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风格演变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是世界上古典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具有华美、优雅和高贵的特点,这些特点成为许多现代建筑的灵感来源。
古代希腊和罗马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是欧洲古典建筑的根源。
希腊建筑风格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其特点是精致的柱廊和立柱。
希腊人使用大理石、花岗岩和石灰石来建造他们的建筑物。
他们的建筑物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柱廊、內殿和外殿。
罗马建筑风格比希腊建筑风格更加复杂。
罗马人创造了许多新的建筑元素,如石拱和圆顶。
他们把建筑物分成三个部分:顶部、中间和底部。
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它的尺寸和规模,巨大的拱门和穹顶,以及雕刻和画作的细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古典建筑的重要阶段之一。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重视对古典时期的重现和灵感,同时也注重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建筑师开始使用小巧的立柱、凸起和极度对称的设计。
大气、光线和视觉效果也开始受到关注。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始终是一流的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文化和时代。
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古典建筑的另一种形式。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专注于对称、和谐和奢华。
巴洛克装饰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画作,以及受到文化和历史影响的建筑元素。
这个时期的建筑师还发明了许多建筑技术,如穹顶、要塞和壁龛等。
现代欧洲古典建筑现代欧洲古典建筑是基于古典建筑风格,创造出一些现代元素的建筑。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风格,现代欧洲古典建筑也不例外。
与历史相比,现代建筑物更是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
结论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是世界上最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的建筑之一。
从古代罗马的大型建筑物、文艺复兴时期的小巧但完美的构造,到巴洛克时期的奢华、和谐和精致的装饰,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确实吸引了无数建筑师、设计师和旅游者的注意。
它的历史、文化和创造性一直都是造物主和美学追求者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目标。
十大著名建筑流派
十大著名建筑流派一: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欧式住宅建筑风格分类及特点介绍
欧式住宅建筑风格分类及特点介绍欧式住宅建筑风格是指受欧洲各国传统建筑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
它通常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雅的艺术气息,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中,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
在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因此欧式住宅建筑风格也呈现出多样性。
下面将按照风格分类为大家介绍几种典型的欧式住宅建筑风格及其特点。
1. 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是欧式住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格。
它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强调对称、平衡和比例。
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通常采用柱廊、凸出的门廊、浮雕装饰等元素,以展现出尊贵和优雅的气质。
立面上常见的装饰有多柱式门廊、雕刻细节和浮雕等,建筑整体呈现出庄重、稳重的氛围。
2. 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后来传播到欧洲各地。
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特点是对古典主义的再度回归,强调对称、比例和装饰。
建筑立面常见的装饰有拱门、壁柱、雕刻细节等,整体呈现出典雅、高贵的气质。
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常常被认为是对古典主义的再创造和发展,体现出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3.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充满了戏剧性和装饰性。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常常采用对称、曲线和复杂的装饰,以展现出奢华和豪华的气质。
建筑立面上常见的装饰有雕刻、壁柱、拱门等,整体呈现出繁复、富丽的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被认为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发展和变革,体现了时代的繁荣和奢华。
4. 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是对古典主义的再度回归和发展。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常常采用简洁、对称和比例的设计,强调几何形状和装饰。
建筑立面上常见的装饰有壁柱、拱门、浮雕等,整体呈现出庄重、典雅的气质。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被认为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复兴和传承,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总的来说,欧式住宅建筑风格是一种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的建筑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欧洲建筑发展史
欧洲建筑发展史欧洲是一个以美丽建筑而闻名的大陆。
从古希腊神庙到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欧洲建筑融合了各种风格和时期的元素,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欧洲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代表,采用了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等特征,如帕台农神庙。
罗马帝国时期,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壮丽,如斗兽场和巴塞利卡。
这些古代建筑在欧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后世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世纪与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是欧洲建筑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哥特式建筑兴起并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耸的拱形屋顶、尖塔和玫瑰窗而闻名。
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中世纪的城堡和城市规划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如英国的威尔士府邸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墙。
3.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开始回归古典形式,探讨对称、比例和美学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热爱与模仿。
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和米开朗基罗广场都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
随后,巴洛克风格在欧洲大陆盛行。
巴洛克建筑追求装饰与壮观,在建筑形式上充分运用了曲线、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美泉宫。
4. 新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19世纪,新古典主义风格崛起。
借鉴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优秀传统,新古典主义追求简洁、对称和宏伟。
大领事宫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位于法国巴黎。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兴起。
这一风格强调“形式即功能”的理念,建筑师追求简洁的线条和功能性的设计。
德国建筑师韦尔纳·格罗皮乌斯和荷兰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以功能性和实用性而闻名,如柯布西耶的海牙市政厅和罗特丹住宅。
5. 当代建筑与未来展望如今,欧洲的建筑风格多元化。
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如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建筑等。
