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财富从何而来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讲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国际歌》曾经被列宁称赞为“时代的歌中之歌”。
歌词中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人类历史?而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是我们劳动群众。
自从有文字的历史产生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就一直存在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把几千年来英雄创造历史的旧案翻了过来,还了历史本来的真面目。
但是,对于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争论不休。
在当代,各种各样的“精英”说不绝于耳。
所以,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一讲,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播放《国际歌》片段)、(歌词曲谱版面图片)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上字幕)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五、科学认识“以人为本”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对于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的不同回答,是两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一个焦点,如何看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的对立同如何解决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一)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英雄史观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字幕)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示意图:唯心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1)表现为唯意志论这种观点,把个别人物的作用夸大到了极端,认为历史是由少数“天才人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的,少数英雄人物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历史的面貌,左右历史的进程。
而人民群众不过是盲目追随少数“天才人物”的愚昧无知的“群氓”,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主要观点字幕)例如,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说“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说什么“中国今日之问题在于没有英雄”,“只要有二、三个豪杰”出来“整顿乾坤”,中国便可以得救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英雄史观。
社会学概论丨第六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 2、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 三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影响是互相的,而不是单向度地一方决定另 一方的关系。
评析
• 1、经济地位具有根本的意义 • 2、韦伯没有解释权力和声望是从何而来的 • 3、韦伯的理论把社会阶级、阶层、社会地位群体分层标准混同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级、阶层理论
• 我国逐步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阶级斗争 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矛盾主要是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
•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阶层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 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进程中,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特 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有时 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还会激化,但我国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 争,阶级关系主要表现为各劳动阶级之间、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关 系,更多的是一种协作而非对抗关系。
第六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 流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阶级与阶层
一、阶级、阶层概念的区别与阶 级、阶层分析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 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 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 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为取 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 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 阶层: • 由经济地位或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 • 有两种阶层现象: • 第一种指的是阶级内部的阶层现象 • 第二种指的是阶级外部的阶层现象,认为阶层可以跨越阶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社会历史的主体PPT课件
史的进步和发展。
归纳总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论)
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比俄、美要晚四十多年,但起步晚、起点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开 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六号,中国仅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自己的航天员
A. “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既有 送上太空,时隔短短两年之后,又一次性突破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这一载人航天领域至为关键的基本技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发挥什么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要求
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 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两个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 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 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浅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摘要】为了适应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急需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来推动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的总体发展目标。
为此,论文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勤政廉政三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高素质国家公务员的标准和建设一支高素质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意义,着重探讨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途径必须从加强学习培训、教育管理、职责意识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公务员队伍的内在活力,提高公务员服务群众的水平。
同时指出这既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艰巨、复杂的任务,又是使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素质;公务员;政府效能;行政管理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中的形象。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国家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党和国家机关部门所承担的管理目标任务就难以实现。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国家机构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公务员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
一、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标准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一个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实施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公务员队伍的效能,与树立“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形象紧密相关,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直接影响。
那么,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爱岗敬业是高素质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体现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提倡的首要规范,也是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首要规范。
爱岗是任何一种职业的从业人员的本分。
爱岗首先要忠于职守,忠于职守就是国家公务员认真履行自己所从事的岗位的职责,按照职责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任务,国家公务员如果不忠于职守,就谈不上爱岗。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
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必修二的知识1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 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 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探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国民财富。
简单来说,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物质和非物质资产的总和,它涵盖了从自然资源到人造资产,从金融资产到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国民财富的性质具有多面性。
一方面,它具有物质性。
这包括土地、矿产、基础设施、工厂设备等实实在在的有形资产。
