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15c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c.png)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现象。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生物分类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分类及生态环境。
三、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物特征。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态环境的理解。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教师点评。
二、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验,观察不同生物的特征。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生物分类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态环境的理解。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教师点评。
二、课堂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进化实验,观察生物进化的过程。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学生分享讨论心得,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分类、生态环境及生物进化的理解。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a12ad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 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实验中的科学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 熟练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 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探究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实验原理-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让学生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
-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梳理实验原理。
3. 实验步骤- 教师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方法等。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与记录-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与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探究实验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7.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与分析、结论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积极参与实验讨论。
-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2. 结果评价:-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 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准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
2. 学生反思:- 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得出等。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cb5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5.png)
生物上册《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实验、调查等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探究方法探究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探究方法的概念和分类2. 观察法:目的、要求、步骤、注意事项3. 实验法:目的、分类、设计原则、步骤、注意事项4. 调查法:目的、分类、步骤、注意事项5. 生物学探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讲解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讲解观察法的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4. 讲解实验法的目的、分类、设计原则、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5. 讲解调查法的目的、分类、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6. 分析生物学探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学探究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生物学探究实验或调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学探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运用生物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问答、课堂练习、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生物学探究方法的概念、步骤和案例分析。
2. 实物模型:展示观察、实验和调查的实物模型。
3. 实验材料: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案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dd0c2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7.png)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案
探究问题:细胞为什么需要不断进行分裂?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细胞分裂的目的、过程和关键步骤,并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入:通过一个视频或图片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兴趣。
2. 学习内容讲解: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分类、目的和步骤,重点介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
裂的区别。
3. 学生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有丝分裂实验,让学生模拟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加深他们
对分裂过程的理解。
4. 教师示范: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有丝分裂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关键步骤。
5.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组讨论,分享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和观点。
6. 拓展延伸: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或小组讨论进一步探讨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细胞遗传
物质的传递等相关知识。
7. 总结反思:通过小结,巩固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评价方式:口头答辩、实验报告、小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学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增强学生
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和探究兴趣。
教学资源:视频、图片、实验器材等相关资源。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加强学生的实验操
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精神。
探究性高中生物教案
![探究性高中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c1621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7.png)
探究性高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能够描述植物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植物组织的复杂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刀片、生长点组织样本等;3. 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解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二、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讲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叶绿体、细胞质等结构,及其功能;2. 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细胞的示范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三、学习不同组织的特点和功能1. 讲解植物的不同组织(叶组织、茎组织、根组织)的特点和功能;2. 展示不同组织的结构图,并让学生描述其结构及功能。
四、实践应用1. 分组讨论: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几种植物组织的应用;2. 分组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结论及分析。
五、总结和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留作业复习。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实验:让学生自行组织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组织的特点;2. 研究任务:让学生选定一个植物组织的研究课题,进行综合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启发了学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思考。
后续应该加强实践应用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2e12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2.png)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学设计分析: 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探究模式: 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 得出结论→交流并反思。
