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论文
抗生素的合理利用(药物与疾病论文)
抗生素的合理利用(论文)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课程:药物与疾病姓名:***学号:********日期:2012年11月12日摘要抗生素的早期定义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一种化学物质。
而它的现代定义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后果、原因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
从而阐明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抗生素化学物质有效性第一章抗生素的概述1.1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1.2抗生素用途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但是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
导致疾病的引起。
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可能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之所以现在提出杜绝滥用抗生素此乃是原因之一。
科学地使用抗生素是有的放矢。
通常建议做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极度敏感药物,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论文
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论文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逐年上升势头。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确定病原菌
尽早从患者的感染部位、血液等取样培养分离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使用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
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抗生素合理应用论文
抗生素合理应用论文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摘要】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药物。
药物的双重性使它在具有治疗的作用外,还有一定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增加它的不良反应,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有效的抗生素,而且应当合理使用现有的抗生素,让其发挥应有的生物医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34-02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药品的使用慢慢被人们所重视,其中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使其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做如下分析。
1 抗生素的使用条件
抗生素合理使用,就是应在全面了解患者、致病原与抗生素三者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运用抗生素。
1.1 有头痛、发烧、喷射性呕吐,考虑有颅内感染者。
1.2 有发烧、咽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者。
1.3 有发烧、咳嗽、咳痰、胸痛或气紧者。
1.4 有发烧、腹痛、呕吐、腹泻者。
1.5 有畏寒、发热、腰痛或尿频、尿急、尿痛者。
药学毕业论文抗生素
药学毕业论文抗生素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医药领域,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一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毕业论文抗生素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毕业论文抗生素篇1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状分析及有效措施抗生素的发现极大推动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抗生素滥用造成大量耐药菌出现、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发病率显着增加,给感染的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推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现就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
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尤为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我国住院患者和外科手术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高达80%和95%,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规定的30%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抗生素使用率22%~25%[1].在一项对1688例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素使用率为74.76%,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者占使用抗生素人数的6.09%,指征不符合标准者占38.04%,抗生素联用过多占31.31%,疗程过长占9.09%,抗生素更换频繁者占8.08%,联用不合理者占7.40%[2].2、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2.1 社会因素:目前我国对抗生素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尽管已有相关规定、使用指南等政策出台,但对抗生素的销售和市场监管力度仍然欠缺,导致抗生素生产厂家及经销商为追求经济利益违反规定、钻制度的空白扩大产品生产销售,加剧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2.2 医方因素:医师对抗生素的应用指征、标准及方法、不良反应理论水平欠缺或不遵循指南用药,单纯追求近期疗效大剂量、长期、联合、广谱应用抗生素。
对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剂量、疗程、配伍、给药方式等判断错误。
受当前医疗环境影响,医师为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倾向于选择高级别、广谱、进口抗菌药以保证疗效,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目的,忽视了药物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菌的严重后果。
药学系毕业论文—抗生素的应用及危害
摘要 (3)第一章 绪论 (4)第二章 正确了解抗生素 (5)2.1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 (5)2.2抗生素命名的由来 (5)第三章 正确使用抗生素 (7)3.1抗生素常识 (7)3.1.1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7)3.1.2 抗生素可以外用 (7)3.1.3 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 (7)3.1.4 抗生素是消炎药 (7)3.1.5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 (7)3.1.6 多种抗生素齐上阵 (7)3.2长效抗生素 (8)3.3使用抗生素的禁忌 (8)3.4使用抗生素药物须遵循哪些原则 (9)3.5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0)3.5.1 长期服用抗生素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10)3.5.2 服用抗生素也会得妇科病 (10)3.5.3 抗生素可止泻也可致泻 (10)总结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60 余年历史,使许多细菌性感染得到了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
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生素 常识 危害第一章 绪论抗生素随着病原生物学以及病理生物化学的研究,抗生素的各种不同的模型以及方法不断的被发现和运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或者是病毒引起的感冒,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而且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不当,有些应用者可能出现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有些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甚至造成致命的影响。
