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业率统计口径分析共30页
农民工失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逐渐增多,成为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年来,农民工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通过对农民工失业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农民工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农民工调查报告、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民工失业数据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包括失业率、失业时间、失业原因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农民工失业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行业、地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回归分析:建立农民工失业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工失业的影响程度。
三、农民工失业现状分析1. 失业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农民工失业人数为3000万人,失业率为4.9%。
其中,男性农民工失业率为5.3%,女性农民工失业率为4.3%。
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民工失业率最高,为6.0%,中部地区为4.8%,西部地区为4.4%。
2. 失业时间据调查,2019年全国农民工平均失业时间为5.5个月。
其中,东部地区农民工失业时间最长,为6.8个月,中部地区为5.3个月,西部地区为4.8个月。
3. 失业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尚在培育阶段,导致部分农民工因技能不匹配而失业。
(2)市场需求变化: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下降,导致企业裁员,农民工失业。
(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裁员,导致农民工失业。
四、农民工失业影响因素分析1. 年龄与失业(1)相关性分析:农民工年龄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失业率越低。
(2)原因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农民工在工作经验、技能积累等方面具有优势,更容易适应市场需求。
失业率统计图综述
一,GDP数据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年来的GDP增长率在不断波动,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至于由2007年的14.2%跌至2008年的9.6%,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支出法:由图投资所占GDP的比例历年都比较重,近年不断上升,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由图消费的比例逐年有所下降,虽然国家有加强投入拉动内需消费的资金帮助但是由于中国人本来所固有的消费观念,从消费影响经济还有望提高。
由图政府购买的比例比较稳定,稳定的政府购买可以更好的平衡国民生产总值,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贸易的比例变化比较大,可以看到近年来贸易比例不断上升,这说明中国已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但是如果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加大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收入法:由图可知政府收入比例在历年有所下降,但是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增加了不少,由下表可以看出,政府越来越富有。
但是丹从比例上看,可以说明,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富有活力,政府干预减少了。
二,CPI 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 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有时候CPI的增长也代表着经济的增长。
由图表可以显示中国在大部分年份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
三,失业率:九七年由泰国发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零八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的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按照近几年来国家人口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即便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以下。
但是,很多半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失业率进行了估算,实际的调查结果远没有官方部门那么乐观。
例如,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这一数字是保障部统计数字的两倍还要多。
失业率看来在中国始终是个谜。
中国失业率统计表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也进一步上升到5. 4%万人,城镇失业率达到了5.3%,到1979年更是达到了568万人,失业率也进一步上升到5.4%。
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特征
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特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郭 飞一在国内诸多的相关著述中,对我国失业现状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分歧,其基本原因在于所引用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
目前,我国针对失业现状大体上有三种统计口径。
(一)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200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7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这种统计口径最窄,与国际流行的对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的统计口径有很大出入。
它既没包括农村户口的城乡失业人员,也没包括尚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城镇下岗人员,还没包括城镇居民中尚未登记的失业人员。
此外,它对失业人员劳动年龄的限制过于苛刻。
国外在失业登记中对劳动年龄一般没有上限规定。
显然,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来评估我国的失业状况,不仅大大缩小了我国失业人口的统计范围,严重低估了我国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而且也无法正确地进行国际比较。
(二)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和城镇调查失业率。
城镇调查失业人口的基本定义是: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正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这个定义突破了登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局限,把城镇常住人口中登记与未登记的失业人员、有城镇户口和没有城镇户口的失业人员及城镇下岗人员都包括进来,同时对失业者的劳动年龄也没有上限规定,与国际上对失业人口和失业率的统计口径较为一致。
但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人口和城镇调查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常住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又十分有限,从而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我国的失业规模和失业程度。
(三)真实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
有些学者在对我国失业现状的研究中采用了真实失业人口和真实失业率的概念。
按照他们的计算,1998年,我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员约为1540万—1600万人,乡镇企业实际失业人员约为170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1.6亿,三者之和为我国真实失业人口(约1.82亿—1.99亿)。
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就业
中国未来20年的劳动力就业与流动袁守启劳动就业是否充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预测未来20年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前景,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就业战略和政策建议,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预测中国面临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化进程和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
因而,我们预测到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也就相应地从这3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考察。
