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筝派的成功看现代筝乐的发展-2019年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浙江筝派的成功看现代筝乐的发展

筝有着2000 多年的历史,由于其音色优美动听、雅俗共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底蕴、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筝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演奏风格,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目前在我国大致形成山东筝、河南筝、浙江筝、潮州筝、客家筝、蒙古筝等多个流派。其演奏方法和代表曲目都各具风格。山东筝派是以山东琴书等民间音乐为主体特色,演奏风格较古朴、典雅。河南筝派是由秦筝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而成,以深沉、激昂为特色的中州古调。流行于杭州一带的浙江筝派,基本上都具有幽柔清雅的江南风味。流传于广乐潮州一带的潮州筝派,它多采用左右手加花配合的演奏方法,表现较细腻,其演奏有着轻盈柔美的独特风格。客家筝派则是以古朴、典雅著称。内蒙筝派则多半是用筝来为当地民族歌曲和放牧歌曲作伴奏。可见,各个流派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其形成都与所流传地区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等分不开。这些流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积累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古筝演奏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现代筝曲作品。而在这方面有最突出贡献的就非杭筝莫数了。

浙江筝派的形成与发展

1浙江筝派的形成

杭筝又称武林筝,起源于浙江杭州,在上海盛行,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古筝流派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据《白居易集》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杭州知府时,就有一名随身歌妓,擅长弹筝歌唱,且白居易自己也常弹筝自娱。到唐末五代时,杭州已成为一座文化名城。南宋时,在都城临安(今杭州),筝已广泛地流传开来,并得到蓬勃发展,南宋周密所编《武林旧事》书中便记载了不少筝曲曲目。从明代开始,各种丝竹乐曲、套曲都广泛运用了筝,特别是已在杭州盛行的滩簧说唱音乐中,筝已然成为了主要的伴奏乐器。“杭州滩簧”是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从南方方言说唱音乐上变化而来的一种代言体坐唱曲艺,它主要由胡琴、琵琶、三弦、筝、鼓板、笙等伴奏。据传杭州滩簧起源于宋而兴盛于清,它一般分为由几个曲调组成的前滩,代表作有《西厢记》、《琵琶记》等,和以唱小

调为主的后滩如《荡湖船》等。到了20 世纪初,杭州出现了国乐研究社、乐林国乐社等组织,它们会定期演奏江南丝竹音乐及弦索十三套等大曲。

江南丝竹是指流行于上海、江浙一带的器乐合奏形式,演奏乐器一般以竹向笛、二胡为主,加上扬琴、琵琶、三弦、筝等乐器组合而成,演奏的主要曲目有《云庆》、《老六板》等。弦索十三套是由弦索类乐器演奏的中国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主要由琵琶、三弦、筝等演奏,主要演奏曲目有《海青》、《将军令》等共

13 首。由此可见,以上这些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无

论是说唱、器乐重奏都与古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有些在曲目上都与后来的古筝独奏曲目同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浙江筝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着深厚的关系,与“江南丝竹”有着不解之缘。许多浙江筝曲就是由杭州滩簧、江南丝竹乐、弦索十三套等演变而来的,如《云庆》、《月儿高》等。当然也有许乐曲是以琵琶曲移植而来,如《海青拿鹅》等。

2浙江筝派的发展

建国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浙江筝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上海音乐学院任

教的王巽之先生带领众多弟子为浙江筝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先生不仅在古筝形状、琴弦材质上做了大量改进,还在演奏技

法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在原有技法上发展创新出了许多新的古

筝演奏技巧,如:“扫摇”、“扣摇”等等。除此之外,在曲目

方面,王先生一面丰富完善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一面还创作了

许多以具有杭筝特色的创编曲目,如《战台风》、林冲夜奔》

等。可以说没有王巽之先生及其弟子们的付出,时下杭筝的发展

不会如此的成功。

二浙江筝技法特点及其在现代筝曲中的运用

杭州滩簧、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都是浙江筝曲的重要来源,许多优秀的传统杭筝曲目都出自《弦索十三套》、江南丝竹,如

月儿高》、《云庆》等。这些筝曲表现的题材范围非常广范,作品内容的多样化使其表现手法多样化,因此演奏技法也就较丰

富,如“四点”、“双撮”、“摇指”等。丰富的演奏技法才能更好地表现浙江筝派的乐曲戏剧性、抒情性等特点。

1 “四点”

不同的筝派都有各自的技法特征和演奏风格,杭筝也不例外。筝作为杭州滩簧的伴奏乐器,在演奏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技法。这种技法使演奏在加快速度后给人以活泼、轻快、跳跃的感觉。这一技法虽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也都有运用,但在浙江筝曲中的运用尤为突

出,并且还有了

四点”的名称,成为其技法特点之一。“四点”在乐曲中会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在快四点的运用上也有快、慢之分。如筝曲

云庆》中就大量运用了“四点”手法。《云庆》又名《庆云板》,是江南丝竹8 大名曲之一,上世纪50年代由王巽之先生移植为

古筝独奏曲。另外还有筝曲《四合如意》等,乐曲中都大量运用了“四点”这一技法,王巽之先生通过“四点”演奏技法,对速度、力度和音色加以控制,使乐曲的旋律更加明快、流畅。“快四点”这一浙江筝派最有特色的技法,后被大量运用于现代创编的曲目当中,如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就用快四点弹出主题旋律,表现了两个欢快、活泼的小姑娘形象。

2 提弹撮弦

撮弦也称为抓筝,即左右手用提弹的方式演奏撮弦。大部分传统筝曲中的撮弦都以夹弹为主,而王巽之先生在双手抓筝的技法上又做了些新的尝试,在演奏上有了很大突破,即除了右手以

提弦弹奏外,还加入了左手撮弦与右手配合演奏,极大地丰富了

乐曲的表现力。如在筝曲《将军令》中,就大量运用了左手的撮

弦并用提弹的方式演奏,用于表现宏伟的战争场面。撮弦也大量运用在现代筝曲中,且进一步发展演变为双撮,在现代筝曲《林冲夜奔》、《草原英雄小姐妹》中都有大量运用。

3摇指

摇指即大指在弦上做快速、密集的劈、托运动,使弹拨乐器能把一个个单音变成一片连音,从而更好地抒发情绪,表现乐曲。

摇指的运用是浙江筝派的一个重要技法特点。山东、河南等其它流派的传统筝派早期也有摇指的运用,如河南的游摇,但那只能称为快速托劈,而并未能真正摇起来。故严格来说,浙江筝派应该是真正首度启用了这一技法。其常用的摇指是以义甲的指尖触弦,手腕平移带动指尖来回拨弦。这种演奏手法接近人的习惯,演奏时较稳定,且更好控制,在力度上也更有优势,它既能表现秀丽而细腻的乐曲,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段。这一点在浙江筝

派的代表曲目《月儿高》和《将军令》中都有充分体现。《月儿

高》以柔和优美的长摇来表现连绵不断的抒情乐段,达到了拉弦

乐器中长弓的效果。而《将军令》中则运用了强而有力的长摇,演奏出气势雄伟的旋律,以此模仿号角声声的战争场面。这一技法在现代筝曲中更被大量运用,成为现代乐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巽之先生还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扫摇、扣摇、多弦摇等技法,大大加强了现代筝曲的表现力。如现代筝曲《战台风》中第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