因此,尽管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要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正确了解抗生素2.1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炎症:通常称为发炎,它是机体遭受有害刺激物的作用、特别是微生物感染时,在受作用的局部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病理过程——首先是引起组织的损伤,继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游出及液体的渗出,最后常以组织增生、修复损伤而告痊愈。
抗生素 论文
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
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
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历史,作用机理,发展,种类,政策,滥用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抗生素的历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
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
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
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二)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一抑制核酸的合成:抗生素起模板功能的抑制剂作用、抑制转录的起始。
主要的抗生素放线菌素、丝裂霉素、利福霉素和利福平。
1.1核酸的功能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归和核糖核酸, 核酸具有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目录摘要 (3)第一章抗生素 (4)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4)1.2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4)第二章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5)2.1社会原因 (5)2.2医方原因 (5)2.3患方原因 (6)2.4其他原因 (6)第三章抗生素的分类 (8)第四章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 (9)4.1肝脏损害 (9)4.2肾脏损害 (9)4.3造血系统损害 (9)4.4神经系统损害 (9)4.5胃肠道反应 (9)4.6过敏反应 (9)4.7后遗效应 (9)4.8二重感染 (10)4.9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 (10)4.10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10)4.11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10)第五章抗生素滥用危害案例 (11)第六章对策分析 (12)6.1患者方面 (12)6.2政府方面 (12)6.3医院方面 (13)6.4药品研发部门 (13)第七章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盲目信任、医生对病人使用抗生素不谨慎的态度以及各大药企对医药方面经济利益的追求致使抗生素的消耗惊人地增加。
抗生素滥用引发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性细菌急剧增多以及超级细菌出现并呈现较快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并造成每年数万多人因不良反应死亡和成百上千亿元医疗费的滥用,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危机。
因此,认真反思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加强其质量监控和使用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第一章抗生素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的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WHO的检测报告指出30﹪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且半数以上使用多种抗生素,使用4种以上者占80﹪,但仅有30﹪是用于感染治疗。
据WNO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序号、使用率和购入金额高居榜首。
怎样合理利用抗菌素论文2000字
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2)1.浅议抗生素的滥用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3)1.1抗生素的滥用 (3)1.2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2.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及如何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4)2.1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 (4)2.1.1医生方面 (4)2.1.2病人方面 (4)2.1.3药品管理方面 (5)2.2如何控制抗生素的滥用 (5)参考文献 (6)致 (7)[摘要]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重要药物,世界各国都广为生产和应用。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医疗上使用的抗生素有300余种,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早在半个世纪前,科学家就发现,病菌的耐药性进化远超过人类研制新药的步伐,其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本文主要讲解的容。
[关键词] 抗生素,滥用,危害怎样合理利用抗菌素*** 市****普通人理解上有个误区,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够消除身体的炎症。
其实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以及无菌性炎症是不起作用的。
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70%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
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等都属于无菌性炎症。
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
凡是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阴性菌、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就属于窄谱抗生素;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由于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称为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等扩大了抗菌围,不但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阴性菌也很有效,特别是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效果也很好;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也很广。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论文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被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
因此,了解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发挥抗菌作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环丙沙星类抗生素环丙沙星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生素,能够作用于细菌DNA酶,导致DNA断裂,从而杀死细菌。
