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
农村经济适度规模经营策略
农村经济适度规模经营策略一、引言农村经济适度规模经营策略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采取适度规模经营的策略。
这一策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适度规模经营策略的内涵以及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策略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农村发展步伐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益不高。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根据资源禀赋、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生产规模。
适度规模经营既不是大规模经营,也不是小农经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经营的规模。
适度规模经营应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适度规模经营的意义通过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稳定增产,提高农民收入。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投入的效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策略的途径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策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农民开展规模经营。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同时,要加强市场营销,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的畅销。
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六、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与挑战适度规模经营也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存在着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可能带来经营效益下降。
另一方面,农民缺乏规模经营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存在经营风险。
因此,在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策略时,需要农民和政府都要有足够的准备,提前了解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七、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为了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农业经济学》电子教案(全)农业经济学钟甫宁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教材)教案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2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
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
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
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是农业的本质特征。
1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
2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自然再生产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
3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
市场农业是指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规模报酬:是指随着投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规模的扩大所引起的报酬的增量。
农业生产中,对土地的利用有两种方式: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4粗放经营:是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投于较多的土地,实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总产量的增长主要靠扩大农业用地面积,土地的数量和土地的自然肥力对于农业增产特别重要。
5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总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6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发投资。
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未来有所收益而做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7农业剩余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值的农业劳动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表现为隐蔽性失业。
8信贷配给:就是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下,借款人愿意借更多的款,而贷款人则不愿意发放更多的贷款,结果是信贷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
信贷配给是贷款人控制贷款风险的一种策略的手段。
9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具体实施。
10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面对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适度规模经营被认为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适当的规模组织和管理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一、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适度规模经营是一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下,农民生产力低下,农业劳动力的利用率偏低,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都不高。
而适度规模经营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耕种和种植效率;通过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三、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下,由于生产规模小,农业结构单一,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而适度规模经营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农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适度规模经营还可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新业态,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渠道,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总结上述分析的情况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农村发展的背景下,适度规模经营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农民采取适度规模经营的管理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民自身也应该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技术水平,努力创造更大的农业产值和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相信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动,农村经济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关于种粮大户的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综述
关于种粮大户的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综述0.背景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甚至有耕地荒弃的现象。
在国务院2013年1月31日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的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由土地经济学的规模报酬曲线可知,收益随着规模的扩大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使得收益报酬最大的规模。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我国现行土地均分制度的影响,目前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人地矛盾非常突出。
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太小,达不到规模效益。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追求的政策目标关系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方向,又是一个迄今仍含混不清的问题(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
而长期以来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目标未必一致(彭克强,2009)。
1.现状分析种粮大户规模生产模式。
1.1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来源于规模经济,指的是在既有条件下,适度扩大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趋向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
从理论上讲,所谓“适度”应以粮食产出的平均成本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来衡量(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
规模经营形式主要有专业大户经营模式、家庭承包制经营模式、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等。
陈世启(2003)提出我国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家庭农业不可能“致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民增加收益、富起来的一条康庄大道。
1.2种粮大户的概念所谓种粮大户规模生产模式是指由一些熟悉粮食生产种植技术并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较多的土地经营权,将农户闲散的耕地租赁过来集中耕种实现规模化生产。
“小田并大田”进程中的农地适度规模新探讨
