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309c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2.png)
增加鱼塘换水量
通过换水将污染物浓度降低,改善水质。
投放水质改良剂
使用适当的水质改良剂可以改善水质,促进 鱼塘生态平衡。
污染源控制
调查污染源
对鱼塘周边的污染源进行 调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切断污染源
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防 止污染物继续进入鱼塘。
清理鱼塘底泥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减少 底泥中污染物的含量。
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鱼塘的日常管理,保 持鱼塘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质恢复计划
制定水质恢复目标
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制 定合适的水质恢复目标。
实施水质恢复措施
采取多种措施,如增加换 水量、投放生物制剂等, 改善鱼塘水质。
监测水质变化
持续改进
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检测, 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 调整恢复计划。
根据水质恢复情况,不断 调整和改进恢复计划,确 保鱼塘水质的长期稳定。
使用化学药剂杀灭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菌, 防止疾病传播。
02 调节PH值
通过投放酸、碱或缓冲剂调节水体的酸碱度,维 持水质的稳定。
03 除氨氮
使用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降低 水质污染。
生物调控
生态养殖
生物操纵
利用不同种类鱼、虾、贝等水生生物 的共生关系,通过合理搭配和养殖结 构调整,实现水质的自然净化。
案例二
某养殖户盲目使用化学药剂调节鱼塘水质,导致 水体中药物残留超标,不仅影响了鱼类的生长, 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危害。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
经验教训
定期检测鱼塘水质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生物和化学方法调控鱼塘水质, 避免滥用化学药剂;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
改进建议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质监测与调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质监测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059e90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b.png)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场水质监测与调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场水质的监测与调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水质良好不仅能够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还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监测与调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养殖场水质监测养殖场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了解水质的状况,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浊度等指标符合养殖生物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监测的指标和频率也各有差异。
下面将分别从水质指标和监测频率两方面展开论述。
1. 水质指标(1)溶解氧:溶解氧是养殖水体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溶解氧在6-8mg/L之间符合养殖生物的需求。
如监测发现溶解氧过低,可以通过增氧设备或增加水体的氧气液化程度进行调节。
(2)温度:温度是影响养殖生物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温度的要求也各有差异。
如监测发现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增设散热设备或加热设备进行调节。
(3)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对于养殖场的水质调控非常重要。
不同种类的养殖生物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在6.5-8.5之间的PH值比较适宜养殖生物的生长。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PH值异常的水体,可以通过调整饲料配方或添加调节剂等方法进行调控。
2. 监测频率(1)日常监测:养殖场应每日对水质进行监测,记录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
对于养殖规模较大或特殊情况下的养殖场,可以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定期监测:除日常监测外,养殖场还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水体的状况。
一般建议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水质监测,包括各项指标的测量和记录,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养殖场水质调控在养殖场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针对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保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从水体营养盐控制、养殖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1a7406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0.png)
鱼塘水产养殖技术水质调控
首先,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保持水体的稳定性。
水体的稳定性是指水质参数的稳定性,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
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对鱼类的压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水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调节来保持。
其次,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需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以及养殖池周围的污水等都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水体的曝气量,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使用过滤器和生物滤清器来净化水质。
此外,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很容易繁殖,如细菌、寄生虫等会对鱼类产生威胁。
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如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最后,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还需要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呼吸等功能。
因此需要使用过滤器和澄清剂等方法进行去除。
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活性炭、陶瓷过滤器、布袋过滤器等,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
总之,鱼塘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保持水体的稳定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控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方法进行调控。
