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 作者单位 : 福 建省 泉州市永春县美岭 中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符号 , 这样 , 有利于规范运算过程。 f 4 1 表达式: 一个物理概 念的定义用数学语 言来描述 , 就 写 出了对应 的定义式 ,因为任何一个 物理 量往往会和其他 量建立联系 , 它们 之间的关 系又会 写出不 同的表达 式 , 这 时 就要弄清哪个是决定式 , 哪个是定义式。 f 5 ) 单位 : 物理量 的定义式 , 既给 出了物理 量之问 的数量 关系 , 又决定 了它们之间的单位关 系 , 要分 清国际单位和 常 用单位 , 并记准其单位符号 及不同单位制之 间的换算 关系。 在做题时要求同学们统一单位。 f 6 ) 矢量 和标量 : 每讲一个物理概念 , 要 求弄清它是失量 还是标量 。只有明确 其特性 , 才能按相关规则进行运算 。 ( 7 1 状态量和过 程量 : 每讲一个物理概念 , 要求弄清它是 状态量还是过程量 ,如何通过状态量 的变 化把状态量和过
基础 。
学 习概念 的 目的在于应用 。而创设 概念教学的情境是 物理 概念 教 学 的必 经环 节 ,是 引 导学 生灵 活 运 用 概 念 的有
效手段 。因此 , 在教学 中我 们应 从多角度提供概念 的变 式 , 创设 问题情境 , 设 计阶梯式 问题 , 让学 生思考 , 引导 学生 由 浅人深 , 逐步理解 , 深化 提高 , 同时培养学 生分析 问题和解 决问题 的能力 。针对“ 加速度” 的概念 , 利用下列问题 进行 应 用,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的返 回舱距地 面 1 0 K m时开始 启动降 落伞 装置 , 速度减至 1 0 r r d s , 并 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降落 。 在距地面 1 . 2 k m时 ,返回舱的 4台缓 冲发动机 开始 向下 喷 火,舱体再次减速 。设最后减速过程 中返 回舱做匀 减速运 动, 并且达到地面时恰好速度 为 0 。求最后 减速阶段的加速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分析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分析按照物理概念习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又分为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和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一、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习得主要发生在课堂中,因此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习过程。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策略:1.实验感知的策略实验感知的策略是指在人为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研究的现象反复出现,通过人的知觉和感觉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提炼出有效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实施实验感知策略的程序是:①观察。
观察是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及科学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自然状态和客观事物进行视、听、闻、尝、触、测,收集获取信息,从而把握研究对象的多种属性。
观察要与思考相结合,观测是前奏。
②推测。
推测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引出新的判断,这是进行思维推理、发现规律的认识过程。
③实验。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应用各种科学仪器、设备使研究现象反复出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
它是科学概念形成的基础。
2.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或者其他学习,我们对相关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不准确的、片面的、主观的,因而是非科学的,这些概念就是前概念。
前概念往往干扰科学概念的学习,要学习科学物理概念就必须转变前概念。
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就是将我们头脑中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3.抓关键字词的策略物理概念的表述是科学而又简练明了的,在物理概念的规范表述中,每个字词都有其作用,尤其是关键字词。
真正理解了那些关键字词,就真正理解了概念,这就是抓关键字词的策略。
这个策略的程序是:①细读概念文字;②划出关键字词;③整理。
4.分层理解的策略物理概念的分层理解的策略就是指在各种物理现象中,首先是这类现象的核心问题,然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归纳出现象本质的共性,再经过抽象概括得出抽象概念,进而深入理解应用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十法”

7 、 设 喻法
设喻 是 帮助 学生 降低 对概 念 理解 难度 的一 个 重 要手 段 , 它 可 以
2 、 有 趣 现 象法
兴 趣 是最 好 的老 师 , 实 际 生活 。 生 产 实践 及 现 代 高科 技 中 一些 有趣 的物 理 现象 会 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 力 , 激 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 , 活 跃 学生 的思 维 , 提 高学 生 的 理解 能力 , 有 利 于知 识 的掌 握 。如 对 “ 超 重” , “ 失重” 概 念 的认 识 , 先 以电梯 上升 或 下降 的整 个过 程 中感 受到 的现 象 , 说 明和分 析 什 么是“ 超重 ” 、 “ 失重 ” 现 象; 再 以我 国“ 神 州五 号” 载 人飞 船 发射 上天 、 在太 空 飞行 、 返 回地 面三 个 过 程 为例 , 分 析 杨利 伟感 受到 的“ 超重” 、 “ 失重 ” 现象, 达 到加 深 理解“ 超重” 、 “ 失重 ” 概念 的 目的 。 再如 , “ 向心力 ” 这 一概 念 比较 抽象 , 但 学生 们都 有骑 自
平 动动 能 的量 度 , 功 是 能量 转 化 的量 度 , 引导 学 生 从这 三 种 量 度 的
类 比 中去 理解 量度 的意 义 。如果 我们 能对一 些相 近类 似 的概念 进行 异 中 求 同找联 系 , 同中 求异 抓 类 比, 这 样 就 能掌 握 这些 概 念 之 间 的
联 系和 区别 , 从而 达到 深化 理解概 念 的 目的 。
讨。
一
种重 要手 段 。
5 、 典 型例 题 法
有 时我 们也 可 以用 定量 计算 的方 式 , 通 过对 一 些数 据 的处 理 并 比较 , 分析 , 帮助 学生 形成 清 晰 的概 念 。如 : 对“ 加速 度 ” 概 念 的形 成 ,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来自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物理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为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至关重要。
当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度较大,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固的情况。
探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意义重大。
