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作业

合集下载

04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方法

04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方法

(b)砂和粘土的成因标志
※粒度分析
粒度参数
平均粒度 分选性
粗、细含量 峰值高低
标准差
偏度
峰态
σ值
等级
Sk值
等级
Kg值
等级
<0.35 0.35—0.5 0.5—0.7 0.7—1.0 1.0—2.0 2.0—4.0
4.0
分选极好 分选好
分选较好 分选中等 分选较差 分选很差 分选极差
+1.0—+0.3 +0.3—+0.1 +0.1—-0.1 -0.1—-0.3
分样
粒度分析步骤 洗样
洗盐:对海、泻湖和盐湖等样品,将样品置于高烧杯中, 加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过夜,第二天将杯中清水吸去, 再加清水,搅拌静置过夜,如此重复3次即可。 除去有机质:通过过氧化氢(H2O2)去处沉积物中的有 机质。在盛样品的高烧杯中加入6%的H2O2,用玻璃棒 搅拌,过一夜再加一次H2O2,直至没有气泡产生即说明 有机质已全部氧化,过量的H2O2用加热法排除。 去钙胶结物:盐酸去除;加10%左右盐酸于放有样品的 高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后放置第二天,除去清液,再加 盐酸,如此反复至不再起泡,然后换清水,搅拌,过夜, 吸去清液,加水洗至无钙离子和氯离子为止。
式,推出沉积物的来源、搬运动力和沉积 环境
粒度分析步骤
• 样品预处理
– 分样:均匀将样品分成几份——缩分 – 洗样:洗去沉积物中的杂质
粒度分析步骤
将拌匀的样品平摊在纸上,在样 品上划十字,将样品分为相等的 四分,分别取对角的两分混和在 一起,就将样品缩分为一半了, 以此类推。 注意:缩分准确与否是决定分析 的样品是否真正具有沉积物代表 性的关键,故缩分必须有同一分 析人员亲自作。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作业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作业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第四纪是全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地质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世纪的即将来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平民百姓的关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中,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一是要针对第四纪时期沉积与环境的特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来攻关。

这一时期的主要地质特点是:1.第四纪冰期与冰川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中新生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海底扩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及相应的气候分区的主导因素。

同时,也有人认为地球及太阳系的周期运动也与地球气圈发生周期性温度变化相关。

据研究认为,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具有21ka、41ka和100ka的周期,这一特点反映在沉积物中、生物界里,也反映在地球表面地貌的变迁上。

2.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由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在第四纪时期全球海平面发生了周期性的升降变化。

根据对末次冰期的研究,在冰期最盛期,地球上的水有大约5.5%以冰的形式存在,而此时海面最大降幅可达目前海平面以下150余米。

3.新构造运动大陆板块运动和由冰川导致的地壳“水文均衡”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或上升隆起遭受剥蚀、或下降接受沉积。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来自西面的水汽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起了强烈的阻障,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冰川冻土和高寒荒漠以及黄土高原的分布,都由此而来。

4.生物界的演化对气候和环境反映最为明显的陆生动植物,随上述变化也发生了跌宕起伏的演化和迁移,最为壮观的是出现了两条腿走路的高智能的人。

在这方面材料最为丰富的当属植物的孢粉化石,由它我们可以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气候变化旋回。

对环境反映最为迅速的脊椎动物和昆虫化石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5.人类的作用人类产生以后一直是受制于自然界,伴随人类智慧的增长,现在人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是自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因人类已经造成或将要造成数以千记甚至上万种物种的绝灭。

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多选题]划分沉积环境的主要标志有哪些?A:物理标志B:化学标志C:生物标志D:人为标志参考答案:ABC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A:残积和坡积物B:冲积和洪积物C:冰碛和冰水沉积物D:风积物参考答案:ABCD3:[多选题]第四纪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哪三大类?A:海相环境B:陆相环境C:湖泊环境D:海陆过渡环境参考答案:ABD4:[多选题]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哪三种类型? A:物理风化作用B:化学风化作用C:风蚀风化作用D:生物风化作用参考答案:ABD5:[多选题]以下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方式的有:A:温差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B:冰冻风化(水的冻融)C:水解作用和水化作用D: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B6:[多选题]以下哪些是影响风化作用进行的因素?A:岩石中的矿物成分B:气候C:地形D:时间参考答案:ABCD7:[多选题]根据块体运动发生的环境、运动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地形和堆积物特点,可以分为:A:崩落〔崩塌〕B:滑动C:流动D:蠕动参考答案:ABCD8:[多选题]我国的黄土划分为哪三层?A:午城黄土B:离石黄土C:马兰黄土D:乌山黄土参考答案:ABC9:[多选题]阶地一般可以分为: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埋藏阶地D:沉积阶地参考答案:ABCD10:[多选题]划分第四纪地层的标志包括哪些?A:生物标志B:考古标志C:气候标志D:岩性和岩相标志E:构造与地貌标志参考答案:ABCDE11:[多选题]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A:岩石地层学方法B:生物地层学方法C:地貌地层学方法D:古土壤地层学方法E:气候地层学方法F:古人类考古地层学方法参考答案:ABCDEF12:[多选题]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哪几种:A:片状水流地貌与坡积物B:沟谷地貌与洪积物C:河流地貌与冲积物D:冰雪消融地貌与冰水沉积物——冰碛物参考答案:ABC1:[判断题]全新世植物群一万多年来,植物发展总趋向,木本植物相对增多,草本植物相对减少,喜暖分子增加,耐干冷植物减低。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二、回答题与论述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一、名次概念解释: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二、回答题与论述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一、基本概念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二、问答题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一、基本概念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二、问答题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海洋生态区,其地质环境复杂多样,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特征显著。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包括地层划分、沉积环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对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的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本文将介绍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的地层划分情况,详细阐述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通过对沉积环境的分析,探讨渤海湾西岸海岸带在第四纪期间的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地质事件,揭示这些事件对海岸带地貌和沉积物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第四纪地质事件对渤海湾地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海岸带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渤海湾地质环境的关注和研究,为推动该地区的地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渤海湾西岸海岸带地质背景渤海湾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华北平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的出海口。

