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2.5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备课资料)
第二章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人教版
2、西汉与南越的关系 秦始皇曾经用什么方式管理南越地区?
征服南越之后设桂林、南海、象郡进行管理。
西汉的管理:汉武帝时灭南越政权,设南海等九郡进行管辖。
课堂小结(一)
秦朝 西汉 汉初和亲 武帝反击 昭君出塞 张骞通西域 设立西域都护 东汉 南匈奴内迁 东汉击北匈奴 北匈奴西迁 方式 战争 和亲 互市 北击匈奴 河套设县 扩建长城
匈奴
西域
班超经营西域 重建西域都护
遣使 设立机构
越族
南征越族 开凿灵渠 岭南三郡
灭南越 设九郡 武帝设郡 并入版图 重新并入版图 维护统一
战争 设立机构 设立机构 册封
西南 夷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 的表现、原因、影响
1、表现:①设置机构,管辖边疆; ②军事征服,稳 固边疆; ③和亲出使,友好边疆; ④迁徙交往,开 发边疆。 2、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②经济文化发展; ③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3、影响: ①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初步形成; ②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如丝绸之路的开通。
3、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 4、班超经营西域(东汉 汉明帝)
三、西南夷和百越
1、西汉对西南夷的统治
①汉武帝时正式在这一地区设郡进行统治; ②统治方式:郡守县令与当地民族首领王侯并存。 ③作用: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当地的管辖,有利于增进当地与 内地的直接联系,又尊重了西南夷的民族习惯,有利于当地政 局稳定和经济发展。
①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
②汉与匈奴的战争与近代的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是否一致?为什么? ③两汉与匈奴的关系以什么为主流?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期,那么这大 一统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定的民族政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条 一是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使经济得到恢复 件下的产物,而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 和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是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方面推行了一 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矛盾的表现, 系列的措施,空前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西汉 统治达到鼎盛,从而实现大一统。 它与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完 在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军事方面的内容有哪 全不同。随着民族间交往与交流的发 些呢? 出兵匈奴,改变了汉朝与匈奴关系中的被动局面;进 展,随着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兄弟 军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民族之间的矛盾、隔阂也就逐渐消除。 从军事方面的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主要是通 过与少数民族的战争,来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战争是暂时的,统一、和平、共同发 从而来巩固多民族的国家。然而大家在这里看到的只 是民族关系中的一个方面 展,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才是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人教版
汉匈关系
1、汉初:迫于 国力 有限,不得不与之“ 并进行 贸易 往来。
和亲
”,
卫青、 霍去病 2、汉中:武帝派 三次反攻匈奴。结果: ①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徒 漠北。汉匈争夺重点转到 西部。 ②后来,匈奴内战不已。 降汉,其他各部仍游牧 呼韩呀单于 漠北 ,有的 西迁 。 3、昭君出塞:元帝将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后,密切了 汉匈 关系, 互市 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和睦相处40 余年。 4、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 称臣 ,与汉 人 杂居 ;北匈奴退居 漠北 ,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1)班超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密切了内地同西域 的关系。班超死后,匈奴控制了车师等政权,并进而控制了西域各族
材料一 十二月,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已校尉官,以班超为 都护、徐干为长史。 ——引自《资治通鉴》第四十七卷
材料二 北匈奴连与车师入寇河西,议者欲复闭玉门、阳关以绝其 患。敦煌太守张档上书曰:“臣在京师,亦以为西域宜弃,今亲践 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朝廷下其议。陈忠上 疏曰:“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此其不灭匈奴慕汉 之效也。今北虏已破车师,势必南攻鄯善,弃而不救,则诸国从矣。 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威临南羌,与之交通,如此,河西 四郡危矣。……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 国。”帝纳之,于是复队班勇为西城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 ——引自《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2)材料二中,北匈奴攻占车师后的进攻目标是什么?朝中议者 的对策是什么? 河西。“复闭玉门、阳关”。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班超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4)帮助西域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加 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中西交通的发展 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发展和民族关系
——《汉书》
二、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的含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02、概况
第一次出使西域
0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原因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结果 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
7、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
称“百越”。其中的“南越”是指( B )
A、温州一带的越人 B、两广地区的越人
C、福建省内的越人D、台湾一带的越人
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9、西域都护设置有着重要意义,包括:
扩大了西汉的影响;使西域和中原的治经济联系日
益密切;开通了西域的道路;促成当时世界上的几
大文明在这里汇聚;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
交流;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
一些西域农作物引入中原(有哪些?)丰富了物质生活
从中原传去大量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西域社会进步
在这种交流中汉代输出的影响最大的是应用性技术— —铸铁、井渠法
