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济学考研复习六大热点问题汇总篇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轻松备战考研是每个经济学爱好者追求深造的重要途径。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我们需要对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备战。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三个层面为大家进行知识点整理和提示。
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NP)、价格指数等。
重点关注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经济增长和经济循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
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如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同时,了解经济循环的原因、特征和周期性。
3. 货币和银行体系货币和银行体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关键内容。
掌握货币的定义、功能和供求关系,了解银行的角色和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4. 政府与经济政府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掌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了解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和影响。
5.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和贸易是宏观经济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熟悉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了解国际支付、汇率和关税等重要内容。
二、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1. 市场与供求关系市场和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了解市场的定义和特征,熟悉供求关系的变动和影响,掌握供求曲线、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态的分析方法。
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完善性。
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了解政府在市场中的干预方式和手段,如垄断、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等。
3. 生产与成本生产和成本是企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了解生产函数、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等概念,掌握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效率分析方法。
4. 完全竞争与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的两个极端。
熟悉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的定义、特征和行为,了解垄断定价和垄断经济的效果。
5. 价格理论和收入分配价格理论和收入分配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整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的内容广泛而深入,而经济学考研则是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准备经济学考研时,掌握一些重点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调控的学科,是经济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有几个重点知识点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其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比较重要的。
其次是货币与银行理论。
货币与银行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对货币与银行的理解是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
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第二,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也是经济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有几个重点知识点需要关注。
首先是需求与供给理论。
需求与供给理论是市场机制的基础,它研究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机制。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以及弹性和边际原理等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其次是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市场内的竞争程度和市场行为者之间的关系。
熟悉市场结构理论对于分析市场行为和预测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经济数学与计量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是以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为工具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考研过程中,经济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点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
首先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
微观经济学中,计算和优化等数学方法是经常使用的工具。
掌握边际分析、微分和积分等数学知识,在解决经济问题时会事半功倍。
其次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统计测量和分析方法。
掌握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经济学考研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数学与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汇总
经济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汇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规律,在省考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以下是经济学省考研重点知识点的汇总: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
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行为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应曲线的相交点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
2.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或消费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当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
4.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或服务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生产者剩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或服务出售的价格与实际售价之差。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存在可以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
5.弹性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的数量变动的相对程度。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等。
弹性研究有助于理解市场的反应和消费者的行为。
二、宏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该国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反映了一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水平。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需求的过热和成本的上升等引起。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段时间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考研经济学常见考点总结
考研经济学常见考点总结经济学作为考研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经济学考试,本文将对考研经济学常见考点进行总结。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三个方面展开。
一、宏观经济学考点总结1. GDP与国民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则包括国内生产者的工资、利润和利息等。
考生们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以及GDP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社会经济制度、收入分配格局、生产力水平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考生们需要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方式来影响经济运行。
考生们需要掌握两者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二、微观经济学考点总结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需求指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供给则指生产者愿意出售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考生们需要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决定因素和相互关系,以及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的特点。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考生们需要了解各种市场结构的特点、运行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弹性分析:弹性指的是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变化程度的敏感程度。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
考生们需要了解各种弹性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及弹性的应用。
三、应用经济学考点总结1.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专业考研复习重点解析
经济学专业考研复习重点解析经济学专业考研是许多学子追求深造的方向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能有针对性地复习,本文将对经济学专业考研的重点内容进行解析。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调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在宏观经济学中,需重点复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包括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和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复习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等。
1.2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涉及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的阶段与路径等。
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生产要素的贡献、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等。
1.3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考生需要掌握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构成、变动因素及其关系等内容。
