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规划
2024年湖州现代渔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湖泊,具备发展现代渔业的优越条件。
为了促进湖州现代渔业的绿色发展,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渔民生活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在2024年内,通过推动现代渔业的绿色发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提高水产养殖效率,稳定水产养殖产量;2.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恢复渔业生态系统;3.加强渔业科技创新,提升渔业生产技术水平;4.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民生活条件。
二、重点措施1.推进渔业科技创新(1)加强对渔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渔业科技创新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渔业科研项目。
(2)组织开展渔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渔业技术,推广应用于渔业生产。
(3)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水产养殖管理与监测(1)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水产虚拟地理信息系统,监测水产养殖的动态变化和环境状况。
(2)制定和实施水产养殖规划,合理规划水产养殖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3)加强水体监测和污染排查,严格控制养殖废水和排污,保护水生态环境。
3.推进渔业产业化发展(1)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建立规模化养殖基地,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
(2)推动渔业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加工、养殖和贸易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链。
(3)加强对渔业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4.加强渔民培训和扶持(2)开展渔民就业创业培训,帮助渔民找到其他就业机会,降低渔民的就业风险。
(3)推行渔民保险制度,为渔民提供风险保障,减轻渔民的经济压力。
三、实施保障为了确保湖州现代渔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需要以下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2.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从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渔业科技创新、水产养殖管理和渔民培训。
3.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现代渔业发展的好处和政策支持,提升渔民的意识和积极性。
怎样建立桑基鱼塘结构模式
要点二
防护措施
在边缘建设完成后,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加装 防护栏、铺设防滑垫等,以确保人员和游客的安全。
池塘底部硬化与防渗处理
底部硬化
为了防止底部土壤松软,需要进行硬化 处理,可以使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进 行硬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KS
案例二
某渔民通过转变观念,利用现代养殖技术,将传统的鱼塘升级为高效、环保的桑基鱼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
经验总结与分享
经验一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设计合理的鱼塘结构是建立桑基鱼塘的 关键,应考虑地形、气候、水源等因素,并确保鱼塘具有 足够的面积和深度。
经验二
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是实现高效益的关键,应结合当地气 候、水质等因素,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市场需求 大的品种。
水质指标
定期检测水中的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 指标,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生长要求。
水质调节
根据水质指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水质, 如更换水、增加溶氧量等,保持水质的稳定
和适宜。
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种类
选择营养全面、质量可靠 的饲料,根据鱼类生长阶 段和需求,合理搭配不同 种类的饲料。
投喂量
根据鱼类的生长速度、摄 食习惯等因素,合理确定 投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
VS
防渗处理
为了防止水分渗透,需要进行防渗处理, 一般采用防渗膜或混凝土进行防渗。
进水口和排水口的设置
进水口
为了确保池塘的水源充足,需要设置进水口 ,一般位于池塘的顶部或侧部,根据设计要 求进行设置。
排水口
怎样建立桑基鱼塘结构模式
避免过度施肥。
修剪与采摘
02
定期修剪桑树枝条,促进桑树生长,同时及时采摘桑叶,避免
影响桑树的生长和蚕的饲养。
病虫害防治
03
定期检查桑树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
药、修剪病枝等。
鱼类养殖管理策略
鱼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鱼种进行养殖。
饲养管理
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定期观察鱼的生长情 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桑树种植收益计算方法
桑叶收益
桑叶可以用于养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丝绸出口量占世界丝绸出口总量的60%以上,因此桑叶具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根据种植的桑树品种、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桑叶价格等参数,可以计算出桑叶的收益 。
桑果收益
桑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通过种植适宜的品种、控制密度、加强肥水管理 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桑果的收益。
鱼塘布局设计
01
02
03
鱼塘类型与大小
根据养殖需求和土地资源 ,选择合适的鱼塘类型和 大小。
鱼塘深度与水质