农村·农业·农民2023.12A 23农村经济Nongcun Jingji“小田并大田”进程中的农地适度规模新探讨李贵芳1,逯梦岩1,马栋栋2(1.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北干旱区土地经营规模和灌溉效率双目标优化及实现路径”(23CJY054);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提升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23240041010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进步对黄河流域城市群减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2022-ZZJH-27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碳减排的机理与对策研究”(2024-ZZJH-15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和·黄廷方青年学者资助计划作者简介:李贵芳(1990—),女,河南汤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通信作者:马栋栋(1987—),男,河南太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 要:“小田并大田”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整改的新导向和新目标,但是如何将政策与传统农地适度规模理论体系融合以指导实践是各界探讨的重点问题。
基于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改经验,结合农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应该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异质性、不同作物种植和生长特征、不同经营主体差异化机械动力水平及不同经营主体差异化生产管理水平来动态调整农地规模,以期为“小田并大田”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小田并大田”;农地适度规模;规模经济;空间异质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于是“小田并大田”“一户一田”成为农业农村土地整改关注的焦点问题。
但是,“大田”的规模越大越好吗?“小田并大田”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是有待深入探讨的农地适度规模问题。
正确认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内涵
正确认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内涵作者:王学增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3期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尝试与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问题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研究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部门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但是,在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诸多研究中,却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比较混乱。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研究与实践,而且往往被持不同意见者作为否定我国实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依据。
因此,正确理解、把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内涵,是我国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前提。
要准确地揭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内涵,必须认真区分与其相关联的农业经营规模、农业规模经济、农业规模经营三个基本概念:1.农业经营规模。
规模,一般是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经济实体(企业或其它生产经营单位)内的聚集程度。
任何社会生产,尤其是社会化的大生产,都是由经济实体在聚集了一定的生产要素(即构成一定的经营规模)的条件下进行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规模,不仅仅指经济实体所聚集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综合,而且还包括经济实体聚集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及其形成的生产劳动能力。
农业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经济实体(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等)聚集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总和及其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生产能力。
当然,农业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是要寻求经营规模的适度值,而适度值的确定则要看在一定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下,一个农业经济实体的经营规模能否取得最佳规模效益,也就是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农业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概念源自西方经济学,它的一般含义是指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较大规模的经营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可以增加总收益(指总利润、总收入等),或者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利润率。
论文预审记录
论文预审记录尹荣梁硕士学位论文本人同意其论文进入预审环节导师签名:日期:预审意见表(所内评阅教师填写)论文编号:预审内容综合评分选题新颖性论文规范性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资料准备充分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和创新论文框架和结构完整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备注:此处只需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实行百分制。
综合预审意见请预审专家对该论文可否通过论文预审出具意见,并在相应选项下面打√)未通过预审修改后可通过预审通过论文预审具体修改意见:年月日论文题目: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一个实证研究摘要自1987年中共中央在5号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采取不同形式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以来,有关规模经营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开始面临如政策激励效应减弱、耕地资源约束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一系列新挑战。
稳定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又是短时内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追求的政策目标,到底是放在稳定粮食生产上,还是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
显然,这个问题关系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方向,又是一个迄今还含混不清的问题。
本文首先论述了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和现状;接着运用归纳、述评等方式,对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主要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梳理;第二部分则对农业经营的规模、度量尺度和适度规模进行了界定和说明,并对“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楚的界定和厘清,以消除现有研究中存在的误区;第三部分则基于一个随机抽样的来自中国5省100个村庄104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合适的农户模型,分别从投入产出角度和生产成本角度全面考察了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三个主要粮食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第四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实证结论、讨论了适度规模经营的评价目标;并对中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文件进行了回顾,指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五部分则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及其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10-08T08:21:26.93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15期作者:郭雁南佘国东[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逐步转变以及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种地的人群越来越少,农业的规模发展成了当务之急,既是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郭雁南佘国东丽江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逐步转变以及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农村种地的人群越来越少,农业的规模发展成了当务之急,既是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又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推进。
本文试图从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发展的因素,找到切实可行的将丽江高原特色农产业进行规模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为丽江经济发展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规模经济;高原特色农产业;区域优势产业;一、文献综述较早对规模经济的探讨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随后,穆勒、马歇尔等人从不同角度对规模经济进行了解释。
索洛、斯蒂格勒提出了测度方法,科斯、威廉姆森等人研究了企业最佳规模的确定。
对规模经济进行测度、确定的前提是规模经济效应存在,贝恩、康芒斯、熊彼特等人认为,规模经济是存在的,大厂商和集中性产业的存在就表明了规模经济的存在。
之后的学者还分析了具体行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性,认为在农产业方面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1]。
许庆,尹荣梁等[2]从投入产出和生产成本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能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政策上,政府适度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
顾天竹、纪月清等[3]从地块层面来考察农业规模经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成本方面地块规模经济意味着土地规模扩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规模经济发展能壮大地区优势产业,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适度规模经营是相对于传统的小农经济而言的,它的特点是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通过合作、联合或者规模化经营来提高效益和收益。
