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对象。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文学性和审美性最重要。

1.儿童文学是文学,并且首先是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的。

3.儿童文学是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字。

儿童文学的范围
一.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
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中国民间故事》《葫芦兄弟》《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
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3.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

《千家诗》《小学诗》《神童诗》
4.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收的作品。

《西游记》《武松打虎》《封神演义》
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作家自觉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木偶奇遇记》《埃米尔捕盗记》
儿童读物:广义: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
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
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阅读地位一致——适合儿童阅读。

区别:性质不同。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通,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涵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刻和内在的联系。

儿童文学的主要的美学特质(重点)
一.纯真——稚嫩、纯洁、美好《青蛙和蛤蟆是朋友》《寄给蛤蟆的信》——阿诺德.洛贝尔《晚安,我的星星》——冰心《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稚拙——稚气、拙朴作品形式表现出稚拙美,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稚气和憨态
《虎助的尾巴》《月亮,生日快乐》《大林和小
林》—张天翼《夏洛的网》《东东西西打电话》三.欢愉——营造欢愉手段:幽默、夸张、变形《木偶奇遇记》四.变换——幻想、荒诞、动态美《灰姑娘》《白雪公主》五.质朴——自然、淳朴、朴素性
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简单了解)1.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收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

3.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最基本的价值。

儿童文学与儿童观
儿童文学的核心问题是:儿童观
儿童文学的出现必须以发现儿童为前提儿童被发现的标志性事件:1762年法国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
18世纪开始出现了儿童的文学:格林兄弟米尔恩《小熊维尼》林格伦《皮皮长袜子》罗琳《哈利.波特》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出现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人怎么看待儿童?
儿童观的进步导致了儿童文学的出现。

儿童观四个流派
人生派、本位派、教育派、未来派。

1.人生派。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而艺术”
目的:引导儿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认识、了解人生,走向社会、走向人生。

代表人物:叶圣陶、冰心、矛盾、郑振峰
宣言:把成人的悲哀显示给儿童
特点:重写实、少幻想。

重凝重、少轻灵。

思考多于微笑。

少浪漫性。

存在着成人化的气息。

2.本位派。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代表人物:郭沫若、朱志强
如何看待本位派?
积极意义: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消极意义:忽视了儿童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3.专为论: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积极意义:明确了创作对象和创作动机,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

局限:观点本身缺乏严密性:
第一,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是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

第二,只强调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未强调
作家对儿童特点应有的了解和对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的驾驭能力。

4.教育派: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代表人物:鲁冰《教育儿童的文学》。

5.未来派:
——强调儿童文学对于塑造我们民族未来一代的精神性格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代表人物:曹文轩、汤锐。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王泉根提出)
幼儿期文学——游戏性(为主)、趣味性(突出)、直观性(0—3岁婴儿)(3—6岁幼儿)
童年期文学——浅显性、故事性、趣味性(7—12)童年
少年期文学——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13—18)少年
幼儿期: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快,形象思维。

童年期:书面语言、抽象思维、自我意识。

少年期:向成人过渡。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
儿童文学作家的基本修养:
1.首先,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2.对文学精神的独特感悟和把握。

3.丰富的知识储备
作家独特性:
1.独特的精神气质——童心(与儿童亲近、亲缘)人物:周锐邓渊洁班马
2.对儿童世界的深刻把握(外部把握,内部把握)
如何把握(途径):1,,直接了解今天的儿童。

2,唤起自己的童年记忆。

林海音《城南旧事》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伦》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多种艺术气质:想象力、幽默感、诗意的追求、讲故事的能力
儿童文学作家类型
根据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动机分:
一.自觉型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为儿童创作。

1.教育型:张天翼
2.社会使命型:曹文轩
3.娱乐型:郑渊洁
二.自发型的儿童文学作家——不是为儿童创作。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水浒传》——《武松打虎》《聊斋志异》
《格林童话》(格林兄弟)——《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
类型:1.童心型的作家泰戈尔(印度)——《新月集》——《金杏木花》《金色花》
2.童心崇拜型的作家
丰子恺(中国)——画家、文学家、教育家
《儿女》《做父亲》《给我的孩子们》《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3.童年回忆型的作家
巴金《我的幼年》鲁迅《朝花夕拾》
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哈龙贝利历险记》
儿童文学创作视角:
1.儿童视角:(主要创作视角)
邓春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
杲(gao)向真:《小胖和小松》瑞士作家玛利亚.格里帕:《艾尔韦斯的秘密》
2.成人视角:
1)“童年回忆型”
2)作家向少儿传授作为过来人的人生经验和感受。

