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中的时间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中的时间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中的时间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fe1f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0.png)
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中的时间考点一、小时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
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4.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 小时哺乳时间。
二、日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逃匿的处15 日以下的拘留。
3.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 日。
4.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5.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送达当事人。
6.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5日(工作日)内提出。
7.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8.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9.行政处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10.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11.解除合同: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12.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末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民法典法律规定时间(3篇)
![民法典法律规定时间(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3fea8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1.png)
第1篇一、引言时间,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在人类社会中,时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对时间的法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法典》作为一部全面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对时间的法律规定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从《民法典》中关于时间的法律规定出发,对时间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具体规定进行探讨。
二、时间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和作用1. 时间在民法典中的地位时间在民法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规定的内容涵盖了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内容中,时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体表现在:(1)时间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之一,对于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变更和终止具有重要意义;(2)时间作为民事权利、义务的要素,对于权利、义务的行使、履行和承担具有约束力;(3)时间作为民事责任的要素,对于责任的承担、时效的起算和届满具有重要意义。
2. 时间在民法典中的作用时间在民法典中发挥着以下作用:(1)规范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
时间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之一,对于确保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2)调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使、履行和承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时间作为权利、义务的要素,对于平衡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民事责任。
民法典规定,民事责任应当依法承担。
时间作为责任的要素,对于确定责任的起算、届满以及责任的承担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法典中关于时间的规定1.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时间规定(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时间。
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
对于以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设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成立时间分别为:口头形式自行为人作出意思表示时成立;书面形式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成立;其他形式自当事人约定的成立时间成立。
法规中的时间
![法规中的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6375d1212af90242a895e58d.png)
各种法律、法规中的时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1、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继续盘问的时限:12(派出所负责人批)+12(县级公安机关值班负责人批)+24(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48小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会游行示威法》1、一般审批程序:(1)、负责人在举行的5日前申请;(2)、公安机关在举行的2日前答复(可推迟5日决定)。
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仅限于早6时至晚10时。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现行刑法生效时间是1997年10月1日。
2、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不负;14-16:相对负(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爆炸、放火、投毒);16以上:完全负。
3、刑罚的种类: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拘役:1-6个月;管制:3个月-2年;有期徒刑:6个月-15年;死刑: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缓期2年执行。
4、累犯:后罪发生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5、犯罪的追溯时效:(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提出聘请律师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日内做出答复。
2、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在5日内安排会见。
3、刑事强制措施:据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1)拘传: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拘传;(2)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没收保证金在7日内宣读,5日内可以复核一次)(3)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6个月;(4)刑事拘留:最短为10日(3日+7日);通常为14日(7日+7日)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法律法规时间及数字
![法律法规时间及数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4197320912a21614792937.png)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章应当在公布后30日内,依照立法法的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违宪审查:制定机关两个月内提出是否主动修改。
保护期:专利20年;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10年;均自申请日起算。
