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及其管理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
网络谣言治理对策网络谣言的蔓延与滋生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社会中一大难题,给社会秩序和公共舆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各方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本文将探讨应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法律手段努力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治理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确保合法言论的自由和公正传播信息的环境。
同时,应加大对网络谣言的追责力度,对散布谣言者进行法律追究,从法律角度严惩网络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行为。
二、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应积极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倡导传媒自律,提倡理性审视信息,以减少谣言的传播。
同时,引导公众提高辨别能力和媒体素养,让社会大众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有效抵制谣言的传播。
三、技术手段借助技术手段也能够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
一方面,技术公司可以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监测和删除谣言内容,削弱谣言传播的能力。
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也可以使用反谣言工具,对疑似谣言进行辩析,提供真实的信息数据,促使公众正确认识和判断。
四、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长远之策。
学校和社会机构应加强对谣言的辨别教育,培养公众的媒体素养和信息意识,让大家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同时,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网络谣言治理的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危害的认知。
五、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与协商,共同制定规范和对策,携手打击跨国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
只有形成国际合作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
结语网络谣言治理对策需要法律手段、舆论引导、技术手段、教育与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途径的综合应用。
各方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网络谣言问题,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法 谣言
网络安全法谣言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其目的是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
其中,针对网络谣言的管理是网络安全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网络谣言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影响,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利益。
网络谣言可以引起社会恐慌,破坏互联网舆论环境,影响政府公信力和企业形象,还会给个人的名誉和隐私带来损害。
因此,制定网络安全法来规范网络谣言行为,并惩处违法者就显得非常必要。
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谣言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谣言的定义和界定:网络谣言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不实消息、虚假信息或无根据的言论,其目的是获得不正当利益、制造社会恐慌或者损害他人名誉和隐私。
2.加强谣言的监测和查处:建立网络谣言监测与查处机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控和把握。
相关机构应当定期发布网络谣言的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谣言信息源的管理:对于发布网络谣言的个人或组织,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明确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审查和管理,对发布谣言的平台进行处罚,并要求相关平台主动承担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
4.加强谣言信息的传播管理:对于网络谣言的传播者,要依法进行惩罚。
明确对于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进行法律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
5.促进谣言的清除与澄清:对于网络谣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清除和澄清。
加强网络谣言的辟谣工作,及时公开真相,防止谣言继续传播。
6.加强网络谣言的宣传与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宣传与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增强大众对谣言的警惕性。
开展网络谣言的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认识,促使公众自觉抵制和拒绝网络谣言的传播。
总之,网络谣言的传播严重威胁着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谣言进行管理和惩处是非常必要的。
治理网络谣言措施
治理网络谣言措施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虚假、误导或未经证实的信息形式传播的谣言。
它们可能损害个人的名誉、公司的品牌形象,甚至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在信息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网络谣言是非常必要的。
在治理网络谣言方面,有以下几项关键措施:1.建立监测系统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第一步是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能够从各个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中快速捕捉到被认为是谣言的信息,并进行核实。
这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快处理速度和提高准确性。
2.加强冷静思考教育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人们需要被教育并提醒在收到信息时要保持冷静的思考。
提醒人们谣言的可能性以及尚未得到证实的信息的潜在风险非常重要。
公众教育活动和宣传广告可以被用来提高群众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能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3.加强法律监管对于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处罚。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立案和调查,并对罪行进行严惩。
此外,要完善法律体系,使其满足信息时代治理网络谣言的需求。
4.构建多方合作机制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多方参与合作。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建立起协同机制,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
此外,与互联网公司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技术和工具来应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也是关键的一环。
5.引导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治理网络谣言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设立举报平台,让公众能够积极参与举报网络谣言,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核实并处理。
此外,也可以通过社区互助和志愿者团队来传播正确信息,增强公众对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
进一步分析以上是基本的网络谣言治理措施,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措施,附上实际案例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建立监测系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核心措施之一。
以中国为例,在网络谣言监测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和互联网公司已经采取了行动。
比如,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要求互联网企业加强对谣言、虚假信息和恶意营销行为的监测与处置。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的十大防范策略
如何应对网络谣言的十大防范策略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飞快,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不少困扰和伤害。
