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检测知识简介

合集下载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背景抗菌检测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方法,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因此抗菌检测变得尤为重要。

分析在本次抗菌检测中,我们使用了标准的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

首先,我们采集了患者的样本,如血液、尿液或伤口分泌物,并将其分别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然后,我们将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促使细菌生长。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后,我们进行了药敏试验。

我们在培养基上放置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然后观察细菌对这些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抵抗性。

通过观察细菌生长的程度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结果根据我们的抗菌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患者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的细菌感染。

1.细菌A感染:–细菌A对抗生素X和Y敏感,但对抗生素Z抵抗。

–建议使用抗生素X或Y进行治疗,以消除细菌A感染。

2.细菌B感染:–细菌B对抗生素X、Y和Z都表现出抵抗性。

–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以确定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

建议根据我们的抗菌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细菌A感染的治疗:–建议使用抗生素X或Y进行治疗,因为细菌A对这两种抗生素敏感。

–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细菌感染的变化。

2.针对细菌B感染的治疗:–由于细菌B对抗生素X、Y和Z都表现出抵抗性,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以确定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案。

–建议与专业的医疗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细菌B感染的风险。

3.预防措施:–推荐患者和医护人员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

–建议定期进行抗菌检测,以及对医疗设施和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总结抗菌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通过我们的抗菌检测,我们发现患者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的细菌感染,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我们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抗菌试验

抗菌试验
MIC——最低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BC——最低杀菌浓度 (minimal bacteriocidal concentration) KCs——杀菌曲线 (killing curves)
体外抗菌试验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条件,使 其尽可能标准化 。
抗菌效力的测定 药品卫生质量的检查
药物含量测定

第一节 体外抑菌试验
检查药物的抗菌效能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广泛应用
一、常用的体外抗菌试验(antimicrobial test in vitro)
主要用于筛选抗菌药物或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所以 也称药敏试验,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是指药 物完全抑制某种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 试验大多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优点是方法简便、需时短、 用药量少,不需要动物。 但是没有体内复杂的因素参与,故体内和体外抗菌试验结 果有时会不一致。
药物稀释成系列浓度
与琼脂培养基混合(1:9)铺平板 平板上接种多种试验菌(多点接种仪) 培养,观察试验菌的生长与否,判断MIC。
杀菌曲线(KCs) 不同抗菌药物的杀菌速度
(三)联合抗菌试验 检查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药物 与不同pH或不同离子溶液的相互影响。
4.挖沟法
滤纸片法
打孔法
管碟法
挖沟法
液体~
(二)系列稀释法(serial dilution test)
固体~
微量稀释 法用微孔 稀释板代 替试管。
MIC
MBC
液体培养基稀释法
固体培养基稀释法
(1)平板法:同时测定多个试验菌的MIC (2)斜面法:适用于需长时间培养的试验菌或避免 孢子飞扬污染环境的霉菌。 平板法步骤: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摘要:一、抗菌测定国标概述1.什么是抗菌测定国标2.抗菌测定国标的作用和意义二、抗菌测定国标的内容1.测定方法2.技术要求3.实验报告三、抗菌测定国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对生产企业的影响2.对消费者的保障3.对行业发展的推动四、抗菌测定国标的发展趋势1.标准的更新和完善2.国际化合作与交流3.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正文:抗菌测定国标是我国对抗菌产品性能进行评价的权威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菌测定国标概述抗菌测定国标,即《抗菌性能测定方法》国家标准,是我国对抗菌产品性能进行评价的权威依据。

该标准规定了抗菌产品的抗菌性能测定方法、技术要求、实验报告等内容,为抗菌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销售等环节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抗菌测定国标的内容1.测定方法:包括实验室常用的抑菌圈法、纸片扩散法等,为抗菌性能的检测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

2.技术要求:对测定过程中的设备、试剂、样品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验报告:规定了实验报告的内容、格式、数据处理等要求,为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

三、抗菌测定国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对生产企业的影响:抗菌测定国标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生产指导,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对消费者的保障:抗菌测定国标为消费者提供了选购抗菌产品的依据,有助于消费者辨别产品质量,保障自身权益。

3.对行业发展的推动:抗菌测定国标为整个抗菌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促进行业内部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抗菌测定国标的发展趋势1.标准的更新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抗菌测定国标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应用要求。

2.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抗菌测定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是评价物质抑制或杀灭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能力的方法。

下面是常见的抗菌测试方法和相关的标准:
1. 纸片扩散法(Disk diffusion method):根据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标准进行抗菌活性测试。