适度规模经营不是指农户要盲目追求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而是根据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情况,采取合理的规模管理和经营方式。
它可以帮助农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竞争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
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理的规模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够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广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机会的增加。
传统的小农经济往往面临就业机会有限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生存。
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作和联合经营的方式,可以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居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适度规模经营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农村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滞后,制约了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
而适度规模经营可以通过合作和联合经营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在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政府在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发展。
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概念的比较分析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概念的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4T03:43:03.172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1期作者:吕宁[导读]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经常会有将规模报酬等同于规模经济的现象。
但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学术语。
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混淆的认识很可能是因为看上去,似乎规模报酬变化的某些情况会符合能够规模经济的要求。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07摘要: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
它们是有确定的不同的含义的。
本文首先认为根据基本的概念,可以判定规模经济是一个完整的判断,而规模报酬是只是一个名词。
然后根据对于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分类,将最具可比性的内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进行了比较。
认为二者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第一,内部规模经济仅要求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而没有对投入要素有按同比例增长的严格要求。
而规模报酬递增要求所有投入的要素必须按同比例增长。
第二,内部规模经济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效益。
而规模报酬递增则是从产出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效益的。
第三,规模报酬递增和内部规模经济不可以是对同一种情况分别从成本和产出角度进行的两种衡量。
第四,规模报酬递增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
而内部规模经济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其相关理论也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和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内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一、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基本含义不同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都是经济学中常用的术语,经常会有将规模报酬等同于规模经济的现象。
但是,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学术语。
一般来说,造成这种混淆的认识很可能是因为看上去,似乎规模报酬变化的某些情况会符合能够规模经济的要求。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产品产量绝对数量增加,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进而带来利润水平提高的现象。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摘要】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本文首先介绍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适度规模经营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等方面的优势。
最后强调了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实践中应该积极倡导和推广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适度规模经营、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效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竞争力、农村经济转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必要性、重要性1. 引言1.1 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民的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规模进行经营,使土地、劳力、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适度规模经营强调的是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农户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经营规模,既不过度集约,也不过度分散,以达到生产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目标。
适度规模经营注重市场导向,结合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价格,合理选择种植或养殖品种,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适度规模经营是一种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农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而提升整个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由之路。
1.2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水平和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并以我国粮食生产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规模经营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规模经济指的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而规模报酬则是指生产规模变化时,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分析这两种现象在粮食生产中的具体表现,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将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和影响因素。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技术和管理水平下,使农业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规模。
本文将结合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因素,如土地资源、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将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规模报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行量化分析。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为政策制定和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全面深入地研究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由来已久,其对于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学者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国外研究方面,早期规模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生产规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如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规模经济理论,强调了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
中国式家庭农场_内涵_意义及变革依据_杨成林
6 6
第 6 卷第 2 期 2 0 1 5年3月
政治经济学评论 C h i n a R e v i e w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
V o l . 6N o . 2 M a r . 2 0 1 5
中国式家庭农场
中国式家庭农场 *
— — — 内涵 、 意义及变革依据
杨成林
内容提要 针对目前我 国 农 业 的 生 产 及 其 组 织 方 式 , 学 界 倾 向 于 批 判 性 地 将 “ 小 ” 等同于落后且效率低下 , 而又强制性地将现代且 高 效 的 农 业 生 农经济 ( 小农场 ) , 从而认为 “ 产等同于 “ 大农场 ” 大农场 ” 代表着农业变革的基本 方 向 。 这 种 理 论 逻辑是值得商榷 的 , 更 经 不 起 经 验 验 证 。 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框 架 下 , 作 为 我 国 农 业主导生产方式的家 庭 农 场 , 其 内 涵 、 外 延 及 其 变 革 必 须 基 于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内在张力 , 符合我 国 的 基 本 国 情 和 现 实 。 具 有 这 种 特 征 的 农 业 生 产 方 式 , 本 文 。“ 中国式家庭农场 ” 中 国 式 家 庭 农 场” 不 仅 能 够 继 续 发 挥 体 制 性 将其概念化为 “ , 而且能够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农 业 生 产 方 式 制度溢出职能 ” 小农经济的 “ 的变革 。 关 键 词 家庭农场 ; 小农经济 ; 大农场 ; 适度规模经营 ; 最小必要规模 作 者 杨成林 ,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
在农业现代 化 ( 四 化 同 步 ) 的 背 景 下 , 到 底 应 该 如 何 组 织 我 国 的 农 业 生 产? 或 者 说 ,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到底方向在哪里?
