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育课 堂教学与课外体育合二 为一 。 养 目标 、 指导思 从培 教学
想、 组织 教学到学生课外体 育活动 的组织 与管理各个环 节 , 将显性课 程与隐性课程作为一个 整体 来考虑 。
四、 究 结 果 及 分 析 研
1 . 大学生对实行体育俱乐 部教学模式 的认识 根据调查显示 , 9 有 %的学 生从来不听老师讲解 动作 技 术要领 . 1%的学生偶尔不听 , 7 %的学生喜欢这种新 有 7 有 4 型教学方法 。据 了解 ,学生只有在上 自己感兴趣 的体育 课 时. 才有最好 的表现 , 够积极 主动地 练 习, 能 遇到难 题会 主
我们 实施体验 式教 学 . 营造 了开放 、 体验 的课 堂氛 围, 开展 了丰富的体验式教 学活动 , 取得 了良好 的效果 。 关键词 : 思想政 治理论课 ; 体验式教 学; 学实践 教
中宣部 、 教育部《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 校思想 关 政 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 政[ 01号 ) 出 , 想政治理论 ( 2 5 0 5 指 思
学为教学改革 的突破 口, 了有效 的教学方法 , 了教 形成 提高
收稿 日期 :0 2 0 — 7 2 1 - 2 1 ‘
们 的知识 结构 、 能力 、 素养 、 阅历 、 格都 不 同 , 教学 中 性 传统 无视这 种差异性 , 内容 、 统一化 , 教学 方式 因而教学 效果欠
课, 以满 足不 同层次 、 同水 平 、 同兴趣 学生 的需要 。而 不 不 ”
建立体育 课 内外一体 化俱乐部教学模 式更加符合 上述文件 的精 神 和要求 , 体表 述如 下 : 足学 生个 性发 展 的需要 , 具 满
激发学生 体育学 习的兴趣 ; 充分体 现 因材施 教原则 , 重视学

高职学院体育课组织模式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索

高职学院体育课组织模式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索
高 职 学 院 体 育 课 组 织 模 式 教 学 改 革 的 分 析 与 探 索
张 玉 杰
( 宁夏 建 设 职 业1
摘 要 : 家把 体 育课 列 为 高职 学 院必 修科 目之 一 , 见 国 足 体 育教 学是 高职 学 院教 育 不 可 缺 少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但 现 有 的体 育教 育模 式 已不 能 适 应 高职 教 育 发展 的 趋 势 .如 何 建 立 套 适 应 学生 的 年龄 特 点 、 专 业 特 点 并且 有针 对性 的 体 育教 学 组 织模 式 , 以符 合 高职 教 育发 展 的趋 势 , 成 了 当务 之 急 。 便 关键 词 :高 职 学 院 体 育 课 组 织模 式 教 学改 革
( ) 身 体 育 要 结合 到体 育 教 学 的 组 织模 式 当 中 。 职体 2终 高 育 在 完 善 人类 体 质 的体 育 系统 工程 中 占有重 要 的 位 置 ,是 进 行 终 身 体育 的重 要 环 节 和 基 础 。 2体 育教 学 的组 织 模 式 改 革 的 几 点建 议 。 . ( ) 抛 弃 传 统 的 班 级授 课 制 度 1要 现在高职学 院的班级都 是以所学专业 为依据进行设 定 . 这 样 设 置 的 班 级 在 体 育 课 教 学 中就 会 遇 到 很 大 的 困难 。首 先 是 男 女 混 班 , 职 学 院 的 学 生 已 基 本 发 育 成 熟 。 女 在 体 育 高 男 锻 炼 方 面 具 有 很 大 差 异 ; 次 是 同 一 班 级 中 大 家 的兴 趣 爱 好 其 各 不 相 同 , 平 也 参 差 不 齐 , 大 家 都 学 同 一 个 项 目 , 然 造 水 如 必 成 大 部 分 人 失 去 学 习 的 兴 趣 ,直 接 导 致 教 学 目标 无 法 完 成 , 从 而 无 法 达 到 “ 民健 身 、 身 体 育 ” 最 终 体 育 教 育 目标 。 全 终 的 因此 , 让 学 生根 据 自 己 的兴 趣 和 自身 特 点 自主 选 择 学 习 的 要 体 育项 目 , 把 选 择 相 同项 目的 学 生 重 新 组 合 成 一 个 班 级 进 再 行教学 。 ( 在教 学 过 程 中要 以 学 生 为 主体 2)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式 都 是 以教 师 讲 解 示 范 ,然 后 学 生 练 习 的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日益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相关介绍,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形式,对一些体育教育创新方案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教学创新;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96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着专业技术人才,为保证整体素质与健康,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研究相关体育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去发现问题,进一步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从体育文化教育入手,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思想体育强国成为当下一个热门话题,是体育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建设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探索。