只有保证水质的优良,才能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繁殖,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6a49b2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f.png)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于保障人类食物需求、提供饲料需求以及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两个方面来探讨鱼类养殖中的相关问题。
一、水质管理1.监测水质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监测水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水质监测可通过测试水中的溶解氧、氨氮、pH值、温度等参数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的变化,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来维护水质的稳定。
2.保持水体清洁保持水体的清洁是鱼类养殖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定期清理养殖池或鱼塘中的污垢和残饵物,避免过多的废物积聚,影响水质的稳定。
此外,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积累,维持水质的清洁度。
3.合理投喂鱼类的投喂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量的饲料会造成饲料残渣的积累,增加水质的污染。
因此,投喂鱼类时应根据鱼类的需要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的用量和投喂的频率,以减少过剩饲料对水体的影响。
二、水体调控1.调控水温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鱼类的适宜水温不同,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特性来调控水温。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促进其健康生长。
2.调控水质pH值水质的pH值对于鱼类的养殖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pH值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鱼类的需求来调控水质的pH 值。
保持适宜的pH值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提供充足氧气充足的溶解氧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鱼类养殖中,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的摄入量,安装氧气增氧设备等方式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
结语鱼类养殖中的养殖水质与水体调控是确保养殖过程稳定和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水质管理和水体调控都需要科学的监测和合理操作,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848548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b.png)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监测与调控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养殖渔业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养殖活动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质、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与调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质监测的必要性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监测是判断水体是否适宜养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温度、氨氮、pH值等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养殖适宜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调整。
良好的水质监测可以确保养殖场的健康运营,降低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
二、水质监测指标与方法1. 溶解氧监测溶解氧是水体中重要的氧气指标之一,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影响。
过低的溶解氧含量会导致养殖物体窒息而死亡。
采用溶解氧仪、溶解氧传感器等专业设备可以对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行精确监测。
合理监测溶解氧含量,在必要时进行增氧处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果。
2. 温度监测温度是水质中的基本指标之一,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代谢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促进产仔和饲料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效益。
温度监测可以借助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确保水质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3. 氨氮监测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养殖底泥和养殖废水。
高浓度的氨氮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华爆发等问题。
通过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及时发现过高的氨氮浓度,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控。
4. pH值监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pH值能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增强养殖物种的抗病能力。
通过pH测定仪等设备进行pH值监测,可以及时调整酸碱度,维持水体稳定。
三、水质调控的方法与措施1. 水质调控剂的使用针对不同的水质问题,可以选择合适的水质调控剂。
例如,针对高氨氮,可使用硫酸铜、硝态氮等处理剂进行调控;针对高氮磷比例,可使用草鱼等底栖动物进行生物调控。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1(精)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1(精)](https://img.taocdn.com/s3/m/83e35300a76e58fafab0033c.png)
中心圆筛藻
旋链角毛藻.
系带舟形藻
三角藻
颗粒直链藻.
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生活在此水色中的养殖 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泽,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 这种水色是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Page 11
水质分析技术
不良水色
主要是一些鞭毛藻类(如裸藻、隐藻等)形成。主要原因是 投饵量过大,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发黑。这种水色底质 恶化,极易发生水变而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和氨氮、亚硝 酸盐中毒。此类水色不适宜水产养殖,必须处理。
水质分析技术
4、DO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 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 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 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 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应用情况
适合过去粗放型养殖 适用生产实践中现场快速检 测,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易保存 一般只在研究所、大专院校 实验室、渔业水产所等部门 应用 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水质检测。 测定仪有:PH计 溶氧、氨氮、硬度测定仪
化学法
电极法