为了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自身权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网络谣言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十大防范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
策略一:核实信息的可靠性在接收到信息后,我们需要深入核实信息的可靠性。
可以通过多方渠道进行信息比对,寻找权威来源,以确保所传播的信息真实可信。
策略二:警惕滥用新闻报道很多网络谣言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通过编造伪造的新闻来误导读者。
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审慎对待新闻报道,辨别真伪,避免被谣言所误导。
策略三:审慎转发与分享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谣言可以迅速传播,我们应该审慎转发与分享信息。
在转发之前,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以免误导他人。
策略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络素养是每个人应对网络谣言的关键。
学习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
策略五:实时关注权威媒体与机构发布信息及时关注权威媒体和机构的官方发布信息,能够及时了解真相,辨别谣言。
同时,了解权威信息来源也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判断力。
策略六:积极参与举报与辟谣当我们发现网络谣言时,应积极参与举报与辟谣活动。
向相关部门或平台进行举报,并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进行辟谣,帮助更多人正确理解事实真相。
策略七: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网络谣言常常以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形式存在。
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以免被谣言所利用。
策略八:避免盲从与传言网络谣言常常以传闻的形式存在,我们应避免盲从与传言。
谨记不能因为信息表面上看起来可信而盲目相信,要保持理性思考,深入了解背后的真相。
策略九:建立正面声音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可以积极发出正面声音,通过分享真实信息和个人经历,帮助更多人正确理解事实。
正面声音的传播能够有效地遏制谣言的传播。
策略十:合理使用网络工具当今社会,网络工具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合理使用网络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与治理策略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与治理策略
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同时也催生了网络谣言的泛滥。
网络谣言不仅会对公众产生误导,影响社会稳定,甚至还会引发恐慌情绪和社会不安。
因此,了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传播机制
1. 匿名性
网络上的用户大多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布信息,这种匿名性使得信息发布者不必承担信息真实性的责任,容易滋生虚假信息和谣言。
2. 社交分享
谣言往往会伴随着情感化、引人注意的内容,容易被用户所传播。
在社交网络上,用户通过分享、转发等方式快速传播谣言,进一步放大谣言的影响范围。
3. 算法推荐
部分网络平台的推荐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点击习惯向用户推送信息,一些不负责任的平台可能会故意传播谣言以获取点击量,加剧谣言传播。
治理策略
1. 提高公众媒体素养
加强对公众的媒体素养培训,提高公众辨识谣言的能力,让公众在面对信息时能够理性思考、客观判断。
2. 强化信息真实性验证
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平台对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及时辟谣并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打消谣言的传播基础。
3. 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
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对恶意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打击,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发布谣言的法律成本。
4. 倡导理性传播文化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理性传播文化的建设,引导用户自觉抵制谣言,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通过以上的对网络谣言传播机制和治理策略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加强对网络谣言的防范和治理,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信息空间。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解决方案与策略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的,且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度的信息。
它们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为了有效地应对网络谣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与策略。
一、加强教育与培训加强网络谣言的教育与培训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人们需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网络谣言,以及如何辨别和应对谣言。
在学校和社区中,我们可以进行定期的网络谣言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网络谣言的危害,教授辨别谣言的技巧,并提供正确的信息来源和获取途径。
二、强化内容审核和管理正确的信息审核和管理也是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重要策略。
平台和网站提供商应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严厉打击故意散布谣言的行为,对违规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三、建立专业团队进行谣言辟谣建立专业的辟谣团队是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另一个方案。
这些团队由各领域专家组成,专门负责针对不同的网络谣言进行调查和辟谣。
他们可以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追踪并揭露网络谣言的来源和真相,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
四、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也是有效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一项策略。
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对网络谣言进行监督和举报。
同时,通过建立举报平台和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网络谣言的抵制和打击中。
五、提供可信的信息来源为了应对网络谣言问题,我们需要提供可信的信息来源。
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真实信息的发布,提供权威、准确、可信的信息。
同时,各类机构和组织可以通过开设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形式,建立可信的信息发布渠道。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谣言往往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解决网络谣言问题的关键。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建立合作机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网络谣言带来的挑战。
总结起来,应对网络谣言问题需要从教育、审核、辟谣、监督与参与、信息来源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网络谣言的法律处置措施有哪些
网络谣言的法律处置措施有哪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如同病毒一般迅速传播,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扰乱社会秩序到损害个人名誉,从误导公众认知到破坏市场环境,网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觑。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法律对于网络谣言的处置有着明确而严格的措施。
首先,行政法律处置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行政机关在发现网络谣言后,会进行调查核实。
如果确认属于违法行为,将依法对造谣者给予行政处罚。
这一措施能够迅速制止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其次,民事法律处置也是重要的一环。
当网络谣言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利时,受害者有权依据《民法典》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造谣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例如,如果某人在网络上散布关于他人的虚假谣言,导致其名誉受损,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造谣者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以恢复自己的名誉和权益。
