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当设备发生碰壳漏电时,人体接触设备金 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 )。 A.直接接触电击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非接触电击
8.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电击的种类划分,具体是直接接触电击和间 接接触电击的区别。发生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 常运行的带电体时,称为直接接触电击。而当电气设备 发生事故,例如,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外壳意外带电的 情况下,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称为间接接 触电击。区分直接接触电击和问接接触电击的意义在于 它们的基本防护措施不同。题目中所说情况不属于直接 接触电击,也与静电无关,这两种电击均与带电体接触 ,不属于没有接触的电击,因此,A、C、D不正确,只 有B正确。
①
TN-C-S系统)
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侧(配电变压器或发 电机)接地方式: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 地或通过大阻抗接地。 其中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接 地方式:T表示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 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该点引出的导体 相连接。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关系:C表示中 性线与保护线合并为一根导体;S是表示中性线 与保护线分开为两根相互独立的导体。
6.在实施保护接零的系统中,工作零线即中 线,通常用——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 体,通常用——表示。若一根线既是工作 零线文是保护零线,则用( )表示。 A.N;PEN;PE B.PE;N;PEN C.N;PE;PEN D.PEN;N;PE
6.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即TN系统三种 方式的构成:TN-S系统、TN—C—S系统 、TN—C系统。在上述系统中,工作零线 即中线,用N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体 ,用PE表示。当一根线即是工作零线又是 保护零线时,用PEN表示。由此可知,选 项中只有C是正确的。
② TN系统的类别
TN系统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 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 N—S系统、TN—C—S系统。 如图所示。 TN-S 系统的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 线完全分开的;TN-C-S 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 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共用的;TN-C 系统的 干线部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
⑤ IT适用范围:
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 室、地下矿井、电力炼钢等。
2 TT系统
①
TT系统定义: TT 系统是指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 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 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第一个符号 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 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 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在 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 地
第四节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方式
按照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 低压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按配电系统和电 气设备不同的接地组合分类。其一般由两 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其共 有五种型式:
IT系统 ② TT系统 ③ TN系统 (TN-S系统 TN-C系统
2.保护接零系统按照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 情况有三种形式,包括( )系统。 A.TN—C、TN—C—S和TN—S B.TN—S、TN—S—C和TN—C C.TN—C、TT和IT D.TN、TT和IT
2.答案:A。 此题的考点是保护接零系统(TN系统)的几种型式。保护 接零系统即TN系统按照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有三 种型式,分别是TN—C、TN—C—S和TN—S系统,它们 的区别在于在TN—C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 线是合一的;在TN—C—S系统中,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 线在前段部分是合一的,在后段部分是分开的;在TN— S系统中,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除了在电力系统中性点 (系统接地点)处相连之外,在整个系统中,中性线和保 护线是分开的。
本质安全型(ia、ib)——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 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分为ia级和ib级。ia级在正常工作、发生 一个故障及发生两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0 区;ib级在正常工作及发生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主要用于1区。 正压型(p)——向外壳内充入带正压的清洁空气、惰性气体或连续通入清洁 空气,以阻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的电气设备。按充气结构分为通风 、充气、气密三种形式。保护气体可以是空气、氮气或其他非可燃气体。 这种设备应有连锁装置,保证运行前先通风、充气。运行前通风、送气的 总量最少不得小于设备气体容积的5倍。 无火花型(n)——在防止产生危险温度、外壳防护、防冲击、防机械火花、 防电缆事故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防.止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产生来提 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 特殊型(s)——上述各种类型以外的或由上述两种以上形式组合成的电气设 备。 由此可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1.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 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这种系统称为 ( B )。 A.TT系统 B.TN系统 C.IT系统 D.保护接地系统
1.答案:B。 此题的考点是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保护型式方面的知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与保 护型式分为三类,分别是TN、TT和1T系统,表达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两位字 母解释是: 前一位字母:若为I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该 位字母若为T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 后一位字母:若为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与电力系统的任何 接地点无关)。该位字母若为N则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
4.大部分的低压触电死亡事故是由( )造 成的。 A.电伤 B.摆脱电流 C.电击 D.电烧伤
4.答案:C。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类型。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 ,使肌肉非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而造成的伤害。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 、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电伤是电流的热效 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 ,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包括 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种伤害。其中电烧 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电 气维修人员身上。 题目中所说的低压是指有效值为1000V以下的交流电压。低压电气设备、电 气线路、移动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分布广,数量多,且主要与非电工 人员接触,一旦设备或线路发生漏电,防护措施不力,就容易发生电击事 故。因此,统计数字表明,大部分的低压触电死亡事故是由电击造成的。 因此,选择C。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一般还不 至于发生触电危险,因此不选B。电烧伤属于电伤的一种,因此,D与A一样 均是不正确的。
② IT系统安全原理:
③ IT系统安全条件:
a.
b.
c.
d.
e. f.