多参数水 能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仪器自行处理数据,造作界面简单、 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仪器 质分析仪 结果直观,稳定可靠
水质分析技术
水温变化类型:
季节性变化:即水温随着四季气温 而变化。 气候性变化:即因晴天、阴天、雨 天大风降温等出现水温变化。 昼夜性变化:即水温在白天随光照 加强而升温,晚上无光照会逐渐降 温。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fbe4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7.png)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与监测方法一、引言水产养殖是农业和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控制水质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指标以及常用的监测方法。
二、水质指标1. pH值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程度的指标。
在水产养殖中,pH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一般来说,适宜的pH值范围是6.5-9。
当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导致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和贝类出现生理问题。
2. 溶氧量溶氧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对于水生生物,氧气是必需的。
过低的溶氧量会影响鱼类的养殖效果,甚至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因此,维持水体中的溶氧量在适宜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
3. 温度水温是水体中的温度,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适宜的水温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食欲。
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水产养殖品种来控制水温。
4. 水体浊度水体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浓度。
过高的水体浊度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减少光照的穿透力,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要定期监测水体的浊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三、水质监测方法1. 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分析和实地监测。
采样分析是通过采集水样,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以获得水质指标的具体数值。
实地监测则是利用专业的水质监测设备在养殖场地直接监测水质指标。
2. 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水质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或移动设备上,供养殖人员进行及时监测和管理。
四、总结水质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监测和控制水质指标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水质指标和监测方法,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0d544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7.png)
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鱼塘水质调控是养殖管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水质是保障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
为了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优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措施:1.鱼塘水的源头调控鱼塘水的源头主要是来自自然的水源、做为养殖鱼塘的用水。
在选择水源时,应选择水质较好、富含氧气的源头。
同时,定期检测水源的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水源的质量。
2.鱼塘水质监测定期对鱼塘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监测项目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3.鱼塘水质调节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
例如,如果水温过高,可以增加水体的曝气设备,提高溶解氧含量;如果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可以用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调节;如果氨氮含量超标,可以加大换水量,或者添加纤维素化合物等,以促进水中氨氮的降解。
4.鱼塘水体氧气供应水中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鱼塘水体中的氧气供应。
可以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鱼塘水体的氧气含量。
此外,可以加强水体的循环,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促进氧气的溶解。
5.加强底质管理鱼塘的底质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积聚的底泥会带来不利于鱼类生长的有毒物质,并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因此,要定期清除底泥,保持鱼塘底质的洁净。
6.控制饲料投放量过量的饲料投放会导致过度营养,使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升高。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要合理控制投放量,以免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7.种植水生植物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过多养分,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并能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提供鱼类的避风和栖息地。
总之,养殖鱼塘水质调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调节,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优质。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达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
![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e694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a.png)
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水质是养鱼场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养鱼场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方法,以确保水体中的氧气、温度、酸碱度和污染物等指标处于良好状态,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养鱼场的水质监测与调节方法。
一、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养鱼场的水质监测是保证鱼类生长环境良好的关键。
水质监测可以帮助饲养员及时了解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温度、PH值、溶解度等指标,以及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及时采取调节措施,防止水质污染和鱼类生长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二、水质监测指标及方法1. 氧气含量监测氧气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气体,养鱼场需要监测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溶解氧测定仪和电子溶解氧仪。
