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中应注重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摘要】国情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国家观。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如历史事件案例分析、国情教育课程设置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道德素质。
国情教育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国际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国情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识水平。
提升国情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加强实践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情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观念、全面发展、地位和重要性、实践与研究。
1. 引言1.1 国情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国情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国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国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和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国情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国际形势,了解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情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国情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爱国主义情怀和全面发展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1.2 国情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系国情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系密切,通过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情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世界观,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国情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过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国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探讨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历史教育的初衷。
历史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一些历史知识和事件,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及其他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领悟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感,形成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当代中国的一员,学生应该明白自己是祖国的未来,要有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和爱国事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情感。
可以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英雄事迹,让学生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引导学生珍惜和平,树立保家卫国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爱国主题的展览,走访一些红色革命基地,深化对英雄人物和爱国事件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他们应该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了解国际沧桑、掌握国际规则,具备立足国际、服务祖国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学材料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国际观。
还可以结合一些国际知名的历史事件,如世界大战、战争罪行、国际合作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浅析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情 。在 历史教 学 中 , 在讲 国情 中的积极 有利 因素方面 , 增强学 生 可 的 民族 自信心 和 自豪感 ; 在讲 国情 中消 极不利 因素 方面 , 要深刻分
析产 生其历 史和现 实的 原因 .使 学生心理 能 够产 生出一 种 民族 的
紧迫 感和忧 患感 。归纳 到一点 。 要通过 认识 国情 , 增强青 少年 一代
l 本刊视点1- 【 野】 . 视 I
浅析如何在 历史教 学 中进行 国情教育
●陈 荣 亮 进行 国情 教育 , 是广大 历史教 师义不容 辞 的光荣使 命 , 要认 真 钻研《 中学历史教 学大纲 》学 习国家教 委颁发 制定 的《 . 中小 学加 强
中国近代 史 、现代 史及 国情 教 育的总体纲 要 中小学 历史 学科 思 想和政治 纲要 》 认 真钻 研历 史教 材 , , 充分 挖掘 教材 中 的国 情教 育 因素 。 教学 中有意识 、 目的、 在 有 有计划 地运 用。
别负责 管理财 务 、 进货 和营 销业 务 , 由学校 颁 发营 业许 可证 , 为学 生提供 生活便利 。 一个学期 经营 下来 , 仅每位 经营者经 济上 小有 不
收 获 , 要的是积 累 了创 业经验 , 养了市场 意识 、 重 培 竞争意 识 、 创新
能等级 证书 , 才能取 得毕业 证。 进行专 业技能 大赛 。 高职 业 岗位 提
等, 真正 把课 内外的教 育有机 结合起 来 , 而达 到向学 生进行 国情 从
教 育的 目的 。
有比较 才有鉴 别。 过 比较 , 同存异 , 通 求 或者 求异存 同 , 从而探 寻正 确的道 路和适 宜的措施 。 国情教 育要进 行历史 的纵 向比较 。 这 建 开办 了一家全 商业化 的实验 商店—— 励志 实验商店 。该 店 为股 份 合作制 商店 , 本金均 由学生 个人 出资 , 营毛绒玩 具 、 饰 、 资 主 头 文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中学历史教学有着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重大的使命—素养养育,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让他们的精神站立起来是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
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不在教与学的法则,而在于学习历史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成功、成人的养育价值,即对人性的养育。
当历史教学还在普遍流行历史知识传播手段或传授技术上的不断花样翻新、想尽各种法与招式解决学生“怎么吃”的问题时,我们会经常这样问自己:对于一个几近成年的高中学生来说,历史课堂教学是告诉他们“怎么吃”重要?还是“吃什么”更重要?理所当然,中学历史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吃的问题,而是要基于成长的需要,解决吃什么,提供什么样“营养”的问题,吃什么比怎么吃更重要。
成长需要营养,它不会管太多这个营养是怎么吃进来的,如同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吃鸡蛋是因为它有我们所需要的营养,而不是天天去研究这个鸡蛋是哪个母鸡生的?是怎么生下来的?我怎么把鸡蛋吃下去?因此,以养育学生人格人性为主要目的的历史教学内容选择与历史教育价值的挖掘就显得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重要得多了。
知识固然可以产生力量,过程与方法也能培养能力。
但从历史知识中挖掘出的价值观却能决定方向,用真的史实和美的方法养育善的价值观。
历史知识只有在帮助学生追求真善美时,才是最重要的,智慧与价值观比知识与能力更重要。
如果高中历史课堂缺乏价值引领的正确选择,就很容易培养有学问甚至是有艺术修养的恶魔,或精神变态者;任何机会都有可能变成陷阱与危害,能力越大,破坏性越大。
素养立意与养育是中学历史课堂的核心目标与最主要的追求。
1.笨鸟也有矮树枝:人人都是爱因斯坦的人才观是素养养育的基础斯黛肥在《这才是判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一文中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新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王雄也认为: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新教育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自然生命强调长度,社会生命强调宽度,精神生命强调高度”学校要通过各种方法,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在学校里呈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和伟大事物相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最终成就自己[1]而中学历史教材描述、记录和呈现的大部分都是历史上的“伟大事物”历史课堂就是直接让每个学生与“伟大事物”经常相遇的场所。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进行 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 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 , 教育学生认清 国情发展的规律 , 预见其发展 的必然趋势 , 这样才能使 国情教育成
为对客观世界及事物发展的正确 反映。 只有 以真实的历史 、 真实 的国情对广大青 少年学生进行教育 , 才能使他们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 比正确 的。
3进 行 走 社 会 主 义道 路 必然 性 的教 育 。 .
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 , 建立 了中华人 民共 和国 , 中国走 上社会 主义 使
道路 。 中国人 民选择社会 主义 , 经过新 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 主义 道路 不是偶然 的, 而是近代 中国半殖 民地 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 的必然结果 , 是中国人 民经 过 长期 的痛 苦摸索 , 多次失败 中找到的 。 从 我们要在 中国近现代史 的教 学中教育
古代文 明中汲取 营养 , 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 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 , 创造 出更 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 会主义文明 , 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2进行五千年 中国人 民奋 斗史, . 特别是 近百年来 中国人 民抗 争史的教 育。
