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胎“元气存亡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阳气一升,邪气不留!徐灵胎的一张医案,教你补阳驱邪
(以下文字,曾经在10月22日推送过。
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供大家对照收听。
)下面,我要给你说一张医案。
如果你能把它读懂了,你对中医的理解,可以再上一个层次。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徐灵胎。
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
关于他的生平,我就不多说了。
您可以自己上网查一查。
话说有这么一年,当时的浙江嘉善县有一位女患者,请徐灵胎看病。
这个女患者是当地一个官员的夫人。
什么病啊?就是怕风。
身体感受一点风,都不行。
徐灵胎受邀来到患者家中。
一进门,好家伙,被吓了一跳。
原来,家中所有的窗户,以及所有可以和外界相通的地方,全都用厚厚的布给遮住了。
在患者的床的周围,又悬挂了帷帐。
帷帐外头,还挂了一层毛毯。
为啥啊?就是怕风,不让风吹到患者身上。
否则,痛不欲生。
徐灵胎直皱眉,心想这到底是啥病啊?他要来患者从前服过的方药,发现是大队解表散寒之剂,发散的力道特别强。
而后呢,可能是前医感觉到该给患者滋补了,于是用了大量的补益药。
看到这些,徐灵胎立即为患者诊脉,发现脉象微软、细缓。
徐灵胎想了想说,现在的当务之急,除了用药之外,就是得让患者晒太阳。
患者的丈夫就说了,这哪儿成啊?见日光,肯定就要见风。
而见了风,病人就受不了啊。
徐灵胎想了想,忽然有一个主意,道:“要不咱这样吧,你去上房顶,把瓦片接下来。
反正这几天都是晴天,也不下雨。
这样,让日光向下照射下来,这样总行了吧”?患者丈夫一听,觉得是好主意,立即差人上房揭瓦。
就这样,患者一边用了徐灵胎的药,一边做了三天日光浴。
结果,第四天,不怎么畏风了,差人撤去毛毯和帷帐,甚至可以微微地开窗透气。
等到十天以后,畏风现象消失,诸证悉平。
最后啊,有一次,徐灵胎和患者以及患者丈夫小聚。
当天,仨人在一条河上的船中谈话,而且水面上刮起大风。
这时候,徐灵胎感觉有些受不了了,但是从前的这位患者,反倒觉得无所谓了。
治疗效果,就是这么明显。
这是徐灵胎很有名的一张医案。
您如果有时间看他的书,当会读到。
徐灵胎到底用的什么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
释文: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
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
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内,起决定作用,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
就像烧柴火,开始点燃时火苗很微弱,越烧越旺,薪柴烧没了,火就熄灭了。
其中有烧得时间比较久的特殊情况,一般是薪柴的质地不同。
所以终身都没有疾病的人,等待元气耗尽才自然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终其天年。
徐大椿认为,有疾病的人,如果元气不伤,虽然病得很重也不会死。
如果元气受伤,虽然病得较轻也会死亡。
这里又有分别:有先伤元气而后病的,这是不可治的情况。
有因病而伤元气的,这是不可不预防的情况。
也有因误治而伤及元气的,还有元气虽伤但不厉害,还可保全的,情况不一。
所以诊病判别死生,不看病情轻重而是看元气的存亡情况。
而根本所在就是《道德经》所谓的“丹田”,所以人体应该小心养护元气,而药不可以随便尝试。
好的大夫是预防在病发之前,不使病势严重到不能挽救,而是使元气保全自能托邪于外。
如果邪盛,还没有伤及元气,可以大力驱邪与之背水一战,而不要胆小怕事,使邪害伤到元气后悔就晚了,这就是高
明医术的体现。
元气论
元气论养生者之言曰:“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
”斯言妄也。
何则?人生自免乳哺以后,始而孩,既而长,既而壮,日胜一日。
何以四十以后,饮食奉养如昔,而日且就衰?或者曰:“嗜欲戕之也。
”则绝嗜欲,可以无死乎?或者曰:“劳动贼之也。
”则戒劳动,可以无死乎?或者曰:“思虑扰之也。
”则屏思虑,可以无死乎?果能绝嗜欲,戒劳动,减思虑,免于疾病、夭折则有之,其老而眊①,眊而死,犹然也。
况乎四十以前,未尝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生日长;四十以后,虽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减日消,此其故何欤?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是耳,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
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
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譬如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渐久则烈,薪力既尽,而火熄矣。
其有久暂之殊者,则薪之坚脆异质也。
故终身无病者,待元气之自尽而死,此所谓终其天年者也。
至于疾病之人,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
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
而其中又有辨焉:有先伤元气而病者,此不可治者也;有因病而伤元气者,此不可不预防者也;亦有因误治而伤及元气者;亦有元气虽伤未甚,尚可保全之者,其等不一。
故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不失一矣。
至所谓元气者,何所寄耶?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
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
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皆赖此也。
若夫有疾病,而保全之法何如?盖元气虽自有所在,然实与脏腑相连属者也。
寒热攻补不得其道,则实其实而虚其虚,必有一脏大受其害。
邪入于中,而精不能续,则元气无所附而伤矣。
故人之一身,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
若夫预防之道,惟上工能虑在病前,不使其势已横而莫救,使元气克全,则自能托邪于外。
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事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
《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下)