这些物质财富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丰富的矿产资源可能为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国民财富也具有非物质性。
知识、技术、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同样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往往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个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知识储备的国家,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
品牌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知名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那么,国民财富从何而来呢?首先,劳动是创造国民财富的根本源泉。
无论是农业生产中的耕种,还是工业制造中的加工,亦或是服务业中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劳动。
劳动者通过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了财富。
其次,资本的积累对于国民财富的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生产设备、厂房等物质资本,以及知识、技术等人力资本。
企业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进而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再者,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强大动力。
新的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和产业领域。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等新兴产业,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此外,有效的经济制度和政策环境对于国民财富的形成和积累也至关重要。
合理的产权制度能够激励人们进行投资和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预期和保障。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但是必须明确,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 挥什么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而 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3、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在主张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 同时,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中的作 用。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一 方面,“时势造英雄”,任何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的 需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 现也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等 偶然因素。
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 所谓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阶级关 系中,同其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系中,同其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历史人物又具有阶级的制约性,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历史人 物。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难免要打上阶维的烙印。历史 人物的历史命运,一般来说是随着他们所属的阶级兴衰而沉浮的。
③劳动人民直接参加了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活动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1)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 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 劳动人民在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的原料的同时 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的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这就是说科学艺术的最早的发 明权属于劳动者。 明权属于劳动者。但是却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劳动人民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第二,劳动人民中还涌现出了许多闻名的科学家、艺术家。
在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之前,首先 应当明确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一、人民群总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内涵: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指一切对历史的发 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不同历史阶段它的内容有很大 不同。 2、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巨大作用的人物 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的观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高中政治《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案3(沪教版高一)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第一框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社会生产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使学生真正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及课外收集典型例证,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交流,在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中辩证地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和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和运用“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寻求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课前准备:1.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分好四大组,各组上网查询资料:(1)第一大组同学查询上海居民近几年来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2)第二大组负责: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社会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都要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
(3)第三大组了解关于SOHO(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即家庭式办公)。
(4)第四大组查询关于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状。
2.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三、教学过程:【教师提问】经济活动有哪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此问题的设计从逻辑关系入手作为整个一课的导入,顺理成章。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是整个经济活动开展的基础,所以第一课从“生产”这个环节入手。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教师提问】那么,社会财富从何而来?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出新“高速度”需要哪些条件?(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在同伴互助中找到答案,但教师要注意到讨论的实效。
)【教师点拨】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出新的“高速度”中可见,社会财富从生产而来,社会生产始终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如果没有社会生产,人类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是难以想象的。
倡导光盘行动名言警句
倡导光盘行动名言警句倡导光盘行动名言警句1、光盘行动,惜粮惜福。
2、倡导光盘行动好,导向正确精神好;光盘行动打包好,盘光节约勤俭好。
3、成由勤俭败由奢,倡导光盘净餐桌。
4、我要光盘,拒绝“剩宴”。
5、光盘行动,为国争光,人要脸光,饭菜吃光。
6、碗净、盘净、桌净,人人需认清;饭光、菜光、汤光,我们乐成长。
7、珍惜粮食光盘间,崇尚节约我争先。
8、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9、盘子干干净净,照出你我的品行。
10、崇尚节粮风气,促进可持续发展。
11、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12、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13、光盘行动蛇年行,市民响应引共鸣;勤俭节约我做起,永远成为座右铭。
14、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5、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入“光盘行动”,汇聚出一三年强大的正能量。
16、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17、品尝舌尖上的美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从你我做起。
18、“光盘”“光盘”,盘子光光。
19、让节约成为最普通的生活习惯。
20、吃饭吃饭,干干净净。
21、勤俭节约正能量,铺张浪费负增长。
22、光盘行动,我们一马当先。
23、光盘行动手牵手,勤俭节约心连心。
24、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5、浪费与奢侈,两者皆可耻。
愿君多节俭,光盘最明智。
2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27、我是“光盘”,我光荣。
28、节俭事微,却能集沙成塔。
光盘事小,也能水滴石穿。
29、节约粮食,践行光盘,从我做起。
30、社会财富来不易,珍惜餐桌米一粒。
31、杜绝舌尖浪费,节约有限资源。
32、盘中粒粒皆辛苦,光盘行动你我助。
33、节俭传家年年有余,光盘行动餐餐有约。
34、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35、珍惜粮食,反对浪费。
36、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37、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38、争当盘子“清洁机”,清光盘子不留迹。
财富从哪里来
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 理财观念误区二:我不需要理财 理财观念误区三:等我有了钱再理财 理财观念误区四:会理财不如会挣钱 理财观念误区五:靠高收入和攒钱来实现富裕
有钱与理财的关系
刚参加工作-一断时间- 万元左右 (穷人) (买房子) (买车、生子) 几年奋斗(成功) (条件改善) 收入越来越高 (生活越来越好) 富 人
美国老太太 中国老太太 贷款买房 临终前还清 临终前买房
攒一辈子积蓄
中西的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 • • •
有没有借给过别人钱 的人,请举手? 有没有向别人借过钱 的人,请举手?