确保鱼塘深度适宜,水质 良好,满足鱼类生长需求 。
防洪与排水
合理规划鱼塘的防洪和排 水系统,确保鱼塘安全。
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规划
道路建设
修建良好的道路,方便饲 料、肥料等物资的运输。
排水系统
综合效益评估方法
总收益计算
综合效益评估需要考虑桑树种植、鱼类养殖等多个方面的收益。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投资回收期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得出桑基鱼塘结 构模式的总收益。
风险评估
除了经济效益外,还需要考虑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因素对桑基鱼 塘结构模式的影响。因此,在综合效益评估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得出更加 全面和客观的结论。
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
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14•【字号】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2023〕5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2023〕5号2023年10月31日湖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已于2023年11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
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14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的决定(2023年11月24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湖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2023年10月31日湖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23年11月24日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发掘、利用、传承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土地管理、湿地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桑基鱼塘系统,是指为适应洼地环境而形成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传统循环农业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生态农业景观和鱼桑文化。
第四条桑基鱼塘系统保护工作应当遵循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方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活态传承、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原则。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湖州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引
水是生命之源,而水资源则是孕育一个城市的基础,水资源的污染必定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脚步。因此,水资源的治理与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并对待水资源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给城市带来灵动的气息,更可以推动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但是目前湖州的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污染的处理问题是湖州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1]。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跨行政区水环境防治机制,实现水污染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物之急。对于一个具体的区域而言,城市水污染还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机会的丧失。在本质上,城市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构成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随着湖州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依种种数据来看,湖州的水污染问题所占比重最大,已经严重影响了湖州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介绍了湖州地区水污染的现状,其次从水污染带给我们在人体健康,农业发展,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危害入手,具体分析了湖州地区在治愈水污染方面的不足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遵循经济学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州地区在治理水污染和防治水污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主要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水污染管理体制的创新,构建跨行政区水环境防治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
/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2011年湖州市出入境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跟2010年一样都为84.6%;水质类别为Ⅱ类的断面从3个降到了1个,从占23.1%降到了7.7%;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断面8个增加到了10个,从占61.5%上升至76.9%;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断面数量没有改变,占7.7%但是超标项目有所改变不是高锰酸盐指数而是总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断面没有改变,占7.7%,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谢谢
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将涉及两方面的创新。 一、是生态效率的创新。改进产品生产工艺,采用最合理的 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生态效用创新。怎样设计一类生态和经济上更合理的 产品,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需求。