再者,刑事法律处置是最为严厉的手段。
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网络谣言,可能会触犯刑法。
比如,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
此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那么,在法律实践中,如何认定网络谣言呢?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信息的真实性,即所传播的内容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
如果是毫无根据的虚构或者歪曲事实,就很可能构成谣言。
其次是传播的意图,是故意传播还是无意为之。
禁止散布谣言规章制度
禁止散布谣言规章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和方便。
然而,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者通过散布谣言,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禁止散布谣言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探讨禁止散布谣言的规章制度。
二、定义与范围1. 定义:禁止散布谣言是指任何有意传播虚假、不实信息的行为,通过捏造、歪曲或误导等手段传播,并且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2. 范围:禁止散布谣言不局限于特定领域或特定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平台、媒体渠道、公共场所等。
三、目的与意义禁止散布谣言的规章制度旨在实现以下目标和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谣言传播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禁止散布谣言可以有效遏制不实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
2. 保护公共利益:谣言对公共利益和公众利益构成威胁。
禁止散布谣言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公共利益得到维护。
3. 提升信息素养:禁止散布谣言需要倡导正确的信息传播观念,引导公众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对谣言的辨别能力,促进信息科学传播。
四、规章制度内容1. 法律法规支持:制定与散布谣言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不同行为者与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规范和惩罚。
2. 教育宣传:加强对谣言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散布谣言的法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 举报机制:建立健全举报平台和举报渠道,鼓励公民主动揭发散布谣言的行为,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4. 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对谣言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辟谣和消除谣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5. 多部门协同: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形成高效的整体打击谣言的合力。
五、执行与监督禁止散布谣言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需要以下措施:1. 相关部门协同:各相关部门需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禁止散布谣言制度的落地和执行。
2. 日常监测:建立健全谣言监测系统,对社会上流传的信息进行及时监测和辨别,及早发现和应对谣言。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七个解决方法
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七个解决方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扰乱了公共秩序,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问题,以下将介绍七个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一:提高信息识别能力社会大众应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学会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更要培养批判思维,对传播谣言的逻辑漏洞、表达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
解决方法二: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网络平台、个人自媒体等信息发布者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查,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
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发布者的监督与管理,严格追责违规行为。
解决方法三:建立网络谣言举报机制社会应建立健全网络谣言举报机制,鼓励并支持公众主动参与到抵制谣言的行动中来。
相关机构应及时处理和核实举报,对散播谣言的行为进行处罚,加强社会的法制意识。
解决方法四:加强媒体监督与导向媒体是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应积极担负起监督和引导的责任。
加强自律,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争当公正、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
解决方法五: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加强网络谣言防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谣言意识和辨识能力。
开展相关课程,倡导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共同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
解决方法六:加大法律支持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增加对网络谣言的法律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法律体系。
对于散布谣言、炒作谣言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形成对谣言传播者的有力震慑。
解决方法七:加强国际合作网络谣言问题具有跨国、跨区域的特点,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共同应对网络谣言挑战,开展国际合作,以构建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应对网络谣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建立网络谣言举报机制、加强媒体监督与导引、加强教育宣传、加大法律支持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这七个解决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抑制和遏制网络谣言的蔓延,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辟谣管理制度
网络辟谣管理制度一、网络辟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往往会引发公众恐慌和不良情绪,甚至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动荡。
建立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可以及时辟谣,消除误解,减少社会焦虑,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保护公众权益。
公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影响,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建立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信息传播的质量直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建立健全的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信息传播的行为,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促进健康良性的信息传播环境的形成。
4.维护网络秩序。
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空间,谣言和虚假信息易于传播。
建立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网络言论,约束言论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
二、网络辟谣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依法治理。
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应当依法治理,遵循法律法规,维护法治原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实事求是。
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辟谣,消除谣言,减少误解。
3.权责分明。
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各方在辟谣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辟谣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4.公开透明。