其西岸海岸带地质背景复杂,包含了丰富的第四纪地质信息。

这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以及河流、海洋等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构造上,渤海湾西岸海岸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边缘,受到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褶皱构造。

这些构造活动不仅控制了海岸带的基本地貌形态,还影响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和沉积过程。

在沉积环境方面,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经历了从陆相到海相的多重沉积过程。

在早更新世时期,该区域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形成了广泛的河流冲积平原。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河流的改道,中更新世时期开始出现了海岸带特有的海相沉积,包括海滩、沙坝、潮汐平原等沉积体。

晚更新世以来,受冰期气候的影响,海岸带经历了多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沉积序列。

第四纪地质调查理论与方法

第四纪地质调查理论与方法

N2
Zancl ean
红粘土
Gauss
五 成因类型
小知识
关于地层代号及表达方
式:
全新统沉积物—Qh 单一成因的:如
残积层—Qhel 洪积层—Qhpl 风积层—Qheol 混合成因的:如 残坡积层—Qheld 冲洪积层—Qhalp 残坡积层—Qhel+dl 冲洪积层—Qhal+pl
第四纪主要成因类型
堆积(玉门砾石层Q1 )。中晚更新世时,我国西
部各盆地面积缩小或发生变迁。在山地区域,第四 纪期间发生过多次冰川作用,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冰
碛和冰水沉积(酒泉砾石层Q2 )。第四纪初期为 湖相堆积(河湖相沉积层Q3---Q4 ),晚期为风 积(风成沙丘Q4 )。
年龄 /Ma
符号 0
国际地质年 表
国际推荐的中国第四系
0.6
n土
19
0.8
0.78
1.0
Q1 QP1 下
(QP)
1.2
Calab
rian 1.4
1.6 1.8 2.0
泥河湾组 下 (Nihowan)
午城黄土 (Wucheng)
S24 Jaramill
o Olduvai Reunio
n
62 10 4
1.8

2.2
Piace
nzian 2.4
S33
2.6
2.6
扇顶 扇形 边缘相 河床 河漫 牛轭湖
化学 角砾 骨化石
湖积物
l
湖沼组
沼泽堆积物 fl
淡水 咸水湖积物
大类 成因组
冰川冻土 大 陆 沉
风力组 积 系 统
混合成因
成因类型 冰川堆积物 冰水堆积物 冰湖堆积物 融冻堆积物 风积物 风成黄土 残坡积物 坡冲积物 冲洪积物 冲湖积物

第四纪地质野外工作方法

第四纪地质野外工作方法

第二副间冰期:15-13ka B.P.。H1。 MIS1
第三副冰期:13-10ka B.P.,也称晚冰期(Late glacial period)。
在晚冰期中,又可划分出一些不同的时期,即
最老仙女木期(Oldest Dryas):13-12.75ka B.P.
布林间冰阶(Bolling):12.75a-12.35ka B.P.
(4)底碛与基碛
底碛
冰川消融后,表碛、 内碛降落到冰床,与 底碛堆积在一起
基碛
堆积在冰川底部 的冰碛物
冰碛物特征
(1)成分特征
• 主要为岩石碎屑,既有远源成分,又有近源成 分,以近源为主。相对比较简单。 • 含易风化的砾石或矿物:辉石、角闪石、长石。
• 研究意义:确定运动方向、划分冰川地层和识 别冰碛物。漂砾可判断物源。
砾石ab面、a轴的排列特征
砾石a轴走向(A)和ab面 倾向及倾角玫瑰花图(B)
(a)砾石的成因标志
砾向
排列和充填方式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冰楔式
多边形式
架堆式
层间式
水流方向
砾石的推移
(b)砂和粘土的成因标志
粒度分析
• 图件:
–直方图 –频率曲线 –累积频率曲线 –正态概率曲线 –C-M图解
融出碛 流 碛
变形碛
(1)表碛与内碛
表 碛 滚落或坠落载冰川 表面的碎屑物质
内 碛 分布在冰川内 部的碎屑物质
(2)侧碛
侧碛
分布在冰川两 侧的冰碛物
侧碛
冰川消融后,稳定 下来的侧碛 此名称很少用
消融碛
(3)中碛与终碛
中碛
堆积在冰川末 端的冰碛物