罗格曾指出“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萨马兰奇曾说过“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这些充分说明了教育使得体育的灵魂得以所在。

教育就是属于文化范畴,这就需要去搞好文化建设,从思想上去教育大家。

也正是因为体育拥有了有这种教育育人的思想,才使得其能在不断的矛盾与改进中得以存在与发展。

在08年的北京奥运会总结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就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思想,这为中国体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社会体育领域树立“强身育人”的思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提高体育整体软实力,这既是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也是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肩负建设体育教育,完成培养合格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认识的转变必将对建设高职院校体育事业的思想文化、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制度文化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作为国家体育文化一个分支,不仅承担着培养相关体育专门人才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合格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然而,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各种弊端,在培育先进体育文化,造就创新型体育人才方面还有不足。

探析高职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

探析高职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

探析高职学校的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摘要: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高职教育也在前进的道路上寻找着自己的发展方向。

以国家教育改革标准为基础,以学生素质拓展为目标,大力提高高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从而能够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其实可以从高职教育的公共体育课的改革中窥探到如今高职学校的改革状况,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讨公共体育课的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综合素质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并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而公共体育课不同于专业课的教学,在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上均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设置这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宗旨的。

这是因为公共体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在高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并且也影响着今后学生的发展。

可以说,通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进而加强他们的锻炼身体的意识,这一点将对他们的未来有着长远的影响。

1 对高职学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现在的素质教育更加追求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

同时,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现在教学目标之一,因为一个健康的身心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人格的塑造以及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各方面的认识。

而开设公共体育课就是出于这一目的,但是现在的高职学校对这一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公共体育课在高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由于高职学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门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锻炼身体”这一层面上,因而认为只要保证一定的活动量就可以了。

这一认识影响到了公共体育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并且也影响到了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分析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分析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分析摘要:高职体育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但是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程并无兴趣或兴趣不大,因此探讨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体育教学身心健康的目的尤为必要,本文将从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分析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及问题1.教学思想滞后尽管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依旧有很多教师深受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依旧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模式,片面的强调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畏惧、厌恶等逆反心理。

2. 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一些体育院校受传统体育教学思维惯性的影响,体育教学目标仍是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课程并没有跟上社会的需要。

新的时代新的需要,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体育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保持体育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一致,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体育教育为未来从事专业服务的意识,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优先考虑高职学生的职业需求,推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3.教学模式单一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是体育课程教学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目前体育教学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还是实行一刀切式的教育,很少根据学生自身的要求,让其自由选修体育课程。

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所学专业是有所差异的。

二、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355—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丁 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育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对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以及创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在正面临着许多挑战,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根据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实行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完善。

1 构建“三位一体”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来源与依据教育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在具体的理念以及目标与方法引导下完成的。

教学理念是指导,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桥梁。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应该建立“三位一体”的模式,具体意义是体育教学应该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从而全面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而将专业的特点、岗位的要求、以及职业素养三点进行有机地融合。

1.1源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前提基础,如果没有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的话,是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不利的,从而影响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进步。

但是对此进行改革的话应该在传承和抛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要以学生为根本,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主,要以树德立人为根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专业人才。

因此在对教和学的对应关系里,学生的学才是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方面。

“三位一体”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在这全新的教学理念中建立和发展的。

它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身体素质进行练习+体育选项以及能力拓展的练习方式,将它们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要求以及岗位素养这三要素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成为一体,进而更好地帮助高职体育教学,实现培育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理念的需求。

1.2源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实践活动所提供的理念,如果不能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变革,那么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很难取得进步,教育事业也无法向前开展。