1、探究的问题提出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紫色洋葱鳞片叶是作为观察材料, 当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时, 细胞就会渗透失水, 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几分钟后滴加清水, 细胞又会渗透吸水, 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针对这个实验, 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 我们确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问题:蔗糖溶液的浓度为什么0.3g/mL是呢?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呢?作为探究的2. 实验方案设计及探究思路方案:针对“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这个问题, 我们设计了第一组对照实验:表1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实验记录表在这组实验中, 所用的实验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蔗糖溶液, 只是将蔗糖溶液的浓度改换了一下。
为了使现象区分较为明显, 我们所用的溶液浓度差别较大, 分别为0. 1g/mL、0. 3g/mL、0. 5g/mL、0. 7g/mL,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
材料准备:新鲜洋葱、0. 1g/mL蔗糖溶液、0. 3g/mL蔗糖溶液、0. 5g/mL 蔗糖溶液、0. 7g/mL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3. 研究过程及其实验方法根据能否用其它浓度的蔗糖溶液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 我们选择了0.1g/mL、0.3g/mL、0.5g/mL、0.7g/mL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用0. 1g/mL的蔗糖溶液时, 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 但现象不明显, 几实验结论: 为了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不可以采用0. 5g/mL或0. 7g/mL 的蔗糖溶液, 而0. 1g/mL的溶液分离现象不明显, 且用时太长, 所以最好选用0. 3g/mL的蔗糖溶液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22de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0.png)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能够分析人体骨骼系统在维持身体形态、支撑体重和保护内脏等方面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骨骼系统在支撑体重和保护内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2. 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图像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于骨骼系统的兴趣,引导学生尝试描述人体骨骼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1. 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骨骼、关节和韧带;2. 人体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在维持身体形态、支撑体重和保护内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操作:将准备好的骨头模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骨骼系统的结构,并尝试组装模型;2.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骨骼系统不同部位的特征和功能。
四、讨论交流(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人体骨骼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 展示讨论成果: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于骨骼系统的理解和思考。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人体骨骼系统在维持身体形态、支撑体重和保护内脏等方面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练习,巩固学生对于人体骨骼系统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开展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教具准备:1. 图像和视频资料;2. 骨头模型;3. 板书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于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以后的探究课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探讨,进一步深入学生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9b255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新课程中强调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模块每项教学任务时,除了创造实验条件和参与学生讨论外,应适当补充相应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应资料,引导学生相对系统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完成几个互不关联的实验的操作。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意识的主要途径。
为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制订实验计划如下:一、联系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认真安排实验,按要求及时把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老师。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纪律、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册,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五、与实验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辅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六、本学期实验进度安排表:周次、材料、教材年级、备注;第二周、发酵瓶,纱布,榨汁机,葡萄,酵母菌,醋酸菌,恒温箱,重铬酸钾,烧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三周、小桶2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20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必修2、高一年级、演示实验第四周、豆腐,电热干燥箱,粽叶,保鲜膜,平盘,盐,广口玻璃瓶,黄酒米酒和各种香辛料,高压锅,泡菜坛,各种蔬菜1、腐乳的制作2、泡菜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八周、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室,接种仪器,MS培养基原料,培养皿,酒精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酒精灯,高压锅,枪状镊,组培用具。
菊花的组织培养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一周、榨汁机,漏斗,滤纸,恒温箱,苹果,果胶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面布,植物油,烧杯,玻璃棒,小型洗衣机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二周、烧杯,玻璃棒,漏斗,纱布,离心机,镊子,鸡血,柠檬酸钠,二苯胺,蒸馏水,NaCl溶液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三周、烘箱,圆底烧瓶,蒸馏装置,压榨机,吹风机,萃取回流装置,大烧杯,石油醚,新鲜胡萝卜,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四周、洋葱,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15﹪盐酸,95﹪酒精,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2、高一年级、学生实验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指导思想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61ace45901020206409c6c.png)
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摘要: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理念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其中实验教学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促进自主化学习,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经验,就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谈几点心得体会,旨在提高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性;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052-01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来获取生命体的基本信息。
客观地说,生物实验就是生物学的核心所在。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传授生物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因此生物实验才是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主动认识世界的意识。
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依然无法摆脱高考的宏观思想束缚,实验教学由于准备过程复杂,组织难度大,往往被教师所摒弃。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学科探究式学习的提出,不仅为高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更是对以往教学过程的一次修正与补充,由此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也再一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首先需要以教师为主导,探索出一套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哪些要求?这些是首要研究的问题。
二、何为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建立学生的想象空间,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自主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科学认知的教学活动中来,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三、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1、建立实验过程中的任务模式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所在。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fa1d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7.png)
高中生物探究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2.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3.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 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讲解生物分类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则。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行整理分类动植物的方法和原则。