有效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优质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牢固记忆和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中。
通过研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素养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物理教育的发展。
研究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不断提升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目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涉及较多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需要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抽象认知能力,同时也需要运用数学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和相对性,学生需要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关于新课程的话题层出不穷,对比新、旧教材,不难看出新教材在课堂引入和实验部分增加了大量篇幅。
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和掌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类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知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像,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
本文就新课程教学中概念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概念教学物理概念学习兴趣一、演示实验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如“弹力”概念的教学,用弹簧,钢片等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弹力的产生本质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达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
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
二、有趣现象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先以电梯上升或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再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
再如,“向心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们都有骑自行车转弯这一经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行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以及车身为什么向内倾斜,通过学生对“向心力”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每一节课怎么上 , 怎么上好 , 都得经过推 敲, 深思 课来说 :牛顿第一定律这节教材首先 对人类认识运 动和力 的 质量的前提。 发挥 自主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 课 堂 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 ,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 运动和力 的关 熟虑。 教学效率与质量 ,取决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热情 和主动 系的思想方法以及卓越 贡献 ,从而讲 述牛顿第 一定 律的内容
听得明 白
性, 在于学生积极思维的程度 。 落到实处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 效率与质量的保证 。 在课堂教学 中紧扣 主线 , 把教学内容落到 实处 , 把学生 的思 维导 向重点 , 使课堂训练到位 , 有相 当的密 度、 广度和深度 , 不脱 离课本也不拘泥于课本 。创新意识是提 高物理课堂效率与质量 的保证 。 创 新意识是一种渴望新思 路、 新 方法 、 新途径超越 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 创新意识
,
的基 础上 ,进行 了创造研究 而提 出的i条定律是动力学 的基
规律 , 并能运用规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 重点是培养学生 的 础。明确 提出本课时 的具体教学 目标 , 课时 目标越明确 、 越具 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思维 能力 ,分析 问题与解决 问题 的能 体, 反映教师的备课认识越充分 , 教法 的设计安排越合理 。讲 力, 同时 , 通 过科 学方法的训练 , 培育学生科学 的志趣 以及创 课时要避免千篇一律 的套话 , 要从识记 、 理解 、 掌握 、 应用 四个 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 层次上分析教学 目标 。 分 析教学 目标要从知识 与技能 、 过 程与 三 、 在教学方法 上要不断革新 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 以说明。 分析教材的编写 教学思路 和教学环节的安排 是提 高物理课 堂教学效率与 思路 、 结构特点 以及重点 、 难点 、 关键 , 例如 《 牛顿第一定律》 这
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尝试上的发生的方式的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多样化教学手段
运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 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呈现
得更加生动、形象。
强化重点与难点
通过重复、强调、对比等方式,突 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联系实际应用
将物理概念与实际生活、生产等应 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 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02 物理概念的特点与教学挑 战
物理概念的特点
01
02
03
抽象性
物理概念往往涉及高度抽 象的概念和原理,需要学 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 力。
精确性
物理概念的定义和表述要 求精确,不能模棱两可或 含糊不清。
系统性
物理概念之间存在紧密的 逻辑联系,形成一个完整 的知识体系。
物理概念教学的挑战
1 2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与物理概念相关 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提问能力。
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 和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 化。
开展实验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 感受和体验物理现象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 究精神。
自主探究