“课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的研究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拥有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技能型人才从事一线岗位工作的基础。

体育课程建设必须围绕此目标进行。

因此,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对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健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拥有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技能型人才从事一线岗位工作的基础。

体育课程建设必须围绕此目标进行。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特征。

其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建设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体育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而体育教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较强。

根据,2012年(国办发《2012》5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把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有机的相结合,把课外体育纳入到体育课程体系中,使体育课程形成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完成高校体育的总目标。

本文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融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

职业体育技术和职业体能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体育习惯,意识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建立和改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与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摘要本文以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该校体育教学设置、师资队伍结构、体育场地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规范和完善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目的,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优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对策学校体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步入生产一线技术人才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新型工业社会劳动人才发展的重要需求。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通过近几年不断考察学习、走访调研,制定了许多适合于本校发展的体育教育模式,虽然还有不足,但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基本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一、深化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思考(一)立足企业文化,拓展体育教学结构自2006年以来,高等职业院校迅速崛起,随之也给职业教育打来了许多问题,比如“扩招”、“教学场地”、“师资”、“企业衔接”等等,都是棘手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职业教育快速的发展,如何提高和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结合本校开设各类体育选项教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将部分企业文化与企业劳动技能渗透到体育选项教学中去,尤其是安全知识教育的渗透,其次是企业共性的知识、技能渗透。

在通过对新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改革教学新思路,将各类选项教学课程中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在结合过程中我们寻找不足,进一步探讨体育教学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发展。

(二)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扩大体育活动开展方式依据学院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不断走访兄弟院校,了解各所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引言:学分制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既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又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人才。

在繁忙的学业和课外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学习体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就学分制下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展开讨论。

一、理论基础1.运动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动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交互经验可以获得信息,促进技能的习得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这也是体育教学重视实践的原因之一。

2.学情反思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学情反思理论认为,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习性等学情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和调整。

将学情反思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体育课教学新模式1. “赛事+讲解”模式在体育课程中,结合赛事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展示风采。

通过讲解规则、技巧和战术,增加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和兴趣,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度。

2. “互动+训练”模式在教学中,开展互动体育项目,让学生通过交互的方式获得经验,提高技能的习得和发展。

同时,结合训练,注重技术细节和训练质量的提高,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作用。

3. “比赛+分析”模式在比赛的过程中,注重比赛策略、技巧和方法的分析和总结。

让学生通过分析,掌握比赛的规律和技术要点,为今后的比赛积累经验和素养。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战斗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技能水平的提升1.综合技能的训练在体育课程中,注重综合技能的训练,如心肺功能、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等方面的提升。

通过专业的训练方法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2. 项目技能的提高在体育项目中,注重技术要点和技能建设,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体育项目的技能水平和成绩。

同时,从项目的发展历史、战术策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专业认识。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出不 足 之 处 。其 一 是 课 程 设 置 面 太 少 , 缺 少 趣 味 性 、娱 乐 性 、新 颖 性 的 课 程 。
师进 行再教育 ,同时要培养一批 学科带 头人 ,提高学术水平 ,只有这样 才能确
保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 不断适应 高
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
二是学生不能 自由选择辅 导教师 ,这不

蚕鱼
高 职 体 育俱 乐 部教 学模 式 研 究
以湖 南 工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为例
李 中武
( 湖 南 工 8 )

要 :为 了对现代 高职体育教 学模式进行研 究 ,笔者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 ( 以下 简称 “ 我院” )正在 运行的 7个俱
生 人 数 的 增 加 ,现 有 的 场 地 、器 材 难 于
而 现在 俱 乐 部 教学 组 织 结 构 看 似 合 理 ,但是 ,所设的结构形 同摆设 ,计划
不 够 周 密 ,管 理 不 完 善 ,即 大 学 i 年 级
管理 。体育艺术部 下设教学选 项 中心 和
各 单 项 教 学 俱 乐 部 。教 学 选 项 中 心 主要
仅 影 响 r学 生 的积 极 性 ,而 且 影 响 了俱
( 4 ) 进行 健 康 讲 座 ,引 导终 身 体
I 8 0份 ,有效 率达 9 0 %;针对 体育 专家 采用 访谈和 电话 咨询 的方 式 进行 调查 ,
狭取有效问卷 2 0份 。

