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年谱分年汇编》——孟浩然年谱

《唐人年谱分年汇编》——孟浩然年谱
《唐人年谱分年汇编》——孟浩然年谱

孟浩然年譜

錄自潘呂棋昌編《唐人年譜分年彙編》(\nienpu\nienpu1.a & nienpu1.b) 86.6.17.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一說名浩然,字浩然。)(689--740 52):劉文剛撰《孟浩然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其他知見年譜:

孟浩然疑年錄游信利編中華學苑創刊號一九六八年一月出版,本文又收氏著《孟浩然集箋注》一書中

孟浩然事跡繫年楊承祖編許詩英先生六秩誕辰論文集一九七0年十月出版

孟浩然的生平和他的詩王達津唐詩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第一版頁九0至一一一

孟浩然生平續考王達津唐詩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第一版頁一一二至一一七

孟浩然事跡新考李浩唐代文學研究第一輯陜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三月第一版頁二一一至二一九

~t52fkx2l20;

689己丑武后永昌一(載初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太后服袞冕,太享神宮。殺汝南王等。殺宰相魏玄同。十一

月,始用周正,以十一月為正月。太后自名曌,改詔曰制。除唐宗室屬籍。

▲孟浩然生。孟浩然,名浩,字浩然。一說名浩然,字浩然。行第為六。襄陽人,故後人或稱孟襄陽。曾隱居鹿門山,後人或稱孟鹿門、鹿門處士。家世無考。浩然自稱祖籍鄒魯,世代習儒。祖上在襄陽城南郊留有田地和莊園,浩然即家於此。浩然父似未為官。雙親都住在莊園裏。浩然四十四歲時,雙親尚在。兄弟中可考者有弟洗然,應過進士舉,與浩然別居。弟可能尚有名馨和諤者二人。從弟有名邕者,曾應舉未第。姊妹有適莫氏者。莫氏早卒。甥入西軍。重交結,好節義,喜振人患難。少年便詩才煥發。作詩苦心孤詣。其詩匠新獨妙,沖淡閑雅之中,透出豪爽和秀逸。生前早已詩名大著。(據劉文剛《孟浩然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月北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t52fkx2l20;

690庚寅周則天帝天授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策貢士於洛陽城。殺南安王等十二人及故太子賢二子。九月,

改國號曰周,稱皇帝。以豫王旦為皇嗣,改姓武氏。改置宗廟。

▲孟浩然二歲。

~t52fkx2l20;

691辛卯周則天帝天授二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狄仁傑相。

▲孟浩然三歲。

~t52fkx2l20;

692壬辰周則天帝如意一(長壽一)

~t48fm3x2l20;

■貶仁傑。王孝傑擊吐蕃,取四鎮。王在房州。

▲孟浩然四歲。

~t52fkx2l20;

693癸巳周則天帝長壽二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婁師德相。自號金輪聖神皇帝,作七寶金輪置殿庭。

▲孟浩然五歲。

~t52fkx2l20;

694甲午周則天帝延載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以僧懷義為大總管,討默啜,虜退而止。鑄天樞。明堂火。▲孟浩然六歲。

~t52fkx2l20;

695乙未周則天帝天冊萬歲一(證聖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遣兵討吐蕃。默啜請降。封嵩山,禪少室。安平王武悠緒棄

官隱嵩山。

▲孟浩然七歲。

~t52fkx2l20;

696丙申周則天帝萬歲通天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新明堂成。契丹寇營州。突厥寇涼州,陷冀州,遣武攸宜討之

。張昌宗、易之兄弟用事。

▲孟浩然八歲。

~t52fkx2l20;

697丁酉周則天帝神功一

~t48fm3x2l20;

■王在房州。王孝傑與契丹戰,死。立突厥默啜為可汗。鑄九鼎成。來俊

臣誅。契丹軍潰來降。武承嗣、三思並相。狄仁傑相,勸太后召還廬陵王

▲孟浩然九歲。

~t52fkx2l20;

698戊戌周則天帝聖曆一

~t48fm3x2l20;

■唐帝自房州還東都。承嗣病死。默啜寇邊。以帝為太子,河北道元帥仁傑

副之,討默啜。姚崇相。以豫王旦為相王。魏元忠相。

▲孟浩然十歲。

~t52fkx2l20;

699己亥周則天帝聖曆二

~t48fm3x2l20;

