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品牌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24e91d580216fc700afdc8.png)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篇一:海尔集团案例分析】ppt制作:张帅资料整理:朱笑生资料搜集:陈文洁 ppt宣讲:吕望公司慨况公司慨况企业简介企业历程企业架构经营成果成功之道成功之道市场定位分析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特色新型理念其他其他公益事业启示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并于2005年底,进入了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经过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已大幅提升。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 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目前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08年大事记董事长推进本部监事会主席资金流入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产品本部技术装备本部商用空调产品本部洗衣机产品本部信息产品本部电冰箱产空调产品本部董事长秘书独立董事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职工监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组织结构职能对应关系类型时间奖项名称奖项说明品牌 2009.06.09 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品牌海尔洗衣机蝉联08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2009.05.19 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海尔空调在专家评价分析的五项指标上不仅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为海尔空调进入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一举奠定胜局。
也大大缩小了与日本国际化大品牌的差距。
2009.05.15 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招标综合排名第一在“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空调集中采购项目”中,凭借领先的省电技术、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海尔省电空调在此次投标的10 多家国内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型号最多且综合排名第一的企业。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4bf98cce2f0066f533229b.png)
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综述海尔的名牌战略是中国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的经典案例。
从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到发展为年营业额超800亿,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名内,海尔用了20年完成了一次次飞跃。
上世纪80年代,许多行业的生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
质量不重要,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能出厂。
上任伊始的厂长的张瑞敏发现,中国市场上除了洋品牌,基本没有中国自己的名牌。
这激发了张瑞敏的品牌情节。
他果断提出高质量,创名牌的战略。
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改变质量是件艰难的工作。
张瑞敏导演了着名的砸冰箱事件,以此立下自己的质量宣言。
不破不立,张瑞敏的班子从此动了真格。
不久,海尔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高质量电冰箱问世,在当时的市场上鹤立鸡群,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
甚至在原材料涨价失控的局面下,海尔对产品提价,销售情况却不降反升。
依靠质量在行业洗牌中大获全胜的海尔,下一步走向了规模扩张。
扩张之初一度混乱。
张瑞敏迅速调整策略,成立了海尔集团公司,使各个分厂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以海尔模式统一管理,而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统筹。
下属企业各自为战,但是不能各自为政。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海尔大踏步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
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尔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轻松,外有国外品牌的强势侵入,内有组织结构臃肿的压力。
张瑞敏意识到公司进入了一个临界点,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为此海尔进行了多方考察。
结论是,市场份额决定企业命运,而服务水平决定市场份额。
据此,海尔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并以此制定了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
通过一系列架构改革,采取星级服务措施和计算机化等先进手段,使海尔产品在行业中始终处于制高点。
张瑞敏还善于于细微处捕捉需求。
海尔陆续推出了针对小空间的瘦长冰箱,针对农村用电环境的宽幅冰箱,针对夏天洗衣任务的小型洗衣机等特色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
时至今日,海尔已经以907.62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e13f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f.png)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乃至全球白色家电领域的知名企业,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创新的技术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而广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从公司背景、市场定位、产品策略、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创新与研发、国际化战略、财务表现、竞争优势和未来挑战等方面,全面剖析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
1. 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担任CEO。
自创立以来,海尔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制造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制造和销售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2. 市场定位海尔集团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市场,以年轻人和家庭为主要目标客户。
在竞争激烈的白电市场中,海尔凭借其创新的产品设计、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脱颖而出。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的、格力、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3. 产品策略海尔集团的产品策略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产品种类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彩电等多个领域,且在每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在产品质量方面,海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 营销策略海尔集团的营销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推广、合作伙伴营销等。