生态环境产业的特征
生态环境产业的基本特征 1、生态环境产业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一性。 2、产业形成以及发展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3、生态环境产业具有“反生产”特征。 4、生态环境产业的公益性。 5、生态环境产业的综合性。
生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生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湖州渔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启示桑基鱼塘养殖和种植业泥土垒在塘基上可以防涝塘泥肥沃适合在塘基上种果树或桑树养蚕的过程中蚕蛹巢蚕沙缫丝废水等可以用来滋养鱼塘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生态环6
概述
生态环境产业是新兴的经济产业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产业 相比,是带着对人类、社会、自然更深刻的探索和思考。这 是一场探究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变革。地 球衰老以及环境恶化的加快,人类在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 绿色的生态产业应运而生。它并不是亡羊补牢,而是解决人 类在所创造的社会条件下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唯一出路。
桑基鱼塘养殖和种 植业
泥土垒在塘基上, 可以防涝,塘泥肥 沃,适合在塘基上 种果树或桑树
养蚕的过程中蚕蛹 巢、蚕沙、缫丝废 水等可以用来滋养 鱼塘
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将生态工业园作为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生态工业园是利用工业生态学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和思想来 规划和运行的工业园区能带来资源综合利用的集聚效益和群 体效益,形成“产业共生”效应。人类在面临资源短缺和环 境恶化双重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需求,这 就是所谓“增长的烦恼”。在目前的资源供求状况下,生态 工业园建设能够有助于解决“增长的烦恼”问题,它在追求 园区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产生了正 外部性。
桑基鱼塘生态性在田园综合体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桑基鱼塘生态性在田园综合体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桑基鱼塘因其生态可持续性而受到重视,桑基鱼塘田园综合体引导农业走上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农村快速发展下,桑基鱼塘田园综合体理念更好发挥乡村农业发展优势,并将创造新的乡村生产,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形式。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桑基鱼塘一、概念剖析桑树鱼塘概念:中国桑树鱼塘发展的记录始于明朝,主要是在珠江三角洲。
桑树鱼塘是桑树养蚕和鱼塘育种的结合。
在池塘上或附近种桑树,用桑叶养蚕,用蚕丝排泄物和蚕蛹作鱼饲料,用池塘泥作桑树肥料形成池塘垄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
桑树鱼塘的重要性在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法[1]。
田园综合体概念:在农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背景;发挥乡村农业发展优势,并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为一体。
保留原始的乡村景观,发展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创造乡村旅游,农业经验,乡村养老等多方面活动,并创造新的乡村生产,乡村生活和乡村生态形式。
生态一体化,对于我国乡村农业的发展,探索一个具有普遍性,稳定和可复制的新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及特征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为三种模型。
模型一:“桑基鱼塘”模型。
该模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全年多雨的低地上。
最初,低地变成了池塘,这样,在池塘中养鱼,在基础上种桑树,果树和花,在桑树养蚕,蚕粪便和蚕蛹养鱼的生态系统。
模型二:“台田鱼塘”模式,该模型基于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
通过挖沟和建造池塘来改变储水方式。
建造高大的露台种植蔬菜,果树和谷物,池塘可以种植鸭,鱼和水生植物,产生多元化的种植模式。
台田和鱼塘两个系统让其功能更多样。
模型三:“山区农业”模式,适用于地形变化较大且垂直气候变化明显的山区。
人们都使用不同种类的生长习惯来创造空间,并实现多种生物结构的有机结合。
三维农业生态系统将土墩移至底部,依次根据垂直温度变化,并种植用材林一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一农田一鱼塘。
桑基鱼塘的概况与发展
桑基鱼塘的概况与发展桑基鱼塘的概况与发展2012141242048 ⽣科基彭健鹏闻名遇迩的桑基鱼塘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三⾓洲和太湖流域,它是劳动⼈民利⽤当地⾃然资源条件创造出来的⼀种特殊的⼟地利⽤⽅式。
其主要特点就是利⽤⼈⼯桑树林与鱼塘形成⼀种特殊的⽣态系统,实现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尽可能利⽤能量循环的⼀种农业模式。
桑基鱼塘这种模式是混合农业很好的范例。
这种混合不同于澳⼤利亚的⼩麦与绵⽺⽣产的混合。
桑基鱼塘这样的混合就像是⽔稻在中国的种植,不是那种可以达到机械化⽔平很⾼的类型。
⼀.桑基鱼塘的历史桑基鱼塘系统早在九世纪已在太湖流域形成,⼗四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但太湖流域⽔陆相互作⽤的机能不显著,其典型分布区在浙江湖州菱湖、江苏吴县东⼭,其次是德清、长兴、桐乡、江苏⽆锡、吴江等地珠江三⾓湘的桑基鱼塘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中叶在顺德县志中已有记载。
在我国的桑基鱼塘发展史是有⼏次发展的⾼峰时期特别在第⼀次世界⼤战后,由于欧洲各国忙于战后恢复⼯作,我国⽣丝在国际市场获得畅销,促使本地蚕桑业的畸形发展,珠江三⾓洲到处是桑基鱼塘,桑基鱼塘⾯积估计约有120万亩,达到历史最⾼⽔平。
桑基鱼塘系统作为⼀种特殊的⼟地利⽤⽅式,早已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例如,光绪年间《⾼明县志》载,“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粪饲鱼、两利俱全、⼗倍⽲稼”。