对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关系、失衡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等也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行为与市场运行的理论体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需重点复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考生需要熟悉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并能分析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同时,需了解需求与供给弹性以及它们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2.2 市场结构与垄断市场结构与垄断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考生需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市场结构的特点,以及不同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3 企业理论与生产成本企业理论与生产成本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考生需要熟悉企业的需求曲线、生产函数、成本曲线等,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分析企业的最优决策和生产规模选择。
三、经济学思想史经济学思想史是经济学专业考研的重要一环,了解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对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年考研经济学热点问题解析
年考研经济学热点问题解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越来越多考生的关注。
年考研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本文将从几个热点问题展开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考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它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要素配置和优化市场体系。
考生在备考中需要充分掌握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义,理解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举措,并能够分析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在经济学中,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产业协调、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
考生需要熟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和相关实践,能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智能经济与创新驱动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热点话题。
智能经济强调通过智能化技术和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考生需要了解智能经济的定义和内涵,研究智能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智能经济对就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四、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全球化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
国际贸易作为全球化的重要方面,对经济学考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全球化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发展趋势,熟悉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并能够分析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五、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是指以减少资源消耗、减缓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考生需要了解绿色经济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路径,分析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在经济学考研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下面将整理出经济学考研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有限资源分配和利用的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的学科。
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边际成本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国际收支平衡等。
经济学方法和分析工具: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
理论分析是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机制,从而推导出经济规律和政策效果等结论。
实证分析是基于实际数据进行研究,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考察经济现象的实际表现和变化趋势,从而验证经济理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
其中微积分主要用于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和优化问题;线性代数主要用于矩阵运算和经济模型的推导和计算;概率统计主要用于经济数据的处理和经济现象的概率分布。
市场与供求关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单位,供求关系则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机制。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给市场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
需求是指买方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
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价格在这个状态下稳定。
当供需失衡时,价格会上涨或下跌,从而引发市场调整。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包括实际增长和名义增长两个概念。
实际增长是指考虑物价变动因素的经济增长,即名义增长除以通货膨胀率。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经济增长、现代化经济增长、技术进步驱动型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
经济学考研必须掌握的问题
经济学考研必须掌握的问题经济学考研必须掌握的问题我们在进行经济学考研的复习时,要了解清楚有哪些是必须要掌握的问题。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经济学考研指南攻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经济学考研重要的问题明确专业课考察的范围对于明确的专业课考察范围,仅仅掌握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一些相关知识搞通、弄懂。
对于基础知识,更是不能疏忽大意,因为即使再偏再难的题目,最终也是要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解决的。
对专业课指定课本的读法,可以以书前的目录作为一个提纲,在把课本精读两遍之后,抛开课本,自己要能把这个提纲扩充形成体系,必要的时候,参阅其他的专业书籍以加深理解。
往年专业试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往年的专业试卷来分析,你可以了解该专业命题的基本情况、老师的出题风格、已考点和未考点等等。
从普遍的意义上来分析往年的专业试卷:(1)难易程度、题型、分值等等一望而知的信息。
(2)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3)重要的已考点。
(4)考题中涉及的当年时事,它们是如何联系起来命题的。
经济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考试就必然涉及每年的时事热点。
对于这方面的准备,我在下面还会专门讲。
(5)一些可能演变成论述题的简答题。
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这个考点已经作为简答题考过了,就不会再考了;其实不然,有些老师认为出简答题远远不能体现该考点的重要性,因此会把它变作论述题再拿出来考。
这其实对每个考生都是公平的,如果你就想着投机取巧,恐怕会吃些苦头了。
(6)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各年试题的难易程度,需要有近三年的试卷才好比较。
一般来说,如果今年的某一科的题目又偏又怪,那明年的考生一定有福了,因为命题者也要接受监督与评判,如果他今年因了出难题而倍受非难的话,明年就一定会对舆论和考生有个交待,那就是……呵呵!反之,如果今年的题目简单,明年的考生就要小心了。
(7)各章节的命题风格,因为每年的同一章节往往是由同一位命题老师命的题,因此藉此可以洞察他的命题风格,是注重能力、还是注重基础,课内知识还是课外知识。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速记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速记经济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诸多理论和概念。
对于考研经济学的备考来说,熟悉并掌握重点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的速记笔记,希望能够帮助您在备考中更加高效地掌握这些关键内容。
以下是一些考研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供您参考: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表现。
其中,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指标。
同时,宏观经济学还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重要概念。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供需关系的调控,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得以形成。
另外,边际分析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对边际效益的比较和权衡。
3.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行业的发展和竞争。
其中,产业结构分析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不同行业的规模、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也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策略。
4.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运用。
其中,货币的职能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包括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功能。
此外,货币供求规律、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内容。
5.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到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比较成本等概念。
此外,国际金融理论也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跨国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金融问题。
6.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发展问题。
其中,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多个学派。
另外,经济发展战略和扶贫政策等也是该领域的关键研究内容。
7. 经济数学方法经济数学方法是经济学的基础工具,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等。
2019年经济常识重点、难点、热点知识提纲-
经济常识重点、难点、热点知识提纲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商品(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区别:(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
(4)只有商品才有价值,并非只有商品才有使用价值。
(5)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说明了为什么要交换;不同商品价值相同,说明了为什么能交换。