3. 组织讨论,总结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三、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1. 观察生活中的不同生物,讨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分组展示,让学生针对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行研究,并分享研究成果。
四、实践探究1. 安排实地考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回校后,让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进行班内交流。
五、课堂小结和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深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8f8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4.png)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案1. 引言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进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案为主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2. 实验目的每个实验都需要明确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举几个常见高中生物实验的目的,同时解释为什么这些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
2.1 观察种子发芽过程•目的:观察种子发芽过程并探究影响种子发芽速度和健康状态的因素。
•学习目标:理解种子发芽过程、认识种子所需条件、培养观察与记录能力。
2.2 探索酶活性•目的:通过观察酶对于底物作用的效果,了解酶活性及其受到温度、pH 值等因素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酶活性基本概念、认识酶的功能和影响因素、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3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目的: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及关键影响因素,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过程。
•学习目标:理解光合作用原理、掌握恒温培养技术、培养科学观察与实验设计能力。
3. 实验步骤和材料3.1 观察种子发芽过程•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的种子(如豌豆、玉米等)。
2.分别将这些种子放在湿润的纸巾上。
3.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其发芽情况并记录。
•所需材料:•不同种类的种子•纸巾或棉球•测量容器•水3.2 探索酶活性•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温度下的催化剂(如淀粉酶)溶液。
2.将催化剂与淀粉溶液混合,观察是否产生葡萄糖。
3.重复上述步骤,改变温度条件。
4.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数据。
•所需材料:•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不同温度下的恒温器或水浴3.3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步骤:1.准备一些植物叶片样本,并在它们的部分区域遮挡光线。
2.放置样本在不同光强条件下,并观察氧气气泡的产生情况。
•所需材料:•植物叶片样本•光线遮挡材料(如黑纸)•光照计•容器•小刀或剪刀4.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对每个实验活动,学生应该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探究教学的教案高中生物
![探究教学的教案高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c1eeb3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6.png)
探究教学的教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3.能够利用探究教学的方式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2.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3.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物多样性是指什么吗?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步骤二:探究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步骤三:探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物种保护和环境保护等。
2.让学生展开小组探究,探讨不同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并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活动。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本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小组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
教学延伸:1.请学生自主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2.邀请相关专家或保护组织的代表来校进行讲座,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2.学生课本和参考书籍评估方式:1.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成果2.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探究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保护措施,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13ef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5.png)
高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目标:
1. 掌握高中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专题研究性学习?
2. 为什么要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3. 如何进行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
4. 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步:讲解什么是专题研究性学习
向学生介绍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强调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知识水平的提升的重要意义。
第三步:探讨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益处,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步:介绍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等步骤,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自己的研究项目。
第五步:案例分析
通过展示一个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过程和效果,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专题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有了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求生物学知识的奥秘,发现生命的美妙,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教案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e654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a.png)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教案主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c. 熟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d.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实验、图像等方式观察细胞的结构;b.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等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对细胞的尊重和理解;c.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a. 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b.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c. 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
2. 实验内容a.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b. 制作模型展示细胞的结构;c. 进行细胞膜透性实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细胞的存在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学习活动a.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b. 学生制作细胞结构模型;c. 学生进行细胞膜透性实验。
3. 总结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交流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4. 作业布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复习作业。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表现a.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b.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c. 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教师评价a. 学生表现情况;b. 学生有效参与程度;c. 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验结果,评估教学效果,做好教学反思。
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延伸1. 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深入探讨;2. 生物技术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3.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e8de5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5.png)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的遗传特征是如何传递的,了解遗传病和家庭
血统等相关知识。
时间:2节课
一、导入(10分钟)
1. 观察实验装置中展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回顾基因是什么,基因的传
递方式是怎样的。
2. 提出问题:人类的遗传特征是如何传递的?通过怎样的方式确定了孩子的遗传特征?