■帝在東宮及武氏諸王誓於明堂。狄仁傑相。

▲孟浩然十一歲。

~t52fkx2l20;

700庚子周則天帝久視一

~t48fm3x2l20;

■帝在東宮。張易之為奉宸令。平契丹餘黨。唐休璟破吐蕃於洪源,六戰皆

捷。造大佛像。仁傑卒。

▲孟浩然十二歲。

~t52fkx2l20;

701辛丑周則天帝大足一(長安一)

~t48fm3x2l20;

■帝在東宮。郭元振為涼王、都督。拓境千五百里,軍糧支數十年。

▲孟浩然十三歲。

~t52fkx2l20;

702壬寅周則天帝長安二

~t48fm3x2l20;

■帝在東宮。突厥寇鹽夏。薛季昶、張仁愿禦之。

▲孟浩然十四歲。

~t52fkx2l20;

703癸卯周則天帝長安三

~t48fm3x2l20;

■帝在東宮。唐休璟相。貶魏元忠。

▲孟浩然十五歲。

~t52fkx2l20;

704甲辰周則天帝長安四

~t48fm3x2l20;

■帝在東宮。復作大像。崔玄暉相。姚玄之為靈武安撫大使。張柬之相。

▲孟浩然十六歲。

~t52fkx2l20;

705乙巳唐中宗神龍一

~t48fm3x2l20;

■正月,張柬之、崔玄暉、敬暉、桓彥範、袁恕己舉兵誅張易之、昌宗,遷太后於

上陽宮。帝復位。復國號曰唐。立韋氏為后。以武三思為司空。賜柬之

五人王爵,罷其政事。韋后用事。太后崩。柬之出為刺史。

▲孟浩然十七歲。

~t52fkx2l20;

706丙午中宗神龍二

~t48fm3x2l20;

■太平、安樂公主各開府置官屬。敬暉等出為刺史。貶五王,尋殺之。立重俊

為太子。

▲孟浩然十八歲。

~t52fkx2l20;

707丁未中宗景龍一

~t48fm3x2l20;

■太子重俊起兵誅五三思父子,兵潰而死。

▲孟浩然十九歲。

~t52fkx2l20;

708戊申中宗景龍二

~t48fm3x2l20;

■朔方總管張仁愿築三受降城。仁愿相。用墨敕邪封官。安樂公主適武延秀

。上官氏為昭容。

▲孟浩然二十歲。是年前後遊鹿門山,作〈題鹿門山〉詩。詩標誌著浩然獨特的詩

風基本形成。

詩:

題鹿門山(作於本年前後)

~t52fkx2l20;

709己酉中宗景龍三

~t48fm3x2l20;

■無紀事。

▲孟浩然二十一歲。

~t52fkx2l20;

710庚戌中宗景龍四(睿宗景雲一)

~t48fm3x2l20;

■六月,韋后弒帝立溫王重茂。臨淄王隆基起兵討韋氏,誅其屬。隆基為平王。

相王旦復位,廢重茂為溫王。

▲孟浩然二十二歲。

~t52fkx2l20;

711辛亥睿宗景雲二

~t48fm3x2l20;

■默啜請和。郭元振、張說相。太平公主復邪封官。貶姚、宋。置十道按察

使。郭元振、張說罷。召司馬道士至京,尋許還山。

▲孟浩然二十三歲。與張子容同隱鹿門山。隱居期間作〈夜歸鹿門寺(歌)〉,標

誌著浩然詩已經成熟。

詩:

夜歸鹿門寺(歌)(作於本年或本年之前)

尋白鶴岩張子容顏處士(尋白鶴岩張子容隱居)(作於本年之後)

~t52fkx2l20;

712壬子睿宗太極一(玄宗先天一)

~t48fm3x2l20;

■八月,傳位太子,尊帝為太上皇。沙陀金山朱邪氏入貢。

▲孟浩然二十四歲。冬,送張子容應進士舉(次年登第),有詩。

詩:

送張子容進士舉

~t52fkx2l20;

713癸丑玄宗開元一

~t48fm3x2l20;

■以高麗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地方二千里。郭元振相。太平公主誅。力士知內

侍省。張說、劉幽求相。講武驪山。貶元振。姚元之相。張說出為刺史。

幽求罷。

▲孟浩然二十五歲。

~t52fkx2l20;

714甲寅玄宗開元二

~t48fm3x2l20;