同时,海尔还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如海尔商城、京东、天猫等,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需求。
5. 供应链管理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协同和高效。
公司采用全球采购策略,与一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同时,海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库存的精准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海尔还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关系维护,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双方共赢。
6. 公司文化与价值观海尔集团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围绕用户至上、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展开。
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海尔战略分析(3篇)
![海尔战略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dd1a6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e.png)
第1篇一、引言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质量、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本文将从海尔的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海尔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企业战略1. 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在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海尔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全球市场,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转身。
2. 以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海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海尔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使企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以质量为根本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利益。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海尔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
4. 以服务为支撑的战略海尔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海尔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支持。
三、核心竞争力1. 技术创新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在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海尔产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3. 供应链管理能力海尔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和供应。
通过优化供应链,海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4. 市场营销能力海尔具备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
同时,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
四、市场定位1. 产品定位海尔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兼顾大众市场。
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海尔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2e931b3968011ca300914c.png)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青岛的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海尔品牌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家电集团,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00强前30位。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明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海尔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已进入全球化品牌阶段。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
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
![海尔—企业战略管理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3e56d826fff705cc170a20.png)
【三】海尔国际化的秘诀
海尔国际化成功的七大秘诀: 国际化的目标:创世界名牌 国际化的原则:流程再造化;结构网络化;竞争全球化。 国际化的方向: 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设计、制造、营销 三融一创:融智、融资、融文化、创本土名牌 个性化:推出B2C全球控制模式 国际化的灵魂,文化的延伸。 国际化的风险防范:先于市场,后有工厂。 国际化的策略:播种、扎根、结果
其 海 制 尔 定 集 的 团 四 成 个 功 发 地 展 战实 略施
横向代表海尔发展的历程,纵向代表企业管理的高度。 一、从1984年到1991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名牌”,公 司 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品质建设。 二、从1991年到1998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多元化”, 公司内部实施“OEC” 管理模式,OEC管理,其中“O”代 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 Everyone(每人)、 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 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以表示为: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三、从1998年到2005年,公司战略方向是“国际化”, 公司全面实施 “市场链”流程再造,企业管理的全面升 级。 四、从2005年到现在,公司战略方向是“全球化品牌”, 公司全面实施 人单合一T模式的管理方式,每一个企业追 求的最高管理境界“人性化 、自主化管理模式”。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 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 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 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 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企业战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4ae78f5335a8102d220dc.png)
综合案例分析——海尔的企业战略摘要: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海尔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着。
海尔的成功有目共睹,我们小组从战略分析到战略选择再到战略实施,最后对战略进行简要评价,综合分析海尔企业战略。
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海尔的高起点经营战略、多样化扩张战略、“先难后易”战略等问题,并对海尔领导人魅力及核心竞争力加以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掌握了课本相关理论知识并进一步熟悉了海尔。
