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的优缺点简单说明2001.12.25

合集下载

水蓄冷技术的优势分析

水蓄冷技术的优势分析

水蓄冷技术的优势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越来越紧缺,而建筑的能耗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倡导建筑节能,水蓄冷技术作为新发展的一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介绍水蓄冷技术和它的一些优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nergyincrease and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a large part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advocating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ater storage technology as a new development of a technology is aslo widely use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to introduce the water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ome of its advantages.关键词:节能水蓄冷削峰填谷节省一、水蓄冷技术发展的必要性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难题,如何合理的利用能源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在人类共同警视的时期,蓄能空调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全国缺电情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目前电力供应紧张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点电网负荷率低,系统峰谷差加大,高峰电力严重不足致使电网经常拉闸限电。

电网的峰谷差占高峰负荷的比例已高达25%~30%。

冷形式介绍

冷形式介绍

1. 冷形式介绍蓄冷系统主要包括水蓄冷、冰蓄冷和共晶盐蓄冷等集中方式。

水蓄冷主要技术特点是:可以利用常规冷水机组即可进行蓄冷,但是由于是用于显热蓄冷方式,同样蓄冷规模的条件下其所需的蓄冷水池体积最大,通常在单位面积昂贵的商业建筑中较难找到相应的空间去放置蓄冷水池。

共晶盐蓄冷的技术特点是:其可以利用常规冷水机组即可进行蓄冷,此种方式通过利用高温相变材料完成蓄冷和供冷过程,同时,其所需要的蓄冷体积较水蓄冷小,较冰蓄冷大。

此种方式的释冷温度通常较高,适用于对除湿要求低以及改造项目。

目前国内应用案例相对较少。

冰蓄冷系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蓄冷技术,由于其蓄冷体积相对最小,因此,在商业项目中应用比较普遍,本文将在随后主要研究冰蓄冷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2. 冰蓄冷系统介绍冰蓄冷系统主要是利用水、冰转变过程中的潜热迁移等特性,利用城市电网低谷电开机蓄冷,并于电网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以缓和电网峰段电力供需矛盾,达到“ 移峰填谷”的目的。

即尽可能利用低谷电力负荷,使制冷机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转,将空调全部或部分冷量以潜热形式储存,一旦出现高空调冷负荷,则令冰融化后以低温水形式提供空调所需冷量。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所需制冷设备的数量,降低使用高峰期的制冷用耗电量,并能保证在低谷期有效地利用电力资源。

冰蓄冷系统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能源紧缺及缓解电网负荷分布不均匀时期的产物,系统的优势是利用了国家在能源紧缺时的用电政策,进而节约了运行成本。

也可促进地区电网负荷分布的合理性;同时,尽管蓄冰系统利用电价差节省了项目的运行费用,但其亦消耗了更多的电能。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八、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一. 水蓄冷与冰蓄冷比较将水蓄冷与冰蓄冷进行比较,这二种蓄冷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度变化(显热变化)进行蓄冷,而冰蓄冷利用水的相态变化(相变所需的潜热)进行蓄冷。

因此,冰、水蓄冷系统在下列方面发生了变化。

(1)蓄冷系统制冷机的容量从冰蓄冷简介中知道:冰蓄冷制冷机组蓄冷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 f为0.6~0.65(制冰温度为-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低了0.4~0.35,也就是说冰蓄冷在希望利用蓄冷系统减少制冷机组容量的愿望很难实现。

而水蓄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蓄冷装置的蓄冷密度从冰蓄冷与水蓄冷的简介中知道: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 /m3),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7~11.6kW /m3)。

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占地问题。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说起水蓄冷,就有水池容积大,要占用大块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以为冰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潜热,而物态变化的热潜热是比较大的(往往人们对凝固热不太熟悉,又经常与汽化热来衡量),认为蓄冰槽内冰的容积比例可为1,因此,远远夸大了蓄冰槽蓄冷密度。

而实际上蓄冰槽的蓄冷密度仅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以目前使用最多的冰盘管为例,冰蓄冷槽需要安装在室内,并要求有一定的安装距离。

我们曾对某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如果将蓄冰槽安装的场地全部空间改为蓄冷水池,再加上该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二者的蓄冷能力近乎相当。