商标权--异议期3个月--复审期限15天--有效期10年--续展一次有效10年--期满前6个月申请--逾期给予6个月宽限一般职务作品--单位优先使用2年著作权--公民获得报酬权终身+死后50年专利法规定,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应当提供担保,接到申请法院48小时内裁定,特殊情况延长48小时侵权赔偿损失专利--1w-100w 著作商标50w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履行期满之日6个月内,期内不要求,保证人免责,有约从约留置宽限期2个月逾期变卖优先受偿定金不超过主合同20%施工许可证资金落实1年以内50% 1年以上30%施工许可证审批期限15日领取施工许可证3个月内开工,延期不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3个月,施工中止1个月内报告,恢复施工也要报告,中止超过1年的恢复时需要核验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6个月,应当重新办理施工企业资质证书有效5年,届满前60日申请延续,优秀单位经许可机关同意延长5年申请升级、增项资质之日前1年有不良情况不批准外商投资建筑企业申请资质中方出资总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25%建造师注册有效3年,有效期届满30日前申请延续,延续3年初始注册【省级建管】初审20日内完成报部,延续变更5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初审20日内完毕,延续10日内不予注册2个以上单位,执业受刑罚完毕不足5年,非执业刑罚完毕不足3年,自吊销决定不足2年,前3年重大事故超过65周岁新聘单位签约1个月内办理变更非承包方原因停工120天以上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兼任继续教育120学时必修60 选修60 抵充累计不超过60撤销注册7个工作日内处理,异地执业14个工作日必须招标的规模施工单项200w+、单项采购100w+、设计监理服务50w+、总投资3000w+出售招标文件5个工作日招标文件澄清修改,应在投标截止日前15日依法必须招标的,招标文件发出到投标截止最短不少于20日资格审查最近3年内没有骗标、违约、事故评标委员会5人以上单数,专家≥2/3评标报告后15日内确定中标人,最迟在投标有效期结束30个工作日内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日内订立合同,订立后7日内备案保证金退还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5个工作日内向未中标人退还采用公开招标的,中标候选人公示不少于2个工作日必须招标项目在确定中标人15日内向监督部门书面报告不良信息,行政处罚做出7日内,公布期限6个月至3年,整改有实效可缩短,不短于3个月良好信息,公布3年被公告人认为有误,公告部门5个工作日内核对,期间不停止噪音打桩85 土石方75 结构70 装修65,夜间55 禁止打桩夜间22至早6点噪声污染申报施工单位提前15天向环保行政申报抽水量大于50w方应回灌固体废弃物减量利用每w平方米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t 建筑垃圾回收30%拆除回收40%碎石50% 文物发现文物部门24小时赶到,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申请30日决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3年,期满前3个月延期,未发生死亡事故延长3年,有关信息变更,变更后10日内申请安全员配备,总承包特级6+ 一级4+ 二级以下3+//专业承包2+//劳务2+//较大分支2+用电组织设计临时用电5台以上or 总功率50kW+,其余编写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一次全面检测一般 3 10 1k万较大3-10//10-50//1k万-5k万重大10-30//50-100//5k万-1亿特别重大30+ 100+ 1亿+综合or专项预案每年至少一次现场处置每半年至少一次应急救援预案常规修订3年一次安全事故报告单位to安监1小时内,政府部门上报每级不超过2小时,事故补报30日内伤亡变化,交通火灾7日内补报调查时限自事故发生起60日内,延长最多60日处理时限收到事故调查报告15日(特大事故30日)内政府作出批复,延长最多30日标准复审5年一次,需修订及时修订隐蔽验收48小时前书面通知监理,合格24小时不签字视为批准质量事故报告相关单位to建设行政主管部门24小时建设单位在竣工后3个月内,向城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建设单位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内,报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备案规划验收,竣工验收6个月内向规划部门报送竣工验收资料消防验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自接到申请20日内组织消防验收环保验收,同时;需要试生产,3个月内。
最新最全《民法典》时间、期限规定汇总
![最新最全《民法典》时间、期限规定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a55fb1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c.png)
最新最全《民法典》时间、期限规定汇总文丨天元律师事务所朱晓东宝藏法条:表1:《民法典》中的法定权利期间法条汇总表(25条)法条简称法条原文期间第145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行为的追认期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0日第171条无权代理的追认期限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
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30日第188条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3年;20年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194条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法律法规中关于时间的汇总
![法律法规中关于时间的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0e9ffec81c758f5f61f6746.png)
9、诉讼财产保全: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10、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1、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15日内审查,裁定撤销或者改正,或驳回;对裁定不服的,可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1、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2、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48小时
1、诉前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6个月
1、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2、中止施工开工报告是6个月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重新办理开工报告。
3、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4、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天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
5天
1、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2、招标文件的发售:自出售之日起至停止出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3、工程竣工验收后5日内,应向委托部门报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4、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受理;受理后5日内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至被申请人;
刑法中关于时间的总结
![刑法中关于时间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4ebc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f.png)
刑法中关于时间的总结
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时间效力,所解决的问题是刑法从何时起至何时止具有适用效力,其内容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与限时法效力。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刑法的明文规定为限。
不溯及既往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内容之一,故刑法的时间效力是与罪刑法定原则密切联系的问题。
以下是刑法中关于时间的规定:
1.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2. 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3. 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九条规定的以外,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4. 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此外,刑法的时间效力还包括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
