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导学案(教师版)复习过程
《促织》第一课时导学案
《促织》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提示:①本课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
阅读时,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语的社会批判意味。
②《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要透过这些描写,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重难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情景导入:老舍曾这么评价一本书,“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是的,这本书正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促织》。
【文本研讨】:环节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
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
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相关评价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2.相关背景《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
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
(完整版)促织导学案(教师版).doc
高二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制人:赵润清审核人:小组:姓名:评价:使用时间:《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 19 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 20 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 40 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 /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促织教案4篇
•••••••••••••••••促织教案4篇促织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促织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促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文章借古讽今的特点,《促织》.(第一课时)..。
能力:归纳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
情感: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三、教学难点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语设计清代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
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
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
“甜”就是嘴巴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
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终于创作了《聊斋志异》。
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2 解题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
天资聪明,学问深厚,十九岁时连中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此后屡应省试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忧郁自伤,穷愁潦倒。
他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历时二十余载,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另有诗、文集《聊斋诗集》、《聊斋文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
“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
作者巧妙地通过这些离经虚幻的故事,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自己满腔的“孤愤”。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 下册《促织》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学习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2.而翁归()3.手裁举()4.虫跃去尺有咫()5.翼日进宰()6.牛羊蹄躈各千计()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①古义: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涕:①古义: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①古义: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促织》第二课时导学案
《促织》第二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1. 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2.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教学重难点】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文本研读任务活动二抓住情节,概括形象任务说明: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把握住了关键的情节,有利于我们概括人物,总结主旨。
而对形象的鉴赏包括鉴赏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一个,是作品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一般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故事思考1.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情节上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思考2:写成名妻子求神这一情节有何深刻用意?思考3:成名之子魂化蟋蟀的情节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思考4:第2段写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成名什么性格特点?思考5:这篇小说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结合具体内容予以赏析。
二、考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促织》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导学案(课前预习案)班级:组别:姓名:分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导学案(课中探究案)班级:组别:姓名:分数:12.梳理全文结构脉络,根据事件情节发展梳理线索,并判断主人公成名的感情变化。
13.写作特色(1)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
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
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导学案(练习案)一、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17分)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每个1分)A.宫中尚.促织之戏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C.里胥猾黠.. D.假此科敛.丁口 E.辄.倾数家之产答案:A.盛行流行 B.巴结讨好 C.狡猾奸诈 D.征收摊派 E.往往。
解析:考点: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给下列词类活用分类(5分,分对一组1分)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之③进城梯而下之④二月草己芽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⑦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考点是掌握词类活用。
①②名词作状语,笼:用笼子;棰:用棰子。
③④名词作动词,梯:登上梯子;芽:发芽⑤使动用法,活:使……活下来⑥动词作名词,出:支出;入:收入。
⑦乐:快乐。
3选出与“岁征民间”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A.试使斗而才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D.事又不济,反为所笑答案:A解析:考查掌握文言句式。
题干是省略句。
省略了“于”。
A.省略句 B.倒装(定语后置) C.判断句 D.被动句。
《促织》导学案
《促织》复习学案1.留仙,柳泉居士【思考1】解释词语,梳理大意宣德间,宫中尚.(崇尚,喜好)促织之戏,岁征.(征收)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进奉),试使斗而才.(有才能,此处指勇猛善斗),因责常供。
令以责.(责令)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用笼子)养之,昂.(抬高)其直.(同“值”,价值、价钱),居.(囤积,储存)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凭借,利用)此科.敛.(摊派,征收)丁口..(人口),每责一头,辄.(总是)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从事)童子业,久不售.(卖出,此处指考取秀才)。