定期进行水样采集,使用仪器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分级。
2. 温度监测水体温度对鱼类的生长和新陈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提高鱼类的饲养效果。
因此,养鱼场需要对水温进行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是使用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等设备,在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测定水温,并记录、分析监测结果,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3. PH值监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对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有着较大影响。
养鱼场需要定期监测水体中的PH值,确保其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通常可以使用PH测试仪或PH试纸进行监测,取样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调整措施,调节水体的酸碱度。
4. 溶解度监测水体中的溶解度是指水体中溶解气体或溶解固体的含量,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饲养员需要监测水体中的溶解度,特别是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使用溶解度测试仪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维持溶解度在适宜水平。
三、水质调节方法1. 氧气供应调节当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时,可通过增加氧气供应的方式进行调节。
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曝气设备,增加氧气进入水体中,或使用氧气增氧剂等。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可用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可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5b1ca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5.png)
通过使用除藻剂、增加换水次数、使用生物过滤器等方法 控制藻类数量。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 处理问题,保持鱼塘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04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大型养殖场的鱼塘水质调控
总结词
科学管理、定期检测、及时调控
详细描述
该养殖场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定期对鱼塘水质进行检测,包括pH值、氨氮、溶解氧等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如加注新水、使用生物制剂等,确保鱼塘水质的稳定和良 好。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 方法
目录
• 鱼塘水质检测 • 水质调控方法 • 常见问题及处理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鱼塘水质检测
检测指标
pH值
检测水质的酸碱度,维持水质的酸碱平衡。
氨氮、亚硝酸盐
检测水中的有害物质,预防鱼类中毒。
溶解氧
检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鱼类正常呼 吸。
透明度
检测水质的清澈度,反映水中的悬浮物和 浮游生物状况。
水质检测是评估和改善鱼塘水质的重要手段,通 02 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
措施。
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鱼塘水质状况会有所变 03 化,需要加强日常巡查和监测,及时调整养殖管
理措施。
建议
合理施肥和投饵
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和养殖鱼类需 求,合理施肥和投饵,避免过量 投入引起水质恶化。
增加水体溶解氧
通过合理配置增氧设备,增加水 体溶解氧含量,保证鱼类正常生 长所需。
及时处理污染物
发现污染物超标时,应及时采取 措施,如换水、清理底泥等,以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建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质检测, 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 亚硝酸盐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 水质状况。
池塘水质鉴别与调控实用技术
![池塘水质鉴别与调控实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bf9f12f87c24028915fc394.png)
1 . 控 制 指 标
夏季池塘 中较好的水 应呈现黄褐色或油绿色 ,混 浊度 较 小,透 明度一般 为 2 5  ̄4 0 厘米 。水 中浮游植 物 的种类 以绿藻、 甲藻、硅 藻等 为主,浮游植物 的生 物量 在 2 0 毫 克/ 升 以上 ( 没有测量 设备 时可将 手放入 水 中搅 动 ,能感 到手边 的水呈 豆绿 色 ,手伸入 水 中
2 0 厘 米左右处弯 曲五指 时 ,五指若 隐若现) 。浮游动 物 的种类 以轮虫 占优 势 、枝角类和 桡足类次之 为好 。 在池塘边角处可看到绿色或黄绿 色的浮膜 ,表 明水 的
肥度较为合适 。
2 . 瘦 水
息,水体 中有许多死亡藻类 。
2 . 调 控 措 施
瘦水 水质清 而淡 ,透 明度 在 5 0 厘米 以上 ,浮游
植 物 的生 物 量 在 2 0 毫克/ 升 以下 。
3 . 不好 的 水
p H 值 过高时,可采用换水或每亩施用醋酸 5 0 0 毫 升等措施 降低 p H 值 ;p H 值过低 时 ,可采 用全池 泼洒
生石灰 的措 施提高 水体 p H 值 ,每亩用 量 1 0 ~l 5 千 克
池塘水质变差时 ,常呈现 以下三种颜色:① 暗绿 色 :天热 时水 中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的浮膜,这种水 以团藻 、裸 藻较 多 。② 灰蓝 色 :透 明度 低 、混浊 度 大,水 中颤藻类较 多。③蓝绿色 :透 明度低、混浊度
堕鎏l 旦 塑 堡
中亚硝酸盐 的含量 ,但 并不 能消除亚硝酸盐 。可在施 用亚 硝酸 盐螯合 降解 物质 3 ~5 小时后 ,施 用硝 化细 菌 ,但硝化细菌 的繁 殖速度 相对较慢 ,一般在使用后 1 2 0 小时才 能达 到繁殖 高峰 。使 用硝化细菌 后 ,隔半 天到一天 的时 间用沸石粉 ,效果会更好 。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166bd226fff705cc170a32.png)
鱼类缺氧浮头,影响鱼类活动与生长。 鱼类缺氧浮头,影响鱼类活动与生长。 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益降低, 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益降低,免疫力 下降,易引起鱼病的爆发与流行。 下降,易引起鱼病的爆发与流行。
5-8mg/L
水中溶氧充足, 水中溶氧充足,有利于鱼类的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与生长。 与生长。
1、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 、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 促使水体交换,避免氧债的形成; 、 促使水体交换,避免氧债的形成;2、 保持鱼塘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保持鱼塘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氨氮的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 (2)氨氮的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被 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PH越高,毒性越大。 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 越高,毒性越大。 越高