生效时间方面,刑法的生效时间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后间隔一段时间才生效。
失效时间方面,我国刑法典中没有明确规定刑法的失效时间,但根据法律适用的原则,如果新法取代旧法,则旧法失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法规时限规定
![法律法规时限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6af029edaef5ef7ba0d3c6c.png)
法律法规时限规定3日: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在行政机关告知听证后3日内提出;5日:1、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2、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3、法院在收到被告答辩状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被告;4、审查办结时限5个工作日进行审查;7日:1、行政机关应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2、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3、当事人不在现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7日内送达当事人;10日:1、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耽误法定时限的,在障碍消除后10内申请延长期限;2、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等材料;15日:1、市县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在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2、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3、行政复议期满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4、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服15日内申请复核;5、罚款个人一万以上,单位十万以上15日内报省政府法制办;20日:1、行政机关自受理行政许可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不能做出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2、审查后符合条件的20日内办结,最多可延长10日;30日:1、行政执法过错立案起30日内审查终结,作出过错追究决定;2、行政执法过错复合机关30日内作出符合决定;3、查封扣押期限30日,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45日:1、行政许可统一或联合办理时间不得超过45日,特殊的可延长15日。
2个月:1、复议机关在收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60日:1、复议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延长不超过30天;2、法制办对报送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60日内审查完毕;3、法制部门或行政执法部门对受理举报投诉事项60日内调查处理;三个月:1、行政诉讼人直接向法院申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诉讼;六个月:1、暂扣执法证不能超过6个月;。
关于时间的法律规定出台(3篇)
![关于时间的法律规定出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23257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0.png)
第1篇一、引言时间,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元素,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关于时间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文件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和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时间的规定。
本文将对我国关于时间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解读。
二、时间法律规定概述1. 民法典中的时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其中涉及时间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事法律行为的时间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时间效力包括成立时间、生效时间、终止时间等。
如合同成立时间为承诺到达对方的时间,合同生效时间为合同成立时间。
(2)期间的计算:民法典规定,期间的计算应当遵循自然期间原则,即以日、月、年为单位计算。
期间的计算起始日不计算在内,终止日的最后一日为期间届满日。
(3)时效制度:民法典规定,时效分为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
普通时效为三年,特殊时效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不同期限。
时效届满,权利人丧失实体权利。
2. 刑法中的时间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时间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刑罚的执行方面:(1)刑期的计算:刑法规定,刑期的计算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判决确定之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2)缓刑的考验期:刑法规定,缓刑的考验期为二年。
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3)减刑、假释的时间限制:刑法规定,减刑、假释应当在刑罚执行期间内进行。
减刑、假释的起始时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时间法律规定解读1. 民法典中的时间规定解读(1)民事法律行为的时间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时间效力,有利于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交易安全。
(2)期间的计算:民法典规定期间的计算,有利于规范民事法律行为的时间效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时效制度:民法典规定时效制度,有利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法规时间知识点梳理
![法律法规时间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b343720722192e4536f6ff.png)
法律法规时间知识点梳理
一、法律实施的时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7月1日、2006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1月1日
4.《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12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7年6月1日
6.《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发罪法》2013年1月1日
总结技巧:除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的时间,基本都是1日实施、一个6月1日、两个1月1日、三个9月1日。
二、常考法条时间总结:
1.教师申诉的时间:30日、复议:60日、调节60日
2.教师资格撤销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作弊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参加考试
3.未成年人擅自外出要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学校及公安机关
4.对教师实行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5.“阳光体育”每天1小时
6.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1次
三、真题演练:
1.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教师资格条例》
2.被撤销教师资格的,如果再次重新申请认定,期间隔的时间从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算起为( )年。
A.3
B.5
C.2
D.6
答案:1.B 2.B。
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总结
![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9c36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9.png)