■置左右教坊。汰僧道。突厥圍北庭逋護,郭虔瓘擊斬其子。毀天樞焚朱玉

錦繡於殿前。薛訥敗於契丹。作興慶宮、花萼樓、勤政樓出宮人。吐蕃

寇隴右。敕諸州修常平倉法。薛訥大破吐蕃。幽州節度經略大使。

▲孟浩然二十六歲。

~t52fkx2l20;

715乙卯玄宗開元三

~t48fm3x2l20;

■薛訥為涼州大總管、郭虔瓘為朔州大總管以備突厥。置侍讀官,以馬懷素、褚

無量為之,待以師傅禮。郭虔瓘為安西四鎮經略大使。張孝嵩西域,八國請

降。

▲孟浩然二十七歲。

~t52fkx2l20;

716丙辰玄宗開元四

~t48fm3x2l20;

■太上皇崩。拔曳固斬默啜以降。突厥降戶叛,薛訥、王晙討之。姚崇罷。

宋璟、蘇頲相。

▲孟浩然二十八歲。

~t52fkx2l20;

717丁巳玄宗開元五

~t48fm3x2l20;

■行幸東都。置營州都督於柳城。令史官隨宰相入侍,群臣對仗奏事。訪逸書

▲孟浩然二十九歲。八月,游洞庭。干謁張說。登岳陽樓,作〈岳陽樓〉詩以獻。

游三湘,亦當在本年秋。

詩:

岳陽樓

夜渡湘水

曉入南山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作於本年之後)

~t52fkx2l20;

718戊午玄宗開元六

~t48fm3x2l20;

■令州縣行鄉飲酒禮。還西京。吐蕃請和,以舅甥署誓文。

▲孟浩然三十歲。居家,作詩慨嘆清貧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薦。

詩:

書懷貽京邑同好

田園作

~t52fkx2l20;

719己未玄宗開元七

~t48fm3x2l20;

■徙宋王憲為寧王。

▲孟浩然三十一歲。

~t52fkx2l20;

720庚申玄宗開元八

~t48fm3x2l20;

■宋璟、蘇頲罷。源乾曜、張嘉貞相。

▲孟浩然三十二歲。暮春,浩然抱病,有贈張子容詩。九月九日,浩然與襄州主簿

賈昇登峴山,詩酒唱和。本年或稍後,送賈昇之荊州,有詩。

詩:

晚春臥病寄張八

和賈主簿弁(昇)九日登峴山(本年前後九月作)

送賈昇主簿之荊府(本年八月之後作)

愛州李少府見贈(亦當作於本年春)

李少府與楊(王)九再來(亦當作於本年春)

登峴亭寄晉陵張少府(作於本年前後)

~t52fkx2l20;

721辛酉玄宗開元九

~t48fm3x2l20;

■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宇文融為勸農使。突厥求和。敕舉縣令。姚崇卒

。張說相。王君■為河西隴右大使。造黃道游儀。

▲孟浩然三十三歲。游洪州。九月九日在龍沙有詩寄劉慎虛,至晚應為本年事。游

南康之贛石、落星灣,至晚也應在本年。初到潯陽,作〈晚泊潯陽望廬山〉詩,

應在本次游洪州、南康之時,或作於本次之前。

詩:

九日於龍沙作寄劉(大慎虛)

下贛石

晚泊潯陽望廬山(至晚作於本年)

~t52fkx2l20;

722壬戌玄宗開元一0

~t48fm3x2l20;

■幸東都。置朔方節度使張說兼領之。內侍楊思勗討平安南。北庭節張嵩大

破吐蕃。張說建議始募兵充宿衛,兵農之分自此始。

▲孟浩然三十四歲。

~t52fkx2l20;

723癸亥玄宗開元一一

~t48fm3x2l20;

■北巡,以并州為太原府,置北都。張嘉貞罷。置麗正書院。始置長宿衛。

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

▲孟浩然三十五歲。

~t52fkx2l20;

724甲子玄宗開元一二

~t48fm3x2l20;

■選名臣為諸州刺史。以楊思勗為輔國大將軍。宇文融為御史中丞。明,兼戶

部侍郎。如東都。

▲孟浩然三十六歲。韓思復任襄州刺史。盧僎為襄陽令,浩然與之為忘形之交。~t52fkx2l20;

725乙丑玄宗開元一三

~t48fm3x2l20;

