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鲁迅。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感。
文章选材典型,脉络清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作者的情感体验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4.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
(2)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时学习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认识了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的另一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去认识另一位对鲁迅有着重要影响的老师——藤野先生。
那么,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与鲁迅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26 年,回忆了 1902 年至 1906 年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
2、学习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三)智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语言行动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疑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作了解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线索;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
(二)整体感知课文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生活的散文。
事隔20多年,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足见藤野先生师德的感人。
藤野先生少年时期学过汉语,对中国怀有崇高的敬意。
尽管时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丝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4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2.透过典型事例,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结构特点。
3.分析“鲁迅风”的语言特点,学习鲁迅独特的写作方式。
(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4.通过研读课文,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2-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让他终身难忘。
上学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位,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寿镜吾老先生)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吗?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鲁迅先生的另一位恩师,学习一下语言大师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师的。
板书:《藤野先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略)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一)点明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要是围绕藤野先生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所见所闻。
(二)细读课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着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思考探究一”)预设:共十件事。
1.离开东京之原由(1-3)2.仙台求学受优待(4-5)3.初识藤野先生(6-10)4.添改讲义(11-15)5.先生纠正解剖图(16-19)6.关心解剖实习(20-22)7.了解女人裹脚(23)8.匿名信事件(24-28)9.看电影事件(29-31)10.离别事件(32-35)(三)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应该紧紧围绕藤野先生来写,然而这十件事都和刻画藤野先生有关吗?哪些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呢?预设:3.4.5.6.7.8.10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
这些事件直接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一)请同学们试着找一找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文章的哪里?以“从(事件)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回答。
1.藤野先生的外貌:耳闻藤野先生是“穿衣太模糊”“会忘记戴领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这5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藤野先生教学设计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
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4课时。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要求: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一. 教学目标: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八年级语文下《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了解作品背景,把握文章大意。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目标:感受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理解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析关键语段,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约2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和生平简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解决生字词问题。
(2)深入阅读,分析关键语段
重点分析课文第5段和第38段,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藤野先生高尚品质。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是怎样的?“我”对藤野先生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我”要弃医从文?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对“我”的思想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播放与本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藤野先生高尚品质。
3.巩固练习(约5分钟)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归纳小结(约3分钟)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一.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
(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经历,去拜访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二)、教授新课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鲁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鲁迅到日本后,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他转赴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他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以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教案(通用5篇)
《藤野先生》教案(通用5篇)《藤野先生》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那个时代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日生活,并为之而奋斗。
2、知识与技能:感知部分片断,把握人物品格;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进一步把握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品读语言,揣摩心理;联系实际,理解人物。
【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理解了文章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文的。
由于本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所以本节课就把重点放在把握人物的品格上,力争使学生对藤野先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此,设计时,通过多个角度,遵循从初步感知,到揣摩人物内心心理,到理解人物最崇高的品质的思路,全面挖掘理解人物。
【教学过程】一、回顾1、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思路。
3、文章的主题。
二、师生合作,研习课文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作为一名弱国的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倍受他人凌辱,而此时遇到了一位使自己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先生。
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具有什么品格,影响了作者一生?1、初读课文有关藤野先生的段落,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部分学生朗读作者和先生相处部分,其余学生思考。
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⑴谈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出: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生活俭朴热情诚恳正直求实⑵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先生的这种品质?教师引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2、从具体语言入手,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⑴找出有感触的语言,细细品读,体会先生复杂的感情: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藤野先生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一、导入新课(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
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
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
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鲁迅《藤野先生》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品析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程序设计:一、检查作业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1、指名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2、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如何理解“大慨”?(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3、自读课文第24至31语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点。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物理学中的运动学为内容。
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介绍和计算方法的演示。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给学生一个问题,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球上的人可以跳得更高?",引发学生对于运动的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演示: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方法。
4.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5.讨论:学生将完成的练习题拿到讲台上,讲解其解题思路和过程,与同学共同讨论,答疑解惑。