《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下)上章讲了,终身无病者,待元气之自尽而死,所谓终其天年。
那么如果生了病,该怎么办呢?还能不能终其天年呢?至于疾病之人,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
而其中又有辨焉。
对于生病的人,如果没有伤着元气,那么就算病情症状很重,也不至于死亡。
如果伤着了元气,那么就算病情症状很轻,也会死亡。
而这其中又要辩证的来看待。
有先伤元气而病者,此不可治者也;有因病而伤元气者,此不可不预防者也;亦有因误治而伤及元气者,亦有元气虽伤未甚,尚可保全之者,其等不一。
有先伤了元气而导致生病的,这种情况是治不好的。
有因为生病而导致伤了元气的,这种情况是必须要防范的。
也有因为遇到了庸医,瞎治疗而导致伤及元气而把人看病给看死的。
(徐大椿的家人就是被医生给治死的)。
也有伤了元气,但是程度很轻的,这种情况还有回旋的余地,各种情况都不一样,要辩证的看待。
故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不失一矣。
所以判断一个病人的生死,不能看他表现出来的病情和症状的轻重,而应该看他是否伤了元气以及元气所伤之轻重,这样才不会判断失误。
至所谓元气者,何所寄耶?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
那这个元气到底在哪呢?五脏之中,藏有人体的真精,这就是元气的分体。
《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吃了五谷杂粮这些植物种子当中所蕴含的精气,来给养身体。
脏藏精气而不泻也,就是说,这些精气,主要储藏在五脏当中,里面藏的是精微,营气,并不是实在的物质,而更像是一种能量(为了方便理解,可以想一下质能方程式:E=MC²,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保持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我们看婴儿都是胖乎乎的,皮肤嫩的可以挤出水,鼓鼓的没有一丝褶皱,因为婴儿气足。
徐灵胎医论述评
徐灵胎医论述评■徐慎庠徐灵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十五日,生于吴江下塘毓瑞堂。
祖父为他取名大椿,字灵胎,曾更名大业。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他67岁以后“以钦召称字,遂以字名”。
晚年自号洄溪老人。
家本望族,祖父徐电发,康熙十八年(1679年)鸿词科翰林,参与纂修《明史》。
父徐养浩,次子徐曦,字榆村。
徐灵胎“生有异禀,长身广颡,聪明过人”(《清史稿•列传》)。
清诗人袁枚记录他老年时的相貌,称“音声如钟,白须伟然,一望而知为奇男子”(《小仓山房文集》)。
他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戏曲音乐,还有舞枪弄棍及排兵布阵等都有广泛爱好,对于医学尤其潜心学习。
他三弟患痞,父亲遍请名医的时候,他与医生互相讨论,所用药物亲自调制,于是明白了不少医理。
但是,不久四弟和五弟相继因病去世。
父亲悲痛而生病,为此他利用家藏医书数十种,日以继夜地研读,所以能通晓医学理论其中的奥秘。
他自学成才,三十四岁开始著书立说,先后著有《难经经释》二卷、《神农本草百种录》一卷、《医贯砭》二卷、《医学源流论》二卷、《伤寒类方》一卷、《兰台轨范》八卷,《慎疾刍言》、《校正外科正宗》、《洄溪医案》等。
徐灵胎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和三十六年(1771年)两次应诏赴京治病。
第二次圣旨下,徐灵胎已是79岁高龄,正卧病在床,应征诏勉强登程,途中由子徐曦照看,抵京后第三天即逝于旅舍。
乾隆的女婿将此事奏明皇上,得赏赐100两官银,并赠儒林郎。
徐灵胎逝世于177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一),翌年春天,徐曦扶柩护丧以归。
今吴江八坼凌益村,有坐北面南的封土墓。
1963年立“清名医徐灵胎墓”石碑,墓前建牌坊一座,坊额楷书“名世鸿儒”,由乾隆朝兵部尚书彭启丰所题。
1984年修缮时重刻,四柱刻楹联两副:“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土坟”,“魄返九泉,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均为徐灵胎逝世前自拟,由其子曦记录。
徐灵胎治学和医论颇有个性和特点,兹整理次列,略述其要,爰质方家教正。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2001年恰值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1693一1771)逝世230周年,梳理其治学经历,深感极不平常,粗加整理,供中医界同仁参考。
灵胎先生一生著注医十余部,理论造诣精深,临证不同凡响,是时名重一方,上达天听,今日亦声不名歇,垂振医史,甚为当时和后世医林所称重。
灵胎先生之治医,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师道传授.纯粹自学成才,无师自通,古今杏林,当属凤毛麟角。
现以1771年夏日,灵胎于逝世之前数月日记生平《征士洄溪府君自序》为主绂,窥先生成才之一迹,以为后学模范。
文中引文未注明者均为《征士洄溪府君自序》内容。
基础知识结构1.家学背景灵胎家庭世为望族,“代有科第” 曾祖为诸生领袖,授翰林院检讨.通兵农医、天官地利,著有《文体正伪》、《医略》等书数十卷。
祖父考博学鸿词科.征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尤擅词章,著有《菊庄乐府》。
其父考授州司马,不就选而归,益耽于学。
迨至灵胎,家族的长辈们也寄望于他,希冀其能秉祖承宗,光大家声。
2 学有根柢灵胎的治学过程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经历。
由于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取仕的主要途径,要通过八股文(明清称时文)的学习和考试才能做官为宦,因此八股文就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的学习科目。
八股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中的某一文句作为命题,按照格式(启、承、转、合)的写法予以论述,其中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依据,长期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如果客观地分析其中的内容,在引导树立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取向的人生观方面,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