■更命長從宿衛為(弓廣)騎。命宰相餞諸州刺史于洛濱。更集仙殿為賢殿,

置學士、直學士。十一月,封泰山。十二月,還東都。大年。

▲孟浩然三十七歲。李白出蜀,游洞庭、襄漢。浩然與李白成交當在本年。韓思復

卒,天子親題其碑。浩然與盧僎立石峴山。

726丙寅玄宗開元一四

~t48fm3x2l20;

■張說修五禮。李元紘相。說罷。戶部奏戶口極盛。

▲孟浩然三十八歲。三月,浩然游揚州,途經武昌,遇李白。李白於黃鶴樓作詩送

行。

~t52fkx2l20;

727丁卯玄宗開元一五

~t48fm3x2l20;

■王君■擊吐蕃於青海西。作十王宅、百孫院。賜貴近絲一綟宮珠育蠶。蘇

頲卒。吐蕃陷瓜州。盜殺王君■。還西京。蕭嵩為河西節禦吐蕃。▲孟浩然三十九歲。冬,浩然赴進士舉往長安,途中遇雪,有詩詠之。

詩:

赴京途中遇雪

夕次蔡陽館(作於本年之前)

~t52fkx2l20;

728戊辰玄宗開元一六

~t48fm3x2l20;

■楊思勗討平嶺南獠。張說兼集賢院學士。行開元大衍歷。

▲孟浩然四十歲。初春,在長安作〈長安早春〉詩,抒發渴望及第的心情。浩然舉

進士不第。王維與好然一見傾心,為浩然畫像,彼此為忘形之交。有贈張均詩。

秋,浩然在秘書省聯句,賦「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四座稱賞,譽滿京師。

繼續留長安獻賦。九月,獻賦仍無回音,連連作詩寫落拓困頓之況,抒壯志未酬

之憤。有贈袁仁敬、賀知章詩,抒寫落魄憤懣,表示將拂衣離開長安。後世紛傳

其為玄宗誦詩,遭玄宗斥逐,皆不可信。細分起來,其說大致有四種:其一,因

王維而見玄宗。其二,因李白之薦而見玄宗。其三,因張說之薦而見玄宗。其四

,因李元紘之薦而見玄宗。冬,離開長安。

詩:

長安早春(春作)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秋作)

題長安主人壁(九月作)

(答)秦中苦雨思歸而(贈)袁左丞賀侍郎

上張吏部

~t52fkx2l20;

729己巳玄宗開元一七

■朔方節度使禕攻拔吐蕃石堡城,賜名振武軍。宇文融相。八月生日為秋節。

融貶聚斂之臣始此。

▲孟浩然四十一歲。新年,在薊門觀燈,有詩。二月,在洛陽,有和儲光羲詩。上

巳,有寄王迥詩。寒食,臥疾於李氏家中。夏,宴於包融家,有詩。有贈綦毋潛

詩。與姚崇後人過從,作詩抒懷才不遇之意。秋,離開洛陽,往游吳越。經汴水

至譙縣,會見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臨別有詩。浮舟臨渙,拜會裴明府,與詩酒

之會。與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擬薦浩然,浩然作詩婉言謝絕。其時亦為

秋天。冬,在富陽,有詩。游桐廬江、建德江,有詩。

詩:

同張將薊門看燈(一月作)

同儲十二洛陽道(二月作)上巳日洛中寄黃(王)九(三月作)

李氏園臥疾(三月作)

宴包二融宅(五月作)

自洛之越(秋作)

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秋作)

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秋作)

同曹三御史泛湖歸越(秋作)

游(浙)江西上留別富陽裴劉二少府(冬作)

經七里灘(冬作)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冬作)

建德江宿(冬作)

作於本年春至秋之詩: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毋校書

姚開府山池

洛下送奚三還揚州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t52fkx2l20;

730庚午玄宗開元一八

~t48fm3x2l20;

■令百官休日選勝行樂。宰相裴光庭兼吏部尚書奏循資格。吐蕃入貢。▲孟浩然四十二歲。游定山、漁浦潭,當在本年春或初夏。夏,擬溯浙江游天台,

在臨安有詩。在往天台的路上,有詩。游天台山、赤城山、四明山,並往來於海

上。臘月八日,游剡縣石城寺,有詩。

詩:

濟江問舟人(當作於本年春)

將適天台留別臨安李主簿(夏作)

舟中晚望(夏作)

尋天台山(夏作)

越中逢天台太一子(夏作)