原因:国家统一 国力强盛 经济文化繁荣 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3、后人认为,因为汉武帝耗竭国力,导致西汉 由盛转衰。对照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你认为汉 武帝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什么?(12分)
• 汉武帝的功绩: • 击退了匈奴贵族的进攻,有利于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定。
(2分)派遣使者通西域,有利于加强中央政权与西部 边疆地区的联系和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打 击诸侯王的割据势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 度的巩固。(3分)治理黄河、兴修水利有利于人民生 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2分) • 汉武帝的过失: • 连年用兵,生活奢侈腐化,(4分)导致大量劳动力死 亡;农民负担严重,破产流亡;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使西汉国力衰落。(3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思想控制,开始了孔孟之道对社会的长期统治,给 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3分)
【推荐下载】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知识点
[键入文字]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知识点
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边疆各族
1.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
①秦朝的统一,使中国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②西汉的强盛,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③两汉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边疆与中原的联系日趋密切;
④由于各族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的差异,他们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也有所不同。
2.边疆各族及其分布
①读图识图:《西汉边疆各族》、《东汉边疆各族》,了解两汉时期边疆少数民族的名称以及他们生活的不同地区。
②北部边疆有匈奴、乌桓和鲜卑等民族,其中,匈奴的势力最为强大。
1。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汉武帝时期: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武帝时期: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至腐败不可食。 汉高祖时期: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汉高祖时期: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一、汉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 、 2、与西汉的关系 、 和亲” ①汉高祖——“和亲”政策 汉高祖 和亲 战争(军事反击 ②汉武帝——战争 军事反击 汉武帝 战争 军事反击) 原因:国力强盛 原因 国力强盛 政权巩固, 政权巩固,无后顾之忧 强大的骑兵队伍 卫青、 卫青、霍去病的军事才能
二、张骞出使西域
1、西域的含义 、 2、张骞通西域 、 时间:公元前 时间:公元前138年 年 目的: 目的: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意义: 意义: 3、西域都护的设置 、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标志--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
一、汉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 、 2、与西汉的关系 、 和亲” ①汉高祖——“和亲”政策 汉高祖 和亲 战争(军事反击 ②汉武帝——战争 军事反击 汉武帝 战争 军事反击) ③汉元帝——和亲 汉元帝 和亲 3、与东汉的关系 、
匈
匈奴的兴起
奴
1、和战交替, 、和战交替, 以和为主; 以和为主; 2、和战受汉 、 政权强弱影 响 3、匈奴政权 、 内部不稳
奴
夫余 乌桓
西
域
一、汉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 、 以畜牧业为主, ①以畜牧业为主,从事农业生产 世纪, ②公元前3世纪,铁器的广泛使用 公元前 世纪 匈奴——奴隶制国家 ③匈奴 奴隶制国家
匈奴的生活状况: 匈奴的生活状况: 逐水草,习涉猎, 逐水草,习涉猎, 忘君臣,略婚宦, 忘君臣,略婚宦, 驰突无垣
归纳秦汉时期, 归纳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PPT课件 课件3 人教版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骑兵烧回中宫,候
骑至雍甘泉。
——《汉书》卷94
材料三 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 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 “高帝围于平城七日,乃返位,无忿怒之心, 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 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史纲纪要》卷7
回答:
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
一、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经济、政治)
秦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
2、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
关 汉 时和 三败匈奴
系
③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表
现
和 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
东 有战
人杂居
汉 有和 战 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
匈奴
二、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1、西域的地理位置
•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5两汉时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①原因:A西汉国力强盛;B“和亲”政策不能彻底消除匈奴的威胁
②结果:教材37页表→匈奴迁往漠北,基本解决匈奴对西汉政权的威胁
③认识:A是民族战争,西汉有正义性;B消除了匈奴的威胁,保护了中原的农业生产,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C消耗了西汉国力
(3)西汉后期:恢复“和亲”——昭君出塞
课题:第二章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共2课时)
备注
对西汉构成严重的威胁,成为汉初的三大问题之一。
2、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和战交替
看教材36—37页,提问: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呈现出什么特点?(和战交替)
(1)汉初:对匈奴“和亲”
①含义:西汉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每年给匈奴大量财物并互市,约以兄弟,以长城为界,以换取北方边境安宁的政策
课题:第二章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共2课时)
备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匈奴的社会状况;匈奴统一;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出塞;东汉初年匈奴的分裂;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张骞通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班超经营西域。西南夷;两汉对西南夷地区的管辖。百越;汉武帝在南越地区设置郡县。
(2)管理: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
五、两汉民族关系的特点
1、有和有战,和为主流;
2、中原政权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辖和开发,边疆各族发展加快;
