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军装甲部队闪击西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粹德军装甲部队闪击西欧
德军的筹划与准备
1939年9月德国在闪击波兰得手后,战争狂人阿道夫〃希特勒便腾出手来,把下一个目标锁上了西欧四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他打起了如意算盘:一旦征服了此四国,不但可迫使英国议和,而且西线的既成事实可保证保持中立的苏联(希特勒与其签有互不侵犯条约)不会从背后插上一刀。因此,他决定在苏联还没有做出有效反应之前,在极短的时间内征服四国。
10月6日,希特勒在其“和平”建议遭到英法拒绝后,便迫不及待地于10月9日下达了准备进攻西欧的第6号作战指令。为此,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即开始制定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计划规定,德军主要兵力集中于右翼,向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主要突击,并占领英吉利海峡沿岸港口,切断法国与英国的联系,迫使英国求和。
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上将认为,该方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施利芬计划”的翻版,将主攻方向选在右翼,助攻方向选在左翼阿登山区,这样的部署冲其量只能将英法联军击溃,而无法将其全歼。因而他主张将主攻与助攻互换,将主攻方向放在阿登山区。虽然这里遍是狭谷,道路曲折难行,对装甲机械化部队通行造成困难,但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这是不成问题的。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马奇诺防线与英法联军机动部队防御地段的接合部,是联军疏于防范的地区,如若装甲机械化部队突破这一险关,就可进入快速推进的广袤的平原,就可以迅速割裂英法联军的战略部署,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当曼施坦因将这一方案呈报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时,布劳希奇却对此嗤之以鼻,并把其束之高阁。
一个偶然的事件使得曼施坦因方案有了转机。1940年1月10日,1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国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致使该计划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希特勒害怕该计划泄密,要求陆军总部修改“黄色方案”。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见之机,将他的方案一股脑直陈于希特勒。希特勒对曼施坦因大胆的构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听后心花怒放,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随后,希特勒便责成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以曼施坦因方案为基础,立即制定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
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代号取名为“挥镰行动”。根据新的方案,德军沿德荷、德比、德卢和德法边界依次展开B、A、C三个集团军群,连同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共141个师(含10个装甲师,每个装甲师平均有268辆坦克)参战,共拥有坦克2 683辆、火炮7 378门。并由第2和第3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共有飞机4 020架(其中作战飞机3314架),另以海军一部配合行动。
右翼B集团军群担任助攻任务。下辖第18和第6集团军,共29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由博克大将指挥,集结在北海至亚琛一线,任务是进攻荷兰和比利时,以积极行动牵制联军主力,尔后协同A集团军群歼灭该敌。
中路A集团军群担任主攻任务。下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及1个装甲集群,共44个师,由龙德施泰特大将指挥。装甲集群共编3个装甲军和1个摩托化军(辖3个摩步师),即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施密特的第39装甲军和赖因哈特的第4l装甲军。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编有3个装甲师(即第l、第2、第10装甲师),而第39装甲军各辖2个装甲师(分别是第5、第7装甲师和第6、第8装甲师)。A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雷特根至阿登山区地带实施主要突击,直冲英吉利海峡,割裂英法联军的战略部署,合围并歼灭英法联军。
左翼C集团军群担任佯攻任务。下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由勒布大将指挥,战役
发起后,佯攻马奇诺防线,以牵制法军使其不能北上增援,并保障主要突击集团左翼的安全。
另外,德国陆军司令部还将51个师留作战略预备队,预定用于主攻方向,以增强后续突击力量。
一厢情愿的计划
英、法等国对当时的战略形势判断失误,根本没想到希特勒对他们下手那么快,更让人遗憾的是,德军大兵压境,他们还在围绕各自的利益打算盘。法国认为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必将进攻苏联,即使进攻法国至少要在四、五年之后,再加上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作后盾,因此在思想上麻痹轻敌,在行动上缺少准备;英国认为自己海军力量比较强大,因此提出主要负责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地面作战则主要由其他盟国承担,有意保存陆军实力,开始只象征性地派出9个师的远征军协同法军作战,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希特勒就会手下留情,就可避免卷入战争。所以,直到战争迫在眉睫,五个同盟国还没有统一的御敌之策,更谈不上做好战争准备。
直到1940年3月12日同盟国的作战计划才最后确定下来。这是由法国总参谋长兼英法联军总司令甘末林上将制定的,代号为“D”计划,该计划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设想德军进攻的重点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指向比利时,其次是指向马奇诺防线,做梦也没想到德军会从中路阿登山区开刀。因此,该计划把比利时设想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该计划,联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五国联军齐心协力阻击德军进攻;另一部分部队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只留下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防守。虽然计划制定出来了,但由于比利时以中立为由不愿同英法公开接近,实际上,直到战争爆发,联军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根据此计划,同盟国进行了兵力部署。同盟国共有135个师(法国94个师,英国远征军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比军和荷军都部署在本国境内,英法联军103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1、2、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51个师,部署在法、比边境和法国北部;第2集团军群,下辖法军第3、4,5集团军,共25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正面;第3集团军群,下辖第6、8集团军,共18个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还有9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英、法、比、荷四国军队共有3469辆坦克、3800架飞机、14500余门火炮。
法国领导层对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的作用和价值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应该说,马奇诺防线确实是一条坚固的防线。该防线整整花了6年时间、耗资70亿法郎精心修筑而成。它绵延达390千米,由数不清的炮台、机枪发射阵地、反坦克炮、防空炮和重型野战炮炮台构成,防线里还有相互连通的缆车和地道,地道内设施一应俱全,可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由于过分相信其价值和作用,法军把全部赌注都押在这条防线上,并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把有限的兵力大部分部署在一线阵地上,而作为机动力量的预备队留得很少。把大部分坦克(2800多辆)以坦克营为单位分散部署在前沿9个集团军内,而仅把4个装甲师600多辆坦克分散部署在纵深内,一旦“后院起火”,这是很难应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