7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5、亚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当氧 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 时 造成损害; 造成损害; 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 达到 时 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 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 含量高于 时 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 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d467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5.png)
物理调控
01
02
03
调节水深
保持水深适宜,有利于水 体流动和氧气供应,促进 鱼类生长。
增加曝气设备
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 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
定期换水
定期更换鱼塘水体,排出 老水,注入新水,以保持 水质清新。
化学调控
调节PH值
通过投放酸碱调节剂,将PH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适应病原微生物提供滋生 环境,导致鱼病发生。
有毒物质
过量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生理 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易受病 原微生物侵袭。
提高养殖效益
生长速度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 度,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
产量和品质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鱼产量和品质 ,增加养殖效益。
03
水质调控方法
每周检测
氨氮、硫化物、透明度。
02
水质调控的重要性
影响鱼类生长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呼吸的重要物质,缺乏溶解氧会影响鱼类的 生长速度和生存率。
pH值
适宜的pH值范围是鱼类生长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鱼 类造成不利影响。
氨氮和硫化物
过量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导致鱼类中毒,影响其生长和生存。
预防鱼病
氨氮、硫化物
过量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对鱼类 造成毒害。
水温
影响鱼类的代谢和生长速度。
检测方法
pH试纸或pH计:适用于 快速检测pH值。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氨 氮、硫化物等化学物质。
溶解氧检测仪:可测量水 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透明度计:直接测量水体 的透明度。
检测频率与时间
每日检测
pH值、溶解氧、水温。
案例名称
某农业合作社鱼塘生态养殖
鱼塘水质管理制度
![鱼塘水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477b6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d.png)
鱼塘水质管理制度一、前言鱼塘是养殖鱼类的重要场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为了保证鱼塘水质的良好状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鱼塘水质管理制度展开讨论,从水质监测、水质改善、养殖管理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二、水质监测1、水质监测设备的安装为了对鱼塘水质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必须配置一套完善的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仪器(如PH值计、溶解氧计、浊度计等)、水质采样瓶、电池或太阳能充电设备等。
安装这些设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以便能够全面、均匀地监测鱼塘的水质情况。
2、定期水质监测鱼塘水质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深浅水塘和不同的水产种类会有所差异。
但至少应每周进行一次水质监测,以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水质监测报告每一次的水质监测都应有相应的监测报告,并且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析与存档。
监测报告中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项目数据、分析结论等内容,以便于日后的查询与比较。
三、水质改善1、保持鱼塘的通风良好通风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通风能够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水体循环,降低水质污染。
因此,在养鱼过程中,应该确保鱼塘的通风良好。
2、合理排泄废水养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该进行合理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鱼塘中。
一般采取人工处理或者设置生物滤池等方式来处理废水,以减少对鱼塘水质的影响。
3、定期清洁鱼塘鱼塘水面的漂浮物、底泥等杂物会影响鱼塘水质,因此应该定期进行清洁。
定期清理鱼塘的杂物,可有效提高水质的透明度,降低水质污染。
四、养殖管理1、控制鱼苗投放量鱼苗的投放量应该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和水质状态来确定,不宜过多过少。
当鱼苗数量过多时,会造成水质污染和饵料的浪费;而鱼苗数量过少时,将会降低养殖效益。
2、合理投喂饵料合理的饲料投喂可以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但是过量的喂食会导致饵料残留,增加水质污染的风险。
因此,应该在确定投喂量的前提下定期投喂,并注意观察饵料的情况。
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
![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73970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b.png)
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鱼类养殖是一项古老而且广泛应用的农业养殖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良好调节是确保鱼类健康成长和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疾病发生率。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帮助养殖业者提高养殖效益。
1. 水质测试与监测准确了解水质情况是制定合理调节方案的前提。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水质测试与监测。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含量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2. 水质调节剂的应用水质调节剂是改善鱼塘水质的有效手段。
常用的水质调节剂有石灰、硫酸铜、过氧化物等。
石灰可以提高水质的碱度,调节pH值,防止水中酸性物质过多。
硫酸铜可以用来降低水质中的氨氮含量,防止毒性氨的积累。
过氧化物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鱼类的呼吸空间。
然而,在使用水质调节剂时,应坚持适量使用,避免剂量过大导致水质过度变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状况。
3. 水体保洁与通风保持鱼塘水体的清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理鱼塘底部的淤泥,可以减少废物的降解,防止有害气体的产生。
定期清理鱼塘周围的杂草和堆积物也有助于减少病原菌和寄生虫的繁殖。
同时,合理设计鱼塘通风系统,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提升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提供优质生长环境。
4. 生态养殖与植物修复生态养殖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
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与其他生物的协同生长有助于维持水质的稳定。
例如,可以引入草食性鱼类,利用其食性特点来防止水中藻类的过度繁殖。
此外,适当引入水草等植物也有助于水体的净化和氧气的增加,提高养殖环境的质量。
5. 饲料与喂养管理合理饲喂是确保鱼类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过度喂养不仅浪费饲料,还会导致鱼类消化不良,增加饵料残留物对水质的污染。