二、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现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某些细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现象,使得感染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1.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医生在临床给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的敏感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抗生素及其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
2.联合用药策略针对一些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情况,可以采用联合用药的策略,即同时应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增加杀菌效果,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3.加强耐药监测对于常见的细菌耐药性情况,医疗机构应建立耐药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类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
三、未来发展趋势1.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型抗生素,以应对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
这些新型抗生素可能具有更强的杀菌作用,更低的毒副作用,对于治疗感染疾病将具有重要意义。
2.抗菌药物的定制化治疗未来,个体化医疗将成为发展趋势,抗生素的定制化治疗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细菌耐药性等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多学科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药剂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士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医学研究论文: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医学研究论文: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与应用前景引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关键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传统抗生素正在失去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治疗效果。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发新型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对耐药性进行打击。
本文将探讨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前景。
新型抗生素的定义新型抗生素是指近年来通过创新技术和理念开发出来的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耐药细菌的药物。
它们可能具有全新机制、作用于常见或罕见细菌感染、或适用于特定患者人群等特点。
研发新型抗生素的挑战1.细菌耐药性增加:细菌逐渐演变出针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使得开发新型抗生素成为挑战。
2.市场压力和回报不确定性:研发新型抗生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但市场回报不确定。
新型抗生素的研发策略1.深入理解细菌耐药机制:通过对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寻找新的靶点或开发抑制耐药基因表达的方法。
2.发掘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有许多潜在的抗菌化合物等待被发现和研究。
3.重塑已有抗生素:利用结构改造或组合已有抗生素,增强其活性并减少毒副作用。
新型抗生素的应用前景1.抵御耐药细菌:新型抗生素可以对付当前最为顽固的细菌感染,并有效避免治疗失败。
2.治疗罕见感染:一些罕见细菌感染由于缺乏适当治疗手段而难以治愈。
新型抗生素能够填补这一空白。
3.个体化治疗:新型抗生素的开发还包括了对特定人群(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的特殊需求,从而实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结论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对于战胜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通过寻找新的靶点、发掘天然产物以及改造已有抗生素等策略,科学家们正努力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治疗工具。
这些新型抗生素的应用前景包括了对耐药细菌的抵御能力以及罕见感染和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突破,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药物化学抗生素的研究论文
药物化学抗生素的研究论文药物化学抗生素的研究论文第1篇:药物化学抗生素在珠三角地区重要水体中的污染阐明过去十几年,众多学者对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然而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量最大的化学品——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则被忽视。
直到近几年才引起国际环境科学界乃至公众的广泛关注。
细菌的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和环境雌性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健康挑战,它们都和药物的使用和污染有关。
超过16类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体及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有高含量的检出。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特别是在人口密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包括香港)。
然而在我国有关水环境中抗生素研究还鲜有报道。
本文初步调查了几种典型抗生素在珠三角地区重要水体中的污染特征,为揭示典型药物在珠江三角洲亚热带地表水环境中的来源和污染现状,评价其潜在危害性,阐明其环境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米集珠江水样的采样点位于珠江广州河段中大码头,采样方式为24h连续采样,每2h采一个样。
深圳河与深圳湾水样的采集是在同一时期,其中,深圳河共有6个不同采样点,深圳湾有5个采样点。
维多利亚港(维港)水样分别采于5个不同的采样点。
所有水样均为表层水,采集后1h内运回实验室4°C保存,待分析。
2结果与讨论2.1抗生素在珠三角重要水体中的污染特征9种典型抗生素在珠江、维港、深圳河及深圳湾的含量水平。
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珠江广州段(枯季)与深圳河是珠三角水体中抗生素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其药物含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河流中药物含量,尤其是深圳河中红霉素(脱水)与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1340ngL-1和880ngL-1)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污水中药物含量。
而维港和深圳湾则受到轻度抗生素污染。
珠江广州段:随着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密度化,珠江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珠江广州河段。
抗生素的分析毕业论文
抗生素的分析(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摘要:抗生素的研究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不良反应;抗生素废水预处理。
1. 前言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 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抗生素废水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大量酸、碱、无机盐,含有多种有机物;色度高,有刺激性气味;有机物浓度COD 浓度高;废水中悬浮物SS浓度高;废水中硫酸盐浓度高,而且存在难生物降解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等毒性物质;废水排放量较小且间歇排放,冲击负荷较高。