针对物理概念的应用,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让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和掌握。
组织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交流,鼓 励学生相互启发和补充,共同提高解题能力和对物理概念 的理解水平。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物理竞赛、科技创新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拓展视野,提高 综合素质。
03 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一、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在进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一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内涵,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实验、事例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物理概念。
二、概念教学策略1. 提出问题引发兴趣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什么是光的折射?”等问题,激发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
2. 实验验证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而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操作,加深对概念的印象。
3. 教材案例引导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
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物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概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物理概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 激发学生思维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形象化教学形象化教学是一种利用图表、图片、实物等形象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
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识。
关键词 :概 念教 学
物理概 念 学 习兴趣
高层 次 的形 象思 维能 力 ,建 立起 物理 概念 的情 景 ;电 教手段 能 以生 动 、形 象 、鲜 明的 动 效果 ,模 拟再 现一 些 物理 过程 ,学 生通 过观 看 、思 考 ,就 会 自觉地 在 头脑 中形成 建 立物 理概 念 的 情景 。这 种 方法 符合 “ 从 生 动 的直 观 ,到 抽象 的 思维 ” 的基 本 认识规 律 ,是现 代教学 中提 高概念 教学效 果 的一 种重 要手段 。
一
类似 的概 念 可以 提供 给学 生理 解新 概念 的思 维方 式 ,降低 思 维的难 度 。通 过 比较 也可 以让 学 生找到 类 似概 念 的联 系与 区 别 。加深 对 类似 概念 的 理解 。通 过类 比,建立 新 概念 。这是 认 知结 构 同化 作用 的体 现 。讲 电场 时 ,教师 可 以用 已学 过 的重力 场 、引力 场来进 行类 比教学 ;通 过体 会质 爨 是物 体惯 性 大小 的 量度 ,温度 是 大量分 子 平均 平动 动 能的量 度 ,功 是能 量转 化 的 量度 ,引 导学生 从这 三 种量 度 的类 比 中去 理 解量 度 的意 义。 如 果 教师 能对 一些 相近 类 似的 概念 进行 异 中求 同 找联系 ,同中 求 异抓 类 比 ,这样 就能 掌 握这 些概 念 之间 的联 系 和 区别 ,从 而 达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新课程导致新教科书中的介绍性章节和实验性章节更长。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学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
然而,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各种弱点给物理概念的学习带来了障碍,这意味着物理概念既不容易“教”,也不容易“学”。
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1.教材因素。
如果我们把初中物理课本和高中物理课本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所需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明显提高。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技能不仅需要观察和实验,还需要更抽象的思维,如分析归纳和综合,以及适当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有多个调查对象、多个状态和多个过程的复杂问题中,学生很难接受一套方程式,引导他们从物理现象到构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到数学描述。
此外,初中和高中的物理课本在知识的表述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初中物理课本相对简单,学生容易阅读和理解,而高中物理课本则以严格和简明的方式介绍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
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和表述是科学严谨的,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具有挑战性。
此外,教科书和所需数学知识之间缺乏协调,也使学生难以学习物理。
例如,中学生很难理解瞬时速度,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极限的概念。
没有三角函数知识的学生在综合和分解力方面不够灵活。
如果没有函数的象形表示法的知识,他们就很难使用象形技术来研究各种问题。
此外,打破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得初中物理教学难以进行,影响了高中学生的成绩。
2.学生因素。
在中学物理课上,有些概念是直接从直观的实验中得出的,而有些概念则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根据现有的物理概念或理想模型制定的。
虽然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但他们无法将不熟悉的、复杂的和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和可理解的问题,而且由于先前的知识有限和身体技能不足,他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的知 识 能 力有 时估 计 过 高 , 自 己 常 常 觉得 有 些 物 理 概 念 很 简
单, 学 生 自 己一 看 就 懂 , 没 有必要 花费时 间去探讨 、 挖 掘 物 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造 成 学 生 在 最 初 就 没 有 真 正 理 解 有 些 概 念, 致 使 学 生 不 易 建 立 各 个 物 理 概 念 之 间 的联 系. 为 了更 有 效
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 中常用 的方法 , 在 物 理 学 中 不 少 的
概念 是 用 类 比推 理 方 法 得 出 的 , 让 学 生 借 类 比事 物 为 “ 桥” , 从 形 象 思 维 顺 利 过 渡 到抽 象思 维 , 有 助 于 接 受 理解 新概 念.