1.来自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造成中国未来20年劳动力急速增长的首要来源是由人口——劳动力成长周期引起的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即劳动年龄人口的自然增长。
中国通常使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的统计口径。
因而依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资料,可以分别预测出未来20年每年的劳动力资源数。
其中200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1358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2.8971亿人)的55.33%;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8193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3.88 亿人)的56.33%;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75亿人,占总人口预测值(14.88亿人)的52.13%。
可以看出,2020年劳动力供给比2010年减少619万人。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再加上老龄人口比重增加,所以劳动力的供给将出现下降的趋势。
但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仍将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
因为60—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的新生人群已进入婚育高峰期,9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再会有明显下降,这又会对21世纪初期产生强大的就业压力。
因此,即使按照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大约再需要10—20年时间,中国的社会就业矛盾才可能缓和。
2.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究竟有多少?这可以用两种指标来衡量:一种从微观入手,用平均每个劳动力可经营的耕地面积来衡量;另一种从宏观入手,用农业劳动力在全国从业人员总量中的比重变化来确定。
《就业与失业水平的统计》
《就业与失业水平的统计》1、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l00%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2、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业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我国的失业率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的含义和计算是具有很大差别的,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而没有计算全国城乡统一的失业率;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镇地区的失业率。
第二篇: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及借鉴大全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摘要。
由于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数据长期遭到西方许多国家的猜度和质疑,实现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与国际一致势在必行。
通过对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的系统比较,剖析我国当前就业和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就我国就业与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不少工人下岗,更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业界对就业与失业问题的关注。
近些年来,国内文献对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劳动报酬等指标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仅局限在对现有指标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上,缺乏对国际常用指标,如工作时间、就业获得和损失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一些学者开始从统计角度研究来源数据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有关失业的测量,国际上主要由失业登记制度和失业调查制度两部分构成。
我国公开采用的失业测量指标是登记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显性失业(即公开失业),却不能很好的反映隐性失业,所以也就不能反映我国的真实失业率水平。
中国失业现状现象的状况、问题、成因及对策 共35页PPT资料
全球最突出的发展问题是就业与失业。国际劳工组
织于10月19日在日内瓦发布《2019年全球青年就业趋 势报告》指出,青年人失业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同样存在,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就业乏力,2019 年爱尔兰青年失业率高达27.5%,在意大利、希腊、 英国等欧洲国家,15岁至24岁青年人长期失业率较24 岁以上成年人高出两三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年轻人 就业难,有不少青年从事危险繁重、朝不保夕的工作。
失业的成因
(二)劳动力素质不高
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
中国失业、下岗人员中女性居多(约占60%)、年龄偏大
(40岁以上的约站72%)、文化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约占
德国2009年12月的失业率从11月的7.6%攀升至7.8%。 未经调整的数据显示,12月失业人口达到327.6万人。
经济学家预测称:“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相对滞后于实 际的经济变化,2019年失业人数会大幅攀升。到2019 年中期失业率数据可能会再次出现上涨,并达到380万人 的历史高点。在2019-2019年的大衰退期间,失业人口 达到了520万人。”德国央行也预测称,该国2019年的 失业率将达到10.1%。
中国失业的问题
(四)大学毕业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
据教育部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大学本专科毕 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 待业;2019年待业人数37万人,2019年为52万人, 2019年为69万人;2019年就业率达到72.6%,待 业毕业生为79万人;2019年初次就业率与上年持平, 落实就业的毕业生超过300万人,仍有110多万人没 找到工作,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估算有250多万人。 数据表明,2019年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 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失业率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涵盖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洗和整理。
三、失业率现状分析1. 失业率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总体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到2020年下降至3.8%。
同期,调查失业率也从4.3%下降至3.8%。
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 失业率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失业率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就业者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有关。
(2)年龄结构:25-5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就业者面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有关。
(3)学历结构:低学历者失业率较高,高学历者失业率相对较低。
这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对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四、失业率特点分析1. 季节性波动:我国失业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前后和毕业季。
这可能与季节性经济波动、企业招聘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2. 结构性矛盾:我国失业率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3. 地区差异:我国失业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失业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因素有关。
五、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增长加快时,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
当前我国失业的类型及对策
当前我国失业的类型及对策王波[摘要]失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国际性问题,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也出现了严峻的就业压力。