育运 动投 资。现 代人 们生 活质 量提 高 ,
积极性 。
部领 导完成教学 、科研 、群体 活动 及人
才的培养 。
满足学 生要求 ,加上高职学 院体 育经费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本研究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问题,建议一、引言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育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1. 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在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理论课、体育技能课和体育健身课。

这些课程内容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

2. 教学手段的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手段主要以传统的体育器材和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这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3. 课程评价机制调查还发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相对滞后,主要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培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2. 创新教学手段为了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和科技手段,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体育器材等,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还要辅之以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成长和锻炼。

四、结语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四川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程设置分析研究

四川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程设置分析研究

四川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摘要】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软、硬件设施的调查,提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构成不合理、场地器材缺乏等缺陷,同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课程设置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设置现状分析1.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设置科目的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声厂、建设、管理、服务第一想。

相比较而言,它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明显不同,即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这类人才对知识的要求较低,但是对时间操作能力和和职业素质具有较高要求。

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

体育选项课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设置也应该为这一所规定。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现开展的体育选项课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排球、羽毛球、瑜伽、武术、健美操9个项目,由25名教师承担4000多名大二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选项课分系的安排在每周一到周五下午 1、2节上课,是在大一普修体育基础上设置的。

大一普修体育的内容包括田径运动(短跑、中长跑)、篮球和排球。

大一的体育教学的安排是短跑与篮球教学为一学期,中长跑和排球教学为另一学期的教学模式。

没特殊情况由一个体育教师担任全学年的体育教学工作,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大二的选择运动项目与教师带来很大的限制。

体育选项课是学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及体育教师,同时体育教师选择学生的体育课。

要求学生对运动项目和体育教师有所了解。

根据表1看出,由于任课体育教师特长不同,篮球、足球教师过剩,其他运动项目的老师不足的特点,限制了学生按意愿选课,往往会发生学生选不上喜欢的运动项目。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一事之见于行也,必先动其喜为此事之情”。

由此,我们体育选项课对部分学生已经失去学习的动力。

表1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调查表运动科目任课师资(人)场地场地器材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选课情况篮球 6 16 能不足足球 4 1 不能不足排球 1 2 能好网球 1 2 不能好羽毛球 3 4 不能好乒乓球 3 12 不能好健美操 3 0 不能好体育舞蹈 1 0 不能好武术 2 0 不能好瑜伽 1 0 不能好1.2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选项课师资构成的分析现有的25个担任体育选项课教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化水平,都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具有硕士学位的有4位,都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所教专业都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最强的专项,但表1显示他们专项具有集中性。

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实践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通过对商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及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指导纲要》精神,创建一个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良好的参考。

问题与分析1、学科体制不健全。

学科体制的优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健全的体制可以保障学科向着科学化、高效化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学校应当由—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

2、体育基础设施落后、经费短缺。

体育基础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在20世纪80年代的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下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经费不足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3、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较单一。

高职院校对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开设体育选修课程,学分制的实施没到位,这是高职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校没能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开设的体育课程类型少,理论教学知识面窄,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4、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脱节。

在体育教育中只强调身体练习活动和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健康教育内容,表现出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学生体育学习只局限于某一个竞技体育项目,即强调某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缺少对学生终身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培养的长期教育目标。

5、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

教师只注重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及练习方法的指导,只能按照竞技教式、方法和手段,不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听)到定型的动作方法,从中客观地分析学习内容的概念、要素,同时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讲解和示范,使原本掌握十分困难,耗费时闾比较长的教学内容变得容易掌握,又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作者:韩军王莉莉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2期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社会要求现代化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全新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的体魄;科学的生活态度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围绕这一目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革新的亮点。

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下降等等。

这都表明建立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提出的。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仍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现状,提出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融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

通过教学实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职业体育技术和职业体能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体育习惯、意识的形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建立和完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同时,针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社会性、抗挫折能力、特殊职业身体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身心素质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由于高职院校涉及的专业比较多,本文将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为例,研究出适合我校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省农垦职业学院护理系2009级298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护理系10个班,其中5个班为实验班,共158人;另5个班为对照班,共140人。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有关网站(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班集体课堂答卷的方式,答卷前由教师阅读指导语,让学生按照要求答卷,答卷完毕后即回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以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为例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以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为例