(3)蓄冷装置的兼容性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水池冬季可作为蓄热水池使用,这一点对于热泵运行的制冷系统是特别有用的。

而冰蓄冷系统蓄冰槽则没有此功能。

(4)蓄冷系统的建设投资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不高于常规空调系统,而冰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冰蓄冷的缺点:冰蓄冷的用电量高于常规空调20%左右,水蓄冷则可节省制冷用电10%左右。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水蓄冷与冰蓄冷比较将水蓄冷与冰蓄冷进行比较,这二种蓄冷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度变化(显热变化)进行蓄冷,而冰蓄冷利用水的相态变化(相变所需的潜热)进行蓄冷。

因此,冰、水蓄冷系统在下列方面发生了变化。

(1)蓄冷系统制冷机的容量从冰蓄冷简介中知道:冰蓄冷制冷机组蓄冷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为0.60.65 (制冰温度为-6C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低了0.4〜0.35,也就是说冰蓄冷在希望利用蓄冷系统减少制冷机组容量的愿望很难实现。

而水蓄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蓄冷装置的蓄冷密度从冰蓄冷与水蓄冷的简介中知道: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m3),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7〜11.6kW /m3)。

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占地问题。

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说起水蓄冷,就有水池容积大,要占用大块地方。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以为冰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潜热,而物态变化的热潜热是比较大的(往往人们对凝固热不太熟悉,又经常与汽化热来衡量),认为蓄冰槽内冰的容积比例可为1,因此,远远夸大了蓄冰槽蓄冷密度。

而实际上蓄冰槽的蓄冷密度仅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以目前使用最多的冰盘管为例,冰蓄冷槽需要安装在室内,并要求有一定的安装距离。

我们曾对某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如果将蓄冰槽安装的场地全部空间改为蓄冷水池,再加上该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二者的蓄冷能力近乎相当。

(3)蓄冷装置的兼容性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水池冬季可作为蓄热水池使用,这一点对于热泵运行的制冷系统是特别有用的。

而冰蓄冷系统蓄冰槽则没有此功能。

(4)蓄冷系统的建设投资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不高于常规空调系统, 而冰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冰蓄冷的缺点:冰蓄冷的用电量高于常规空调20%左右,水蓄冷则可节省制冷用电10%左右。

水蓄能冰蓄能比较

水蓄能冰蓄能比较
水蓄能与冰蓄能空调比较
蓄能空调分为水蓄能空调和冰蓄能空调,实践证明水蓄能空调在实际应用中比冰蓄能空调更具优势。根据各地不同峰谷电价差,以及蓄能空调采用蓄能量的不同,冰蓄能空调用户可节约空调运行电费10%~40%,水蓄能空调用户可节约空调运行费30%~70%。
水蓄能空调
冰蓄能空调
1、投资比较
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项目,水蓄能项目仅需要增加蓄水池及其组件、蓄放冷泵和自控系统即可,主机及其它设备同常规水系统空调,因此初投入较冰蓄能低。还可以共用消防水池,省去消防水池的投资。
由于冰蓄能空调投入较水蓄能空调多,效率也比水蓄能空调低30%~50%,同时蓄冰槽还要占据室内空间,也不能减少消防水池的投入,因此冰蓄能空调比常规水系统空调多出的投资要比水蓄能空调回收期长,一般只需四年以上才能回收多投入部分。
4、蓄能形式比较
水蓄能空调是利用水的显热来蓄能的,因此可以以蓄冷和蓄热的两种形式来蓄能,即可给冷暖型空调系统提供蓄能源。所以水蓄能空调准确的说不只是水蓄冷空调。
冰蓄能空调在蓄冰时,乙二醇系统温度需要降到-6℃以下,此时主机效率是常规水系统空调主机的55%~65%,加上乙二醇比水的换热效率要差,因此蓄冰空调即使考虑到夜பைடு நூலகம்冷却水低温之后,整体还是要比常规水系统空调效率低30%~35%。
3、投资回收期比较
由于水蓄能空调投入较冰蓄能空调少,效率也比冰蓄能空调高30%~50%,还能减少消防水池的投入,所以水蓄能空调比常规水系统空调多出的投资要比冰蓄能空调回收期要短,一般只需两年左右即可回收多投入部分。
冰蓄能空调系统复杂,设备繁多,冰水转化存在相变过程,控制比较复杂,运行可靠性不如水蓄能空调。
6、改造适应性比较
水蓄能空调制冷主机采用常规制冷主机,仅需要增加蓄水池及其组件、蓄放冷泵和自控系统即可,因此既适用于改造项目也适用于新建项目。

