动、岩体内部的水循环变化等都会引发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和成效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和成效是本次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发现,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主要包括:加强地质灾害监控和预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等。

4.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报,在第一时间制定应急预案。

(二)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城市规划中,加强地质工程技术研究能力。

(三)加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

四、总结本次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旨在了解地质灾害的特征、发生规律、成因机理等相关情况,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的建议—、加强监测预警1.1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应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明确各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危险等级、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1.2定期巡查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应定期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巡查,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强化防灾意识2.1普及防灾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2.2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各级政府和民众在应对地质灾害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完善法律法规3.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2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加强对政府官员和民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其依法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四、开展科学研究4.1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水平。

4.2推广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广新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实施工程治理5.1 制定治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5.2加强工程管理加强对治理工程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六、建立应急机制6.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快速反应、协调有力。

6.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七、加强国际合作7.1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7.2分享防治经验与技术通过分享防治经验与技术,为其他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实现共同发展。

八、建立奖惩机制8.1设立奖励基金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奖励基金,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所造成的地质现象,对人类安全和生产造成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下面列举了一些建议。

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是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演化和趋势,提前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2. 加强地质环境规划和管理对于高风险区域,应制定严格的地质环境规划和管理办法,包括限制开发、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3. 加强工程建设和维护在工程建设中,应采取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如建设抗震、抗滑、防洪等设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建成的工程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隐患。

4. 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对于地质灾害的知识和防治方法,应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人类因不了解防治措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5. 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

6.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应当及时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实施抢险救灾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 推广环保型生产方式环保型生产方式能够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应加大环保型生产方式的推广力度,减少人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8. 加强地质灾害研究和技术创新地质灾害研究和技术创新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9.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地质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方法,共同应对地质灾害的挑战。

10. 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1. 地质灾害的“老朋友”地质灾害,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吓人,但其实它就像个不请自来的“老朋友”,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惊喜(当然不是好玩的那种)。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泥石流、滑坡、地震这些家伙时不时就会跳出来捣乱。

特别是大雨过后,山坡上的泥土就像被撩拨的火焰,随时可能“噼啪”一声,倾泻而下。

想象一下,如果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窗外就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那可真是让人吓得心脏要蹦出来了。

1.1 了解地质灾害首先,咱们得了解这些灾害的“性格”。

泥石流,它像个顽皮的孩子,见到水就忍不住要冲下山;而滑坡呢,就像个沉默寡言的大叔,平时一动不动,但一旦发作,哎哟,那可真是风卷残云,绝对不留情面。

所以,了解它们的“性格”,有助于我们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1.2 灾害频发的区域其实,地质灾害多发的地方,就像是那些年年都有花开的老树一样,总是有迹可循。

我们国家的西南地区,比如说四川、云南,地形复杂,山高水长,这里就特别容易出事。

要是你正在考虑买房,那可得擦亮眼睛,别选在那些“高风险区”!不过嘛,咱也不是要你不去,适当了解一下就好。

2. 防治措施的“高招”既然知道了“老朋友”的性格,那咱就得想办法应对它们。

别担心,这里有一些实用的防治措施,大家可以看看,绝对有用。

2.1 建设工程的“金钟罩”首先,工程建设方面,得像打游戏时加个“金钟罩”一样。

要选择合适的地点,不仅要看风景,更要看土壤的“脾气”。

在设计时,防治措施得充分考虑,比如说坡度、排水系统等等,做到万无一失。

还记得小时候玩沙子吗?一不小心沙子就会滑下来,所以得想办法让它稳稳当当地待在那儿。

2.2 监测与预警系统其次,科技在这里就显得特别重要啦!咱们可以借助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比如监测仪器、卫星遥感等,来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想象一下,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泥石流要来了,咱们就能像超人一样,提前撤离,岂不是美滋滋?而且,社区也要建立良好的预警机制,通知大家,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安全。

