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8f7fa471fe910ef02df80b.png)
10 拿来主义 2 八中贺红伟《拿来主义》导学案巩义八中贺红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
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一、时代背景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
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b5dc8333687e21ae45a9bb.png)
《拿来主义》教学案孙爱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4、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目标 2、3、4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一、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 年5 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旁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堂皇()吝啬()玄虚()蹩进()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 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
3、4 段尖锐地指出“”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170c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8.png)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第一篇:拿来主义学案答案课题:《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思考问题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47680cdd36a32d72758123.png)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用时:80分钟共8页 2013年10月20日编写人:余意审核: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预习案】(自主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意义。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字____ ,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鲁迅”是1918年发表《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
他的作品集主要有:小说集《_____》《_____》;历史小说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2.资料链接本文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署名霍冲。
后收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写作该杂文集中的作品时,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
这是被称为“半租界”的地方,故鲁迅称自己的住所为“且介亭”,即“半租界的亭子间”(“且”为“租”之右半,“介”为“界”之下半)。
住在“半租界亭子间”写成的杂文,故称为《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3.背景介绍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docx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4d935a8cc7931b764ce155c.png)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语文科导学案高一必修四议论文单元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年级:高一编写:林必生改编吕晓花审定:高一备课组日期:2013-5-2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抓住关键句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号学( 2)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和阅读“知识链接”中的有关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通过课前独学,理清全文写作思路。
名( 3)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理解本文的题旨和送去主义的含义。
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批判性地看待和接受事物的意识。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他的杂文集有《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自“租界”二字的一半。
鲁迅曾经住在一个有组“半租界”之称的区域。
“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小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含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 ,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级班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 x ǔ)残羹( g ēng )冷炙( zh ì)冠冕( mi ǎn )....脑髓( su ǐ)孱头( c àn )蹩进( bi é)吝啬( l ìn sè)......2、这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本文体现观点的句子。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
![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dfd98a84254b35effd3429.png)
高二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使用)【学习目标】(一)知识: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准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水平: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
(三)情感:理解如何准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重难点】1、比喻论证;2、准确理解几种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1、学习提示: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学习时要注意思考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积极展开讨论,重要语段增强朗读,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深入理解。
2、论证方法:认真理解本导学案【课后阅读】中归纳的几种论证方法,仔细揣摩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学会区别、使用常见的论证方法。
3、课题趣解: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准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有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点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理解,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拿来主义》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5c5cd20c1c708a1294a449f.png)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一、读经典,悟人生鲁迅语录1.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毂鯨(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样》19262.在中国,尤具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19333.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
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9274.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蔥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具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一《海上的儿童》1933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彳旁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b9f93453610661ed9f4d2.png)
收获与感悟【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体会本文讽刺与幽默的语言风格.【旧识回顾】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女口:《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知识链接】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3、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4、“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自读课文,疏通字词自诩()磕()头冠冕()犀()利譬() 茅厕()蹩()进国粹()【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 —4):揭露批判后果。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329879b84ae45c3b358c3e.png)
《拿来主义》导学案答案二、1、一: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否定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以立为主,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二:“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2、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1-6段)是什么(7段)〕破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10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怎么样〕立(对于全文结构,以上只是参考,各位老师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3、闭关主义:闭关锁国送去主义:卖国求荣4、来源:鸦片战争的失败表现:送古董、送画、送人实质:媚外求荣危害:亡国灭种5、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施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或目的。
抛给:有目的的、带恶意地输出。
三、1、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2、孱头——愚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的逃避主义者昏蛋——头脑发热,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废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3、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吸收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批判地吸收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留一点,绝大多数毁掉姨太太——纯粹的糟粕毁掉1。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人教必修四学案第8课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人教必修四学案第8课拿来主义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10d191711cc7931b71682.png)
《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戴丹审核人:李慧【学习目标】⒈知识与能力:领悟“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理清写作思路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鉴赏关键词语来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属现代散文中的一类。
特点:短小精悍,尖锐泼辣。
常用譬喻、反语、讽刺等手法,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形象阐述中蕴含道理,有寓庄于谐的情趣。
2、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学过他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孔乙己》《祝福》等。