IT系统是否满足间接接触电击防护要求,须考虑 多种因素: 对系统而言:电网电压、电网对地绝缘阻抗 对人身而言:人体电阻 对设备而言:接地电阻 上述条件往往不满足触电防护要求,故还应符合 绝缘监视 过电压防护 等电位联结等条件
5.( )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 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而且通 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不致使内 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 设备。 A.增安型 B.本质安全型 C.隔爆型 D.充油型
Biblioteka Baidu
5.答案:C。
此题的考点是防爆电气设备的相关知识。按防爆结构形式,防爆电气设 备分为以下类型(括弧内字母为该类型标志字母): 隔爆型(d)——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 外壳,而且不致使内部爆炸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孔洞引起外 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外壳用钢板、 铸钢、铝合金、灰铸铁等材料制成。 增安型(e)——在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备上采取措施 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不正常时,有引燃的可能)。 充油型(o)——将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带电零部件浸 在绝缘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上方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充砂型(q)——将细粒物料充入设备外壳内,令壳内出现的电弧、火 焰、壳壁温度或粒料表面温度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 备。
7.产生静电最常见的方式是( )起电。 A.破碎 B.接触一分离 C.感应 D.电荷迁移
7.答案:B。 本题考点是关于静电产生的相关知识。静 电的起电方式有接触一分离起电、破断起 电、感应起电、电荷迁移等,产生静电的 方式最常见是接触一分离起电。实验证明 ,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 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同接触电 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的。
TT 系统
④ TT系统适用范围:
a. b. c.
d.
分散住宅或农村用户宜采用TT系统。 建筑施工现场宜采用TT系统(无配变)。 等电位联结有效范围外的户外用电场所. 城市公共用电.
3
①
TN系统
TN系统定义: TN 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 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用 TN 表 示。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 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金属 性的连接,亦即与配电网保护零线(保护导体) 的紧密连接。
TN-S
TN-C-S
TN-C
3.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人地下时,电流在接 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 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 )。 A.跨步电压 B.跨步电势 C.临界电压 D.故障电压
3.答案:A。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 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跨步电压是当带电体接地,电流自接地 的带电体流入地下时,在接地点周围的土壤中产生的电压降形成的。 B为跨步电势,指的是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电位 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0.8m(人的跨距)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应注意 跨步电势与跨步电压的区别,跨步电势的存在是造成跨步电压触电的前 提,跨步电势对应于存在电位差的两点之间没有人的双脚接触时的情况 ,而一旦人的双脚接触到上述两点时,相当于在上述两点间连接了一个 人体电阻,使整个系统的等效电路发生了改变,于是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这时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就是所说的跨步电压。C临 界电压和D故障电压均与题意不符,是不正确的。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关系:C 是法文Combinaison的首字母,表示中性 线与保护线合并为一根导体;S是法文 Separateur的首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 线分开为两根相互独立的导体。
1
①
IT系统
IT系统定义
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 地。第二个字母 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 地保护,如图所示。
9.感知电流是( )。 A.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 B.引起人有感觉的电流 C.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大电流 D.不能够引起人感觉的最大电流
9.答案:A。 本题考点是感知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相关知识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的工频感知电流(有效值,下同)约为0 .5~1mA。
③ TN系统的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 TN系统的安全原理是当故障使电气 设备金属外壳带电时,形成相线和零线短路, 回路电阻小,电流大,能使熔丝迅速熔断或保 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保护接零原理图
⑥ TN供电系统的适用范围:
TN-S 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防 电击要求高,爆炸和有火灾危险场所,如 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 TN-C-S 系统宜用于厂内设有总变电站, 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 TN-C 系统可用于无爆炸危险、火灾危险 性不大、用电设备较少、用电线路简单且 安全条件较好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