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3
美丽乡村不仅旨在建设乡村的自然环境,还旨在建设乡村的人文环境。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利用乡村自身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彼此烘托,以达到整体建设好美丽乡村,从而全面的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但是,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范围,而这都以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为依托。乡村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文化建设关系非常紧密。但在美丽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美丽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理念存在问题,这也导致一些非常好的乡村文化建设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从而使得公共文化建设难以得到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应该重点把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核心特征,以此为依据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1 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文化空间的问题
1.1 部分美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理念存在问题
美丽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体现出美丽乡村的美感,而公共文化空间的美感应成为美丽乡村的特色。我国美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形式大体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和面状空间。首先,点状空间是展示美丽乡村风俗习惯等最形象的代表,美丽乡村的点状空间可以给外来人员形成对乡村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点状空间包括:村口、古树、公共文化广场等单元空间,一般是美丽乡村中景观上或者空间上的节点处。因此,点状空间有较高的可识别性,是乡村居民日常交流、休憩乘凉的场所。线状空间是美丽乡村的交通系统,它是整个乡村的骨架,包括美丽乡村的街道,河流及湖泊等。它的作用是关联乡村的点状空间和面状空间。最后点状空间和线状空间共同构成了美丽乡村的面状空间。它体现着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与公共活动,建设好美丽乡村的面状空间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我国目前美丽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过度关注突出特色,而忽视了要让人文公共文化空间与周边的环境
相协调。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其一是,部分乡村知识重点建设点状空间忽视了线状空间的建设。比如连通村内公共文化广场的乡间小路和水路也应与标志性的点状公共文化空间相互辉映。其二是,部分乡村建设这将美丽乡村的建设当做政绩工程,没有考虑到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大量运用鲜艳颜色与朴素自然、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很难融合。
1.2 美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公共建筑缺少乡土特色
公共建筑物是一个乡村公共空间形式的体现,是乡村居民每日进行情感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公共建筑也可以加强外来人员对乡村形成标志性的认识。目前我国美丽乡村的建筑风格逐渐出现同化性趋势,乡村的建筑风格很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尤其北方一些乡村甚至出现公共建筑物造型统一现象,村落与村落之间相互复制“流行”的农村村落建筑风格,导致很多自身独有的建筑面貌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对于建造特色美丽乡村来说公共建筑饱含自身乡土特色十分重要。
1.3 美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单一
因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村民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村民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也变得更多元。网络的普及使人民不仅仅局限于当面社交,这也使得单一的公共文化空间不再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网络公共文化空间逐渐发展,新媒体形式不断进步,逐渐冲淡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度。比如,乡村文化广场依旧只是简单的乒乓球台,几个篮球筐和几块文化宣传展板,乡村书屋只能单一的在开放时间内去阅览书籍,并且书籍也不能得到及时更新,都会减少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利用有限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将其打造成一个寓教于乐、复合多元的
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朱瑞兴,高春凤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2616)
摘 要: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空间是乡村邻里之间重要的社交活动场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不仅仅可以为乡村的村民提高生活娱乐质量,也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作用。
关键词: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空间
基金项目: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北京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问题研究;项目编号:PG2018089;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北京农村公共文化广场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17JDGLB001。
作者简介:朱瑞兴(1994- ),女,北京人,硕士在读,北京建筑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2019.03
公共文化空间才被是美丽乡村村民、游客喜闻乐见的。因此,美丽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性。
2 推进美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具体思路2.1 优化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美感
公共文化空间与乡村自然景观的相违和是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因素。在改进过程中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应依照所在乡村的具体地形地貌和自然风物特点,这样才能打造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优化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比如在水村山郭,这些美丽乡村自然氛围浓厚,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色彩的选取就要符合绿水青山,注重整体面状空间的建设。例如,在道路两旁选取村内自然环境相符的植物而不是为了追求风尚,选择不符合此地的外来名贵植物。小到垃圾桶,路灯,大到宣传栏展板都应该相互映照,凸显出地域乡土文化。2.2 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注入乡土文化
当下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这就需要注入乡土文化。一个有乡土文化灵魂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更好的激发村民的文化自主性。同时,美丽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要多元化就要创新公共供给模式和公共空间运行机制。这样公共文化空间才能更好的作为传承乡土文化、培育现代文化精神、保障农民文化权益和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平台。美丽乡村建设主旨是为乡村百姓营造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家园,因为每个乡村都是乡土文化的根基,同时乡土文化又是乡村的灵魂,影响到乡村聚落。注入乡土文化可以使村民们对乡村家园加深认同感与归属感。
2.3 加快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美丽乡村要发展,解决公共文化空间功能单一化都离不开人才。但是目前为止,乡村留不住人才,主要原因是优秀人才的待遇低、在乡村可发展空间小。因此要留住人才的第一步是,政府要提高基层优秀人才的福利待遇,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乡村也要创造人才,要发挥乡村居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培养乡村人才队伍要尊重乡土文化生成法则,将原生公共文化空间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持范围,将农村文化能人和自发文化组织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实现对原生公共文化空间的保护,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留人才和空间。3 结语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一方面,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与乡村的自然文化形成有机结合,在建设过程中要依据自然环境特征,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再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饱含乡土文化与乡村村民的生活相融合,并且可以不断的丰富提高乡村村名的幸福指数。参考文献:
[1] 王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智库论坛,2018.[2] 王晓宇,邓若楠.美丽乡村建设下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
究[J].经济纵横,2019.
[3] 欧阳川月.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
空间营造研究一以邛崃市关帝村为例[D].西南交通大
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