以 工 学 结 合 为 切 人 点 ,推 行 校 企 共 同 育 人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改革 , 是 高等职业 教育提 高人才 培养质量 的重 要途径 。 高等 职业教 育是 以培 养生 产 、 建设 、 管理 、 服 务 在 第 一 线 的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专 门 人 才 为 根 本 任 务 的教 育 , 体 育 教 育 在 整 个 高 职 教 育 体 系 中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高 职 院 校 的 体 育 一 方 面具有普 通高校体 育的共性 , 即要完成 增强学 生体 质 、 提 高 学 生身体 素质 , 培 养 良好 的 品 质 与 健 康 的 心 理 行 为 、 习 惯 的 任务。 另 一 方 面 高 职 院 校 的培 养 目标 又不 同 于 普 通 高 校 . 其 教 育 教 学 具 有 定 向性 、 实用操作 性及专 业性 的特点 . 因 此 高 职 院 校 的体 育 具 有 其 个 性 , 即要 为 职 业 的 特 点 服 务 充 分 认 识 体 育 与 职 业 教 育 的 相 互 关 系 ,使 高 职 院 校 在 完 成 一 般 普 通 教育任 务的基础 上 , 开展适 当的职业 体能训 练 . 促 进 学 生 职业技 能 、 体 能 的提高 , 更 好地 体现 高职 院校 体育 的特 色 . 因 此 构 建 良好 的高 职 职 业 体 能 教 学 模 式 是 培 养 学 生 职 业 体
础 教育 有 一 定 的感 性 认 识 和初 步 的 了解 3 . 1 . 4 裁 判实习 , 通过实 习, 学 生 在课 堂 学 习 的基 础 上 , 丰 富 各项 运 动 的竞 赛 知 识 , 更深 刻地 了解 运 动 项 目 . 培 养 学 生 各 运 动 项 目的 组 织 、 编排 、 裁判方法等 实际运用能力 . 积 累 实 践 经 验。 3 . 1 . 5 教 育 实 习 ,安 排 在 第 四学 年 第 一 学 期 进 行 ,集 中 八 周 , 采 用 以 实 习 基地 为 主 的集 中实 习 、 相 对 集 中实 习 和 与 就 业 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 , 主要是深人 中学 , 进行实战学 习 . 体 验 教 师 工作 , 把 所 学 知识 在学 校体 育 工 作 中加 以运 用 , 培 养 实 际 工 作 能力 , 同 时 对 社会 和就 业 有 更 深 刻 的 了解 。 3 . 1 . 6 毕业设计( 论 文) , 安 排 在 第 四学 年 的两 个 学 期 进 行 。 毕业设计 ( 论文) 是 对 体 育 教 育 毕 业 生 专 业 实 践 能 力 检 查 的 重

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摘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通过研究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

而这种新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将课程体系设置的立体化、宏观化,课程资源体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面对新的挑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了现有教学模式的有关成果,并加以整合、创新,最后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既顺应时代要求,又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学生长远发展的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进行积极探索并积累经验。

二、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高职院校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多种途径,集成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纵向和横向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改革和创新,注重长远的、整体的大教育观;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构建的体育立体化教学体系。

本模式具有立体化、多元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立足终身体育,着眼广义体育,有效地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优化体育教育结构,建构体育立体化教学体系。

更加有利于激发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实现新课标基本理念和课程价值,从而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体育教学;有利于营造校园人文体育活动立体化氛围。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民蕾科 技