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总结1. 引言时间和数字是法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在法律文本中的使用旨在明确、准确地界定法律义务和权利,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对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常见规定进行总结和解读。
2. 时间2.1 日期和期限在法规中,常常会涉及到日期和期限的规定。
日期通常用来确定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点,而期限是在日期的基础上规定的一段时间。
例如,合同生效日期、告诉送达日期等都是常见的日期规定,而合同履行期限、申诉期限、诉讼时效等则是期限的例子。
2.2 时间计算法规中对于时间计算也有一些具体规定。
例如,常见的规定是以自然日、工作日或日历日为计算单位。
自然日是指连续的24小时,工作日一般是指除了法定休息日之外的工作日,而日历日则是指从日期起算的连续天数,包括法定休息日。
2.3 时间格式在法规中,时间通常要以特定的格式进行表示。
常见的格式包括年月日(YYYY-MM-DD)和时分秒(HH:MM:SS)。
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消除歧义,确保法律的明确性和适用性。
3. 数字3.1 数字精度在法规中,数字的精度非常重要。
因为数字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法律规范的执行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法规会明确规定数字的精确位数或者进位规则,以防止模糊和误解。
3.2 数字单位法规中有时会涉及到数字单位的问题。
例如,货币单位、度量单位等。
在这种情况下,法规通常会明确规定使用的单位,并且要求在使用数字时必须与其相匹配,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数字表示在法规中,数字的表示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百分数、分数、小数等都是常见的数字表示方式。
法规通常会规定特定的表示方式,以确保法律文件的可读性和解释性。
4. 例子和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规定,以下是一些示例和实践经验:4.1 合同生效日期在合同法中,合同的生效日期通常是指合同签署当天,除非合同另有规定。
这个日期的确定对于合同履行和争议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3篇)
![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1a55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d.png)
第1篇一、引言时间限制,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旨在确保法律行为的及时性和效率,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法律实践中,时间限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法律领域,如诉讼时效、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
本文将从时间限制的概念、种类、法律依据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时间限制的概念时间限制,是指法律对特定法律行为的完成或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所规定的时间界限。
时间限制具有以下特点:1. 明确性:时间限制以明确的时间为标准,如年、月、日等。
2. 不可逆性:一旦超过时间限制,法律行为或法律关系将不再产生、变更或消灭。
3. 公正性:时间限制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4. 效率性:时间限制有助于提高法律行为的效率。
三、时间限制的种类1.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诉讼时效为一年。
2. 行政处罚时效:行政处罚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法定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时效为二年。
3. 行政许可时效:行政许可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决定的法定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时效为二十个工作日。
4. 仲裁时效:仲裁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时效为一年。
5. 纠纷解决时效:纠纷解决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当事人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定期间。
四、时间限制的法律依据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对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具有最高效力。
2. 民法典: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时效、时效中断、时效中止等制度。
3. 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处罚时效。
4. 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时效。
5. 仲裁法:仲裁法规定了仲裁时效。
6. 其他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也规定了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
法律上的时间
![法律上的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b85da70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3.png)
法定行政时效、期限汇总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二、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 并提出答辩状。
三、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 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 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 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由人民法院决定。
五、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 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六、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 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限制)八、原告死亡, 须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 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情况下中止诉讼满90日仍无人继续诉讼的, 裁定终结诉讼。
九、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作出裁决后,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 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90日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 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
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总结
![法规中有关时间和数字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0f6d9027d3240c8547ef75.png)
1. 辖权异议应在受理异议之日起15日内作出裁定2. 证据保全的申请诉讼中申请不得迟于举证限届满前7日3. 举证时限举证可由当事人协商规定的一般不少于30日4.证据交换在诉讼辩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当事人之间互相明示其持有证据的全过程。