巴塞罗那的萨格拉达·法米利亚教堂和伦敦的托儿屋大楼代表着当代建筑的创新与多样性。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也是建筑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欧洲,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对欧洲常见的建筑风格进行分类介绍。
一、古典主义风格1. 古希腊式建筑古希腊式建筑是指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在柱子、凹槽和三角形等元素上表现出来。
典型的古希腊式建筑包括雅典卫城和巴塞罗那神庙。
2. 古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是指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并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并采用了许多创新性技术,如拱门、穹顶和圆形剧场等。
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包括斗兽场和万神殿。
二、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2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注重尖拱形和尖顶,在构造上采用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如飞扶壁、扶壁拱和玫瑰窗等。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三、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指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包括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四、巴洛克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装饰性和华丽感,并采用了许多曲线形状、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和圣彼得广场。
五、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与文艺复兴式不同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加简洁明快。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白宫和卢浮宫。
六、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并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技术,如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
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大胆创新的设计。
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悉尼歌剧院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欧洲教堂建筑风格演变
欧洲教堂建筑风格演变本文主要从建筑丛书和互联网上收集资料,通过对欧洲现存的主要教堂建筑的修建时间和建筑特色分析,试图说明欧洲教堂风格的演变的规律特征。
1、早期教堂建筑的基本形式表一:源于古罗马的穹隆象征着天,象征着神的光辉。
其中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综合地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包括风格特点),而且也是拜占庭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
2、公元四世纪到十三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中世纪时期)表二:建筑的代表,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教堂”。
但是,占主要地位的教堂建筑风格还是新兴的哥特式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起源于法国,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追求的是一种轻盈、飞升、向上的强烈动感,教堂高耸的尖顶,使人感受到天国的光辉。
3、公元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继哥特式建筑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受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此时的建筑扬弃了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宗教建筑上从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经典柱式、拱券、穹顶等构成要素。
著名的教堂建筑有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圣彼得大教堂和圣马利亚教堂。
4、公元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教堂建筑风格表三:纪意大利天主教会具有了很强的经济势力,为了向朝圣者显示自己的富足,在教堂中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他们修建了很多富丽堂皇、怪诞诡秘,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这些教堂追求不规则、不协调、虚幻与动荡的超现实感,通过非理性的组合来营造虚幻与动荡的氛围,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来营造脱离现实的感觉。
追求不规则的空间感,使巴洛克建筑独有的审美趣味。
其中,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
表五:它在建筑形制、材料和功能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成为现代社会的象征。
朗香教堂与“歌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毫无相似之处。
就体量而言,它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其外貌粗糙敦实,造型不可名状,与其说是一座建筑,倒更像一座雕塑。
欧洲Renaissance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演变
欧洲Renaissance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演变Renaissance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建筑方面,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对欧洲及世界建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与启示。
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高贵、优美、精致和对称的特点,它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民思想、艺术追求、文化和生活方式。
1. Renaissance复兴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从文化与艺术上讲,文艺复兴时期是中世纪文化唯心主义的反抗和对抗,是一种追求人性解放、现代化、自由化和民主化的文化运动。
而在建筑方面,Renaissance复兴时期则是以对称、比例、美学原则、科学性和舒适性为建筑设计的核心。
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1 比例对称原则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追求对称美与比例感。
他们使用比例美学,将建筑分为各种部分,这些部分之间以某种方式联系。
1.2 圆拱和穹顶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中,使用的拱和穹顶在比例上均衡美感。
这种结构可以承受巨大的重量,让建筑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1.3 哥特式与古典主义的融合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中,哥特式和古典主义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同时,哥特式与古典主义的融合,反映在建筑上更为明显,比如,导致了拱门的复兴,以及使用更多自然的细节和装饰。
2. Renaissance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Renaissance复兴时期建筑风格演变的历程是一个发展和变革的过程,这种风格也继承了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的传统和元素。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Renaissance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
2.1 警醒风格15世纪初期,Renaissance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起初被称为警醒风格(Gothic Revival)。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2024/2/8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巴洛克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 洛可可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古罗马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竭力崇尚古 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 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 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 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 第二大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 可容纳35000人。教堂内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有96个巨大的 妖魔和怪兽形的排水口;顶上有135个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尖塔,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 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中央塔顶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高欧4洲.2各米国,的重建筑70风0格多(1公) 斤,由 3900多片黄金包成。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美国国会大厦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罗曼建筑