目前国内对该类废水一般采用常规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由于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及有机溶剂且有机物浓度过高,停留时问长,投资成本高,且通常不能达到排放标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已有研究表明,Fenton 试剂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电位很高,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有比较好的效果,但用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处理浓度并不很高的难降解有机废水,而处理高COD 的抗生素废水所耗用双氧水量高,因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工业化。
【精品】抗生素的滥用论文
【关键字】精品第一章绪论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代谢产物次级,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
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
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自从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及抗生素类药无的飞速研究与发展和疗效的提高,使抗生素类在医学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拯救了千千万万个生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严重的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的分类及主要品种第一节抗生素杀菌作用杀菌的抗生素还可以分成两种,一是繁殖期的杀菌剂,这类抗生素一般通过抑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比较常用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等。
二是静止期杀菌剂,比较常用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有关抗生素滥用成因以及合理使用的研究论文
有关抗生素滥用成因以及合理使用的研究论文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1] 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有关抗生素滥用成因以及合理使用的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在2014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10日中收到门诊处方共3502张,其中有关抗生素用药的有1898张,抗生素的使用率在54.20%,具体的疾病类型为:呼吸病1058例,消化病673例,泌尿病164例。
作者简介:阴启波,男,1974年10月,山东省肥城市,本科,山东大学,中级,药事服务、药物新机型应用。
1.2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898张关于抗生素用药的门诊处方进行研究,考查的内容有患者用药的时间、建议用量、实际用量和用药的名称等,结合当事医师的咨询情况、患者实际病情案例和药品说明书等来进行分析。
同时还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处方中有涉及到DDDs和DUI 值进行计算,并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对所有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则采用( )来表示,结合t检验,并用x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共收集到门诊处方有3502张,其中关于抗生素的有1898张(54.20%),没有与抗生素相关的有914张(26.10%),对于1898张关于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到,在1898张关于抗生素用药的门诊处方中,96.83%的处方都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但是仍有3.17%的处方未能够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抗生素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和细菌性传染的发生,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现状论文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现状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人类与疾病相互斗争的长河中,致病性生物菌与人类抗生素的使用一直处于演变与发展之中。
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和使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但同时人类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也使得致病菌对抗生素逐渐发生适应,产生了耐药性,这将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抗生素一、我国现阶段抗生素使用情况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1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使用抗生素之前未做过或未送检相关的标本。
1.2适应证过宽或失控:基于多种多样的原因,临床中无适应证及适应证不明确的用药现象较为普遍。
1.3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未按照抗生素治疗原则及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用药,盲目使用广谱、高级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4用药方法不对:临床医师普遍都存在求保险的心态,盲目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无明确指征联合用药,无针对性的预防性用药。
同时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的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忽视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及其疾病的影响。
1.5社会因素及经济利益的影响二、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我国抗生素药物的总体使用率偏高,大约为70%~8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
2.1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各医疗单位都应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出本单位抗生素使用规范,做到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
2.2合理选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概念就是安全有效的使用抗生素:2.2.1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适应证。
适应证必须是细菌性感染,并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
2.2.2要进行病原学检查,选用细菌敏感度高的药物,根据细菌药敏谱选药,要考虑细菌的耐药性,尽量使用抗菌谱窄的抗生素。
2.2.3应尽量避免联合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联合应用的适应证,一般以2种为宜。
抗生素论文
抗生素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近几十年来抗生素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工业。
抗生素类药物现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所以,现在抗生素的滥用也越发严重。
抗生素的研究与发展正在日新月异的进步,但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用。
关键词:抗生素,历史,作用机理,发展,种类,政策,滥用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一)抗生素的历史:1877年,Pasteur和Joubert率先观察了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
随着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其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
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喹诺酮类药物出现。
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二)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一抑制核酸的合成:抗生素起模板功能的抑制剂作用、抑制转录的起始。