• 美国大量发行外债,“借钱消费”的情况,最 早可追溯至二战时期。
• 然而到了1985年,美国政府终于花光了积 蓄,从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 • 到2006年结束时,美国的外债已经高达1 4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当年GDP总量。
2007年前11月各月CPI指数
N年后
5 10万实际价值 10万实际价值 (通胀率3%) (通胀率5%) %
8.59万
7.37万 4.01万
5年
10年 … 30年
7.74万
5.9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5万
•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 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 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 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 胀。
利率不断降低 钱在不断贬值
传统思想储蓄
吃亏
过时了的“正确”观点
• 人类能飞吗?在1900年以前的正确答案 是不能。而在今天,显而易见的,人类 可以飞向任何地方,甚至是太空。 地球是平的吗?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 前的正确答案是“平的”但在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以后,这个过去的正确答案过 时了。
慈善应该是富人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而对于这个富人阶层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息过。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富人很少支持慈善事业。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富人却很重视对慈善事业的资助。
《商业周刊》评出的世界大慈善家,大都是亿万富翁。
其中典型的是比尔·盖茨和夫人创办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并为其捐献了超过三百亿美元的财富,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的穷孩子做些善事。
随着中国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富人是否应该承担社会慈善的主要责任,越来越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提倡的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中国为何没有慈善家:财富观和慈善体系得了病慈善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第三种有效途径,慈善是调节两极分化的利器。
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和慈善体系,是中国富人无法变成慈善家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现实,在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财富分配之后,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基尼系数超过4%的警戒线,贫富悬殊和财富集中度上升,两极分化严重。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劳动者报酬以及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税收来实现更为平均的财富分配。
不过,这将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斗。
事实上,社会财富的分配还有第三种有效途径,那就是慈善,慈善是调节两极分化的利器。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就曾说:“捐款的真正目的还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慈善新模式,促进更多当代企业家参与慈善,并希望人人参与慈善,缓解贫富分化矛盾。
”从《辞海》等典籍对慈善的解释就能看出端倪。
《辞海》和《现代汉语大辞典》上没有“慈善家”这个词条,有一个词条叫“慈善事业”,意思是从同情、怜悯、宗教信仰出发,以金钱和物品相助或提供一些其他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隆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好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在争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考点
1.经济学不等于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范围更大2.劳动: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3.劳动对象: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
它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4.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的一切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5.生产力:指人类在物质生活中创造新财富的能力6.生产关系:指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7.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物质资料的获得方式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10.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11.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处于支配地位的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12.经济体制指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政府调控体系、产权制度等)13.