关键字:海尔环境分析核心能力战略张瑞敏组织结构一、战略分析——海尔企业外部环境及核心能力分析每个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企业内部以及在企业和它之外的环境要素之间都发生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通常,企业的活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正确地制定战略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战略之前,必须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从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和核心竞争力分析入手,(一)外部环境分析虽然每个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都处于与外部环境的动态作业之中,但是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它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外部条件,本文采用PEST模型对海尔进行分析如下:1、政治环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社会稳步发展,经济发达,可以说是政治局面稳定.我国现在十一五期间,极其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因此海尔企业生产的种种科技高新的产品会受到政策的优惠,面临这种政治环境,对海尔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2、经济环境这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高档品的需求也提升了,如空调,洗衣机,计算机,手机等,海尔也一样得到了发展。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海尔等国内企业面临更多国外企业竞争,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海尔应该合理的作出决策,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打败竞争对手,争取在百家争鸣的竞争环境中独占鳌头.3、技术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冰箱的无氟化,手机锂电池的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的普及,现在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发达了,而海尔是老品牌的公司,海尔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4、社会文化环境最近的几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相当的大,第一就是人口的剧增, ,要解决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导致了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与国外很廉价.第二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门就是公交车私家车,打电话用手机,洗衣服用洗衣机,用计算机看新闻等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海尔等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三点事价值观的改变,较以前的人,现在的人更舍得把钱花在使生活更舒适的产品上了,海尔家电的产品自然就更畅销了。
海尔的品牌战略——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的品牌战略——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f85a16c5da50e2524d7fb3.png)
海尔的名牌战略——需求偏好分析学生姓名:学号:日期:案例陈述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渠道电冰箱总厂,这就是现在拥有900亿品牌价值稳居世界500强,创造中国民营企业神话的海尔集团的前身。
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1985年在张瑞敏领导下的砸冰箱事件让海尔员工悟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从这个时候开始,“质量高于利润”成了海尔为贯彻“名牌战略”而采取的经营理念。
这个事件是海尔确立名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此后,海尔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991年海尔确立了规模经济道路,从此进入了一个迅速扩张阶段。
海尔为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联合舰队,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
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
90年代中后期,中国已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大量高质量,高科技的外国家电涌入中国市场,面对这种全面而激烈的竞争,海尔提出了“服务终于利润”的战略思想,订立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目标,并不断发现,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已创新和个性化产品创造新市场。
海尔在这个国际化经营阶段反应及时,稳扎稳打,终于最终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提出问题分析案例可以得知,海尔的价格虽然高于其他同类商品,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却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这不得不说是海尔的品牌效应。
下面,我们可以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解析海尔的成功:1.海尔创立名牌产品的行为对企业的需求曲线,价格和销售量有何影响?2.产品质量,广告宣传和服务对消费者偏好产生哪些影响?3.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是什么?背景分析海尔成立之初,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但是,海尔的高层分析后认为,尽管国内市场上中国自己的品牌不少,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de8d57bceb19e8b8f6badf.png)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
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
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
具体而言,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一)、单一产品――电冰箱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
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
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
“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
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
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
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
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
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b99cebb8f67c1cfad6b853.png)
海尔集团成功发展分析报告引言“案例分析”是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例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管理者是社会责任的受托者:负责任的企业经营者不仅要为企业内部的股东和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外部的相关利益群体,诸如供应商、客户、债权人、所在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其他成员谋求福利。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间里,管理者必须从全球视角来考虑诸如环境评估、对手分析、人员分配、资源获取和配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海尔集团的发展经历,成功的为处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树立了典范。