( 3 ) 逻 辑 推 理 法
的搞好概念教学 , 需 关 注 以下 几 个 环 节 . 三、 引 入 物 理 概 念 的 常 用 方 法
( 1 ) 实 验 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 科 , 大 多 数 物 理 概 念 是 通 过 实 验 演
示, 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 的, 学 生 通 过 直 观 观察 形 成 深 刻 印象 , 强 化 了对 概 念 的 理 解 和 记 忆 . 例 如 在 引 入
理事 实本质 在人 脑 中的反 映. 任 何 一 个 物 理 概 念 的 学 习 又
会与 其他 概 念 相 联 系 , 概 念 之 间 的 这 种 关 联 着 的 逻 辑 关 系, 是 构成 物理 规 律 和公 式 的 理 论 基 础. 在 解 决 物 理 问 题 时, 常 常 表 现 选 择 题 选 不 全 , 计 算 题审 题 时 . 南 于 对 某 些 概念 理解 不到 位 , 导致 挖 掘 不 出 有 效 信 息 、 不 能 快 速 建 立 未知 量与 已知 量之 间的联 系 , 解 题 效率 低下 , 因此, 在 中 学 物理 教学 中 , 概念 教学 是一 个重 点 , 也是 一个 难 点 , 搞 好 物 理概 念 的教学 , 使 学 生 的认 识 能 力 在 形 成 概 念 的 过 程 中 得 到充 分发 展 , 是 物理 教学 的重要 任务. 二、 影 响 高 中物 理 概 念 学 习的 主 要 因 素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0
餐 妻
丧
菇
I l 7 曛抟 I { 7 曲 橛
■ 周 伟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概 念 是 思 维 的基 本 形 式 之 一 , 反 映 了客 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人类在认识过程 中把所观察到 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 出来 , 加 以概括就成 了概念 。 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和物理事实 。它 由实践得 来 的感 性 认 识 而 上 升 成 理 论 认 识 ,又 把 理 论 认 识 回 到实践 中指导实践 , 并给予检验和深化 。 所 以物理概 念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重要一环 。 关键词 : 物理概念 ; 教学 ; 高 中物理 物理概念 是从物理现象 和事实 中抽 出来 的 , 是 物理定律 、 公 式 和 学 说 的基 础 。 学 生 如 果不 能 掌握 物 理 概 念 ,就 不 可 能 进 一 步 学 习 和 掌握 物理 定律 和公 式 。 关 于 物 理 概念 的教 学 , 以下 是 笔 者 的 几 点 看 法 :
四、 完善 概 念 —— 要 分 好 层 次 . 抓 好 阶 段
和反 比的关系 , B 是 反映磁场本 身性质 的物理 量 , 由 磁场本身决定。与F 、 , 、 无关 。与电流概念同类 的还
有 物 质 的密 度p v / F - 4 t。 、 电容定 Zz  ̄C z= Q / U、 电阻定 义式 R =
一
概 念 反 映 了物 质 的本 质 属 性 ,具 有 高 度 的 概 括 性。 有的概念很抽象 , 要掌握概念 , 就要抓要点 , 突破 难点 。 如 电场 强 度 E = F / q , 绝 不 能 受 数 学公 式 的 影 响 , 错误 的得 出E 与戚 正 比 、 与q 成反 比, 或胞 大 、 E 越 大, 或F = 0 、 E - 0 的结论 。一定要 明确 比值F / q 是 表示 电场强度 大小 的量度式 ,而 非决定式 , E 与F、 0 不存 在正 比、 反 比的关 系。电场强度E 是反映 电场本身性 质 的物理量 , 只能 由电场本 身决 定 , 与F、 口 无关 , 只 有抓住这个物理量 的要点 , 才能 突破难点 。 这样 可 以避免学 生产生 “ 不放试探 电荷 , 电场强度为 零” 的 错误理解 。 又如磁场感应强度B = F / I L , 也是表示 磁场 强度 的量度式 , 而非决定式 , 与, 、 , 、 也不存在正 比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方法

动” , 时 为了巩固公式 s =1 的平方 , 我在课堂上 组织 了“ 手握落尺 测反应速度 ” 实验 。同学两人一组 , 尺 从 落下的长度 知道位移 , 利用 公式计算 出从尺 开始下 落 到另一人握住 尺 的时间 ,也就是握 尺人的反应时 间 。
这 个小实验使 同学们 的积极性大 大提 高 , 既动手又动
《 新课程导学》2 90 ) .01 下 0 .(
浅谈高中 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方法
贵州省榕江县第一 中学 物理学是一 门严密 的理论科学 。它 以物理概念为 基石 , 以物理学定律为干 , 成了严 密的逻辑体系 。从 形 物理概念转变 为物理量 开始 ,它利用种种数学表述手 段为理论与实 践( 验 ) 实 开辟道路 , 使物理学 的结论可 随时加 以严格检验 。我们应 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 能 力为重点 , 充分发掘学生 的思维能力 , 训练学生 的科学 思维方法 , 以提高 学 生 的科学 素养 , 适应 现代 社 会 的 发展需求 。这 主要从 以下几点进行分析说 明。 指导阅读课本 。 提高 自学能力
来学习 , 学会科学研究 的方法 。 引导 学生加深对方法的 理解 。例如 , 学电流 的磁效应时 , 在 介绍奥斯特电流磁 效应 的发现过程 。人类很早就发现电与磁之间存在着 许 多相似性 , 但到 1 纪初一些科 学家还 断言 : 9世 电与 磁除 了表面 的一些相似性之外 ,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任 何联系。 但丹麦物理学 家奥斯特坚信 , 电和磁之问应该 存在联系 。起初他认为电流与磁极的作用沿着电流的 方 向, 但是按照这个思路所做 的实验没有成功。 在一次 有关电和磁 的演讲中 , 他偶然把导线 和磁针平行 , 接通 电源后 , 发现 了小磁针 的转动。 这一 现象 给当时的听众 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 但却使奥斯特激 动万 分。 他 连续进行 了 3个月 的试验研究 , 于提出了电流也能 终 产生磁场的理论。接 着创新意识使 法拉第进一步猜测 磁也应该 能产生 电流 , 经过 1 的研 究 , 0年 电磁感应 现 象被发现 , 从此 电和磁 的研究成为一个新 的学科 : 电磁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一、理解性教学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仅仅注重死记硬背。
教师在讲解物理概念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易理解性,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物理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例题和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概念,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实验、探究性学习任务,开展思维导向的讨论和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物理理论,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联合现实问题高中物理的概念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延伸物理概念,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一些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当今信息社会,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宽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实验演示视频、模拟实验软件、数字化学科资源等,直观地呈现物理概念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感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策略与案例研究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策略与案例研究随着物理学领域越来越发展,教师面临着更多挑战,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也不例外。