五⼗年代,有⼈开始对桑基鱼塘作为⼀个⼈⼯⽣态系统开始研究。
这就说明桑基鱼塘在中国不仅是起源早,⽽且受到学者研究的时间也早。
这种⽣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受实践检验缺失与⼈类和⼤⾃然都是有利的。
⼆.桑基鱼塘的⽣态结构桑基鱼塘系统由基和塘两部分构成,基⾯是陆地⽣态系统,具有作物的初级⽣产⼒,鱼塘是淡⽔⽣态系统,既具有裙级⽣产⼒(浮游植物),也有次级⽣产(鱼) 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通过桑叶、蚕沙、塘泥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成⼀个完整的农业⽣态系统——桑基鱼塘系统。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叶明儿
【期刊名称】《遗产与保护研究》
【年(卷),期】2016(001)004
【摘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其形成起源于2 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将地势低下、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变
成鱼塘,挖出的塘泥则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作为塘基,然后逐步演变成为“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模式.这种传统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蕴含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智慧,对当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叶明儿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杭州3100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1.2;S181.6
【相关文献】
1.儒家文化与人类的生态伦理——解读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 [J], 历丽;;
2.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规划 [J], 吴怀民;叶明儿;楼黎静;王莉;殷益明;张占桥
3.“桑基鱼塘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论坛”在湖州市举行 [J], 浙江省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
4.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与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J], 叶明儿;
5.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桑树栽培管理技术 [J], 彭勇强;吴怀民;楼黎静;王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过桑基鱼塘的变迁看中国农业发展——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卢全有,赵卫国,任永利,等.透过桑基鱼塘的变迁看中国农业发展——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192-194.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经济发展迅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部分效益低的农业产业出现倒退现象,桑基鱼塘就是典型例子。
蚕桑产业生产劳动力密集、收益率低,逐渐被农户抛弃,尤其是在江浙等发达地区[1]。
但桑基鱼塘系统作为乡村文化与劳动精神的体现,反映了水乡地域景观和农业文化特色,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代表,对其发展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分析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有积极作用。
湖州桑基塘鱼是浙江省湖州市的特产,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以湖州桑基鱼塘的形成过程、演变与发展为例,讨论生态农业在新时期的主要模式,提出生态农业取得较高收益的措施。
1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与演变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是一处6000年前由长江、钱塘江、苕溪、荆溪夹带泥沙不断冲刷形成的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大都地势低洼、河港纵横交错,容易闹洪涝灾害。
这样的地形地貌在太湖南岸的湖州市尤其普遍,因此湖州一带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形成了水稻田、鱼塘和桑地交叉分布、相互依存的农业结构。
湖州桑基鱼塘的建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2]。
当地人因地制宜地将低洼易积水的田地深挖作鱼塘,挖出的泥土堆积在鱼塘周边作塘基,塘基种植桑树,桑叶喂蚕,废弃的蚕沙、蚕蛹养鱼,又根据不同鱼的生活习性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同塘分层养殖以充分利用水体养分,鱼粪、塘泥制作有机肥培桑,从而将植桑养蚕和围水养鱼融为一体,形成由多条小生物链构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实现了蚕桑业与养殖业的共同发展。
在该系统中,桑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太阳能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产桑叶,是生产者;桑叶喂蚕,桑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给蚕,蚕是一级消费者;蚕沙和蚕蛹投入池塘喂鱼,鱼是二级消费者;鱼塘内的微生物分解鱼粪、藻类等废弃物,使其转化成N 、P 、K 等简单的无机物混在塘泥里,塘泥培桑又将营养元素还给桑,微生物既是三级消费者,又是土壤无机质的生产者,使这个生态系统开始新的物质循环。
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目标
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目标在水产养殖业中,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整和升级,可以提高水质环境、促进养殖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的目标。