v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
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
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
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v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
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
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
v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
文艺复兴至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演变
巴洛克建筑
• 巴洛克[1] 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2] 文艺复兴[3] 建筑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4] 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 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 第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艳丽,一 身珠光宝气。
世界建筑史
欧洲文艺复兴——19世纪新古典主义、浪漫主 义时期建筑风格演变07Leabharlann B14122 马灿毅发展历程
• 哥特式建筑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文艺复兴建筑 • 巴洛克式建筑 • 洛可可式建筑 • 新古典主义(古典复兴) • 浪漫主义建筑
哥特式建筑
•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 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 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 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 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 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 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 在券上,形成拱顶。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 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 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 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 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 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 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 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 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 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 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 国家所仿效。
•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 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 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 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 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 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 天国飞升。
欧洲建筑风格
特点:
长, 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 偶尔地圆形 式替换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单色画 作用 ( 即教会的Weltenburg 修道院), 或一致的照 明设备的剧烈的用途通过几个窗口(即教会 Weingarten 修道院) 。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 用途由木头(经常被镀金), 膏药或灰泥、大理石或 虚假制成使有大理石花纹) 。大规模天花板壁画, 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描绘 。内部比壳 经常是没有为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 期) 。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和绘画和建 筑 。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样, 葱圆顶 是普遍存在的。
• 13现代主义建筑:
•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 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 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 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 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 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 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 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 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 为现代派建筑。
•
•
14后现代主义建筑:
角斗场
• 2哥特式建筑:
• •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 代表作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 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英 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坎特伯雷教堂.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 科隆主教堂.德国还有一种只 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 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 是乌尔姆主教堂。
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 世纪最大的教堂之一,圣马 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 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 作品之一。 米兰大教堂
古代欧洲三大建筑风格PPT精选文档
建筑结构特点
•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 各种复杂的功能要 求,主要依靠水平 很高的拱券结构,获 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巴拉丁山上的弗莱 维王朝宫殿主厅的 筒形拱,跨度达29.3 米。万神庙穹顶的 直径是43.3米。公元
11
罗马风
12
罗马风
13
1510
14
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
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
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
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
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在色彩的使用上,既
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
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
4
5
二、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
目 录
式建筑风格
03 罗马建筑风格
制作人:
室内1510
陈思龙 07151005
1
欧洲三大风格
拜占庭风格
罗马风格
哥特式风格
2
