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课时 练习十一布置课后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主要让学生在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乘法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内容丰富,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巩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但对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运算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习题,包括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学生运算时间。

4.准备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位数乘两位数。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出示一组口算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完成后,老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答案的展示和讲解。

接着,老师呈现笔算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答。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分数的认识,学会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内容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

此部分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但是,对于分数的比较、加减法运算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运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动画演示。

2.学习材料:练习题、小组讨论卡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入分数的比较。

如:“妈妈做了5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小红吃了3个,请问谁吃的苹果多?”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如:1/2、1/3、1/4的大小比较。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6《练习十一》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很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如:小明有35本书,他的朋友小华有28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2.呈现(10分钟)呈现计算35乘以28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练习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记录下计算过程和结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商店里的苹果每千克3元,买了2千克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心得体会。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六(1)教学内容:课本第43页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1. 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课堂作业:(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所有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4x4=16(厘米)(6+4)x2=20(厘米)(5+6)x2=22(厘米)2.40+30+50=120(cm)25x4=100(cm)(20+15)x2=70(m)4.(6+9)x2=30(米)5.9x4=36(厘米)教学反思: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

第1题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练习,用来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和乘法口诀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提出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处理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
在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时,我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但显然,这部分内容还需要通过更多的练习来巩固。接下来,我会设计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练习十一》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一是数学运算能力,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及乘法运算,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加强数学思维训练;二是几何直观感知能力,通过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三是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四是数学应用意识,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通过本章节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的基本概念。两位数的加减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计算方法,而乘法口诀则是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它们是数学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明去超市购物,需要计算总价并找零,这个过程中就会用到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进位和退位处理以及5和6的乘法口诀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两位数加减法或乘法口诀相关的实际问题。

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练习十一中的相关题目。

2.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评: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5. 应用:通过讲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乘除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场景来引发学生对乘除法的思考,例如,提问学生:“如果小明有8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概念。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小明有4个朋友,每人需要2个苹果,那么小明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则引出了乘法的概念。

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两位数乘一位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总结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计算方法,互相学习。

4.教师引导: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运算顺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 × 两位数2.运算顺序:先算两位数 × 两位数的个位,再算两位数 × 两位数的十位3.计算方法:a.个位相乘,写下结果b.十位相乘,写下结果c.相加得到最终答案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正确率。

昆山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备课教案

昆山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备课教案

昆山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68.练习十一》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通过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所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法运算。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练习纸、黑板等教学用具。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分蛋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人分到的蛋糕部分的总量。

从而引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十1》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十1》教案含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周次
17
总课时数
46
教学内容
间隔排列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课题:间隔排列
三、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2.探究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样的规律存在呢?大家数一数,填写在作业纸的表格一中。
(1)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1。
(2)小兔和蘑菇
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评讲订正。
4.做P76第10题。
指名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及应用。

2. 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运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2)2. 板书内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及应用(2)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乘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3. 拓展题: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学习氛围是否良好。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独立完成。

5.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及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练习十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练习十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练习十一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 练习十一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单元的练习十一。

本节课主要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和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目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检查答案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册。

2.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情景: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2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

请问,小明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题:34 × 5。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一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两位数)的个位数,然后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数。

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十一: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十一,并进行讲解和辅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 先用第二个因数(一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两位数)的个位数。

2.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十位数。

3. 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35 × 7 = ?2. 46 × 8 = ?3. 27 × 9 = ?答案:1. 2452. 3683. 24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一》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十一》教案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课题:练习十一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法,学会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揭题:本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对本单元掌握的情况。

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填写,再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提问:第三幅图是表示几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合起来的?(2个正方形和1个十分之五即0.5)它用小数表示是多少?(2.5)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2题。

出示四样商品图,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小数,再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3题。

出示数轴,先让学生独立在数轴上写数,再指名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让学生说比较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一”第4题。

师:比较三只青蛙的跳远成绩,你能把三个数从大到小排列吗?(1.1米>0.9米>0.8米)提问:谁跳得最远?谁第二?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5题。

(1)出示数轴,在数轴上分别找出下面各数的点。

(2)让学生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指名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先用竖式计算,然后集体交流。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竖式的写法:得数中的整数部分是0时,0不要漏写。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十一”第7题。

《练习十一(2)(第3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一(2)(第3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十一(2)(第3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通过PPT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答案。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5. 巩固: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十一(2)(第3课时)》2. 板书内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学生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含答案)第1课时口算和估算一、想一想,算一算。

2×4= 3×5= 5×6=20×4= 30×5= 50×6=200×4= 300×5= 500×6=二、口算。

10×3= 8×20= 6×200=50×9= 7×80= 400×3=三、在中填上“>”“<”或“=”。

59××××答案:一、8 80 800 15 150 1500 30 300 3000二、30 160 1200 450 560 1200四、< > > <第2课时倍的认识。

五、○○○△△△△△△△△△△△△△△△△△△☆☆☆☆☆☆18里面有()个3,△的个数是○的()倍。

18里面有()个6,△的个数是☆的()倍。

六、一支钢笔16元,一本练习本4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本练习本的几倍?七、王阿姨家来了客人。

王阿姨从水果店购买了24个苹果,4个西瓜,8个橘子。

(1)苹果的个数是橘子的几倍?(2)橘子的个数是西瓜的几倍?(3)你还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一、6 6 3 3二、16÷4=4三、(1)24÷8=3 (2)8÷4=2 (3)略第3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八、9的3倍是多少?列式为()。

9是3的几倍?列式为()。

九、一辆大客车限乘多少人?十、体育课上跑步的有6人,拍球的人数是跑步的3倍,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5倍。

答案:一、9×3 9÷3二、6×9=54(人)答:一辆大客车限乘54人。

三、拍球:6×3=18(人)跳绳:6×5=30(人)第4课时练习一十一、40×4= 8×200= 70×2=500×4= 30×9= 800×6=十二、一根电缆长900多米,某施工队每天用80~90米,9天能用完这根电缆吗?()(填“能”或“不能”)十三、(1)爸爸今年多少岁?(2)妈妈今年多少岁?答案:一、160 1600 140 2000 270 4800二、不能三、(1)8×5=40(岁)(2)8+28=36(岁)第5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十四、 4 2 1 3 2 2 2 1× 2 × 3 × 4十五、用竖式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布置课后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布置课后作业设计

×4
二、用竖式计算。 370×3
240×5
280×6
三、学校小剧场可以坐 280 人,“小星星艺术团”在小剧场内表演了 4 场,场场 满座,一共有多少人观看了他们的表演?
答案:一、3640 3780 1520 二、1110 1200 1680 三、280×4=1120(人)
TB:小初高题库
苏教版小学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苏教版小学数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 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 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TB:小初高题库
苏教版小学数学
第 11 课时 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一、 5 2 0
630
380
×7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上面图中, 最大, 最小。
( 2 涂上黄色,红色涂了(
5
5
( )个 1 ,红色和黄色一共涂了( )个 1 。
5
5
)个 1 ,黄色涂了 5
三、小明和小兰共吃一块披萨饼,小明吃了这块披萨饼的 3 ,小兰吃了这块披 7
苏教版小学数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 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 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TB:小初高题库
第 6 课时 练习十一
一、按图中的要求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
( )
( )
萨饼的 1 。小兰再吃这块披萨饼的几分之几就和小明吃的一样多? 7
答案:一、 1 1 1 1 1 2 485 2
二、涂色略 3 2 5
1 8
三、 2 7
TB:小初高题库
苏教版小学数学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TB:小初高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