6.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实例,让他们在课后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1.呈现法: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讨论时,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实录】(上课铃声响起)藤野先生:同学们,上课了!今天我们要学习运动学的知识,大家先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球上的人可以跳得更高?学生A:因为月球上没有重力吗?藤野先生:很好,确实是因为月球上的重力较小,所以人们在月球上可以跳得更高。
这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大家知道位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B:就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藤野先生》优秀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2. 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及其作品的特点。
难点:1. 理解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2.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熟悉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析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5. 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总结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
2. 请谈谈你从藤野先生身上学到的启示,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质。
3. 选读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并与《藤野先生》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有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先生的真实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公开课《藤野先生》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初中语文公开课《藤野先生》优秀教案(通用13篇)初中语文公开课《藤野先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采用圈点批注阅读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
(重点)3、通过揭示文本矛盾、联系文化背景等阅读方法,讨论、评价、领会鲁迅先生深邃的情感。
(难点)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接触了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请用一个词概括藤野先生给你的印象。
(生答:认真、负责、严格、严谨、朴实等)那么,鲁迅又是怎样评价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二、感受人物品质鲁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学,与藤野先生相处仅仅只有两年时间。
但是时隔20年,鲁迅却“总还时时记起他”。
1、鲁迅记起什么呢?首先,鲁迅记起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呢?(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脚/惜别)2、当鲁迅记起藤野先生,记起这些事时,说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
一件件小事,何以让鲁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回忆,仔细地探索探索:鲁迅还记起藤野先生的什么?“我”总是还时时记起他的。
(要求:选择两人交往中最有感触的细节,点评批注,体会我的情感)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强调:藤野先生是一个医学老师,有必要改文法错误么?他是一时兴起么?他是不是吃饱没事干太闲了?所以他添改背后,我们看到是怎样的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热忱真心)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热忱真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
课上时间不可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本课的广度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大量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现在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讨论上。
3、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是必须完成的,难点是必须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
五、教具学具课件、教学用书。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生:鲁迅的老师。
师:是,但准确吗?鲁迅的老师很多啊,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师。
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教解剖学。
师:哎,这就准确了。
学语文,就是要把语言表达到最准确、最完美。
师:学习本课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对《藤野先生》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多种教辅资料的答案都有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
(二)检查预习,整体理解。
师:我们先整体理解课文,做个填空题吧:《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体裁是____。
生:《朝花夕拾》……散文。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篇选自《朝花夕拾》?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
2023《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
2023《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2023《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
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
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标致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托辞喝(hè)采适值抑扬顿挫深恶(wù)痛绝物以希为贵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
- “我们一起来分析课文的每一段,了解鲁迅先生是如何描绘藤野先生的形象。”
3.深入剖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以及鲁迅对他的敬仰之情。
- “藤野先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鲁迅先生对他的敬仰之情体现在哪里?”
4.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意义。
-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先生吗?他是谁?他对中国文学有着怎样的贡献?”
2.提问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预习时获取的信息。
- “你们对鲁迅先生有什么了解?他的作品有哪些?他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什么影响?”
3.通过讲述鲁迅与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谊,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好奇。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藤野先生》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寻这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课文内涵。
2.针对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背景的不足,教师需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搭建背景知识框架。
3.关注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 “同学们的练习完成得很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成果。”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的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藤野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总结一下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4.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藤野先生》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济宁师专附中朱则光【文本解读】鲁迅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仅是一所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却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
初识伴随着留级学生的哄笑,印象是轻松甚至滑稽的。
但是通过“订正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四件事情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尊重关爱学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我”是“不安和感激”的。
但是如果仅凭这样几件事,就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但事实上,很多人至此就停止了解读文本的脚步,而把其他材料统归为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那样理解,抛却“文不对题”的嫌疑不说,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为什么还要借机“表扬自己”呢?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样的情况最使他感动?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彷徨,犹豫,甚至走投无路;第二,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再来看看鲁迅先生。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
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的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八年级语文下册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文本解读】鲁迅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仅是一所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却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
初识伴随着留级学生的哄笑,印象是轻松甚至滑稽的。
但是通过“订正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四件事情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尊重关爱学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我”是“不安和感激”的。
但是如果仅凭这样几件事,就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但事实上,很多人至此就停止了解读文本的脚步,而把其他材料统归为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那样理解,抛却“文不对题”的嫌疑不说,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为什么还要借机“表扬自己”呢?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样的情况最使他感动?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彷徨,犹豫,甚至走投无路;第二,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再来看看鲁迅先生。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
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的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实录
《藤野先生》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藤野先生》课堂教学实录《藤野先生》课堂教学实录(第1课时)鲁迅第一环节:了解背景,疏通字词。
(师生问候。
)教师: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文中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品质,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先生在回忆中又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特殊的先生。