如《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养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等等,从学习知识,树立公心,宽人抑己,和顺齐家,到服务社会,治理国家,这种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要求或者说是引导目标,以及在治学的具体方法和做人的根本原则方面是催人奋进、砥砺向上的。
人体正气与用药相关性之我见
人体正气与用药相关性之我见
富晓旭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3(0)5
【摘要】徐灵胎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此语道出了方剂配伍的意义。
人的体质与药物一样具有阴阳偏性,即个体正气(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
笔者认为人体此种正气的偏性亦可掺入方剂中发挥药效,甚至在治疗中可以起到画
龙点睛的神奇作用。
1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偏纠偏,针对不同的
病机,使用相应的中药,或祛除病邪,或扶助正气,或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盛衰,使机体恢复或重建其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那么.从理论上讲,凡具有阴阳气血偏性的物质均可入药.包括人体的正气和部分病理产物。
【总页数】2页(P367-368)
【关键词】正气;体质;用药
【作者】富晓旭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
【相关文献】
1.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加藿香正气液灌肠联合用药治疗结肠炎153例 [J], 常立新;刘军
2.中医养生三步曲: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扶正气——人体健康的蓝盾 [J],
3.中医所提的正气与现代医学所提的免疫力是一个概念吗?增强正气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吗? [J],
4.中医所提的正气与现代医学所提的免疫力是一个概念吗? 增强正气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吗? [J],
5.从增强人体正气入手论治过敏性鼻炎 [J], 夏梦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
刘洋;芮立新;高传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1(16)4
【摘要】2001 年恰值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1693-771)逝世230周年,梳理其治学经历,深感极不平常,粗加整理,供中医界同仁参考胎先生一生著注医书十余部,理论造诣精深,临证不同凡响,是时名重一方,上达天听,日亦声名不歇,垂振医史,甚为当时和后世医林所称重.灵胎先生之治医,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师道传授,纯粹自学成才,无师自通,古今杏林,当属凤毛麟角.现以1771年夏日,灵胎于逝世之前数月自记生平《征士洄溪府自序》为主线,窥先生成才之一迹,以为后学模范.文中引文未注明者均为《征士洄溪府自序》内容.
【总页数】4页(P253-256)
【关键词】清代;徐灵胎;自学治医;成就
【作者】刘洋;芮立新;高传印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安徽省太和县长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49
【相关文献】
1.论徐灵胎的医学成就 [J], 周路红
2.徐灵胎治医成就及其启示 [J], 刘洋;高传印
3.徐灵胎的"针灸失传论"对当代针灸的启示 [J], 姜云武;汤晓云
4.徐灵胎《兰台轨范》学术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医的启示 [J], 顾亦斌;廖建辉
5.谈徐灵胎在本草学方面的成就 [J], 董永悦;刘淑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卫医道,卫医德——读《医学源流论》后感
卫医道,卫医德——读《医学源流论》后感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题记这位言辞犀利的前辈我于他在这本《医学源流论》中相遇接受着他的尊古贱今的思想以及偏于重阴的理论这位前辈就是清朝天才中医徐灵胎老先生(不知如何尊称后以‘徐前’称之)。
我感觉前辈的无私,犀利,洒脱,行世风格为我之楷模,内心深处实在诸多共鸣。
徐前这本书大量论述了理法方药的运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让我们在回味这经典之中经典的几篇论述对我们的启示:《用药如用兵论》巧妙的比喻手法解释用药的三十六计还有引经报使药的妙处,用国用民用军用敌无不惟妙惟肖。
谁谓良医之法不可通于良将也?《汤药不足尽病论》我们不曾一次的听过‘盖汤者,荡也’这难道引不起我们这些中医学子的思考吗?中医治病之法不仅仅局限与药!也可用不战屈人之兵的心理引导,推拿导引优雅的动作亦可,还有一根出神入化的银针,等等;中医治病熬中药真的成了标志性的了吗?外用之药呢?走方郎中布袋里的黄鹤丹,青囊丸呢?还有千古名方逍遥散她为什么不叫逍遥汤?还有那传说中比金子还贵几十倍的安宫牛黄丸?他们都没有用了吗?扁鹊云:人之所患,患病多;一直所患,患道少!徐前的眼光以及对我们的暗示不就是谨遵古法不失其真吗?《肾藏精论》中学时曾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说道:‘众医云:世人皆虚哉!这是人都出了问题还是医生除了问题呢?’这个问题拿到这里再来思考人的肾真的那么容易虚吗?徐前在此论中论述了肾精如井水有缺有生。
何必死抓肾虚呢?当今病人的所谓肾虚多少人是心理问题?多少人是被那漫天广告所骗呢?假性肾虚越来越多,肺气不降的金不生水的肾虚,肝失疏泄和肝气郁结的肾虚,中焦气机不利的肾虚?这些都要来补吗?医生不管遇到真假虚都要慎重不误治不过治,病人也要不乱补。
真虚补后不节无异于饮鸠止渴!假虚更要慎重千万不要闭门留寇!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秘诀。
《病随国运论》此篇与友交流,友笑曰:“只增笑耳,不可信也太过迷信。
”中国文化的继承正如大家所说:‘去其糟粕而留其精华!’病随国运我们在此用白话解释为时代与疾病的关系,再利用统计学这似乎可以做一个课题了,就不是封建迷信了。
古代中医(徐灵胎)
没想到徐灵胎同学更来劲了:"老师,在诸经里面哪本经最难学?"
老师望着这位愈发嚣张的同学,只好回答:"《易经》为诸经之首,经中之经,当然是《易经》最难学了!"
徐灵胎同学非常认真地:"好的,那我就开始研究《易经》了!"