联系(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根据和基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
二、货币(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关系(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非决定)。
当商品价值不变,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关系。
(三)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关系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第一,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第二,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注意: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面额),但不能决定其购买力;国家可以决定一定时期内纸币的发行量,但不能决定其最终发行量。
2019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归纳
2019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归纳由于政治经济学一直是考研政治的难点,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好这方面的知识,今天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归纳,希望能帮到努力学习的你!2019考研政治经济学考点归纳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同时发生,所以,具体劳动时间等于抽象劳动时间2.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是生产工具的状况3.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的原因:两种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它外在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的商品产量增加,商品的个别价值量减少,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社会价值量的总和)增加7.商品生产者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使商品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即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所以,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9.简单商品生产(个体劳动)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雇佣劳动)的标志:劳动力成为商品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生产剩余价值11.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1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抽象劳动再生产劳动力自身的价值13.商品的价值=厂房折旧的价值量+机器折旧的价值量+原料?(含燃料)的价值量+工资(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量14.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它模糊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15.工人的劳动时间包括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增殖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16.货币的产生,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商品和货币两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17.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18.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不变资本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自身不发生增殖,可变资本则可以1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在于:流动资本可以将自身价值一次性转移到商品中去,固定资本则需要不止一次20.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或提高资本流动资本的比例可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2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总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总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2.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值就转化为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平均利润=c+v+平均利润),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由“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为“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此时,超额利润并没有消失,而从全社会上来看,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但每个部门获得的利润并不一定都等于该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3.计算题最常考察的几个公式:总投资(总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垄断利润=c+v+平均利润+垄断利润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量/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v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量*年资本周转次数=m*n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年资本周转次数=m’*n24.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社会财富占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25.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26.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必然会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使得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27.垄断(包括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本质是通过操纵垄断价格来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28.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经济手段之外,还会采取非经济手段;竞争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会扩大到经济以外的领域29.早期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常见的垄断组织包括卡特尔、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30.垄断价格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31.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分别存在于原料采购和商品销售两个不同的领域,所以,垄断高价高于生产价格的部分和垄断低价低于生产价格的部分并不能够相抵32.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33.金融寡头对国家的控制方式:“参与制”(经济)、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政治)、建立政策咨询机构(外交)、掌握新闻科学教育文化(社会)34.与二战前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3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民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经营统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资本主义法律上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政党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3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最基本的阶段是危机阶段37.从20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的新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等38.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和阶层发生的新变化包括资本家只拥有资本主义大公司的所有权,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突破难题的关键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突破难题的关键经济学作为考研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许多的知识点和理论。
对于考生们来说,掌握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解决难题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本文将对考研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并提供一些突破难题的关键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考生们需要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定义及其变动原因。
此外,还需掌握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绘制方法,了解价格对需求与供给的影响。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和产生原因,并能够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还需了解垄断定价和寡头垄断市场的行为特点。
3.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考生需要明确效率和公平的概念和衡量标准,并能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了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情况,以及如何权衡效率和公平。
二、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投资、净出口等,并能够计算和分析各项指标。
2.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此外,还需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3.经济增长与周期经济增长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并能分析经济周期的产生和特征。
三、经济学的难题突破方法1.理论与实践结合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方法之一。
考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阅读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文献,提高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多角度思考问题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考生需要具备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总结经济学考研是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对于考生来说,熟悉并掌握经济学高频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微观经济学1.供求关系- 弹性与需求关系: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以及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弹性与供给关系:供给弹性的计算方法以及市场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
2.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均衡条件以及长期均衡的实现;- 垄断市场:特点、垄断定价和垄断定量的条件、垄断利润最大化的规则;- 寡头垄断:特点与效益分析。