为人迂讷..(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恰巧,正好)征促织,成不敢敛.(征敛)户口..(百姓),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补益)?不如自行搜觅,冀.(希望)有万一..(万分之一)之得。
”成然.(认为……对)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残破的墙垣)丛草处,探.(摸取)石发.(打开)穴,靡.(无)计不施,迄.(最终)无济.(成功)。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款式,规格)。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大腿)间脓血流离..(形容液体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
成妻具.(准备)资诣.(到,前往)问。
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问者爇.香.(点燃香)于鼎,再拜。
巫从旁望空代祝.(祷告),唇吻..(嘴唇)翕辟..(开合。
翕,合;辟,开),不知何词。
各各竦立..(恭敬地站着)以听。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差失、不合)。
成妻纳.(贡献,缴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食顷..(一顿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帘动,片纸抛落。
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像,相似)兰若..(寺庙)。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于此)。
《促织》知识梳理(教师版)
《促织》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代康熙年间最杰出的文学家。
诗文词曲都有成就,尤以小说著称。
其代表作品《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异”意为记载的奇闻异事。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二、文言词法(一)通假字(1)手裁举通“才”(2)昂其直通“值”(3)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4)而高其直通“值”(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6)翼日进宰通“翌”次于当天、当年(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1)岁征民间每年(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每天(6)力叮不释用力(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2、名词活用作动词(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5)儿涕而去流着泪(6)自名“蟹壳青”命名(7)细疏其能陈述(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3、使动用法(1)昂其直使…高,抬高(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4、意动用法(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3)益奇之认为…奇特5、其它词类活用(1)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尽(2)近抚之形作动,靠近(3)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4)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5)啼告母动词作状语哭着(三)一词多义责(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5)受扑责时责罚靡(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顾(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2)徘徊四顾看,环视(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发(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售(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岁(1)岁征民间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不终岁年故此物故非西产本来故天子一跬步所以令令以责之里正县令急解令休止使,让上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上于盆而养之放置、装上益死何裨益好处成益愕更加掷帘内掷一纸出抛,扔虫跃掷径出腾跃异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成述其异奇特本领过裘马过世家超过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强乃强起扶杖勉强少年固强之迫使中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中绘殿阁当中然然睹促织然而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成然之认为…是对的(四)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4)斯须就毙一会儿。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二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制人:赵润清审核人:小组:姓名:评价:使用时间:《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ft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 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 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 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促织》(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第11课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学习规律。
⒉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⒊明确封建社会的罪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
【重点难点】1.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掌握文言学习规律。
2.学习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赏析小说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1)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_________,一字_________,别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_,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做过幕宾,做过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
他曾写了14种俚曲。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斋志异》:清代_______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20岁左右开始创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_______,“志”是_______的意思,“异”指的_______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迂讷()藁()葬惙()然觇()视爇()香(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神貌呆笨。
《促织》教案复习过程
《促织》教案复习过程《促织》教案《促织》教案⼀、教学⽬的1、掌握课⽂的结构特⾊,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2、懂得⼩说结尾“异史⽒⽈”⼀段的论述及其作⽤。
3、引导学⽣掌握⽂⾔虚词“然”的⽤法,介宾短语中宾语“之”的省略以及⼀些课⽂未加注释⽽有⼀定难度的词语或句⼦。
⼆、教学重难点4、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理清脉络,掌握情节。
5、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进⼀步把握《促织》的题旨。
6、探讨《促织》的结尾。
三、教学时数 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及作品,通读课⽂,解决词句疑难、分段。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新课教师出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百⼆秦关终属楚;请同学们对出下联内容:苦⼼⼈,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写的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呢?——蒲松龄《聊斋志异》教师⼩结:从蒲松龄的⾃勉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在追寻理想和⽬标时候的刻苦认真和坚持不懈,这样的精神⼗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题解及作者课⽂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作者蒲松龄,⼭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字留仙,⼀字剑⾂,别号柳泉。
从⼩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半⽣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活,因⽽和⼈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
这部作品,是他⼀⽣⼼⾎的结晶。
《聊斋志异》中“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及其他⼀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书⾥收集了⼤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部分以狐仙⿁怪、鱼精花妖为题材,⽤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于艺术特⾊,则诚如鲁迅先⽣说的:“⽤传奇之法,⽽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前”。