标准包括了对不同细菌株和药物的测试方法和结果解读标准。

2. 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根据CLSI或欧洲常用测试方法(EUCAST,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进行细菌的
药敏性测试。

该测试可以确定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

3. K-B法(Kirby-Bauer method):也是一种常用的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感性。

除了上述各种抗菌测试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标准和指南可供参考,例如:
- 美国药典(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中的相关方法
规范。

- 欧洲抗菌药物开发委员会(EUCAST)的药敏性测试指南。

- 中国药典(ChP,Chinese Pharmacopoeia)中的抗菌药物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和指南提供了在实验室中进行抗菌测试的具体步骤和结果的解释。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抗菌测试非常重要。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一、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术语和定义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抗菌性能: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防霉性能:塑料材料及其制品对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能力。

二、抗菌性能的评定抗菌率: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抑制率。

以百分比表示。

微生物死亡率:在一定时间内,样品对微生物的致死率。

以百分比表示。

抑菌环:在培养皿中,样品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抑制圈。

以毫米表示。

最小抑菌浓度(MIC):样品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最小浓度。

以百分比表示。

最大耐受浓度(MCC):样品对微生物的最大耐受浓度。

以百分比表示。

三、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试验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切割成规定尺寸和形状,表面清洁干净。

试验菌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菌种,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如抑菌环试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等。

试验条件:根据不同试验方法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试验报告:记录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试验报告。

四、塑料材料及其制品的防霉性能测试样品准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塑料材料或制品,切割成规定尺寸和形状,表面清洁干净。

试验菌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霉菌菌种,如黑曲霉、黄曲霉等。

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防霉性能测试方法,如砂浆盘法、三角瓶法等。

试验条件:根据不同试验方法的要求,设置适当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防霉等级评定:根据试验结果,评定塑料材料或制品的防霉等级。

如何检测材料的抗菌防霉性能

如何检测材料的抗菌防霉性能

如何检测材料的抗菌防霉性能?
抗菌防霉检测是检验抗菌防霉类产品质量是否过关的重要手段。

抗菌防霉检测分为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两种。

电器、医用材料、食品、化妆品包装等新材料都有新的抗菌防霉的功能需求,嘉峪检测网已经成功帮助一批生产企业完成了抗菌防霉的实验方案和测试。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测试原理。

1、抗菌产品定量检测
定量检测的原理是将标准菌株定量接种于抗菌产品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抗菌产品抑制或杀死标准菌株;而没有经过抗菌处理的对照样品接种标准菌株后,接种菌不会受到抑制或杀死,因此,根据测试菌数量的减少率可以定量评价抗菌效果。

根据检测方法和计算方法的不同,计算结果又可以分为抑菌率和杀菌率(对应杀灭对数值)。

在定量检测法中,根据测试菌液接种到试样上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振荡法、吸收法、悬液定量法、载体法等。

定量测试方法包括试样(包含对照样)制备、消毒、接种标准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对接种菌进行回收并计数。

定量测试方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客观,缺点是时间长、费用高。

2、抗菌产品定性检测
定性检测原理是通过将抗菌样品与标准菌株以及琼脂相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观察琼脂接触面有无微生物生长,以此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

定性检测的优点是测试时间短、测试费用较低;但该试验不能定量测试抗菌产品抗菌活性的强弱,只能判定产品有无抗菌性能,而且测试重复性及稳定性相对较差。

3、防霉产品定性检测
按标准类型分类。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知识

抗菌抗病毒常用实验研究方法细菌、病毒性疾病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尤其是近两年来,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及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给动物及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人所共知的"由于各种疫苗的不断出现,虽然一些细菌、病毒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治疗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中药抗菌、抗病毒制剂已成为巫待解决的问题。

1、常用的抗菌方法1、1稀释法1、1、1试管稀释法培养基内抗生素的含量按几何级数稀释并接种适量的细菌,经孵育后,观察能引起抑菌作用最低抗生素浓度,称最低抑菌浓度(MIC)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度。

稀释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常被用作校正其他方法的标准。

如以下黄贝贝等的青钱柳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黄利权等的火绒草的抗菌活性研究的实验方法:1、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钱柳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检验不同浓度下青钱柳提取物对细菌、霉菌的抗菌作用。

结果:青钱柳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对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对黄曲霉、烟曲霉等霉菌的抗菌作用不明显[1]。

2、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了火绒草水煎液、水提醇沉液、醇提物、醇提石油醚部分、醇提乙酸乙酯部分、醇提正丁醇部分、醇提水溶部分等7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C83882、大肠杆菌C83903、大肠杆菌C83914、沙门氏菌C79-20、金黄色葡萄球菌Newbould S-3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等6株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