浅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和治 理项 目问题 ;另一 方面还 要 积极 争取 列 入省 级和 国家级 防 治项 目,争 取上 级部 门资 金补 助 ,特 别对 最具 威胁 确需 治理 或搬 迂 的 地质 灾害 隐患 点 ,相关部 门要 积极 与 省 、市 国土 资源局 对接 ,对隐患 进行 工程 治理 或对 受威胁 对象 进行 搬迁 ,确 保人 民群 众的 生命
知 道 下大暴 雨 可能 会有 泥石 流 。 “ 没来 得及 躲” 和“ 没 有躲 的 意识 ” , 两 者有 本 质的 区别 。
2 . 4 值班 巡查 突 出 “ 勤 ”。在 地 质灾害 隐患 区的地 方 , 分 别设立 值班 巡查 小组 , 汛 期 前 、 中、后 , 对 全 市 地 质灾 害 ( 隐患 ) 点 进 行专 项巡 查 , 晴好 天气做 到 2至 3 天下乡 巡查一次 , 雷 雨 等 恶 劣 天 气做 好全 天候 2 4 小 时值 班巡 查 , 对监测 点 的各 项数 据变 化做 好 台帐 记录 。
2 . 5应 急处 置突 出 “ 快 ” 。建 立 《 灾情 速 报制 度 , 值 班人 员接 到重 大灾 情报 告后 , 必 须迅速 了解灾情 , 做 好 书面记 录 , 并在 1 5 分钟 内将 详细 情况 向分 管领 导或 主要 领导 报 告, 并将 领导 的指 示和 要求 及时 传达 反馈 给 有 关责 任单 位 。 实现 市 、镇 、村 、组 联 动 , 密切 协作 , 避 免重 大人 员伤 亡和财 产 损失 。

减 灾体 系 。
2建 议
2 . 1构 建 网络突 出 “ 全 ” 。实 行地 方政 府 行政 首长 负责 制 , 建立 市 、 乡( 镇) 、 村( 社 区) 、组 、监 测 员五 级 群 测群 防体 系 , 做 到 责 任到 人 , 分工 明确 。同时 , 分 管领导 与 各 乡镇 党 政一 把手 签订 责 任状 , 各 乡镇 与各行 政 村签 订责 任状 , 做到 一级 抓一 级 , 层 层抓

安徽宣城地质灾害事件分析 环境地质

安徽宣城地质灾害事件分析 环境地质

时间分布特点
• 宣城市地质灾害 主要集中在汛期 发生,其中7月最 多,6月次之,11 月到次年2月几 乎没有地质灾害 发生
与降水量的关系
• 由于宣城市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较晚,有具体时间记录 的个例非常少,表1数据为其中9个典型的个例,其中有7个 为滑坡、2个为泥石流。从表1可以看出:①滑坡、泥石流 发生日出现大暴雨的有5例,占55.5%。②持续性降水可诱 发滑坡、泥石流发生,9个个例中有4例在当日没有出现暴 雨或大暴雨,但前期一直持续降雨,前15d有10个以上雨日, 并且当日有大雨出现。③9个典型个例中,滑坡、泥石流发 生前15d,曾出现过暴雨或大暴雨的有6例,占66.7%。④9个 个例降雨日均在10d以上。 • 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暴雨、大暴雨、持续 性降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地质灾害类型
• 截至2003年,宣城市初 步查明地质灾害点595 处,其中滑坡478处,崩 塌82处,泥石流18处,地 面塌陷12处,地裂缝5处。
空间分布特点
• 宣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绩 溪、宁国、旌德、泾县境内。 其中西南山区以滑坡(崩塌)、 泥石流为主,山区公路以边坡 崩塌为主,采矿活动集中区以 边坡废石崩塌、地面塌陷为主。 根据宣城市地质灾害形成发育 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 气候等地质环境因素及人类经 济活动情况等,按照地质环境 条件相近区域灾害发育现状, 综合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 划成果,将全市划分为地质灾 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 发区
安徽宣城地质灾害事件分析
资 源 勘 查 工 程 汪 盛
宣城市地质灾害现状
• 宣城市地处皖浙赣断裂带与周王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南部 和西部地区为山区丘陵,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 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灾 情重、灾史长、周期性、继承性等显著特点。近年来,随 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各类地质 灾害频发,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一些地 区,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劣化生态裂带与周王断裂带的交汇部 位,南部和西部为山区丘陵,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 境脆弱,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 具有分布广、灾情重、灾史长、周期性、继承性 等显著特点。宣城市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 泥石流次之。主要分布在绩溪、宁国、旌德、泾 县境 • 内。主要集中在汛期发生,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 暴雨、大暴雨、持续性降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 的主要原因。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特别是重 要地质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