交换证据之日举证限届满5. 普通诉讼时效-2年短诉讼时效-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延付或拒付租金☆质量不合格未声明的☆存放财物丧失或损毁的■ 特殊诉讼时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为4年☆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恳求权为1年■ 权利的最长保护限☆从权利被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6.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时间规定■ 普通程序应在6个月内结案■ 需延长由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6个月■ 再延长报请上级批准7. 在收到起诉状7日内裁定是否受理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提出辩状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辩状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辩状副本发送原告8. 审讯组织应当采用合议制在组员确定后3日内告知当事人9.邮寄送达签收人是送达人、收发室和值班室人员或成年发现上述情况应在收到邮件后3日内将邮件退回并以书面方式说明退回理由10.第二审程序■ 上诉间☆判决的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的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11.当事人申请的再审的时间■ 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审讯人员有严重问题的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12.执序限?民事诉讼法?申请执行间为2年☆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人可以向上一级申请执行■ 委托执行☆受委托收到委托件后必须15日内开场执行不得回绝13.执行措施中的财产☆被执行人应当当前以及收到执行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财产发生变动的自变动之日起10日内向补充14. 仲裁会收到仲裁申请书5日内作出受理与否的15. 撤销仲裁裁决申请时间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仲裁的强迫执行申请执行限为两年16. 争议评审的程序☆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在提交仲裁或者诉讼前可以申请由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展评审☆发包人和承包人应在开工日后28天内或者在争议发生后协商成立争议评审组☆争议评审组由合同理和工程理经历的专家组成☆合同双方的争议应首先由申请人向争议评审小组提交一份详细的评审申请并将副本同时提交给被申请人和监理人☆被申请人在收到申请人评审申请副本后的28天内提交一份辩并附证明材料副本同时提交给申请人和监理人☆一般争议评审组在收到合同双方后的14天内邀请双方代表和有关人员举行调查会向双方调查争议细节还可要求双方进一步提供补充材料☆在调查会完毕后14天内争议评审组作出书面评审☆在争议平审间争议双方暂按总监理工程师确实定执行☆当事人不承受评审的应在收到评审后的14天内将仲裁或起诉意向书面对方抄送监理人17.行政复议时间的规定■ 公民、法人可以自知道该详细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18行政诉讼的起诉☆行政复议不服起诉讼的在收到行政复议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行政逾不做的可以复议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直接起诉的在知道作出详细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7日内作出受理与否的☆一审讯决不服在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上诉二审为终审19. 专利权的限〔自申请日计算〕☆创造-20年☆实用新型-10年☆外观设计-10年商标法■ 注册商标有效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算〔注意与专利权不同专利权自申请之日起算〕■ 可无数次地提出续展申请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为10年■ 应在到前6个月内申请还有6个月的宽展宽展满仍未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20.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限☆自然人:保护为自然人终生及其亡后50年截止于自然人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合作开发:截止于最后的自然人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组织:保护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不受保护☆但软件开发者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受?计算机软件保护?的保护21.一般保证的保证间假如保证人未约定的那么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6个月。
时间换算法律规定(3篇)
![时间换算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ca99e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8.png)
一、引言时间,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交往的基础。
在法律领域,时间的准确换算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法律对时间换算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时间换算法律规定概述1. 法律依据我国法律对时间换算的规定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
2. 时间换算原则(1)统一原则:我国法律规定,全国统一采用格里高利历(公历)作为计算时间的标准。
(2)连续原则:时间的计算应连续不断,不得中断。
(3)固定原则:时间的计算应以固定的时间单位为基准,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4)明确原则:时间的计算应明确具体,避免歧义。
三、具体法律规定1. 民法典《民法典》第二十二条规定:“自然人的出生时间,以出生证明、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其他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六、星期日的,以星期一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期间的最后一天是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刑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
行政诉讼法律规定的时间(3篇)
![行政诉讼法律规定的时间(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5cc76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e.png)
第1篇一、引言行政诉讼作为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时间规定对于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国行政诉讼法律规定的时间,包括起诉期限、审理期限、执行期限等。
二、起诉期限1. 一般起诉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特殊起诉期限(1)行政行为涉及不动产的,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行政行为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三、审理期限1. 第一审审理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 第二审审理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第二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3. 再审审理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1. 行政机关申请执行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应当自人民法院送达行政判决书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 人民法院执行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行。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五、特殊案件审理期限1. 紧急案件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等紧急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决定缩短审理期限。
时间按法律规定(3篇)
![时间按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4fe7b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35.png)
第1篇一、引言时间,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形态之一。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时间的认识、利用和保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我国,法律对时间的规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法律制度、具体规定等方面,探讨时间按法律规定的相关问题。
二、时间法律制度的历史渊源1.古代时间制度我国古代,时间制度主要源于天文、历法。
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制定历法,形成了“战国七雄”各具特色的历法体系。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颛顼历”,标志着我国时间制度的统一。
2.封建社会时间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时间制度进一步发展。
汉武帝时期,实行“太初历”,对时间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唐宋时期,时间制度更加完善,如《大明历》、《大统历》等。