试验结果表明,火绒草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0114 mg/ml生药浓度,MBC为0127 mg/ml生药浓度,而其它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火绒草醇提正丁醇部分和水溶部分对3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为2170 mg/ml生药浓度,MBC为2170 mg/ml 生药浓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摘要:1.抗菌测试的背景和意义2.抗菌测试的主要方法3.我国对抗菌测试的标准要求4.抗菌测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5.未来抗菌测试的发展趋势正文:抗菌测试是在医学、卫生、日用品、建筑材料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检测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测物品或材料是否具有抗菌性能,为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抗菌测试的主要方法有抑菌圈法、滤膜法、琼脂平板法等。

抑菌圈法是通过测定测试物质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其抗菌活性。

滤膜法则是将测试物质涂布在滤膜上,通过测定滤膜对细菌的阻拦效果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琼脂平板法则是将测试物质加入培养基中,观察细菌在含有测试物质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其抗菌效果。

我国对抗菌测试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验步骤、评价指标、实验条件等,确保了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为国际抗菌测试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抗菌测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在日用品领域,抗菌性能是许多产品的重要卖点,如抗菌毛巾、抗菌餐具等。

在建筑材料领域,抗菌性能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内部的细菌滋生,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抗菌测试将更加精确、快速、便捷。

例如,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抗菌测试方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实际应用。

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抗菌测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也将更加智能化。

总之,抗菌测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一、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抗菌检测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抗菌检测的全面阐述,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抗菌检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抗菌检测原理抗菌检测主要基于微生物生长抑制原理,通过检测抗菌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评估其抗菌效果。

抗菌剂可以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在抗菌检测中,通常采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作为检测对象,以评估抗菌剂对这些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三、抗菌检测方法抗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法和定性法。

定量法是通过测量抗菌剂处理前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计算抗菌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率。

定性法则是通过观察抗菌剂处理后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判断抗菌剂的抗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

四、抗菌检测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样品:选择适量的待检测抗菌剂样品,将其分为若干份。

2.制备细菌悬浮液:将细菌培养物摇匀,制备成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浮液。

3.制备测试样品:将抗菌剂样品与细菌悬浮液混合,制备成测试样品。

4.测定抑菌率:采用定量法或定性法测定抑菌率,评估抗菌剂的抗菌效果。

5.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和抑菌率等指标。

6.结果判定:根据实验数据,判定抗菌剂的性能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五、抗菌检测结果分析及应用根据抗菌检测结果,可以得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合适的抗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感染。

例如,在医疗领域,可以使用抗菌剂来预防手术感染、治疗皮肤感染等;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使用抗菌剂来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食品腐败等;在环境保护领域,可以使用抗菌剂来减少细菌污染、防止病毒传播等。

六、总结抗菌检测是评估抗菌剂性能和应用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抗菌剂的抗菌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抗菌性能的测定

抗菌性能的测定

• 采用微量加样器向各试管均加入制备好的 菌悬液0.2 μL, 摇匀后放入孵箱中37 °C 培 养24 h. 取出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 3.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 从样品浓度高于MIC值(包括MIC浓度)的试管 中各吸取100 μL分别滴到灭菌的琼脂平板上, 涂布均匀, 在孵箱中37 °C培养24 h. 肉眼观 察实验结果。
• 4.实验结果: • (1).在对照管中细菌呈混浊状生长; 然后观察 含有不同浓度Ag纳米颗粒的各试管中溶液 的混浊度, 溶液开始出现澄清的最低浓度确 定为样品的MIC值. • (2).菌落数小于5 个或无菌落生长的最低样 品浓度确定为MBC值.
• (3). 实验表明PVP 修饰Ag 纳米颗粒最小抑菌浓度分 别只有3.9 和7.8 μg·mL-1, 与商品抗菌剂的值(约800 μg·mL-1)相比均要低得多,这表明PVP 修饰Ag纳米颗 粒在很低浓度下就表现出抑菌性能. • (4).最低杀菌浓度也比文献报道的水溶性Ag 纳米颗 粒的MBC值(120 μg·mL-1)小,表明其杀菌性能较好. • (5). S.aureus 和E. coli 分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 所制备的PVP 修饰Ag 纳米颗粒对它们均有 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性能, 这说明样品具有一定的广 谱抗菌性.
• (6).随着纳米银浓度降低,抑菌作用逐渐降 低。但是在最大的稀释度下,其抑菌率都 能达到90%以上。(如图)
பைடு நூலகம்
• (7).另有实验表明,PVP修饰的Ag纳米颗粒 对于牛奶、馒头、西瓜等食物在适当的时 间内均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抗菌性能的测定
• 通过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评价所制备PVP 修饰Ag 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 • 1.制备菌悬液: • 取4 °C 保存的菌种(菌株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 aureus) 葡萄球菌(S. aureus))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 • 基, 放入37 °C孵箱中培养18 h; 然后取该增菌培养 • 物, 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 仍置于37 °C • 孵箱中培养6 h, 即制成含有一定菌落浓度的培养 • 物. 将一定量培养物加到无菌试管中, 用无菌生理盐 • 水调配成含菌量约为107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 mL的菌悬液, 菌落计数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于抗菌检测越来越重视。