面而毒 瓣
文化 教 育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 式改革 与实践研究
金光辉
( 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 0 0
摘 要 : 高职院校体育教 学 目标 、 对 课程设置 、 学内容体 系、 学方 法与 手段 、 学质量监控 体 系以厦师资队伍 建设 等方面进行研 究, 教 教 教 高职 院
校体育教 学的现状和存在 问题 , 出以“ 提 健康第一” 为指 导思想 , 建立具有高职 院校特 色的体 育教 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 体育教学模式 ; 程设 置; 学质量 课 教
l 问题 的提 出
程中, 如果应用现代 的技术手段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 到定型的动作方 听) 法, 从中客观地分析学习内容的概念、 , 要素 同时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重复讲 解和示范 , 又提高了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使原本掌握十分困 难, 耗费时闾比较长的教学内容变得容易掌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 2 研究方法 机辅助技术( A ) cI 也得到广泛应用, 已经可以为体育教学和实践提供 良好的 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 文献资料法、 调查问卷法 、 专家咨询法 、 教学实验 环境,这就需要体育教 必 须不断地提高跨学科知识领域的学习和应用, 并 法。 加强同其它相关学科的技术合作, 努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手段, 积极应用 3 问题与分析 现代技术手段到体育教学中来。 3 学科体制不健全。 . 1 学科体制的优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健全的体制 4 结 论与建 议 可以保障学科 向 着科学化、 高效化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 明确提出‘ 学校 体育教学是实施高职院校体育毫 的重要途径, 晴 对于培养德、 、 智 体全面 应 当由—位副校( 长主管体育工作 ” 院) , 也就是说学校的体育学科应 由学校 发展的复合 型应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高职院校体育现状的研究表 直属领导 , 这样既保证 体育学科在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以避免多层管 明: 又可 现有的体育教学无论在学科体制、 内容体系 、 教学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 理中重复工作的弊端。 还是在教学 3 体育基础设施落后、 2 经费短缺。体育基础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必 教学改革的需要。 要条件 , 前许多高职院校仍在 2 世纪 8 年代的体育基础设施条件下进行 4 转变观念, 目 0 0 1 树立“ 第一” 健康 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改革是—个创新过程, 体育教学。调查表明: 所高职院校中, 4 2 只有 l 所高职院校有综合性体育场 没有观念的创新就不可能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5 只有去除那些影响学校体 馆, 严重限制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加体育 育、 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建立起符合新B代要求的思想和观念, 寸 锻炼的兴趣。 基础设瞧条件 较好的 1 所高职院校, 5 体育课程内容电呈现出多 才能使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改革过程中, 首先必须要坚定执 校化, 开设的形式较好, 多数在研究推广俱乐部式体育教学 , 基本能够做到学 行《 指导纲要》 的基本原则 , 在具体实践和应用上, 要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 大 生 自由 选择运动项 目 和运动时间, 而且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可见 , 体育基 胆学习, 反复实践, 用科学的态度检验教改计划和具体方 案的正确性 , 并不断 础设施建 颁 走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前面, 保证良 的体育教学环境 , 好 提高 改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真正实现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体育经费不足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调查 4 构建体育课程 目 2 标体系。在《 指导纲要》 着重强调的 中, 是体育课程 目 标 表明: 黑龙江高职院校中只有 8 所体育经费能够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 , 保证 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制定的, 虽然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 但毕竟是较 体育教学、 训练、 竞赛、 、 科研 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他 3 所高职院校都 为粗犷的,只谈 了 6 对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目 标和对少数体育特长生的发展 目 由于经费严重不足 , 致 只能参加省、 而导 校要求必须参加的体育活动和竞赛 , 标 , 并结合学校特点搞好学校体育教育, 这给课程 目 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拓 学生 匕 课用的教学器材的质量较低, 教师的学习、 培训和科研经费缺少等很 展空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培养 目 标是培养身心健康、 具有较强社会适应 多问题。怎样解决基础没施落后和经费严重不足这两个重大问题 , 是摆在高 能力 、 较深入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健身洱 睁 作用。 因此, 体育课程目 标 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面前的最根本问题。 体系中可以划分为以下 n 介部分: 身体健康 目 心理健康目 社会适应目 标、 标、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 3 课程结构较单一。高职院校对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开设 标、 体育文化素养 目 标和终身体育 目 标。 体育选修课程 , 学分制的实施没到位 , 这是高职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 学进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多数学校没能形成课内外、 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 开设的体育 4 倪 缎 置 , 徵 学内容。 