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增长地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4 - 2015 学年第1学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
摘要:本文从经济和人文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有:第一,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城镇化进程加快,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第三,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建设以极大消耗资源和破环环境为代价;第四,改革开放,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外资;第五,中国人有这传统的勤劳优秀品质,也有封建社会的那种忍性,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的反抗和冒险精神。本文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教育。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政策;人文原因;能源消耗;教育
1 中国经济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甚至有几年超过了10%。很多国外人士都对此感到吃惊。从1979 至2010 年[1],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 ,人均GDP 由改革开放前不到300 美元增加到当前的3500 美元左右,一跃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13 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但摆脱贫困,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且在持续3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近百分之十的年均增长速率,这一巨大变化被国外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奇迹”或“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2014年[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
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生产总值增长1.5%。整体特点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市场销售稳定增长;进出口增速回落;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货币信贷增势平稳;人口就业总体稳定。详细数据如表1。
图1 是1990-2014年中国GDP增速数据。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增速较快,到后五年增速减缓,最高达到14.2%。进入二十一世纪,增速加快最高达到14.2,从2010年开始逐渐减缓。从1991年开始增速都超过7%,平均为9.9%。
中国经济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奇迹”。本文将从中国经济建设,劳动力,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
表1 2014年中国经济详细数据[3]
经济指标2014年(同比) 2013年(同比) 指标解析
CPI(同比增长率,%)↓2.0% 2.6% 通缩压力加大
PPI(同比增长率,%)↓-1.9% -1.4% PPI连续34个月为负进出口总额(按美元计)↓3.4% 7.6% 增速大幅下滑
新增贷款(亿元)↑97800 88900 比上年略有上涨GDP ↓7.4% 7.7% 创24年新低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 9.7% 比去年下滑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15.7% 23.1% 比去年下滑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10.5% 19.8% 比去年大幅下滑
全国粮食总产量↓0.9% 2.1% 比去年下滑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 7.0% 比去年上涨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 9.3% 比去年上涨
图1
2 中国经济建设
2.1 经济政策
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纠正左倾思想,党中央在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一致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共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为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强调: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搞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广阔的道路。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会失去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只有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大生产的极大发展,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强大的力量源泉。同时,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家和人民摆脱贫穷落后,逐步强盛和富裕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梁柱[4]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解决好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属于谁的问题,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城镇化建设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应该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带动工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完善,促使房地产行业的急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2.3 能耗与环境分析
单位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建设以极大消耗资源和破环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转型,并迅速进入到工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但是,伴随着社会物质水平和国民收入及福利的稳步提升,我国能源消耗也迅速增加且资源瓶颈也逐步显现。我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当前石油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并且自2007年开始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5]。图2 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化1980-2009。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耗急速增长。201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煤炭消费量下降2.9%,原油消费量增长5.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