抗菌检测报告成为了医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抗菌检测报告的基本信息以及对抗菌治疗的意义和应用。

第一部分:抗菌检测报告的基本信息抗菌检测报告是通过检验患者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检测结果。

抗菌检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标本来源:报告会明确标明所检测的样本来源,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以便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断。

2. 病原微生物鉴定:报告会详细列出检测出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其可能引发的感染疾病。

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报告会列出不同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通常使用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4. 准确解读和建议:报告的最后会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建议,帮助医生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建议患者的治疗方案。

第二部分:抗菌检测报告的意义和应用抗菌检测报告对于抗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供以下帮助:1. 避免滥用抗生素:根据抗菌检测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造成的耐药性增加。

患者也可以在知晓自己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后,遵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合适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2. 个体化治疗策略:抗菌检测报告能够根据个体的细菌特征和抗生素敏感性,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不同的细菌可能对同一抗生素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针对性选择抗生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3. 避免交叉感染:抗菌检测报告可以明确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从而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医院和社区环境中,了解患者病原菌类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

4. 全面了解耐药性流行病学:通过对抗菌检测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地或特定时期内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有助于监测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并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抗菌检测报告的发布对于医生和公众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信息。

抗菌性能检测一般知识

抗菌性能检测一般知识

抗菌性能检测一般知识
目前,整理织物抑菌效果测试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AATCC 9O-1982法晕出法
2.AATCC lOO-1981法汲尽培养法
3.CTM 0923法摇晃烧瓶法(美国道康宁公司的试验方法)
具体试验操作如下:
1.晕出法:在培养基上,接种上细菌培养液之后,将整理织物小块复盖在培养基上,而后在一定条件下使细菌繁殖一定时间,检查织物复盖部位是否有"菌落"生长,也检查织物周围渗出无菌区城的大小尺寸。

复盖区无菌落,抑菌效果属于优良,晕出圈越大,表明整理剂从织物上渗出量越多。

2.汲尽培养法;吸一毫升细菌培养液,滴在一小块整理织物上,使溶液正好被织物全部吸收,放置一定时何后,用培养液将织物上的细菌液洗落(稀释),摇匀,取样置于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使细菌繁殖一定时间,检查培养基上“菌落”数,与空白样品对比。

3.摇晃烧瓶法,在盛有稀释液的有塞三角烧瓶中,投入样品(纺织品),而后移入细菌液,在一定条件下,摇晃一小时,取出一毫升试验液,置于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使细菌繁殖一定时间,检查菌落数与空白样品比较,计算抑菌率。

以上三种方法,对于非渗出性的整理剂来讲以摇晃烧瓶法较为准确。

在抑菌率测试中,很可能发生误差,主要原因有;
(1)菌株的活力和纯度不易一敦,因此既要求钝种,还安求选育培养至繁殖速度呈对数增长后的稳定期问取样。

(2)织物上可能有复盖物或离子屏蔽化合物,因此,测试前应将整理织物洗净。

(3)自培养液中吸取菌液时,细菌仍处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因此,对照样品之间的取样时间越接近越好。

抗菌率检测标准

抗菌率检测标准

抗菌率检测标准
抗菌率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测定某种抗菌剂对细菌的抑制能力的
一套规范化检测方法和标准。

这些标准由国际和国家机构制定,目的是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中,抗菌率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们为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般来说,抗菌率检测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实验设计:包括试验设计、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抗生素的制
备和浓度等方面的细节。

2. 抗菌测试方法:包括盘扩散法、微量稀释法、滴定法等不同
的测试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涉及到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
小杀菌浓度(MBC)等参数。

3. 质量控制:包括对试验环境、试剂和实验程序等方面的严格
控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抗菌率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全球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工
作至关重要。