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失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过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经历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阵痛,比如腐败、环境污染、法律不健全、失业和就业不足等等。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与众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第一,我国过去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我国过去的人口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导致人口基数太大;第三,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失业统计问题目前,我国失业及失业率的统计尚不统一,争论较多,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司有如下建议:一、失业的定义:建议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及世界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关于失业的定义。
根据我国国情,失业可定义为: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
具体解释:(1)“16周岁以上”。
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因此,失业人员年龄的下限为16周岁。
但没有失业年龄的上限规定,这是因为中国只有退休年龄规定,没有劳动年龄上限规定;不同工作或工种实际退休年龄也不统一;60岁以上无业而寻找工作(即统计为失业)的人员极少,不论是否找到工作,自己也不认为是失业人员。
(2)“有劳动能力”,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员。
其中包括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
(3)“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收入劳动”,即调查周内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或为零小时。
这里不涉及收入高低。
(4)“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具体是指在调查时点以后两周内能应聘上班。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讲解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学生姓名:牛路光学号:1113001414252 指导教师:刘彦刚年级:分校:定州电大提交日期:2012.8.26 1 内容提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间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1 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
2008 年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天成平指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
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
疫情下中国失业率分析
疫情下中国失业率分析内容⽬录1、我国失业率和经济形势明显背离。
................................................................ - 3 -2、两套失业统计:都需要⼤幅改进。
................................................................ - 4 -3、失业率到底多⾼?或在20%附近。
............................................................... - 5 -4、乘数和连锁反应:没有必然的V 型反弹。
.................................................... - 8 -图表⽬录图表1:美国失业率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 3 -图表2:欧元区失业率和经济周期的关系(%)................................................. - 3 -图表3: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经济周期(%)................................................. - 4 -图表4: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经济周期(%)................................................. - 4 -图表5:各项经济数据增速相⽐前期的变化(%)............................................. - 4 -图表6:我国外出农民⼯数量(百万⼈)........................................................... - 5 -图表7:我国就业⼈员中农民+农民⼯占⽐(%)............................................... - 5 -图表8:各产业就业⼈数变化(万⼈)及就业占⽐(%).................................. - 6 -图表9:各⾏业中个体经营户就业占⽐(%).................................................... - 6 -图表10:可选消费相关制造业就业占⽐(%).................................................. - 7 -图表11:制造业出⼝依赖程度(%)................................................................. - 7 -图表12:每百万美元出⼝对就业的拉动(⼈次).............................................. - 7 -图表13:不同情境假设下新增摩擦性失业(万).............................................. - 8 -图表14:1 季度居民收⽀名义增速(%).......................................................... - 8 -图表15:可⽀配收⼊细项增速(%)................................................................. - 9 -图表16:可⽀配收⼊增速与经营性收⼊占⽐负相关........................................... - 9 -图表17:汽车贷款和住房贷款违约率(%)...................................................... - 9 -图表18:30 ⼤中城市成交⾯积同⽐变化(%)............................................... - 9 - 图表19:3 ⽉百城⼆⼿房价格环⽐(%)........................................................ - 10 -美国:失业率:季调美国GDP 增速(右轴,逆序)欧美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收紧后,经济受到明显冲击,失业率⼤幅飙升。
中国失业问题-PPT精选文档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 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 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 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 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 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 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 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 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那么我们 就一起对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对 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一下研究分析探 讨吧!
(二)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 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 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 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 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 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 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 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 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 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 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 实。大学生已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着抢着要的香 饽饽了,据统计,2019年中国内地约有630万 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这些毕业 生中又将有大部分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
为什么大学生会就业难 呢???