然而,如何有效地教授物理概念,是老师们在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讨论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的策略和案例研究,以期望帮助教师们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物理概念教学的一项重要策略是进行实际实践。
实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学习物理学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做一些实验,比如用系统测量空气压力或测量一个体积单位的物体的重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此外,教师可以引进计算机科学,将物理概念和数学技能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物理概念教学的另一项重要策略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以便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教会他们科学推理的方法,以便阐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应用概念。
此外,物理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运用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可以强调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物理概念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以重新熟悉和理解概念,并运用概念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物理概念教学需要学生多种技能、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还可以运用技术介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和教学系统中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技术,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将概念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开发自我探索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需要采用全面的方法,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如进行实际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运用案例研究,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物理概念。
此外,运用技术也是有益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掌握物理知识的能力。
只有采取全面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传授有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经验,掌握物理知识,并有效地应用它们。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概念方面的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 概念导入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概念的导入。
概念导入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某一概念的重要手段。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图像、实验和案例等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入新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高中物理概念多为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实验等形式,展示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概念建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体系。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掌握概念。
例如,在概念导入和概念总结时可以采用课堂讲解的形式;在概念巩固和实际应用时可采用实验和讨论的形式。
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强调练习和实践高中物理概念的掌握需要通过练习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练习和实践环节的设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做题、理解实验现象等方式加强概念的练习和实践。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
教师应该注重概念导入、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强调练习和实践等方面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高中物理概念较为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
教师需要重视知识的概念化。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其他物理知识的起点。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化的思考和学习,帮助他们形成明确的概念框架。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问题解决和教具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和体验,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抽象的,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才能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答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设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物理概念的理解不仅仅是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还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整合性。
物理概念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相互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整合性,帮助学生理清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引入

浅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引入新课程实施以来,关于新课程的话题层出不穷,对比新,旧教材,不难看出新教材在课堂引入和实验部分增加了大量篇幅。
本文就新课程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引入,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个人的看法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某一物理概念,就是某一类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关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如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像,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的加以概括而建立的。