3 更静 现代 剞 方法形 多样 , 有的学 课程类型少 , 理论教学知识面窄 , 满足不了不同层次 、 不同水平 、 不同兴趣学 校实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 ; 的学校实行选项体育课的模式 ; 有 有的学校 生的需要。在教学巾 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没能有效地拓展体育课 采用一年级普通基础体育课, 二年级选项体育课的模式等。从几 年来的实践 程的时间和空间。 没有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 、 活泼 主动及健康的 体育 看,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优点, 基本适用于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 但 学习氛围。运动队的训练及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没能纳入体育课程之 最关键的是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涉及到未来的体育课程内容是什么, 能否与中 小学体育课程合理衔接, 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 , 能否使学生终身受益等等。 因 中。 3 教学内容与培养 目 . 4 标相脱节。 教学内容的统—性、 定性、 固 指令性制约了 此, 随着教学 目 的修订 , 标 体育课教学 内容需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更新和完 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的是将来需要什么样的体育生活。 教学内容的 更新还 教学双边的活动。 在—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中, 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善。 和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 , 教学过程 中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 从中来检查教学 体现在对特殊学生群体( 如身体残疾 、 有先天疾病或体质虚弱的学生等) 的体 质量的高低 , 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开展创新性的符合学生身 育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 这些都需要在未来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 心特点的教学内容, 加上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这就呈现了学生“ 吃不 善, 并形成体系。 了” 吃不饱” 和“ 的两种现象 , 导致体育教学反而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 4 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4 虽然按照有关要求 , 经常搞一些教学公开课、 观摩课 , 但对于为什么要搞、 如 兴趣 , 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 又 不愿意 £ 体育课的不 良 现象。 在体育教育中只强调身体练习活动和对运动技术 、 技能的掌握 , 而忽视 何进行, 在教师的头脑 中都没有 明确的认识 , 因此质量监控效果不明显。第 了健康教育内容 , 表现出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学生体育学习只局限于某一个 评价有余而调整不足, 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上看 , 较重视评价工 比 竞技体育项 目, 即强调某一项体育运动项 目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 缺少对学生 作 , 但对于评价之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何进行调整则思考的比较少。就评 终身 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缺少对学生智商、 情商等因素的教育 , 导致学生 价本身而言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反复的实践中完 体育文化知识的馈乏 , 体育欣赏能力不高的现象 , 造成学校体育只重视对学 善教学评价体系。 第二 , 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结果而忽视过程, 教学工作不仅要 生在校阶段的短期教育 目 , 标 忽视了 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培养的 强调结果. 更需要强调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学自过程 ( 々 下转 1 9 ) 0 页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大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大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目标 。因此 ,浙 经 院在 《 要》 的基 础上 程 体 系 的基 础 ,包 括 大 一 年 级 的选 项 课 、 纲
( )课 堂教 学 。课堂 教 学是 体育 大课 教 育 ,延续 体育 课堂 教学 的 实效 并及 时解 1 决 学生在 顶 岗实 习阶 段 的疑难 问题 ,积 极
增加 了 3 面 的 目标 , l I 练 和 强化 准职 大 二年级 的职业 体能 课和 一二 三年 级均 可 做好 个案 分 析 ,并将 成功 案例补 充 到教 学 方 li l 实践 中 。 业人 职业 体 能 ,适应 职业 工 作环境 ,提 高 选择 的选 修 课 。
定的 高尔 夫运动 技 术 ;营销 与酒 店 管理 类 需进行 形 体训练 等 。
. ( )校 园体 育 。校 园 体育包 括 课外 体 23 体 育 大 课 程 实 施 2 2 . 构 建 合理 的 课 程 结 构 雄 糸 课 程 .1 3 育锻 炼 、课余 体育 训练 竞赛 和体 质健 康 测 类型 大体 分 为 3 , 即常规 型体 育课 ( 类 必 试 ,是体 育 课程 体系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也 修课 ) 自主 型 体 育课 ( 修 课 )和 开放 、 选 是课 堂体 育教 学 的延伸 和拓 展 。课外 体 育 型综 合课 ( 乐部 、 俱 课外 体育 、 外体 育 ) 校 。 锻炼 打破 年级 限制 ,跨 性别 、跨 专业 、分 必 修 课 开 设两 年 , 一年 级 开 设选 项 课 程 , 层 次 。课 外体 育锻 炼 以单项 体育 俱乐 部和 每 周 2学 时 ,每 学 期 1 4次 2 8学 时, 一学 晨 跑 形式 开展 活动 ,课 余体 育训 练竞 赛 以 年 共 5 学 时 ; 二年 级 职 业 体 能 课 ,隔 周 6 学 院每 年举 办 的体育 运 动会 、 院系开 展 的 上 一 次 课 ,每 学期 7次 1 时 ,一 学 年 4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将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需求要素融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系中,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