2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野外工作程序与基本方法

2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野外工作程序与基本方法

喜马拉雅山卡鲁雄曲上游枪勇冰川及终碛堤和侧碛堤
百色盆地第四级阶地砂砾层斜层理剖面素描图
新疆库车河康村北五期洪积扇素描图
二、野外工作
1、野簿的记录、素描图绘制和照像
• 照像时应注意:记录下照片的编号、镜头方向、 比例尺、内容。一般选取实物作为比例尺,可根 据反映地质现象尺寸的大小,选取不同尺寸的实 物作为比例尺。反映小范围地质现象的照片可用 硬币、镜头盖、铅笔、野簿等作为比例尺;反映 大范围地质现象的照片可用人、房屋、汽车等作 为比例尺。
二、野外工作
1、野簿的记录、素描图绘制和照像 第四纪地质观察记录的内容:观察点的位置 (地理位置、地貌位置)、沉积物的颜色、岩 性特征、沉积构造、厚度、岩性分层、成因类 型、时代等,如果发育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要 详尽地描述,如古地震楔、活动断层、冻融褶 皱、古冰楔等,并绘制素描图。 地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观察点位置、地貌形 态(几何形态、规模、测量数据)、物质构成、 地貌之间的关系、地貌成因等。
二、野外工作
2、剖面观察和描述
• 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野外调查中,剖面的观察和 研究应充分利用天然露头(冲沟、陡崖、凹坑等) 和人工露头(井、坑、公路边坡、建筑基坑等)。 在平原、盆地内部的覆盖区,要利用钻孔、坑探 研究地层剖面。
二、野外工作
二、野外工作
2、剖面观察和描述
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特征、 结构构造特征、侵蚀面、风化面(古土壤)、沉 积物的厚度等。 如果是砾石层,需要观察砾石的大小、磨圆度、 分选性、成分、风化程度(风化皮厚度)、表面 形态特征、排列特征、沉积构造、充填物特征等; 如果是砂层,需要观察砂粒的大小、成分、分选 性、磨圆度(中、粗砂)、沉积构造等;如果是 粘土或化学沉积物,需要观察沉积物成分、沉积 构造、次生构造等。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工作方法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工作方法

碎石 棱角形为主
超过全质量50%
砾石 粒径>20 mm的颗粒 粒径>2 mm的颗粒超
角砾 超过全质量50%
过全质量50%
砂土分类
土的名称 砾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粒组含量
粒径>2 mm的颗粒占全质 量25-50%
粒径>0.5 mm的颗粒超过全 质量50%
粒径>0.25 mm的颗粒超过 全质量50%
结构、沉积年代等各种测试,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数据。
1.1 调查路线和调查点的布置
(1)调查路线布置 • 统一布置 由于地貌形态和第四纪沉积物在成因上密
切关联,其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调查路线应统一布署。 • 有目的、有重点地布置 调查路线应在全面分析基础 资料(航片、卫片、地形图和其他资料(如已有的各 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等))基础上,既要考虑填图 要求,又要考虑已有的研究程度及研究区块地貌及第 四纪地质的复杂程度。
• 按区域空间划分—— • 宇宙空间星貌图、世界(全球)地貌(第四纪地质)图、洲际地貌(
第四纪地质)图、国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图、省或区域地貌(第四 纪地质)图等。
• 按内容和用途划分
• 地貌图—— • ①普通地貌图,按地表形态、成因和年龄3个基本要素编制的地貌图,
为基础性用图,一般都指地貌类型图。②部门地貌图,重点表示特殊 地貌类型、类型组合及其特殊性质的地貌图,一般按部门地貌分类,如 冰川地貌图、冰缘地貌图、喀斯特地貌图、风沙地貌图、海岸海洋地 貌图等。③实用地貌图,指直接为生产实践或工程设施服务,突出某 一内容的地貌图,如农业地貌图、工程地貌图、砂矿地貌图等。
• 加密与放宽 山区或情况较复杂且研究程度不高地区, 调查路线适当加密;平原和地质条件单一且前人研究 程度较高地区,调查路线适当放宽。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校精品课程作业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校精品课程作业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校精品课程作业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0章概论:1.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定义2.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对象?3. 研究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意义?第1章第四纪地层划分1.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方法2. 第四纪沉积物特点3. 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第2章第四纪生物界1. 第四纪生物界的主要特点2. 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3. 第四纪植物演化进程第3章第四纪气候及海平面变化1. 第四纪气候特征2. 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一般特点3. 海平面变化效应分析第4章山地与平原1.何为夷平面,何为准平原?2. 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有哪些?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5章河流地貌及其相关堆积1.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以分为哪几个相带?2. 坡面水流的侵蚀有哪两种作用?每种作用有什么特点?3. 河流的搬运作用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有什么特点?第6章喀斯特地貌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 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3. 分别举例说明地表岩深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