只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评估抗生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为开发更加有效的抗生素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物体是否具有抗菌能力的测试方法。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菌测试标准:
1. ASTM E2149-10: 这是一种用于测定材料抗菌剂的溶出性的
标准测试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材料,包括纺织品、塑料、金属等,以评估其抗菌剂的释放情况。

2. ISO 22196: 这是一种用于测定塑料表面抗菌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

该标准通过在塑料表面接种细菌,并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其生长情况来评估塑料的抗菌性能。

3. JIS Z 2801: 这是一种适用于塑料和其他非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评估方法。

该标准要求在材料表面接种细菌,并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其生长情况。

4. AATCC 147: 这是一种适用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估方法。

该标准要求将纺织品与细菌接触,并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其生长情况。

5. EN ISO 20743: 这是一种适用于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估方法。

该标准采用试验样品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通过测量细菌数量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抗菌测试检测标准的示例,具体的测试标
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对于特定的产品或材料,也可能需要使用其他专门的抗菌测试标准。

抗菌试验方法

抗菌试验方法

术语抑菌: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杀菌值(率):菌和样品接触一定时间前后活菌对数值之差或菌减少百分比。

抑菌值(率):菌和标准样品及已处理的抗菌样品接触一定时间后的活菌对数值之差,或菌减少百分比;1. 抗菌剂的检测1.1抗菌剂的分类抗菌剂: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

抗菌剂大致分为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两大类:无机抗菌剂以银、锌、铜等为主原料,以无机填料为载体,制成无机抗菌剂,耐高温性能好;有有机抗菌剂以酯类、醇类、酚类为主要原料,耐高温性较低,一般在200℃以下,个别为300℃,杀菌时间短,偶有析出等现象。

1.2抗菌剂的检测抗菌剂的检验方法也是有很多种,常见的评价方法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1.2.1试管法优点:操作简单,对仪器没有太严格要求缺点:判断结果的人为因素大,不够精准,样品用量大;在消毒技术规范里面有介绍。

将样品稀释成不同浓度,加入到无菌试管中,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测试菌,培养一定时间后肉眼观察培养液的混浊情况,如果是澄清的,说明没有细菌的增长,即细菌的生长得到了抑制。

然后将所有澄清管都分别划线在培养基表面,若无细菌生长,则说明测试的菌已经被杀灭。

以此来判断该样品的最小杀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

样品A测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Con.MIC6.25ppmC/C/C3.12ppmC/C/T1.56ppmT/T/T0.78ppmT/T/T样品A试管法MIC结果:3.12ppm1.2.2 96孔板-酶标仪法优点:机器判读结果,精准度高,样品量少;缺点:对实验室仪器要求较高;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不同的方法,针对比较贵重的样品,或样品量少的情况,可以选用96孔板的方法,这个方法对样品的用量很少,最终的结果是用酶标仪来读取OD值,相对而言,比用肉眼观察澄清度来得更为精准。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

抗菌检测报告摘要:一、抗菌检测报告概述二、抗菌检测方法与标准三、抗菌检测结果分析四、抗菌产品应用领域五、提高抗菌意识与建议正文:抗菌检测报告是对各类产品进行抗菌性能评估的专业报告。

近年来,随着抗菌材料和产品的广泛应用,抗菌检测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抗菌检测报告的概述、抗菌检测方法与标准、抗菌检测结果分析以及抗菌产品应用领域等内容,旨在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抗菌知识。

一、抗菌检测报告概述抗菌检测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机构、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结论。

报告旨在为用户提供产品抗菌性能的权威评价,指导企业和个人正确选择抗菌产品。

二、抗菌检测方法与标准目前,我国抗菌检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定性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等,用于检测样品中抗菌活性物质含量。

2.定量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定量法等,用于检测样品中抗菌活性物质的浓度。

3.抗菌效果评价方法:如抑菌圈法、抗菌率法等,用于评价样品抗菌性能。

检测标准主要包括:1.GB/T 20944.1-2007《抗菌纺织品》2.GB/T 21551.1-2008《抗菌塑料》3.GB/T 23150-2008《抗菌涂料》三、抗菌检测结果分析抗菌检测结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1.抗菌活性物质含量:检测样品中抗菌活性物质的含量,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抗菌性能:通过抑菌圈法、抗菌率法等评价方法,检测样品的抗菌效果。

3.抗菌谱:检测样品对不同菌种的抗菌效果,以评估其抗菌谱广度。

四、抗菌产品应用领域抗菌产品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纺织品:如抗菌口罩、抗菌床上用品等。