一、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 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 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 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 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 大多破损无存。
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
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
欧洲建筑风格演变大全()
第一时期: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
多层金字塔的产生——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是萨卡拉 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它基 座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共分为六 层,外形呈阶梯型。
哈弗拉金字塔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吉萨金字塔群
第二时期: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 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
艾斯特剧院位于 布拉格,由诺斯提兹 伯爵在1783年所建, 是布拉格建筑群中第 一座新古典主义式建 筑,是世界上现存最 古老的歌剧院之一。 正面两对稳重的廊柱 加上接近屋顶三角形 的山墙,呈现古希腊 的典雅气质。
艾斯特剧院内部
• 内为五层挑空建筑。作 为剧院的功能性的考虑, 设置五层包厢。整体室 内结构为满足剧院观赏 要求,均以弧形排列。 以方便歌剧观赏与声音 聚拢。
文艺复兴晚期建筑
维琴察 的圆厅 别墅 (1552), 建筑设 计人是A. 帕拉第 奥。
二、历史发展建筑的风格演变
6.1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 展至顶峰。
它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 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 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 摒弃了过于复杂的机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 外贸大楼,原名 怡和洋行。是以 走私鸦片起家的。 位于中山东一路 27号,建于 1920-1922年, 思九生洋行设计, 为典型的新古典 形式。
新古典主义建筑则将古典的繁杂雕饰经过简化, 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 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 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 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
欧洲建筑发展简史及特点简介
欧洲建筑发展简史及特点简介欧洲建筑,历史悠久,它主要经历了这样一些发展阶段:古希腊建筑:(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世纪)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起了欧洲建筑的先河。
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前1世纪,即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
古希腊建筑,主要是柱式建筑,属于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材料是石料。
虽然建筑样式比较单一,内部空间封闭简单,但却给予了后世许多艺术以启发。
古罗马建筑:(公元1〜3世纪)(极盛时期)古罗马时期的建筑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
拜占庭式建筑: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于是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就产生了拜占庭建筑风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建筑也叫罗马式建筑)是6〜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是一种仿古罗马风格的建筑。
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6世纪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
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 是教会威力的化身。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哥特式建筑:也译作哥德式建筑。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 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
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
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文艺复兴建筑: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
欧洲建筑风格简介
欧洲建筑风格简介(一)最近,喜欢看一些旅游类的节目,还看了丹布朗的小说,其中就经常提到欧洲的建筑风格,搞得一头雾水。
毕竟,建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文化载体,想要了解某个地区,某段时期的文化,那它的建筑风格就不得不了解啦。
欧洲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东西,从古希腊和古罗马一路下来,几乎就没断过。
虽然欧洲国家众多,但文化和宗教的差距却没有东方那样显著。
刚好,趁着周末下雨的时间,查了一些资料,终于把欧洲的建筑风格大致搞懂了。
下面就简单得介绍一下吧。
首先,欧洲的建筑风格按先后顺序和承袭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希腊建筑(以雅典卫城为代表)-----罗马式建筑(以罗马斗兽场和太阳神庙为代表)----哥特式建筑(以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为代表)----罗曼建筑(以比萨主教堂建筑群为代表)-----巴洛克建筑(以罗马的圣卡罗教堂和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为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卢浮宫和协和广场为代表)-------洛可可建筑(以内装饰凡尔赛宫为代表)----浪漫主义建筑(以伦敦议会大厦为代表)------古典复兴建筑(以林肯纪念堂和美国国会大厦为代表)----沙利文建筑(摩天大楼)接下来,就从最早的古希腊风格建筑开始。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欧洲的宗教建筑遗产从教堂到大教堂的演变
欧洲的宗教建筑遗产从教堂到大教堂的演变欧洲的宗教建筑遗产:从教堂到大教堂的演变欧洲大陆是一个拥有丰富宗教历史的地区,它以其壮丽的宗教建筑而闻名于世。
从早期的教堂到后来的大教堂,这些建筑物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欧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探讨欧洲宗教建筑遗产的演变过程。
1. 起源:早期的教堂建筑早期的欧洲教堂建筑受到古罗马建筑的影响,通常采用巴西利卡式布局。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时期用于公共集会的建筑,后来被基督教引入,成为教堂建筑的常见形式。
这些早期教堂通常由长方形的中殿、两侧的走廊和半圆形的拱顶组成,建筑结构简单而实用。
2. 罗曼式建筑:宗教建筑的风格之变在中世纪,罗曼式建筑风格开始在欧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教堂建筑中。
罗曼式建筑以其坚实、厚重的结构和特殊的拱券风格而著名。
这些教堂通常有高耸的圆顶、厚实的墙壁和小而粗短的窗户。
罗曼式教堂强调力量和稳定性,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对宗教力量的敬畏和信仰。
3. 哥特式建筑:从教堂到大教堂的转变随着中世纪的发展,教堂建筑逐渐演变为更为宏伟和高大的大教堂,这标志着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出现。
哥特式建筑追求轻盈、高耸和透明的效果,它采用了更高的拱顶、更多的窗户和复杂的飞拱结构。
哥特式大教堂像天堂之城一样耸立在城市的核心地带,成为宗教和当地社区的中心。
4. 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与新古典主义的影响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人们对古典艺术和建筑的兴趣再次被激发。
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具有古希腊和古罗马元素的建筑作品,而宗教建筑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建筑风格多样化,有些保持了哥特式的元素,有些则加入了更多的古典主义元素。
5. 当代宗教建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建筑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宗教建筑中尝试将传统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一些现代教堂建筑以简约和现代化为特色,使用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使教堂更加通透和富有现代感。
总结:欧洲的宗教建筑遗产经历了从早期的教堂到后来的大教堂的演变过程。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建筑的风格与演变
艺术欣赏:欧洲古典建筑的风格与演变简介欧洲古典建筑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独特风格与美学。