网络辟谣工作应当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通报辟谣信息和进展情况,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5.综合治理。
网络辟谣管理制度应当综合治理,通过法律、技术、教育等手段,多方联动,全面提升网络辟谣工作的效果。
三、网络辟谣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建立网络辟谣机构。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专门的网络辟谣机构,负责协调网络辟谣工作,推动辟谣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同时,建立网络辟谣专家团队,提供专业的辟谣服务。
2.建立网络辟谣平台。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网络辟谣平台,接收公众举报的谣言和虚假信息,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发布辟谣信息。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网络辟谣工作,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1. 引言1.1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网络政治谣言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带有政治倾向或目的的虚假信息。
这些谣言往往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社会稳定、破坏政治生态,甚至产生恶劣的社会后果。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迅速且难以控制,对社会舆论和政治生态造成严重冲击。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在于影响社会稳定。
当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会导致社会分裂和对立加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人们在信息泛滥的环境下容易被误导,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网络政治谣言破坏政治生态。
谣言的传播会导致公众对政府和政治制度的信任减弱,影响政府决策的实施和执行。
政治生态的恶化会导致社会治理的困难和政治环境的紧张。
网络政治谣言的产生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后果。
通过虚假信息影响公众舆论,误导民众思想,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治安和秩序带来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政治谣言,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素质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机制。
只有通过各方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政治谣言的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正文2.1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网络政治谣言会造成社会舆论的混乱,导致公众对政治事件的判断产生偏差。
虚假信息的传播往往会引起社会恐慌和不安,使得政府的决策受到质疑和抵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网络政治谣言会破坏政治生态,导致政治环境的恶化。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谣言进行诋毁和诬陷,破坏政府和政党的形象,影响政治氛围的净化和正常运行。
网络政治谣言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后果,引发群体事件和社会动荡。
一旦谣言引发群体情绪的激化,甚至可能导致示威游行、暴力事件等严重后果,给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加强治理和防范。
加强信息监管和审核机制,提高公民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素质意识,建立健全的信息传播机制和舆论监督体系,才能有效遏制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2 影响社会稳定网络政治谣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政治谣言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感。
网络言论管理措施
网络言论管理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言论的自由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不少人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甚至传播不良的思想观念。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言论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加强教育引导1.宣传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网络言论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网络用户明确在言论自由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2.强化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言论的辨别能力和对言论后果的认知,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言论意识;3.培养公民网络道德:通过宣传培养公民的网络道德,引导人们在网络上尊重他人、遵守公序良俗,不发表不当言论和恶意攻击。
三、完善法律法规1.制定网络言论规定:制定和完善网络言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言论的底线以及言论自由的边界;2.加强言论监管:加大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等违法言论行为的打击力度;3.明确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网络言论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发布违法言论的个人或组织进行严肃处理并依法追责。
四、建立监管机制1.强化互联网企业责任:互联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用户言论的审核和监管,注重用户隐私保护,严禁泄露用户个人信息;2.提升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不良言论的识别和过滤,实时监控网络言论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止传播;3.加强公众监督:倡导公众参与言论监督,鼓励举报违法言论,加强对网络言论管理的监督力度。
五、加强国际合作1.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互联网企业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信息监管经验、技术手段和法律执行方式,共同应对跨国网络言论问题;2.推动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全球网络言论管理的国际标准和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
六、平衡言论自由与管理的关系1.权衡公众利益:要在言论自由和网络言论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利益和法律法规的要求;2.加强民主监督:建立层级分明、透明公正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言论管理的民主监督,确保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如果发现有谣言在传播,应该如何制止和处理
如果发现有谣言在传播,应该如何制止和处理
面对谣言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制止和处理:
1. 及时澄清事实: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谣言内容,确保公众获取准确的信息。
这有助于防止谣言的进一步扩散,减少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2. 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编造、散布谣言的行为,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这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通过法律的制裁,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也对其他潜在的谣言制造者起到警示作用。
3.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媒体和社交平台应加强对公众媒介素养的教育,提高公众对信息真伪和来源的判断能力。
公众应学会辨别谣言,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
4. 强化监管和惩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传播媒介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惩处措施。
对于故意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依法予以严惩,以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秩序。
5. 建立辟谣机制: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交平台应建立联合辟谣机制,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对谣言进行辟谣和澄清。