宿天台桐柏觀(本年作)

早發漁流(浦)潭(當作於本年春或初夏)

臘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當作於本年十二月)

~t52fkx2l20;

731辛未玄宗開元一九

~t48fm3x2l20;

■以詩書賜吐蕃。幸東都。

▲孟浩然四十三歲。春,在越州有贈謝甫池詩,表示出對農事的關心。三月,往山

陰會見崔國輔。穀雨,游鏡湖,探禹穴,有詩。游耶溪、雲門寺亦在春天。五月

,與北使崔二十一同宴衛明府宅,有詩。初秋,宴於會稽孔伯昭南樓,有詩。本

年或去年八月,在杭州樟亭分別與杭州薛司戶、錢塘顏縣令觀錢塘江潮。八月,

又往越州。冬,浮海往樂城,有詩。除夕,在樂城張子容家,詩酒唱和。

詩:

東坡遇雨率爾貽謝甫池(春作)

江寄山陰崔國輔少府(三月作)

與崔二十一游鏡湘(湖)寄句(包)賀(二公)(三月作)

題龐(雲)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三月作)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席(五月作)

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宋鼎(朱升)在座(秋作)

與顏錢塘登障(樟)樓望潮作(八月作)

與杭州薛司戶登梓(樟)亭樓作(八月作)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八月作)

歲暮海上作(冬作)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作(除夕作)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除夕作)

送新安張少府歸秦中(本年或去年二月作)

久滯越中貽謝甫池(會)稽賀少府(夏作)

耶溪泛舟(本年或去年作)

雲門蘭若與友人同游(本年或去年作)

題大禹義公房(本年或去年作)

寄天台道士(本年或去年作)

~t52fkx2l20;

732壬申玄宗開元二0

~t48fm3x2l20;

■信安王禕大破契丹兵。還西京。

▲孟浩然四十四歲。初春,臥疾於樂城館中。往游永嘉,張子容有詩送行。在永嘉

江,有寄崔國輔詩。崔國輔奉使準備入京。在永嘉上浦館,與張子容邂逅,又詩

酒唱和。告別永嘉,浮海北歸。張子容也擬北上。其時仍然是春天。歸至郢中,

有詩。五月,回到襄陽。有寄長安友人詩,言四十歲上京的動機和游越歸來的情

況。秋,奉先令張愿休假還襄陽,浩然與張愿之家宴,有詩。

詩: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春作)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春作)

永嘉上浦館送(逢)張子容(春作)

歸至郢中(夏作)

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游(五月作)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探得階字(秋作)

秋登張明府海亭(秋作)

傷峴(山)雲表觀主(當作於本年)

登望楚山最高頂(作於本年或本年以後)

~t52fkx2l20;

733癸酉玄宗開元二一閏三月

~t48fm3x2l20;

■遣大門藝討渤海不克。韓休相。左丞相宋璟致仕。休罷。張九齡。分天

下為十五道,置採訪使。

▲孟浩然四十五歲。新年,作詩抒發無祿尚農的思想。春,張愿奉先令秩滿居襄陽

,新建別業成,有詩,浩然和之。寒食,宴於張愿家,有詩。張愿入京為駕部郎

中,浩然有詩相送。與襄州刺史獨孤冊唱和,美獨孤冊救旱。陪獨孤冊和荊府兵

曹參軍蕭誠登萬山。秋,又萌上長安求仕之意。十月,駕部郎中張愿還鄉處理墳

塋事宜。送丁風應進士舉,有詩兼呈張九齡,當在本年冬。十二月,張九齡為中

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詩:

田家元日(新年作)

同張明府碧溪答(春作)

寒食張明府宅宴(寒食作)

同獨孤使君東齋作(夏作)

張郎中梅園作(夏或秋作)

送張郎中遷京(夏或秋作)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秋作)

送丁大風進士舉(冬作)

陪獨孤使君同(冊)與蕭員外(誠)登萬山亭(本年作)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作於本年前後)

同張明府清鏡嘆(作於去年秋至本年春)

~t52fkx2l20;

734甲戌玄宗開元二二

~t48fm3x2l20;

■幸東都。李林甫相。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契丹。京城置丐者病坊。▲孟浩然四十六歲。浩然再上長安求仕。浩然游終南翠微寺,有詩。在長安,聞聽