本文着重阐述了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体现了体育教育与职业需求的高度融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体能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生965万人。

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①。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技能,技能目标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1.职业体能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在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体育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体育一方面具有普通高校体育的共性,即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的任务。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又不同于普通高校,
其教育教学具有定向性、实用操作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具有其个性,即要为职业的特点服务。

充分认识体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关系,使高职院校在完成一般普通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开展适当的职业体能训练,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体能的提高,更好地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因此构建良好的高职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体能的重要途径。

2.核心概念界定
2.1职业体能
体能又称体适能,是指身体各部位或各系统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涵盖范围较广,如速度、反应、耐力、肌力、平衡性、柔软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

职业体能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下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重复性操作能力、背肌承载静态力的能力、其他肌肉群能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
程度等能力。

2.2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具体化的教学系统与过程,是综合性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其为教学思想及理论指导提供基本框架和结构,这样确定的体育教学任务是相对稳定和平衡的。

不同种类的教学活动是桥梁与媒介,使教学系统、过程、方法互通的途径与方式,是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

教学模式具有五个特点,
包括理论性、直观性、对应性、稳定性、整体优化性。

而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反馈与评价、教学方法手段和程序是教学模式的主要要素。

3.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
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职业分类目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结合各职业岗位劳动(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进行相对地分类,我们以以下五类为例:静态坐姿类主要是会计、文秘、行政办事员、it行业等岗位;静态站姿类主要是营业员、酒店前厅接待、空中乘务员等岗位;流动变姿类主要是营销(推销)员、导游等岗位;工场操作姿态类主要是机械、生产线操作工等岗位;特殊岗位姿态类主要是警察、野外作业人员等②。

我们根据五大类的姿势要求和特点构建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

3.1职业体能的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促进高职五类学生更好地发展是职业体能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五类学生的职业特点是职业体能教学工作的核心,为了使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专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树立终身体育观和职业体能发展观。

教师是促进者,指导学生探索生活与学习,因此教师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将体育教学与职业体育进行整合,促进学生的职业性发展,达到职业体能的教学要求。

教师还应对以往的教法、教材、结构及陈旧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职业特点,教师应对学生的身心和职业进行充分的了
解,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而特殊对待。

在锻炼学生职业体能的同时,开展关于职业体能发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及业课外俱乐部活动,以突出职业体能教学的实用性、专业性等特点,为终身职业体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3.2职业体能的教学目标
职业体能的教学目标是充分利用体育资源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职
业发展,目的是通过锻炼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行职业的专业技术,提高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发展未来职业工种需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合作性和现代化性。

3.3职业体能的教学程序
职业体能教学有它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教学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进行专业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工作环境进行阶段性职业体能教学设计和
评价。

根据阶段性的职业体能教学设计进行课时计划的编写,最后才可以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均衡发展。

3.4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影响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发挥效力有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

首先教师不仅要有体育的专业技能(如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运动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还要具备职业体能技能(如海上运输专业学生应学会游泳和平衡能力、铁道供电专业应学会爬杆和悬垂能力等)。

4.结语
职业体能课程的构建,不仅要考虑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还要考虑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职业身体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运动训练、职业保健体育是高职学生健康、高效地从事未来职业的重要手段,开展职业体能教育教学是实现高职学生优质就业的重要途径。

职业的特点与学生的优质就业是高职职业体能课程教学的宗旨,加深职业体能的培养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与途径。

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需求要素融入高等职业体育教育体系中,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促进职业体能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育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挥学科自身独特作用,开展不同职业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是今后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
研究与探索。

注释:
①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②武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培养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j2013.3.
参考文献:
[1]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2]武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体能培养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
[3]曲宗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317.
[4]刘雪冰,黄金鹏,吕少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vol21(125期)2000(4):48-51.
[5]王玉扩,陈庆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
基金项目: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年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q1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