2.塑料:如抗菌塑料袋、抗菌餐具等。

3.涂料:如抗菌涂料、抗菌内墙涂料等。

4.个人护理:如抗菌洗手液、抗菌洗面奶等。

五、提高抗菌意识与建议1.正确选择抗菌产品,了解产品的抗菌性能和实际需求。

2.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习惯。

3.提高抗菌意识,关注抗菌新技术和新产品。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摘要:1.抗菌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2.抗菌测试的检测标准3.抗菌测试的应用领域4.我国在抗菌测试方面的发展和标准正文:一、抗菌测试的定义和重要性抗菌测试,顾名思义,是指对材料、产品或表面抗菌性能的检测和评估。

在当今社会,抗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居、食品等多个领域,对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抗菌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这些材料或产品具有有效的抗菌功能,从而降低细菌滋生、传播疾病的风险。

二、抗菌测试的检测标准抗菌测试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菌种:测试中所使用的菌种应当具有代表性,包括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抗菌测试方法有琼脂扩散法、过滤法、静态浸泡法等。

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产品。

3.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需要模拟实际应用环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评价指标:抗菌测试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抗菌率、抗菌活性等。

抗菌率是指材料或产品对某种菌种的抑制生长能力,抗菌活性则是指其对多种菌种的综合抑制能力。

三、抗菌测试的应用领域抗菌测试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1.医疗领域: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需要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和产品,以防止细菌滋生,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家居领域:家具、家电、厨具等日常用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有助于提高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

3.食品领域:食品包装材料的抗菌测试,可确保食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易受到细菌污染。

4.纺织领域:衣物、家纺等纺织品的抗菌测试,有助于提高穿着舒适度和使用卫生程度。

四、我国在抗菌测试方面的发展和标准我国在抗菌测试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

近年来,我国抗菌测试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测试方法和设备上不断更新,而且在测试标准上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与国际接轨。

总之,抗菌测试对于确保材料的抗菌性能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

抗菌测定国标标准摘要:一、抗菌测定国标标准的背景和意义1.抗菌测定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2.我国对抗菌测定标准的需求二、抗菌测定国标的内容和适用范围1.抗菌测定的基本概念2.抗菌测定国标的主要内容3.国标适用范围和领域三、抗菌测定国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1.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2.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3.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四、抗菌测定国标在未来的发展和完善1.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2.持续更新和完善国标的措施3.为医药领域提供持续支持正文:一、抗菌测定国标标准的背景和意义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抗菌测定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抗菌测定,可以评估抗菌药物对特定细菌的抑制或杀灭效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我国对抗菌测定标准的需求迫切,这不仅有助于规范抗菌测定方法,还能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

二、抗菌测定国标的内容和适用范围1.抗菌测定的基本概念抗菌测定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抑制或杀灭效果。

我国抗菌测定国标主要包括测定方法、实验条件、结果评价等内容,旨在为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2.抗菌测定国标的主要内容我国抗菌测定国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评价、实验报告等。

这些内容为抗菌测定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国标适用范围和领域抗菌测定国标适用于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领域,以及药品注册、临床试验、医院制剂等环节。

通过执行国标,可以提高抗菌测定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抗菌测定国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1.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影响抗菌测定国标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医药企业加强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此外,国标还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抗菌测定国标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抗药性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国家标准JIS Z 2801:2000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引言本标准是为规范抗菌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制定的,并于1998年12月在“生活相关新型(抗菌)功能制品会议”的报告上公布的,(亦称“抗菌制品的指导方针”)。

本标准规定了作为抗菌制品重要性能之一的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

抗菌制品的其他重要性能,包括安全性、性能持久性以及制品标识则请参考“抗菌制品的指导方针”。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制品(包括中间制品)表面抗细菌活性及效果的测试方法。

备注:本标准暂不包括抗菌制品的其他功能,如抗真菌性能和除臭性能。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IS K 0950 灭菌塑料培养皿JIS K 0970 微量移液器JIS K 3800 二级生物安全柜JIS K 8101 乙醇(99.5)JIS K 8150 氯化钠JIS K 8180 盐酸JIS K 8263 琼脂JIS K 8576 氢氧化钠JIS K 9007 磷酸二氢钾JIS K 9017 磷酸氢二钾JIS L 1902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检测与评价JIS R 3505 玻璃量具3. 定义本标准中用到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a)抗菌抑制制品表面细菌生长的状态。

b)抗菌整理为获得抗菌效果而进行的处理。

c)抗菌制品实施抗菌加工后的制品。

d)抗菌活性值抗菌制品和未处理制品在接种细菌培养后,得到活菌数目对数的差值。

参考资料:JIS L 1902的抑菌(静菌)活性和本标准中的抗菌活性概念相同。

e)抗菌效果根据抗菌活性值判定抗菌制品抗菌效果。

4.抗菌效果按本标准的测试方法,抗菌制品的抗菌活性值应不小于2.0,超过2.0的数值若取得各相关单位同意也可采用。

5.试验方法5.1 纺织制品测试方法抗菌纺织制品的检测方法根据JIS L 1902 : 8(定量法)测定5.2 塑料等制品的测试方法适用于非纺织制品,如塑料制品、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