这有助于减少谣言的传播范围,防止其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总之,制止和处理谣言的传播需要政府、媒体、社交平台和公众共同努力。
通过及时澄清事实、依法追究责任、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强化监管和惩处以及建立辟
谣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谣言的挑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信任机制。
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
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给社会稳定和个人利益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网络谣言的传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解决网络谣言传播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专门部门负责谣言辟谣工作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谣言,我们建议建立专门部门或机构负责谣言的辟谣工作。
这个部门应该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具备信息采集、分析和核实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辟谣网络谣言。
此外,这个部门还应与公安机关、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网络谣言传播。
二、改进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机制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承载着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改进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机制。
首先,网络平台应该建立严格的用户实名制度,确保用户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其次,在用户注册和发布信息环节,网络平台应加强信息审核和过滤机制,尽量减少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再次,网络平台应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用户积极向平台举报谣言信息,及时删除和屏蔽虚假信息。
三、加强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除了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管,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也十分重要。
要加强公众的谣言辨别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谣言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意识和辨别能力。
其次,学校应将谣言辨别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辨别真伪的能力。
再次,媒体应加强真实性报道,避免误导公众信息和制造恐慌情绪。
最后,互联网公司可以开发和推广谣言辨别软件,帮助用户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四、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法律制裁力度网络谣言的传播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必须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谣言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
同时,公安机关应建立专门的网络谣言打击队伍,加强对网络谣言的侦查和打击力度,及时抓捕和处置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
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五种策略
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五种策略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种具有虚假、夸大或误导性信息的现象,它以其迅速传播、影响力大的特点,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危害。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有效地应对。
本文将介绍五种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策略,以期帮助广大网民更好地进行谣言辨析与应对。
策略一:提高媒体与教育水平提高媒体和教育水平是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根本手段。
一方面,媒体应该坚守新闻道德,遵循新闻职业准则,在发布信息时对谣言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核实。
同时,媒体应积极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和普及正确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辨别谣言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其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
策略二:建立专业的谣言识别机制建立专业的谣言识别机制是有效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关键之一。
政府、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开展谣言识别工作,建立专业的团队来负责调查和鉴别涉及谣言的信息。
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分析数据和线索,以便准确追踪和标识出网络谣言的源头,将其及时查处。
策略三:加强信息发布的监管与管理加强信息发布的监管与管理是应对网络谣言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闻发布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审核和实名制度,加强对发布谣言信息的追责和打击。
同时,互联网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管理,将有关谣言的信息及时删除,并向公众发布警示。
策略四: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是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基础。
公众需提高自身的网络意识,了解网络谣言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并学习分辨和识别谣言的方法。
同时,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以推出相关的网络谣言防范教育活动,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公众抵御谣言的能力,强化对网络谣言的警惕性。
策略五:积极引导舆论与社会共治积极引导舆论与社会共治是有效应对网络谣言的重要手段。
政府、媒体和公众可以携手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通过积极宣传正能量、发布真实信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信息,对疑似谣言进行辩析。
第11章-网络谣言及其管理PPT课件
8
.
2、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2.1 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是一对相对概念,传统谣言
建立在人际传播的基础上,以口耳相传为其基本路 径,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熟人社会中进行传播。 有一定的滞后性。
9
.
2、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2.1 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网络谣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网络传 播,从一个ID用户向另一个或者多个ID用户传递, 它摆脱了熟人社会的范围,可以在虚拟社会中跨时 空地自由传播。它几乎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在一 定时间发生的谣言,全世界都会很快知晓。所以网 络谣言又呈现出传播的及时性特征。
17
.
奥尔波特模型的发展(二)
虽然克罗斯注意到了人对谣言传播的重要 影响,但也无形中为这一公式的成立增加 了难度:如何评价人的判断能力?依靠哪些 标准进行确定?众所周知,人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主体,影响人判断能力的因素 很多,比如人的认识水平、社会背景、社 会地位以及受他人影响的程度等,所以人 的判断能力的衡量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29
.
如何理解该模型?
其次,该模型提出了依托网络消解谣言传播的三 方力量,即政府机构、媒体和公众。如前所述,尽 管信息不对称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但由于新 闻媒体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之间实现信息对称的桥梁, 故而这三方力量能否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消除信息不 对称是消解谣言的关键。如果三方合力能够消除信 息的不对称性,那么公众就不会相信谣言。
12
.
第二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奥尔波特模型 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
13
.