让我们睁大眼睛看着吧,徐灵胎同学令人瞠目结舌的表演开始了。
在把《易经》已经领会得差不多的时候,十几岁的徐灵胎同学开始对老子的《道德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回干脆不用问老师了,自己来吧,于是他又找来了有关《道德经》的各家注释,开始研究,有问题不懂的就翻这家注释看看,再翻那家注释看看。但并不是这样看就算了,他决定开始着手自己注释《道德经》。
您可别误会了,千万别认为他这二十年什么都没干,光在这注解《道德经》了,如果这样,那就不算是天才了。
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说:不要仅仅盯着文科那点东西,要学习一下理工科,我看水利工程这个专业就不错嘛,你可以研究一下。
徐灵胎同学正有的是精力不知道往何处用呢,听了父亲的话后忙问:"水利工程有什么用呢?"
记者:"那么,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您能给仔细谈谈吗?"
教育专家:"这个问题问得好,记者小姐,您总是切中要害!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的是构建主义的思路,也就是说要由学生自己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知识是你自个儿的,因为你是在应用中学会的,现在构建主义教育思想占欧美教育的主流;而在灌输式教育体系中,知识是老师的,你在背的过程中并没有应用,所以会忘记得很快,等到真正应用的时候,要再翻一遍书,再走一遍构建主义的道路。"
中药炮制
•
炮制对中药内在质量的影响
中药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1.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2.炮制对中药中苷类成分的影响 3.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4.炮制对中药中多糖类成分的影响 5.炮制对中药中鞣质类成分的影响
6.炮制对中药中有机酸类成分的影响
7.炮制对中药中蛋白质、氨基酸类成分的影响炮制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徐灵胎
徐灵胎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在《清史稿》中有传。其医学思想主要
反映在他的学术论著中,其中《医学源流论》堪称为徐氏所著多部医书
的代表作。书中首篇列出“元气存亡论”,徐氏在医理上对元气的重视
可见一斑,文中既说到元气对个人健康的决定影响,也提及到元气对于医
者诊断、治结合。徐灵胎的制药原则,可将其概括为相反为制、相资为 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相喜为制;制法主要包括制其形、制其性、 制其味、制其质。经整理表明,近年来徐灵胎的制药论依然广泛应用于 中药炮制的工艺、辅料及药理研究中。
•
THANKS
谢谢大家!
规标准 清代徐灵胎对中药炮制的原则进行的概括论述,你对此有什么认识 中药炮制的生熟理论指的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药炮制的辅料作用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从现代化学角度来看,炮制对中药的内在质量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
现行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 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 技术标准。《中国药典》 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 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 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配伍使用
中医元气理论如何指导中药配伍使用中医元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指导中药的配伍使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元气,又称为“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关乎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中药的运用中,依据元气理论进行合理的配伍,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元气的内涵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元气源自于先天,受之于父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它由肾中所藏的精气化生,并通过三焦布散到全身,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以及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
元气充足,则人体生机旺盛,身体健康;元气亏虚,则会出现各种病症,如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这一原则与元气理论密切相关。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选择往往要考虑元气的盛衰。
比如,对于元气大亏的患者,君药可能会选用大补元气的人参、黄芪等。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或者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佐药”则有佐助、佐制、反佐等不同作用,用于协调方剂的药性,防止药物损伤元气。
“使药”既能引经报使,又能调和诸药。
元气理论在补虚药配伍中的应用补虚药是用于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药物,其配伍应用充分体现了元气理论的指导作用。
以补气药为例,如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
其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白术为臣药,健脾燥湿,加强人参补气健脾之力;茯苓为佐药,健脾渗湿,使补而不滞;甘草为使药,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这个方剂通过合理的配伍,补充了人体的元气,恢复了脾胃的功能。
再如补血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组成的四物汤,是补血的经典方剂。
熟地滋阴补血,填精益髓,为君药,补充人体的阴血,以养元气之根;当归补血活血,为臣药,增强熟地的补血作用,并使补而不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为佐药;川芎活血行气,为使药,使补血而不瘀滞。
四物汤通过养血调血,间接维护了元气的正常运行。
《医学源流论》之气存亡论
《医学源流论》之气存亡论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广州市营养师协会推出线上中医临床实用经典系列。