一、关于失业 二、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三、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 影响 五、控制失业的对策
一、关于失业
失业率的正常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失业率的正常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失业率是指在一定经济范围内,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在现代社会,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经济活力。
失业率的正常范围是指在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失业率的合理区间范围。
由于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失业率会有所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失业率应该保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
失业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供求关系、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机制等。
在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失业率往往较低,因为需求增加通常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相反,在经济衰退或调整期间,失业率往往较高,因为企业可能面临生产减少或裁员的情况。
然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失业率的正常上限或下限。
它会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间段而有所差异。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普遍较高,因为其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而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和政策的不同,失业率相对较低。
管理和应对失业率的措施是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责。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鼓励创业、促进经济增长、加大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的推动等,来降低失业率。
此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失业救济和职业培训支持,也是应对高失业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失业率的正常范围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的失业率水平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管理和应对失业率,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失业率的正常范围。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失业率的概念进行概述,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介绍失业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失业率的因素。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失业率的正常范围,并提出对失业率进行管理和应对措施的建议。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失业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处于无业状态且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人所占的比例。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失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事关一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
然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1994年的%上升到20XX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别为%、%、%。
如何处理经济高增长与失业高增长并存问题对策研究,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
(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失业人口问题,未涉及结构性失业人口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失业人口的根源或形成机理不够。
(2)西方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不但从总量上考察了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注意到了结构性问题;不仅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人口现象;既有失业人口一般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又有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对策建议;而且,菲利普斯曲线、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对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等。
但其缺陷在于: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明显。
每一个学派的理论,都只适合于当时的特定背景。
二是失业理论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角度中心。
西方各学派失业人口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经济学家,未能多学科、多角度地综合研究失业问题。
(3)国内学者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从西方已成熟的理论出发对策研究,系统地整理、介绍西方的失业文献;另一方面从我国失业与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业理论研究与治理模式。
其缺陷在于:描述性、现象性分析较多,很少有理论建树;对于国外有关失业人口理论直接借鉴的较多,在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以解决或说明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不够;所提治理对策建议角度单一,可操作性强的不多,等等。
中国失业率
“多管齐下”化解农民工就业问题 事实上,要想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稳定就业局势,必须得从政策上为企业 减负。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出的《通知》指出, 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明年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 缴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职工应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不裁员 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可在明年之内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保补贴和岗位补 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 另外,《通知》允许各地可以在明年内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 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但不得擅自降低养老保险费率。 据有关部门预测,上述措施落实到位,可以为企业降压减负上千亿元,稳定 上千万个就业岗位,对保持当前就业局势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随后,在北京闭幕的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困 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会议提出,鼓励农民工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农村二三产业、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在创业资金方面,中国将鼓 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 产品,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力度。农民工返乡创业属于政府 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会议还要求,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 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农村危 房改造、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乡镇公共卫生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 机构、文化设施等建设。