3.成本与生产关系- 成本理论: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区别、成本曲线的图形与特点;- 生产要素的选择: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4.市场失灵- 外部性: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的定义、对策以及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区别;- 公共品:非竞争性与不排他性的特点、提供公共品的困境与解决方法。
5.效率与公平- 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与效率判定的条件;- 公平:利比最优状态与公平判定的方法。
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方法、收入法与支出法的关系;-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失业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的关系。
2.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知识经济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生产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 货币市场:央行的职能与货币供给的调控;-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4.国际贸易与汇率- 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重要国贸易理论;- 汇率:汇率制度与汇率的浮动机制。
5.财政政策与财政税收-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 财政税收:税收的种类与税收的经济效应。
综上所述,经济学考研高频知识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近年来,经济学考研热度不断上升,成为许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经济学考研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差距、人口问题等。
本文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学考研中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工业化为导向,强调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创新驱动型、绿色发展型和共享经济型等。
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知识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型经济发展模式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实现经济增长;共享经济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通过共享互联网平台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正。
这些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经济学考研学子需要深入理解并把握这些新兴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以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区域经济差距区域经济差距是另一个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国际间。
区域经济差距既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首先,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其次,经济政策和制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和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等都可以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发挥积极作用。
经济学考研学子需要了解和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三、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一直是经济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
经济学考研重点知识点梳理经济学考研是对经济学知识和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是考生进入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经济学考研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假设: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GDP等- GDP的计算和构成- 宏观经济学的量化关系:收入-支出模型、货币量论-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2. 政府干预与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和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 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二、微观经济学1. 供给与需求- 市场供求曲线与均衡价格- 弹性与收入影响-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2. 市场结构与竞争- 垄断与垄断竞争- 垄断定价与效率- 垄断的盈利和市场调节- 市场竞争形式与效率3. 生产和成本- 生产函数与边际产品- 生产要素的决定- 成本函数和最优生产规模-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决策4. 价格确定和市场效率- 市场的完全竞争均衡- 不完全竞争均衡与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和外部性- 竞价拍卖与最优拍卖策略5. 消费者决策和效用最大化- 效用函数与效用最大化条件- 边际效用和预算线- 代理与不完全信息- 风险决策和机会成本以上仅为经济学考研的部分重点知识点,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结合考纲和题型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复习。
同时,以下几个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于备考经济学考研也是十分重要的:1. 多维度学习:经济学涉及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知识,考生需要同时掌握两个层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学习教材、参加辅导班、听课和阅读研究论文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复习时间和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避免遗漏关键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解析
考研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解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行为与决策。
考研经济学是指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涉及到的经济学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考研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调控的学科。
在考研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重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与循环、货币与银行体系、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等。
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考研中,需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了解GDP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2. 经济增长与循环经济增长与循环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需要掌握经济循环的理论模型,如凯恩斯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3. 货币与银行体系货币与银行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内容。
重点知识点包括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求关系,银行的存款创造和货币乘数理论,以及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工具等。
4.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
考生需要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和影响因素,以及通货膨胀对经济和政策的影响。
5.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需要了解国际收支的结构和平衡调节过程,分析汇率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外汇市场的机制和政策调控。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如何做出经济决策的学科。
在考研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重点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生产者行为与供给、市场结构与竞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等。
1.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和效用最大化原理,了解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解读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重难点
解读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重难点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考研经济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是他们考试中的一大难题。
尤其是在黑龙江省的考研经济学复习中,存在着一些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解读。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三个方面来解读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的重难点。
1. 宏观经济学的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规律,因此在考研经济学复习中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的重点在于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
而难点则包括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问题。
2. 微观经济学的重点与难点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是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中,微观经济学的重点主要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市场失灵等内容。
难点则包括市场结构、垄断定价、市场竞争等难以理解和应用的概念。
3. 计量经济学的重点与难点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
考研经济学中,计量经济学的重点在于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面。
难点则在于如何正确选择模型、处理数据以及进行实证研究等问题。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的重难点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三个方面。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只有全面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通过深入解读和研究黑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的重难点,考生可以更好地为考试做准备,提高复习效果。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经济学是考研政治的一个重要学科,掌握好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备考考研政治至关重要。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关注和重点整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经济学知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基本问题包括什么生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