(教师板书:藤野先生鲁迅)教师:同学们,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散文集。
(教师出示幻灯片。
)学生(齐读):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包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十篇散文,文章写了他少年时代以至于到日本留学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出鲁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教师:了解了这些常识,同学们一定很想先读为快吧!下面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你不理解或你认为精彩的字词。
(学生纷纷阅读。
)教师:同学们大都完成了阅读,下面请看大屏幕,齐读字词2遍,注意字音。
(教师出示幻灯片。
)学生(齐读):绯红(fēi)发髻(jì)驿站(yì)芦荟(huì)芋梗汤(yùgěn g)解剖学(pōu)挟着(xié)顿挫(cuò)寒颤颤(zhàn)扒手(pá)畸形(jī)干事(gànshi)不逊(xùn)匿名(nì)讥刺(jī)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教诲(huì)瞥见(piē)教师:芋梗汤(yùgěng)干事(gànshi)这两个词别分同学读得不准确,听老师的发音,然后一个词读两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济宁师专附中朱则光【文本解读】鲁迅在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满怀深情地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仅是一所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一位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为什么二十年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却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
初识伴随着留级学生的哄笑,印象是轻松甚至滑稽的。
但是通过“订正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四件事情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尊重关爱学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我”是“不安和感激”的。
但是如果仅凭这样几件事,就让鲁迅先生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但事实上,很多人至此就停止了解读文本的脚步,而把其他材料统归为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那样理解,抛却“文不对题”的嫌疑不说,写老师就是写老师,为什么还要借机“表扬自己”呢?一个人得到别人的帮助,什么样的情况最使他感动?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彷徨,犹豫,甚至走投无路;第二,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再来看看鲁迅先生。
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
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的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而这时,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
但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其为“伟大”,所以文章还没有止笔。
接着,作者又用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不但告诉我们这是促成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在麻木不仁。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的关怀他——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如果说,刚一读到“伟大”,内心涌起的是模糊甚至是疑惑的话,在读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开始变得清晰,而在解读了其余看似闲笔的材料之后,“伟大”才变得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他让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这才是对文本“人化”,而非“圣化”的解读。
【教学设计】㈠教学设想1.教学理念:⑴分析,从矛盾开始:无矛盾无以分析。
本文的“矛盾”就在“伟大”这个词上,抓住这个情感的聚焦点展开教学,更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也使教学找到了一个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
⑵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以“伟大”为纵线贯穿全课,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⑶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朗读文章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之美。
2.教学目标:⑴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⑶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情谊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㈠导入:拎出“伟大”1.板书标题、作者。
2.谈话:从小学至今,我们一定都有自己难忘的老师。
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他吗?藤野先生,是鲁迅1904—1906年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一位医学教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这位老师的呢?齐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问题?3.设疑:和一个普通的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自鲁迅先生离开日本就再未与他相见,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为什么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板书:伟大?1.回忆、评价自己的老师。
2.找出并齐读第37段,质疑。
㈡探究一:感受“伟大”学习第6-23段。
用以下问题引领:1.标题是“藤野先生”,先看两人的相识。
指名读第6-10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的?藤野留给你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再看两人的交往。
指名读11-23段。
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结合原文谈谈,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教师要在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着力。
①“叫我”“你能抄下来么?”“拿来我看!”“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吃了一1.朗读课文第6-10段。
讨论、回答: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白描手法)、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据说”)。
印象:治学严谨、不修边幅、艰苦朴素、平易可亲。
2.朗读课文第11-23段。
讨论、回答。
惊”“不安和感激”“不但……也都……”“一直”。
②“和蔼”“一点”“——自然,这样一移……改换它。
”③“很高兴地”“敬重鬼”。
④“叹息”“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呢?”小结: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事中去体现。
3.教师引读:鲁迅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4.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小结:如果仅凭这几件事,就让一个思想家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还会有什么原因呢?3.朗读第37段。
4.讨论、回答。
㈢探究二:深化“伟大”学习第1-4段、24-31段。
用以下问题引领:1.调动体验:按照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2.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
是在什么的情况下去日本的?到了日本又怎样?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②此时鲁迅最想要什么?而且在国内已毫无出路,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又怎样呢?请自读第1-3段,思考:初到日本的鲁迅,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吗?不仅没有得到,反增失望和厌恶,你从哪些词句中能读出来?学生回答中注意和朗读相结合。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③再来看鲁迅到仙台怎样。
读第四段,你感觉去仙台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好好读读第五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他心情愉快吗?学校明明很1.讨论回答:2.自读第1—3段,讨论回答。
品味回答。
关心他,他为什么还会这样呢?④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心灵冰到了零点的鲁迅,正处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带着尊重关爱和鲁迅的全部所需,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个部分作者在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
“但不知怎地——”(学生齐读)读到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够了,但鲁迅先生却没有止笔,因为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因此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颂其为“伟大”。
3.默读24-31段。
这部分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各带给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讨论:现在,你感觉“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小结:这种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地关怀鲁迅再次朗读第37段。
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3.讨论回答: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读一读,品一品:第29段首句中的感情——辛酸和愤怒;第31段末句中的感情——怒其不争,决定弃医从文。
这两件事,不但告诉我们这是促成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一个最厚实的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在麻木不仁。
4.学生讨论、回答。
——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5.教师引读: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难怪作者这样写到:“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6.教师引读: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的“伟大”,是模糊的,在解析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两个人交往的全部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应该是立体的,动人的。
正像作者写的那样:“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5.学生再次朗读第37段。
6.学生再次朗读第37段。
㈣收束:和藤野先生对话补充材料:1.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
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
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2.藤野先生的侄子说,40年前,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
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由此可见,藤野严九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请学生读第39段。
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向藤野先生说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课下把这些内容写成一封信。
1.朗读第39段。
2.展开想象,组织语言,给藤野先生说话。
3.课下写一封信。
【教学实录】㈠拎出“伟大”师:从小学至今,我们一定都有自己难忘的老师。
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他(她)吗?生1:我小学五年级时的数学王老师,和蔼可亲,像妈妈一样。
生2:我小学时的体育老师,篮球打得很棒,我们男孩子都很佩服他。
师:你们是用“和蔼可亲”“佩服”等字眼评价自己的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