一、改善水质环境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基础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养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投喂和养殖废弃物的积累,水质常常会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产养殖效益下降。
改善水质环境是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的首要目标之一。
针对水质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水稻-鱼(农-渔)共作模式:结合水稻种植与养殖,在农业废水灌溉的通过水稻的吸收和转化,减少养殖池塘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负荷,改善水质。
2. 增加水体通畅性:加强池塘的渗漏补水和湖泊两者的连通,使得养殖池塘中的废弃物更易于流失和拆解,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适度补充水生植物:适量添加水生植物,如天门冬、藻类等,可以起到吸收废弃物、保持水体稳定等作用,有效改善水质。
二、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池塘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调整池塘的生态结构,建立起适宜的食物链关系,可以有效控制水生生物的繁殖和消长,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和害虫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在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合理配置养殖对象:在池塘中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养殖对象,调控种群数量和比例,避免过度捕食或过度竞争现象的发生。
2. 引入优势种:根据水产养殖对象的特征和养殖需求,引入一些具有天敌作用或多功能的优势种,如虾和鱼共养、水生植物共生等,达到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和稳定性的目的。
3. 积极控制病害:采取合理的病害防控措施,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持水质卫生、控制养殖密度等,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产出稳定性。
三、提高养殖效益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及其生态文明价值
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及其生态文明价值郭盛晖【摘要】Mulberry Fish Pond, a famous traditional economic mode in Pearl River Delta, has great soci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benefit. I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alue are especially worthy attention in current constructions of “Five Roles-in-One”. I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alue of Mulberry fish pond in pearl river delta are quite prominent,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facts: it ha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s well as between human and society in the light of local conditions﹔it implicates the eco-civilization concept of respecting nature and people foremost﹔ it emphasize resources recycling which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recycling economy﹔it protects the ecology safety and boos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nationwide and worldwid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the eco-civilization values of Mulberry Fish Pond not only benefits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special economy mode, but also offers references and paradigms to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桑基鱼塘作为珠江三角洲著名的传统经济模式,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在中国当前“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中,其生态文明效应尤其值得关注。
水产养殖环保技术的国内外案例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环保技术的国内外案例分析报告目录一、成功案例剖析 (2)二、丹麦的循环水养殖案例 (5)三、中国的生态鱼塘示范项目 (8)四、美国的大规模智能化养殖实践 (11)五、技术创新点与优势分析 (14)六、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估 (17)七、经验总结与可复制性分析 (19)八、失败案例反思 (22)九、技术适应性不足 (25)十、管理失误与操作不当 (28)十一、外部因素干扰 (31)十二、加强前期调研与风险评估 (34)十三、完善技术培训与管理体系 (37)十四、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 (41)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成功案例剖析(一)国内成功案例:台州市光唇鱼微流水山塘养殖模式1、背景与基本情况台州市,作为浙江渔业大市,近年来在深化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光唇鱼微流水山塘养殖模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模式实施单位为台州市黄岩存标水产养殖场,占地22亩,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和水质条件,采用微流水山塘养殖技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2、关键技术池塘选择与改造:选择光照充足、水源充沛的池塘进行改造,并建造陆基养殖帆布池,安装进排水系统和增氧设备。
池塘及帆布池消毒:使用生石灰对池塘和帆布池进行严格消毒,以清除敌害生物和病原菌。