根据纤维制品的形状和用途也可采用5.1 的方法测试。

5.2.1 试验菌种试验所采用的菌种见下,需采用下述细菌中的每一种: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试验所用菌株举例如表1所示。

如从有别于表1的机构获取菌株,则该机构必须是国际菌种保藏中心(WFCC: World Federation of Culture Collection)的成员或日本菌种保藏协会(JSCC:Japan Society of Culture Collection)的成员,并且菌株必须和表1相同。

5.2.2 化学试剂、材料和器材除非另有说明,本试验方法所用的化学试剂、材料和器材如下所示。

乙醇(C2H5OH)符合JIS K 8012规定的一级或更高牛肉膏微生物试验用蛋白胨微生物试验用氯化钠符合JIS K 8150纯化水符合日本药典第十三次修订版要求琼脂符合JIS K 8263酵母浸膏微生物试验用胰蛋白胨微生物试验用葡萄糖微生物试验用酪蛋白胨微生物试验用大豆蛋白胨微生物试验用卵磷脂微生物试验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脂(吐温80)磷酸二氢钾符合JIS K 9007磷酸氢二钾符合JIS K 9017氢氧化钠符合JIS K 8576盐酸符合JIS K 8180棉塞等棉制,或硅胶、金属、莫顿塞等白金接种环端部直径约为4mm环干热灭菌器可在160-180℃工作蒸气消毒锅可保持121℃并在103KMPa保压安全柜符合JIS K 3800的规定洁净台微生物试验用移液管符合或等同于JIS K 0970 或达到JIS R 3505中规定的A级培养箱温度控制精度±1℃培养皿玻璃材质,内直径90mm或遵照JIS K 0950中90A或90B规定洗脱袋微生物试验用Stomacher 微生物试验用薄膜不影响微生物生长并且不吸水的材料,厚度无明确规定,但要求附着性好5.2.3 灭菌方法a) 干热灭菌放入干热灭菌器在160-180℃下灭菌30-60分钟注意:灭菌后,如果棉塞或包装纸不小心被水弄湿,相关器皿请不要继续使用。

b) 高压蒸汽灭菌在灭菌消毒锅中注入水,将待灭菌的物品装入筐中,并放于消毒锅架子上,盖紧,加热,在121℃或103Kpa下保持15-20分钟。

停止加热,然后使其自然冷却到100℃以下,打开排气阀放出蒸汽,打开盖,取出灭菌物品。

必要时放入洁净台或安全柜中冷却。

为避免灭菌锅受培养物质或化学品污染,用中性洗涤剂洗涤灭菌锅,并用水冲洗干净。

c) 火焰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置于由燃气或酒精燃烧而产生的火焰上,如对于白金接种环应加至红热,对于试管则在火焰上烤2-3秒钟。

d) 器材准备用碱性或中性洗涤剂洗刷试管、烧瓶等器具,充分冲洗,干燥后干热灭菌或蒸汽灭菌后使用。

5.2.4 培养基等使用下列培养基,如商品培养基和此处介绍的培养基组成相同,则也可使用商品培养基。

a)营养肉汤将3.0g牛肉膏、10.0g蛋白胨、5.0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放入锥瓶、混合、充分溶解后,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为7.0-7.2(25℃),使用前,将其分别注入试管,加上棉塞,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培养基。

b)营养琼脂将5.0g牛肉膏、10.0g蛋白胨、5.0g氯化钠和15.0g琼脂,加入10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置入锥瓶、混合并放入沸水浴中充分溶解。

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为7.0-7.2(25℃),加上棉塞,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培养基。

c)平板计数琼脂将2.5g酵母粉、5.0g胰蛋白胨、1.0g葡萄糖和15g琼脂加入到1000ml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置于锥瓶中混合并在沸水浴中充分溶解。