因此,要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和水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喂,避免过量喂养。
总结起来,鱼类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是鱼类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的关键。
通过水质测试与监测,应用适量的水质调节剂,保洁与通风、生态养殖与植物修复以及合理饲喂管理,可以提高水质质量,促进鱼类的健康成长。
鱼塘水质判别方法与调节措施
![鱼塘水质判别方法与调节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0f0f3e3f8c75fbfc77db2ff.png)
好水质的最简单有效 的方 法。春季保持 浅水位 , 有利于提高水温 , 促进 浮游 生物
生长 ; 夏、 秋季随着气 温的升高 和鱼体 的 长大而逐步加深水位 ,以扩大鱼类生 活 空间 、 延长其生长期 。 定期 注入新鲜 水可 以增加池水溶氧 和营养盐类 、冲淡代谢 毒物的累积浓度 、 延缓池水老化的进程。 通常每 隔 l O 一 1 5天 注水 1 次, 每次注水 1 0 — 2 0 e a;在 夏季每 隔 2 r 0 — 3 0天 换水 1 次, 每次换水 3 0 %左右 ; 在 发生泛塘 时 , 紧急注入新鲜水是最实 际 、最有效 的办 法; 在池水恶化时 , 及 时换水也是一个改
环境 , 应注意保持 。
4 . 看水华。 水华 的发生 , 不仅需要有 充足的营养 和适宜的地理化条件 ,同时
还受 到水 体 中微生物 等 因素 的综合 影 响, 微生物是水华 的诱导 因素 , 它可 以促
进 水华产生 。养殖池 水有一定水华的属 于肥水 , 对鲢 、 鳙、 罗非鱼生长有利 。 但这
量p H值 最 简单 的 是使 用 石蕊 试 纸 检
测 ,方法是将一张试 纸 一般上 风处
水色淡 , 下风处水 色浓 , 上午水色淡 , 下 午水色浓 , 主要有以下 2 种: 一是黄绿色 水或鲜绿色水。这样颜色 的池水中以绿 藻为主 , 如球藻 、 新朋藻 、 多芒藻等 。 一般 情况下 , 生长绿藻的水 体颜 色呈黄绿色 , 绿藻繁殖较 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
池水过瘦 。养殖鱼类 因生活习性和食性 不 同, 对水质 的要求也有所不 同, 青、 草、 鳊适应 于较消瘦 的池水 , 而鲢、 鳙、 罗非 鱼适应于肥水。 3 . 看水 色。 不好的水色主要有 以下 3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be1b140740be1e650e9ad0.png)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与调节方法摘要介绍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辨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水质的调节方法,以期提高池塘养殖水平。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辨别;调节1 水质的辨别直观上,水质好坏往往可通过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
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一个综合反映,是质的表现,而透明度是量的表现。
养鱼水质总的要求是“肥、活、嫩、爽”。
辨别养鱼水质的好坏,可以用仪器化验测定,也可以用经验判断,通常通过以下6个方面进行判断。
1.1 pH值鱼类安全pH值范围是6~9,最适pH值为7.0~8.5。
pH值高于8时,氨离子转变成氨气,造成鱼类中毒;pH值低于6时,90%以上水体硫化物转化成硫化氢,也可造成鱼类中毒;pH值低于6.5时,虾蟹类血液中的pH值也随之降低,尽管水体中氧气和食物较丰富,但仍会出现浮头、饥饿等现象。
1.2 透明度水体透明度反应水体的肥瘦,正常情况下,透明度30 cm左右,水体肥;<20 cm,太肥;>40 cm,瘦。
1.3 水色鱼池随施用肥料品种与季节而呈不同的水色。
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
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透明度高。
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较多;灰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蓝藻较多;蓝绿色:天热时水面有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
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
肥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 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是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适合养鱼。
1.4 水华有一定水华的池水属于肥水,对鲢鳙、白鲫、罗非鱼生长有利,但这样的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会导致藻类死亡且鱼类易出现浮头,严重时泛池死鱼。
因此,在池塘养殖水质管理中需要控制水华的大量出现[7-8]。
1.5 池塘下风处的油膜下风处的油膜同样可以反应水体的肥、瘦。
油膜多,且颜色呈现日变化(早红晚绿)表明水体较肥,如果油膜是一层长期不散的铁锈色,则表明水体瘦而老,必须换注新水并增加投饵施肥。
水质调节及管理—— 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
![水质调节及管理—— 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a9042d2f60ddccdb38a002.png)
• 叶轮式增氧机
叶轮式增氧机工作状态
浮水式增氧泵
浮水式增氧泵工作状态罗茨鼓风 Nhomakorabea充气增氧
水车式增氧机
增氧机的使用
• 合理使用增氧机才能起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 增氧机的使用原则 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半 夜开;傍晚不开,浮头开。 • 增氧机运转时间的原则 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 气炎热,池塘面积大开机时间长,天气凉 爽,鱼池面积小开机时间短;浮头严重开 机时间长,轻浮头开机时间短。日出后就 可以停开。
二、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 (六) 透明度 一般肥水池塘透明度在25~40厘米之间,水 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较多,水色较好,有 利于鲢鳙鱼等的生长。透明度小于25厘米或 大于40厘米,表示池水过肥或较瘦。前者水 色往往呈灰蓝色或较浓的黄色,水中鱼类不 易消化的浮游植物过多,属于“老水”;后 者则浮游生物、有机碎屑较少。这种情况均 不利于鲢、鳙鱼的生长。
春浅、夏勤、冬满塘。
思考题
• 各种水质指标的要求及与水产养殖品种之 间的关系,如何应用和调节?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二、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 (六) 透明度的调节方法
通过换水、施肥可以调节池水的透明度。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二、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 (七) 水温
鲤科鱼类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0~32℃。
水温变化的特点:日变化、年变化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二、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 (七) 水温的调节方法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三) • PH值的调节方法
PH>9时:用明矾、滑石粉、磷肥调节、有 机酸 • PH<7时:用生石灰调节。
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二、水质指标的监测与解决方案 (二) 溶氧( DO ) •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 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1mg/L以下出现缺 氧,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 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 •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 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 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 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mg/L
19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谢谢大家!