鱼苗质量与放养:选用体质健壮、游动活泼的光唇鱼苗进行放养,并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预防病害。
养殖日常管理:遵循四定原则投喂饵料,确保饵料投喂量和时间合理;注重水质管理,通过微流水系统保持水质清新;加强病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
3、成效与影响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光唇鱼的养殖成活率和品质,还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和水资源消耗。
养殖场因此被认定为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高质量绿色示范基地等,成为当地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典范。
(二)国外成功案例:丹麦循环水养殖系统1、背景与概述丹麦是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其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4•【字号】湖政办发[2013]139号•【施行日期】2013.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湖政办发〔2013〕1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9月24日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桑基鱼塘的保护,维护桑基鱼塘生态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促进桑基鱼塘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传统农耕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县区级以上政府划定的桑基鱼塘保护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桑基鱼塘是指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塘内养鱼的人工生态农耕模式。
第四条桑基鱼塘保护区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桑基鱼塘保护利用工作的领导,增加资金投入,桑基鱼塘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桑基鱼塘保护区划定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组织开展桑基鱼塘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组织开发观赏、休闲和旅游功能,开展桑基鱼塘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关行政村有保护桑基鱼塘资源的职责。
第六条县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桑基鱼塘保护区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县区人民政府发展与改革、财政、建设、水利、环保、国土、旅游、文化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七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桑基鱼塘资源,对破坏、侵占桑基鱼塘保护区资源的行为进行阻止或举报。
第二章桑基鱼塘保护第八条县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桑基鱼塘保护区规划,划定保护利用范围。
桑基鱼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桑基鱼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桑基鱼塘作为一种集养殖鱼类和种植桑树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备受农户喜爱。
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桑基鱼塘,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市场分析1. 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品质优良、健康绿色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养鱼产业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2. 行业竞争:目前养鱼产业竞争激烈,但桑基鱼塘独特的模式和生态价值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 发展前景:桑基鱼塘项目在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技术可行性1. 水质处理技术:通过合理配置水体循环系统和植物处理系统,有效提高水质水质,减少养殖对水质造成的污染。
2. 水产养殖技术:针对不同鱼种的养殖需求,科学合理设计养殖环境,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
3. 桑树种植技术: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桑树种植品种,科学施肥浇水,促进桑树生长。
四、环境影响评价1. 水质保护:充分利用植物处理系统和循环系统,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保护水质环境。
2. 生态保护:多种植桑树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
3. 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桑基鱼塘项目,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五、经济效益分析1. 投资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初步预算投资规模为100万元,主要包括场地选址、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
2. 收入来源:桑基鱼塘项目既可销售养鱼所得,又可销售桑叶和桑果所得,为项目带来双重收入来源。
3. 成本支出:包括场地租金、设备维护、人员工资、饲料饲养等方面成本支出,需要合理控制以确保经济效益。
六、风险评估1. 市场风险:受市场供需关系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可能存在市场风险。
2. 技术风险:水质处理技术和养殖技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加强科研支持和技术培训。
3. 政策风险:受相关政策和环保法规变化的影响,项目可能存在政策风险。
桑基鱼塘的概况与发展
桑基鱼塘的概况与发展2012141242048 生科基彭健鹏闻名遇迩的桑基鱼塘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它是劳动人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