1、奥尔波特模型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谣言的产生 有两个基本条件:
网络安全规定禁止传播谣言
网络安全规定禁止传播谣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秩序,网络安全规定对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禁止。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规定对谣言传播的禁止原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应对措施。
一、谣言对社会的危害谣言是指没有真实依据或经过证实的信息,它通过网络传播,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首先,谣言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和恐慌。
虚假的信息会激发公众的恐惧心理,对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其次,谣言会侵害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诽谤他人,破坏个人和企业的声誉,导致不当的经济损失。
再者,谣言还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和谐,挑起群众的对立情绪,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二、相关法律法规与网络安全规定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信息传播,严禁传播谣言。
其中最重要的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审核信息发布者的身份,并对其发布的信息实施管理。
对于传播谣言的信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立即删除,并依法记录有关信息,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一旦发现传播谣言的行为,公安机关有权采取行政拘留、罚款等惩治措施。
此外,网络安全规定还强调运营商和网络平台的责任。
他们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严格履行信息发布者实名制登记以及内容审核的义务。
一旦发现发布谣言的情况,运营商和网络平台应及时删除相关信息,并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
三、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网络谣言,我们需要采取全方位的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
首先,加强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
公众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和信息辨识能力,识别出真实的信息和虚假的谣言。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巡查和打击力度。
浅谈网络谣言及其治理(正稿)
浅谈网络谣言及其治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人们交流、沟通高度便捷,超越时空,但是人们却目睹或经历了这样的一些事情,在商店疯狂抢购食盐,山西长蛆虫的柑橘,新疆艾滋病人滴血投毒等等。
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事件都是凭空编造的,是网络谣言,它的发生造成公众恐慌、社会混乱,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本文就此谈谈网络谣言,以加强人们对网络谣言的认识和打击。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网络谣言是指通过互联网络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政要等内容。
由于互联网络是开放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络中发布信息,表达观点,这就给造谣者提供了造谣平台,互联网络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传播极快,谣言一经置于网络,犹如一颗巨石投向平静的湖面,迅速在网民中传递,网民中有一类人,他们接收到谣言后,不分对错,将谣言加油加醋后再次传播,成为谣言推手,让谣言像一个雪球,在虚拟网络社会中越滚越大,这真是:真相还在穿鞋,谎言已经跑遍世界。
造谣者为什么要造谣呢?是博红颜一笑!还是无心插柳!还是利益驱动!更或是宣泄情绪!让我们梳理一下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造谣事件,或许会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谁也想不到这起核事故竟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
经查,3月15日中午,一位网名为“渔翁”的网民在QQ群上发出消息:“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
”随后,该条消息被广泛转发。
3月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盐市一片混乱。
3月17日中午,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
第1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我们在分析前人对谣言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 构成谣言传播法则的观点,并据此建立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以期为人类正确处理谣言提 供思想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社会心理学词典》中把“谣言”解释为“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 息。有一部分谣言属于诽谤性质的消息,有一部分属于夸大其词的传闻”。 ·法国的勒莫认为,“一则谣言的历史,首先应该是某一群体有能力互相交流的历史,而集体记 忆、实验的社会空间和机遇则是用不同方法促成谣言形成的工具”。 ·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产生源于人的需求。 ·每一种谣言的产生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
—、谣言的概念研究
·经过两千年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谣言几乎等同于“恶意”制造与传播的“谎言”。换 言之,在现代中文语境下,谣言并没有继承徒歌的意思,只是保留了“造谣、诽谤”之意。 ·虽然“谣言”一词古已有之,但它被当作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从研究文献的角度看, 西方学者早于我国。德国学者诺伊鲍尔、美国社会学家、法国学者卡普费雷、美国学者奥尔波 特和波斯特曼等从不同角度对谣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谣言的概念研究
(二)从社会舆论角度
·刘建明:谣言作为社会舆论出现,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描述,并带有诽谤的意见指向,因此 谣言不是中性的传闻,而是攻击性的负向舆论。 ·法国学者勒莫:谣言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谣言是特殊社会状态下的产物,强调谣 言的社会性。 ·胡泳:强化谣言的舆论性质;谣言是一种社会抗议 ·卡普费雷:谣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政治现象。谣言构成了一种反权力,是对权力的某种制衡。
网络谣言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网络谣言及其治理机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快、广,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网络谣言要想被有效治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网络谣言及其治理机制的研究。
1、网络谣言的定义网络谣言指的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一种虚假信息,通常包含夸大事实、造谣捏造、恶意中伤等内容。
网络谣言往往以“爆料”、“内幕”等形式传播,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眼球,从而扩大谣言的影响力。