今天学习《医学源流论》,此书撰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此书堪称为“徐大椿医学论文集”,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
《医学源流论》分二卷,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
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针砭时弊甚多,论述道理深湛,中医史上正缺如此大手笔之评论家也,大椿实古今第一人。
作者:徐灵胎(1693-1771),名大椿,一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清·吴江人。
大椿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先攻儒业,博通经史,旁及音律书画、兵法水利。
中年时因家人连遭病患,相继病故数人,遂弃儒习医,而取家藏医书数十种朝夕披览,久而通大义。
更穷源极流,自《内经》至明清诸家广求博采。
自此医道日进,难易生死,无不立辨,怪症痼疾,皆获效验。
徐氏著作尚有《难经经释》、《伤寒论类方》、《医贯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兰台轨范》等。
晚年筑室七子山,隐于洄溪,卒年79岁。
气存亡论养生者之言曰:“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
”斯言妄也。
何则?人生自免乳哺以后,始而孩,既而长,既而壮,日胜一日。
何以四十以后,饮食奉养如昔,而日且就衰?或者曰:“嗜欲戕之也。
”则绝嗜欲可以无死乎?或者曰:“劳动贼之也。
”则戒劳动可以无死乎?或者曰:“思虑扰之也。
”则屏思虑可以无死乎?果能绝嗜欲,戒劳动,减思虑,免于疾病夭札则有之。
其老而眊,眊而死,犹然也。
况乎四十以前,未尝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生日长。
四十以后,虽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减日消,此其故何欤?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是耳。
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
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
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
譬如置薪于火,始然尚微,渐久则烈,薪力既尽,而火熄矣。
其有久暂之殊者,则薪之坚脆异质也。
《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上)
《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上)养生者之言曰∶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
斯言妄也,何则?为了长生不老,自古就有人研究养生。
有研究养生的人说:只要善于养生,天下所有的人,都可以长生不老。
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为什么呢?人生自免乳哺以后,始而孩,既而长,既而壮,日胜一日。
何以四十以后,饮食奉养如昔,而日且就衰?人从出生,到断奶,到婴孩,到轻年,到壮年,身体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好。
但为什么四十岁以后,就算像以前一样,该吃吃,该喝喝,但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呢?或者曰嗜欲戕之也,则绝嗜欲,可以无死乎?或者曰劳动贼之也,则戒劳动,可以无死乎?或者曰思虑扰之也,则屏思虑,可以无死乎?果能绝嗜欲,戒劳动,减思虑,免于疾病夭札则有之。
其老而眊(mào),眊而死,犹然也。
有人说是因为过度的欲望、劳累和思虑,导致了身体每况愈下,那么把欲望、劳累、思虑都摒除掉,人就可以长生不死了吗?不要说不可能完全摒除,就算果真摒除掉欲望、劳累和思虑,能够少生病,不生病而免于夭折(短命)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人一样还是会衰老,变得老眼昏花,最后离开人世。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眊,目少精也。
——《说文》)况乎四十以前,未尝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生日长;四十以后,虽无嗜欲劳苦思虑,然而日减日消。
此其故何欤?况且人四十岁以前,虽然有过度的欲望、劳累和思虑,但是却会变得越来越强壮。
但四十岁以后,就算是没有过度的欲望、劳累和思虑,却仍然抵挡不住衰老,这是什么缘故呢?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是耳。
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
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人们自以为人生很漫长,总是嘲笑那些夏天的虫子,认为它们的生命是那么的短促,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人类的生命,一样很短暂。
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他的天年就已经定下来了。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天年呢?姑且叫它元气吧。
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
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
中医妇科名医陈筱宝
一、诊治特色
(1)望诊
陈氏临诊以善视色脉著称,每诊病首重望诊以察其外观之状也。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诊中尤重视望目。目者精明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曰:“目者脏之宦也,瞳子属肾,人以肾气为本,女子肝为先天,故望能知气色之好坏,脏腑精气之盛衰及阴阳虚实之转机”。如开目喜见人属阳,闭目不欲见人者属阴,真目者属阳气盛,瞑目者属阳气虚。又目为心之使,所谓眼灵则心灵。每遇情绪变也,情志不遂而生郁者皆可表达于目。如患者而目迟钝成两眉紧锁不展者,则其人疑虑太过或有忧愁之情,两眉舒阔,两目灵活,展视自如者必为心胸开朗或为喜乐之象,两目瞪视为脾气迟钝,目光炯炯多属心火盛,目珠露奕,暴绿凶光无慈祥之气者多为肝气盛。血之精为络、血络属心,如两眼白血丝满布者为心火旺盛或为用脑过度,视物过久或为房事之后,眼白属泽,混浊或黄染者为内府湿热。眼眶黧黑者属肾亏或为肝肾不足,总之道过望目,能推知患者性情之好恶和精气之盛衰。
(2)问诊
除望诊外,陈氏非常注意问诊。除询问病之所若,时间之久暂,旧疾有无,胃气如何,两便通调与否,前医诊治等情况外,还应了解患者七情之所伤,生活起居,婚姻生育以知其处境之顺逆。问其所偶,察其所遇而知其情志之所苦,然后审证按脉,病无遁情,从而处方用药自中环节。
(3)闻诊