中央空调蓄冷技术应用分析

中央空调蓄冷技术应用分析

中央空调蓄冷技术应用分析在城市建筑能耗加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央空调采用蓄冷技术对电网负荷移峰填谷正在逐渐地受到市场的重视。

文章分析了中央空调四种主要蓄冷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并从经济性角度着重探讨了实际应用比较成熟的水蓄冷和冰蓄冷两种技术。

标签:中央空调;水蓄冷;冰蓄冷;经济性1 中央空调主要蓄冷技术目前的中央空调蓄冷技术主要包括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和气体水合物蓄冷等。

1.1 水蓄冷技术利用4℃~7℃的低温水进行显热蓄冷。

通过管道及阀门的切换,满足蓄冷和放冷工况的需求,如图1所示。

1.2 冰蓄冷技术选用蓄冰和低温送风系统相结合的蓄冷、供冷方式,可节省初投资、运行费用,已成为建筑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冰蓄冷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1)优点:蓄冷槽融冰放冷属恒温相变过程,水温稳定,冰蓄冷槽的冷损失小。

(2)缺点:蒸发温度降低,使压缩机COP减小;设备与管路比水蓄冷的复杂,常规空调系统改造,用冰蓄冷困难较大。

1.3 共晶盐蓄冷技术共晶盐蓄冷技术是常见的中央空调蓄冷技术中的一种,与上述两种技术相比有着比较明显的优点。

共晶盐蓄冷又被称为共晶盐相变蓄冷,能够通过共晶盐材料提升制冷剂运转效率。

因此,该系统不仅有着冰蓄冷系统的优势,还有着水蓄冷系统的优势。

当前我国对共晶盐蓄冷技术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晶盐相变材料的研发、选择、配比、组装等方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4 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该技术在环保节能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一种新型的蓄冷方式,能够避免出现冰蓄冷技术效率不高、水蓄冷技术密度较低、共晶盐蓄冷技术交换律不高等问题,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蓄冷技术选择。

该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气体水化物的特征,气体水化物实质是一种包络状的晶体,将来自外界的气体分子全部紧紧的包裹在自身的水分子网格状结构中,通过物理力量、分子间的作用力,相互吸引,并且使得水在0℃之上构成比较牢固稳定的晶体,达到蓄冷的目的。

当前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研发、组装方面,并且从力学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希望找到能效更高的添加剂应用在这一系统中。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

水蓄冷、冰蓄冷空调系统浅析蓄冷技术,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通过介质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释放该冷量提供空调服务,从而缓解空调高峰电力的矛盾。

目前较为流行的蓄冷方式有二种,即水蓄冷、冰蓄冷。

正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

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

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qc=Q/(N1+CfN2) Qs=N2Cfqc,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1 本资料由“江南雨”整理总结 共1页冷蓄冷系统特点:1、电力移峰填谷、均衡电力负荷,社会效益显著;2、享受峰谷电价,与常规空调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3、降低电力设施投资(无电力增容费),冷机无需按峰值负荷造型,冷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4、充分利用设备,冰蓄冷空调制冷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冷机COP值和运行效率,冷机工作状态稳定,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寿命;5、投资比较,冰蓄冷空调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略高(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若计入配电设施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甚至可能投资降低。

效率比较:夜间冷机制冷工况进行时,由于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补偿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全负荷蓄冰空调系统运行电费最省,但由于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主机高峰期不运行),所需的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较大,与主机配套的冷却塔和电力设备也大,一次投资费用最多。

因此全负荷蓄冰空调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部分负荷蓄冰空调在日间电力高峰期,由储冰器和制冷主机联合供冷,设备的使用效率高,相对于全负荷蓄冰模式,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最多可减少至近一半,可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短的投资回收期。