3.两代人对话对比的视角——常见视角
陈丹燕《上锁的抽屉》、刘心武《我可不怕十三岁》、
秦长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曹文轩《红枣儿》、《静静地水、清清的水》
4.少年作者的视角
郁秀长篇小说《花季。

雨季》韩寒《三重门》、《零下一夜》、《一座城池》
儿童文学创作的四大母题:
——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成长的母题。

1.爱的母题:
母爱型内容: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表达和传递,
基调:亲切温馨。

意义:培养儿童爱心
《女巫》《灰姑娘》《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父爱型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深刻的眼光处理生活中的难题。

基调:端庄深邃。

意义:渴望母爱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体现了人类现实性的一面,它源于人的现实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约翰斯坦贝克《小红马》
2.顽童的母题(幻想)
——儿童身份的表达方式
内容:表现儿童的任性与调皮。

基调:奇异狂放
意义: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尽情翱翔的天地,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是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深情的呼唤。

《小飞人卡尔松》《木偶奇遇记》
3.自然的母题
内容:以自然万物为表现对象
基调:悠远率真
意义:给人带来超脱感、惊异感、亲切感。

使人感悟到在人类社会之外有一个无比伟大的自然,感悟到自己与大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昆虫记》法布尔希顿《动物故事》沈石溪《双面猎犬》、《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刘先平《大熊猫传奇》
4.成长的母题
内容:以儿童成长为主旋律
基调:朦胧优美
意义:表现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渴望被社会理解和认同。

曹文轩《草房子》《青钢葵花》秦文君《贾里贾梅系列》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故事性构成的常用方式:
1.纵列式结构
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丑小鸭》《海的女儿》《宝葫芦的秘密》2.横列式结构
按空间顺序将若干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并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

叶圣陶《稻草人》日本民间故事——“好运气的猎人”3.三迭式结构——三段式
将性质相同而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连贯在一起形式反复的结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4.连环式结构
也叫多段式情节反复法,情节在三段式反复的基础上在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延伸,发展。

《木偶奇遇记》
主要有:
直串式——(已安基):《尾巴》
头尾串式——《老鼠娶亲》《萝卜回来了》
一串一解式——《猴子摘包谷》
5.对立式结构
从正反、左右、前后、上下等相互对立的两方来组织情节。

对立可以是人物自身的对立,也可以是人物与人物的对立。

《龟兔赛跑》、《罗文英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没耳朵变尖耳朵》(儿歌)
6.误会式机构(误会法)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误会来推进故事情节,以突出故事性。

《狐假虎威》、《海的女儿》
7.递进式结构
故事由前后事件构成,前一件为后一件作铺垫。

8.设优式结构《母鸡萝丝去散步》、《哈利波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帮助儿童调动自身经验与体会,感悟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引导儿童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如何创设语言的形象性?
1.运用想象与联想,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是现实的特征。

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2.突出语言的动作感
手法:拟人、夸张刘建平—《黑金石》(拟人、夸张)严文井—《小溪流的歌》(拟人手法)
3.使用语言呈鲜明的色彩感
二.儿童文学语言的间接性
语言丰富多样,简洁明快
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在儿童语言发展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
1.是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
2.是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
3.是对语言不通功能的敏感性
儿歌、儿童诗以不同的节奏、韵律构成音乐性。

短促有力的节奏造成明朗向上的音乐感。

缓慢幽静的节奏造成平缓的音乐感。

儿童散文、童话、小说也充分体现语言的音乐感和韵律性。

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金色花》、《不知道和小问号》五.儿童文学语言的超前性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稍稍超过儿童的实际接收能力。

注意掌握度。

六.儿童文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1.应该是儿童理解和接受的。

浅显——用词不生涩
简浅——语法关系简单
准确——状物写事用语准确
流畅——没有语病,合乎语法规范
明白如话——儿童的口语化表达
2.比一般文学语言更具体、形象、生动,更能体现趣味性。

插图
特征
一.直观性:儿童思维主要借助于具体的形象。

二.依附性:依附于对作品文字的表达。

1.所设计的图画必须反映作品的内容。

2.要浮现出所反映内容的特征。

3.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三.延伸性——表达文本没有表达出的东西
四.趣味性
五.艺术性——表现:色彩上轮廓上比例上
功能
一.助读功能《怪老头》
二.再创造功能
童话
童话的原始思维(重点)
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
(皮亚杰):缺乏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不能区分主体和客体,将合租管情感和客观认识融为一体,主观东西客观化,客观的世界人格化。