第7章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1. 决定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大陆冰川分为哪几种类型?3. 何为季节性冻土?何为永久性冻土?第8章风成地貌1. 风蚀地貌有哪些类型?2. 风积地貌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3. 何为风棱石?风棱石是怎么形成的?第9章海岸地貌1. 海蚀作用有哪几种形式?2. 海蚀平台的成因;3. 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

第10章新构造运动1. 何为新构造运动?2. 新构造运动的类型?3. 影响单面山发育的因素有哪些?第11章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工作方法1. 调查点线的布置2. 野外记录格式3. 砾石层的描述。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第四纪地质调查方法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第四纪地质调查方法

地质剖面图可用立体图形式表示。
第四纪地质特点
•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的最新阶段,其时间跨度约240百
万年。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征,首先是人类的出现和进 化;其次是冰川现象广布,气候冷暖的多周期变化;第 三是大陆面积增大,新构造运动活跃;第四是沉积类型 繁多,在陆地上出现了未完全固结成岩的松散堆积。第 四纪地质,不仅直接与人类矿产资源寻找、生态环境保 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而且陆相沉积成因类型多样、 分布零散、对比困难、持续时间短,在研究时必须综合 采用多学科方法,如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气候地 层学、磁性地层学,以及各种精确测年的年代地层学、 考古学等。
纪气候,古生物演化、土壤发育、沉积韵律等影响; – 第四纪年代和分期、第四纪人类发展和文化遗迹; – 第四系中赋存的矿产(如砂金、泥炭等),查明矿产
赋存层位等。
3.第四纪填图方法
• (1)考察路线及观测点的布置 • (2)观察记录要点 • (3)地质—地貌双重填图法
4.第四纪地质图编图
• 第四纪地质图,应视研究内容、任务要求而编制。 • 综合地质图上的第四纪地质内容,主要表示第四纪沉积物
2.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内容
• 第四纪地质调查内容很多,如
– 第四纪时期的构造运动及其性质、幅度、主要标志和 时代等;
– 地貌特征及其形态、规模、产状及延伸; – 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类型、空间分布范围、与
地貌条件的关系、及其地层划分和时代的确定; – 第四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分析及其研究手段,以及第四
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内容
• 第四纪地质调查内容很多,主要有第四纪时期的构造运
动及其性质、幅度、主要标志和时代等;地貌特征及其 形态、规模、产状及延伸;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 类型、空间分布范围,与地貌条件的关系,及其地层划 分和时代的确定;第四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分析及其研 究手段以及第四纪气候、古生物演化、土壤发育、沉积 韵律等影响;第四纪年代和分期、第四纪人类发展和文 化遗迹;第四系中赋存的矿产(如砂金、泥炭等)及其 矿产赋存层位等。

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方法

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方法

(2)统计分析
利用啮齿动物计 算温度和降雨量
T= 2.73Sp+20.09(T 为古温度,单位为C;Sp 为 ping 科动物的富庶度,种数) T= 1.15Sp+9.15(T 为古温度,单位为C;Sp 为鼠科动物的富庶度,种数) P=84.4Sp+3(P 为古降雨量,单位为 mm;Sp 为鼠科动物的富庶度,种数)
常年流水:好 暂时性流水:差 注意分选性在剖面上的垂向变化。
(5)粒序层理:
正粒序 反粒序
2、成因类型
(1)干旱:黄土、风成砂、洪积 物、盐类沉积。
(2)湿润:湖泊、河流、石钟乳 沉积。
(3)湿热:红粘土。 (4)干冷:黄土、岩石碎屑、洞
穴角砾、冰碛物。
(5)湿冷:黑色土、沼泽土。
黄土
钙板层
角砾石层 钙板层
水牛(Bubalus)、野猪(Sus scrofa)、麂(Muntiacus)等。
荒漠型
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小沙鼠(Gerbillus)、沙鼠(Meriones)、五趾跳鼠
(Allactaga sibirica)、骆驼(Camelus)等
喜干型
田鼠(Microtus)、鼢鼠(Myospalax)、毛足鼠(Lasiopodomys)、鼠兔(Ochotona) 、
北京平 原区一 钻孔的 第四纪 地层划