陈氏对望舌苔亦颇多研究,认为信而有征者莫过于舌苔,求诸色脉而不得者之于苔则于病少误。然舌苔舌质变化多诸,若不详辨亦有千里之误,如见舌苔薄白者为风寒在表,黄则为化热入里,深黄为热盛于内,干黑为热极津枯此为辨其表里寒热。在质淡红为正色,深红为热入营分,红绛为血分热极,此为诊其邪之深浅。肾与胃为先后2天之本源。如2天先竭,可反应于舌苔,观察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对年老久病体虚患者可测其预后之凶吉。此外人形之肥瘦,色之荣枯而察知其人之所苦,如外观形瘦色面苍有雀斑者多属阴虚多火之体,形体肥胖者多气虚疾湿,面色(白光)白者多气虚,面色萎黄无华多血虚。
中医养生:盲目进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中医养生:盲目进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补法是中医众多治疗法则中之一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邃的内涵。
若盲目进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进补当以平衡为贵《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补法是利用药物的偏胜来纠正人体中阴阳气血不平衡的疗法。
进补的目的是调理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恢复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
徐灵胎曾谓:“病未去而用人参,则非独元气不足而病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
”说的就是不当补而补的危害。
我强调进补当以辨证论治为纲。
人的体质各异,男女老少有别,而人参补气,西洋参滋阴,鹿茸壮阳,阿胶补血,各有不同;服补品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平其有余、补其不足。
如精神倦怠,汗出气短等气虚者,宜服补中益气汤;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血虚者,可服归脾汤;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阴虚者,当进六味地黄丸;四肢不温,阳萎早泄等阳虚者,可用右归丸。
此外,尚有阴阳双补,气血兼顾,扶正祛邪等方法,用药皆具规范,稍有偏差,皆贻后患。
膏滋药乃中医在冬令闭藏季节对慢性病的一种适时治疗方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冬令盲目求补者日众,小病大补,儿童也以服膏滋为尚;滥用吉林人参、绿毛枫斗或冬虫夏草,只求价格昂贵,不讲究气血平衡,于事无补,多不足取。
所以膏滋药必须针对病人的体质、病机等特点全面剖析,从而制订揽全局之胜的治疗方案,也当以平衡为贵。
胃以喜为补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胃具消化、吸收、输布营养的功能,是人体赖以不断化生气血,充盈元气的渊源。
口服补品通过脾胃运化,才能发挥作用。
清代名医叶天士有一句名言:“胃以喜为补。
”其有两种含义:所谓“喜”,就是吃了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言“补”;其次,胃“得谷者昌”,脾胃功能低下乃老化之渐,进补应重视运脾健胃之道,以“喜”为界,如一味蛮补,反而出现腹胀便溏等副作用。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
论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徐灵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自学治医家,他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对于当今的医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
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但他却能够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曾经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被誉为“神医”。
其次,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也启示了我们,即自学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但他却能够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也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勤奋和毅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学取得成功。
最后,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也启示了我们,即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但他却能够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也证明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
总之,徐灵胎的自学治医成就及其启示,对于当今的医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成就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勤奋和毅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学取得成功,并且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徐灵胎《兰台轨范》学术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医的启示
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中医中药·徐灵胎《兰台轨范》学术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医的启示顾亦斌,廖建辉(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科,江苏 苏州 215231)0 引言徐大椿,字灵胎,清代名医,学习中医五十余年,经他批阅的书约千多卷,泛览的书约万余卷。
熟读《内经》、《本草》、《伤寒》、《金匮》等古医典,继而博览《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以下各书,取长补短,以广见识,然后多行临证,把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这才不会落入窠臼,步入偏见。
徐大椿很强调“学古”,对“古法”推崇备至,有“宗经法古”的思想。
但是,他并非“食古不化”,相反,还有“疑古”的精神,敢于批语前人的得失。
他读古书坚持了“掇其精华,摘其谬误”的原则,往往把读过的书,重加整理注释,节其冗,取其要,补其缺,正其伪。
《兰台轨范》不仅印证书本知识,而且结合实践,对前人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整合提高。