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12-113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 蔡海燕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孙秀娟,田运涛,王爱军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 071051)摘要:以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该区地质灾害发生的环境地质条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发育特征,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发育特征;减灾防灾中图分类号:T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1)03⁃0112⁃02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Jingchuan County SUN Xiu⁃juan ,TIAN Yun⁃tao ,WANG Ai⁃jun(Survey Center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 ,Baoding 071051,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achivements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Jingchuan County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geological hazard is introduced briefly ,the characters ,cause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 are analyzed ,which would provide base for the disaster reduc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Disaster reduction and disater prevention收稿日期:2011⁃02⁃22作者简介:孙秀娟(1969-),女,吉林榆树人,工程师,从事水工环调查与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全境 ,内 、 『 ’ 河 黑河 、 红河 、 蒲河等 支流分 布于两岸 ; 年平均 降 多
水量 5 5 0mm, 5 . 降雨多集 中在 5 1 , — O月 期间降水 量 占年降水
量 的 8 % 以上 。 5
泾川县地处黄 土高原 与鄂尔 多斯盆地 西南 缘接壤地 带 , 属 典型 的陇东黄 土高原地 貌 , 地质构 造相 对简 单 和稳定 , 以整体 抬升 为主 。浅部地 层 以下 白垩系志丹 群 呈近水 平产 状 的碎 屑 岩为基底 , 上覆黄土 , 二者 平行 不整 合接 触 , 接触 面 近于水 平。 大面积覆盖 的第 四纪黄 土层在 风力 、 重力 、 地表径 流 、 下径 流 地 等外动力作用影 响下 , 局部节理裂 隙十分发 育 , 面风化严 重。 表 下伏泾川组 泥岩 、 岩 以及 泥 岩砂 岩 互层 , 砂 风化 严 重 , 定性 稳 差 。在黄土塬 边斜 坡地 带 , 由于 雨水 冲刷及 局 部裂 隙雨水 入
[ 基金项 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 调查工作项 目(2 2 1 84 1 ) 1 100 10 2

合计


1 7
辩 合 计
2 4
l 9 1 35 6 6
1 7



2 O
3 3


1 9
1 7 4 8 6
( 责任编辑 李杨杨)