五、地球化学方法
用于生态环境分析的有:Fe3+、 Fe2+、Al2O3、SiO2、MnO2、CaCO3、 TiO2等。
1、风化强度指数
Harnois的化学风化指数
CIW= Al2O3x100(Al2O3+CaO+Na2O)
总的趋势:风化指数越小,气候 越干冷;反之,气候就越温暖。

苏北沿海低平原区浅表第四纪地质调查及沉积环境研究——以1∶5万

苏北沿海低平原区浅表第四纪地质调查及沉积环境研究——以1∶5万
定 与方 法 , 重点 分 析 浅 表沉 积 组 分 的分 布 规 律 并分
E 河 流 []公路 曰 城镇
图 l 伍 佑 镇 幅 地理 位 置
Fi g . 1 Ge o gr aph i c l oc a t i on o f W uy o u Town
析 岩相 , 最 后运 用 高 分 辨率 层 序 地 层 学 基 本 原 理分
被称 为苏 北里下 河地 区的 “ 锅 底 洼 ”, 地表 沉 积 物 以
松散 层 中第 四纪 地层 结构 , 为地下 水 资源条 件 、 地面
沉降 、 T程地 质 条件 等研 究提供 基础 资 料 , 还 涉 及浅 表沉 积 物 的分布 特征 、 地貌 演 化机 制 , 以期 为农业 生 产 布局 、 改善 生 态环 境 、 环境变化预测等提供依据。
亚黏 土 、 黏土为 主 ; 东 侧 属海 积 平 原 , 地 面 高 程 多 为
1 ~ 3 m, 沉 积 演 化受 海 洋 作 用 影 响 , 滨海低平原 、 洼
平 原 的浅 表地 质调 查T 作从 目标 确定 、 野 外方 法 、 成果 分 析表 达 以及地 质成 果 与地方 需求 的结 合等 方 面, 均 处 于急 需 突破 的阶段 。王 云 生等 ( 2 0 0 2 ) 在 天 津市 l : 5 万 淮 淀 乡幅 中 , 运 用 浅 表 地 层 沉 积 序 列 区
域地 质调 查方法, 取 得 了系列新 的成果; 王 宏
地 及 贝壳砂 堤等 微 地 貌均 近 平 行 海 岸线 发 育 , 地 表
沉 积物 以亚 砂土 、 粉砂 为 主 。
( 2 0 0 3 a , 2 0 0 3 b ) 较 系统 地 总 结 了 国土 资 源 大 调 查 中 渤 海 湾淤 泥 质海 岸带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提 出渤 海 湾 沿

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方法

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方法

T=(H 古-H 现)×5.5℃/100 T 为古年均温;H 古为古暗针叶林生长的海拔高度(m) ;H 现为研究区现今暗针叶林生长的 海拔高度(m) 。
(3)植物大化石的应用
A、叶缘:
全缘叶 浅裂型叶 锯齿型叶 升 高
• 全缘叶
Lobed浅裂
serrated锯齿型
叶缘形态与气候的关系
• • • • 热带雨林 副热带雨林 亚热带雨林 温热带雨林 全缘叶 比例 75% 57-75% 40-50% 0-35%
气候干冷:伊利石、蒙脱石含量高 气候温湿:高岭石含量高
表 10-2 常见碎屑矿物稳定性分类 稳定类型 稳定矿物 比较稳定矿物 不稳定矿物 非常不稳定矿物 碎 屑 矿 物 石英、金、白云母、金刚石、刚玉、锆石、金红石、锡石、电气石、石榴子石等 长石、磁铁矿、赤铁矿、磷灰石、钛铁矿等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黄铁矿、红柱石、黄铜矿等 方解石、石盐、石膏等
过去200年贺兰山树轮-纤维素的 δ13C序列和树轮宽度对比(据马利民 等,2003)
采样要求:
(1)一个采样点至少要采集20棵相同树种的样本;
(2)悬崖优于石壁,迎风坡优于背风坡,陡坡优于缓 坡,山脊优于山谷;
(3)宜选择树龄较长、年轮纹印清晰、敏感度高、伪 轮和样品断裂较少的针叶树种; (4)树芯样本的采集使用生长锥在距离地面130cm左 右钻取树木横截面上的树芯; (5)圆盘样本的采集使用长柄龙锯或油锯在距离地面 30~40cm高度截取树木横截面圆盘样本。
表 11-5 一些特殊地貌的气候指标 地貌类型 冰斗 古冰楔 冻融皱褶 形 成 条 件 形成于雪线附近 形成于多年冻土区,气候寒冷 形成于多年冻土区,气候寒冷 指示年均气温(上限) 可与现今雪线气温比较 低于-5C~-9C 低于 0C