裴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作詩寄贈。上書無回音,心情憤激。離京前夕,有

留別王維詩。秋,離開長安。出關後,在旅亭有詩懷王昌齡。冬,歸至南陽一帶

,遇雪,倍增失意悲涼之情,有詩抒懷。還襄陽,作〈歲晚歸南山〉詩。世傳此

詩係浩然開元十六年向玄宗所誦之詩,大謬。有贈僧湛然詩,表示「山林情轉殷

」之意。詩當作於本年冬。

詩:

初出關懷王大校書(秋作)

南歸阻雪(冬作)

歲晚歸南山(冬作)

還山貽湛法師(冬作)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作於本年秋或秋以前)

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以投寄(作於本年秋或秋以前)

留別王侍御(維)(作於本年秋或秋以前)

裴司士(戶)員司戶(士)見尋(作於開元二十年至本年初)

作於本年或開元十六年的詩有:

清明即事

登總持寺浮圖

長樂宮(當作於開元十六年)

都中送辛大(當作於開元十六年或開元二十二年)

送袁太祝尉豫章(當作於開元十六年或開元二十二年)

京還贈張淮(當作於開元二十二年)

~t52fkx2l20;

735乙亥玄宗開元二三閏十一月

~t48fm3x2l20;

■冊壽王妃楊氏。

▲孟浩然四十七歲。春,韓朝宗欲薦浩然於朝,約日赴京。浩然未踐約而行。春,

在峴山餞房琯、崔宗之,約定九月九日再會,有詩。李白游襄陽,對好然頗表傾

倒,作〈贈孟浩然〉詩以贈。秋,浩然與盧象宴於張愿海亭,盧象有詩,浩然有

和詩。九月九日,盧象在峴山宴請韓朝宗、張愿、崔宗之。浩然作陪,有詩。張

愿除義王府司馬,盧象餞行,浩然與宴,有和盧象詩。浩然入蜀,往游廣漢,陶

翰作序相送,其事殆在本年冬。除夕,在途中,作〈歲除夜有懷〉詩。

詩:

峴亭餞房璋(琯)崔宗之(春作)

同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亭(秋作)

盧明府九日宴袁(韓)使君張郎中崔員外(秋作)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就張瓜海作(秋或冬作)

歲除夜有懷(冬作)

盧明府泛舟回作(當作於本年春)

~t52fkx2l20;

736丙子玄宗開元二四

~t48fm3x2l20;

■北庭都護蓋嘉運擊破突騎施。始敕禮部侍郎掌貢舉。張守珪使討擊使祿山討

奚、契丹,敗績,送京師,上赦之。張九齡爭之,不聽。守珪奏史思明為果毅

。九齡罷,以李林甫、牛仙客並相。

▲孟浩然四十八歲。行至眉州彭山縣,有詩。九月,韓朝宗貶洪州刺史。韓朝宗離

開襄陽赴洪州任,浩然有詩相送,對韓朝宗深表留戀和贊美。十一月,張九齡為

尚書右丞,罷知政事。王昌齡歸故里,途經襄陽。浩然陪游,並設宴送行,有詩

。事當在本年。

詩:

宿武陽川(春作)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督)韓公父嘗為襄州使(冬作)

與王昌齡宴王十一(冬作)

送王(大)校書(作於本年前後)

~t52fkx2l20;

737丁丑玄宗開元二五

~t48fm3x2l20;

■崔希逸破吐蕃。貶九齡為荊州長史。殺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林甫爵

晉國公、仙客豳國公,以刑措也。宋璟卒。武惠妃卒。

▲孟浩然四十九歲。春,有寄韓朝宗詩,再表懷念和贊美之情。閻防貶往長沙,夏

至襄陽,有詩。四月十四日,張九齡貶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五月八日到達荊州任

上。夏,浩然入張九齡幕。浩然往游百越,在洞庭湖有寄長沙司戶閻防詩。秋,

還至洞庭,亦有贈詩。冬,在荊州有上張九齡詩,對入幕表示感激。陪張九齡獵

南紀城,有詩贈裴迥(迪)、張參軍,透露出對幕僚生活的厭倦。陪張九齡自松

滋往渚宮,有詩。陪張九齡行當陽縣,登當陽城樓,有詩。還襄陽,有和宋鼎詩

,顯出對幕僚生活的厭倦和不得志的狂狷。其時當是本年末或次年初。

詩:

和張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曹(督)韓(公)(春或夏作)