这种建筑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并在整个欧洲大陆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欧洲古典建筑的不同风格及其演变过程。
古希腊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以其简洁、对称和优雅而闻名。
它在公共和宗教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神庙、剧场和体育场。
著名的帕台农神庙就是典型的古希腊柱式结构,它由支撑屋顶的石柱组成,并且具有明确的纵横比例关系。
古罗马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的精髓,并添加了奢华与壮丽。
罗马帝国在其辛基教堂、浴场和竞技场等建筑中展示了其权力与富裕。
古罗马还发明了许多建筑材料和结构技术,如拱门、穹顶和圆柱形。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家们对古代文化的热衷引发了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复兴。
这一时期的建筑师通过学习和模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作品,重新创造出具有新意的建筑。
巴洛克式是文艺复兴后期演变而来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装饰华丽、形式夸张而闻名。
这一风格体现了贵族权力与宗教信仰,并在欧洲大陆上引起广泛关注。
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英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流行的建筑风格。
这一风格回归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经典元素,注重对称、比例和秩序。
著名的建筑师如约翰·伍德和安东尼奥·坎皮奥等人都在新古典主义建筑方面有重要贡献。
现代主义对古典建筑的挑战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崛起,其追求功能性和去除装饰的理念与传统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时期的建筑师,如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提倡简洁、几何和工业化的设计风格。
然而,在21世纪初,古典建筑风格重新流行起来。
许多当代建筑师开始以现代技术结合古典元素来创作新的作品。
这使得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结论欧洲古典建筑是西方文化宝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欧洲建筑风格的演变
作者:汪慧
欧洲建筑风格共历经以下几类
巴洛克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哥特式建筑 古罗马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 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国家性的、纪念性的大型建筑比 十七世 纪显著减少。代之的是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 在这些住宅中,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在建筑外 形上,虽然巴洛克教堂式样很快为其他建筑物所效法,但这时期巴黎建筑 学院仍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
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 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 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 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 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 似。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 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 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 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 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 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 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 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 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方建筑概述
西方建筑概述一、引言西方建筑是指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点。
西方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特点特征和代表作品等方面全面介绍西方建筑。
二、西方建筑的历史发展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以希腊神庙为代表,注重对称、均衡和秩序,使用白色大理石和多柱廊式结构。
•古罗马建筑:借鉴古希腊建筑,强调实用性和工程技术,如古罗马水道、圆形竞技场和巨大的公共浴场。
2.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罗曼式建筑:厚重的墙壁、拱顶和圆顶,如罗马式大教堂和城堡。
•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尖拱和飞扶壁,如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高卢式建筑: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风格,以杜奈散列教堂为代表,注重对称和几何形式。
•文艺复兴建筑:弗洛伦萨圣母百花圣殿、圣彼得大教堂等,强调人文主义和对古罗马建筑的回归。
4. 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庄严浮华的表现形式,如凡尔赛宫和巴洛克教堂。
•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模仿对象,追求纯粹和对称,如新古典主义美国国会大厦和法国巴黎凯旋门。
5.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机能主义:功能至上、简化和流线型设计,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建筑作品。
•国际风格:简洁、规整和纯粹的表现形式,如荷兰诺特丹米立斯广场。
•后现代主义:崇尚个性、异质和装饰性,如法国爱塔尔耶洛夫大楼和美国西雅图太空针。
三、西方建筑的特点特征1.遵循对称和几何原则:西方建筑强调对称和几何形式,注重建筑的整体均衡和秩序。
2.注重空间和体量:西方建筑追求空间感和大体量的表现,如高大的尖顶、广阔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
3.利用材料和技术:西方建筑使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如大理石、砖石、木材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
4.建筑艺术与功能结合:西方建筑注重建筑艺术与功能的统一,既尊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又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程欧洲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时期欧洲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使用尖拱、尖顶、窗户玫瑰花窗等装饰,给人以神秘、高大的感觉。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1. 起源欧洲哥特式建筑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
当时,修道院建筑的设计人员开始使用拱形结构,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同时,他们还引入了许多阿拉伯风格的装饰,例如窗户中的玫瑰花窗。
这种新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哥特式建筑”。
2. 发展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
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宗教广泛流传,许多人热衷于修建教堂。
因此,哥特式建筑迅速在整个欧洲各地得到推广。
15世纪中期,哥特式建筑达到了它的巅峰。
许多教堂和修道院采用了大量的哥特式建筑元素。
在英国,众所周知的温莎城堡就是一个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3. 特点欧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使用了尖拱。
传统的建筑中使用的是圆拱,但这种结构有时会导致建筑失衡,尖拱能够更好地承受重量,并使建筑更为坚固。
哥特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尖顶。
这种叫做“哥特式尖顶”的结构非常高大。
尖顶被认为是建筑的灵魂,能够让建筑更加宏伟壮观。
此外,哥特式建筑还使用了窗户玫瑰花窗作为装饰。
这种花窗经常被描绘为玫瑰形。
花窗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能让自然光线更容易进入建筑内部。
4. 后续影响哥特式建筑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中。
新古典主义建筑师们运用了哥特式建筑中的许多元素,例如尖拱和尖顶,来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总结欧洲哥特式建筑是欧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对建筑界和设计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建筑风格在其创造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世的建筑师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尽管现在的建筑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影响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欧洲建筑介绍