第8章(补充)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第8章(补充)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A. 气候的极度不稳定取代了过去几千 万年缓慢而不规则的变冷过程, 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旋律 B. 人类的出现,以及随人类文明的发 展而导致愈来愈深刻影响地球环 境的发展和演化
第四纪
时间短暂 冰期出现 人类干扰
各圈层相互作用
岩 石 圈
大洋中脊 火山链
岩石圈 新地幔柱 火山 已形成的 地幔柱
俯冲带
山地冰川
(Mountain glaciers)
岩 石 圈
岩石碎屑增加
(Increased rock fragmentation)
William F.Ruddiman
(1943)
风化增强并使大气CO2减少
(Increased weathering and CO2 removal)
大 气 圈
全球变冷
(Global cooling)
人类的出现
地质时代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生物的演化,人类的出 现是地球上生物演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 凭借人类的“聪明”才智,人类活动越来越深入地 影响到地球的自然演化,其影响深度超过了人类以 前的任何生物物种。
人类活动产生了一些自然过程无法形成,而对地球 环境又有着重要影响的物质,如氯氟烃,人类已经 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





欧亚板块

高耸的青藏高原对 新生代以来东亚地区乃
拉萨地块

藏南


至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喜 马 拉 雅 山




印度板块
构造抬升
(Uplift)
风化作用 与全球环境
坡面下降
(Slope precipitation)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作业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作业答案

第零章概论:1.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答: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对象?答:地貌是研究第四纪堆积物及其地表形态,第四纪地质学即研究第四纪地壳中的堆积物,也要研究气候和生物界的变化。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同一对象,或研究同一作用的两个方面。

3. 研究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意义?答: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基本因素,人类在生产斗争中必然要接触到它们,因此,它们在经济建设和改造自然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在稀有元素和贵重金属的砂矿普查和勘探方面,地貌学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在基岩矿床的普查和勘探方面,利用地貌学方法,可以根据砂矿的沉积来追溯原生矿床,也可以根据基岩上覆盖的松散堆积物的研究和松散堆积物下伏的古地貌的研究以发现基岩矿床分布的界限。

我国地貌和第四纪研究人员,利用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对比含油层系,鉴别其沉积环境,开展岩相、古地理和古地貌的研究工作,已有效地为勘探和开发油田方面服务。

(2)道路工程我国冰川、沙漠、泥石流以及岩溶的研究,为西北、西南的铁道工程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例如近年来所展开的中巴公路沿线近代冰川进退规律的研究、东北及青藏高原冻土的埋藏与分布状况的研究、西南泥石流动态的研究、西北沙漠边缘沙丘活动的研究、西南高原上铁路隧道及深部岩溶的研究等,均为有关工程建设方面提供了与价值的科学资料。

(3)河道和港口整治近年来我国地貌科研人员为河道及港口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治理、三门峡水库兴建与渭河下游纵剖面的调整、长江中下游的裁弯取直和分汊河道的整治。

我国北方及南方港口(例如上海港、天津新港等)的地貌研究,对拦门沙的形成、淤泥质海滩的发育,已取得大量科学资料。

(4)农业生产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及风林带的建设和荒地的调查与规划方面,解放以来,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作业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3.地貌4.地貌的形态5.地貌的基本形态6.地貌的形态组合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4.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5.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6.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8.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1.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是、、。

2.地貌形态测量的标志是、、。

3.造成地貌的主要营力是、。

第二章坡地地貌一、单选题(下列各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影响化学风化的因素很多,化学作用的方式也很多,下列不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B )A、溶解作用B、盐分结晶挤压C、碳酸盐化作用D、水解作用2、气候是控制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下列最有利风化壳发育的是( B )A、雨量适中B、植被较好C、湿度愈高D、气压愈高3、雨水溶解的CO2与金属离子发生反应,这种作用称为(B )A、溶解作用B、碳酸化作用C、水解作用D、水化作用滑4、风化壳的形成和保存受地貌条件影响,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主要发育在(D )A、新构造运动强烈山区B、地形低洼的地方C、地面起伏较大地区D、分水岭的鞍部及平坦地区5、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很多,( C )不能视为主要条件。

A、气候条件B、地貌条件C、土壤条件D、岩性和时间6、在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Si大量迁移,A1相对富集,这时称为化学风化的( D )A、早期阶段B、中期阶段C、富硅铝阶段D、晚期阶段7、在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K、Na、Ca、Mg大部分迁移,这是指化学风化的( B )A、早期阶段B、中期阶段C、富钙阶段D、晚期阶段8、在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Cl、S大部分迁移,这是化学风化的(A )A、早期阶段B、中期阶段C、富铝铁阶段D、晚期阶段9、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在温带森林气候带主要发育于(B )A、碎屑型风化壳B、硅铝—粘土型风化壳C、硅铝—碳酸盐风化壳D、铁铝—砖红壤型风化壳10、风化壳具有水平地带性,在苔原冻土及高山寒冷气候地区主要发育(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方法第四纪是全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变化、并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的地质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世纪的即将来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平民百姓的关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中,对这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一是要针对第四纪时期沉积与环境的特点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来攻关。