这些历法在时间计算、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现代时间制度近现代,我国时间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我国实行公历,并规定以1912年1月1日为民国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继续沿用公历,并规定以1949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三、时间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1.时间单位我国法律规定,时间单位分为年、月、日、时、分、秒。
其中,年、月、日为基本时间单位,时、分、秒为辅助时间单位。
2.时间计算我国法律规定,时间计算以公历为准。
公历一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一个月的天数,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29天)。
3.时间起止我国法律规定,时间起止以日、时、分、秒为准。
具体起止时间,由当事人双方约定或法律规定。
4.时间效力我国法律规定,时间具有法律效力。
时间在法律上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作为计算期限的依据。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履行期限届满的,债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债务。
(2)时间作为确定权利义务的依据。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应当在遗产分割前,向其他继承人支付其应当继承的份额。
中国法律规定的一年(3篇)
![中国法律规定的一年(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25037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4.png)
第1篇在中国,法律对“一年”的规定贯穿于多个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中,以下是对中国法律规定中“一年”的相关内容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1. 法律意义上的“一年”通常是指从某一天开始计算,持续12个月的时间段。
2. “一年”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年,即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二是公历年,即从某月某日始至下年同月同日止。
二、法律规定中的“一年”1. 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六个月,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计算。
”2. 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3. 税收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按时足额缴纳或者解缴税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责令限期缴纳;(二)加收滞纳金;(三)强制执行;(四)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内,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
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期限,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起计算。
”4. 劳动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仲裁裁决。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5. 保险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保险合同的效力自保险人同意承保并签发保险单之日起生效。
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应当按照约定缴纳保险费。
民事法律规定的生效时间(3篇)
![民事法律规定的生效时间(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1d4db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5.png)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是规范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事权益的重要工具。
民事法律的生效时间,即法律开始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约束力的时间,是法律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民事法律生效的时间规定、生效条件、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法律生效的时间规定1. 法律的公布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法律应当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法律公布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遵守。
2. 法律的施行时间法律施行时间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法律公布后立即施行。
这种情况下,法律公布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应当立即遵守。
(2)法律公布后经过一定期限施行。
这种情况下,法律公布后经过一定期限,如30日、60日等,法律开始生效。
(3)法律公布后与另一部法律同时施行。
这种情况下,法律公布后与另一部法律同时开始生效。
(4)法律公布后根据实际情况施行。
这种情况下,法律公布后根据实际情况,如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确定施行时间。
三、民事法律生效的条件1. 法律的制定程序合法民事法律的制定必须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议、表决和公布等程序,确保法律的制定合法、合理。
2. 法律内容明确、具体民事法律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便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理解和遵守。
3. 法律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 法律不与宪法、其他法律相抵触民事法律的制定应当遵循宪法,不与宪法、其他法律相抵触。
四、民事法律的效力1. 法律的普遍效力民事法律具有普遍效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
2. 法律的溯及力民事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约束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 法律的解释效力民事法律的解释权属于国家立法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法律、法规中的时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1、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级、撤职,24个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继续盘问的时限:12(派出所负责人批)+12(县级公安机关值班负责人批)+24(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48小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会游行示威法》1、一般审批程序:(1)、负责人在举行的5日前申请;(2)、公安机关在举行的2日前答复(可推迟5日决定)。
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仅限于早6时至晚10时。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现行刑法生效时间是1997年10月1日。
2、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不负;14-16:相对负(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爆炸、放火、投毒);16以上:完全负。
3、刑罚的种类: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拘役:1-6个月;管制:3个月-2年;有期徒刑:6个月-15年;死刑: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缓期2年执行。
4、累犯:后罪发生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5、犯罪的追溯时效:(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提出聘请律师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日内做出答复。
2、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在5日内安排会见。