20
7、硫化氢的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硫化氢快速分析盒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调控
测量结果 <0.1mg/L 0.1-0.2mg/L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表明硫化氢含量较低,不需处理 对鱼有轻微影响。可通过增氧、改善底质等措施调控。调控措施:1、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加速底质还原物的氧化;2、定期泼洒水质改良 剂,如:过氧化钙粉改善池塘生态环境; 水质恶化、发黑、发臭,可引起硫化氢中毒,导致鱼类死亡。调控 措施:1、向水体中施氧化铁剂,双氧水等氧化剂;2、换水,同时 开动增氧机;3、彻底清塘,清除池塘底部杂物及多余的淤泥。
30 ㎝左右 水体肥度适中,不需调控。 >40 ㎝
水体太瘦,需要降低透明度。调控措施:1、施混合追肥。氮磷释放比 例2:1为好,炎热季节单一用磷肥即可(注意不可和生石灰碱性物质仪 一起施用)。2、使用动物粪便肥水,动物粪便最好选择发酵后的粪便。 3、施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
15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6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4、氨氮
(1)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2mg/L, 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
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 分子氨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 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 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罗非鱼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体中的氨氮在0.2-0.8毫克/升之间, 但最高不要超过1毫克/升。 (2)氨氮的主要是由水生动物粪便、残饵、动植物尸体被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熊小东
2011年3月21日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主要内容
鱼塘水质主要指标 水质检测与调控方法
2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一、鱼塘主要水质指标
PH
温度 溶氧
氨氮
亚硝酸盐氮
水质
透明度 水色
浮游生物
硫化物
3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1、温度
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 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可分为以下三类:
4、PH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试纸、试剂盒比色法
酸性水体产生原因:酸性土质、酸雨、有机质的分解,酸性环境中藻类、浮 游动物等生物量很少,鱼摄食偏少。 碱性水体产生原因:养殖中后期投料量多、盐碱地。
PH测量结果与调控:
PH测量结果 形成原因及危害
酸中毒:体色明显发白,透明 度明显降低,水体有许多死藻
正常范围,稍有偏低 比较适宜的范围 碱中毒:受刺激狂游,鳃丝腐 烂,水体有许多死藻
4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2、PH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 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 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 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7 ~ 8.5。 PH值小于6.5时,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 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 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 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0.5mg/L
17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6、亚硝酸盐氮的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亚硝酸盐氮快速分析盒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调控
测量结果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含量低,适应鱼类摄食生长,不需处理
<0.05mg/L
0.05-0.1mg/L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可采取预防措施: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0.1-0.5mg/L
1、温度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水下温度计 水温测量结果与调控:
水温测量结果 上层水温高 底层水温低 温度相差5℃ 对养殖的不良影响
由于上下水层温差大、密度差也大、 形成分层现场,夏秋季形成分层后, 使上下水层不能对流,底层形氧债, 遇阵雨或夜间气温快速下降时,上下 水层急剧对流,从而引起全池缺氧, 导致鱼类死亡。
5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3、DO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 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 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 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 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2、溶氧的测定与调控
检测工具:便携式溶氧测定仪、DO试剂盒 溶氧的调控措施
DO测量结果 小于2mg/L 2-4mg/L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对鱼类活动的影响
鱼类严重缺氧浮头,如不立即采取增氧 措施会导致泛池。