这一时期的主要地质特点是:1.第四纪冰期与冰川就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看,中新生代岩石圈板块运动和海底扩张成了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及相应的气候分区的主导因素。

同时,也有人认为地球及太阳系的周期运动也与地球气圈发生周期性温度变化相关。

据研究认为,第四纪气候冷暖变化具有21ka、41ka和100ka的周期,这一特点反映在沉积物中、生物界里,也反映在地球表面地貌的变迁上。

2.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由气候变化为主导因素,在第四纪时期全球海平面发生了周期性的升降变化。

根据对末次冰期的研究,在冰期最盛期,地球上的水有大约5.5%以冰的形式存在,而此时海面最大降幅可达目前海平面以下150余米。

3.新构造运动大陆板块运动和由冰川导致的地壳“水文均衡”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或上升隆起遭受剥蚀、或下降接受沉积。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来自西面的水汽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起了强烈的阻障,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冰川冻土和高寒荒漠以及黄土高原的分布,都由此而来。

4.生物界的演化对气候和环境反映最为明显的陆生动植物,随上述变化也发生了跌宕起伏的演化和迁移,最为壮观的是出现了两条腿走路的高智能的人。

在这方面材料最为丰富的当属植物的孢粉化石,由它我们可以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气候变化旋回。

对环境反映最为迅速的脊椎动物和昆虫化石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5.人类的作用人类产生以后一直是受制于自然界,伴随人类智慧的增长,现在人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是自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因人类已经造成或将要造成数以千记甚至上万种物种的绝灭。

而工业化革命以来对气圈、水圈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远比自然本身的演化剧烈的多。

对这些变化的预测研究,将是未来的热门领域。

伴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剧烈,生态农业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地学演化观来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势在必行,由此也带来对第四纪研究的创新天地。

目前开展第四纪的研究,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1.综合多重地层划分方法第四纪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重大变化事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地层划分对比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上述各圈层演化之间的关系。

以宏、微观的岩性记录为基础,以多种年代学方法和古气侯学、古环境学与哺乳动物、软体动物、孢粉组合等古生物学为依据来进行综合多重地层划分。

2、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建立要定量地描绘海面的具体变化,在测年方法和海底探测技术发展之前,人们主要采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方法确定冰期、间冰期的时序和大体时代;根据海岸阶地和古海岸线高度判断历次间冰期的古海面位置;根据古冰川遗迹推断冰期最盛期古冰川的面积、厚度,进而推算其体积与相应的海面降低值;根据现代冰川的面积、厚度和体积估算全球冰川全部融化时相应的海面上升高度。

还要系统收集过去和现在海面变化对环境影响的有关数据资料,包括潮汐、海岸动态、构造运动、泥沙、低地演化、湿地分布与低地土地利用等各种资料与数据。

3、新构造运动研究方法对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除了构造地质学中使用的地质学方法外,地貌学方法、考古学方法及仪器测量法等都是新构造运动研究的常用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方法和手段正在不断地被应用到新构造的研究中来,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定性法:包括地质法、地貌法、历史考古法等,这是研究新构造运动最基本的方法。

2.定量法:主要是指采用仪器测量的方法,如大地测量、地震学等方法。

应用地质地貌的演变研究,不仅能解决上新世、更新世及全新世的构造运动问题,在活动构造研究中也不可缺少。

4、古人类和历史考古方法古人类演化、古文化进展和历史所记录的变化都可以作为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主要方法,可利用新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及历史考古资料等,来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演化进行研究。

5、地质测年方法因测年所用的物质、被测事件的性质和给出年龄的方式有多种形式,取样技术要点在于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主要的方法有:①14C测年法:该法1949年Libby 等公布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据Polach和Golson(1968)计算的结果为5730±40年,使用的测年物质是任何含碳的物质,如树木、木炭、泥炭、土壤、骨骼、贝壳、地下水等,测年范围为:100a B.P.~50ka B.P.。

②热释光测年法:主要使用石英、长石颗粒来测定,在第四纪黄土的研究中较常使用。

原理是沉积物中的铀、钍、钾等放射性同位素以α、β、γ射线不断轰击矿物,损伤矿物结晶格架并置换电子,使电子被其他结晶格架的空穴捕获,当加热500℃以上或在太阳光下暴晒8小时后使结晶格架震动,并逐出被捕获的电子,产生热释光。

其测年范围为:100a B.P.~1Ma B.P.。

取样时要注意样品的避光保存。

③电子自旋共振法:对方解石(贝壳、珊瑚)、磷灰石(骨骼、牙齿)、硫酸盐和磷酸盐等矿物晶体,沉积物中的铀、钍、钾等放射性同位素以α、β、γ射线不断轰击使其晶格离子化或产生晶格损伤,产生一个个电子剩余中心和一个个电子亏损中心(空格),其原理同热释光相似。