主要的抗生素放线菌素、丝裂霉素、利福霉素和利福平。
1.1 核酸的功能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归和核糖核酸,核酸具有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医学专业论文研究抗生素耐药性与感染疾病的防治
医学专业论文研究抗生素耐药性与感染疾病的防治在这篇专业论文中,我将探讨抗生素耐药性与感染疾病的防治。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对抗病原微生物和感染疾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给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带来了重大挑战。
本论文将研究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原因、当前的主要抗生素耐药机制以及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
1. 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原因抗生素耐药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过度和不正确的使用导致了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领域中的过度暴露,使病原微生物得以适应并进化从而免疫抗生素的作用。
2. 当前的主要抗生素耐药机制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抗生素耐药机制。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基因突变、外源基因水平的水平转移和产生生化物质以降低抗生素对细菌的效力等。
了解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干预。
3. 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抗生素耐药性对公共卫生和医疗领域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
这包括加强监管和政策制定,推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和教育,促进研发新的抗生素和提高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 感染疾病的防治策略预防感染疾病是抗生素耐药性防控的重要环节。
在此,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卫生与卫生设施的改善,鼓励并支持疫苗的使用,推广和加强个人卫生、正确的手卫生和生活方式的宣传,以及发展和完善早期诊断技术。
总结起来,抗生素耐药性与感染疾病的防治是当今医学领域亟需面对和克服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性形成原因的研究和了解不同的抗生素耐药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此外,通过加强公众的教育和推广,改善卫生设施,并注重预防措施的推广,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和感染疾病的防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抗生素论文
浅谈抗生素【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它的早期定义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一种化学物质。
而它的现代定义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人类与疾病相互斗争的长河中,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
新的抗生素不断出现和使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但同时抗生素长期、大量的使用,也使得我国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愈发严重。
所以我们应注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提高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抗生素;作用机理;滥用;合理利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25-011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根据抗生素对细菌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结构和不同成分的不同作用方式,可将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分为以下五类:①影响细菌细胞壁的生成,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②影响细胞膜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破坏微生物细胞质膜。
③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主要表现为抑制dna与rna的生物合成。
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主要表现为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和蛋白质延长过程。
⑤影响叶酸代谢,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
2 抗生素的用途抗生素原称抗菌素,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抗生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抑制病原的生长,一为直接杀死病原,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
除了抗感染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有一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并且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还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在畜牧业中非治疗用途的抗生素,称为生长促进剂。
但是过量使用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疾病的引起。
抗生素的使用与滥用论文素材
抗生素的使用与滥用论文素材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自问世以来,它们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逐渐浮现,给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问题,以及引发滥用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对于治疗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指导原则:1.1 确定感染类型: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医生应当进行准确的诊断,确定感染的类型。
仅当感染由细菌引起时,抗生素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1.2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医生应当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1.3 遵循剂量和疗程:患者应当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包括服用剂量和完成整个疗程。
过早停药或者不完整的疗程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2. 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抗生素滥用是指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或者使用错误的抗生素。
以下是抗生素滥用的几个常见情况:2.1 用于病毒感染: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对病毒感染起作用。
然而,许多人在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时,错误地使用抗生素,这既无益于病情的改善,又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2.2 非医生处方: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的准确诊断和建议才能使用。
然而,许多人在自我诊断或者未经医生建议的情况下购买和使用抗生素,这不仅可能延误正确治疗时机,还存在滥用的风险。
2.3 动物滥用: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为了预防动物疾病和促进生长,农民常常滥用抗生素。