但该模式的运行电费比全负荷蓄冰模式高。

新建项目的投资比较:水蓄冷空调增加了水蓄冷槽、蓄冷放冷泵,但减少了主机系统的配置容量,因此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基本相当,甚至低于常规空调系统。

冷蓄冷空调由于需增加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初投资明显高出常规空调系统。

系统效率比较:水蓄冷空调系统在蓄冷时比常规系统出水温度低3℃左右,主机的COP值降低有限,考虑到整个系统节能性(如蓄冷时夜间气温比较低,冷却效率高)水蓄冷系统基本不增加耗电量,多数系统甚至可节省电量,真正做到节钱又节能。

冷蓄冷空调系统在制冰时,其乙二醇溶液温度需降至‐6℃左右,比常规空调系统温度降低了13℃左右,因此冰蓄冷空调比常规空调的COP值下降了30%~35%。

水蓄冷

水蓄冷

水蓄冷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显热实现冷量的储存,通常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

一个设计合理的蓄冷系统应通过维持尽可能大的蓄水温差并防止冷水与热水的混合来获得最大的蓄冷效率。

水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水蓄冷空调的优点(1)平衡电网峰谷荷,缓解电厂建设,实现终端节能。

(2)节省新装用户的空调系统初投资投资省(3)显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电费经济性好(4)综合改善空调品质(5)减少机器检修,延长使用寿命维修费少水蓄冷系统组成简单的水蓄冷制冷系统是由制冷机组、蓄冷水槽、蓄冷水泵、板式换热器和放冷水泵组成。

有的水蓄冷系统还可不配板式换热器。

水蓄冷系统制冷机组与蓄冷装置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并联方式和串联方式;在串联连接方式中,可采用主机上游串联方式与主机下游串联方式。

水蓄冷与冰蓄冷系统比较成本: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建设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当,而冰蓄冷系统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节能:水蓄冷可节省制冷用电量10%以上,冰蓄冷的用电量则高于常规空调的30%左右;蓄冷蓄热两用:水蓄冷储槽可实施夏季蓄冷,冬季蓄热,而冰蓄冷不可能做到。

蓄冷槽位置:由于可以减少制冷机的容量或台数,制冷机房的面积小于常规空调;大温差水蓄冷槽可灵活地置于绿化带下,停车场下或空地上,以及利用消防水池等,冰蓄冷设备一般安装在室内,占用正常的机房面积。

缺点三种供冷方式:1)供冷机单独供冷:制冷机按照原有方式运行。

2)蓄冷槽单独供冷方式:利用夜间低谷电开启制冷机,制备冷冻水并储存在蓄冷槽中。

白天开启冷冻水泵即可完成供冷。

3)制冷机与蓄冷槽联合使用:在每年极端炎热的有限时间,空调负荷很大时使用,白天由制冷机提供部分冷量、蓄冷槽提供部分冷量。

蓄冷罐的形式蓄冷罐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

为实现这一目的,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多蓄水罐方法将冷水、热水分别储存在不同的罐中,以保证送至负荷侧的冷水温度维持不变,多个蓄水罐有不同的连接方式,一种是空罐方式,它保持蓄水罐系统中总有一个罐在蓄冷或放冷循环开始时是空的。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之欧阳德创编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之欧阳德创编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1)优点:①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对国家而言,是节能的;对于大城市的商业用电而言,均会出现用电的峰谷时段,在用电的峰段,常常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状况,而在用电的谷段,又常常会出现电量过剩的状况,如果将低谷电的电能转化为冷能应用到峰值电时的空调系统中去,则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平衡电网;对国家电网而言,要满足用户1kwh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发电站发出超过1kwh的电量便于抵消电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用户对电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在实际过程中却是不定的,是随机的,尤其是对建筑内的空调而言,其使用程度往往同当天的室外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不定性特点尤为突出,倘若国家电网发出的余电无法被用户使用,一来是对能源的浪费,二来对国家电网的安全也存在着隐患,于是,冰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便大大地减缓和减少了以上问题;②能使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减少;冰蓄冷空调系统按运行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蓄冷模式,另一类是部分蓄冷模式。