二、探究与讨论(30分钟)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共同研究基因组及染色体的结构,以及家
庭血统和遗传病等相关知识。
2. 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探究某一遗传特征的
传递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特征的传递过程。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按照小组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
2. 教师在旁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作实验装置和记录结果。
四、总结与展示(20分钟)
1. 学生用图表或文字总结实验结果,围绕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进行讨论。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10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研究基因组和遗传病等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展示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全班。
六、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15d93158fb770bf78a5575.png)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而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故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一步突出生物学科的特征,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育功能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共识。
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同样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分析结果并推导结论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二、假设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
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
例如,“食用激素水果会引起动物性早熟吗”,其假设是:“食用激素水果不会引起动物性早熟”;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激素水果饲喂幼龄动物,不会促使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加速”。
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实验是验证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的变化的一种方法。
要想实验成功,在科学实验中,就要掌握或贯彻以下几点:1.单一变量原则(1)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反应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d8f2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5.png)
高中生物探究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及区别;3. 能够解释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修复和繁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2. 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2. 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视觉辅助工具;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流程:1. 导入:介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生长、修复和繁殖都离不开细胞分裂。
2. 探究:分组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时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并解释其意义。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并与课堂知识相结合。
5. 输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陈述他们对细胞分裂的理解和认识。
6.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报告,讨论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修复和繁殖中的作用。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究细胞分裂与癌症等疾病的关系。
2. 带领学生观察生物组织中的细胞分裂过程,了解细胞分裂在生物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的内容和逻辑是否清晰;2. 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是否积极。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去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ba7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7.png)
高中生物探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组成部分和其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的生物活动。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核心器官和其功能;3. 细胞的生物活动解释。
教学难点:1. 细胞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细胞器官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生物活动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多种细胞形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与猎奇,激发他们对细胞的探究欲望。
二、呈现(15分钟)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对细胞的理解,提出自己对细胞功能的看法。
三、深化(20分钟)1. 讲解细胞的核心器官,包括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的功能。
2. 给学生展示细胞器官的模型,让他们观察和了解细胞器官的外貌与结构。
四、拓展(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某一种细胞器官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结构与功能。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细胞如何实现各种生物活动,如八种营养班,细胞的分裂过程等。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化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问题导向式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3. 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与分享。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细胞结构模型。
评估方法:1. 课堂问答;2. 练习题考核。
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针对高中生物课程中细胞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全面掌握细胞核心器官的功能及协同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高三生物 专题九 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一课时)教案1
![高三生物 专题九 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一课时)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8c1ca340b4e767f5acfceaa.png)
专题九: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一课时)(显微观察类)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二、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一)显微镜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观察1.安放。
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 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 物镜10×)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
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
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切片(约0.5cm ),左眼观察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轻微来回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晰。
(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移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便于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高倍镜的转换。
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顺序: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 )A 、物像不在视野中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 、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 、未换目镜(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
(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b5f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d.png)
生物学习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2.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4.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2.讨论并列举生物学习的应用领域。
第二步: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提供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说明和案例;2.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的自主探究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
第四步: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1.提供生物学习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指导和案例;2.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实验操作。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总结生物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内容和方法;2.反思生物学习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方面。
四、教学评价1.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生物学习案例和实验资料;2.实验设备和材料。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生物学科竞赛;2.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相关课题的研究。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到生物学习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和讨论生物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基本技能。
通过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并通过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生物学习方法和能力。