夏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农业与技术2015, V ol.35, No.15141夏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郭静佳1 ,王广斌2(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2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古 030801)摘要:通过发展夏县分析夏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设施蔬菜和设施农业,通过合理农业布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地位竞争力和夏县农业经济。
关键词: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产业链延伸;品牌化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20591夏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是全县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广的产业,虽然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却是全县31.8万农民生活的保障产业和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
夏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
近致力于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山川秀美的文化生态旅游县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轻工业医药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所占比重最大,总产值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尤其是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产量稳中有增;为服务业,其比重仅次于种植业,2013年总产值达到24000万元,增幅达16.6%,是增幅最大的产业。
2夏县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与不利条件2.1 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夏县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上是典型的农业县,土地是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土地总面积135066.43hm2,农用地比例最大,面积为123704.56 hm2,占总面积的91.59。
近年来,随着天气的持续干旱,全县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无法灌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缓慢,加上工程总投资大,任务大,政府补贴少,群众负担过重;种植作物不统一,需水周期不一样,大面积实施节水工程有一定难度,这些都是导致节水工程发展缓慢的原因。
地下水超采严重夏县地下水可利用量4945万m3,而多年平均(2001~2005)开采量7154万m3,年超采2209万m3,开采系数为1.2,属严重超采区;用水结构不合理。
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收入保障
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收入保障一、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定义与意义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农村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农业规模,并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活动。
这种经营方式既要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效益,又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选择与优化在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项目。
这涉及产业的市场前景、技术需求、资源要求等,并结合当地的农业基础和优势加以考虑。
其次,需要对已有的产业项目进行优化。
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良等途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增强行业竞争力。
三、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增长。
通过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
同时,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收益。
此外,规模经营还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此外,规模经营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升级。
因此,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家庭的利益。
五、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挑战与对策在农村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差距,在物流、电力等方面的保障还不够完善,影响了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
其次,农民对于规模经营的认识和意愿有所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规模经营的认同度。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政府支持和引导农民参与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规模经营的技术水平。
规模报酬与适度经营规模分析
2.2 Analysis on Returns to Scale and the Optimum Business scale规模报酬与适度经营规模分析In the long run, there are several decisions that a firm has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the scale and location of its operations and what techniques of production it should use. These decisions affect the costs of production. It is important, therefore, to get them right.社会对某种商品的供给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个厂商的供给能力,也确实是取决于单个厂商经营规模的大小。
厂商要扩大生产能力,必需要考虑规模报酬问题。
厂商依照提高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依照本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因素的阻碍,确信合理的经营规模,是制定生产打算的大体要求。