其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人工桑树林与鱼塘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实现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尽可能利用能量循环的一种农业模式。
桑基鱼塘这种模式是混合农业很好的范例。
这种混合不同于澳大利亚的小麦与绵羊生产的混合。
桑基鱼塘这样的混合就像是水稻在中国的种植,不是那种可以达到机械化水平很高的类型。
一.桑基鱼塘的历史桑基鱼塘系统早在九世纪已在太湖流域形成,十四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但太湖流域水陆相互作用的机能不显著,其典型分布区在浙江湖州菱湖、江苏吴县东山,其次是德清、长兴、桐乡、江苏无锡、吴江等地珠江三角湘的桑基鱼塘也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代中叶在顺德县志中已有记载。
在我国的桑基鱼塘发展史是有几次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各国忙于战后恢复工作,我国生丝在国际市场获得畅销,促使本地蚕桑业的畸形发展,珠江三角洲到处是桑基鱼塘,桑基鱼塘面积估计约有120万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桑基鱼塘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早已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例如,光绪年间《高明县志》载,“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蚕、蚕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禾稼”。
五十年代,有人开始对桑基鱼塘作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开始研究。
这就说明桑基鱼塘在中国不仅是起源早,而且受到学者研究的时间也早。
这种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受实践检验缺失与人类和大自然都是有利的。
桑基鱼塘系统由基和塘两部分构成,基面是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作物的初级生产力,鱼塘是淡水生态系统,既具有裙级生产力(浮游植物),也有次级生产(鱼) 基面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通过桑叶、蚕沙、塘泥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系统。
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目标
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目标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是为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从生态环境、养殖模式和养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水产养殖池塘的养殖效益和环境质量。
以下将从目标、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整治的重要性。
一、目标1. 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在对水产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整治之前,养殖池塘可能存在着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不仅对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产养殖效益的提高。
因此,改善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养殖模式和养殖管理等方面,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 提高水产养殖池塘的环境质量水产养殖池塘的污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生态化改造整治可以有效的减少水产品污染,提高生态治理水平,从而提高周边环境的质量。
3. 提高池塘鱼虾的质量在养殖过程中,池塘中的水质对池塘鱼虾的健康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生态化改造整治,不仅可以减少养殖鱼虾的死亡率,同时也可以提高鱼虾的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改造整治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效益和质量,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1. 改善养殖池塘生态环境改善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对池塘底部的淤泥、杂草等进行清理,适量添加好氧池、曝气设备等,加强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虫害传染等等。
这样能使池塘内的水质更加清洁,水生态环境更加和谐,有利于鱼虾的健康生长。
2. 改善养殖模式和技术在养殖模式和技术方面,可以改进池塘的水产养殖方式,采用不同的养殖模式,如合理放养不同种类的鱼虾,合理调控养殖密度等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投喂、换水等环节的管理,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池塘鱼虾的健康生长。
桑基鱼塘的生态学意义
桑基鱼塘的生态学意义
桑基鱼塘的生态学意义如下:
1.提高养殖效益。
桑基鱼塘通过鱼类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养殖效益。
鱼类提供
了养分,植物通过吸收这些养分来生长,同时净化水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了养殖的效益。
2.保护水资源。
桑基鱼塘利用了水体循环利用的原理,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鱼类
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水体中的养分得到了循环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了水资源。
3.达到集约经营的效果。
桑基鱼塘的生态意义是桑基鱼塘发挥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
量流动转化和生物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的作用,达到了集约经营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积极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桑基鱼塘文化在课堂与实践教育中得到了有 效的传承与推广。同时将桑基鱼塘文化纳入美丽 乡村建设内容, 进入农村文化礼堂, 使特色文化更 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 2.2.5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近年来, 湖州市及南浔区两级政府每年安排专