它代表了我国⽂⾔短篇⼩说的最⾼成就。
《促织》导学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文言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情节,整体感知跌宕起伏的行文特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相关文化常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本文“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的特点,感受抒情与叙事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聊斋志异·自序》)《聊斋志异》的创作原因:对神鬼怪异之事的喜好;借鬼怪之事诉说内心的忧愤之情。
译文:身披香草的山鬼,引起屈原的感慨用骚体把他写进诗篇;牛鬼蛇神,李贺却嗜吟成癖。
直抒胸臆,不迎合世俗,他们各有理由。
我孤寂失意,犹如萤火,而魑魅争此微光;追逐名利,随世浮沉,反被魍魉讥笑。
虽无干宝之才,却痴迷于奇异之事;颇类当年的苏轼,喜人妄谈鬼怪。
耳闻笔录,汇编成书。
一、文化常识积累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天资聪明,学问深厚。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深感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
《聊斋志异》:“聊斋”,书斋名;“志”,记、记述。
“异”,奇闻异事。
“志异”就是记载奇闻怪事。
全书有491篇(一说494篇),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讽刺批判。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促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促织》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人文关怀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促织》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对课文主题思想和创作背景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促织》的作者、作品背景和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要求学生标注生僻词语和难以理解句子,准备课堂上讨论。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开展课堂辩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促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资料。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制人:赵润清审核人:小组:姓名:评价:使用时间:《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蒲松龄《促织》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蒲松龄《促织》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
2.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的影响,明确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理解本文写作目的。
3.总结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2.感知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力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宜宗的爱好是斗促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2、写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管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3、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潘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4、题目解说《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朝廷征促织。
第二部分:(第2段)成名因交不上促织而遭受痛苦。
第三部分:(第3-4段)成妻占卜得图,成名按图索促织。
第四部分:(第5-7段)成子误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第五部分:(第8段)成名献促织,因祸得福。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通用6篇)高中语文《促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 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
2 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封建社会的吏治黑暗。
3 品味朴素、自然、准确、传神的语言;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小说主题的深刻性、题材的现实性、情节的曲折性;积累文言知识难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和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
教学媒体PPT Word批注教学设想本学期文言文篇目偏少,学生文言基础肤浅,《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既要当小说去鉴赏,又要当文言来实学。
《画皮》《狼》学生也许不陌生,以《聊斋志异》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屡屡放映。
电影电视《聊斋》故事学生或许比较熟悉,对蒲松龄应有所了解。
但面对文言文字,文言字法词法小说章法主旨表现手法等也许存在困惑。
因此,要求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反复自读熟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课堂上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促织》文言文知识相对较集中,且具备文言典型例子,需要学生发现并归纳整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由几幅对联、名人名言道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 《聊斋志异》题解二速读课文,概述故事,理清情节三研读课文,探究小说主旨(一)你认为小说情节中最悲惨的是哪部分?成名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他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二)成名的儿子才九岁,小小年纪为什么要投井自尽?(三)不就是一只小小的蟋蟀吗,值得为它赴死吗?它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文中哪些文字交待这只蟋蟀重要并主宰着成名一家人的命运?是蟋蟀主宰着成名一家的命运吗?你感到最寒心的是哪个细节?“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成名为什么如此冷酷?是冷酷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什么?(四)成名儿子如果没有活转,你认为对于一个九岁孩子的死谁该负责?罪魁祸首是谁?(五)成名儿子最后“复活”了,成名也“因祸得福”,这可信吗?为什么作者又要这样安排?成子化虫复活,成名作了秀才发家致富了,值得高兴吗?(六)你能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创作意图和小说主旨吗?(七)你是怎样看待篇末评论的?板书--情节主旨《促织》教学设计四小结1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制人:赵润清审核人:小组:姓名:评价:使用时间:《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
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
第一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
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
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①古义:大腿。
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
(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
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①古义:抵押、典当。
②今义:粘贴、贴补。