湖中呂泊寄閻昉(防)(夏或秋作)

洞庭湖寄閻九(秋作)

荊門上張丞相(冬作)

從張丞相游南紀城獵戲贈裴迥(迪)張參軍(冬作)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冬作)

陪張丞相登嵩(當)陽樓(冬作)

陪張丞相登荊州城樓同(因)寄荊州(薊門)張史(使)君(冬作)

和宋大使北樓新(亭)(作於本年冬或次年春)

~t52fkx2l20;

738戊寅玄宗開元二六

~t48fm3x2l20;

■立忠王璵為太子,改名亨。封南詔婆邏閣為雲南王,居太和城。罷龍軍。▲孟浩然五十歲。立春,有和張九齡詩,稱頌張九齡燮理之才。二月,陪張九齡往

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時,有和張九齡詩。浩然在荊州一帶多所游覽,後世有以

浩然姓命名的「孟子港」和「孟亭」。夏,浩然患背疽,臥於襄陽,當在本年。

秋,王昌涼貶嶺南經襄陽,浩然作詩相送,深深慨嘆彼此的不幸,並傾吐了誠摯

的友情。

詩: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立春作)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述(途)經玉泉寺(二月作)

送昌齡王君之嶺南(秋作)

~t52fkx2l20;

739己卯玄宗開元二七

~t48fm3x2l20;

■貶張守珪。蓋嘉運擊擒突騎施可汗骨啜。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始南面贈弟子

為公、侯、伯。吐蕃入寇,禦之。是歲戶口極盛,行者萬里持半兵。▲孟浩然五十一歲。王昌齡在嶺南,遇赦北歸,當在本年。夏,浩然臥疾家中。畢

耀探視,並有饋贈。

詩:

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耀)見尋(夏作)

~t52fkx2l20;

740庚辰玄宗開元二八

~t48fm3x2l20;

■張九齡卒。

▲孟浩然五十二歲。浩然疾發背且癒,王昌齡至襄陽,相得甚歡,食鱔疾動,終於

南園,年五十二。子曰儀甫。

孟浩然身後紀事:

開元二十八年(七四○)

王維為殿中侍御史,知南選,過襄陽,有詩弔浩然。王維過郢州,畫浩然像於

刺史亭,因名曰浩然亭。

開元二十九年(七四一)

劉慎虛寄詩江滔,求浩然遺文,當在本年前後。

天寶四載(七四五)

夏,王士源被詔入京,知浩然病逝,後遂四方搜求浩然之詩,編次成集。集分

三卷,存詩二百一十八首,並錄有缺逸未成及他人酬贈之作。

天寶九載(七五○)

一月,韋縚重繕王士源編浩然詩集,增其條目,有序。擬重印,並送上秘府保

存。

興元元年--貞元十四年(七八四--七九八)

苻載投書樊澤,求重修浩然墓。樊澤封寵浩然之墓。樊澤撰墓碑銘,或謂亦樊

澤書。于尚書撰額。浩然墓在鳳林山南,距襄陽十餘里處。宋時已失冢所在。

(完)86.6.1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学会品诗、赏诗。 难点:诗中“烟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别时间长。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送别》歌词并播放歌曲,学生自由朗读并谈谈感受。师总结:这首诗是李叔同在送别朋友时写下的,词中离别的伤感和忧伤从舒缓的音乐中慢慢的流淌出来。 2、师:有人说朋友就像夏天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朋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柴火,温暖我们的全身。的确是这样,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当有一天,我们要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分别了,我们的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呀!今天,我们就要乘着时光机来到一千多年前,看看那时的古人是如何送别朋友的。 【设计意图:在进入正题前为学生创设一种离别、送别的情景,是学生能更快融入课堂。】 一、知诗人 1、出示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的图片,提问: (1)你们猜猜站在江边的是谁?(对猜出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问是否对李白有所了解,师再出示李白生平资料作为补充) (2)他为什么伫立在江边呢?(送朋友)原来他刚刚送走了他的好朋友。 (3)他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讲完后出示孟浩然的资料) (4)在哪里送别呢?(板书:地点:黄鹤楼)(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有关黄鹤楼的资料,教师再做补充)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哪里呢?(板书:广陵,今:扬州)(适当表扬:同学们很棒,课前的预习很充分!) 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之”的意思并叫学生解释题目意思,教师带读题目一遍,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对诗中的人物,地点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理解题意,为解诗意做铺垫】 二、读诗文 师:李白即将和好朋友孟浩然分别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机板书:读诗文) 1、学生自由读,并找出生字词(出示课件:全诗) 2、师:我们在读诗时,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课件)现在我们先把这只拦路虎消灭掉(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读诗 4、男女生分度 5、齐读 【设计意图:读诗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在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对诗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呢?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课件展示: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3、交流作者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三、读通古诗: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 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随机纠正字音。 (2)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