四、 五比五或四比六, 一般情况下四分为基, 六分为 鱼 - 鱼粪肥塘 - 塘泥肥桑等各个生物链所构成的完
塘。桑基鱼塘形成了基上种桑 - 桑叶喂蚕 - 蚕沙养 整的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 内, 桑树是 “生产者” , 蚕是第一 “消费者” , 鱼是第二 “消费者” , 微生物是 “分解者” 。 “ 分解者” 将鱼粪和 蚕沙、 饵料 “加工” 成肥沃的塘泥, 而塘泥又是桑树 的优质肥料。 “桑基鱼塘”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 护, 整个系统没有废弃物, 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菱湖一带的农民每年秋冬季 “罱河泥” 和冬季 捕鱼后清整鱼荡, 将荡底淤泥挖运到四周塘基上作 为桑树肥料。塘泥可给桑地新增有机质新土以补 益一年雨淋土剥的损失, 晒上几天后坚实又松干, 适应桑树性喜燥的特性, 由此促进了桑叶和蚕茧的 增产, 同时也使鱼塘千百年来保持塘深基固的良好 状态。另外, 桑地土壤中的营养盐类随着雨水冲刷 源源流入鱼塘, 又能提高鱼塘生产力。而蚕蛹和蚕 沙又可作为家鱼的饲料和肥料, 节约了养鱼生产成 本, 从而在养鱼和养蚕业之间建立一种能相互促进
1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形成过程与演变
古代, 我国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中原地区, 而
2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现状
湖州现存的桑基鱼塘主要分布在菱湖一带, 有
2.1 系统现状 近 4000 hm2 桑地和近 10000 hm2 鱼塘, 桑基鱼塘系统 成为湖州的一颗璀璨明珠。基和塘的比例为六比
东部沿海人口稀少, 而且是一个洼地。随着中原地 区战事的频发, 为躲避战争, 大量北方居民向南迁 移, 从此太湖沿岸人口不断增加。为了解决不断增 长人口的生计问题, 太湖流域先民首创了规模化、 棋盘化农田水利系统, 具有 “纵浦横塘” 、 “ 位位相 接” 的结构。据 《太湖水利技术史》 、 《浙江省水利 志》 等文献记载, 公元前 514 年至公元 838 年间, 首 先对太湖的南岸、 东岸的湖堤修筑加固并连成一 线, 从而改变了湖水漫溢的状况。为了解决苕溪洪 水出路, 在洼地的东西向开挖 “横塘 (溇港) ” , 南北 向开挖 “纵浦” , 最终形成了 “五里七里一纵浦 (溇 港) , 七里十里为一横塘” 、 棋盘化的 “纵浦 (溇港) 横 塘” 排灌工程。星罗棋布的溇港, 构成了水乡的血 管, 为农耕渔桑生活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地势 低下、 常年积水的洼地挖深成鱼塘, 挖出的塘泥则 堆放在水塘的四周作为塘基, 从而洼地得到了有效 地开发利用, 系统区域内形成了种桑养蚕和养鱼相 辅相成, 桑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优美桑基鱼塘生态 农业景观。至明朝末年 (公元 1600 年左右) , 湖州桑 家张履祥 (公元 1573~1620 年) 对桑基鱼塘进行了概
㊃ 40 ㊃
Bulletin of Sericulture
第 48 卷 第 2 期 2017 年 5 月 Vol.48 No.2 May, 2017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规划
吴怀民 1, 叶明儿 2, 楼黎静 1, 王 莉 1, 殷益明 1, 张占桥 1
(1. 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湖州 313000; 2. 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
㊃ 41 ㊃
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建立, 湖州市农业局李家 芳调研员任中心负责人, 特聘浙江大学、 浙江省农 此扩充院士专家团队的科研力量, 深度挖掘湖州农 耕文化。 2.2.4 宣传普及鱼、 桑、 丝绸文化 近几年, 湖州市坚持在小学教育方面对桑基鱼 业科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等各领域专家近 10 人, 以
之以培桑竹, 则桑竹茂, 而池益深矣, 周池之地必 厚。盖一池中, 蓄青鱼、 草鱼七分, 鲢鱼二分, 鲫鱼、 鳊鱼一分, 未有不长。 ” 清朝后, 逐步演变成 “塘中养 鱼-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 壅桑” 的循环农业模式。上述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
桑基鱼塘出现期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 770~221 年) ң 桑基鱼塘系统形成期 (三国唐宋时期, 公元 229~1279 年) ң 桑基鱼塘系统快速发展期 (元明清 时期, 公元 1279~1911 年) ң 桑基鱼塘鼎盛期 (明清 以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 等 4 个阶段。
基鱼塘生态系统已相当完善。明末清初著名理学 括总结: “ 凿池之土, 可以培基。池中淤泥, 每岁起
吴怀民, 等: 湖州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规划 的良性生物链, 由此产生 “两利俱全, 十倍禾稼” 的 经济效益。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人工生态农业, 既 能合理利用水利和土地资源, 又能合理地利用动植 物资源, 不论在生态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取得了很高 的效益, 举世瞩目。 2004 年 6 月, 菱湖镇射中村成为联合国粮农组
织亚太地区综合养鱼培训中心菱湖桑基鱼塘教学
基地, 每年接待发展中国家的淡水渔业科技工作者 和专家, 学习和推广这一历经千年的生态循环人工 养鱼模式。 2.2 保护进展 近年来, 湖州市更加重视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 保护和发展, 多措并举, 大力开展桑基鱼塘保护利 用工作。 2.2.1 2013 年市、 区两级政府相继成立了桑基鱼塘保 建立保护管理机制
存在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的 “桑基鱼 塘” 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大实物遗存。但 “桑基鱼 个内部生态循环系统, 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 期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消退; 而长江流域的太 塘” 只有种桑 - 养蚕 - 养鱼并相互促进, 同时产生一 义。珠江流域的 “桑基鱼塘” ,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 湖南岸以荻港为中心的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 , 至 今仍留存完好并发挥着它的功能作所罕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