通过阅读《兰台轨范》,可以学习其中学术思想,并应用在当代中医理论中。
1 《兰台轨范》学术思想《兰台轨范》一共列举36种常见疾病,不仅详细叙述致病原因,而且进行详细中医辨证,提供多种有效治疗方案。
在术中,徐灵胎强调“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并指出治病不应专用汤药,对单方、验方、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应相应选用。
《兰台轨范》更多是在进行药方分析,表明每种药方功效,并提出加减治疗。
该书卷一通治方;卷二-八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
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理论依据和治方根本,而对宋以后诸方则反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
全书取材比较谨严,对病名、病证、方药主治和配合等内容的论析简明扼要,颇有条理[1-2]。
在辨证论治方面,徐氏主张“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辨病状之所由并。
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为多数医家所赞许。
从中可以得出相应结论,在任何疾病治疗中,需要找寻致病原因,而且在辨证治疗中,治疗药方可以多变,但治疗核心药物较为固定,以此为药方中心,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以其他药物,即可以达到治疗目的[3]。
气血充沛 津液布扬的理论探讨
气血充沛津液布扬的理论探讨目的:探讨中医理论之一“气血充沛,津液布扬”的形成基础及理论内容。
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代医学文献,并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理论依据、生理、病理作用及其在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其作用机理。
结果:“气血充沛,津液布扬”是中国传统引导下经长期临床实践创建的基础养生理论,对人类防病健身,预防衰老,延年益寿有良好的疗效。
结论:“气血充沛,津液布扬”对人类养生康复及临床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气血;津液;理论探讨;氣血与津液,是构成人类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充沛,则可满足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故《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津液布扬,津液在生命活动中的正常运输,五体都能得到津液的濡养,使之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
因此人体唯有气血充盈,津液正常运输,人体才能正常的平衡。
这一传统养生理论,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长期以来,对人们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这一理论,做进一步探讨。
1.对气、血、津液的理解与探讨1.1对气的释义与探讨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人体之气,由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中的水谷精气,自然界清气组成。
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尤为重要,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人体之气的根本[1]。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
这些功能的发挥结合所属脏器及其它物质,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若人体气机功能失常,会导致气虚,机体生长发育迟缓,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舌有齿痕,脉象虚缓;气的固摄无权,会导致各种出血,遗精、滑精等病理变化;气化功能失常,也会引起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
中医认为,气虚质人食养宜补气健脾,常用的蔬菜有扁豆、土豆、南瓜等[2]。
1.2对血的理解与探讨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肾精所依附于脾胃、肾、心肺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化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灵胎“ 元气存 亡论" 中医临床 的指导意义 对
李知 行
摘 要 : 对“ 气存 亡论 ” 学术 思想进 行探 析 , 从 以下三 个方 面论述 : 气对 生命 的根 本影 响 ; 气 对诊 断的 关键 作 用 ; 气 本文 元 的 主要 元 元 元
对 治疗的重要 指导 。 关键词 : 徐灵 胎 ; 气存亡论 ; 元 学术思 想
17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床 实践 证 明辨 病治 疗 既有 中医理 论 的依 据又 有 临床疗效 的验 证 , 且 突 出 了一病 一法 、 法 一方 的 特点 , 具有疗 效好 、 重 并 一 且 可 复性强 的优 势 。但 目前 从理 论 上来 讲该 疗法 尚属一 家之言 , 还不 能涵 盖面肌 痉挛 的所有 中医辨 病和 辩证 治疗 , 如何更 加规范 和有 效地 运用 中医治 疗面肌 痉挛 还有 待 于进一步 研究 。 参考 文献 【倪 进 军 , 1 】 崔应 珉 , 文 璐. 高脂血 症 中 医辩病 的思考 与建议 【. 倪 对 J ] 中国 中医药现代 远程教 育 ,0971)12 20 , 0:— . ( 5 结 语 面肌痉 挛属 中医 “ 疚 ”“ 惕 肉瞩 ” 瘛 、筋 范畴 , 责之 风 , 多 临床 常 【】 少松 . 论治 面肌抽 搐 2 2李 从肝 O例【. 中医,084 ()6 . J新 】 2o ,0 1 :8 以外风 、 内风辨证 治疗 。笔 者认 为本 病多 中年 以后发 病 , 且发病 f 王 文 涛 . 汤加 减 治 疗 面 肌痉 挛 10例 【. 南 中 医学 院 学 3 】 补肝 2 J河 】 与 情绪密 切相关 , 鲜见外 风征 象 , 故应 以内风 论治 。 风 内动是本 报 ,0 8 2 (3 :9 肝 2 0 ,3 17)7 . 病 的主 要病 机 , 目前 辨证论 治 为 主流 治疗 手 段 的情 况 下 , 突 【 在 从 4 】卢 富华, 黄春 林. 中医辨病 治 疗 【. 代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 论 J 现 】 出中医 辨病的角 度 出发 , 柔 肝熄 风法 作 为辨病 治 疗面 肌痉 挛 20 , (111— 49 制定 051 1)4 8 1 1. 4 : 5 1 张伯 中 北京 人 2 7 6. o 5 的大法 , 经临 床运用 而疗效 满 意 。柔肝 熄风 法治 疗 面肌 痉挛 的 『 王永 炎, 礼. 医脑 病 学【 . : 民卫 生 出版社 . o. 8 并