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 2、并背诵这首诗。 3、《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 5、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其诗中多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二)文意赏析 注释: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是“西辞”; 烟花:阳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春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蒙 蒙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形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下: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湛蓝的天空; 尽:消失; 天际:天边; 译文: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到扬州去了。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不同于其它的送别诗,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两人的关系——两人是好朋友,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 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字义 1、之:往、到达。 2、广陵:扬州。 3、故人:老朋友。 4、辞:辞别。 5、下:顺流而下。 6、孤帆:一只船。 7、尽:尽头。 8、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9、唯见:只见。10、天际流:流向天边。 二、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顺流而下,前往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三、中心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及赏 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 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逐步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 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所以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 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 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 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 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 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 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 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 这个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 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实行的。李白心里 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 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 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 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个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 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所以一提到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积累送别诗。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主题、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 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主题:这首诗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的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

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3、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理解诗意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带拼音、注释、译文)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送sò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 之zhī 广gu ǎng 陵l íng 》 作zuò 者zhě:李l ǐ 白bái 故gù 人rén 西xī 辞cí 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 烟yān 花huā 三sān 月yuè 下xià 扬yáng 州zhōu 。 孤gū 帆fān 远yuǎn 影yǐng 碧bì 空kōng 尽jìn , 唯wéi 见jiàn 长cháng 江jiāng 天tiān 际j ì 流liú 。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老朋友与我在黄鹤楼辞别,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奔流。

(完整word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解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 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 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 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 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 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 5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 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 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背景轻音乐《泪花》。 学生准备: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 欢的几首背下来。 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 2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师: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 起送别的诗来? 4学生在说时,教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 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情谊深厚的诗句。 5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非常多,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检测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检测题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广陵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被后人誉为“诗仙”。() 3、诗人与友人送别的地点是广陵的黄鹤楼。() 4、“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李白。() 5、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阳春三月。() 二、选出下列诗句所有的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_________诗,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后两句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黄鹤楼在_____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3、从“__________ ”一句中能看出来这首诗是在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的春天写的。 4、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5、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词语。 (1)故人:________ (2)下:__________ (3)尽:__________ (4)惟:__________ 五、小练笔。如果你是李白,你想对孟浩然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____(省、市、区、县)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拼音版

黄hu án ɡ鹤h è楼l óu 送s òn ɡ孟m èn ɡ浩h ào 然r án 之zh ī广ɡu ǎn ɡ陵l ín ɡ 【唐t án ɡ】李l ǐ白b ái 故ɡù人r én 西x ī辞c í黄hu án ɡ鹤h è楼l óu ,烟y ān 花hu ā三s ān 月yu è下xi à扬y án ɡ州zh ōu 。 孤ɡū帆f ān 远yu ǎn 影y ǐn ɡ碧b ì空k ōn ɡ尽j ìn ,唯w éi 见ji àn 长ch án ɡ江ji ān ɡ天ti ān 际j ì流li ú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 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

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诗意】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及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及板书设计 2016-02-26 09:21 288次 地区:湖北省 - 十堰市 - 竹溪县 学校:竹溪县城关镇第二完全小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5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理解“西辞、下、烟花、尽、唯、天际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送别情谊。 部分学生对黄鹤楼很陌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黄鹤楼。但是对于李白都很熟悉,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初步学会了一些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城关二小高俊秀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理解“西辞、下、烟花、尽、唯、天际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送别情谊。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法和学法 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的情感: 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送别的诗歌、李白生平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古诗、板书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翻译和注释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作于玄宗开元十六年,即公元 728 年(一说作于开元十三年)。该诗 是李白 颇具代表性的一首七绝, 古往今来, 备受推崇, 明人陈继儒曾誉之为“ 送别诗之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 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 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 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 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 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 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 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 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 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1/7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 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 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 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 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 八年(730 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 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 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 《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 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 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 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 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 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 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 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 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 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 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 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 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 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 更因为黄鹤楼是
2/7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

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

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