3、刑事强制措施:据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1)拘传: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拘传;(2)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没收保证金在7日内宣读,5日内可以复核一次)(3)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6个月;(4)刑事拘留:最短为10日(3日+7日);通常为14日(7日+7日)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最长为37日(30日+7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在未批捕前刑事拘留的最短期限为10日(3日报,7日批);通常的期限共14日(7日报,7日批);最长期限应该为37日(30日报+7日批)。
)被拘留的人,公安机关应在24小时内经行讯问。
在24小时内制作《拘留通知书》,送达被拘留人的家属或单位。
(5)逮捕后的羁押期限: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分为五种第一种:共2个月第124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第二种:共3个月:2月+1月(上检批准)第124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第三种:共5个月:2月+1月(上检批准)+2月(省检批决)第126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124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四种:共7个月:2月+1月(上检批准)+2月(省检批决)+2月(省检批、决)第127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126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
第五种:不受上述侦查羁押期限约束的案件第125条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6)执行逮捕后,24小时内送达《逮捕通知书》;(7)不予立案的,7日内送达控告人;(8)移送的,24小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移送;(9)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时限,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时限。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责任年龄:不满14:完全不负14-18:从轻、减轻18岁以上:完全负。
2、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24小时。
(传唤)3、办理治安案件的时限:一般为30日,重大复杂的60日,为了查明案情经行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案情重大、复杂的案件,需要延长办案时限的,报请所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4、行政拘留:15日以内,两种以上行为的,合并执行不超过20日。
5、从重处罚: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6、不执行行政拘留:(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法治安管理的;(3)70岁以上的;(4)怀孕或者不如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7、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6个月8、违反治安管理财物的处理:满6个月无人对该财产主张权或者无法查清权利人的,应当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查明被扣押物为他人合法财产之日起)七、劳动教养1、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年满16周岁。
(犯罪行为判刑期满后5年内,罚款、行政拘留、收容教养、劳动教养执行期满3年内又实施,尚不够刑事处罚的)2、一般不决定劳动教养的条件:(1)、盲、聋、哑人(2)、严重病患者(3)、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4)、年满60周岁又丧失劳动能力者3、劳动教养的期限:1-3年,必要时可延长1年。
一般按照1年、1年3个月、1年6个月三个档次。
但扒窃、吸毒、邪教的,一般为1年9个月至2年。
吸食、注射阿片类毒品的一律为2年。
劳动教养时间,从作出劳动教养决定之日起计算,通知前先行收容或羁押的,1日折1日。
4、劳动教养案件的审批:报县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3日内审批,报地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3日内审批,需要补充调查或违法嫌疑人申请聆询的,可以延长到15日,报地级公安机关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2日内作出决定。
八、收容教养1、对象:已满16周岁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不满14周岁犯罪,但负刑事责任的人。
2、收容教养的期限一般为1-3年。
九、收容教育1、收容教育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2年。
2、对卖淫、嫖娼人员,处以10日以上15日一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一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3、不予收容教育的情形:(1)年龄不满14周岁的;(2)患有性病以外其他急性传染病的;(3)怀孕或哺乳自己所生一周岁以内婴儿的;(4)被拐骗、强迫卖淫的。
十、强制戒毒1、“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出或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成瘾的,强制戒毒;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的,劳动教养。
)2、不予强制戒毒的情形:(1)患有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2)怀孕或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3)其他3、强制戒毒期限一般为2年。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不予处罚的情形:(1)不满14周岁(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别或控制自己行为时(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2、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非法行为危害后果的(3)受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5)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3、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2年。
4、行政处罚的听证适用程序:当事人在告知后3日内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在收到申请后2日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在举行的7日前交听证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听证应当在公安机关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10日内举行,5、当场收缴:行政机关应当在2日内交罚款缴付制定的银行。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1、对申请人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
5日内五告知的,视为受理。
2、作出行政许可的期限:当场作出;20日内作出,可延长10日;45日内作出,可延长15日(统一办理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之日或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2、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赔偿义务机关在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不予赔偿决定,或者不履行赔偿协议、赔偿决定的,以及赔偿请求人对于赔偿数额有异议的,可以自两个月期间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或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十五、《信访条例》1、受理;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作出是否受理或转送决定。
2、信访事项应当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最多可延长30日。
3、对信访事项处理决定不服的,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
(30日内答复)4、对复查意见不服的,收到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复查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核。
(30日内答复,可以举行听证,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