中华 民族是 一个热爱 自由 、 富于革命 传统 的民族 。 在封建 社会里 , 民阶级 农 反抗地 主阶级的革命精 神 , 在中国历史上 闪耀 着永不磨 灭的光辉 。 近代 , 在 中国 人 民为挽救 民族危亡不屈不挠 、 再接再厉 , 进行了英勇 的斗争 。 四运动后 , 五 随着 中 国工人 阶级登上历史舞 台和中 国共产党 的诞 生 , 真正救 国救 民的责任落 到 了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 中国_人 阶级身上 。 T 历史 已经 证明 , 国唯一 的 出路 , 在 中 中 是 国共产党领导下 , 推翻帝 、 、 官 封三座大山 , 走新 民主主义革命 的道路 。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是指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加深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进程及国家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教学应该强调国家的历史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通过教授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名人、重要事件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授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情感联系。
历史教学应该突出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通过教授中国古代的革命斗争、抗击外敌侵略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教授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民族英雄的敬意。
历史教学还应强调国家的发展进程和成就。
通过教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成就和进步,增强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授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的为国家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还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教授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奉献精神。
教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是指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荣誉感、国家自豪感和国家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促进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国情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
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国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兴衰荣辱,培养他们的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校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家文物、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伟大和繁荣,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国情教育的实施策略
要加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教师要重视国情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国情意识的培养,把国情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注重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国情教育资源,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校内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国家的情况,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国情教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的定义国情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家的特点、优势和问题,提高爱国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方式。
国情教育的目的是让广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明确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发展的关系,激发爱国和报国的热情和动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国情的重要途径,是融入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
历史学科,除了涵盖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各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外,也包含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与变革。
因此,从教育机构到教育者,都必须重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国情教育?历史教学中融入国情教育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的政治与历史教育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治与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背后的力量支持和推动,以此推动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国家建立的原因和意图。
比如,在教授中国历史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种种灾难和危机,以及中国人民为了找寻发展之路的曲折历程和付出的巨大代价。
国家的文化与传统教育者也可以从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中,让学生明白国家背后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价值观,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国家的独特性和历史地位。
比如,在教授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通过古建筑、丝路、诗词等生动形象的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国家的现状与发展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国家的现状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以此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一起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比如,在教授中国当代历史时,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与重大事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国的目标。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是指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认
知和理解,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下面将
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试析。
教材内容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学的内容应重点涉及国家的历史起源、
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基本知识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
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也要展示国家的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思
考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培养他们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也是促进国情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情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演讲、写
作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展示对国家历史和发展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展览等途径,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的发展和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
师生互动对于国情教育的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情教育,
关注国家大事,从小事做起。
教师也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想法,解答
他们的疑问。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推动学生对国情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是一个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认知和爱国情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
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
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又培育了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尚。
到社会主义阶段,这些优秀传统被继承和加以弘扬,与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二、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出路何在?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
历史已经证明,唯一的出路。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
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摘要:随着当前教育体系的不断变更和改革,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放在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
通过历史教学渗透国情教学,以此来加强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明、中国近代现代的历史的了解,并且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就将以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国情教育为主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国情教育国情教育作为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思想道德和思想认知方面的水平。