3、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课堂小结:
两汉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
(1)民族战争:两汉与匈奴战争(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
(2)东汉前期对北匈奴的战争:将领、结果——北匈奴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二、和西域的关系
2、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时间- 前138~前126年目的-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 司马迁称为“凿空”
结果:未达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 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通汉和西域关系奠定了 基础。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 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 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 的地区等。
楼 兰 古 迹 (今新疆罗布泊) 西 劝
出君 阳更 关尽 无一 故杯 人酒
玉门关遗址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玉怨 门杨 关柳
结果: 北匈奴政权瓦解,匈奴西迁, 他们对东汉的威胁最后解除。
秦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迁民实边
西 汉
① 汉初和亲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败匈奴 时和
③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互市兴旺
东 汉
有战 有和
和
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融合 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匈奴
战
二、和西域的关系
(1)汉初,推行“和亲”政策
①原因
匈奴不断南下进攻; 汉初国力有限,无力抗击匈奴。 西汉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 物品,双方约为兄弟,以长城为界,并进行 贸易往来。 暂时缓和了匈奴和汉朝的矛盾,减少了匈奴 贵族野蛮的军事掠夺,避免了大规模战争, 但匈奴对边境进攻从未停止。
②内容
③作用
一、匈奴的兴衰
③张骞通西域以后,扩大了交往的内容,中原和西域在政治、经 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更加频繁。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此后 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 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 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 活 。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人教版
8、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是……(
A)
A、长安
C、咸阳
B、洛阳
D 、广州
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 张骞出西域
速度找出图中物品哪些是 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 胡萝卜 水稻 葡萄 核桃 域传入的?
二胡
丝绸
小麦
汗血马
史料补充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 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 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 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 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 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 下汉境抢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 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夜。 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 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 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 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 感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 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 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 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 子,接替单于。
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 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史称当时人民富足, 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 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 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 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 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 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三年(前177年)夏, 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 (前166年),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 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 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 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 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 的逐步强盛,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 下行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键入文字]
高中历史知识点: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高中历史知识点: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北方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的扶余,南方的越族,西南夷和西域各族。
二、匈奴的兴衰
(一)匈奴的社会发展状况
1.生活方式:(1)经济生活以畜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
(2)在与中原交往过程中,匈奴人也从事农业生产。
(3)公元前3世纪时,铁器的使用已深入到各个领域。
2.完成统一:(1)时间:秦汉之际。
(2)人物:冒顿。
(3)政权性制:奴隶制国家。
1。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PPT课件 5 人教版
位于陕西省兴平县茂陵, 是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 。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抗击匈 奴的杰出青年将领。他曾六 次率军反击匈奴,打通河西 走廊;深入匈奴腹地两千里 ,官至骠骑将军,并受有冠 军侯等封号。前117年,年仅 24岁的霍去病病逝。汉武帝 为了表彰他的功劳,为其举 行隆重葬礼。霍去病的坟墓 形似祁连山,墓前陈列着各 式大型石雕像。1961年,霍 去病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骞 通西域的意义?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怎样进行经济文化 交流?