然后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7.0-7.2(25℃),加上棉塞,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培养基。

d)斜面培养基将6-10ml加热溶解的营养琼脂b)注入试管,塞上棉塞并用高压蒸汽法灭菌。

灭菌后的试管在洁净间中以和水平面成15°倾角放置来让其凝固。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如没有冷凝水出现,将其溶解,并凝固后使用。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斜面培养基。

e)SCDLP肉汤将17.0g酪蛋白胨、3.0g大豆蛋白胨、5.0g氯化钠和2.5g磷酸氢二钠、2.5g 葡萄糖和1.0g卵磷脂加入到10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置于烧瓶,加7.0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促进溶解。

用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为6.8-7.2(25℃).使用此培养基时,将其分散到试管中或烧瓶中,将棉塞塞上,然后用高压湿热法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SCDLP肉汤。

f)磷酸盐缓冲溶液将34.0g磷酸二氢钾放入容量瓶中,加入5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已将其充分溶解,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为6.8-7.2(25℃),然后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到1000ml。

使用时,取部分溶液到试管或烧瓶中,塞上棉塞,并加入7.0g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为6.8-7.2(25℃)。

使用此溶液时,将其分装至试管或烧瓶中,塞上棉塞,然后用高压湿热法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g)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溶液用浓度为0.8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磷酸盐缓冲溶液至体积比800倍。

当使用此溶液时将其分装至试管或烧瓶中,塞上棉塞,然后用高压湿热法灭菌。

若配好后不立即使用,要在5℃~10℃下保存。

不要使用配制完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溶液。

5.2.5 细菌的保藏在无菌条件下转接试验细菌,必要时要使用生物安全柜。

一手同时拿着保藏菌和5.2.4 d)的待接种斜面培养基,另一手拿接种环,并用拿接种环的手拔开试管的橡胶塞。

在火焰上对试管口灭菌,并对接种环灭菌,然后将接种环的头部放入斜面培养基的冷凝水中冷却。

用接种环从细菌生长面上刮下细菌,并用划线法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用火焰再次对试管口部进行消毒并塞上棉塞。

用火焰对接种环进行消毒。

在35±1℃下对接种后的斜面进行24-48小时培养,然后在5-10℃保藏。

一个月内将其接种到新的斜面(以此类推),但接种次数从菌种中心得到的细菌算起不应超过10代。

如保存时间达到或超过一个月,不可进行继代培养。

备注:如图1将接种环端部插入冷凝水中分散细菌,用接种环从底部拉一条线到上部,或将接种环再次插入到冷凝水中画一条折线到顶端。

注意:如细菌保藏机关提供的细菌经过冻干法或冷冻法用于长时间保存,从原始保存菌制备保藏细菌的次数也应包括在细菌培养代数之内。

如使用此保藏菌株,则其继代培养次数不应超过10减去保藏菌的代数。

5.2.6 试验操作细菌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菌注意不能对试验操作人员、设备和环境构成污染,如有需要则使用生物安全柜。

a)细菌前培养用接种环从5.2.5的保藏细菌的培养基中取1环细菌接种到5.2. 4 d)的斜面培养基上,35±1℃条件下培养16-24小时。

从这一培养物上,再取一环细菌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35±1℃条件下培养16-20小时。

b)样片准备从制品上切取边长为50±2mm,厚度不大于10mm[3]的方块,作为标准样片。

空白对照样[4]6块[5]、抗菌样片3块。

如不能得到空白对照样,则利用5.2.2的薄膜。

密切注意样片和样片制备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以及制品的污物污染。

最好从制品上采集样片,如由于制品的形状的原因不能从制品采集样片,则利用相同的原料和工艺单独制备样片。

备注:[3]如难以或不能将制品切成50±2mm,厚度不大于10mm的方块,也可采用非标准形状和尺寸的样片,这一样片应该可以在其上覆盖400-1600mm2的薄膜。

[4]从空白样或薄膜制得的样片。

[5]6个未抗菌处理样片中,3个用于接种后零时间记数,另外3个用于接种后培养24小时后记数。

c)样片清洗用纱布或脱脂棉蘸酒精轻轻擦拭b)中样片2-3次,并干燥彻底。

若上述处理会导致样片软化、样片表面涂层溶解及组分溶出等现象,则认为此种处理将影响试验结果,可采用其他方法处理或直接试验而不进行任何处理。

d)接种菌液的制备将5.2.4 a)的营养肉汤稀释500倍,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调节pH至6.8-7.2,然后高压灭菌,作为1/500NB。

将a)中的前培养物取1环均匀分散到少量的1/500NB中,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或其它合适的方法估计细菌数目,并用1/500NB稀释菌液至细菌浓度为(2.5~10)×105cfu/ml,以此作为试验用菌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