另一个疑问是,这种趋势是否还会继续下去?从近期看,答案基本是肯定 的。据预测,今年的失业率有可能接近4.5%,而在入世初期,失业率还可 能会增加。但人们要看到,中国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提出,今年要新增就业800万人。辽宁、山东、江西等地,以省委、 省政府的名义出台促进就业政策,把就业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失业保 险的作用也在增强,到去年底,覆盖人数已过亿,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达 到300多万人。失业人员生活有保障,也就有了缓冲期,能帮助其再就业。 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不变,加入WTO对就业意味着长期利好。 虽然近期失业率有所上升,布的2008年城镇登 记失业率4.2%,说老实话,是一个学者们不相信, 国外研究机构不相信,群众不相信,包括统计和劳 动部门自己也可能不相信的一个指标。如果这一指 标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无关痛痒,那么怎样统计 都是无所谓。关键是这一指标太重要。”周天勇教 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个失业率 指标,看上去比世界上许多国家就业状况都好,但 是却使各级领导干部感觉不到百姓失业生活的压力, 使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在对控制物价、还是要促进就 业进行决策时受到误导,使群众的失业艰难无法真 实地向国家和社会表达。 “无论从什么方面讲,这一统计指标实在是应 当进行彻底改革了!”周天勇说。
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案例1我国失业问题的分析一、我国面临的
第十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案例 1:我国失业问题的分析一、我国面临的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1.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由于人口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正在跨入劳动者行列,“十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力较“九五”时期平均每年多290万人。
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1%,2001年是3.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1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而且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攀升,2002年一年中就达3.8%。
另外,农村还有1.5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
与此同时,就业岗位的增加量相对减少。
由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90年代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左右。
因此,尽管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90年代每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只有700万个左右。
2001年全年实际净增的就业岗位达到940万个,但也不到80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
劳动力明显供大于求,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第四季度,100名求职者只有75个就业岗位。
2. 求职者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6月的调查,青年求职者已占主体,35岁以下的求职者占七成以上,这与过去求职者主要为35岁以上大龄群体有明显的不同。
且求职者文化程度较高,近一半为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者占1/3。
3. 国企下岗职工生存的压力较大,再就业率偏低。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2001年协议时间到期的下岗职工占57%,2002年占33%。
但由于七成下岗职工同原企业存在债务关系,而这些处于困境的企业解决不了债务的经济补偿问题。
下岗职工年龄偏大,35岁以上的占72.5%,受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制约,再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困难者增多。
2001年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为227万,比上年减少133万,再就业率仅为30.6%。
4. 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结构性失业人员会有所增加。
从长期看,加入世贸组织能够使我国对外贸易享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加快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失业率ppt课件
不在劳动力人口(Not in Labor Force): 不愿意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
6
二、就业率和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Rate of Unemployment)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率
就业率(Rate of Employment)
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 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非劳动力: 不属于前两个类别的人
劳动力 定义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
5
劳动年龄人口(Working-Age Population)
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 劳动力人口(Labor Force): 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 状态, 但继续寻找工作的)
9
美国的失业:1960-2007年
12
失业率
10
劳动力百分比
8
6
4
自然失业率
2
0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10
就业、失业和非劳动力人口的关系
不在劳动力人口
失业人口
就 业人口
11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相适应,我国失业统计存在多 方面特点或问题。 第一,仅包括城镇经济,没有包括农村。 第二,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 第三,失业统计中判断人们 是否在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 记为标准。 第四,没有包括下岗人员。
12
下岗现象
下岗即退下工作岗位,但工人仍属该工厂单位, 且没有工资,实际上等于失业,特指中国国有 企业在机构改革中失去工作的工人,是中国的 特有名词。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分析1.2.2失业的测量指标根据失业定义,可以确定衡量就业和失业的标准,从⽽可以对失业状况加以衡量进⽽掌握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失业率及其变化趋势。
失业率是失业⼈员在劳动⼈⼝中所占的⽐率,即失业率 =%100?劳动⼒⼈数失业⼈数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法是:城镇失业率 =%100?+城镇登记失业⼈⼝城镇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数3中国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3.1我国失业的基本趋势和特点3.1.1我国改⾰开放后出现的三次失业⾼峰表⼀城镇登记失业⼈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资料来源:《中国⼈⼝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图⼀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2008)由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改⾰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规模的失业⾼峰,分别是在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03年;(2)进⼊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中国城镇的就业形势有所恶化;(3)尽管上升趋势⼗分明显,然⽽⾃2000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直在3.0%-4.5%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
第⼀次失业⾼峰,也就是1980年,全国登记失业⼈数541.5万⼈。
这⼀时期各级政府通过⿎励国有企业建⽴经营实体、⼦⼥顶替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措施,⽤了5年的时间平抑了这次失业⾼峰。
到1985年底,城镇失业率已降⾄1.8%;第⼆次失业⾼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转型的速度加快,国家开始对就业存量进⾏改⾰,在国有企业实⾏富余职⼯的下岗分流,开始真正触及劳动⼒的存量结构。
在下岗分流的⾼峰时期2000年底,全国共有下岗职⼯911万⼈,远远超过当年城镇登记失业⼈⼝,导致实际失业率在2000年达到改⾰开放以来的最⾼峰。
第三次失业⾼峰⼤约在2003年。
此时正值中国加⼊WTO,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就业的影响不断加⼤;短期内,对原来就业格局的撞击讲显得更加突出,⼀些部门的就业机会不仅不会增加,反⽽有所减少,从⽽带来了更多的结构性失业。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第一篇: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
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
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
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
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
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
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
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
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