2. 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和能够生产和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因素包括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达到平衡状态,价格形成是在市场作用下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三、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1.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多个卖方但彼此之间存在壁垒,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壁垒。
2.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多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信息完全透明,进出市场自由;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产品是差异化的,进出市场受限制。
3. 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国家干预来修正市场不完全的情况。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海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重难点解析
海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重难点解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考研复习内容庞杂而繁琐。
为了帮助考生们高效有序地复习,本文将针对海南省考研经济学复习中的重难点进行解析和探讨。
以下将分别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数理经济学三个部分来进行解析。
一、宏观经济学在海南省考研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体整体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其核心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银行、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等。
复习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成因。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扩散理论等。
在复习时,要理解这些理论的内涵、基本模型和主要观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2. 货币与银行:货币与银行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复习时,需要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银行的职能与作用、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以及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等。
3.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危机期和复苏期。
在考研复习中,要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经济周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4.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复习时,要熟悉并理解不同的经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能够分析政策调控对经济的影响,并掌握相关政策的操作方法和实践应用。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互作用的规律。
在海南省考研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也是一个重点考点。
复习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并贯穿于市场分析的全过程。
要理解供求的基本概念、供求曲线的性质和变动规律,掌握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利用供求模型来分析市场失衡的原因和调整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经济学考研复习六大热点问题汇总篇在此,凯程教育郑老师总结了经济学考研备考的几个最为重要的热点问题,以供参考。
一、量化宽松的概念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是指中央银行在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时,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
量化指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
在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般通过购买市场的短期证券对利率进行微调;量化宽松调控目标即锁定为长期的低利率,各国中央银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
二、美联储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回顾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正式启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购买1000亿美元的房地美、房利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等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以及5000亿美元由房地美、房利美、吉利美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目的仅仅在于“稳定”市场,而不是“刺激”经济。
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达到提振市场信心、平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的目的。
从实际效果来看,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美国金融体系有所企稳,目标初步达到。
在此基础上,美国接连推出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与第一轮有所不同的是,后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益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意图,同时规模不断扩大。
从这二轮开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原来的稳定金融体系变为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实体经济。
2014年10月30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在2014年10月末停止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实施6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行将结束。
三、为什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
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
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之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有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是因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个“计划”,即持续进行逆回购,这就会使得居民和企业形成关于未来利率会降低的预期,因此会增加消费和投资。
四、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是美联储基于对美国经济的综合判断做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由于还有加息时点的调节,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不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但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依然会对美国经济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从美联储自身来看,经过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大。
2008年年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尚不足一万亿美元,但是到2014年10月底已经超过4.5万亿美元,短短几年增长超过3.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下一步如何替美联储“瘦身”以回归至正常水平,成为美联储自身面临的一个挑战。
其次,从金融市场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之后,未来美联储选择何时加息成为市场新的关注焦点,在这一新的加息预期形成过程中,市场随时可能出现动荡。
目前市场较为一致的共识时,美联储或将在2015年年中选择加息,但是具体的加息时点仍是美联储依据美国经济情况而定,一切都存在未知。
与此同时,伴随着加息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国际资本将会逐步回流美国,在推升美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同时,也会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最后,从美国实体经济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未来加息预期将推动美元逐步走强,这会对美国出口贸易形成抑制,从而影响美国经济复苏进程。
五、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好的影响
(1)使得中国接近4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保值压力得到缓解。
(2)以美元计价的包括石油、基础金融和一些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大大减轻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3)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对恢复中国出口经济有一定帮助。
2.坏的影响
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造成流动性紧张,尤其是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很大。
两个原因:
(1)部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元流入中国套利。
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美元的回流导致市场上资金紧张。
(2)房地产受限于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受阻,多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融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造成融资资金成本上升。
六、中国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必要时可以实施汇率干预等调控手段,平抑金融市场波动。
二是积极利用G20等国际组织平台,加强同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沟通与协调。
例如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之后,在每一年的G20首脑峰会、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都会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问题进行讨论,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发达经济体一直未能对新兴市场的利益关切给予充分关注。
三是积极加强新兴市场自身之间的合作,解决克服共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金砖国家关于应急储备安排的建设。
在全球协调进展不大的情况下,金砖国家通过建立应急储备安排,可以为各成员提供额外的金融防火墙补充,增强各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在当前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走向分化,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羁的情况下,显得更为必要。
经济学热点问题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