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制度包含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任何从事经济活动都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15.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为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为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3)某一个人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16.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2)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17.什么叫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1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1)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性作用(3)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19.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区别:社会制度是以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的总和。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政治必修⼆知识点:为⼈民服务的政府 政府只有切实履⾏⾃⼰的职能,才能最⼴泛、最充分地调动⼀切积极因素,让⼀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民。
接下来⼩编为⼤家整理了⾼⼀政治学习的内容,⼀起来看看吧! 政治必修⼆知识点: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机关的执⾏机关,是⼈民意旨的执⾏者和⼈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化建设;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的职能,才能最⼴泛、最充分地调动⼀切积极因素,让⼀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的:进⼀步政府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服务的能⼒和⽔平。
5、政府的作⽤: (1)⼈们的公共⽣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民服务的政府,⽀持政府的⼯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政府的责任:对⼈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民服务。
政府⼯作⼯作的基本原则:对⼈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 坚持为⼈民服务的⼯作态度。
(必须深⼊群众,关注民⽣,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 (2) 树⽴求真务实的⼯作作风。
(真抓实⼲;⼯作着⼒点放在研究、解决⼈民群众⽣产⽣活问题上)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信访部门;发展电⼦政务;依法建⽴⾏政仲裁,⾏政复议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临的困难,维护⾃⾝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作。
议论如何做到深刻透彻指导
议论能力写作指导议论文要求议论深刻,说理透彻,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深刻”一直是高考评价考生作文的重要标准。
评分标准有关“深刻”的表述共有三点: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
写论述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确立自己的观点。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善于追溯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观点要有启发性。
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
【技法指导】议论深刻“四法”1.朝深处想,揭示深层原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大致有这么几种: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
在作文中运用因果思维,可以使文章构思较常规思维更有优势,更有逻辑性。
如:知人善任,是齐桓公成就伟业的重要保障。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有领路人,但更要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各尽其职。
齐桓公通过鲍叔的介绍,了解到管仲的才华,与管仲探讨称霸之术后,任用管仲,尽显其能。
可以说,齐桓公做到了知人善任。
同样,汉高祖刘邦也有知人善任的优秀品质。
刘邦在总结他能夺取天下的原因时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刘邦如果不懂得知人善任,也就不可能战胜项羽。
他做到了知人善任,成就伟业便有了保障。
(2020年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汇集英才,成就伟业》) 这段议论深刻的文字,采用了因果分析的论证手法,分析了齐桓公、刘邦成就伟业的原因在于知人善任。
2.朝广处想,丰富作文内容比较分析,就是由文章的材料、观点扩展开去,联系更大范围的现象展开分析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继学摘要:一切生产过程的结果都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正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运动的中心,是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一切生产过程的结果都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正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运动的中心,是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经济学上的财富范畴不同于日常用语中广义的财富概念。