这种滥用可能导致抗生素残留在食品中,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引发滥用的原因抗生素滥用问题的背后存在多种原因,这些原因根深蒂固并与多个利益相关方有关:3.1 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不足: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抗生素的适应症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减少患者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3.2 缺乏严格的处方制度:有些地区的监管和管理体系欠缺健全,导致抗生素可以非法获取或者过度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滥用现象及建议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雷山工作站2014年春季药学专科班学号:1452001408173 姓名:姜玲摘要: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抗生素滥用现象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
从分析抗生素滥用的现状、滥用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入手,提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对策建议。
合理使用药物与减少药源性疾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为彻底根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许多传染病和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但长期以来,广大医患人员在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如何使用抗生素上存在一些误区。
有些医生在抗生素使用上掌握不严,不了解药物的适应证,自主地根据个人意愿选药用药,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或敢用不敢停违背了合理用药的原则,导致耐药菌群产生,延误了病情。
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滥用;危害;目前已经成为疾病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离不开的药物。
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新型抗生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抗生素的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样就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现象的大量出现。
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我国死于因滥用抗生素或者因其引发并发症的患者大约有8万多人,约有3万左右的儿童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药源性耳聋,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的使用率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50%以下的要求可分为以下几类:β2内酰类、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以及抗真菌抗生素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属于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可以算作抗生素的范畴。
是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能救人于病情危重之时。
同时,它又是临床滥用最严重的一类药物。
因此,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为改善抗生素滥用现状,现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及预防对策进行论述。
1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现状抗生素在临床滥用现象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在:1.1临床的不合理应用虽然新医改实行了医药分开、取消了以药养医,卫生部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0.00%的标准。
但长久以来医生过分重视医院和科室经济效益,不顾患者出现抗药性危险,而开贵药、开好药的风气并不能在一夕之间彻底得以纠正。
部分医生责任心不强,对于患者因缺乏用药知识而拒绝进行血常规检测,以及自行对用药方法擅自决定等要求,不及时解释和教育,反而顺应他们的要求,在不了解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感染的前提下,为确保疗效就擅用光谱抗生素,不考虑药代动力学就随意延长或缩减抗生素剂量、次数和疗程。
致使患者体内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及正常有益菌同时被杀死,往往引发临床上的二重感染。
[2]1.2患者的擅自应用患者的抗生素滥用往往是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发生的。
处于经济等原因的考虑,有一部分患者在患病时本着能吃药就不打针的原则,在不了解自己是细菌性疾病还是病毒性疾病时,就擅自服用抗生素治疗,因在服药时间、剂量和疗程方面缺少医生的正确指导,往往是病情好转马上停药,致使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加。
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医药知识有很多是在收看、收听媒体药物广告时或在网络搜索获得,而媒体广告往往对抗生素夸大其词,甚至误导消费者,将抗生素等同于感冒药进行宣传,使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感冒了就要吃抗生素,这也是抗生素耐药性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原因。
1.3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滥用一些不法商人,为追求经济利益,防止所饲养的禽畜生病,促进其快速出栏或产奶,在禽畜的饲料中每日都添加大剂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而这些药物会在动物及其副产品中大量残留,间接被人们食用的并吸收。
同时,因食用了大剂量的抗菌素,禽畜体内会产生耐药菌,这些耐药菌会因人们的食用而转移至人的体内。
这一问题也同样存在于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人们食用的水果、蔬菜中也大量残余抗生素,导致人体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
以上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不但打乱了发热规律,掩盖了疼痛部位和病情,也会导致疾病的误诊、漏诊。
长此下去,往往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得难治性感染增多,同时也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
2、滥用抗生素的原因2.1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患者在家中都曾自行应用过抗生素,他们认为,抗生素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服用抗生素既可以用来预防疾病又可以治疗疾病,在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下许多人会应用抗生素预防疾病。
2.2 患病时药效最强的抗生素是首选。
相当多的患者认为,在患病后,使用的抗生素药效越强越好,甚至某些医生为了快速达到疗效,也常常使用药效最强的抗生素,这样就会使人体对于其他抗生素产生脱敏反应或者耐受性。
2.3 患者出现不适就应用抗生素。
在多数情况下,医生和患者常常在患者刚刚出现不适就开始应用抗生素,根本不考虑患者究竟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发的,即使是病毒感染,也照样应用抗生素。
2.4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医生或者大多数患者都认为,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多了比少了好,输液比口服药物好,这样就导致患者患病后常常同时应用多种抗生素,或者选择静脉输液,这样的使用方式尽管大多数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联用多种抗生素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也会随之而增加。
3.抗生素滥用的改进建议3.1 大力加强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途径与方法的宣传。