2、网络谣言的危害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影响,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首先,网络谣言的传播容易引发恐慌和不信任,损害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形象和信誉。
其次,网络谣言也会扰乱公共秩序,引发社会矛盾,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
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治理机制的支持。
3、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网络谣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协作。
治理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制定。
政府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传播行为,特别是要对网络谣言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处罚,加强网络治理力度。
(2)媒体的监管。
媒体是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要加强媒体的自律和监管,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确保媒体传播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自媒体的管理。
自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社交媒体,也是网络谣言的重要来源。
因此,需要对自媒体进行管理,要求自媒体从业者遵守自律规范,加强对他们的监管。
(4)公众的教育与引导。
公众是网络谣言防范和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因此,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信息,避免被谣言所蒙蔽。
4、网络谣言治理中的问题网络谣言治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网络谣言的惩罚力度不够,往往不能有效地遏制谣言的传播。
其次,政府、企业和媒体对谣言的应对往往是被动的,需要及早采取积极的措施。
再次,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调查取证难,所以需要加强技术手段的支持,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网络谣言消解策
3.1 政府机构应增强公信力,实事求是地公开信息, 奠定消解谣言的基础
实事求是地公开信息,不只是要求政府机构简单 地发布某地发生了某重大事情,而是需要披露更多 触及事情真相的信息,即不单单告知公众结果,而 且还应该告知公众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真实信息。也 就是说,事件调查过程的真实与结果的真实同样重 要,政府机构有义务将这两方面的信息公布于众。
依据谣言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奥尔波特 提出了谣言的基本法则(这里“法则”指 的是规律):事实的重要性和模糊性与谣 言传播有关,其公式为R=i×a。
其中,R=谣言(rumor),i=重要性 (important),a=模糊性(ambiguity)。
奥尔波特模型(二)
R表示谣言流行的强度和广度;i表示事件对 于某一群体人员的重要性;a表示该事件或 证据的模糊性。
案例:“7.23”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
事件经过:当地时间2011年7月23日晚上8时30分 05秒,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由后 方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同向 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搜救行动是否过早结束、恢复通车 是否过急、坠地的后车车头被迅速掩埋、政府控 制媒体和司法系统以及越早签订赔偿协议得到越 多赔偿等问题使中国铁道部遭到了中国社会各界 的质疑。
案例小结
1)决定谣言的事件的重要性(i)是无法减弱的, 因为事件特别是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关乎人类的 生存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问题,所以重要性在事 件发生后是不会人为降低的,在一定时间里它几乎 是恒定的。
2)关于事件的模糊性(a)。事件发生后,由于人 们对事发原因及相关背景一时之间无法做出准确判 断,所以事件存在模糊性。从理论上讲,只有当人 们对事件进行调查并深入其本质获得真实信息时, 事件的模糊性才能降低。简单来讲,就是要依靠信 息的不断注入来降低模糊性。
第二节 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模型
奥尔波特模型 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
1、奥尔波特模型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谣言的产生 有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故事的主题必须对传谣者和听谣言有某种 重要性;第二,真实的事实必须被某种模糊性掩盖 起来。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
奥尔波特模型(一)
案例小结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引起更 多的怀疑时,那么事件的模糊性会不降反升,所以 事件由模糊走向清晰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3)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指政府机构和公众双方所掌 握的信息不均衡,而这种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称,容 易造成公众对事件的曲解和对政府机构的不信任感, 也容易滋生出更多的谣言。相反,如果政府机构和 公众双方能够在信息掌握上实现对称,那么谣言将 失去存在的可能。
案例:“7.23”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
事件分析:
在事故发生26小时之内,官方更多相关事故信息 的公布一直处于空白区,而微博上发布的“神秘手” 图片引发了网上“掩埋活人”的谣言,这一谣言瞬 间引起了网友们乃至全国极大的反响,怀疑声、质 疑声、谴责声一浪高过一浪。而随后铁道部召开的 记者招待会,又因时任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回答 “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再次丧 失了平息谣言传播的机会。
1、谣言的概念
1.2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 《社会心理学词典》中把“谣言”解释为 “没有
事实根据的传闻,故意捏造的、口耳相传的消息。 有一部分谣言属于诽谤性质的消息,有一部分属于 夸大其词的传闻”。
1、谣言的概念
1.3 从社会舆论的角度 国内学者刘建明认为,谣言作为社会舆论出现,
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描述,并带有诽谤的意见指 向,因此谣言不是中性的传闻,而是攻击性的负向 舆论。
2、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2.2 微博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异同
微博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属性。微博 是Web2.0的产物,Web2.0时代秉持“去中心化” 的理念,强调用户建设、用户参与和用户主导,它 从Web1.0时代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创造互联网 信息的模式。它的标志性应用是博客、维基和论坛。 微博是在博客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微博上的谣言 也和网络社区上的谣言一样,同属于网络谣言。
案例:“7.23”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
事件分析:
首先,从事件的重要性来讲,尽管我国高铁事业 对经济建设、未来国家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但当高铁出现重大事故时,这种对高铁安全性的质 疑以及对车上人员性命安危的担忧自然得到了全国 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它不仅仅关乎着个体生命 的存在与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关乎着一个国家 对全体公民生命的尊重和保障。
如何理解该模型?