探究三:一词多义1.责(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4)受扑责时(责罚)2.靡(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失败)3.顾(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挖开)(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5.售(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6.岁(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后岁余/不终岁(年)7.故(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8.令(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9.上(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见虫伏壁上(上面)(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4)以金笼进上(皇上)10.益(1)死何裨益(好处)(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11.掷(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12.异(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13.过(1)折过墙隅(经过)(2)裘马过世家(超过)(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14.强(1)乃强起扶杖(勉强)(2)少年固强之(迫使)15.中(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16.然(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7.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18.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19.为①为人迂讷(对待)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20.自①自昏达曙(从,介词)②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③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②虫宛然尚在(还,副词)22.复①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②亦不复以儿为念(再,副词)③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23.举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②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24.意①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词)②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③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④岂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计,动词)25.信①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的确、确实,副词)26.即①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词)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27.顿①顿非前物(立刻,副词)②顿足失色(跺,动词)28.得①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②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③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29.闻①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②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30.忽①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②不可忽也(忽视,动词)31.杖①杖至百(杖责,动词)②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32.出①因出己虫(拿出,动词)②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33.而①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②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③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①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②及扑入手(等到)第二课时文言知识积累探究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①岁.征民间【每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③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④取儿藁.葬【用草席】⑤日.与子弟角【每天】⑥力.叮不释【用力】⑦民日.贴妇卖儿【每天】2.名词活用作动词①试使斗而才.(有才能)②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③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④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⑤儿涕.而去(流泪、哭泣)⑥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⑦细疏.其能(陈述)⑧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⑨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⑾仙.及鸡犬(成仙)3.使动用法①昂.其直(使…昂,抬高)②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③而高.其直(使…高,抬高)④不如拼.博一笑(使……拼)4.意动用法①成然.之(认为…对)②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③益奇.之(认为…奇特)5.其他活用现象①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②近.抚之(形作动,靠近)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④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⑤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⑥审.视【动词作状语,仔细地】⑦啼.告母【动词作状语,哭着】探究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物故非.西产2.非.字而画(二)被动句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三)定语后置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三)状语后置1.问者爇香于鼎2.焚拜如前人3.既而得其尸于井(四)省略句1.岁征(于)民间。
2.(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
(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3.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4.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
5.成妻纳钱(于)案上。
6.(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
7.见有虫伏(于)棘根。
8.(成名)遽扑之,(虫)入石穴中。
(成)掭(之)以尖草,(虫)不出,(成)以筒水灌之,(虫)始出。
9.(成名夫妻)近抚之,(儿)气息惙然。
喜置(之于)榻上。
10.徘徊四顾,见虫伏(于)壁上。
11.(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
12.不敢与(之)较。
13.临视,则虫集(于)冠上。
14.又试之(以)鸡。
15.(巡抚)又嘱学使俾(成名)入邑庠。
探究六:固定句式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该不会是……吧”、“恐怕是……吧”)译:(这画)该不会是指点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岂.意其至此哉.?(“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译: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探究七:请解释下列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4)斯须就毙(一会儿)(5)未几,成归(没多久)(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探究八:难句翻译1.成以其小,劣之。
译: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它不好。
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译:(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
3.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译: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
4.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补充主语)译:(成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5.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解释加点词、注意特色句式)译:不久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第三课时文本探究1.请简略的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明确:征促织——觅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献促织——评促织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组成,请梳理《促织》的结构。
线索是促织“征虫——觅虫”是故事的开端;(第1~2节)“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第3~4节)“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第5~7节)“献虫”是故事的结局。
(第8节)最后一段(第9节)是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这也是笔记体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类似于司马迁的《史记》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
3.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地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得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恶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