+ 广州 中医药大学针 灸推拿 学院 (145 500 ) 21 年 3 2 00 月 4日收稿
宝 , 气神 。神生 于气 , 于精 , 化气 , 惟精 气生 精 气化神 。 故精 者身之 本, 气者神之主, 形者神之宅也。” 精充、 气足、 神旺 , 是健康的保 证 ; 亏 、 虚神耗 , 老 的原 因。 精 气 是衰 因此 , 望神可 以 了解精 气 的盈 亏。 徐氏在《 杂病论 ・ 命门》 中说到“ 至人之生气、 则无所不在, 如脏 俯有 生气 、 色有 生气 、 颜 脉息 有生气 、 有生气 、 七窍 四肢有 生气 。 生 气 即神气 , 自形 生 、 不可 辨? 人 体无处 不表 现其元气 的盛衰 , 神 何 ” 只要 通过望 、 问、 , 闻、 切 即可辨别 出来 。 之 , 总 神体现 了元气充实 与 否 和人 的 生命 活 动 , 以《 枢 ・ 所 灵 天年 》 :失 神 者死 , 神 者生 日 “ 得 也 。” , 神察元气 为临床诊 断疾病轻重 提供 了重要 的依据 。 因此 望 3 元气对 治疗 的重要 指导 文 中又提 到 “ 元气 视 之不 见 , 之不 得 , 于气 血之 内 , 求 附 宰乎 气血 之先 。 可 见元 气 的盛衰关 系 到人体 的生死 存亡 , 医者诊 ” 因此 治病 人的 时候要 时刻 注意 顾 护元气 。《 秋繁 露 》 :天 地之气 , 春 日 “ 合而 为一 , 阴 阳 , 分为 判为 四时 , 为 五行 。 ‘ ” 列 气 是世界 的本原 , 万物 源于 气 , 气可 分 阴 阳。故 内经 云 :阴平 阳秘 , 气乃 治 ; “ 精 阴阳 离绝 , 乃绝 ” 精气 。健康 之 人 , 气无 损 ; 之人 , 当思考 如 元 疾患 医者 何顾 存元 气 , 消 耗 。保 护 元气 要结 合辨 证论 治 , 有度 , 减少 进退 谴 方 用药 , 司其 职 , 忌犯 虚 虚实 实之 戒 , 不足 益有余 。正 如文 各 切 损 中说到 :元气虽 自有 所在 , “ 然实 与脏 腑相连 属者也 。 寒热攻 补 , 不 得 其道 , 则实其 实而 虚其 虚 , 一脏 大受 其 害。邪人 于 中, 必有 而精 不 能续 , 气无所 附 而伤矣 。故 人 之一 身 , 处不宜 谨护 , 则元 无 而药 不 可轻 试也 ” 这 也说 明 了顾护 元气 时辨证 不准则 引贼入 屋 , 。 病不 去 而元气 损 , 迁延不 愈 , 以至 元气 殆尽 ; 则脏 腑无伤 , 准 精气无 损 , 元 气 自能保全 不虞 。 结合 辨证 论治顾 护元 气是 医者治疗 疾病 的 故 关键。 顾 护元气 不仅 仅在 补益 , 有攻 伐 。《 还 医学 源流论 ・ 缓急 治病 论 》 出 :病 有 当急治之 , 不 当急 治之 。 可见 扶正祛邪 之时 , 指 “ 有 ” 又 需把标本缓急结合在一起考虑。又“ 医者不明此理 , 而求速效, 则 补其 所不 当补 , 其所 不 当攻 。所服 之药 不验 , 攻 又转求 他法 , 无非 诛 伐 无过 。 当大 愈之 时 , 至 其人 已为 药所 伤 , 能与天地 之生气 而不 相应 矣。 若标 本缓 急 , 无所 依 , 再 良好 的药 物 , ” 法 则 在不适 当的时 机运 用 , 无 用武 之地 , 也全 反受 其 害 , 使 邪气 已去 , 气也 在抗 纵 元 邪之 中消耗 殆尽 , 愈而 生命 之火却 不能维 系多久 。 病虽 总而 言之 ,徐 灵 胎在 继 承前 人 的 理论 上有 所 发展 地提 出 了 “ 气存 亡论 ” 元 。徐 氏这 一重 要 的 医学 理论 不但 在疾病 的诊 断, 而 且 在治疗 用药 上也提 供 了值得 关 注的 意见 , 临床 辨证 施治 有 这对 着 重要 的实际 指导 意义 。 因而 , 今 天研究 徐 氏的学 术思想 , 我们 必 须 从他 最 根本 的原 点 出 发 , 继 续拓 展 , 一 代 中医事 业 的未 并 为新 来 作 出更多 的努力 与贡 献 。
中图分 类号 : 2 91 R4.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0 1 - 1 7 0 10 - 9 9 2 1 )0 0 2 — 1
徐 灵胎为 清代杰 出的医学 家 , 清史 稿》 在《 中有 传 。其 医学 思 想 主要 反映在 他的学 术论 著 中 , 中《 其 医学 源流 论 》 称 为徐 氏所 堪 著多部 医书 的代表作 。书 中首 篇 列 出“ 气存 亡论 ”徐 氏在 医理 元 , 上对元气的重视可见一斑 , 文中既说到元气对个人健康的决定影 响 , 提及到 元气对 于 医者诊 断 、 也 治疗 的重 要作 用 , 笔者 对徐 氏 的 此 一理论分 别从生 理 、 断和 治疗 出发 , 诊 浅析 如下 。 1 元气对 生命 的根本影 响 元气 , 是人 体 最 根本 、 最重 要 的气 , 人 体 生 命 活 动 的原 动 是 力。 元气,难经》 《 又称原气。 而元气的生成来源是肾中所藏的先天 之精 , 俱来 , 氏认 为 “ 与生 徐 当受其 生 之 时 , 已有定 分焉 ” “ 成形 ,其 之时, 已有定 数 ” 在 文 中将 元气 和生命 的关 系比喻 成薪 与火 ,譬 。 “ 如 置薪于 火 , 尚微 , 则烈 , 力 既尽 , 熄矣 。” 始燃 渐久 薪 而火 薪材再 好 也有燃 尽之时 , 以他 认 为 四十岁 之前 元气 渐 盛 , 所 日生 日长 , 四 十岁 以后 , 没有 嗜 欲 、 纵使 劳苦 、 虑也 会 日消 日减 , 至 消耗 殆 思 终 尽 ,故终 身无病者 , 气之 自尽 而死 , 谓终 其天 年也 ” “ 待元 此所 。 《 难经 ・ 三十六难》 有云 :命门者 , “ 诸神精之所舍 , 原气之所系 也” 。这说 明了先 天之 精化 生 的元气 生 于命 门 , 氏认 为 “ 门为 徐 命 元 气 之根 , 真火 之宅 , 阳居 于 二 阴之 间 , 育之 主 , 五 脏之 阴 一 熏 而 气, 非此 不能滋 , 五脏 之 阳气 , 此 不能 发 。” 非 并在 文 中说 到 “ 元 盖 气虽 自 所在 , 有 然实与 脏腑 相 连属 者也 ” 。因此 “ 五脏 有 五脏之 真 精, 此元气之分体者也 。” 元气存于命门, 通过三焦 , 分发于五脏, 正如《 经 ・ 十六难 》 “ 难 六 云 三焦 者 , 之别 使 也 , 通行 三气 , 原气 主 经 历于 五脏六腑 ” 。推动 和调 节 以五 脏为 中心 的 全身各 部位 的 生理 活动 , 是说 元 气是 五脏 的根本 , 也就 而五 脏 又是 人 体整 体 统一 性 形成 的中心 , 因而命 门元气 便对 生命 有根 本性 的影 响 。 2 元 气对诊 断的关 键作 用 元 气对 个 体而 言 固然重 要 , 医 者来 说 , 能 帮助 医者 对患 对 也 者进行 整体状 况的 把握 。 人的元 气是 否受 损直 接影 响到疾 病 的 病 发 生 、 展和 预后 。文 中说 到 “ 病 之人 , 元气 不 伤 , 病甚 不 发 疾 若 虽 死 ; 气或伤 , 轻亦死 。 元 虽病 而其 中又有 辨 焉 。 先伤元 气而 病者 , 有 此 不可治者 也 ; 因伤病 而伤 元气 者 。 不可 不预 防者 。 ” 有 此 因而徐 氏认为 “ 诊病 决死 生 者 , 不视 病之 轻 重 , 元 气 之存 亡 , 百 不 而视 则 失 一矣 。” 为 医者 , 之 时必 须 留意元 气 , 徐 氏通过 观察 作 治病 可见 元 气存亡指 导临床 , 元气 提升 到诊 断的 首要 因素 当 中。 并把 通过审察病人的神气可以了解元气是否足够。 人体生命来 自 于精 , 活动 的维持依 赖 于气 , 活 动 的体现 及 主宰 即是神 。 生命 生命 精 、 神为人身之“ 气、 三宝 ”如《 , 类经治裁 ・ 内景综要》 :一身所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