3 2・
中国水土保持 S C 2 1 WC 0 2年第 2期
3 %的斜坡 有可 能 向滑坡 发 展 , 发育 兼 具滑 坡 和崩 塌 的特 6 其
积 1 0 .0k 9 3 m 。近年来 , 4 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和工程建设 的
据调查 , 泾川县 主要发 育有 滑坡 、 崩塌 、 稳定 斜坡 、 石 不 泥
流、 地裂缝等 5类地 质灾 害。截至 2 1 0 0年 7月 2 5日, 共查 明地
加强 , 黄土滑坡灾 害发生频 率呈 增加趋 势 , 群众 生命 和财产 对
[ ]宋书巧 , 4 周永章. 矿业废 弃地及其 生态恢 复与 重建 [ ] 矿 J.
产保 护与利用 , 0 ( ) 4 4 . 2 1 5 :3— 9 0
[ 参考文献 ] [ ]张 丽 萍 , 克 丽. 山泥 石 流 [ . 京 : 质 出版 社 , 1 唐 矿 M] 北 地
2 0 :. 011
渗, 加之黄土本身 的软弱性 、 陷性 、 直节理 发 育等 , 湿 垂 导致 黄 土沟壑两侧边坡 多易崩 滑。
2 地 质 灾 害 现 状
泾川 县位 于甘肃 省平 凉市 东部 , 理坐 标介 于 17 1 地 0 。5一
174 3 。 1— 3 。 1N之 间 , 拔 9 0 l4 2m, 地 总 面 0 。5E、5 1 5 3 海 3 一 6 土
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 甚至造成重大群死群伤事件 …。
质灾 害点 5 3处 , 1 包括滑 坡 3 3处 、 塌 2 2 崩 9处 、 泥石流 8处 、 地 裂缝 6处 、 不稳定斜坡 17处 , 4 多位于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城镇 村庄 、 公路 边坡 附近。其 中 , 地质 灾害隐 患点 2 3个 , 1 威胁人 1 : 3
6 不稳定斜 坡 1
l9 O 6 2
1 36
2 2 2 0
3 3
17 4 8 6
2l 3
泥石 流
0 4
4 4
地裂缝 合 计
10 9
2 3
23 1
排水系统 、 排弃场 的拦渣 设施 以及覆 土绿 化 , 将工 程措施 和 并 生物措 施有 效 地结合 起来 , 发挥 各 自的优 势 , 固治理 效果 。 巩
[ 作者简介 ] 刘翠娜 ( 18 一 ) 女 , 94 , 河北唐 山市人 , 在读硕 士 , 主 要研究方 向为地质工程 。
[ 收稿 日期 ]2 1 — 8—1 01 0 5
[3 成・ 2 康海 宝鸡市矿山 水土流失特点与防 治措施[]中国 J. 水
土保持 ,0 3 7 :2— 3 20 ( ) 3 3 .
中国水土保持 S C 0 2年第 2期 WC 2 1
・3 l・
泾 川 县 地 质 灾 害 现 状 与 防治 建 议
杨 秀元 , 田运涛 , 张俊 义 , 爱军 王
( 中国地 质调 查局 水 文地 质环境 地 质调查 中心 , 北 保 定 0 15 ) 河 70 1
[ 关键词 ]地质 灾害; 易发性 ; 分区; 防治 ; 泾川县
[ ]王振祥 , 3 汪家权 . 论安徽 省金属 矿山 的水 土保 持对策 [ ] J.
安徽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04,8 4 : 7 . 20 2 ( )7 4— 8
值 得注意的是在覆土绿化过程 中, 先对含有 氰化物 的土 壤进 应
行 处理 , 再种植适 宜生 长的植 物。
布和发育特征进行 了分析 、 评价 , 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地质 灾害防治建议 , 以期为 当地地质 灾害防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 中图分类号 ]P 9 6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0 4 ( 02 0 0 0— 9 1 2 1 )2—03 0 0 1— 3
1 地 质 环 境 概 况
1 79 , 1 2 人 威胁财 产 818 5万元 , 5 . 从危 害程度来看 , 主要 以威胁 群众人身安全为主 ( 1 。 表 ) 表 1 泾川县不 同危 害程度地质 灾害隐患点统计 处
按威胁人数( ) 人 统计 按威胁财产数量( 万元) 统计
泾川县属 冷温 带半 湿润区 , 黄河 二级支 流泾河 由西 向东贯
[ 摘
要 ]泾川县境 内黄土梁峁起 伏、 沟壑纵横 , 、 滑坡 崩塌 、 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频发 , 地形 、 地貌 、 岩性 、 植被等 影响 着灾
害的发 育和分布 , 降雨和人类 活动是主要诱发 因素 。在 2 1 0 0年 1: 5万地质 灾害调查 图的基础上 , 泾川县地 质 灾害分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