一、什么是规模报酬The scale of productionIf a firm were to double all of its inputs—sometimes it could do in the long run—could it double its output? Or will output more than double or less than double? We can distinguish three possible situations:●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规模报酬是指两种以上的生产资源配合利用,当资源配合比例不变,生产资源投入变更的比率所引发的产品产量或收益变更的比率,或说是生产资源投入增加的倍数引发的产品产量或收益增加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一)2011年12月12日10:14 来源:《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作者: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5 内容提要:有关规模经营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一个随机抽样的来自我国粮食主产区5省100个村庄104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分别从投入产出和生产成本两个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
实证研究表明,在考虑土地细碎化的影响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而言规模报酬不变。
由此可见,如果政府单纯出于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而大规模推行规模经营的政策显然是不可取的。
同时发现,除粳稻外,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与经济效益提高实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适度规模经营一、引言以均田承包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制度绩效。
但是随着这一制度安排改革效应的逐渐释放,其不足之处,如土地细碎化经营、难以与市场接轨、比较效益低下等问题渐露端倪。
1996—2007年期间,除棉花和油料作物外,其他农产品的净收益均有所下降。
有些农产品甚至出现了亏本(韩俊等,2008,第97页)。
尤其是粮食生产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的收益,并最终造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批粮田撂荒、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甚至滑坡的严峻局面(俞可平,1997)。
而且未来通过农产品价格政策来促进农业生产增长的政策操作空间和效应将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它同国家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及同中国入世所做的承诺相悖。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①与此同时,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许庆等(2008)的研究已表明我国现在土地细碎化的存在对农户收入正面的影响作用大于其负面的影响,但关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的争论一直存在。
稳定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又是短时期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自1987年中共中央在5号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采取不同形式实行适度规模经营②以来,中央连续在若干重要文件(例如历年的“一号文件”)和若干《决定》中多次提到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说明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的重要性和中央对其重视程度。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追求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到底是放在粮食产量的提高上还是在农民收入的增长抑或两者兼有?显然,这个问题关系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方向,又是一个迄今仍含混不清的问题(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
而对农地规模经营效果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评价目标和标准的选择。
事实上,规模经营的制度安排,撇开其政治目标不说,在制度安排的经济目标的预期上,经济当事人(农户)与政府决策者是不相一致的(张红宇,1994)。
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来看,政府寄希望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
而长期以来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目标未必一致(彭克强,2009)。
“谷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农户而言,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并不单单只是为了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或是增加农产品产量,降低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只是增加收益的一种手段而已,增加经营的收益才是最终目的。
③如果单位产品成本没有降低,甚至有所提高了,但总的纯收益增加,农民还是愿意继续扩大规模的(朱希刚、钱伟曾,1989)。
显然政府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初衷与农户经营目的产生了偏差。
而现有国内外文献在对我国农地经营规模效果研究时,大多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估测出土地、劳动力、化肥和其他投入要素(如种子、农药、机械等)的产出弹性系数,然后根据各投入要素弹性之和来判断其规模经济性质。
④另一方面,关于我国农地经营规模对粮食生产成本影响的定量研究仍寥寥无几。
一个例外是Tan et al.(2008)基于江西省东北部331个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在研究土地细碎化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时得出的一个结论。
他们发现:每增加一亩地种植面积,就能带来每单位产量1.4%生产成本的降低。
但是,仅从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的角度(这里指规模经济概念)并不能完全解释农户经营规模变动的规律(许庆、尹荣梁,2009)。
由此可见,现有很多关注规模经营效果的文献往往忽略了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及政府和农户追求目标的不一致。
并且已有的定量研究多以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为主,所依据资料也存在着问题。
这些资料或样本覆盖范围太小(往往以某一特定地方数据为例),导致数据代表性不足;或采集时间过早,致使研究并没有产生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
总体上来看,从农户层面出发分别对我国各个主要粮食品种进行规模经营问题的定量研究虽已有些,但从长期平均成本角度来测算农地规模经营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
⑤综观国内外已有的有关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后发现,已有的研究抑或仅从投入产出角度测算出粮食作物规模报酬的情况,抑或仅从生产成本角度验证规模经济的存在性,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含义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结论的广适性值得商榷。