最后,该模型依托网络,以传播学中对信息系统 及其规律的研究为根本,构建网络谣言的传播、扩 散和消解模型。与传统模型不同之处在于,该模型 在充分尊重网络世界自由、平等精神的基础上,强 调和注重消解谣言的疏导,并没有设立如何预防虚 假信息传播的渠道或者变量。
在网络中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其他力量难以阻碍的, 阻碍只能带来更多问题,产生更可怕的效应。网民 在横行的谣言面前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即便一时 受其误导,但在信息几乎实时传播的情况下,真相 也会通过各种渠道瞬时被揭开。
1、谣言的概念
1.1 从史学角度
德国学者诺伊鲍尔认为,谣言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它绝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也不完全是邪恶的化身, 而是历史的一部分,并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施加了不 容忽视的影响。谣言首先是人们所描述的那种随历 史发展而变化的习俗,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各种现象。 另外,谣言还是在某一群体中以听传或类似的交际 方式传播的信息。
首先,网络谣言传播、扩散及消解模型说明了网 络谣言的生成条件和传播、扩散路径。谣言的产生 是和人类追求自身安全紧密相关的。任何有关人类 生命、生活等安全的事情都有可能导致人类产生疑 问和困惑,例如地震、核辐射、交通事故等,好事 者则将这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猜测诉诸天下,共 鸣者则奉为“良言”四处传播,于是谣言始成。
当i与a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谣言方可产 生。这说明:事件对于某群体越重要,事 件的模糊程度越高,则谣言产生的可能性 就越大,其传播的强度就越高,传播的范 围就越广。
奥尔波特模型的发展(一)
在原有公式的基础上,1953年克罗斯试图 通过在公式中加入传播者即人的因素来进 一步完善:R=i×a×l/c,这里的c(critical ability)表示的是“人的判断能力”。这个 公式表明:谣言的传播同“人的判断能力” 成反比,人的成熟能够成功抵挡谣言对个 人的影响,甚至阻挡谣言的进一步扩散。
案例:“7.23”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
事件分析:
其次,从事件的模糊性来讲,7月23日所发生的甬 温线特大交通事故是完全真实的事实,不是人为虚 构的、编造出来的事情。但是事件发生之后,铁道 部没有及时对如何救援、采取何种措施以及为什么 采取这种措施等相关的信息进行公布,致使事件的 模糊性增强,公众猜测不断,于是微博上的谣言开 始出现并乘势肆虐。
如何理解该模型?
其次,该模型提出了依托网络消解谣言传播的三 方力量,即政府机构、媒体和公众。如前所述,尽 管信息不对称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但由于新 闻媒体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之间实现信息对称的桥梁, 故而这三方力量能否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消除信息不 对称是消解谣言的关键。如果三方合力能够消除信 息的不对称性,那么公众就不会相信谣言。
案例:“7.23”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
事件分析:
最后,为什么这次事故会连续不断引发八大谣言, 我们认为是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谣言的此起彼伏。 信息不对称的主体是政府机构与公众。政府机构作 为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公众相比,所掌握的 信息要多得多,而且往往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就这 次事故而言,官方所掌握的事故情况、相关救援及 处理信息与大众所获知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它所公 开的信息无法满足公众对了解事件真相的渴求。
2、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2.1 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是一对相对概念,传统谣言
建立在人际传播的基础上,以口耳相传为其基本路 径,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在熟人社会中进行传播。 有一定的滞后性。
2、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2.1 传统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关系
网络谣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网络传 播,从一个ID用户向另一个或者多个ID用户传递, 它摆脱了熟人社会的范围,可以在虚拟社会中跨时 空地自由传播。它几乎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在一 定时间发生的谣言,全世界都会很快知晓。所以网 络谣言又呈现出传播的及时性特征。
奥尔波特模型的发展(二)
虽然克罗斯注意到了人对谣言传播的重要 影响,但也无形中为这一公式的成立增加 了难度:如何评价人的判断能力?依靠哪些 标准进行确定?众所周知,人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主体,影响人判断能力的因素 很多,比如人的认识水平、社会背景、社 会地位以及受他人影响的程度等,所以人 的判断能力的衡量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2、谣言传播形式流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改变了整个社会 的运行方式,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出现了新的形式。 原来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上的谣言,其传播形式也 随之多变。与之前的网络谣言相比,微博谣言成为 时代的“新宠”。总之,搭乘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 便携式终端的不断更新的快车,谣言与人类进行着 “赛跑”。
奥尔波特模型的发展(三)
谣言法则可以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性一 项加以完善,谣言公式可以补充为: R=i×a×ia。
其中,ia指信息的不对称性(information asymmetry),即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 的模糊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性 越大,谣言传播越快;反过来,信息不对 称性越小,谣言传播越慢,甚至不再传播。
3、网络谣言消解之策
3.1 政府机构应增强公信力,实事求是地公开信息, 奠定消解谣言的基础
政府机构提高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是应该在不危及 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掌控信息优势,秉 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开、透明、及时地利用微博 等媒体发布信息,争取在第一时间向百姓解释问题、 说明问题,消解谣言产生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