3、“且介亭”的由来:1935年,鲁迅居住在上海闸北四川路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即“半租界”。
鲁迅先生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且介亭”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意喻中国的主权只剩一半,也暗讽国民党统治下半殖半封的黑暗现实。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收集了先生于1934年所作的杂文,于1937年出版,是先生后期杂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主学习】㈠背景介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将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都执行卖国投降路线,讨好帝国主义,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4解析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4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beb59284868762caaed5e7.png)
《拿来主义》【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一)知识链接1、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拿来主义》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拿来主义》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0e0c6733687e21af45a967.png)
第二单元拿来主义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拿来主义”的含义,本文主旨。
2.品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习重点:1.拿来主义2.比喻论证学习难点:作者对拿来主义的主张课时安排: 1课时自学交流一、阅读《导学案》知识卡片1.写作背景:九一八后,日帝的魔爪申向东北,蒋依附英美,为讨好,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
当时文化界对待“文化遗产”有两种态度,一是“全盘肯定”,一是“全盘否定”。
2.《且介亭杂文》中“且介”的含义:3.杂文是。
它有四个特点分别是:;;;。
二、完成《导学案》预习作业,积累词语。
课堂研读Array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本文中心论点是哪句?2. 开篇并未点题,是否存在入题太慢的缺点?提出论点之前的部分有何作用?二、精读探究,理解含义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反对“送去主义”?其本质和危害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1 -3.“拿来主义”错误的态度有哪几种?作者用什么方法论证?4.哪些才是“拿来主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作者用什么方法论证?三、品味语言:理解加点词的内涵及作用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3.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4.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5.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6.我只想鼓吹..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我们再吝啬7.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做奖赏8.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 3 - 练习反馈一、联系现实: (一)读以下几则新“拿来主义”,每组从中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探讨1.当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娱乐明星极其崇拜,为了追星,往往对明星的举手投足、穿着打扮等都刻意模仿,这种“拿来主义”是否值得学习?2.从“剪刀+糨糊”到“复制+粘贴”,近几年,下至普通学子,上至大学教授、高官政要,屡见爆出身陷“抄袭门”。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56ad1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3.png)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拿来主义导学案(一): 《拿来主义》课后习题答案一、拿来主义: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根据需要自己拿,自己做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鱼翅:有益无害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烟灯、烟枪、姨太太:有害无益的,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大宅子:喻文化遗产或外国文化.三、1.讽刺、奚落2、反语3、讽刺4、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拿来主义导学案(二): 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吗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该要实行拿来主义.鲁迅有一篇杂文《拿来主义》,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拿来主义这个词是鲁迅首创的,他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我们要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而言的.这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了,自从鸦片战争我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许多的进步人士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当的排斥,认为传统文化里边只剩下了像八股文、裹小脚、包办婚姻这样一系列的糟粕,所以在五四时期前后,出现了一个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局面,甚至有的人还要求要废除我们的汉字;但是因为大家都只是一味的模仿西方,当然我们站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传统之上,又没有充分的了解西方这些文化的精髓,所以最后的这些笨拙的模仿就变得不伦不类,以至于到了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文化大回潮,许多人又开始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这篇作品的.至于应该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我想我们可以用鲁迅这篇文章的原文来回答,也就是:“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就是说我们要努力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放出眼光就是说我们要看清楚,有辨别力;自己来拿就是说我们要有选择的来拿.我觉得鲁迅的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无论是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我们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我用.这才是拿来主义的真正意义.其实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除了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和具有很大意义以外,我想对于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并且可操作性很强.【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三): 鲁迅《拿来主义》中“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鲁迅《拿来主义》中“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拿来主义导学案(四):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拿来主义导学案】要认真观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占有,挑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导学案(五): 今天学习《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如在分析理解原文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政策,适当予以点拨,则能使文章的蕴蓄更深一层.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三、“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拿来主义”的思想蕴含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恰切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形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拿来主义导学案(六): 课文拿来主义义主要内容鲁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拿来主义导学案(七): 拿来主义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曾经看过鲁迅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叫做“拿来主义”,虽然主题是关于政治的,但是文章中一些观点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文章中指出学习西方文化,要“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就像我们利用一些改善方法去推行改善一样,很多人都是生搬硬套,不管怎样,是否适用,直接推行,要知道别人的东西,是经过多年的实际研究才得出的,但它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从大的方向讲,每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在人家那里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到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但我不是说别人的方法就不可以用,可以但要转化,需要吸收其精髓!拿来主义导学案(八): 拿来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拿来主义导学案(九): 关于拿来主义有哪些例子“毛”字厕所看见鸦片,也不下降公厕总值(GDP),以反映一个完整的革命,只是去药店为治疗目的,但没有得到一个“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神秘面纱.拿来主义导学案(十): 拿来主义是对待什么的科学态度对于外国文化的态度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06f39a32d7375a4178044.png)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基础知识。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与建议:结合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现象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冠.军()孱.头()孱.弱()蹩.进()脑髓.()吝.啬()譬.如()国粹.()给.予()供给.()度.日()揣.度()2.辨析字形并组词。
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 拿来主义教师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8 拿来主义教师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e4c515376baf1ffc4fad50.png)
8、《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它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3、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a3d572cc58bd63086bd10.png)
收获与感等介亭杂文》案学导主义》《拿来第一课时【知识链接】【学习目标】、写作背.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本文写193日。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体会本文讽刺与幽默的语言风、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格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旧识回顾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 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浙江绍周树人鲁迅,原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文学家、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