它是特定意义上的社会财富,或者说是财富的社会形式。
关于社会财富,如果从古希腊的色诺芬最早下定义算起,对它的争论长达两千多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几乎所有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它作过研究,发表过看法。
可以说,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最终解决了关于社会财富问题的争论。
本文拟对生产过程的最终产物劳动产品即社会财富作专门讨论。
由于这是个历史性的争端问题,所以必须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程序上去把握,或者说,必须作历史考察。
一、社会财富的定义关于经济学上的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人称之为物质财富,有人称之为自然财富,有人称之为人为财富,也有人称之为财富;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1]。
最早给财富下定义的色诺芬认为对占有者有用的好东西,如马、羊、土地等等就是财富[2]。
显然,这是将财富仅仅归结为使用价值。
之后,亚里士多德更为明确地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3]。
他还说过:财富是“属于家庭和国家的经过加工的丰富的物质”[4]。
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为主的现实,致使人们仍然坚持财富就是物质财富的看法。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资本关系也开始萌芽。
由于对外贸易的大发展而产生的重商学派,不同意使用价值即为财富的传统看法,认为财富是由货币或金银构成的。
这显然将财富理解为交换价值。
[5]晚期的重商主义者提出了二元论的财富观,即认为财富既是人为财富,又是自然财富。
如英国十七世纪的托马斯·孟说过,发展外贸,力争出超,要使赚得的“人为财富”“以现金的形态被带回本国”。
同时又认为:“以为金钱就是贸易的生命”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世界上还只有少量的钱币在流通的时候,就已有了交换或以货换货的大规模贸易了。
”[6]不仅英国,而且法国较晚的重商主义者如孟克列钦,也“一方面认为货币是财富,……另一方面又说使国家富足的不是充足的黄金和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7]。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出现的重农学派,坚决反对仅仅将交换价值理解为财富,而十分强调财富应具有使用价值。
他们认为,不可消费的金银货币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可以消费的农业纯产品才是真正的财富。
[8]如重农学派的魁奈写道:“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不由货币财富的总量所决定”;“财富是人的生活资料的来源”。
又说:“作为商品来看农作物,是货币财富和实物财富的综合体。
”[9]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又扬弃了重农学派的看法。
其集大成者斯密,将财富既理解为价值即社会财富,又理解为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10]。
所谓物质财富,他是指供生活上享用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或者说是生产部门的年产物。
斯密关于财富的观点明显地具有二元论性质。
之后,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和萨伊围绕斯密的财富定义发生争执,各执二元论之一端。
萨伊硬说斯密认为,财富只“由物体或物质的价值构成而不是由物体物质本身构成”,并断言“财富和……价值成正比例”[11]。
他虽坚持了斯密的社会财富定义,却不同意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针对萨伊,不仅引证了斯密的物质财富的定义,而且坚持了劳动价值论。
他说:随着生产力提高,“一百万人在一种社会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必需品、享乐品和娱乐品’等财富可以比另一种社会情况下大两倍和三倍,但他们却不能因此而使价值有任何增加”[12]。
在这里,李嘉图根据劳动价值论,指出了萨伊的所谓财富与价值成正比例观点的错误。
自斯密后,关于财富定义的争论很广泛。
例如关于财富是否是劳动产品,穆勒、麦克库洛赫、托伦斯、马尔萨斯等,或明确地或含糊地认为,财富所指的是其生产或占有要花费人力的那些物品;而另一些人如李嘉图,则认为在财富中还含有不是由人力取得的一些物品;当时,马尔萨斯的定义是:所谓财富,是“需要一部分人类劳作来取得或生产的必需、有用或令人喜爱的物质对象”[13]。
麦克库洛赫对此反驳道:那空气和太阳呢?[14]当然,马尔萨斯这个定义的前一项是基本上对的。
麦克库洛赫坚持了财富是劳动产品和财富必须有效用这两个规定,却又将财富仅仅等于价值[15];这样,就使他的理论本身陷入了矛盾。
马克思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财富理论。
他将财富理解为社会财富,并将社会财富归结为劳动产品。
有鉴于此,关于财富定义的要点可以理解如下:(1)所谓财富,不同的科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财富,不仅是指人类的财富,而且是指人类经济运动范围内的财富,即社会财富。
(2)社会财富是经济运动的成果,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一点正是社会财富的本质所在。
(3)这一劳动产品必须具有对人有用的使用价值。
上述三点,把经济学上的财富即社会财富同其他性质的财富区分开来,把社会财富归结为劳动产品,把财富限定为有用的使用价值——是适用于一切人类社会的财富的基本规定。
任何一件物品,只要符合上述三点,就是社会财富。
如果需要对社会财富下一个简明定义的话,应表述为:政治经济学所理解的社会财富,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对人有用的使用价值之劳动产品。
二、社会财富的来源社会财富从何而来,这是关于社会财富的关键问题。
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研究过财富的人都对此发表过看法。
关于社会财富的来源,直接受财富定义的制约;也正因如此,由于对社会财富的理解不同,所以对其来源的理解亦说法不一。