对于第一类,通俗地说就是建筑的所有冷负荷(注:蓄冰装置是无法作为热源使用的)全由蓄冰装置承担,而制冷机组(通常是双工况制冷机组)只扮演为蓄冰装置充冷制冰的角色,在空调系统运行的时候,制冷机组处于停机状态,而蓄冰装置则全时段运行,为用户提供冷量。

对于第二类,也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运行方式,即蓄冰装置只承担建筑冷负荷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由制冷机组(双工况)承担。

因此,由上述可知,不论哪种运行方式,蓄冰装置总是要承担一部分冷负荷的,我们所说的减少了制冷主机的装机容量,实质上就是蓄冰装置承担了制冷机组本应该要承担的一部分负荷,这部分负荷值的大小也就是蓄冰装置的蓄冷量大小;③目前各地供电部门对用电限制较严,征收的额外费用也名目繁多,建筑业主与用户的经济负担较重,还常常受到限电、拉闸停电种种束缚。

若发展冰蓄冷空调技术,就能较好的缓解空调用电与城市用电供应能力的矛盾;④由于采用了冰蓄冷与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相结合的技术,在初投资费用方面,既可减少空调处理设备、输配设备的大小,输送管网的粗细,还可减少机房管井的占用面积,压低建筑层高,从而不但可节省空调的初投资费用,而且还可降低建筑造价;在运行费用方面,由于送风温度低,风机、水泵的输配功率大幅度降低,制冷空调系统的整体能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分时电价的优惠,从而使建筑业主与用户支付比常规空调更少的运行费用;⑤由于采用了低温大温差供冷送风,使空调处理与输送过程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有利于抑止细菌、病菌的繁殖;较低的室内温度,可进一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与热舒适水平。

目前采用蓄冷技术的优缺点2001.12.26

目前采用蓄冷技术的优缺点2001.12.26

目前采用蓄冷技术的优缺点
一、蓄冷技术的优点如下:
1.1有利于平衡用电高峰,移峰填谷。

制冷机在晚间用电低谷时运行,蓄冷。

白天用电高峰时,用蓄冷的冷量来供应部分或全部空调负荷。

从而少开或不开制冷机。

降低由于峰谷电价差异而节约电费。

1.2、可以减少制冷机装机容量,减少投资设备。

由于单位时间内用电量减少,相应的输配电设施,例如:变压器、开关箱、配电线可减小。

1.3、可以避免制冷机在低负荷或部分负荷下运行,使效率提高。

1.4、可以在夜间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运行,从而获得较低的冷凝温度。

1.5、蓄冷系统可降低供水温度,提高供回水温差,采用大温差,小流量,同时降低送风温度,使泵和风机耗电减少。

1.6、调节和平衡空调负荷,制冷机开启次数减少,运行状态平稳,减少故障机会。

二、蓄冷技术的缺点:
2.1增加蓄冷设备及相应的管路系统,系统复杂,给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初投资可能有所增加。

2.2因蓄冷时,制冷机蒸发温度较低,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小。

蓄冷系统及设备在蓄冷过程中有冷量损失,因此得到相同制冷量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对于蓄冷空调,须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再确定。