本案例从海尔的战略环境及目标、领导方式、组织结构、控制机制等方面综合的分析海尔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读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资料。
本案例从收集的大量海尔集团的理念、措施以及实施步骤中总结海尔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组全体组员恳请读者在使用本案例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公司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f4d33a0912a21614792991.png)
海尔的品牌战略——案例分析目录一、案例综述 ............................................................................... - 1 -二、提出问题 ............................................................................... - 1 -三、背景分析 ............................................................................... - 1 -(一)品牌创建(1984-1991)阶段........................................ - 1 - (二)扩大规模(1991-1995)阶段........................................ - 2 - (三)二次创业(1995-1998)阶段........................................ - 2 - (四)国际化战略(1998-~)阶段.......................................... - 2 - 四、问题讨论 ............................................................................... - 2 -(一)品牌创建(1984-1991)阶段--“质量高于利润”........ - 2 - (二)扩大规模(1991-1995)阶段........................................ - 4 - (三)二次创业(1995-1998)阶段--“服务重于利润”........ - 5 - (四)品牌的时代性、国际性、超值性(1998-~)阶段........ - 5 - 五、结论和启示 ........................................................................... - 6 -(一)结论:........................................................................... - 6 - (二)启示............................................................................... - 6 - 六、参考文献 ............................................................................... - 7 -一、案例综述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渠道电冰箱总厂,这就是现在稳居全球500强,连续10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首位,创造中国民营企业神话的海尔集团的前身。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9cfce4aef8941ea76e05b2.png)
产品策略:实用、耐用 价格策略-中低价位 渠道策略-一对一上门销售 促销策略-贴近农民,做农民式促销
顾客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满足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价值传递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建立渠道关系,实现海尔产品分销 价值传播 开展公关营销树立企业形象,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团队打造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升员工价值,以实现顾客价值
市场营销战略
采用迎头市场定位策略
原则:不首先在量上争第一,而是质上争第一,依靠高科 技推出新产品。所涉足产品起步晚且市场竞争激烈。但海 尔集团经过市场调查,采用迎头市场定位的策略参与竞争。 先后推出的空调器、洗衣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拓展销售渠道
实施三个1/3的经营战略(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 生产海外销售占1/3,海外建厂生产海外销售占1/3),不 断开辟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海尔在海外己经拥有营销网 点3.6万个,售后网点1900个 。
公司简介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 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 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 制造商之一。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 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 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12年,累计申报13952项技术专利,获 授权专利8987项;海尔共组 织研究、提报了84 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8项已经发布实施,是中 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股东价值
市盈率是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市净率是指股价和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市净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市现率为股票价格与每股现金流之比,市现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高 市售率为股票价格与每股销售收入之比,市售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高 市盈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PEG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67447d5acfa1c7aa00cc2e.png)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海尔集团3081005 贾飞龙目录1、海尔集团简介 (3)2、海尔集团与电子商务 (3)2.1、海尔集团的电子商务理念 (3)2.2、海尔集团开展电子商务历程 (3)2.3、海尔集团B2C的应用 (4)2.4、海尔集团B2B的应用及企业内部管理 (5)3、海尔集团的企业战略 (6)3.1、海尔集团目标客户 (6)3.2、产品和服务 (6)3.3、名牌战略(1984年——1991年) (6)3.4、多元化战略(1992年——1998年) (7)3.5、国际化战略(1998年——2005年) (7)3.6、全球化品牌战略 (7)3.7、电子商务战略 (7)4市场定位 (8)4.1、优质优价 (8)4.2个性化差异化定位 (8)4.3营销在最后一公里 (9)4.4、海尔网络营销特色 (9)5、物流系统分析 (9)5.1、自营物流战略 (10)5.2、物流一体化战略 (10)5.3、综合物流战略 (11)5.4、及时物流战略 (11)6、海尔的核心能力 (12)7、阻碍海尔业务发展的因素及建议 (12)7.1、阻碍因素 (12)7.2、改善建议 (13)1、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
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海尔全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全球化战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3a41c833d4b14e852468c9.png)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案例分析一、问题剖析从海尔的角度考虑,面对增速放缓的家电产业,未来的战略重心应当集中于哪些类型的产品和市场?针对日本市场而言,海尔应当继续在日本市场加大投入,进一步开发市场吗?他们真的能在日本市场获得成功吗?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海尔在日本市场能否有效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虽然海尔已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成功,并且通过前期与日本三洋的合作和收购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日本毕竟是世界家电强国,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家电企业,品牌间竞争和挑战将更趋激烈,所以海尔要想在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确立在日本市场稳定地位,就必须更深入开展和实施相关的战略战术以实现最终目标。
