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学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循环经济近年来不仅进入了我国中央决策层的视野,也成为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循环经济这一名词在中国的提出,到各地方各行业的实践经验总结,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除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本身所体现的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特点之外,也反映了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案例:典型的卡伦堡模式
卡伦堡是丹麦的一个滨海小镇,是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成功的典范。所谓工业生态系统,是指将生态学中动植物在一系统内共存共生的原理应用于工业活动中,形成一个企业“链”。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中,不同的企业通过“废弃物变原料”的贸易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中的主体工业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
药厂和石膏板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通过贸易形式供其他企业作原料使用,或替代部分原材料;在这企业链中还有大棚养殖场、养鱼场、硫酸厂、供热站、水泥厂、农场等。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循环经济”中的循环是指生态学意义上的循环,而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循环。生态学上的循环,主要强调经济活动中的物质循环和代谢,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循环经济讨论中均涉及物质流的原因。经济学意义上的循环,从时间上看,体现在周期变化上;从空间上看,具有地区互动的要求。
循环经济是人类对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第一次产业革命前,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能力较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是局部性的、小规模的、不明显的,其影响也是有限的。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环境干预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废弃物排放明显增加,加之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的不努力,致使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构成较大威胁。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用触目惊心的案例、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要求保护地球环境的大规模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地球环境问题。1972年,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组成的民间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首次正式向世界
发出了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考察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间的关系。尽管报告中的观点有些片面和悲观,但其中提出的自然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增长的观点,依然警示了人们。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同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声明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
20世纪70年代的三次石油危机,使人们感觉到了资源供应的危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了人们的追求。同时,固体废弃物的快速增长需要有新的管理战略,这正是国外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初衷。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经历长时间的工业化发展后积存有大量的废弃物,如废钢铁、老旧汽车、废家电、废纸张等,这样,客观上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实际上,也正是有了这些废物基础,才使回收利用成为可能,才有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中国的倡导推进了世界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发展。一方面,国外出版了大量的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专著或文章,但几乎没有循环经济专著;国外高等教育中也未见循环经济的学科设置。另一方面,到2004年底,我国不仅发表了大量的循环经济文章,专著或汇编也已出版了近十本;循环经济也是2005年出版界的热点选题。可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概念,是中国学者基于自己的国情,对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的一个创新。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情况下,国外学者已经提出“中国因素”,循环经济的研究也不例外;参加中国环境和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的外方专家,通过与中国专家的合作深化了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外方专家也将中国的循环经济概念推向了世界。中国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重视,并成为与中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循环经济的实施主体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例如,一个家庭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活动;一个办公大楼的节能、正反面使用复印纸、硒鼓的重复利用、中水利用等,一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太阳能等,这些活动都能产生系统物质流量降低的效果,因而均属于循环经济范畴。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不可能实现经济活动中物质减量化,除非不再发展,这有悖于我们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应放在狭义上。所谓狭义的循环经济,指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来发展经济,相当于“垃圾经济”、“废物经济”的范畴。日本提出的建设循环型社会,强调的是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