蓄冷空调一般用于空调负荷全天极不均匀,峰谷相差很大,或使用空调时间短,且短时负荷很大的场合,或负荷变化大,需减少高峰用电量,平衡峰谷负荷的场所。

水蓄冷技术概述

水蓄冷技术概述
最适合自然分层的蓄水罐的形状为直立的平底圆柱体。与立方体或长方体蓄水罐相比,圆柱 体在同样的容量下,蓄冷罐的面积容量比最低,热损失就越小,单位冷量的基建投资就越低。
精品课件
8
散流器/布水器的形式
精品课件
9
蓄冷罐的设计要素
蓄冷罐的容积V的计算公式为:
V=3600*Q/Δt*ρ*Cp*FOM*av 其中除ρ蓄冷水密度(1000kg/m3)、Cp冷水比热容(4.18kJ/kg*℃)为定值外, 其余均为直接影响蓄冷罐最终容积的变量,如Q蓄冷量(RT)、Δt放冷回水 温度与蓄冷进水温度间的温差、FOM蓄冷罐保温效率、av蓄冷罐容积效率。
精品课件
10
板式换热器的使用
由上一页的计算公式可推算得知,当蓄冷罐一定时,蓄冷量与放冷回水温度与蓄 冷进水温度间的温差成正比关系,而采用板式换热器需要一、二次侧保证一定的 温差用于换热,假设换热器需要温差1℃,那在蓄冷罐温差普遍只有6~7℃的现状 下,蓄冷量将减少约14%;
使用板式换热器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保证水质,但开式蓄冷罐的水质也有其他办法 可以解决,因此,建议无需为了水质问题在蓄冷系统配置板式换热器;
至于如果采用地下水池式冷槽必须使用板式换热器的,或者北方使用了免费冷源 的机房已经使用了板式换热器的,则无需讨论。
精品课件
11
开式蓄冷罐的水质保障措施
开式蓄冷水罐虽然与大气接触,但只通过一透气口,与罐外空气接触面很 小,冷冻水中的含氧量变化很小,加上水罐水体量相对于原空调系统的水 量来讲大得多,只要保证初始补水水质合格,以后的水质更容易保持;
精品课件
2
实施水蓄冷的基本条件
精品课件
3
水蓄冷和冰蓄冷的对比
项目 蓄冷槽容积 冷机冷冻水出水温度 冷机耗电 蓄冷系统初投资 蓄冷冷源 设计及运行 制冷性能系数COP 其他用途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 . .八、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水蓄冷冰蓄冷冰蓄冷需要的双工况制冷机组价格高,装机容量同等蓄冷量的水蓄冷系统造价约为冰大,增加了配电装置的费用,且冰槽的价格高,使造价用有乙二醇数量多,价格贵,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蓄冷的一半或更低。

均较复杂,因此总造价高。

蓄冷冰蓄冷工质的蒸发温度较低,制冷机组在蓄冰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 Cf 为 0.6 ~ 0.65 (制冰温度为水蓄冷的蒸发温度与常规空调相差不系统- 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下低大,且可采取并联供冷等方式使装机装机0.4 ~0.35 。

相同制冷量下,冰蓄冷的双工况制冷容量减小。

容量机组容量要大于常规空调工况机组。

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水蓄冷系统一冰蓄冷为降低造价,一般为 1/2 或1/3 削峰,节省移峰般设计为全削峰,节省电费大大多于电费少于水蓄冷系统。

量冰蓄冷系统。

用电属节能型空调,由于夜间蓄冷效率较属耗能型空调,制冰时效率下降达 30%,综合其夜量(系白天高,系统满负荷运行时间大幅增间制冷、满负荷运行时间大幅增加等因素后,其较统效加,扣除蓄冷损失等不利因素,较一一般常规空调多耗电20%左右。

率)般常规空调节电约 10%。

蓄冷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装置 7~11.6KW/M3。

由于冰蓄冷的有效容积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M3,约为水蓄冷的蓄较小,如果将安装蓄冰槽的房间用作的 4~5 倍,但因其有效容积小,实际二者蓄冷能力冷密蓄冷水池,加上消防水池,其蓄冷量近乎相当。

度与冰蓄冷基本一致。

相对较大,但因大温差蓄冷在一个蓄相对较小,但因蓄冷一般在多个蓄冷槽内实现,设蓄冷冷槽内完成全部蓄冷和放冷过程,占备间需留有检修通道及开盖距离,且冰槽内有乙二槽占用空间绝大部分是有效的蓄冷空间,醇及预留结冰时膨胀空间,故其有效空间只是实际用空部分具体已投运的项目表明,水蓄冷占用空间的一小部分。

间实际占用空间只略大于冰蓄冷。

蓄冷蓄冷水池冬季可兼作蓄热水池,对于装置热泵运行的系统特别有用,但此时不蓄冰槽没有此功能。

冰蓄冷优缺点

冰蓄冷优缺点

冰蓄冷系统优缺点简述1 冰蓄冷系统优点1) 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

2) 制冷主机容量减少,减少空调系统电力增容费和供配电设施费。

3) 利用电网峰谷荷电力差价,降低空调运行费用。

4) 电锅炉及其蓄热技术无污染、无噪声、安全可靠且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专人管理。