投笔从戎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PPT课件 课件2 人教版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西汉末,夷人起兵反抗,东汉初重归汉朝版图
与百越: 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冒顿射马图
霍去病收复河西(前121年)
马踏匈奴
高168厘米,长 190厘米,约创 作于公元前117 年(西汉时 期),原立于 陕西兴平县道 常村西北的霍 去病墓前。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干马
昭 君
戈布
出
之野昭
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役,君
。三出
”世塞
——
无后
《 汉 书 》
犬“ 吠边 之城 警晏 ,闭
黎,
庶牛
亡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班超(32—102)
班超,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具有文名。 班超小时候家里较穷,他的哥哥班固被 召为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来 到洛阳,班超为官府抄书以养家。日久 劳苦,曾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 应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遂投笔从戎。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中国边防, 保证各族人民的安全,保障丝绸之路的 畅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
教学过程: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主要有:北方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的夫余,南方的越族、西南夷,西北的西域各族。他们与中原以不同形式交往和联系。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西域主要是指今天的甘肃、新疆等地,这一地区对两汉的内政外交都很重要,但在当时主要受匈奴控制,很有必要选派得力人员去沟通联系。
教学过程:
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
1.“西域”的地理范围
(1)狭义: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南南北;
(2)广义: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含新疆、中亚和西亚广大地区。
③结果: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双方争夺重点转移到西部。
④性质:国内民族战争,没有侵略反侵略性质。
汉武帝对匈奴军事反攻
(1)条件:政治——中央集权加强,政权巩固;经济——经济繁荣,粮丰财足;军事——战马众多,士卒训练有素。
(2)评价:阻止了匈奴南下掠夺,是正义战争;解除了边患,有利北部边疆开发;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交通。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第页
课时教案总第14课时
课题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二)西域、西南夷与百越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两汉与西域、西南夷关系的主要事件;分析通西域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两汉对西南夷的管辖。
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资料
一、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柱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唐)李白《王昭君》
二、昭君墓
又名青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
元帝时被选入宫。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她以入宫数岁,不得见帝,自请嫁匈奴。
后立为宁胡阏氏。
自昭君出塞后,匈汉两族人民更加团结友好,边塞出现了几十年的安宁局面。
史书上称其为:“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昭君的这些功劳,深深地打动了后人。
昭君墓表为夯筑的封土堆,高33米,被高大的绿色树木和碧翠的青草环绕,远远望去,颇有“黛色濛笼,若泼浓墨”之意。
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其形制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多有相似,墓前、墓顶各建有亭,以供游人憩息。
附近建有陈列室,展出昭君的有关文物。
墓前立有1963年董必武《谒昭君墓》诗碑,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名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三、和亲
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
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记·刘敬传》)。
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地,骚扰汉边,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
刘邦封韩王信于代,都马邑(今山西朔县),以防御匈奴的进攻。
高帝六年(前201),冒顿单于率兵进攻马邑,韩王信投降。
次年,匈奴与韩王信勾结,又引兵南下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
刘邦亲率大军往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陷入匈奴重围,此即所谓“白登之围”。
被困7天,用陈平计,重贿匈奴阏氏,才得突围。
自此,西汉政府感到自己实力不足,乃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
吕后时,单于曾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因国力不足,继续实行和亲政策。
后来汉元帝亦遣宫人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
西汉初实行和亲,使双方关系暂得和缓。
在边境通关市、贸易往来,对汉匈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西域都护
汉代在西域设置的最高军政长官。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西域各地和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日趋密切。
但是,当时匈奴贵族还控制着楼兰(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车师(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等国,经常出兵截击汉和西域各地的交通,攻杀汉使,掠取财物。
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命赵破奴率军进攻楼兰、车师,并在酒泉(今甘肃酒泉)至玉门关一带设立亭障,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
太初元年(前104)又派李广利出征大宛,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畅通,西域各国和西汉的政治经济来往更加频繁。
于是西汉把亭障延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一带,又在楼兰、渠犁(今新疆塔里木河北)、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等地设校尉管理屯田,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
宣帝地节二年(前68),遣侍郎郑吉屯田渠犁,与匈奴争车师,有功,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以西“南道”诸国。
至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使郑吉发兵迎之,“北道”亦通,遂以郑吉为骑都尉,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
因总领南北两道,故号都护。
都护之置始于此。
西汉时都护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当时称之为都护府。
都护是汉朝驻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以下,设有属官。
都护职在统领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盆地)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伊犁河流域)、康居(今
锡尔河中游地带)等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至新莽末年西域乱,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西域18国请复置都护,光武帝以国力不足,拒绝了这个要求。
明帝永平十七年(74),始以陈睦为都护。
次年,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
和帝永元三年(91),将兵长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
十四年,班超还洛阳,继任者有任尚、段禧。
安帝永初元年(107)西域乱,征禧还,自此不复置都护。
至延光二年(123),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遂以长史行都护之职。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