他一生有大量思想家、革命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结,一“送去一“送来,和历小说集《呐喊》、《旁徨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散文集《故事新编》史小说集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朝花夕拾》《野草》散文诗集,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如: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坟》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而已集》、《二心集》、《华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盖集》、《南腔北调集》、《且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自读课文,疏通字词3、杂文自诩()磕()头..残羹()冷炙()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偏重于议论,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利犀(冠冕()..也可以叙事。
杂文,是直接而迅)())(脑髓吝啬(...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茅厕譬(..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徘徊(孱()头...锋利为主要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蹩()进国粹(..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虚(玄.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80b00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8.png)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导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导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玄.虚()蹩.进()..堂皇()吝啬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guān miǎn lìnsè xuán bié gēng zhì suǐ càn xǔ jué kē páihuái bié pì cuì4、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doc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b9cf5a679563c1ec5da71d6.png)
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杂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揭露批的实质及其严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段尖锐地指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1段用原文的语言回答下面前五个问题并把你的感受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拿来的感受认识写成一篇短文(20字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拿来主义》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xǔ kē gēng zhì guān miǎn xīlìnsè suǐpìcècàn páihuái bié cuì xuán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拿来主义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拿来主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2e148050876323112129e.png)
第三单元 杂文随笔第8课 拿来主义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仪.节( ) ②自诩.( ) ③残羹冷炙.( ) ④冠冕..( ) ⑤脑髓.( ) ⑥譬.如( ) ⑦蹩.进( ) ⑧吝啬..( ) ⑨磕.头( ) (2)多音字①度⎩⎪⎨⎪⎧ 大度.( )揣度.( ) ②给⎩⎪⎨⎪⎧给.面子( )给.予( ) ③炮⎩⎪⎨⎪⎧ 枪炮.( )炮.制( ) 2.辨形组词①⎩⎪⎨⎪⎧ 翎( )诩( )栩( )翊( )②⎩⎪⎨⎪⎧ 憋( )鳖( )蹩( )弊( ) ③⎩⎪⎨⎪⎧ 辨( )辩( )辫( )瓣( ) ④⎩⎪⎨⎪⎧ 粹( )悴( )淬( )碎( )3.词语释义(1)礼尚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残羹冷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冠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吝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鼓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勃然大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倘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吝啬·吝惜“吝啬”形容词,着重指财物当用不用。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0001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0001](https://img.taocdn.com/s3/m/9dc6b199f7ec4afe04a1dfd2.png)
收获与感等介亭杂文》案学导主义》《拿来第一课时【知识链接】【学习目标】、写作背•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本文写193日。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体会本文讽刺与幽默的语言风、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格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旧识回顾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 1 、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浙江绍周树人鲁迅,原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文学家、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
他一生有大量思想家、革命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结,一“送去一“送来,和历小说集《呐喊》、《旁徨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散文集《故事新编》史小说集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朝花夕拾》《野草》散文诗集,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如: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坟》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而已集》、《二心集》、《华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盖集》、《南腔北调集》、《且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自读课文,疏通字词3、杂文自诩()磕()头••残羹()冷炙()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偏重于议论,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利犀(冠冕()••也可以叙事。
杂文,是直接而迅)())(脑髓吝啬(•••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茅厕譬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徘徊(孱()头•••锋利为主要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蹩)进国粹(…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虚(玄•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教学案
孙爱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
目标2、3、4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积累
一、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旁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
..()玄.虚()蹩.进()..堂皇()吝啬
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
掘.起()磕.头()徘徊
..( ) 蹩.进()譬.如()国粹.()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
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
3、4段尖锐地指出“”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
第6段,揭示“”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是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是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问题思考:
文章结构的特点是,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主义和主义作者对这些主义的态度是作者所批判的这个主义的实质是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进行了否定和破除。
重点在后者:送去主义。
卖国主义。
三、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鲁迅摆了哪三件事实来揭露的“送去主义”?三件事都着眼在一个什么字上面?“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等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明确: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送”字。
“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
“发扬国光”在鲁迅看来其实就是“卖国求荣”作者正话反说,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
反用“进步”,起同样作用,实质是堕落、无耻,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
2、“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外国送来了什么?这些东西用作者的话来讲是什么?这种送来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文章第5段和第六段进行分析。
明确:“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
也可以理解为“抛来”是被动的,“抛给”是主动的,“送来”是有目的的。
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残羹冷炙。
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用鸦片来掠夺中国的银两。
3 “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
明确:不是。
因为“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
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4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
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
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自学引导
一、阅读课文5-9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怎样“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文化遗产,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大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羡慕旧宅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3、“大宅子“里有什么?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什么内容?“拿来主义”者对这所“大宅子“里的东西采取的总的方法是什么?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鱼翅吃掉喻文化精华
鸦片送药房喻益害并存
烟枪烟灯送、毁掉喻文化糟粕
姨太太走散喻封建文化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二,阅读最后一节,回答问题。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怎样“拿来”?“拿来”的目的何在?怎样的人能真正担当起“拿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