5) 冷冻水温度可降到1-4℃,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节省水、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能耗。

6) 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可有效防止中央空调综合症。

7) 具有应急冷〔热〕源,空调可靠性提高。

8) 冷(热)量全年一对一配置,能量利用率高。

2 冰蓄冷系统缺点1) 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其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大2) 蓄能装置要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

3) 制冷蓄冰时主机效率比在空调工况下运行低、电锅炉制热时效率有可能较热泵低。

4) 设计与调试相对复杂。

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缺点,主要优点:(1)利用低谷段电力,具有平衡峰谷用电负荷,缓解电力供应紧张;(2)冰水主机的容量减少,节省增容费用;(3)总用电设施容量减少,可减少基本电费支出;(4)利用低谷段电价的优惠可减少运行电费;(5)冰水温可低至1~4℃,减少空调设备风管的费用;(6)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容量减少;(7)电力高压侧及低压侧设备容量减少;(8)室内相对湿度低,冷却速度快,舒适性好;(9)制冷设备经常在设计工作点上平衡运行,效率高,机器损耗小;(10)充分利用24h有效时间,减少了能量的间歇耗损;(11)充分利用夜间气温变化,提高机组产冷量;(12)投资费用与常规空调相当,经济效益佳。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蓄冷池、水泵的输送能耗及增加蓄冷池等设备的冷量损失等。

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节省电费。

(2)节省电力设备费用与用电困扰。

(3)蓄冷空调效率高,具有节能效果。

(4)节省冷水设备费用。

(5)节省空调箱倒设备费用。

电制冷、冰蓄冷、水源热泵三种空调系统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一文对比总结!

电制冷、冰蓄冷、水源热泵三种空调系统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一文对比总结!

电制冷、冰蓄冷、水源热泵三种空调系统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一文对比总结!1.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

优点:① 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② 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③ 设备投资相对于其他系统少。

缺点:① 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地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② 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③ 所使用电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④ 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2003/2004年夏季就因此出现空调主机减半运行情况,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使用效果。

⑤ 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⑥ 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2.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

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的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 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韩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2 000美金,美国一次性奖励500美金等等。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

全国采用蓄能技术的空调系统大幅度增加,2001年10月举办APEC会议的10万㎡上海科技城,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13万㎡,广州大学城500万㎡等大型建筑采用的就是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的优缺点介绍

冰蓄冷的优缺点介绍

冰蓄冷的优缺点介绍冰蓄冷空调的原理和优缺点介绍一、冰蓄冷的技术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调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于蓄冷装置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由于充分应用了夜间低谷电力,由此使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在有夜间低谷电力费用的地区)降低。

在有夜间低谷电力费用的地区,冰蓄冷中央空调不仅为用户节约大量的运行费用,而且对电网具有卓越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应用电力蓄冷、蓄热作为节能降耗的十大措施之一。

二、冰蓄冷技术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优化空调系统:原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属于耗能型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通过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可将原系统进行优化,使空调运行过程更趋于合理。

2、降低运行电费:充分利用电价优惠政策,在夜间低电谷电价时段制冷,在高峰电价时段放冷使用,能够做到部分移峰,从而降低空调运行电费。

3、节省空调运行电量:a、由于充冷过程在夜间进行,夜间气温相比白天较低,制制冷单耗下降。

B、由于充冷时制冷机满负荷地高效运行,避免了正常供冷时难以避免的“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4、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运行的灵活性:b、然停电时,不需开主机,只需开供冷泵,因此,使用备用电源仍可维持空调供冷。

b、应紧张,供电部门对正常中央空调要限电使用,但在全国各地,蓄冷中央空调往往得到额外支持,不在限制范围。

c、行方式灵活,空调可按原有系统单独运行,也可与增加蓄冷系统结合运行。

三、冰蓄冷技术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缺点:1、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其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大。

2、蓄冷装置要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而且增加了蓄冷设备费用。

3、制冷蓄冰时制冷主机的制冷效率要比在空调工况下低,其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COP)要下降。