其测年范围为:2ka B.P.~10Ma B.P.。

④裂变径迹法:238U自发裂变爆裂成两个碎片,它们穿越固体时能在矿物晶格中崩裂形成一条受严重损伤的狭窄径迹,径迹的数目与诱发它的铀的含量成比例,所以铀含量和径迹的密度是确定数字年龄的两个必备条件。

其主要用于火山灰年龄的测定,其测年范围为:100ka B.P.~无上限。

⑤古地磁法:其为相对年龄测定法,主要用于地层对比。

它是利用地球磁场周期性倒转和岩石或沉积物中的剩余磁性记录来获得磁性记录曲线,通过对比标准曲线,可以获得数值年龄。

磁性倒转的测年范围为:50ka B.P.~1Ma B.P.。

另外,还有铀系法、钾氩法、氨基酸外消旋法、地衣法、树轮法、水解黑耀岩法、冰水纹泥和韵律层法,都各有其优势特点。

6、第四纪黄土的研究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主导周期为100 ka的东亚古季风作用下,在晋、陕、甘及河北、北京等地沉积了大量黄土,分布面积大致4×105km2,厚度最大的陇西一带,超过300米。

对其中的古土壤层序列、黄土粒度组成、黄土磁化率、植物硅酸体、孢粉组合、软体动物化石、碳氧同位素、石英颗粒微观研究等方面信息,我们可以借鉴冰期的天文学说——米兰科维奇周期理论,参考地球轨道要素变化,进行划分对比地层和恢复古环境的研究。

7、新技术方法为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近一百万年以来的变化,提供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土壤、水文、环境等多种信息。

我们应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手段,进行高分辨率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和作为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卫星通讯(C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可视化(VS)等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工具。

向国家和社会发布服务信息采用Internet网络技术是地学信息交换、发布与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新世纪的研究中,应广泛采用这些技术,以遥感技术调查地貌及古河道的分布,以GIS技术结合地球化学资料和行政地域资料、气候资料、农业区划遥感资料来辅助进行土地规划决策。

/wenda/thread?tid=7a4654217ff907fe&clk=wttpcts近四十多年来,研究第四纪年代采用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第四纪年龄测量主要采用物理年代学法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核地质年代学)法。

古环境参数研究主要采用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稳定同位素法和历史气候研究法。

了解这些研究工作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国际研究接轨。

气候因子中的湿度状况或降水量变化一有很强的地区性。

通常在对某地区的历史干湿气候变化研究时,往往要把文字记载中的水旱情况换算成干湿气候指数,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国际(PAGES)项目提出主要古环境档案及其所能提供的环境信息如表9-4所列:表9-4 几种环境变化参数纪录表T.温度;H.湿度和降水量;C.空气(C a)、水(C w)和土壤(C s)的化学成分;B.生物量;V.火山喷发;M.磁场;L.海平面;S.太阳活动;d.天;h.小时据PAGES项目《地圈与生物圈计划》(即全球变化、IGBP)中的核心计划之一的《古气候变化》生物学,无非研究的是三大类:动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学。

而环境科学研究的是人类与环境系统,研究这个系统的发生发展、调节控制及改造利用的科学。

生态学则高于环境科学,研究的是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个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态学研究方法ecological methodology研究方法大多数与相关学科的方法相同或近似。

生态学研究需要先对自然界或实验室中的生态现象进行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再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生态学规律。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就曾探讨过蝗灾、鼠害的成因。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促进了生态学知识的积累。

博物学家的田野调查和远洋考察曾取得丰富的生态学资料。

G.-L.de布丰、A.von洪堡(1769~1859)和C.R.达尔文(1809~1882)等都曾对此作出过贡献。

他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进行原地观察。

精确的定量方法引入生态学始于研究J.格朗特1662年根据人口统计资料探讨了出生率、死亡率等指数与人口消长的关系;T.R.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曾起过广泛影响;P.-F.费尔许尔斯特则在1838年提出了描述的逻辑斯谛方程。

较系统的生物群落的定量研究出现得稍晚些。

1895年,J.E.B.瓦尔明对不同地区植物群落的描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就。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从1840年J.von李比希研究土壤化学到1905年F.F.布莱克曼总结出定律,人们都是在个体水平上探讨对生物的影响,这也是生理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这些相关性分析利用的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实验技术。

20世纪初出现的示踪原子和其他标记技术,使人们有可能对动物的活动作持续而全面的观察,并追踪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40年代发展起来的群落能量研究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是一个依靠物质和能量流动维持其自身功能的整体。

这些都是理化方法和生物方法结合的产物。

从50年代起,系统概念和计算数学的方法渗入生态学研究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