最早研究财富的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财富来自农业劳动,它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劳动产品。
不过,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取得财富的正当的方式;此外,还有三种不正当的方式:有酬劳动、商业和高利贷。
[16]在封建社会,人们的视野受自然经济的限制,仍然普遍地认为财富的主要来源是农业。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商品交换蓬勃发展的情况下,重商主义者以货币为财富,因而他们自然只注视流通领域,认为社会财富来源于对外贸易的不等价交换所产生的让渡利润。
不过,晚期的重商主义者中有的人已经提出,财富来自“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
如斯图亚特所说:绝对利润这种社会财富,是由“劳动、勤勉和技能的增进”产生的[17]。
难怪晚期重商主义者总是主张通过发展工场手工业、航海业来发展对外贸易,从而赚取更多的货币。
因此,马克思不但称其为“重工主义”,而且说重工主义比之早期的货币主义“已经是很大的进步”[18]虽然晚期重商主义者仍然以为财富来源于商业贸易,事实上他们的视线已经开始向生产领域转移。
重农学派以农产品为财富,自然认为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工业是非生产部门,商业同样是不创造财富的非生产部门),因而也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财富。
他们作为旗帜的口号是:“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19]。
重农学派把财富源泉追溯到了生产领域、追溯到了劳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当然,他们的观点失之片面,因为他们两眼只是盯着农业生产部门和农业劳动。
在斯密之前,具有远见卓识的哲学家霍布斯说过:财富的“丰富是依赖于(次于上帝的恩赐)人的劳动和勤勉”[20]。
哲学家洛克更明确地提出:“劳动使一切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21]。
这一思想为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奠定了基础。
到了斯密,这位有相当理论思维头脑的学者宣布:劳动一般是物质财富或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在人类经济学理论思维的进程上,人们曾轮流地认为农业、工场手工业、航海业、商业等等实在劳动的特殊形式是财富的真正源泉[22]。
斯密的一般劳动是对劳动的特殊形式的否定;正因为如此,他实际上在这里是把社会财富的实质归为价值。
所以马克思评论道:斯密在重商学派之后,“重新提出产品的价值是构成资产阶级财富的实质的东西”[23]。
斯密之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众口一词地赞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特别是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斯密的劳动创造价值从而创造财富的观点,并力图使整个经济学体系都从属于这一基本理论。
尽管他的学说仍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但在马克思之前,唯有他的观点比较彻底。
在承认劳动创造财富的前提下,当时存在着五花八门的观点。
萨伊把劳动分为三种:“人的劳动、自然的劳动、机器的劳动”,并进一步提出著名的“三位一体”公式。
对此,马克思进行了彻底的批判[24]。
麦克库洛赫写道:“正是劳动,也只有劳动,人才能获得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
”[25]然而他所谓的劳动却分为人的劳动、动物的劳动和机器的劳动[26]。
加尼尔认为:“一切劳动,不问主次,不分彼此,都协力于财富的生产。
产品的交换,保证了这种财富的生产。
”[27]加尼尔虽然讴歌劳动的恩惠,却仅仅将劳动作为财富生产的协力。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来源问题。
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但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从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方面来说,财富来源于不同生产领域的各种特殊形态的具体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价值方面来说,则来源于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三、社会财富的二重性为什么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出色地解决了财富的来源这一问题呢?这与他将社会财富视为具有二重性的劳动产品密切相关。
关于社会财富问题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它到底是一种使用价值,还是一种价值?一种观点认为,财富是一种使用价值,如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马尔萨斯等人的观点。
如果仅仅具有使用价值就是财富,那末空气、阳光和水不也是社会财富吗?进一步问,既然财富就是使用价值,为什么在商品经济下人们总是追求货币、金银,即交换价值呢?于是第二种观点出来说话了:社会财富是交换价值,这是重商主义者观点。
如果价值就是人们追求的财富,它能吃穿还是能住行呢?而且在经济实践中,人们发现,从货币出发追求货币,并不能使一个国家致富。
这样,人类的思维又回到了对使用价值的思考上[28]。
首先是重农学派,它大声疾呼财富就是农业纯产品。
尽管在反对价值即财富的斗争中重农主义得胜了,但在理论的发展中,它最终让位于下述观点:认为社会财富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价值。
斯密就持此观点。
斯密未曾发现劳动的二重性,只是将财富分为价值财富和物质财富;这样,他事实上是将社会财富关联的两个方面害裂开来,并使之独立化。
显然,这是二元论的财富观。
马克思辩证地将社会财富理解为一个统一体的二重性物。
既然财富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劳动产品,那末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形式。
例如,马克思将财富在资本主义下的具体形式资本,既理解为物,又理解为资本关系的物化形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