调控措施
1、立即开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 2、全池泼洒化学增氧药物; 3、保持适宜的水深,以免影响上下水对流 1、立即开增氧机,同时加注新水; 2、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过氧化钙等。
价格教贵
11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专业水质检测: 专业技术人员用仪器在实验室中完成,成本高、时间长。 简易水质测试盒:方便、快速、准确、容易操作。 在池塘边就地检测水质的一些关键指标,及时掌握水 质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保证鱼类平安渡过养殖期。 一般主要检测PH、氨氮、亚硝酸盐氮、溶氧。
12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细菌分解所产生。水温、PH越高,毒性越大。
7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5、亚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稳定,当氧 气充足时,可以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对鱼毒性较低的硝酸盐, 但也可以在缺氧时转化为毒性较强的氨态氮。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 造成损害; 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 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 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调控措施
立即调节,上午用生石灰浆全塘泼 洒,20-30斤/亩。(调高一个PH值 1米1亩水深30斤生石灰)
可定期少量泼洒生石灰 不需要处理 1、立即调节,用醋酸500毫升/亩; 2、加注新水,调低PH;3、红糖
小于6 6-7 7-9 大于9
16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5、氨氮的检测与调控
检测工具:氨氮快速分析盒 养殖水体氨氮的调控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如:鲢、鳙、草、 鲤、团头鲂。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如:罗非鱼、淡水白鲳。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 20℃,最适温度为12~18℃,如:虹鳟 、大马哈鱼。 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 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应用情况
适合过去粗放型养殖 适用生产实践中现场快速检 测,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易保存 一般只在研究所、大专院校 实验室、渔业水产所等部门 应用 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水质检测。 测定仪有:PH计 溶氧、氨氮、硬度测定仪
化学法
电极法
多参数水 能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仪器自行处理数据,造作界面简单、 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仪器 质分析仪 结果直观,稳定可靠
鱼类缺氧浮头,影响鱼类活动与生长。
4-5mg/L
饵料系数上升,养殖效益降低,免疫力 下降,易引起鱼病的爆发与流行。
1、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使鱼水 层塘上中下对流交换;2、定期加注新水;
5-8mg/L
水中溶氧充足,有利于鱼类的摄食 与生长。
1、合理使用增氧机,中午开机搅水, 促使水体交换,避免氧债的形成;2、 保持鱼塘良好的日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调控方法
1、科学使用增氧机,消除水 体分层,避免形成氧债。 2、加注新水,使水体对流。
上层水温低 底层水温高
夏季雨后,气温急剧下降,形成上层 水温低,下层水温高,或在秋冬季节, 寒潮来领,气温大幅下降,导致低温 的上层水密度较大,形成上下水层快 速对流,上层水溶氧很快消耗,致使 整个鱼塘水体缺氧
13
测量结果 <0.2mg/L 0.2-0.5mg/L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质良好,不需处理 对鱼有轻微影响。处理措施:1、定期排出部分老水,更换新水;2、 微生物制剂改善:如光合细菌、EM菌;2、二氧化氯分解 表明水质恶化,鱼类食欲减退,抗病力下降,可能导致水产动物氨 中毒。处理措施:1、及时加注新水,防止中毒加注;2、泼洒沸石 粉,吸附池底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用量30-40斤/亩;3、合理投料、 施肥、每年清塘;4、合理使用增氧机,发挥增氧机搅水、曝气功 能,使水上下对流;
慢性中毒,表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处理措施:1、 使用沸石粉、聚合氯化铝或活性炭改善水质;2、泼洒食盐,20斤/亩; 3、开增氧机,氧化亚硝酸盐; 中毒症状继续增加,游泳无力,导致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急救措施: 加注新水同时增氧,全塘泼洒增氧剂。
>0.5mg/L
18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8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6、透明度
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左 右,水体透明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合鱼类生长。 养殖前期(150克以下)需通过施肥等方法控制水的透明 度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通过换水等方法控制透明 度为30-40厘米。
9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7、硫化氢
水体中的硫化氢主要是由于鱼塘底层缺氧,底泥有机 物经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产生,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 渔业水质要求: 鱼塘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0.1mg/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