医药监管部门、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对抗生素应用途径与方法的宣传,通过电视、电影、互联网、橱窗、小传单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争取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患者对抗生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3.2 医药监管部门与医疗单位要加强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切实避免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为了赢取利益而不顾患者身心健康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医药监管部门与医疗单位还要加强对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监管,规范医护人员行为,避免滥用抗生素事件的发生。
3.3 应用抗生素之前必须明确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同时还必须对应用抗生素可能发生的过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准确的估计。
3.4 医药监管部门与医疗单位要建立健全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切实避免医生以及护理人员违规应用抗生素现象的发生。
4预防抗生素滥用应该遵循的原则4.1了解药物药效,药物选用具有针对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的首要原则是进行有针对性的选用对症的抗生素。
医师必须对常用的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其抗菌作用特点等都熟练得掌握。
每一种抗生素都会对一种或者几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伤性,所以对于不同的病原菌应该相应地选用对该种病原菌高敏感的药物。
而在选用抗生素药物之前必须经过以下过程: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3],避免出现凭经验用药和非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同时对于某些药物或者是在联合用药时必须进行药物检测,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时,应同时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应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应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尽量避免合并使用。
4.2根据抗生素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定制订合理给药方案由于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存在着相关性,抗菌药物在体内要发挥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必须在靶组织、靶器官内达到有效的浓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所以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间隔时间和疗程都应该适当,医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给药方案。
根据抗菌药物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抗生素大致可将其分为两类: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抗生素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包括以下几方面:透过血脑屏障性能好的药物,这样的药物可用于中枢感染;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等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只宜用于中枢以外的感染;尿液中浓度高的抗生素对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只要用低剂量就有效。
4.3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征进行给药对于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哺乳妇女、各类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的人群,必须考虑到肝、肾、心脏功能的病理基础,从而确定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给药方法、使用剂量、使用疗程。
原则上禁止给18岁以下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儿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具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十分注意,对于这类患者,应根据患者原发病、感染部分、分泌物涂片结合临床症状,推断为阳性菌或阴性杆菌感染,使用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治疗,并选用杀菌剂为宜,剂量应充足,使感染组织能达到有效浓度。
4.4对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药物都具有二重性,即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可以诱发其他疾病。
任何药物都会存在着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指的是当药物用于治疗时,出现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与药品质量无关的不良作用。
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中有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
常见的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肝、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后遗效应;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抗生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严重性,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用药前须询问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是否用过其他药物,可能会与将要使用的抗菌药产生配伍禁忌等。
认真做好皮肤试验(如青霉素)。
不能随意加大剂量,药物现用现配,不使用放置时间长的药。
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并及时地进行处理,如出现皮疹、发热等反应考虑停药,如有其他严重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或肝、肾毒性反应等应立即停药,并做积极治疗,必要时换用其他抗生素继续治疗。
对于一些驾驶员或需高空作业者需询问清楚,有神经毒性的抗生素就不能使用,如培氟沙星等。
4.5抗生素的用药剂量要合理在使用抗生素时,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使用较大的剂量,从而让血药浓度能够尽快地达到要求,以防止因为剂量的不足而出现耐药性,这就是首剂加倍原则。
对于预防性用药时,应该尽量使用杀菌药,这样副作用较少或轻微,如果小剂量地使用抗生素则有可能既致敏又引起细菌耐药。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采用口服的方式;对于病情较重的,如果是能够静脉应用的抗生素应从静脉途径给药。
在停药时间的控制上,一般用药至患者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5d,遇到一些疾病时,如果是能够静脉应用的抗生素应从静脉途径给药。
在停药时间的控制上,一般用药至患者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5d,遇到一些疾病时,如伤寒就要用2~3周,结核病原菌一般痊愈后用药1年左右4.6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如果单一药物就可以有效地对感染进行治疗,则不需联合用药。
当有以下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病因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和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这种情况不能等到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后才用药,否则可能会使得病情加重,此时可通过联合用药扩大抗菌谱,之后再根据病原学诊断调整用药;当单一的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地对严重混合感染进行控制时,应联合用药;因长期用药而产生耐药性后,通过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耐药菌出现的机会;通过联合用药可以使毒性较大的药物使用剂量减少的应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