欧洲建筑介绍欧洲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大陆,其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古希腊、古罗马、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多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以下将对欧洲建筑进行介绍。
1. 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以希腊神庙为代表,这些神庙通常由石头或大理石建造而成,具有优美的比例和对称性。
最著名的古希腊神庙之一就是雅典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其外观简洁大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建筑之一。
2.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传统,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宏伟气势。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其巨大的椭圆形结构和精密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罗马的巴西利卡也是古罗马建筑的重要形式,为后世的教堂建筑提供了借鉴。
3.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大而精细的尖顶和尖拱窗而闻名。
巴黎圣母院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其壮观的立面和复杂的雕刻使其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4.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其对古代罗马和希腊建筑的追求而著称。
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其大理石立面和穹顶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称和比例的追求。
5.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奢华、装饰性和动态性而著称。
凡尔赛宫是最典型的巴洛克建筑之一,它的宏伟和精美的装饰使其成为法国王室的象征。
6. 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的建筑风格,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启发。
雅典卫城博物馆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白色大理石建筑和希腊神庙的元素使其与周围的古希腊建筑相得益彰。
7. 现代主义建筑20世纪的欧洲建筑中,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一种新的风潮。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其独特的铁制结构和创新的设计使其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总结起来,欧洲建筑风格多样,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遗迹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每一种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由于规模意大利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
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
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
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
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
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
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
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德国班贝格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内景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
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
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
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
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
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欧洲建筑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
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
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欧洲建筑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
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伤兵院新教堂又称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十七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
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
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
新教堂立面紧凑,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
欧洲建筑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国家性的、纪念性的大型建筑比十七世纪显著减少。
代之的是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
在这些住宅中,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
在建筑外形上,虽然巴洛克教堂式样很快为其他建筑物所效法,但这时期巴黎建筑学院仍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
当时的著名建筑有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等。
后者由在一条纵轴线上的三个广场组成:北为政府广场,长圆形;南为斯丹尼斯拉广场,长方形;中间是一个狭长的广场。
广场群是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广场上的树木、喷泉、雕像、栅栏门、桥、凯旋门和建筑物的配合也很恰当。
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
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
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
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
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亚眠主教堂满布雕像。
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七个小礼拜室。
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
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
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
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
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
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欧洲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
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已经到了火焰纹时期,这种风格因宙棂形如火焰得名。
建筑装饰趋于“流动”、复杂。
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
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
当时,很少建造大型教堂。
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国哥特时期的世俗建筑数量很大,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和形式很不一样。
由于连年战争,城市的防卫性很强。
城堡多建于高地上,石墙厚实,碉堡林立,外形森严。
但城墙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城内嘈杂拥挤,居住条件很差。
多层的市民住所紧贴狭窄的街道两旁,山墙面街。
二层开始出挑以扩大空间,一层通常是作坊或店铺。
结构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图案,颇饶生趣。
富人邸宅、市政厅、同业公会等则多用砖石建造,采用哥特式教堂的许多装饰手法。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