教学资源方面,学校需要提供生物学习案例和实验资料,以及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生物学科竞赛和进行课题研究,以拓宽学生的生物学习视野和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济南育英中学张嘉伟[摘要]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此次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都有了很大变化,在重新定位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后,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首次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继而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大大增加了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内容和对过程技能的要求,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恰恰是我国师范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弱点。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客体性、受体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缺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的状态,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能增进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理解。
探究性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中十分瞩目的一种方式。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认为,科学探究指得是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
科学探究也是指学生们用于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在BSCS教材中,探究被认为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探究学习的原则是:“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动性、客体性、依赖性的基础上,比较普遍的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所以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迫在眉睫,探究性学习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1)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非常的欠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国的孩子刚进学校的时候是一个个的问号,但走出学校的时候全成了一个个句号。
我们的教育模式严谨保守,单一老套。
把孩子们教育成了满腹经纶,一个个的背书的机器。
而很少在听到他们再问为什么。
因为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下他们已经形成了“就是这样,记住就行”的思维定势。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我国的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经常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的学生高分低能,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考试成绩都特别好,但是创新能力却非常欠缺,这就与我们的教育模式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国家讲“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
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变以前的教育模式,把探究性学习搬进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最大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辛,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这些问题。
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比如探究”生长素的发现“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研究者的努力。
让学生体验此过程,既有科学知识的获得,又有科学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培养训练。
(2)探究性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其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
如“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实验设计在教室由教师来指导学生完成,使学生掌握测试的方法,然后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去测试森林、草地、马路、电影院、公交车上等地方的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写出一份测试报告,并得出什么启示,通过这次测量活动,使学生有所做、有所思、有所想。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学生领悟到森林和草地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植树种草的重要意义,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任何科学成果的发现,都是科学家、科学工作者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
成功的关键是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鲁迅当初在日本学医时为了使解剖图画得好看一些,把一些地方做了修改,他的老师对他说搞科学不同于画美术,事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不能自己去修改。
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因为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制药者在生产药品时,也许因为一点误差,良药就会变成毒药。
医生在给病人动手术时,也许就因为一点点,结束了病人的生命。
很多学生就因为一点点就与大学失之交臂。
所以我们必须养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好习惯。
如“探究算活废电池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由于需要每天定时专人观察作记录;这就要求分工记录的同学要有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提供真实的实验参考数据。
(4)探究兴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机会。
探究性学习活动最直接的载体是教室和课堂。
常言道:”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
学生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在观察、试验、测量、考察、调查、查询、搜索、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得信息,用文字、图表、图片、录像、调查报告等方式对信息加以核对、归纳、处理,学会了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独立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所获得的信息和经历的探究过程。
在行动的独立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方面得到培养。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1、第一步,围绕探究课题提出问题探究课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1)教材设定课题(2)教师指定课题(3)从情境中发现并形成课题(4)根据现成课题衍生新课题学生活动(1)围绕教材、教师指定课题认真思考(2)发挥个人和小组成员优势,亲自考查、体验、思考、讨论、确立新课题需要注意的方面(1)围绕中心,避免课题偏离中心。
(2)探究课题要体现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年龄特征相符(3)考虑当前的具体物质条件2、第二步,提出假设目的围绕问题,形成假设学生活动学生个体或小组成员依据提出问题,做出相应的假设需要注意(1)做出的假设要与问题相符(2)假设要与实验的条件和能力相接近3、第三步,搜集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计划目的明确探究目的、方法步骤、材料用具和探究的程序学生活动(1)在个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2)小组商议探究性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也可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共同的目的要求(3)小组成员明确实验用具、方法步骤,控制变量,记录设计。
详细分工合作,有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注意事项(1)教师要注意各个小组和个人的差异性。
(2)注意小组成员习见的学习态度、能力水平情况,及时帮助调整和重新编排。
(3)适当提示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并积累个方面成功经验和教训4、第四步表达与交流目的(1)将个人、小组的探究过程或实验方案及实施过程进行简单汇报(2)考虑个人探究学习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原则,通过交流达到资源共享(3)养成及时评价的民主学风学生活动(1)小组指定代表,有序进行简明扼要发言。
(2)教师及时点评和调控(3)自愿交流,做差异性互补。
提倡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注重自我感受体验注意事项(1)提倡民主,注意守时(2)教师调控,机会均等(3)重视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突出探究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5、第五步得出结论目的对探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结论学生活动各小组或个人实事求是地阐述本人或本小组探究的结论注意事项(1)学生可在表达与交流的同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与得出结论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2)教师要注意整体把握探究性学习过程与结论;应及时向学生说明对某些已有结论进行探究的目的和意义三、探究性学习案例与设计-----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和氧气》为例进行探究来具体说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通过探究亲自总结出光合作用的两大产物淀粉和氧气。
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明确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明确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理解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理念。
(2)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与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化石资源、环境污染等相互关系。
从而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和决策的责任感。
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3)模拟科学家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以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知识、手段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设计探究性试验。
指导教师与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相结合。
(三)教学媒体设计(1)光合作用相关的多媒体展示图片(幻灯片、挂图、图书)。
(2)实物(菠菜)(四)教学教程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阅读一则小资料,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兴趣。
师:玉米、小麦和水稻的种子中富含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每年全球光合作用估计可产生大约16亿吨糖类,产生相应的扬弃。
地球上没有任何化学过程能有光合作用的创造力。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原初生产力,它为生物圈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生存。
大气中的氧都来自辽阔海洋表层的浮游藻类和森林所进行的光合作用。
生:阅读《小资料》: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光合作用的一项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得奖的评语中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有人幻想和设想:“有朝一日,科学家将光合作用机理搞清楚,并经植物光合作用的全套基因转移到人的头发中,在头发中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那么,只要人的头上撒一点水、再晒晒太阳,在头发中便完成了二氧化碳加水合成葡萄糖的过程,葡萄糖从头发中输入到身体的各部分,吃饭的历史使命便可宣告结束了。
”通过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关注和人类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拓宽扩展中学时期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学科的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