二、背景分析(一)家电行业的发展形势:对于家电企业来说,2011是不平静的一年,比前几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新产品新技术的冲击……导致家电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家电行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下滑。
2012年1-2月,家电行业收入同比下降2.39%,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61%,延续了2011年增速放缓的趋势。
(二)海尔战略发展成效: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通过在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在欧洲实施并购方式先后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并迅速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三)海尔在日本市场发展历程:海尔瞄准日本市场并采取始于2002年。
2002年1月,日本海尔销售株式会社成立,构建在日本的销售据点。
2002年2月海尔和三洋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两公司开始在中国和日本的合作销售。
2002年6月,海尔日本控股公司成立,负责管理海尔在日本的相关公司。
2011年7月,海尔宣布以1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从松下集团手中接管“三洋电机”,同时接管三洋在日本、印尼、大马、菲律宾和越南的家用电器业务。
海尔集团案例报告
![海尔集团案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f7ebd333d4b14e85246885.png)
风雨“海尔”的营销道路名牌就是:别人卖不出去,我能卖出去;别人卖得少,我卖得多;别人卖得便宜,我卖得贵。
———张瑞敏海尔,一个在中国企业界响当当的名字。
曾几何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逐步到今天走向国际化集团的发展道路。
悉数海尔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他的壮大,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而在众多因素中,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策略则起了重要作用。
我认为,海尔营销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充分认识到:品牌制胜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海尔将其品牌战略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并在实际成长中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将由品牌所引发的营销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在今天,我们提到海尔,更多的联想到的是一个品牌,而不单单只是一种产品。
可见,品牌战略制胜对于企业的营销战略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正是这样一种持续的用品牌去影响营销,最终让“海尔”深入人心,昂首立于中国民族品牌之林。
第一部分:企业背景及发展历程回顾海尔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企业新世代的兴衰,书写了一部中国企业可歌可泣的赞歌!海尔的前身是位於青岛市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家工厂当时已经亏损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万元,濒临破产的命运,1984年,现任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第一次走进工厂,触目所及竟然是满工厂臭气薰人的大小便,工人四处闲晃、无所事事,还有三五成群的工人拆下窗框烧火取暖。
张瑞敏上任后,迅速展开打造中国最大家电企业的漫长道路。
张瑞敏狠抓产品质量,一接手青岛电冰箱厂,就将库存的电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挑出七十六台有瑕疵的电冰箱,接著将这些电冰箱搬到工厂广场上,要求生产这些电冰箱的工人在全体员工面前抡起大槌敲坏自己生产的成品。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约合一名普通工人二个月的薪水,工人亲手敲毁自己的血汗结晶,不禁泪流满面,也打下海尔坚持品质的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海尔砸冰箱换质量事件”。
从1984年开始,海尔集团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f6fb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b.png)
海尔集团成功发展分析报告引言“案例分析”是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例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管理者是社会责任的受托者:负责任的企业经营者不仅要为企业内部的股东和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外部的相关利益群体,诸如供应商、客户、债权人、所在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其他成员谋求福利。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间里,管理者必须从全球视角来考虑诸如环境评估、对手分析、人员分配、资源获取和配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海尔集团的发展经历,成功的为处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树立了典范。
本案例从海尔的战略环境及目标、领导方式、组织结构、控制机制等方面综合的分析海尔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读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资料。
本案例从收集的大量海尔集团的理念、措施以及实施步骤中总结海尔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组全体组员恳请读者在使用本案例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27199ddaef5ef7ba0d3ce7.png)
海尔应该注意
• 企业由制造向服务转化的态势必将在中国市场造 成巨大的影响。 • 海尔服务并没有脱离传统交易营销的色彩,更没 有利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增值营销和扩大服务供 给来使自己真正与同行拉开较大的差距。 • 作为健康企业,海尔在长期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方 面,仍需进一步与短期经营的效率做更好的平衡。
海尔应该注意
• 海尔的人力资源在面临未来重大变革的适应性问题。 • 海尔的员工要能成为每一个岗位上的领导者,要成为真正 面向顾客的决策者和自治人。。 • 海尔人的成长,要经历磨练与挫折,而不是生成于“培养” 措施之中。如果受“培养人才”的思维所制约,海尔将会 有发展中的风险存在。 • 广阔的视野,要求海尔人不仅满足和创造顾客需求,也要 密切注意周围的变化,诸如竞争对手的变化。如果一些企 业下决心竞争,以求平起平坐,也不是一定做不到,因为 海尔终究还没有拿出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产品。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 进入某行业后,通过扩 大产销规模,努力成为 全国同行业的前三名。
海尔应该注意
• 21世纪是个性化时代。企业都在为从大批量生产 向大批量定制做转换准备。海尔的战略 --国际化、 市场化和规模化,有注入更新的理念加以重新思 考的必要。 • 海尔的产品虽然积极向信息产品转换,但却尚未 积极地在新条件下为战略调整、业务重组与机构 改革进行重大的思考和充分关注,这将对新世纪 海尔的信息产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管理特色2:以无形盘有 形,专吃“休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