表现:
1.泛灵观念
2.任意结合观念
3.前因果观念
4.人造论观念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
幻想的手法:
1.梦游法霍夫曼——《核桃小人和老鼠国王》
2.遇仙法、魔力法《打火匣》、《灰姑娘》
3.入境法《彼得潘》《哈里波特》
4.拟人法鸟言兽语的童话世界
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一,夸张(形象的、情节的、细节的、环境的)
二,拟人(主要手段)
要注意人性与物性的自然结合
1.人性塑造是第一位的。

2.不能忽视物性。

3.物性的选择可以有一定的取舍。

4.民间童话和现代童话物性和人性的结果是不同的。

三,神化
童话由神话演变而来,运用神化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谓之神化。

四,变形
变形即形象的异变。

(全部变形,部分变形)
五,其他的表现手法
1.对比
2.误会与巧合
3.反复
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重点)
1.超人体形象:神仙、妖魔、精灵、巫师
常人形象,本身就有超人的力量。

《长袜子皮皮》
非人类形象,拥有超人的力量。

《孙悟空》
宝物形象,如《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神灯。

2.拟人体形象
有生命的:动植物
无生命的:比如玩具
某些抽象的事物、观念、概念、自然现象等,如春姑娘、风伯伯、时间老人、真理仙子。

3.常人体形象
以普通人,寻常人的面貌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

《小红帽》《阿拉丁神灯》《皇帝的新装》
寓言
定义:寓意于言。

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构成:两大要素——寓体和寓意。

寓言的发展:
言论——技法——文体的一系列转变
中国开始使用寓言:翻译《伊索寓言》之后。

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

寓言的四个作家: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蔡辛。

代表作:
古印度寓言代表作:
1.《五卷书》——是古印度队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寓言童话故事集。

主要由民间和佛经寓言。

《五卷书》主要以传授统治术为目的。

《五卷书》48个寓言,充满了各种生活经验和教训,对人情世态的讽刺,是古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佛本生故事》
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

3.《百喻经》
印度佛经中的
中国古代寓言发展时期
三千多年前,比伊索寓言早五百多年。

分为五个阶段:
1.先秦——哲理(第一个高潮,500多篇)
2.两汉——劝诫
3.魏晋南北朝——过渡性
寓言的主人多是愚人形象
邯郸淳的《笑林》,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

开创了后世笑话体寓言的先河。

4.唐宋——讽刺(第二个高潮)
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苏轼
5.元明清——诙谐
寓言根据内容不同分为两类:
经验教训型:从正面出发,总结经验,启示作用。

讽刺型:通过否定、讽刺反面形象起启示作用。

寓言的特征
1.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意是寓言的灵魂。

2.连类比喻的比喻性
比喻是寓意和故事自然嫁接的中介。

比喻性特点:整体性,把整个故事作为喻体。

儿歌
含义——适合幼儿口读吟唱、欣赏的简短诗歌。

与童谣的关系:
童谣——诗妖
童谣——时政歌
作品:
2000多年前,《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等,最早记录了童谣。

明代,杨慎——《古今歌谣》
吕坤——《宦小儿语》,我国最早的儿歌专辑。

清代,郑旭旦——《天籁集》
悟痴生——《广天籁集》
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出现过程:
1918—1925年,歌谣学运动
1918年——歌谣研究会,歌谣征集处
1922年——《歌谣周刊》儿歌
民间和创作
民间儿歌的特点:1.在内容上多样性、无定向性。

2.语言、风格、内容特色上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3.具有大胆的想象和风趣、幽默色彩,都是艺术上的特点。

创作儿歌的特点:
1.对象明确。

2.内容有的放矢。

3.有深度,艺术表达更成熟。

1.天机活泼的稚趣美。

(童趣美)
2.节奏明朗、音韵和谐。

(音乐美)
3.短小单纯、易懂易记。

4.儿歌与游戏的互补互融。

(歌戏互补)
两者之间关系(创作儿歌对民间儿歌的借鉴)
1.在美学上,从民间儿歌吸取了诙谐、风趣的趣味性。

2.在外在形式上,借鉴了民间儿歌的一些传统形式,如连锁调、问答歌。

3.民间儿歌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手法。

如:重叠、反复、夸张、对比、拟人、荒诞、问答等。

儿歌的分类
1.根据吟唱主体的不同分为母歌和儿戏。

2.根据创作角度分为民间儿歌和创作儿歌。

3.根据形式:分为一般艺术形式的儿歌和特殊艺术形式的儿歌。

4.根据主题:分为知识性儿歌、教育性儿歌、游戏性儿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