而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中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本文致力于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合适的农户模型,分别从投入产出角度和生产成本角度全面考察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具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我国粮食生产是否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能否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政府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追求的不同政策目标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同结果?本文的第二部分讨论了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适度规模经营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农地规模经营的逻辑必然性重新做出解释;第三部分介绍了实证研究所使用的计量模型和数据;第四部分给出了计量结果;最后是几点简短结论与政策含义。
二、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适度规模经营在展开具体的实证分析之前,有必要对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与规模报酬⑥(returns to scale)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清楚的界定和厘清。
因为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农业规模经营的目标及评价指标选择上存在着误区。
评价农地的规模经营究竟是以规模经济为目标,还是以规模效益为目标,很多文献在讨论之前并没有对此作一清楚的说明和界定;或者把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两个概念直接等同,使得某些研究成果产生了一些分歧和误解。
而对农地经营规模问题的讨论应该建立在对这两个概念有一明确的认识和界定的基础之上,才会使各种争论和探讨具有意义。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规模经济”作了权威性的定义,表述为“考虑在既定的(不变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单位单一的或复合产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这里有规模经济。
”(约翰·伊特韦尔等,1996,第84页)。
在我国经济学家胡代光和高鸿业合著的《西方经济学大辞典》中对“规模报酬”给予的解释为“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当所有投入物的数量发生同比例变化时产量的变化率,或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能得到的产量变化。
”(2000,第68页)从定义上可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不可混同使用。
首先,由于规模报酬的条件比规模经济严格,规模报酬反映的只是全部投入要素按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变化,但在实际生产中,更多的情况是投入要素并不一定按比例发生变化。
而规模经济则涵盖了投入要素非比例变化的情况。
所以,规模经济分析包括了规模报酬变化的特殊情况。
其次,规模经济讨论产出变动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则讨论投入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再次,规模经济从平均成本下降角度来衡量,属货币价值层面的分析;而规模报酬的变动是通过生产技术函数来表现的,属于实物层面的分析。
按规模报酬变动方向的不同,规模报酬可分为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其中,规模报酬递增概念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
规模报酬递增是产生规模经济的一个原因。
如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那么,随着生产产量的增加,它将使用的每单位产量的要素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在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及技术水平保持不变情况下,规模报酬递增会产生规模经济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成本上升的幅度小于产量上升的幅度,平均成本下降。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规模报酬递增有时又可以称为规模经济。
Truett & Truett(1990)也论证了除非在生产函数某些部分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经济就不可能存在。
但规模经济要比规模收益递增有更为普遍的含义,二者并无对等的关系。
因为规模报酬递增只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而已,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货币上的原因;例如:管理成本的降低、大量采购原材料折扣优惠及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等,都是发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另外,当要素价格随产量发生变动时,即使生产处在规模报酬不变(甚至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经济也可能存在,只要投入要素价格能够降到足够低的水平(Cohn,1992)。
但是,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
由此发现,规模报酬递增是规模经济一个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适度规模经营来源于规模经济,指的是在既有条件下,适度扩大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趋向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
从理论上讲,所谓“适度”应以粮食产出的平均成本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来衡量(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
克服农地小规模经营的弊端,扩大经营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构成了我国实行农地规模经营的逻辑起点。
而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寻找,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生产要素投入同比例变化、耕种的土地面积扩大、零散土地改整等三种情况所带来的内部规模经济,和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公共设施、市场集聚、产业关联等规模变动的效益流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蔡昉、李周,1990)。
一般认为土地的规模报酬递增来自某些投入的不可分性(姚洋,1998),比如灌溉水井和设施以及一些大型农用机械。
这也是内部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因此,在农户水平生产环节发现存在规模经济现象,意味着加总农业生产水平也会存在;反之,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