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同时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史实资料探寻历史真相,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国情教育的重要性国情教育为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而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发展情感纽带的精神支柱,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对历史教材的有效运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跨度,让学生相信中国正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变得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1.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当今的学生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培养具有优秀素质和高品德的人才,更是要培养出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人才。
当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爱国精神相结合,便能够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尝试将国情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记住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精神。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工作进行辅助。
教师首先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来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并且深入地挖掘历史,将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底。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情教育摘要: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方式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国情教育社会主义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要求我们要有明确的方式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一、利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来分析国情,认识国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认识国情、分析国情的基本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是认识、分析国情的基本原则。
只有找对方法才是正确认识国情的前提和关键。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对历史国情知识,进行科学分析。
去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现实和真正规律,预见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
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的国情,来教育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少了纯理论的说教,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同时也能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师生从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到历史教学中进身受祖国培育的学生,有权利、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应该全力配合老师,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现国情教育的重要性。
并且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工具和方式添加国情教育的素材,使教育更生动更易懂。
二、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 ,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起。
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的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国情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国情教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就是使学生知道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的趋向。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大教育观,把强化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放在突出的地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基本内容1.热爱中华文明的教育。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不仅包括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刻苦耐劳、聪明进取、勇于创新。
中华民族培植的优秀文明和传统,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进而认识到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和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勤劳著称于世,又有为人称道的道德风尚应用于世。
到社会主义阶段,这些优秀的传统被继承和加以弘扬,与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不屈不挠,再接再励,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从林则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再到孙中山,为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都没有成功。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77赞美、一个微笑等等,都有可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四、正面评价,促进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
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赞扬。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所,切忌在课堂上动不动就训斥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过程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那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
五、教师的自我提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质量高低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关系密切,有时甚至决定着课堂质量走向[5]。
目前,尽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但从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课堂有效地评价语使用并不容乐观。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6]。
如何让课堂评价语更贴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学习,进行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朱晓华,《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教学研究》;2013年第6期[3]赵蕴慧,严桂元《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3月[4]季斐斐,《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三性”》,《内蒙古教育》,2015年6期[5]牟秀英,《浅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技巧性》,《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12月[6]黎惠茹,《谈低年级语文课堂评价语的使用》,《语文天地》,2017年10期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育中应注重国情教育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
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
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
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出路何在?中国人民百余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
“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
历史已经证明,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
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
过去搞革命要依靠党的领导,现在搞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西方的多
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
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
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
次失败中找到的。
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这一正确的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全国(除台湾外)统一,民族团结,祖国富强。
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
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
因为在我们这个底子薄、人口多、生产不发达的国家,如果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资本主义,将会产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受穷。
在生产不发达不富裕的国家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家都有饭吃,都能生活得好。
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
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
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我国已建立了比较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村经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
水平显着提高,1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的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
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的生产仍然落后,经济不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
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