高中物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有些物理量学生已经在头脑中有感知,有些是新名词,所以,在相关的教学中引入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引入时,主要从引入这一物理量必要性的方面入手。
不同的物理该念有不同的引入方式,下面以一些概念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一、分析学生情况,创设问题情境例1:在质点的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入:人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而物体都具有一定大小的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1)投掷手榴弹时怎么样测量投掷距离?(2)把教室的课桌向后推出0.5m怎么样测量距离?(3)你从校门口向校园内走100m,你现在在哪儿?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从而概括出质点的概念,这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的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这些事例中,对质点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引入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
二、适当运用数字比较,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
例2:在加速度的概念教学时,加速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物理量,不少学生在学完之后,仍然迷惑不解: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情况:小型轿车起步时可在20s内速度达到100km/h;旅客列车由静止开始达到100km/h的速度,大约要500s。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浅探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浅探作者:孙功勤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06期一、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及分类首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没有一些基本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和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形成这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和结构.物理学也不例外,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
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知识,首要的就是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其次,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较难教和学的内容。
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就是物理概念没有学好,其中部分原因是教师只注意让学生背定义,记公式,多做练习,不注重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因而导致物理越来越难学。
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概念,有的概念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才能认识和理解其本质;有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但是,可用直观形象的东西进行对比分析;有的物理概念所提到的现象或者物理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一些动画或者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有的概念虽然抽象难懂,但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其加以理解。
总之对于不同的物理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学好物理知识。
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1.实验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有很多概念仅用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
对某些物理概念,用演示实验法来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可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给学生提供鲜明具体的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这种演示实验,既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概括实验现象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概念教学

关键 词 : 景 类 比 情 中 图分 类 号 : 3 . G637 文献标识码 : C
1 物 理 概 念 教 学 的 现 状 分 析
就 类 比式 教 学 举 三 例 加 以说 明 。
在 当前 的物理 教学 中 , 仍然 以老 师教学 生 听为主 的教学 方
I 在讲 解 核外 电子绕 原子 核运 动时 , 以和 天体运 动相类 可
的教学方法 。
认识 , 而不是单纯 的停 留在对概念的基本要素 的了解上 。
②创设情境 , 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 一 门 自然学 科 , 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 关 , 在生活 中到 处都有物理 知识的应用 , 以在教学 中 , 所 我们 可 以列举 一些生活 中的实例 , 让学生 亲身体会 , 自己总结 , 这样既提高 了学生学 习兴
①所谓衍 生是指 演变而生 。利用这种 方法教学 时也有两个
对象 , 中原有 的知识 可以说是母体 , 出的新 的概 念和规律可 其 得 以说是 子体 。通过对 母体 的辨识 , 提出问题 , 然后再 分析归纳总
结 , 到新 的结论就 是子体。在物理教学 中就是在学生原有 的知 得 识 的基础上 , 出新的 问题 , 过总结归纳 得出新 的概念 和规律 提 通
浅析 中 高 物理课堂 中的概念教 学
贾 海 东
摘要 : 中阶段 , 高 物理知识点很 多很 杂 , 学生很 难理清 它们之 间的 内在联 系和特 点 , 别是 对一些概念 的辨析 和应用 , 特 需要 去对概 念本身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本文通过情景 式教 学、 类比式教 学和 渐进 式教 学三种种方法来探讨探讨 高中物理 的概 念教 学, 请各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对物理概念有直观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靠老师把概念的内容等各种要素告诉给学生就可以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含义有准确而伞面的认识下面就上述问题提供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3-05-08T14:30:48.92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杜丽娜
[导读] 如何让前概念成为物理概念的生长点呢?