4、与普通空调系统相比需增加水管和风管的保温费用。

5、设计与调试相对比较复杂,效能的完全发挥受环境影响较大。

蓄冷技术

蓄冷技术

圆形冰球制冷
• 冷介质封装在球形(蕊芯冰球、冰板)小 容器内,将许许多多小球密集放置在密封 钢制罐或开式冰槽内。运行时,低温载冷 剂在球外空隙流动,带走热量,使球内冷 介质结冰。融冰时,来自空调系统的高温 载冷剂流过蓄冰罐中的蓄冰单元间隙进行 融冰取冷。 • 目前应用普遍的是圆形冰球(PE外壳)和 蕊芯冰球(金属外壳)式系统。
蓄冰装置的分类
• 1、 按是否使用载冷剂可分为制冷剂直接蒸发式 和载冷剂循环式。 • 2、 按结冰方式不同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 • 3、 按融冰方式不同分为内融冰、外融冰、内外 同时融冰。 • 4、 按制冷剂流程不同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 • 5、 按蓄冰形式不同分为不完全冰结式、完全冰 结式、制冰滑落式、封装容器式(包括冰球式) 、冰泥式。
水蓄冷优点
• • • • • 投资小,运行可靠,制冷效果好,技术要求低,维护费用少,还可实现大 温差送水和应急冷源,相对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大,调试复杂,推广难度较 大的情况来说,水蓄冷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 可以使用常规的冷水机组,也可以使用吸收式制冷机组。常规的主机、泵 、空调箱、配管等均能使用,设备的选择性和可用性范围广。 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可以通过不增加制冷机组容量而达到 增加供冷容量的目的。用于旧系统改造也十分方便,只需要曾设蓄冷槽, 原有的设备仍然可用,所增加费用不多。 蓄冷、放冷运行时冷媒水温度相近,冷水机组在这两种运行工况下均能维 持额定容量和效率。 可以利用消防水池、原有蓄水设施或建筑物地下室等作为蓄冷槽,来降低 初投资。 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双重功能。水蓄冷系统更适宜于采用热泵系统的地区 ,可用于冬季蓄热、夏季蓄冷。这对提高蓄冷槽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经 济性。 其设备及控制方式与常规空调系统相似,技术要求低,维修方便,无需特 殊的技术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的优缺点简单说明:
一、水蓄冷
1.1、水蓄冷的优点
1.1.1、能使用常规冷水机组,制冷效率高
1.1.2、初投资低,可结合地下消防水池等作蓄冷器
1.1.3、可用作蓄冷和蓄热双用途
1.1.4、技术要求低,操作维修方便,适用于常规空调系统的扩容和改造
1.1.5、自控简单
1.1.6、压缩机型式可任选
1.2、水蓄冷的缺点
1.2.1、蓄冷密度低,蓄水池占地面积大,容积大、冷损大(10%-15%)
1.2.2、开启式水池,易受污染,管道易腐蚀
1.2.3、不易用于闭式水系统,输水能耗大
二、冰蓄冷
2.1、冰蓄冷的优点
2.1.1、蓄冷槽容积小、,冷损小(2%-3%)
2.1.2、水温低,可采用低温送风,节约水管、风管材料,水泵、风机能耗,降低噪声2.1.3、水温低,除湿能力强,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2.1.4、易实现闭式系统,水泵耗能小,不易污染
2.1.5、易实现产品定型化工厂生产
2.2、冰蓄冷的缺点
2.2.1、制冷机COP下降20%-40%,冷量下降20%-38%左右
2.2.2、运行控制要求高,投资较大
2.2.3、保温要求高
2.2.4、压缩机使用有限制,常用螺杆式、往复式
三、共晶盐蓄冷
3.1、共晶盐蓄冷的优点
3.1.1、主机效率高,接近常规冷水机组的效率
3.1.2、易用于现有的空调系统,尤适用于常规空调改造和扩容
3.1.3、管线无冻结问题
3.1.4、蓄冷能力在水与冰之间
3.1.5、压缩机型式可任选
3.1.6、运行和储冷可同时进行
3.2、共晶盐蓄冷的缺点
3.2.1、蓄冷材料价格高,寿命短
3.2.2、系统复杂,控制要求高
3.2.3、相变温度为8.3℃,冷冻水须进一步降温后才能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