杜丽娜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中学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
从历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及平时的测验情况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巧设实验,引发冲突
如何让前概念成为物理概念的生长点呢?关键是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前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前概念的不合理性。
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非本质的因素常交融在一起,利用这样的材料来使学生建立概念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设计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当学生将自己原有的观点与事实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
这是概念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的起点。
为了让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建构,直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设计一个好的实验是基础。
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以下三种类型的实验最有效:
1.直觉——实验型
高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是凭直觉经验,想当然地进行推理判断。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先作出判断,然后再用实验验证,当实验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时,直觉的判断与实验事实之间的强烈对比,必然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
2.已知——实验型
随着学生的学习,知识的丰富,认识水平的提高,要求掌握的物理概念的抽象性、精确性也在不断提高。
当面对新问题,学生往往习惯于用已知的旧概念进行分析。
为了完善学生原有的概念结构,设计实验时必须设法突出与原来知识的不同之处,用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发认知冲突。
3.实验——实验型
这是前后两个现象互相矛盾的一组实验。
教师首先做一个学生用以前的知识可以分析的实验,第二个实验与第一个实验类似,但实验现象与第一个实验截然不同。
利用这样一组矛盾的实验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平衡态,激起学生反思自己的概念结构,引发认知冲突。
实践中发现,教学中实验不在于多,而在于实验能否真的牵动学生的思维,即实验能否让学生直面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二、搭建平台,主动探究
1.创设问题,营造探究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教师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
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营造探究氛围。
2.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实践中发现,学生的探究往往受阻,而学生受阻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的,有些也是教师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人在组织学生实施科学探究之前,事先进行探究,体会学生探究时的感觉。
这样既便于指导,也有利于发现新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由于有一定的经验,指导有针对性,学生的科学探究就可以进行得更有效了。
3.交流合作,评价结果
物理课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合作完成。
例如,在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活动中,要由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安装、测量、记录、数据处理等工作,小组里任何不和谐行为的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完成。
由于探究的结果是大家的,每个同学都会在尽量做好自己的任务的同时关心其他同事的任务。
在评价结果时,学生不仅要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作出简单的评述。
由于大家是平等的关系,都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实现思维碰撞,发现物理概念的本质。
4.揭示本质,形成概念
要使学生形成概念,就必须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
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为实现认识的飞跃,就必须启动学生的思维。
在揭示概念本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形成概念。
三、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为了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得到加深、巩固和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置问题:
1.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问
概念的内涵既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
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类现象或事物。
根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设问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2.根据概念的特征设问
物理概念因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可以根据不同物理概念的不同特点设置问题。
3.在开放的情景中设问
在开放的情景中设问,就是在一个物理情景中,没有明确指出用什么物理概念进行分析,或没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的答案”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正确选择和分析。
例如:某单色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一个小圆孔,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孔的大小未限定,随着孔的尺寸变小分别会出现:圆形光斑;光源的倒像;衍射条纹。
通过分析学生对“光线”、“光的衍射”等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全面,更能抓住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
这类试题尽管在正式的考试中不一定出现,但是它在巩固概念,提高能力方面很有
效,适合于实际的教学。
在教学中,编拟这类问题的主要方式有:
①以实际情景编制问题
可以以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如人造卫星、纳米技术、磁悬浮列车等)为背景,也可以某个社会热点或身边的物理现象为背景编制问题。
如果减过快或速度减得不够,卫星会怎样运动?为了在预定轨道上运动,要测量哪些数据?
②以虚拟情境设置问题
理想化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各种理论与物理概念的建立往往是利用理想化方法的。
利用虚拟的问题情境来设置问题,对于理解物理概念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